车辆用门锁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54934.1

文献号 : CN1056588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榎本大亮布莱恩·开普勒

申请人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GECOM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为了能够可靠地检测门的开关状态,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主体(4);卡锁(7),枢轴支撑在主体(4)的表面侧,在外周上具有凸轮部(73);检测杆(30),被与卡锁(7)的轴心方向平行的轴(301),枢轴支撑在主体(4)的背面侧,并且具有:检测部(302),贯通设置在主体(4)上的长孔(42)并突入表面侧,伴随卡锁(7)的转动在凸轮部(73)上滑动;以及凸轮面(303),隔着轴(301)设置在检测部(302)的相反侧,通过检测部(302)伴随卡锁(7)的转动在凸轮部(73)上滑动,所述检测杆(30)能够转动到与卡锁(7)的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检测开关(31),设置在主体(4)的背面侧,伴随检测杆(30)的转动,与凸轮面(303)接触或分离,从而导通或断开,能够检测门的开关状态。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固定在门上;

卡锁,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侧,并且能够伴随所述门的开关而转动,在外周上具有凸轮部;

检测杆,被与所述卡锁的轴心方向平行的第一轴,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背面侧,并且具有:检测部,贯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长孔并突入所述表面侧,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以及凸轮面,隔着所述第一轴设置在所述检测部的相反侧,通过所述检测部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所述检测杆能够转动到与所述卡锁的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所述背面侧,伴随所述检测杆的转动,与所述凸轮面接触或分离,从而导通或断开,能够检测所述门的开关状态,所述检测杆的所述凸轮面呈向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鼓出的形状,

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凸轮面相对配置。

2.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基座,固定在门上;

卡锁,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侧,并且能够伴随所述门的开关在完全锁止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在外周上具有凸轮部;

锁定开锁机构,基于设置在所述门上的锁定开锁操作装置的操作,能够切换到使设置在所述门上的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有效的解锁位置和使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无效的锁定位置;

检测杆,被与所述卡锁的轴心方向平行的第一轴,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背面侧,并且具有:检测部,贯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长孔并突入所述表面侧,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以及凸轮面,隔着所述第一轴设置在所述检测部的相反侧,通过所述检测部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所述检测杆能够转动到与所述卡锁的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所述背面侧,伴随所述检测杆的转动,与所述凸轮面接触或分离,从而导通或断开,能够检测所述门的开关状态,所述检测杆还具有阻挡部,在所述检测杆位于与所述卡锁的完全锁止位置对应的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阻挡部退避到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移动轨迹外,允许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向锁定位置的切换,此外在所述检测杆位于与所述卡锁的完全锁止位置以外的位置对应的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阻挡部进入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移动轨迹内,阻止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向锁定位置的移动,所述检测杆的所述凸轮面呈向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鼓出的形状,

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凸轮面相对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开锁机构能够以与所述检测杆的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为中心转动,并且所述检测杆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通过与所述阻挡部的表面抵接,阻止向锁定位置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承接部,在所述检测杆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所述阻挡部阻止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向锁定位置的转动的状态时,所述承接部能够与所述阻挡部的背面抵接。

说明书 :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具有用于检测门的开关状态的检测开关。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例如像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车辆用门锁装置在固定于车辆的门内部的合成树脂主体上设置卡锁、检测杆(专利文献1中为凸轮)和检测开关,并且在卡锁的表面上一体形成朝向卡锁的轴心方向鼓出的鼓出部,由鼓出部借助检测杆使检测开关导通或断开,从而检测卡锁的转动位置、即门的开关状态。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专利第2533005号
[0006]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由于在灰尘、雨水等容易进入的合成树脂主体的表面侧(朝向门外侧的一侧)上与卡锁一起设置有检测杆和检测开关,所以进入合成树脂主体的表面侧的灰尘、雨水等附着在检测开关上,从防水性的观点出发不是优选的结构。

发明内容

[0007]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防水性良好且能够可靠地检测门的开关状态。
[0008] 为了所述课题,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固定在门上;卡锁,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侧,并且能够伴随所述门的开关而转动,在外周上具有凸轮部;检测杆,被与所述卡锁的轴心方向平行的第一轴,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背面侧,并且具有:检测部,贯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长孔并突入所述表面侧,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以及凸轮面,隔着所述第一轴设置在所述检测部的相反侧,通过所述检测部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所述检测杆能够转动到与所述卡锁的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所述背面侧,伴随所述检测杆的转动,与所述凸轮面接触或分离,从而导通或断开,能够检测所述门的开关状态,所述检测杆的所述凸轮面呈向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鼓出的形状,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凸轮面相对配置。
[0009] 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固定在门上;卡锁,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表面侧,并且能够伴随所述门的开关在完全锁止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在外周上具有凸轮部;锁定开锁机构,基于设置在所述门上的锁定开锁操作装置的操作,能够切换到使设置在所述门上的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有效的解锁位置和使操作把手的打开操作无效的锁定位置;检测杆,被与所述卡锁的轴心方向平行的第一轴,枢轴支撑在所述基座的背面侧,并且具有:检测部,贯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长孔并突入所述表面侧,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以及凸轮面,隔着所述第一轴设置在所述检测部的相反侧,通过所述检测部伴随所述卡锁的转动在所述凸轮部上滑动,所述检测杆能够转动到与所述卡锁的转动位置对应的位置;以及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基座的所述背面侧,伴随所述检测杆的转动,与所述凸轮面接触或分离,从而导通或断开,能够检测所述门的开关状态,所述检测杆还具有阻挡部,在所述检测杆位于与所述卡锁的完全锁止位置对应的第一转动位置时,所述阻挡部退避到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移动轨迹外,允许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向锁定位置的切换,此外在所述检测杆位于与所述卡锁的完全锁止位置以外的位置对应的第二转动位置时,所述阻挡部进入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移动轨迹内,阻止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向锁定位置的移动,所述检测杆的所述凸轮面呈向所述第一轴的轴向鼓出的形状,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凸轮面相对配置。
[0010] 第三发明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开锁机构能够以与所述检测杆的所述第一轴垂直的第二轴为中心转动,并且所述检测杆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时,通过与所述阻挡部的表面抵接,阻止向锁定位置的转动。
[0011] 第四发明在第三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承接部,在所述检测杆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所述阻挡部阻止所述锁定开锁机构的向锁定位置的转动的状态时,所述承接部能够与所述阻挡部的背面抵接。
[0012] 按照第一发明,通过将检测杆和检测开关设置在灰尘、雨水等不容易附着的基座的背面侧,可以使防水性良好,并且能够长期可靠地检测门的开关状态。
[0013] 按照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效果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在门处于打开状态时,阻止锁定开锁机构的向锁定位置的切换操作。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从斜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相同的门锁装置的从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0016] 图3是相同的门锁装置的从车外侧观察的侧视图。
[0017] 图4是相同的门锁装置的从车内侧观察的侧视图。
[0018] 图5是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啮合单元的主视图。
[0019] 图6是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啮合单元的后视图。
[0020] 图7是位于半锁止位置时的啮合单元的主视图。
[0021] 图8是位于半锁止位置时的啮合单元的后视图。
[0022] 图9是位于完全锁止位置时的啮合单元的主视图。
[0023] 图10是位于完全锁止位置时的啮合单元的后视图。
[0024] 图11是啮合机构位于打开位置、锁定开锁机构位于解锁位置时的要部的侧视图。
[0025] 图12是啮合机构位于完全锁止位置、锁定开锁机构位于解锁位置时的要部的侧视图。
[0026] 图13是啮合机构位于完全锁止位置、锁定开锁机构位于锁定位置时的要部的侧视图。
[0027] 图14是啮合机构位于打开位置、锁定开锁机构位于解锁位置时的要部的放大立体图。
[0028] 图15是啮合机构位于完全锁止位置、锁定开锁机构位于解锁位置时的要部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0] (门锁装置1的基本结构)
[0031] 如图1~图4所示,门锁装置1安装在车辆的前门(以下称为“门”)内,其包括:啮合单元2,用于将门保持为闭锁状态;以及操作单元3,组装在啮合单元2上。
[0032] 如图5~图10所示,啮合单元2作为主要要素包括:基座(无附图标记),包括利用螺栓(省略图示)固定在门内的后端部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4、封闭主体4的朝向表面侧(朝向门的外侧的后面侧)的开口的金属制的盖板5、以及固定在主体4的背面(朝向门的内部的前面侧)的金属制的背板6;啮合机构(无附图标记),收容在基座内,包括能够与固着在车身侧上的锁止销S啮合的卡锁7和能够与卡锁7卡合的棘轮8;以及打开杆9,解除棘轮8和卡锁7的卡合关系。另外,为了明确表示啮合机构,图5、图7、图9省略了盖板5。
[0033] 主体4在朝向后侧的表面侧(朝向门的外侧的面侧)具有用于收容卡锁7和棘轮8的凹状的收容部41。
[0034] 卡锁7被朝向前后方向的卡锁轴10枢轴支撑在主体4的收容部41和盖板5之间。如图5、图7、图9所示,在卡锁7的外周下部设置有能够与棘轮8卡合的完全锁止卡合部71和半锁止卡合部72。
[0035] 此外,卡锁7伴随门的关闭动作从打开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克服省略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半锁止位置(图7所示的位置)向完全锁止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转动。门打开动作时向其相反方向转动。打开位置对应于未与锁止销S啮合的门的打开状态。半锁止位置对应于与锁止销S稍许啮合的门的半关闭状态。完全锁止位置对应于与锁止销S完全啮合的门的完全关闭状态。
[0036] 棘轮8位于卡锁7的下方,被朝向前后方向的棘轮轴11枢轴支撑在主体4的收容部41和盖板5之间。上述棘轮8被弹簧12向卡合方向(图5、图7、图9中的顺时针方向,与卡锁7的完全锁止卡合部71、半锁止卡合部72卡合的方向)施加作用力,伴随卡锁7的转动,与卡锁7的完全锁止卡合部71卡合,将门保持成完全关闭状态,此外与半锁止卡合部72卡合,将门保持成半关闭状态。
[0037] 打开杆9被枢轴支撑在主体4的朝向前方的背面侧(朝向门内部的面侧),与棘轮8同轴且能够与棘轮8一体转动。在打开杆9上、且在向车内侧延伸的端部上设置有被解除部91。
[0038] 主要如图2~图4所示,操作单元3包括固定在主体4上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壳15和收容在外壳15内的操作机构(无附图标记)。操作机构作为主要要素包括:电动机16;蜗轮17,能够利用电动机16的转动而正反转;锁杆18,能够向使门打开操作有效的解锁位置和使门打开操作无效的锁定位置移动;捏手杆19,与设置在门的车内侧的锁捏手(省略图示)连接;打开连杆20,能够与锁杆18一起向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移动;内侧杆21,与设置在门的车内侧的门打开操作用的内侧把手(省略图示)连接;键杆22,与设置在门的车外侧的锁芯(省略图示)连接;以及外侧杆23,与设置在门的车外侧的门打开操作用的外侧把手(省略图示)连接。锁杆18、捏手杆19和打开连杆20构成本实施例的锁定开锁机构。
[0039] 另外,图2~图4为了明确表示操作单元3的内部结构,省略表示了以覆盖主体4的背面侧的方式固定的合成树脂制的外壳15的一部分。
[0040] 蜗轮17被朝向车内方向的轴171枢轴支撑。上述蜗轮17在电动机16转动时,克服弹簧24的作用力从中立位置(图3、图4所示的位置)正反转,在电动机16的转动停止时,利用弹簧24的复原力从转动的位置返回中立位置。
[0041] 捏手杆19被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轴191枢轴支撑在外壳15上。捏手杆19根据锁捏手的操作,转动到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该锁定位置从解锁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
[0042] 键杆22被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轴221枢轴支撑。上述键杆22根据锁芯的操作从中立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向解锁方向和锁定方向转动。
[0043] 锁杆18被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轴181枢轴支撑在外壳15内。上述锁杆18通过基于锁芯的操作产生的键杆22的转动、基于锁捏手的操作产生的捏手杆19的转动、以及基于电动机16的转动产生的蜗轮17的转动,能够转动到解锁位置(图3、图4、图11、图12、图14、图15所示的位置)和锁定位置(图13所示的位置)。锁杆18的解锁位置是使外侧把手和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有效的位置,锁杆18的锁定位置是从解锁位置向图1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使外侧把手和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无效的位置。锁杆18利用支撑在外壳15上的省略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分别弹性保持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上。
[0044] 打开连杆20的下部与外侧杆23的车内侧的端部连接,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并且打开连杆20的上部与锁杆18连接,能够向上下方向滑动。打开连杆20与锁杆18的动作联动,以下部为中心转动到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上述锁定位置从该解锁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在打开连杆20的上下方向的大体中央部设置有解除部201,在位于解锁位置时,该解除部201能够从下方与打开杆9的被解除部91抵接。
[0045] 外侧杆23被前后方向的轴231枢轴支撑在主体4的下侧。上述外侧杆23基于外侧把手的打开操作,克服省略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进行释放动作,利用该释放动作使打开连杆20向上方移动。
[0046] 内侧杆21被朝向车内外方向的轴211枢轴支撑。上述内侧杆21基于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以轴211为中心,向图4中顺时针方向进行释放动作,通过外侧杆23将该释放动作传递给打开连杆20。
[0047] 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如图3、图4所示锁杆18、捏手杆19和打开连杆20位于解锁位置时,如果外侧杆23基于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的打开操作而进行释放动作,则打开连杆20从解锁位置向上方进行释放动作。打开连杆20进行释放动作时,解除部201从下方与打开杆9的被解除部91抵接,打开杆9向释放方向转动。由此,棘轮8脱离卡锁7的完全锁止卡合部71而能够打开门。
[0048] 此外,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锁杆18、捏手杆19和打开连杆20位于锁定位置时,即使打开连杆20利用外侧杆23的释放动作而进行释放动作,但是解除部201相对于打开杆9的被解除部91空摆。因此,即使打开连杆20进行释放动作,也不能使打开杆9向释放方向转动,所以不能打开门。
[0049] (特征部分的结构)
[0050] 主要如图5、图7、图9所示,卡锁7具有在上部外周朝向径向鼓出的凸轮部73和与该凸轮部73相连的小直径部74。
[0051] 凸轮部73是以卡锁轴10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圆弧状,并且是与小直径部74相比朝向径向大幅度鼓出的形状。
[0052] 主要如图6、图8、图10所示,在主体4的与收容部41相反侧的背面侧上具有:伴随卡锁7的转动而转动的检测杆30;以及根据检测杆30的转动位置来导通、断开的检测开关31。另外,在将门锁装置1安装在门内的状态下,主体4的背面侧位于门的内部,所以与朝向门外侧的收容部41相比,位于灰尘、雨水等不容易附着的环境。
[0053] 检测杆30的长边方向(车内外方向)的大体中央部被朝向前后方向的轴301枢轴支撑在主体4的背面上部,并且利用省略图示的弹簧对检测杆30施加图6、图8、图10中朝向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在检测杆30的朝向车外侧的一端部(图6、图8、图10中右端部)上设置有检测部302,该检测部302贯通设置在主体4的上部的上下方向的长孔42并向主体4的收容部41一侧突出,并且能够相对于卡锁7的凸轮部73和小直径部74滑动。此外,同样在检测部302的隔着轴301的相反侧的另一端部(图6、图8、图10中左端部)上设置有向前方鼓出的凸轮面
303和阻挡部304,该凸轮面303用于使检测开关31动作。阻挡部304在卡锁7位于完全锁止位置时,允许锁杆18向锁定位置移动,并且在位于完全锁止位置以外的位置时,阻止锁杆18向锁定位置移动。
[0054] 在卡锁7位于完全锁止位置时,如图9、图10所示,检测杆30的检测部302与卡锁7的小直径部74抵接,此外在卡锁7位于完全锁止位置以外的半锁止位置和打开位置时,如图5~8所示,检测杆30的检测部302与凸轮部73抵接。因此,如果卡锁7从完全锁止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则检测部302从卡锁7的小直径部74向凸轮部73相对移动,所以检测杆30克服弹簧的作用力从图9、图10所示的卡锁检测位置、转动到图5、图6所示的解锁检测位置。此外,卡锁7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完全锁止位置时,检测杆30从解锁检测位置、转动到卡锁检测位置。
[0055] 阻挡部304从检测杆30的端部向前方突出,在检测杆30转动到卡锁检测位置的状态下,例如,如图12、图15所示,阻挡部304退避到设置在锁杆18上部的被阻挡部182的移动轨迹外(被阻挡部182的上方),能够允许锁杆18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另一方面,在检测杆30转动到解锁检测位置的状态下,例如,如图11、图14所示,阻挡部304进入到被阻挡部182的移动轨迹内,能够阻止锁杆18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的移动。
[0056] 在检测杆30的阻挡部304进入被阻挡部182的移动轨迹内的状态下,阻挡部304进入被阻挡部182和设置在主体4的背面上的承接部43之间。另外,承接部43在主体4的前面设置成朝向前方突出。
[0057] 检测开关31位于主体4的上部,配置成与检测杆30的凸轮面303相对。在检测杆30转动到卡锁检测位置时,检测开关31通过离开凸轮面303而断开,此外在检测杆30转动到解锁检测位置时,检测开关31通过与凸轮面303接触而成为导通状态。检测开关31成为导通状态时,例如使室内灯等点亮。
[0058] 电动机16和包含检测开关31的各种开关在设置于主体4的上部的耦合器32上布线。通过使耦合器32与省略图示的外部连接器连接,将车载电池的电力向电动机16供给,或者是将各种开关的检测信号向车载控制电路部发送。此外,检测开关31将图4所示的布线33保持在嵌入成形的树脂板34上。由此,能够容易进行检测开关31的布线。
[0059] 锁杆18具有朝向主体4的背面延伸的被阻挡部182。检测杆30位于卡锁检测位置时,检测杆30的阻挡部304退避到被阻挡部182的移动轨迹外,所以锁杆18能够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此外,检测杆30位于解锁检测位置时,阻挡部304进入到被阻挡部182的移动轨迹内,所以阻止锁杆18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移动。
[0060] 在门关闭的状态、即如图9、图10所示卡锁7在完全锁止位置且检测杆30位于卡锁检测位置时,检测开关31离开检测杆30的凸轮面303而成为断开状态,从而检测门的完全关闭状态。此外,检测杆30的阻挡部304退避到锁杆18的被阻挡部182的移动轨迹外。因此,在上述状态下,如图13所示,可以使锁杆18转动到锁定位置。
[0061] 在门打开的状态、即如图5、图6所示卡锁7在打开位置且检测杆30位于解锁检测位置时,检测开关31通过与检测杆30的凸轮面303接触而成为导通状态,从而检测门的打开状态。此外,检测杆30的阻挡部304进入位于解锁位置的锁杆18的被阻挡部182和承接部43之间。
[0062] 因此,在上述状态下,即使基于锁捏手的锁定操作,通过捏手杆19使锁杆18和打开连杆20向锁定位置转动,但通过锁杆18的被阻挡部182与检测杆30的阻挡部304的表面抵接,阻止包含锁杆18的锁定开锁机构向锁定位置转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阻挡部304的背面与主体4的承接部43抵接,所以能够可靠地阻止锁杆18向锁定位置转动,并且能够抑制检测杆30的倾斜变形。
[0063] 由此,能够阻止打开门的状态下的锁定开锁机构向锁定位置的切换操作,从而可以防止钥匙被锁在车内。
[0064] 此外,通过将检测杆30和检测开关31设置在主体4的背面侧,可以将灰尘、雨水等向检测杆30的凸轮面303和检测开关31的附着抑制为最小限度,所以能够使防水性良好,并且能够长期可靠地检测门的开关状态。
[0065] 附图标记说明
[0066] 1门锁装置,2啮合单元,3操作单元,4主体,5盖板,6背板,7卡锁(啮合机构),8棘轮(啮合机构),9打开杆,10卡锁轴,11棘轮轴,12弹簧,15外壳,16电动机,17蜗轮,18锁杆(锁定开锁机构),19捏手杆(锁定开锁机构),20打开连杆(锁定开锁机构),21内侧杆,22键杆,23外侧杆,24弹簧,30检测杆,31检测开关,32耦合器,33布线,34树脂板,41收容部,42长孔,
43承接部,71完全锁止卡合部,72半锁止卡合部,73凸轮部,74小直径部,91被解除部,171轴,181轴,182被阻挡部,191轴,201解除部,211轴,221轴,231轴,301轴,302检测部,303凸轮面,304阻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