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连接器及使用其连接钢管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187147.5

文献号 : CN1056739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长安蔡彬赵新伟蔡绪明余国民邓波刘文友王志鹏黄伟

申请人 : 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连接器及使用其连接钢管的方法,涉及钢管涂敷生产领域。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主体形状为非闭合筒体,在非闭合筒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锁紧装置,在非闭合筒体的外壁上设置限位环;锁紧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内侧壁上,锁紧装置包括:手柄、传动机构、推杆和与推杆匹配的外筒;手柄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的两个传动端分别固定一个外筒,外筒通过推杆与连接件连接。方法:将钢管连接器安装到每个目标钢管的管端,保证相邻两个钢管通过钢管连接器首尾相连。本发明所述钢管连接器实现钢管管端的快速连接和方便装卸,所述钢管连接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不损伤管口。

权利要求 :

1.一种钢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主体形状为非闭合筒体,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锁紧装置,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外壁上设置限位环;

所述锁紧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内侧壁上,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手柄、传动机构、推杆和与所述推杆匹配的外筒;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个传动端分别固定一个外筒,所述外筒通过推杆与连接件连接;

所述连接件均为板筋支座,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开口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称固定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内侧壁上;

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内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把手;

所述推杆的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为连接环端,所述螺纹端与所述外筒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环端通过销钉与所述连接件栓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棘轮、C型棘爪、弹簧和推顶件;

在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触的一端设置一个销孔,所述销孔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弹簧和推顶件,所述推顶件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接触,所述推顶件的另一端限位在所述C型棘爪背部的定位凹坑中,所述C型棘爪与所述棘轮连接,所述棘轮的轴方向上两个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外筒;

所述C型棘爪分别与所述棘轮的轴线和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所述C型棘爪的主体结构为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的两端均为棘爪,所述C型结构的背部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凹坑;

所述限位环的弯曲形状与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弯曲形状相同,且将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外壁均分为两个外壁面;

两个所述外壁面结构相同,所述外壁面的结构为圆锥面,所述限位环所在的横切面直径大于所述外壁面上任意一个横切面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为钢筋。

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钢管连接器连接钢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正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一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正向转动手柄,使外筒正向转动,缩小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得到外径小于需要连接的目标钢管的内径的钢管连接器;

S2,将步骤S1中的钢管连接器插入目标钢管的管端,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反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二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反向转动手柄,使外筒反向转动,增加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钢管连接器的外壁面与目标钢管的管端内壁紧贴为止;

所述目标钢管的管端通过限位环限位在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一个外壁面上;

S3,将装有所述钢管连接器的第一个目标钢管送入辊道,目标钢管在辊道上螺旋前进;

S4,将同方向管端装有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下一根目标钢管送入辊道,并调整第二根目标钢管的前进速度,直到前后两根目标钢管前后连接;

S5,重复S4,直至完成所需的目标钢管的连接,同时完成钢管连接器的安装;

步骤S5之后还包括: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正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一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正向转动手柄,使外筒正向转动,缩小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完成钢管连接器的拆卸。

说明书 :

钢管连接器及使用其连接钢管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钢管涂敷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连接器及使用其连接钢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三层结构的聚乙烯(3PE)防腐涂层以其良好的抗腐蚀性、抗水气渗透性以及力学性能等,在石油管道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该防腐涂层包括底层、中间层和面层,底层是环氧粉末防腐层,底层与钢管表面接触,中间层为带有分支结构功能团的共聚胶粘剂层,面层为高密度聚乙烯防腐层;其中,环氧粉末防腐层采用静电喷涂工艺,胶粘剂中间层和聚乙烯外层采用挤出缠绕的工艺,涂敷到连续运行的钢管表面上,即一根根钢管首尾相接,螺旋前进,通过表面处理系统、钢管加热系统、静电喷涂系统、涂敷系统等设备,使得三层结构实现在钢管表面的附着。
[0003] 但是,由于在涂敷防腐层的实际作业过程前,需要对固定在相邻两个钢管的管端保护器拆除,同时,又因为每个钢管的管端已开坡口,故,需要有一个连接器将钢管连接起来,保持前后两根钢管的相对稳定,同时保证不损伤已经加工好的钢管管端。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连接器及使用其连接钢管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钢管连接器,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主体形状为非闭合筒体,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锁紧装置,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外壁上设置限位环;所述锁紧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内侧壁上,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手柄、传动机构、推杆和与所述推杆匹配的外筒;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个传动端分别固定一个外筒,所述外筒通过推杆与连接件连接。
[0006]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均为板筋支座,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开口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开口,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称固定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内侧壁上;在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内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把手。
[0007] 优选地,所述推杆的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为连接环端,所述螺纹端与所述外筒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环端通过销钉与所述连接件栓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棘轮、C型棘爪、弹簧和推顶件;
[0009] 在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触的一端设置一个销孔,所述销孔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弹簧和推顶件,所述推顶件的一端与所述弹簧接触,所述推顶件的另一端限位在所述C型棘爪背部的定位凹坑中,所述C型棘爪与所述棘轮连接,所述棘轮的轴方向上两个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外筒。
[0010] 更优选地,所述C型棘爪分别与所述棘轮的轴线和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C型棘爪的主体结构为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的两端均为棘爪,所述C型结构的背部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凹坑。
[0011]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的弯曲形状与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弯曲形状相同,且将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外壁均分为两个外壁面。
[0012] 更优选地,两个所述外壁面结构相同,所述外壁面的结构为圆锥面,所述限位环所在的横切面直径大于所述外壁面上任意一个横切面的直径。
[0013]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为钢筋。
[0014] 本发明使用钢管连接器连接钢管的方法,包括:
[0015] S1,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正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一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正向转动手柄,使外筒正向转动,缩小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得到外径小于需要连接的目标钢管的内径的钢管连接器;
[0016] S2,将步骤S1中的钢管连接器插入目标钢管的管端,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反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二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反向转动手柄,使外筒反向转动,增加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钢管连接器的外壁面与目标钢管的管端内壁紧贴为止;
[0017] 所述目标钢管的管端通过限位环限位在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一个外壁面上;
[0018] S3,将装有所述钢管连接器的第一个目标钢管送入辊道,目标钢管在在辊道上螺旋前进;
[0019] S4,将同方向管端装有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下一根目标钢管送入辊道,并调整第二根目标钢管的前进速度,直到前后两根目标钢管前后连接;
[0020] S5,重复S4,直至完成所需的目标钢管的连接,同时完成钢管连接器的安装。
[0021] 优选地,步骤S5之后还包括: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正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一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正向转动手柄,使外筒正向转动,缩小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完成钢管连接器的拆卸。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3] 本发明所述钢管连接器实现钢管管端的快速连接和方便装卸,所述钢管连接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不损伤管口。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钢管连接器的主视示意图;
[0025] 图2是图1的A-A方向的剖面视图;
[0026] 1表示手柄,2表示把手,3表示外筒,4表示推杆,5表示板筋支座,6开口,7表示销钉,8表示限位环,9非闭合筒体,10表示弹簧,11表示推顶件,12表示C型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8] 实施例
[0029]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述钢管连接器,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主体形状为非闭合筒体9,在所述非闭合筒体9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锁紧装置,在所述非闭合筒体9的外壁上设置限位环8;
[0030] 所述锁紧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内侧壁上,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手柄1、传动机构、推杆4和与所述推杆匹配的外筒3;所述手柄1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个传动端分别固定一个外筒3,所述外筒3通过推杆4与连接件连接。更详细的解释说明为:
[0031] (一)所述连接件均为板筋支座5,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靠近所述非闭合筒体的开口6设置,且相对于所述开口6,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对称固定在所述非闭合筒体9的内侧壁上;在所述非闭合筒体9的内侧壁上还对称设置把手2。
[0032] (二)所述推杆4的一端为螺纹端,另一端为连接环端,所述螺纹端与所述外筒3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环端通过销钉7与所述连接件5栓连接。
[0033] (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棘轮、C型棘爪12、弹簧10和推顶件11;
[0034] 在所述手柄1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触的一端设置一个销孔,所述销孔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弹簧10和推顶件11,所述推顶件11的一端与所述弹簧10接触,所述推顶件11的另一端限位在所述C型棘爪12背部的定位凹坑中,所述C型棘爪12与所述棘轮连接,所述棘轮的轴方向上两个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外筒3。
[0035] 所述C型棘爪12分别与所述棘轮的轴线和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0036] 所述C型棘爪12的主体结构为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的两端均为棘爪,所述C型结构的背部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凹坑。
[0037] (四)所述限位环8的弯曲形状与所述非闭合筒体9的弯曲形状相同,且将所述非闭合筒体9的外壁均分为两个外壁面,所述限位环为钢筋。
[0038] 两个所述外壁面结构相同,所述外壁面的结构为圆锥面,所述限位环所在的横切面直径大于所述外避面上任意一个横切面的直径。
[0039] 使用如实施例所述钢管连接器连接钢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40] S1,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正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一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正向转动手柄,使外筒正向转动,缩小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得到外径小于需要连接的目标钢管的内径的钢管连接器;
[0041] S2,将步骤S1中的钢管连接器插入目标钢管的管端,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反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二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反向转动手柄,使外筒反向转动,增加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直至所述钢管连接器的外壁面与目标钢管的管端内壁紧贴为止;
[0042] 所述目标钢管的管端通过限位环限位在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一个外壁面上;
[0043] S3,将装有所述钢管连接器的第一个目标钢管送入辊道,目标钢管在在辊道上螺旋前进;
[0044] S4,将同方向管端装有所述钢管连接器的下一根目标钢管送入辊道,并调整第二根目标钢管的前进速度,直到前后两根目标钢管前后连接;
[0045] S5,重复S4,直至完成所需的目标钢管的连接,同时完成钢管连接器的安装。
[0046] S6,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正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一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正向转动手柄,使外筒正向转动,缩小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完成钢管连接器的拆卸。
[0047] 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正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一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当正向转动手柄时,因为棘爪卡在棘轮上的棘齿上,棘爪约束棘轮使外筒正向转动,当反向转动手柄时,棘轮上的棘齿可以推动C型棘爪在定位凹坑的约束范围,沿其长度方向的棘齿上跳动,解除对棘轮的约束,使外筒不能反向转动。将手柄上的推顶件推入C型棘爪的定位凹坑反向限位区内,使C型棘爪的第二棘爪插入棘轮上相邻的一对棘齿之间,反向转动手柄,使外筒反向转动,增加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推杆推动所述非闭合筒体与目标钢管内壁充分接触或者从目标钢管上拆卸。
[0048] 在钢管涂敷防腐涂层中使用本申请所述钢管连接器,具体为:涂敷前,将钢管连接器的一个外壁面插入钢管管端,通过锁紧装置的张紧作用使得钢管连接器的外壁面与钢管内壁充分接触,连接紧密后将该钢管放入辊道,保证该钢管在辊道上螺旋前进,同时将下一根同方向管端装有钢管连接器的钢管送入辊道,并调整其前进速度,直到两根钢管前后连接,如此往复操作就能保证所有钢管连续的运行。当涂敷完成后,调整前面钢管的前进速度,使得两根钢管分开,工人调整C型棘爪方向,使圆筒形管体与钢管内壁脱离接触,取出连接器,实现反复循环使用。
[0049] 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发明所述钢管连接器实现钢管管端的快速连接和方便装卸,所述钢管连接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和不损伤管口。
[005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