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极打入器及打入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205464.5

文献号 : CN10568027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鑫刘栋李成斌唐晓张茂元周海滨商艳凤贾庆荣

申请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聊城供电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地极打入器及打入方法,接地极打入器包括支撑部件(1)、打击部件(2)、扶持部件(3)和连接部件(4);该接地极打入器的打入方法包括:将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调整到适于操作高度,将接地极套入扶持部件(3)中,使支撑部件(1)作上下运动,打击接地极顶端。打入一部分后,向下调整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继续打击,至地面以下,去掉扶持部件(3),将打击部件(2)调整到底,继续打击直到达到要求深度。本发明经过试用,打击力度大,定位准确,工人操作舒适,安全性高,完全克服了传统施工方式的缺点,每施工一条接地极,省时10分钟以上,施工者普遍反映劳动量大为减轻。

权利要求 :

1.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其中,扶持部件(3)较打击部件(2)更靠近于接地极;

步骤2,将扶持部件(3)套在接地极上;

步骤3,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1)上,使支撑部件(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步骤4,分离扶持部件(3)和支撑部件(1);

步骤5,使打击部件(2)与支撑部件(1)脱离,将打击部件(2)移动至更靠近接地极的位置,再将打击部件(2)与支撑部件(1)固定;

步骤6,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1)上,使支撑部件(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2和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2-1,将横杆、弯头安装在支撑部件(1)中的两根平行的条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和4之间还依次包括:步骤3-1,使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与支撑部件(1)脱离,将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移动至更靠近接地极的位置,再将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与支撑部件(1)固定;

步骤3-2,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1)上,使支撑部件(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之后还包括:步骤7,分离打击部件(2)和支撑部件(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之后还包括:步骤8,将横杆、弯头从支撑部件(1)中的两根平行的条杆上分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分别通过连接部件(4)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固定时,将连接部件(4)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1)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5中,将打击部件(2)通过连接部件(4)与支撑部件(1)固定,固定时,将连接部件(4)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1)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极打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3-1中,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分别通过连接部件(4)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固定时,将连接部件(4)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1)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9.一种接地极打入器,其特征是,包括支撑部件(1)、打击部件(2)、扶持部件(3)和连接部件(4);

所述支撑部件(1),用于支撑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支撑部件(1)是两根平行设置的条杆;两根条杆的顶部还通过弯头可拆卸的与横杆连接,形成U字形;

所述打击部件(2),用于打击接地极;打击部件(2)是块状,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的接触面为平面;

所述扶持部件(3),用于保持接地极的位置,便于将接地极按照预定的打入方向打入;

扶持部件(3)为环状,扶持部件(3)套在接地极上;

所述连接部件(4),用于将打击部件(2)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在支撑部件(1)的若干个位置上,以及将扶持部件(3)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的若干个位置上;

所述打击部件(2)通过两个连接部件(4)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地极打入器,其特征是,所述接地极打入器还包括定位部件(5),连接部件(4)上靠近支撑部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孔,支撑部件(1)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孔,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部件(5)是定位螺丝。

说明书 :

接地极打入器及打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电力施工工程中,钢管式接地极的打入是经常遇到的施工项目,小到单台配电变压器,大到大型变电站、输电线路的安装施工,甚至工业与民用建筑接地系统施工,都要进行钢管式接地极打入施工。
[0003] 如图1所示,钢管式接地极一般采用2.5-3米的Φ50的镀锌钢管前端削尖制成,施工中要打入地面以下80cm的水平接地极预埋坑槽中。现在施工一般采用铁锤打入的方式,施工难度较大,存在以下缺点。
[0004] 初始位置打击点在1.7-2.2米的位置,超过施工人员的扬锤高度,必须使用辅助登高工具进行施工。
[0005] 如图2所示,进入坑槽后,锤头不易进入,不好施工。
[0006] 单人持锤打击力度不足,遇有较硬土质非常难于施工。
[0007] 锤击过程中须有人员扶持易造成扶持人员伤害。
[0008] 采用钻孔的方式,费工费时且由于不能与土壤密切接触接地电阻,往往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地极打入器及打入方法,它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 接地极打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 步骤1,将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其中,扶持部件较打击部件更靠近于接地极。
[0013] 步骤2,将扶持部件套在接地极上。
[0014] 步骤3,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上,使支撑部件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0015] 步骤4,分离扶持部件和支撑部件。
[0016] 步骤5,使打击部件与支撑部件脱离,将打击部件移动至更靠近接地极的位置,再将打击部件与支撑部件固定。
[0017] 步骤6,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上,使支撑部件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0018] 所述步骤2和步骤3之间还包括:步骤2-1,将横杆、弯头安装在支撑部件中的两根平行的条杆上。
[0019] 所述步骤3和4之间还依次包括:
[0020] 步骤3-1,使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与支撑部件脱离,将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移动至更靠近接地极的位置,再将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与支撑部件固定。
[0021] 步骤3-2,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上,使支撑部件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0022] 步骤6之后还包括:步骤7,分离打击部件和支撑部件。
[0023] 步骤6之后还包括:步骤8,将横杆、弯头从支撑部件中的两根平行的条杆上分离。
[0024] 其中,步骤1和步骤2的顺序可以颠倒。
[0025] 当步骤1和步骤2的顺序颠倒时,先将扶持部件套在接地极上,再将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这样的顺序安排适合于接地极较长的情况。当接地极较长时,如果先将扶持部件安装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则会对扶持部件套在接地极上造成困难。
[0026] 步骤7和步骤8可以并存,且步骤7和步骤8的顺序可以颠倒。
[002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分别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固定时,将连接部件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28] 所述步骤5中,将打击部件通过连接部件与支撑部件固定,固定时,将连接部件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29] 所述步骤3-1中,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分别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固定时,将连接部件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3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地极打入器,包括支撑部件、打击部件、扶持部件和连接部件;
[0031] 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打击部件和扶持部件;支撑部件可以是条杆,条杆的数量优选为两根,两根条杆平行设置。两根条杆的顶部还通过弯头可拆卸的与横杆连接,形成U字形。
[0032] 所述打击部件,用于打击接地极;该打击部件可以是块状,打击部件与接地极的接触面为平面。
[0033] 所述扶持部件,用于保持接地极的位置,便于将接地极按照预定的打入方向打入。扶持部件可以为环状,扶持部件可套在接地极上。
[0034] 所述连接部件,用于将打击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在支撑部件的若干个位置上,以及将扶持部件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在支撑部件上的若干个位置上。例如,打击部件可以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的上部、中部或者下部;扶持部件可以通过连接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的中部或者下部。
[0035] 所述打击部件通过两个连接部件固定在支撑部件上。
[003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地极打入器还包括定位部件,连接部件上靠近支撑部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孔,支撑部件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孔,定位部件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37] 所述定位部件可以是定位螺丝、定位销等等。
[0038] 本发明的支撑部件可以由Φ32镀锌钢管加工成型,并在其上开定位孔;打击部件根据用途,可设计为10-25kg的重量;扶持部件可以是直径为80mm的钢制圆环。
[003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经过试用,打击力度大,定位准确,工人操作舒适,安全性高,完全克服了传统施工方式的缺点,每施工一条接地极,省时10分钟以上,施工者普遍反映劳动量大为减轻。
[0040]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现有铁锤打入方式的打入前示意图。
[0042] 图2是现有铁锤打入方式的打入后示意图。
[0043] 图3是本发明接地极打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4是本发明接地极打入方法的打入前示意图。
[0045] 图5是本发明接地极打入方法的打入中示意图。
[0046] 图6是本发明接地极打入方法的打入后示意图。
[0047] 其中,1、支撑部件;2、打击部件;3、扶持部件;4、连接部件;5、定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49]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产品实施例的接地极打入器,包括支撑部件1、打击部件2、扶持部件3、连接部件4和定位部件5。
[0050] 所述支撑部件1,用于支撑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支撑部件1主体是两根平行设置的条杆,两根条杆的顶部还通过弯头可拆卸的与横杆连接,形成U字形。
[0051] 所述打击部件2,用于打击接地极;该打击部件2是块状,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的接触面为平面。
[0052] 所述扶持部件3,用于保持接地极的位置,便于将接地极按照预定的打入方向打入。扶持部件3为环状,扶持部件3套在接地极上。
[0053] 所述连接部件4,用于将打击部件2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在支撑部件1的若干个位置上,以及将扶持部件3可拆卸的连接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的若干个位置上。
[0054] 所述打击部件2通过两个连接部件4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
[0055] 连接部件4上靠近支撑部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孔,支撑部件1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孔,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部件5是定位螺丝。
[0056] 本实施例的接地极打入器提供两种打入方法实施例。
[0057] 方法实施例1。
[0058] 如图4所示。
[0059] 步骤a,将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通过连接部件4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其中,扶持部件3较打击部件2更靠近于接地极。
[0060] 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分别通过连接部件4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固定时,将连接部件4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1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61] 步骤b,将扶持部件3套在接地极上。
[0062] 步骤c,将横杆、弯头安装在支撑部件1中的两根平行的条杆上。
[0063] 步骤d,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1上,使支撑部件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0064] 如图5所示。
[0065] 步骤e,使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与支撑部件1脱离,将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移动至更靠近接地极的位置,再将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与支撑部件1固定。
[0066] 打击部件2和扶持部件3分别通过连接部件4固定在支撑部件1上,固定时,将连接部件4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1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67] 步骤f,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1上,使支撑部件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0068] 如图6所示。
[0069] 步骤g,分离扶持部件3和支撑部件1。
[0070] 步骤h,使打击部件2与支撑部件1脱离,将打击部件2移动至更靠近接地极的位置,再将打击部件2与支撑部件1固定。
[0071] 将打击部件2通过连接部件4与支撑部件1固定,固定时,将连接部件4上的第一定位孔与支撑部件1上的第二定位孔重合,再利用定位部件5穿越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0072] 步骤i,将外作用力作用于支撑部件1上,使支撑部件1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打击部件2与接地极接触或分离。
[0073] 步骤j,分离打击部件2和支撑部件1。
[0074] 步骤k,将横杆、弯头从支撑部件1中的两根平行的条杆上分离。
[0075] 方法实施例2。
[0076] 与方法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a和步骤b的顺序对调。
[0077]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