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96566.8

文献号 : CN1056915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叶大可

申请人 : 宁波市鄞州乐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为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牙盘,还包括一转轴,一离合结构,二根连杆;牙盘的中心设置有一圆孔,转轴贯穿圆孔,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连杆的首端,连杆的尾端设置有脚踏板;与前轮底部、后轮底部都相切的直线称之为地平线,经过牙盘中心且与地平线垂直相交的直线称之为铅锤线;离合结构设置在转轴与牙盘之间,离合结构处于合位时,转轴能带动牙盘,离合结构处于离位时,转轴不能带动牙盘,脚踏板接近铅锤线时,离合结构切换至离位,脚踏板离开铅锤线时,离合结构切换至合位。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易于发力、骑行便利。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轮(21),后轮(22),牙盘(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转轴(4),一离合结构(5),二根连杆(6);所述牙盘(3)的中心设置有一圆孔(31),所述转轴(4)贯穿所述圆孔(31),所述转轴(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连杆(6)的首端,所述连杆(6)的尾端设置有脚踏板(9);由所述牙盘(3)的盘面延展而成的平面称之为纵立面(32),二个脚踏板(9)在纵立面(32)上的投影,其中一个位于所述圆孔(31)一侧,另一个位于所述圆孔(31)的另一侧;与所述前轮(21)底部、所述后轮(22)底部都相切的直线称之为地平线(23),经过所述牙盘(3)中心且与所述地平线(23)垂直相交的直线称之为铅锤线(33);所述离合结构(5)设置在所述转轴(4)与所述牙盘(3)之间,所述离合结构(5)处于合位时,所述转轴(4)能带动所述牙盘(3),所述离合结构(5)处于离位时,所述转轴(4)不能带动所述牙盘(3),所述脚踏板(9)接近所述铅锤线(33)时,所述离合结构(5)切换至离位,所述脚踏板(9)离开所述铅锤线(33)时,所述离合结构(5)切换至合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5)包括一立杆(A1),滑杆(A2),若干孔洞(A3),滑片(A4),两条滑轨(A6);所述孔洞(A3)排列成一圈设置在所述牙盘(3)上,所述立杆(A1)的首端连接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立杆(A1)与所述转轴(4)相互垂直,所述滑杆(A2)滑动连接在所述立杆(A1)尾端,所述滑杆(A2)与所述立杆(A1)之间设置有滑杆弹簧(A5),在所述滑杆弹簧(A5)的作用下,所述滑杆(A2)插入所述孔洞(A3),所述滑轨(A6)与所述车架(1)相连接,一条所述滑轨(A6)位于所述圆孔(31)上方,另一条所述滑轨(A6)位于所述圆孔(31)下方,所述滑轨(A6)为两端内收、中部外凸的形状,所述滑片(A4)的首端连接在所述滑杆(A2)上,在随着所述转轴(4)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滑片(A4)尾端的运动轨迹经过所述滑轨(A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5)包括一插杆(B1),若干凸起(B2),第一弧形杆(B3),第二弧形杆(B4),曲杆(B5);所述凸起(B2)排列成一圈设置在所述牙盘(3)上,所述转轴(4)上设置有一孔道(B6),所述插杆(B1)插接在所述孔道(B6)中,所述插杆(B1)与所述转轴(4)相互垂直,所述插杆(B1)与所述转轴(4)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B9)以使所述插杆(B1)向外弹出,所述第一弧形杆(B3)位于所述圆孔(31)上方,所述第一弧形杆(B3)中部向下凸出,所述第二弧形杆(B4)位于所述圆孔(31)下方,所述第二弧形杆(B4)中部向上凸出,所述曲杆(B5)的首端连接在所述插杆(B1)上,在随着所述转轴(4)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曲杆(B5)尾端的运动轨迹经过所述第一弧形杆(B3)和所述第二弧形杆(B4)。

说明书 :

一种自行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随处可见,自行车一般包括车架、前轮、后轮、牙盘,但现有技术的自行车有一共同的缺点:骑行费力,不太便利,如图1所示,当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T呈前后向分布时,骑车者很容易对脚踏板施力,只要用脚下蹬脚踏板T即可,动作十分自然协调,如图2所示,当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T呈上下向分布时,骑车者很难对脚踏板T施力,骑车者必须做出如下动作:左脚掌向前推动一个脚踏板T,右脚掌向后扒动另一个脚踏板T,左脚掌与左小腿成一锐角,右脚掌与右小腿成一钝角,这一动作十分别扭,且难以发力,由于发力点来自脚腕,而脚腕的发力一般不可能很大,因此很难对自行车的前行提供足够动力。鉴于此,现有技术的自行车有必要得到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易于发力,骑行便利的自行车。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牙盘,还包括一转轴,一离合结构,二根连杆;牙盘的中心设置有一圆孔,转轴贯穿圆孔,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连杆的首端,连杆的尾端设置有脚踏板;由牙盘的盘面延展而成的平面称之为纵立面,二个脚踏板在纵立面上的投影,其中一个位于圆孔一侧,另一个位于圆孔的另一侧;与前轮底部、后轮底部都相切的直线称之为地平线,经过牙盘中心且与地平线垂直相交的直线称之为铅锤线;离合结构设置在转轴与牙盘之间,离合结构处于合位时,转轴能带动牙盘,离合结构处于离位时,转轴不能带动牙盘,脚踏板接近铅锤线时,离合结构切换至离位,脚踏板离开铅锤线时,离合结构切换至合位。本发明的自行车在使用时,脚踏板能从难以发力的状态快速过渡到易于发力的状态,当脚踏板接近铅锤线时,也就是说脚踏板大体呈上下向分布时,离合结构切换至离位,转轴不能带动牙盘,转轴不承受负荷而进行空转,脚踏板快速离开铅锤线,过渡到易于发力的状态,同时,离合结构切换至合位,转轴带动牙盘转动,由此可见,当转轴承受负荷时,脚踏板已离开铅锤线,克服了自行车骑行费力的缺点。骑车者对自行车做功时,脚踏板都处于合适的位置,达到了骑行便利的目的。二个脚踏板在纵立面上的投影,其中一个位于圆孔一侧,另一个位于圆孔的另一侧;这说明脚踏板是相对而设的,当一个脚踏板接近铅锤线时,另一个脚踏板也在接近铅锤线,两者是同步的,脚踏板相对而设涉及已有技术,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脚踏板也是这样设置的。
[0005] 离合结构设置在转轴与牙盘之间,对本发明来说尤为重要,应尽量使其结构简单、合理。
[0006] 优选的,离合结构包括一立杆,滑杆,若干孔洞,滑片,两条滑轨;孔洞排列成一圈设置在牙盘上,立杆的首端连接在转轴上,立杆与转轴相互垂直,滑杆滑动连接在立杆尾端,滑杆与立杆之间设置有滑杆弹簧,在滑杆弹簧的作用下,滑杆插入孔洞,滑轨与车架相连接,一条滑轨位于圆孔上方,另一条滑轨位于圆孔下方,滑轨为两端内收、中部外凸的形状,滑片的首端连接在滑杆上,在随着转轴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滑片尾端的运动轨迹经过滑轨。本技术方案的离合结构在使用时,当脚踏板接近铅锤线,滑片尾端滑过滑轨,由于滑轨为两端内收、中部外凸的形状,滑片尾端在接近滑轨中部时,滑片尾端被向外推出,滑片带动滑杆向外运动,滑杆脱离孔洞,离合结构处于离位,转轴不能带动牙盘,当脚踏板离开铅锤线时,滑片尾端离开滑轨中部,滑片尾端内收,在滑杆弹簧的作用下,滑杆插入孔洞,离合结构处于合位,转轴能带动牙盘。
[0007] 优选的,离合结构包括一插杆,若干凸起,第一弧形杆,第二弧形杆,曲杆;凸起排列成一圈设置在牙盘上,转轴上设置有一孔道,插杆插接在孔道中,插杆与转轴相互垂直,插杆与转轴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以使插杆向外弹出,第一弧形杆位于圆孔上方,第一弧形杆中部向下凸出,第二弧形杆位于圆孔下方,第二弧形杆中部向上凸出,曲杆的首端连接在插杆上,在随着转轴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曲杆尾端的运动轨迹经过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本技术方案的离合结构在使用时,当脚踏板接近铅锤线,曲杆尾端经过第一弧形杆或第二弧形杆,在第一弧形杆或第二弧形杆的引导下,曲杆向圆孔方向运动,曲杆带动插杆向孔道内运动,插杆脱离凸起,即凸起不对插杆的转动形成阻挡,离合结构处于离位,转轴不能带动牙盘,当脚踏板离开铅锤线时,曲杆尾端离开第一弧形杆或第二弧形杆,在插杆弹簧的作用下,插杆向外弹出,插杆插进凸起之间的空隙,凸起对插杆的转动形成阻挡,离合结构处于合位,转轴能带动牙盘。
[0008] 显然,离合结构还可有更多的技术方案,现有技术的很多离合器的技术都可借鉴到本发明中来。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牙盘,还包括一转轴,一离合结构,二根连杆;牙盘的中心设置有一圆孔,转轴贯穿圆孔,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连杆的首端,连杆的尾端设置有脚踏板;与前轮底部、后轮底部都相切的直线称之为地平线,经过牙盘中心且与地平线垂直相交的直线称之为铅锤线;离合结构设置在转轴与牙盘之间,离合结构处于合位时,转轴能带动牙盘,离合结构处于离位时,转轴不能带动牙盘,脚踏板接近铅锤线时,离合结构切换至离位,脚踏板离开铅锤线时,离合结构切换至合位。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易于发力、骑行便利。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呈前后向分布的示意图;
[0011] 图2为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呈上下向分布的示意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离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离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 实施例1
[0017] 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轮21,后轮22,牙盘3,还包括一转轴4,一离合结构5,二根连杆6;牙盘3的中心设置有一圆孔31,转轴4贯穿圆孔31,转轴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连杆6的首端,连杆6的尾端设置有脚踏板9;由牙盘3的盘面延展而成的平面称之为纵立面32,二个脚踏板9在纵立面32上的投影,其中一个位于圆孔31一侧,另一个位于圆孔31的另一侧;与前轮21底部、后轮22底部都相切的直线称之为地平线23,经过牙盘3中心且与地平线23垂直相交的直线称之为铅锤线33;离合结构5设置在转轴4与牙盘3之间,离合结构5处于合位时,转轴4能带动牙盘3,离合结构5处于离位时,转轴4不能带动牙盘3,脚踏板9接近铅锤线
33时,离合结构5切换至离位,脚踏板9离开铅锤线33时,离合结构5切换至合位。
[0018] 其中,离合结构5包括一立杆A1,滑杆A2,若干孔洞A3,滑片A4,两条滑轨A6;孔洞A3排列成一圈设置在牙盘3上,立杆A1的首端连接在转轴4上,立杆A1与转轴4相互垂直,滑杆A2滑动连接在立杆A1尾端,滑杆A2与立杆A1之间设置有滑杆弹簧A5,在滑杆弹簧A5的作用下,滑杆A2插入孔洞A3,滑轨A6与车架1相连接,一条滑轨A6位于圆孔31上方,另一条滑轨A6位于圆孔31下方,滑轨A6为两端内收、中部外凸的形状,滑片A4的首端连接在滑杆A2上,在随着转轴4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滑片A4尾端的运动轨迹经过滑轨A6。
[0019]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自行车在使用时,脚踏板9能从难以发力的状态快速过渡到易于发力的状态,当脚踏板9接近铅锤线33时,也就是说脚踏板9大体呈上下向分布时,滑片A4尾端滑过滑轨A6,由于滑轨A6为两端内收、中部外凸的形状,滑片A4尾端在接近滑轨A6中部时,滑片A4尾端被向外推出,滑片A4带动滑杆A2向外运动,滑杆A2脱离孔洞A3,离合结构5切换至离位,转轴4不能带动牙盘3,转轴4不承受负荷而进行空转,脚踏板9快速离开铅锤线33,同时,滑片A4尾端离开滑轨A6中部,滑片A4尾端内收,在滑杆弹簧A5的作用下,滑杆A2插入孔洞A3,离合结构5切换至合位,转轴4带动牙盘3转动,由此可见,当转轴4承受负荷时,脚踏板9已离开铅锤线,克服了自行车骑行费力的缺点。骑车者对自行车做功时,脚踏板9都处于合适的位置,达到了骑行便利的目的。
[0020] 实施例2
[0021] 一种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轮21,后轮22,牙盘3,还包括一转轴4,一离合结构5,二根连杆6;牙盘3的中心设置有一圆孔31,转轴4贯穿圆孔31,转轴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连杆6的首端,连杆6的尾端设置有脚踏板9;由牙盘3的盘面延展而成的平面称之为纵立面32,二个脚踏板9在纵立面32上的投影,其中一个位于圆孔31一侧,另一个位于圆孔31的另一侧;与前轮21底部、后轮22底部都相切的直线称之为地平线23,经过牙盘3中心且与地平线23垂直相交的直线称之为铅锤线33;离合结构5设置在转轴4与牙盘3之间,离合结构5处于合位时,转轴4能带动牙盘3,离合结构5处于离位时,转轴4不能带动牙盘3,脚踏板9接近铅锤线
33时,离合结构5切换至离位,脚踏板9离开铅锤线33时,离合结构5切换至合位。
[0022] 其中,离合结构5包括一插杆B1,若干凸起B2,第一弧形杆B3,第二弧形杆B4,曲杆B5;凸起B2排列成一圈设置在牙盘3上,转轴4上设置有一孔道B6,插杆B1插接在孔道B6中,插杆B1与转轴4相互垂直,插杆B1与转轴4之间设置有插杆弹簧B9以使插杆B1向外弹出,第一弧形杆B3位于圆孔31上方,第一弧形杆B3中部向下凸出,第二弧形杆B4位于圆孔31下方,第二弧形杆B4中部向上凸出,曲杆B5的首端连接在插杆B1上,在随着转轴4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曲杆B5尾端的运动轨迹经过第一弧形杆B3和第二弧形杆B4。
[0023]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自行车在使用时,脚踏板9能从难以发力的状态快速过渡到易于发力的状态,当脚踏板9接近铅锤线33时,也就是说脚踏板9大体呈上下向分布时,曲杆B5尾端经过第一弧形杆B3或第二弧形杆B4,在第一弧形杆B3或第二弧形杆B4的引导下,曲杆B5向圆孔31方向运动,曲杆B5带动插杆B1向孔道B6内运动,插杆B1脱离凸起B2,即凸起B2不对插杆B1的转动形成阻挡,离合结构5切换至离位,转轴4不能带动牙盘3,转轴4不承受负荷而进行空转,脚踏板9快速离开铅锤线33,同时,曲杆B5尾端离开第一弧形杆B3或第二弧形杆B4,在插杆弹簧B9的作用下,插杆B1向外弹出,插杆B1插进凸起B2之间的空隙,凸起B2对插杆B1的转动形成阻挡,离合结构5切换至合位,转轴4带动牙盘3转动,由此可见,当转轴4承受负荷时,脚踏板9已离开铅锤线,克服了自行车骑行费力的缺点。骑车者对自行车做功时,脚踏板9都处于合适的位置,达到了骑行便利的目的。
[0024]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