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164007.6

文献号 : CN1056962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岳晓丽赵雯毛志平陈慧敏王见胡韬尹苗苗徐红隋晓峰秦坤

申请人 : 东华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幅进布单元、吸尘单元、冷却单元、展边单元、染色单元、出布单元和移动收卷单元;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设于吸尘单元和冷却单元的上侧,吸尘单元设于冷却单元的左侧,冷却单元、展边单元、染色单元、出布单元和移动收卷单元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本发明为平幅加工方式,结构紧凑,有效防止了针织物在加工过程中褶皱和卷边现象的产生,针织物在走形过程中张力变化小,能够达到染色均匀的效果;本发明能够有效对针织物在整个染色环节中进行低张力控制;各工艺流程短,能大幅度提高染料利用率,节水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污染小。

权利要求 :

1.一种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幅进布单元(I)、吸尘单元(II)、冷却单元(III)、展边单元(IV)、染色单元(V)、出布单元(VI)和移动收卷单元(VII);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I)设于吸尘单元(II)和冷却单元(III)的上侧,吸尘单元(II)设于冷却单元(III)的左侧,冷却单元(III)、展边单元(IV)、染色单元(V)、出布单元(VI)和移动收卷单元(VII)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I)包括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第一导布辊(1.1)、紧布器(1.2)、第二导布辊(1.3)、第三导布辊(1.4)、扩幅装置(1.5)和对中装置(1.6),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扩幅装置(1.5)和对中装置(1.6)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的第一导布辊(1.1)、紧布器(1.2)、第二导布辊(1.3)和第三导布辊(1.4)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上;所述的吸尘单元(II)包括吸尘单元机架(2.0)、布面吸尘装置(2.1)、第四导布辊(2.2)和第五导布辊(2.3);所述的布面吸尘装置(2.1)、第四导布辊(2.2)和第五导布辊(2.3)固定于吸尘单元机架(2.0)上,布面吸尘装置(2.1)位于第三导布辊(1.4)下方,第四导布辊(2.2)位于布面吸尘装置(2.1)下方,第五导布辊(2.3)位于布面吸尘装置(2.1)右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布器(1.2)包括紧布杆一(1.2.1)、紧布杆二(1.2.2)、轴头(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7)、手摇减速器(1.2.5)、手轮(1.2.6)和带菱形座外球面轴承;所述的紧布杆一(1.2.1)和紧布杆二(1.2.2)平行设置,紧布杆一(1.2.1)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2.4)和第二连接板(1.2.7)通过螺栓固定,紧布杆二(1.2.2)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2.4)和第二连接板(1.2.7)通过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板(1.2.4)和第二连接板(1.2.7)各焊接一个轴头(1.2.3),轴头(1.2.3)通过带菱形座外球面轴承固定在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上,手摇减速器(1.2.5)与其中一个轴头(1.2.3)相连,手轮(1.2.6)与手摇减速器(1.2.5)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单元(III)包括冷却单元机架(3.0)和冷却循环系统(3.2);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3.2)包括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第三冷水辊(3.2.3)、旋转接头(3.2.4)、水管(3.2.5)和自动恒温箱(3.2.6),所述的自动恒温箱(3.2.6)的出水口经由水管(3.2.5)连接第三冷水辊(3.2.3)的右端,第三冷水辊(3.2.3)的左端经由水管(3.2.5)连接第二冷水辊(3.2.2)的左端,第二冷水辊(3.2.2)的右端经由水管(3.2.5)连接第一冷水辊(3.2.1)的右端,第一冷水辊(3.2.1)的左端经由水管(3.2.5)连接自动恒温箱(3.2.6);所述的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和第三冷水辊(3.2.3)与水管(3.2.5)之间通过旋转接头(3.2.4)连接,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和第三冷水辊(3.2.3)的两端与冷却单元机架(3.0)之间通过轴承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展边单元(IV)包括展边单元机架(4.0)、第六导布辊(4.1)和一对平板剥边器(4.2);所述的第六导布辊(4.1)和平板剥边器(4.2)固定于展边单元机架(4.0)上;所述的第六导布辊(4.1)位于平板剥边器(4.2)的左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染色单元(V)包括染色单元机架(5.0)、第七导布辊(5.1)、第八导布辊(5.2)、第九导布辊(5.3)、第一扩幅辊(5.4)、第二扩幅辊(5.5)、第一均匀轧辊(5.6)和第二均匀轧辊(5.7);所述的第八导布辊(5.2)设于染槽中,第七导布辊(5.1)、第八导布辊(5.2)、第九导布辊(5.3)、第一扩幅辊(5.4)、第二扩幅辊(5.5)、第一均匀轧辊(5.6)和第二均匀轧辊(5.7)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染色单元机架(5.0)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布单元(VI)包括出布单元机架(6.0)、第一张力测量装置(6.1)、导布辊筒装置(6.2)、主传动装置(6.3)、第二张力测量装置(6.4),出布辊(6.5);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装置(6.1)包括第一张力测量辊(6.1.1)和第一张力传感器(6.1.2),第一张力传感器(6.1.2)安装在第一张力测量辊(6.1.1)两侧轴端,第一张力传感器(6.1.2)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所述的第二张力测量装置(6.4)包括第二张力测量辊(6.4.1)和第二张力传感器(6.4.2),第二张力传感器(6.4.2)安装在第二张力测量辊(6.4.1)两侧轴端,第二张力传感器(6.4.2)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所述的导布辊筒装置(6.2)包括导布辊筒(6.2.1)、轴心(6.2.2)和固定座(6.2.3),导布辊筒(6.2.1)内固定有轴承,轴心(6.2.2)一端伸入该轴承中,轴心(6.2.2)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6.2.3)上,固定座(6.2.3)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5)上;所述的主传动装置(6.3)包括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第二主动导布辊(6.3.2)、主动齿轮(6.3.3)、被动齿轮(6.3.4)和电机(6.3.5),所述的第一主动导布辊(6.3.1)和第二主动导布辊(6.3.2)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主动齿轮(6.3.3)和被动齿轮(6.3.4)分别安装在第一主动导布辊(6.3.1)和第二主动导布辊(6.3.2)左侧轴端,电机(6.3.5)与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相连,电机(6.3.5)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辊(6.1.1)位于导布辊筒(6.2.1)的左侧,第一主动导布辊(6.3.1)位于导布辊筒(6.2.1)的右侧,第二主动导布辊(6.3.2)位于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的右侧,第二张力测量辊(6.4.1)位于第二主动导布辊(6.3.2)的上侧,出布辊(6.5)位于第二张力测量辊(6.4.1)的右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收卷单元(VII)包括收卷辊(7.1)、A字架装置(7.2)和移动导轨(7.3);A字架装置(7.2)设于移动导轨(7.3)上并可沿移动导轨(7.3)左右移动;所述的A字架装置(7.2)上设有收卷辊(7.1)。

说明书 :

一种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冷轧堆染色机,特别是一种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属于纺织印染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针织物染色主要采用浸染,此方法水耗和能耗高、对环境污染严重、机器占地面积大,难以满足当前绿色、环保、高效生产的要求。冷轧堆染色是介于浸染和连续轧染之间的一种半连续化轧染工艺,不经烘干和气蒸,大大节约水和能源消耗,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冷轧堆染色机设备简单、工艺流程短、对环境污染小,将冷轧堆染色技术应用于针织物,可使染后织物颜色自然均匀,固色率高,为印染企业提高产品档次、节约成本、改善环境提供了重要途径。现有的冷轧堆染色机未考虑针织物张力敏感和易卷边的特性,各辊间距较大,大多只适用于机织物,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有待于研发。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保证针织物全程在低张力的状态下运行,兼具防止织物卷边的功能。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幅进布单元、吸尘单元、冷却单元、展边单元、染色单元、出布单元和移动收卷单元;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设于吸尘单元和冷却单元的上侧,吸尘单元设于冷却单元的左侧,冷却单元、展边单元、染色单元、出布单元和移动收卷单元从左到右依次设置。
[0005] 优选地,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包括平幅进布单元机架、第一导布辊、紧布器、第二导布辊、第三导布辊、扩幅装置和对中装置;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机架、扩幅装置和对中装置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的第一导布辊、紧布器、第二导布辊和第三导布辊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平幅进布单元机架上;所述的吸尘单元包括吸尘单元机架、布面吸尘装置、第四导布辊和第五导布辊;所述的布面吸尘装置、第四导布辊和第五导布辊固定于吸尘单元机架上,布面吸尘装置位于第三导布辊下方,第四导布辊位于布面吸尘装置下方,第五导布辊位于布面吸尘装置右侧。
[0006] 更优选地,所述的紧布器包括紧布杆一、紧布杆二、轴头、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手摇减速器、手轮和带菱形座外球面轴承;所述的紧布杆一和紧布杆二平行设置,紧布杆一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紧布杆二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各焊接一个轴头,轴头通过带菱形座外球面轴承固定在平幅进布单元机架上,手摇减速器与其中一个轴头相连,手轮与手摇减速器相连。
[0007]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单元机架和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水辊、第二冷水辊、第三冷水辊、旋转接头、水管和自动恒温箱,自动恒温箱的出水口经由水管连接第三冷水辊的右端,第三冷水辊的左端经由水管连接第二冷水辊的左端,第二冷水辊的右端经由水管连接第一冷水辊的右端,第一冷水辊的左端经由水管连接自动恒温箱;所述的第一冷水辊、第二冷水辊和第三冷水辊与水管之间通过旋转接头连接,第一冷水辊、第二冷水辊和第三冷水辊的两端与冷却单元机架之间通过轴承相连。
[0008] 优选地,所述的展边单元包括展边单元机架、第六导布辊和一对平板剥边器;所述的第六导布辊和平板剥边器固定于展边单元机架上;所述的第六导布辊位于平板剥边器的左侧。
[0009] 优选地,所述的染色单元包括染色单元机架、第七导布辊、第八导布辊、第九导布辊、第一扩幅辊、第二扩幅辊、第一均匀轧辊和第二均匀轧辊;所述的第八导布辊设于染槽中,第七导布辊、第八导布辊、第九导布辊、第一扩幅辊、第二扩幅辊、第一均匀轧辊和第二均匀轧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染色单元机架上。
[0010] 优选地,所述的出布单元包括第一张力测量装置、导布辊筒装置、主传动装置、第二张力测量装置、出布辊和出布单元机架;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张力测量辊和第一张力传感器,第一张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一张力测量辊两侧轴端,第一张力传感器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上;所述的第二张力测量装置包括第二张力测量辊和第二张力传感器,第二张力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张力测量辊两侧轴端,第二张力传感器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上;所述的导布辊筒装置包括导布辊筒、轴心和固定座,导布辊筒内固定有轴承,轴心一端伸入该轴承中,轴心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上;所述的主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主动导布辊、第二主动导布辊、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的第一主动导布辊和第二主动导布辊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上,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分别安装在第一主动导布辊和第二主动导布辊左侧轴端,电机与第一主动导布辊相连,电机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上,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辊位于导布辊筒的左侧,第一主动导布辊位于导布辊筒的右侧,第二主动导布辊位于第一主动导布辊的右侧,第二张力测量辊位于第二主动导布辊的上侧,出布辊位于第二张力测量辊的右侧。
[0011] 优选地,所述移动收卷单元包括收卷辊、A字架装置和移动导轨;所述的A字架装置设于移动导轨上并可沿移动导轨左右移动;所述的A字架装置上设有收卷辊。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 本发明为平幅加工方式,结构紧凑,有效防止了针织物在加工过程中褶皱和卷边现象的产生,能够达到染色均匀的效果;本发明能够有效对针织物在整个染色环节中进行低张力控制,针织物在走形过程中张力变化小;各工艺流程短,能大幅度提高染料利用率,节水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对环境污染小。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平幅进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吸尘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a为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b为冷却单元侧视图;
[0019] 图4c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d为冷却传动系统的侧视图;
[0021] 图4e为冷却传动系统的示意图;
[0022] 图4f为冷却传动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4g为浮动调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h为浮动调整系统的局部图;
[0025] 图5为展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染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a为出布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b为出布单元侧视图;
[0029] 图7c为第一张力测量装置和第二张力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d为导布辊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e为主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f为出布单元使用示意图;
[0033] 图8为移动收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9为紧布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36] 实施例1
[0037]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针织物用冷轧堆染色机,包括平幅进布单元I、吸尘单元II、冷却单元III、展边单元IV、染色单元V、出布单元VI和移动收卷单元VII;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I用于增加针织物径向张力并使之充分展开;所述的吸尘单元II用于吸除针织物上残留的杂质;所述的冷却单元III用于降低针织物表面温度;所述的展边单元IV用于使针织物边部在染色前充分展开;所述的染色单元V用于对针织物进行冷轧堆染色;所述的出布单元VI用于使针织物在收卷前充分展开,还可在线测量织物的张力值;所述的移动收卷单元VII,可保证针织物的卷型良好,避免表面接触摩擦带来的压印;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I设于吸尘单元II和冷却单元III的上侧,吸尘单元II设于冷却单元III的左侧,针织物由平幅进布单元I垂直进入冷却单元III,冷却单元III、展边单元IV、染色单元V、出布单元VI和移动收卷单元VII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展边单元IV的左侧紧靠冷却单元III,右侧紧靠染色单元V。
[0038] 如图2所示,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I包括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第一导布辊1.1、紧布器1.2、第二导布辊1.3、第三导布辊1.4、扩幅装置1.5和对中装置1.6;所述的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扩幅装置1.5和对中装置1.6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所述的第一导布辊1.1、紧布器1.2、第二导布辊1.3和第三导布辊1.4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上。如图3所示,所述的吸尘单元II包括吸尘单元机架2.0、布面吸尘装置2.1、第四导布辊2.2和第五导布辊2.3,所述的布面吸尘装置2.1、第四导布辊2.2和第五导布辊2.3固定于吸尘单元机架2.0上,布面吸尘装置2.1位于第三导布辊1.4下方,第四导布辊2.2位于布面吸尘装置2.1下方,第五导布辊2.3位于布面吸尘装置2.1右侧;针织物进入平幅进布单元I,从第一导布辊1.1上方绕过后进入紧布器2,后依次从第二导布辊1.3和第三导布辊1.4的上方绕过,进入吸尘单元II,针织物由布面吸尘装置2.1的上方进入下方输出,后从第四导布辊2.2的下方和第五导布辊2.3的右侧绕过,依次经过扩幅装置1.5和对中装置1.6后,从平幅进布单元I输出;所述的吸尘单元机架2.0和冷却单元机架3.0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扩幅装置1.5、对中装置1.6、布面吸尘装置2.1为市售装置。
[0039] 如图9所示,所述的紧布器1.2包括紧布杆一1.2.1、紧布杆二1.2.2、轴头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7、手摇减速器1.2.5、手轮1.2.6和带菱形座外球面轴承;所述的紧布杆一1.2.1和紧布杆二1.2.2平行设置,紧布杆一1.2.1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
1.2.4和第二连接板1.2.7通过螺栓固定,紧布杆二1.2.2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2.4和第二连接板1.2.7通过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板1.2.4和第二连接板1.2.7各焊接一个轴头
1.2.3,轴头1.2.3通过带菱形座外球面轴承固定在平幅进布单元机架1.0上,手摇减速器
1.2.5与位于左侧的轴头1.2.3相连,手轮1.2.6与手摇减速器1.2.5相连;所述的紧布杆一
1.2.1和紧布杆二1.2.2的相对位置可以旋转手轮1.2.6改变,织物在紧布杆一1.2.1和紧布杆二1.2.2上的包角会随相对位置的不同而改变,达到调节织物径向张力的目的。
[0040] 如图4a所示,所述的冷却单元III包括冷却单元机架3.0、导布系统3.1、冷却循环系统3.2、冷却传动系统3.3和浮动调整系统3.4。
[0041] 如图4b所示,所述的导布系统3.1包括导布辊一3.1.1、导布辊二3.1.2和导布辊三3.1.3;导布辊一3.1.1、导布辊二3.1.2和导布辊三3.1.3皆固定于冷却单元机架3.0上,导布辊一3.1.1和导布辊二3.1.2位于冷却循环系统3.2的上方,导布辊三3.1.3位于浮动调整系统3.4的下方,浮动调整系统3.4位于冷却循环系统3.2下方。
[0042] 如图4c所示,所述的冷却循环系统3.2包括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第三冷水辊3.2.3、旋转接头3.2.4、水管3.2.5、自动恒温箱3.2.6和带凸台圆形座外球面轴承;所述的自动恒温箱3.2.6的出水口经由水管3.2.5连接第三冷水辊3.2.3的右端,第三冷水辊3.2.3的左端经由水管3.2.5连接第二冷水辊3.2.2的左端,第二冷水辊3.2.2的右端经由水管3.2.5连接第一冷水辊3.2.1的右端,第一冷水辊3.2.1的左端经由水管3.2.5连接自动恒温箱3.2.6;所述的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和第三冷水辊3.2.3与水管3.2.5之间通过旋转接头3.2.4连接,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和第三冷水辊
3.2.3的两端与冷却单元机架3.0之间通过带凸台圆形座外球面轴承相连,自动恒温箱
3.2.6放置在地面上;所述的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和第三冷水辊3.2.3的直径为570mm;所述的自动恒温箱3.2.6中放置18℃冷却水,冷却水从自动恒温箱3.2.6的出水口流出,从第三冷水辊3.2.3右端流入,经第三冷水辊3.2.3左端流出后流入第二冷水辊
3.2.2左端,经第二冷水辊3.2.2右端流出后流入第一冷水辊3.2.1右端,经第一冷水辊
3.2.1左端流出后流回自动恒温箱3.2.6的进水口。
[0043] 如图4d-4f所示,所述的冷却传动系统3.3包括第一从动齿轮3.3.1、第二从动齿轮3.3.2、第三从动齿轮3.3.3、第四从动齿轮3.3.4、从动轴3.3.5、第一主动齿轮3.3.6、主动轴3.3.7、十字滑块联轴器3.3.8、交流电动机3.3.9和电动机座3.3.10;所述的电动机座
3.3.10通过螺栓固定在冷却单元机架3.0上,交流电动机3.3.9通过螺栓固定在电动机座
3.3.10上,交流电动机3.3.9通过十字滑块联轴器3.3.8与主传动轴3.3.7相连,第一主动齿轮3.3.6通过圆螺母和圆螺母用止动垫圈安装在主动轴3.3.7上,第四从动齿轮3.3.4通过圆螺母和圆螺母用止动垫圈安装在从动轴3.3.5上,主动轴3.3.7与从动轴3.3.5用螺栓固定于冷却单元机架3.0上,第一从动齿轮3.3.1、第二从动齿轮3.3.2和第三从动齿轮3.3.3通过圆螺母和圆螺母用止动垫圈分别安装在第一冷水辊3.2.1、第二冷水辊3.2.2和第三冷水辊3.2.3的右侧轴端,第四从动齿轮3.3.4与第一从动齿轮3.3.1、第三从动齿轮3.3.3相啮合,第一主动齿轮3.3.6与第二从动齿轮3.3.2、第四从动齿轮3.3.4啮合;所述的第一冷水辊3.2.1、第三冷水辊3.2.3与第二冷水辊3.2.2旋转方向相反;所述的第一从动齿轮
3.3.1、第二从动齿轮3.3.2、第三从动齿轮3.3.3、第四从动齿轮3.3.4和第一主动齿轮
3.3.6均采用腹板式齿轮,以减轻重量。
[0044] 如图4g和4h所示,所述的浮动调整系统3.4包括第一固定导布辊3.4.1、第二固定导布辊3.4.2、第一固定板3.4.3、重力辊3.4.4、固定轴承座3.4.5、摆臂3.4.6、固定轴连接板3.4.7、摆臂固定轴3.4.8、配重块3.4.9、摆臂连接杆3.4.10、带凸台圆形座外球面轴承、深沟球轴承和轴用挡圈;所述的第一固定导布辊3.4.1的两端各焊接一个第一固定板3.4.3;所述的第二固定导布辊3.4.2的两端各焊接一个第一固定板3.4.3;所述的第一固定板3.4.3用螺栓固定在冷却单元机架3.0上;所述的重力辊3.4.4的两端与固定轴承座3.4.5通过深沟球轴承和轴用挡圈相连接,固定轴承座3.4.5与摆臂3.4.6的一端通过焊接相连,摆臂3.4.6的另一端与摆臂连接杆3.4.10通过焊接相连,摆臂3.4.6与摆臂固定轴3.4.8通过带凸台圆形座外球面轴承相连,用螺栓固定,摆臂固定轴3.4.8与固定轴连接板3.4.7通过焊接相连,固定轴连接板3.4.7和冷却单元机架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配重块3.4.9与摆臂连接杆3.4.10用螺栓连接。如图4b所示,针织物从平幅进布单元I输出后,从导布辊一
3.1.1的右侧和导布辊二3.1.2的左侧绕过,然后经第一冷水辊3.2.1右侧、第二冷水辊
3.2.2左侧、第三冷水辊3.2.3右侧绕过,后从第一固定导布辊3.4.1左侧、重力辊3.4.4左侧、第二固定导布辊3.4.2上方绕过,最后从导布辊三3.1.3下方绕过,从冷却单元III输出。
[0045] 如图5所示,所述的展边单元IV包括展边单元机架4.0、第六导布辊4.1、一对平板剥边器4.2;所述的第六导布辊4.1和平板剥边器4.2设于所述的展边单元机架4.0上,所述的第六导布辊4.1位于平板剥边器4.2的左侧。针织物从冷却单元III输出后,进入展边单元IV,从第六导布辊4.1上方绕过,后穿过平板剥边器4.2,针织物从展边单元IV输出。
[0046] 如图6所示,所述的染色单元V包括染色单元机架5.0、第七导布辊5.1、第八导布辊5.2、第九导布辊5.3、第一扩幅辊5.4、第二扩幅辊5.5、第一均匀轧辊5.6和第二均匀轧辊
5.7;所述的第八导布辊5.2设于染槽中,第七导布辊5.1、第八导布辊5.2、第九导布辊5.3、第一扩幅辊5.4、第二扩幅辊5.5、第一均匀轧辊5.6和第二均匀轧辊5.7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于染色单元机架5.0上。针织物从展边单元IV输出后,进入染色单元V,从第七导布辊5.1上方绕过后进入染槽内进行染色,从第八导布辊5.2下方绕过后从第九导布辊5.3上方绕过,后从第一扩幅辊5.4右侧和第二扩幅辊5.5左侧绕过,最后从第一均匀轧辊5.6和第二均匀轧辊5.7中间穿过,从染色单元V输出。
[0047] 如图7a和图7b所示,所述的出布单元VI包括出布单元机架6.0、第一张力测量装置6.1、导布辊筒装置6.2、主传动装置6.3、第二张力测量装置6.4,出布辊6.5。
[0048] 如图7c所述,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装置6.1包括第一张力测量辊6.1.1和第一张力传感器6.1.2;第一张力传感器6.1.2安装在第一张力测量辊6.1.1两侧轴端,第一张力传感器6.1.2用螺栓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所述的第二张力测量装置6.4包括第二张力测量辊6.4.1和第二张力传感器6.4.2,第二张力传感器6.4.2安装在第二张力测量辊6.4.1两侧轴端,第二张力传感器6.4.2用螺栓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装置6.1和第二张力测量装置6.4能够在线实时测量针织物的张力值,及时反馈给电机6.3.5调整转速,保证针织物在进入和输出之前其张力值在合理范围内;所述的染色单元V中的第二均匀轧辊5.6与出布单元VI中的第一张力测量辊6.1.1沿水平方向设置,二者的辊面的顶端处于同一高度,且两辊辊面的水平间距为20mm;所述的出布单元VI中的出布辊6.5与移动收卷单元VII中的收卷辊7.1沿水平方向设置,二者的辊面的顶端处于同一高度,且两辊辊面的水平间距为20mm。
[0049] 如图7d所示,所述的导布辊筒装置6.2包括导布辊筒6.2.1、轴心6.2.2、固定座6.2.3、深沟球轴承和轴用挡圈;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安装在导布辊筒6.2.1内部,轴心6.2.2一端伸入深沟球轴承中,通过轴用挡圈固定,轴心6.2.2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座6.2.3上,固定座6.2.3用螺栓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
[0050] 如图7e所示,所述的主传动装置6.3包括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第二主动导布辊6.3.2、主动齿轮6.3.3、被动齿轮6.3.4、电机6.3.5和带凸台圆形座外球面轴承;所述的第一主动导布辊6.3.1和第二主动导布辊6.3.2的两端通过带凸台圆形座外球面轴承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所述的主动齿轮6.3.3和被动齿轮6.3.4分别安装在第一主动导布辊
6.3.1、第二主动导布辊6.3.2左侧轴端,电机6.3.5与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相连,电机
6.3.5用螺栓直接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所述的第一主动导布辊6.3.1和第二主动导布辊6.3.2可以主动调节针织物的张力;所述的出布辊6.5的两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出布单元机架6.0上。
[0051] 如图7f所示,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辊6.1.1位于导布辊筒6.2.1的左侧,第一主动导布辊6.3.1位于导布辊筒6.2.1的右侧,第二主动导布辊6.3.2位于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的右侧,第二张力测量辊6.4.1位于第二主动导布辊6.3.2的上侧,出布辊6.5位于第二张力测量辊6.4.1的右侧;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辊6.1.1的直径为250mm,导布辊筒6.2.1的直径为760mm,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的直径为250mm,第二主动导布辊6.3.2的直径为250mm,第二张力测量辊6.4.1的直径为100mm,出布辊6.5的直径为250mm;所述的第一张力测量辊6.1.1的辊面与导布辊筒6.2.1的辊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7mm,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的辊面与导布辊筒6.2.1的辊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6mm,第二主动导布辊6.3.2的辊面与第一主动导布辊6.3.1的辊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0mm,第二张力测量辊4.1的辊面与第二主动导布辊
6.3.2的辊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mm,出布辊6.5的辊面与第二张力测量辊6.4.1的辊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mm。针织物从染色单元V输出后,依次从第一张力测量辊6.1.1下方绕过,导布辊筒6.2.1上方绕过,第一主动导布辊6.3.1下方和第二主动导布辊6.3.2上方绕过,经第二张力测量辊6.4.1右侧绕过,最后从出布辊6.5上方绕过,从出布单元VI输出。
[0052] 如图8所示,所述的移动收卷单元VII包括收卷辊7.1、A字架装置7.2和移动导轨7.3;所述的A字架装置7.2设于移动导轨7.3上并可沿移动导轨7.3左右移动;所述的A字架装置7.2上设有收卷辊7.1。针织物从出布单元VI输出后,最后进入移动收卷单元VII,通过收卷辊7.1进行收卷,以便于后续堆置工序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