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160053.9

文献号 : CN1057036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孔飞

申请人 : 上海旗华水上工程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至少包括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光伏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与所述光伏板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本发明连接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且可满足大尺寸光伏板的需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至少包括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光伏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与所述光伏板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光伏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插片,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光伏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紧固件连接于为一体;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位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2.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至少包括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光伏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与所述光伏板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光伏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插片,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紧固件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浮体本体垂直的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槽,光伏板的第一侧卡设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插片,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四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槽;所述光伏板的另一侧卡设于所述第二U型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五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说明书 :

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上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光伏电站具有无需消耗燃料、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建设周期短等优点。但光伏发电站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会改变土地的性质和属性。因此,对于日照充足但陆地面积较小的地区,水上光伏电站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
[0003] 为了支撑光伏板,通常采用可漂浮于水上的浮体以及连接于浮体与光伏板之间的扣件对光伏板进行支撑固定。目前通常在浮体的两端设置扣件,扣件的一侧设置于浮体的连接件上,扣件的另一端设置有供光伏板插设的插口。
[0004] 但是,现有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需要将光伏板从扣件的插口插入,因此,安装和拆卸时光伏板的两侧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当光伏板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可以将扣件从插口的一侧移开。由于更换光伏板时需要移开周边的光伏板,为光伏板的安装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0005]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浮体尺寸的影响,为了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现有的装置只能满足尺寸较小的光伏板的安装需求。
[0006]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究一种连接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且可满足大尺寸光伏板需求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

发明内容

[0007]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可靠、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且可满足大尺寸光伏板需求的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至少包括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一端的第一连接件和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第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连接于光伏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连接于与所述光伏板的第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0009]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光伏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插片,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0010]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光伏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紧固件连接于为一体。
[0011]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位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0012]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浮体本体垂直的凹槽,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0013]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槽,光伏板的第一侧卡设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插片,所述插片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四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0014]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槽;所述光伏板的另一侧卡设于所述第二U型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五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0015]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放置于所述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7]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设计,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与光伏板和浮体本体之间连接可靠,安装拆卸方便,并且拆卸时不需移动周边的光伏板,简化了安装拆卸工艺以及拆卸时所占用的空间。
[0018]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在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插片,第二的插片的设计扩大了第二支架与浮体本体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延长了浮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
[0019] 另外,由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均平行于光伏板,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其粘贴于光伏板的底部,连接稳定可靠,并且可适用于尺寸较大的光伏板,满足了对大功率光伏系统的需求。当选用U型槽结构时,只需将光伏板卡设于U型槽内即可,安装拆卸方便,省时省力。
[0020]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为图5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至图3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上光伏系统支撑结构,包括可漂浮于水面的浮体本体1以及设置于浮体本体第一端11的第一连接件111和设置于浮体本体第二端12的第二连接件121,还包括第一支架3和第二支架4。
[0030] 如图1所示,第一支架3包括连接于光伏板2的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1和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1的第一支架的第二端。
[0031] 如图1所示,第二支架4包括固定连接于光伏板2的第二支架的第一端41和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21的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1和第二支架的第一端41之间的连线倾斜于水平面。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1和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之间的倾斜角度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一般在10-12°之间。
[0032]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件111远离第二连接件12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在凹槽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孔。第一支架的第一端31平行于光伏板2且通过粘贴方式固定连接于光伏板2的底部。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插片32,插片32插设于凹槽内。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第一孔与第一支架的第一紧固件5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1。
[0033] 如图3所示,第二支架的第一端41平行于光伏板且通过粘贴方式固定连接于光伏板2的底部。第二连接件121上设置有第二孔,第二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第二支架4与第二孔的第二紧固件6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21。
[0034] 为了扩大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浮体本体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延长浮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如图3所示,在第二支架的第二端42上设置有与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插片42。其中,第二插片42放置于浮体本体第二端1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支架4与第二连接件121之间,即位于第二支架4的垂直边与第二连接件121之间。
[0035] 由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架的第一端均平行于光伏板,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其粘贴于光伏板的底部,连接稳定可靠,并且可适用于尺寸较大的光伏板,满足了对大功率光伏系统的需求。
[0036] 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设计中,为了便于光伏系统的拆卸安装,优选将第一支架设置于高端,将第二支架设置于低端,也就是说,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之间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
[0037] 本实施例的结构设计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光伏板和浮体本体之间连接可靠,安装拆卸方便,并且拆卸时不需移动周边的光伏板,简化了安装拆卸工艺以及拆卸时所占用的空间。
[0038] 实施例2
[003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件121上设置有与浮体本体垂直的凹槽,第二支架的第二端42插设于凹槽内,第二支架4与第二连接件121通过穿设于第二孔与第二支架的第三紧固件6连接为一体。
[0040] 实施例3
[0041]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111远离第二连接件12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在凹槽的上部开设有第一孔。如图6所示,第一支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U型槽31,光伏板的第一侧插设于第一U型槽31内,第一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插片32,插片32插设于凹槽内,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穿设于第一孔与第一支架3的第四紧固件5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11。
[0042] 如图7所示,第二支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U型槽41,光伏板2的另一端(即卡设于第二U型槽41内。第二连接件121上设置有第二孔,第二支架的另一端(第一侧相对的一端)通过穿设于第二支架4与第二孔的第五紧固件6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件121。
[0043] 为了扩大第二支架4的第二端与浮体本体1上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延长浮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如图7所示,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浮体本体第二端的上表面平行的第二插片42。第二插片42放置于浮体本体第二端1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二支架的垂直边43与第二连接件121之间。
[0044]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也可以采用实施例2中第二支架的第二端的结构。即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与浮体本体垂直的凹槽,第二支架的第二端插设于凹槽内,第二支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穿设于第二孔与第二支架的第二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0045] 由于铝合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度额优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优选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0046] 上述各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重组,不仅仅限于上述所列举的应用范围。
[0047]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