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186420.2

文献号 : CN1057473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梁哲东人李长城石枝春

申请人 : 深圳市奇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上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用于连接第一腿箍和第二腿箍,包括壳体、第一连块、第二连块、连杆以及缓冲垫,第一连块包括第一块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第一块本体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第一块本体转动连接于壳体上,且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于第一腿箍;第二连块包括第二块本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第二块本体分别与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固定连接,第二块本体转动连接于壳体上,且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于第二腿箍;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一块本体和第二块本体转动连接;上述的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解决了护膝产品对膝盖的保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用于连接第一腿箍和第二腿箍,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

第一连块,包括第一块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块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块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一腿箍;

第二连块,包括第二块本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块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块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二腿箍;

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块本体和所述第二块本体转动连接;以及缓冲垫,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能够抵接于所述缓冲垫;

当所述第二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块本体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二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

当所述第二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块本体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块本体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二块本体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能够与所述连杆抵接;

所述缓冲垫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当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所述连杆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抵接;

当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所述连杆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杆的第二侧开设有第二凹槽;

当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当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

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环卡入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卡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块本体抵接;

所述第二转轴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环卡入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内壁,且所述第二卡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块本体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使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二轴承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使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块本体和所述第二块本体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

所述第一块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块本体上开设有第四铰接孔;

所述第一销钉穿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二铰接孔内,使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块本体;

所述第二销钉穿设于所述第三铰接孔与所述第四铰接孔内,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块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

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第二铰接孔内,且所述第一套筒套接于所述第一销钉;所述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第三铰接孔内,且所述第二套筒套接于所述第二销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孔的数目为多个,所述第一销钉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铰接孔内。

9.一种护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腿箍、第二腿箍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腿箍,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腿箍。

说明书 :

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护膝产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体育运动或医疗设备中,护膝产品的使用较为广泛。护膝产品用于保护人体的膝盖,可以防止人体膝盖上的韧带被拉伤。一般的护膝产品由布料制成,这种护膝产品较为轻便,但是没有限位和缓冲的机构,因此,上述的护膝产品对膝盖的保护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护膝产品对膝盖的保护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
[0004] 一种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用于连接第一腿箍和第二腿箍,包括:
[0005] 壳体;
[0006] 第一连块,包括第一块本体、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块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块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一腿箍;
[0007] 第二连块,包括第二块本体、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块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块本体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于所述第二腿箍;
[0008] 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块本体和所述第二块本体转动连接;以及[0009] 缓冲垫,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能够抵接于所述缓冲垫;
[0010] 当所述第二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块本体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第二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
[0011] 当所述第二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块本体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块本体相对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0013] 所述第一块本体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且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0014] 所述第二块本体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且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均能够与所述连杆抵接;
[0015] 当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所述连杆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抵接,可以防止因第二块本体的转动惯量过大而克服缓冲垫的弹性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过度,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0016] 所述缓冲垫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当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所述连杆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抵接,可以防止因第一块本体的转动惯量过大而克服缓冲垫的弹性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过度,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杆的第二侧开设有第二凹槽;
[0018] 当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使连杆的第一侧更好地限定第二块本体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角度;
[0019] 当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缓冲垫抵接时,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使连杆的第二侧更好地限定第一块本体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角度。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
[0021] 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环卡入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壁,且所述第一卡环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块本体抵接;
[0022] 所述第二转轴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环卡入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内壁,且所述第二卡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块本体抵接。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0024] 所述第一转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使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可以减少第一转轴与壳体之间的磨损;
[0025] 所述第二轴承通过所述第二轴承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使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可以减少第二转轴与壳体之间的摩损。
[00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块本体和所述第二块本体铰接。
[002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销钉和第二销钉;
[0028] 所述第一块本体上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铰接孔和第三铰接孔,所述第二块本体上开设有第四铰接孔;
[0029] 所述第一销钉穿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孔与所述第二铰接孔内,使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块本体;
[0030] 所述第二销钉穿设于所述第三铰接孔与所述第四铰接孔内,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块本体。
[00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
[0032] 所述第一套筒位于所述第二铰接孔内,且所述第一套筒套接于所述第一销钉;所述第二套筒位于所述第三铰接孔内,且所述第二套筒套接于所述第二销钉,可以减少第一销钉与第一块本体、第二销钉与第二块本体之间的磨损。
[003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孔的数目为多个,所述第一销钉穿设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铰接孔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第一块本体与连杆之间的铰接位置。
[0034] 一种护膝装置,包括第一腿箍、第二腿箍和上述的护膝装置的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腿箍,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腿箍。
[0035] 上述的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腿箍,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腿箍,第一腿箍和第二腿箍可分别固定于使用者的大腿和小腿上,当人体伸腿时,小腿带动第二块本体相对于壳体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块本体通过连杆带动第一块本体相对于壳体沿第二方向转动,最终第二连块的第二抵接部与缓冲垫抵接,第二块本体将停止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可以避免人体伸腿过度而拉伤韧带;当人体屈膝时,小腿带动第二块本体相对于壳体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二块本体通过连杆带动第一块本体相对于壳体沿第一方向转动,最终第一连块的第一抵接部与缓冲垫抵接,第一块本体将停止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可以避免人体屈膝过度而拉伤韧带,使膝盖得到了保护,从而解决了护膝产品对膝盖的保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一实施例的护膝装置的立体图;
[0037] 图2为图1所示护膝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0038] 图3为图2所示护膝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39] 图4为图1所示护膝装置的另一状态的右视图;
[0040] 图5为图4所示护膝装置的主视图;
[0041] 图6为图4所示护膝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0042] 图7为图6所示护膝装置的B-B线剖视图;
[0043] 图8为图1所示护膝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45]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护膝装置及其连杆机构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6]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护膝装置1用于保护人体的膝盖。护膝装置1包括第一腿箍10、第二腿箍20和连杆机构30。护膝装置1的连杆机构30用于连接第一腿箍10和第二腿箍
20。连杆机构30为反四连杆机构。第一腿箍10固定于人体的大腿上,第二腿箍20固定于人体的小腿上。具体的,第一腿箍10通过第一魔术贴50固定于大腿上,第二腿箍20通过第二魔术贴60固定于小腿上。如图2所示,连杆机构30包括壳体31、第一连块32、第二连块33、连杆34以及缓冲垫35。同时参见图3,第一连块32包括第一块本体322、第一连接部324和第一抵接部326,第一块本体322分别与第一连接部324和第一抵接部326固定连接,第一块本体322转动连接于壳体31上,且第一连接部324用于连接于第一腿箍10。第二连块33包括第二块本体
332、第二连接部334和第二抵接部336,第二块本体332分别与第二连接部334和第二抵接部
336固定连接,第二块本体332转动连接于壳体31上,且第二连接部334用于连接于第二腿箍
20。连杆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块本体322和第二块本体332转动连接。缓冲垫35固定于壳体
31上,第一抵接部326和第二抵接部336均能够抵接于缓冲垫35。
[0047] 当第二块本体33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二块本体332通过连杆34带动第一块本体32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二方向转动,直至第二抵接部336与缓冲垫35抵接。当第二块本体33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块本体332通过连杆34带动第一块本体32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一方向转动,直至第一抵接部326与缓冲垫35抵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第一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0048]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30的一端通过上杆40a与第一腿箍10连接,连杆机构30的另一端通过下杆40b与第二腿箍20连接。同时参见图6,第一连块32呈扇形,第一连接部324通过上杆40a连接于第一腿箍10的侧壁上,第一块本体322与连杆34铰接。第二连块33呈扇形,第二块本体332与连杆34铰接,第二连接部334通过下杆40b连接于第二腿箍20的侧壁上。连杆机构3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连杆机构30平行设置于第一腿箍10和第二腿箍20的两侧,且两个连杆机构30的两端均与第一腿箍10和第二腿箍20连接。缓冲垫35通过螺钉固定于壳体31上。第一块本体322的旋转中心与第二块本体332的旋转中心的连线和缓冲垫35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θ(45°<θ<90°)。
[0049] 本实施例的护膝装置1及其连杆机构30,第一块本体322连接于第一腿箍10,第二块本体332连接于第二腿箍20,第一腿箍10和第二腿箍20可分别固定于使用者的大腿和小腿上,当人体伸腿时,小腿带动第二块本体33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一方向转动,第二块本体332通过连杆34带动第一块本体32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二方向转动,最终第二连块33的第二抵接部336与缓冲垫35抵接,第二块本体332将停止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可以避免人体伸腿过度而拉伤韧带。当人体屈膝时,小腿带动第二块本体33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二方向转动,第二块本体332通过连杆34带动第一块本体322相对于壳体31沿第一方向转动,最终第一连块32的第一抵接部326与缓冲垫35抵接,第一块本体322将停止向第一方向转动,从而可以避免人体屈膝过度而拉伤韧带,使膝盖得到了保护,从而解决了护膝产品对膝盖的保护效果较差的问题。整个连杆机构30的结构简单可靠,可以在保护使用者膝盖的同时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0050]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机构30还包括第一转轴36和第二转轴37。第一块本体322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222,第一转轴36穿设于第一连接孔3222,且第一转轴36转动连接于壳体31上。第二块本体332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322,第二转轴37穿设于第二连接孔3322,且第二转轴37转动连接于壳体31上。第一转轴36和第二转轴37均能够与连杆34抵接。缓冲垫35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当第二抵接部336与缓冲垫35抵接时,连杆34的第一侧与第二转轴37的侧壁抵接,可以防止因第二块本体332的转动惯量过大而克服缓冲垫35的弹性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过度,从而起到限位作用。当第一抵接部326与缓冲垫35抵接时,连杆34的第二侧与第一转轴36的侧壁抵接,可以防止因第一块本体322的转动惯量过大而克服缓冲垫35的弹性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过度,从而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参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31呈环形状,第一转轴36为传动轴,第二转轴37为旋转轴。第一转轴36和第二转轴37分别转动设置于环形壳体31的两个圆心上。
[0051]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34的第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42,连杆34的第二侧开设有第二凹槽344。当第二抵接部336与缓冲垫35抵接时,至少部分第二转轴37位于第一凹槽342内,使连杆34的第一侧更好地限定第二块本体33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角度。同时参见图6,当第一抵接部326与缓冲垫35抵接时,至少部分第一转轴36位于第二凹槽344内,使连杆34的第二侧更好地限定第一块本体322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42和第二凹槽344均呈半圆形状。第一凹槽342与第一转轴36相适配,第二凹槽
344与第二转轴37相适配。
[0052]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机构30还包括第一卡环38和第二卡环39。第一转轴36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362,第一卡环38卡入第一卡接槽362的内壁,同时参见图
7,且第一卡环38的侧壁与第一块本体322抵接。第二转轴37上开设有第二卡接槽372,第二卡环39卡入第二卡接槽372的内壁,且第二卡环39的侧壁与第二块本体332抵接。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块本体322开设有第一抵接槽3224,第一抵接槽3224与第一连接孔
3222连通,同时参见图7,第一卡环38卡入第一卡接槽362且与第一抵接槽3224的底部抵接,以免第一块本体322随第一转轴36转动时左右晃动。如图3所示,第二块本体332上开设有第二抵接槽3324,第二抵接槽3324与第二连接孔3322连通,同时参见图7,第二卡环39卡入第二卡接槽372且与第二抵接槽3324的底部抵接,以免第二块本体332随第二转轴37转动时左右晃动。
[0053] 如图3、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机构30还包括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第一转轴36通过第一轴承41连接于壳体31上,使第一轴承41转动连接于壳体31上,可以减少第一转轴36与壳体31之间的磨损。第二转轴37通过第二轴承42连接于壳体31上,使第二轴承42转动连接于壳体31上,可以减少第二转轴37与壳体31之间的摩损。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的边缘均设有凸台420,使轴承与壳体31较好地连接。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轴承41分别套接于第一转轴36的两端,且两个第一轴承41分别抵接于本体部312和壳盖314上。两个第二轴承42分别套接于第二转轴37的两端,且两个第二轴承42分别抵接于本体部312和壳盖314上。
[0054]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3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块本体322和第二块本体332铰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机构30还包括第一销钉43和第二销钉44。同时参见图3,第一块本体322上开设有第一铰接孔3226,连杆3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铰接孔345和第三铰接孔346,第二块本体332上开设有第四铰接孔3326。第一销钉43穿设于第一铰接孔3226与第二铰接孔345内,使连杆3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块本体322。第二销钉44穿设于第三铰接孔346与第四铰接孔3326内,使连杆34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块本体332。
[0055]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杆机构30还包括第一套筒45和第二套筒46。第一套筒45位于第二铰接孔345内,且第一套筒45套接于第一销钉43。第二套筒46位于第三铰接孔346内,且第二套筒46套接于第二销钉44,可以减少第一销钉43与第一块本体322、第二销钉44与第二块本体332之间的磨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孔3226的数目为多个,第一销钉43穿设于其中一个第一铰接孔3226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第一块本体322与连杆34之间的铰接位置。
[0056]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膝装置1还包括测速模块70和测量结果输出模块80。测速模块70包括感应座72和磁场发生器74,感应座72设置于第一转轴36上,磁场发生器74设置于壳体31上,感应座72能够感应磁场发生器74并产生感应信号。同时参见图8,测量结果输出模块80与感应座72通信连接并用于输出检测的人体的运动数据。当第二块本体332相对于壳体31转动时,第二块本体332通过连杆34带动第一块本体322相对于壳体31转动,感应座72产生感应信号。由于护膝装置1能够实时检测出人体的运动数据,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运动时出现运动过量或不足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座72为角位移传感器,用于采集角度数据。当第一块本体322带动感应座72相对壳体31转动时,使感应座72相对于磁场发生器74运动以产生感应信号并产生角位移数据。测量结果输出模块80与感应座72通信连接。
[0057]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31包括本体部312、壳盖314和磁体盖316。本体部31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3122,本体部312与壳盖314扣合连接,壳盖314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3142和定位槽3144,第二固定槽3142与定位槽3144连通,定位槽3144位于壳盖314上远离本体部312的一侧。第一转轴36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固定槽3122内,第一转轴36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3142内,感应座72固定于第一转轴36的第二端,且感应座72位于定位槽3144内。磁体盖316固定于定位槽3144的底部,磁场发生器74设置于磁体盖316的内壁上,可以避免感应座72和磁场发生器74直接暴露在外,从而延长了测速模块70的使用寿命。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31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26和第二安装孔3128。上杆40a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安装孔3126内并与第一块本体322的第一端螺栓连接,上杆40a的另一端与第一腿箍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磁体盖316固定于固定槽的底部。下杆40b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安装孔3128与第二块本体332的端面螺栓连接,下杆40b的另一端与第二腿箍
2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59]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量结果输出模块80包括显示屏82和处理器芯片84,同时参见图2,显示屏82用于设置于第一腿箍10的侧壁上,处理器芯片84分别与显示屏82和感应座72通信连接,处理器芯片84将感应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至显示屏82进行显示,使使用者可以实时查看自己的运动数据,从而可以避免使用者运动时出现运动过量或不足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芯片84集成于显示屏82内。处理器芯片84与感应座72通信连接,使感应座72采集到的角位移数据能够输送至处理器芯片84进行处理。处理器芯片84根据预设的转化代码对角位移数据计算出使用者运动的步数、角速度及角加速度的运动数据。处理器芯片84将处理后的运动数据输出至显示屏82进行显示。
[0060]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量结果输出模块80还包括天线86,处理器芯片84为蓝牙芯片。处理器芯片84具有计算和发射信号的功能。处理器芯片84与天线86通信连接,处理器芯片84控制天线86发出信号,使测量结果输出模块80与外界的终端设备2通信连接,使用者可以打开终端设备2以实时查看运动数据。
[006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护膝装置1还包括设定模块(图中未示出)和报警器(图中未示出)。设定模块和报警器分别与处理器芯片84通信连接,设定模块用于设定人体的运动数据的阈值。处理器芯片84能够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当人体的运动数据达到阈值时,处理器芯片84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使用时,使用者可以设定自己的运动数据的阈值。当使用者的运动量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处理器芯片84自动控制报警器发出警报,有效地避免使用者运动时出现运动过度或不足的现象。
[0062]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测量结果输出模块80还包括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模块87,GPS模块87与处理器芯片84通信连接,GPS模块87能够测量出使用者所在位置的经纬度,通过GPS模块87测量到的经纬度可以反推到位置的变化,从而计算出使用者整个运动过程的路线和里程。
[006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