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259053.4

文献号 : CN1057556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郁广益李琴娟陶文娟

申请人 : 江阴市茂达棉纺厂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S1:作为基纱A的第一纤维、作为基纱B的第二纤维和作为辅纱的第三纤维分别经清花、梳棉、并条工序处理制得A预并条、B预并条和C预并条;S2:将5~9根A预并条和1~3根B预并条经并条和粗纱工序制成基纱粗纱;S3:将C预并条经1~2道并合和粗纱工序制成辅纱粗纱;S4:将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喂入段彩装置中经细纱工序制得细纱,然后经络筒制得AB基纱段彩纱,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颜色相异。基纱中含量较少的色纤和辅纱在纱线中的结构不同,色彩呈现方式也不同,纱线布面风格独特。

权利要求 :

1.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S1:作为基纱A的第一纤维、作为基纱B的第二纤维和作为辅纱的第三纤维分别经清花、梳棉、并条工序处理制得A预并条、B预并条和C预并条,第一纤维为粘胶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均为涤纶纤维,基纱粗纱中第一纤维的含量为80~92%;

S2:将5~9根A预并条和1~3根B预并条经并条和粗纱工序制成基纱粗纱,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4.95~5.05g/10m,总牵伸倍数为6.2~6.6,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72~1.280;锭速为740~760r/min,捻系数为73~77,罗拉中心距为(52~55)×(65~69)mm,隔距块6~7mm, A预并条和B预并条之间并条工序的并和数为7~9,后区牵伸倍数为1.67~1.72,总牵伸倍数为8.25~8.35,出条速率为225~230m/min,罗拉中心距为(46~48)×(51~53)mm;

S3:将C预并条经1~2道并合和粗纱工序制成辅纱粗纱,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3.94~3.99g/10m,总牵伸倍数为8.6~8.8,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40~1.244;锭速为740~760r/min,捻系数为49~51,罗拉中心距为(52~55)×(65~

69)mm,隔距块5~6mm;

S4:将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喂入段彩装置中经细纱工序制得细纱,然后经络筒制得AB基纱段彩纱,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颜色相异,基纱粗纱经中罗拉喂入细纱机,辅纱粗纱经由后罗拉喂入细纱机,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在细纱机皮圈罗拉处集合牵伸,基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27~29,辅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63~67,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28~1.31,锭速为12800~13200r/min,捻度为775~785TPM、罗拉中心距为(42~44)×(55~57)mm,隔距块3~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细纱机的导纱器为双进单出导纱喇叭。

说明书 :

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艺,具体涉及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段彩纱是以两种以上颜色的纤维为原料,由两种以上颜色纤维制得的粗纱在细纱机上纺制而成,生产过程为一粗纱为主体粗纱(基纱)连续喂入,另一种粗纱为辅助纱(辅纱)间断喂入,形成段彩。段彩纱在纱线同一横截面内由多种彩色纤维组合,而且在纱线纵向长度上,不同组合的有色纤维呈不规则断续变化的分布状态,故段彩纱制成的织物色泽柔和丰满、层次感和立体感强。
[0003] 目前段彩纱主要为两种颜色纱线纺成,对于包含三种以上颜色的纱线,现有技术中多色彩段彩纱的生产工艺改进主要集中在细纱工序中,CN 103374774 B中公开了一种多组分多色彩段彩纱线的纺纱方法,其中提及三根纱线的喂入可分别采用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喂入,也可以将三根纱线中的两根通过后罗拉喂入。上述方案所得基纱表面的两种异色段彩呈不规则排列,布面呈现风格独特。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在细纱机上形成涌条现象,辅纱的纤维组成、重量占比的差异和根数的增加均会加剧上述涌条现象,操作人员需及时检查并对没有段彩的部分进行清理和再接头,因此操作人员工作量大,而且上述纱线的条干均匀度较差,涌条处理接头处的毛羽多,强力也会略有下降。另外,随着人们对于纱线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新,具有独特风格的纱线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持续研发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采用含有两种颜色的纱线作为段彩纱的基纱,可在基纱中纱线与辅纱结构不同,纱线立体感强,工艺过程简单,细纱工序涌条现象少。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06] S1:作为基纱的第一纤维A、作为基纱的第二纤维B和作为辅纱的第三纤维C分别经清花、梳棉、并条工序处理制得A预并条、B预并条和C预并条;
[0007] S2:将5~9根A预并条和1~3根B预并条经并条和粗纱工序制成基纱粗纱;
[0008] S3:将C预并条经1~2道并合和粗纱工序制成辅纱粗纱;
[0009] S4:将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喂入段彩装置中经细纱工序制得细纱,然后经络筒制得AB基纱段彩纱,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颜色相异。
[0010] 上述段彩纱的基纱部分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纱线,基纱中第一纤维的颜色为主色,上述生产工艺与现有技术中直接将纱线喂入细纱机的技术方案相比,对生产设备的改造简单,且段彩工艺中的涌条现象少,所得纱线制得的布面中,基纱B为连续状,而辅纱为断续状,风格独特。
[0011]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第一纤维为粘胶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均为涤纶纤维,基纱粗纱中第一纤维的含量为80~92%。粘胶纤维吸湿性好、抗静电、容易纺织加工,织物的悬垂性好,穿着舒适,但织物的缩水率高,弹性耐磨性差,易变形,而涤纶织物挺括平整、牢固耐磨、手感滑爽、富有弹性、不缩不皱、易洗快干,但吸湿性差,易产生静电。将两种原料结合起来织成的织物布面挺括丰满、吸湿排汗、悬垂性好、穿着舒适,服用性能佳。
[0012]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2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4.95~5.05g/10m,总牵伸倍数为6.2~6.6,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72~1.280;锭速为740~760r/min,捻系数为73~77,罗拉中心距为(52~55)×(65~69)mm,隔距块6~7mm。
[0013]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3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3.94~3.99g/10m,总牵伸倍数为8.6~8.8,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40~1.244;锭速为740~760r/min,捻系数为49~51,罗拉中心距为(52~55)×(65~69)mm,隔距块5~6mm。基纱的粗纱没有经过后区的牵伸解捻过程,为了保证基纱在前区牵伸顺畅,粗纱的捻系数偏中掌握,捻系数偏小粗纱容易意外伸长,捻系数偏大细纱出硬头,该粗纱工序使用高效橡胶加捻器,确保假捻槽不勾带纤维,保证粗纱的光洁。
[0014]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4中基纱粗纱经中罗拉喂入细纱机,辅纱粗纱经由后罗拉喂入细纱机,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在细纱机皮圈罗拉处集合牵伸。
[0015] 为了便于辅纱借助基纱的部分摩擦力进入皮圈握持区,减少因辅纱基纱纤维组成、重量占比等的区别导致的涌条现象,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细纱机的导纱器为双进单出导纱喇叭。
[0016]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4细纱工序中基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27~29,辅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63~67,辅纱粗纱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28~1.31,锭速为12800~13200r/min,捻度为775~785TPM、罗拉中心距为(42~44)×(55~57)mm,隔距块3~4mm。段彩纱的设计捻度比同支数的常规品种增加10%左右,以保证段彩部位有足够的捻度,有足够的抱合力,进而保证成纱的强力,减少后加工的断头现象。
[0017] 粘胶的弹性差,易变形,而涤纶纤维蓬松、弹性好,并条牵伸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两种纤维的特征。为了保证基纱粗纱条干重量均匀,定向性和平直度优良且相邻纤维间的抱合紧密,利于后道工序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2中A预并条和B预并条之间并条工序的并和数为7~9,后区牵伸倍数为1.67~1.72,总牵伸倍数为8.25~8.35,出条速率为225~230m/min,罗拉中心距为(46~48)×(51~53)mm。经上述工艺并条制得的基纱熟条柔软不发硬,圈条成形良好。
[0018]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9] 本发明AB基纱段彩纱包含三种颜色的纤维,其中段彩纱的基纱中含有两种颜色的色纤,第三种颜色的纤维作为辅纱在基纱表面加捻形成段彩状,基纱中含量较少的色纤和辅纱在纱线中的结构不同,色彩呈现方式也不同,纱线布面风格独特;
[0020] 与现有技术中的将色纱直接导入细纱机中段彩处理相比,该生产工艺中的涌条现象明显减少;
[0021] 本发明所得AB基段彩纱色彩丰富,线的条干均匀,毛羽少,纱线强力优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3] 实施例1
[0024] 实施例1 的AB基纱段彩纱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5] S1:作为基纱的第一纤维A、作为基纱的第二纤维B和作为辅纱的第三纤维C分别经清花、梳棉、并条工序处理制得A预并条、B预并条和C预并条;
[0026] S2:将5根A预并条和1根B预并条经并条和粗纱工序制成基纱粗纱;
[0027] S3:将C预并条经1道并合和粗纱工序制成辅纱粗纱;
[0028] S4:将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喂入段彩装置中经细纱工序制得细纱,然后经络筒制得AB基纱段彩纱,第一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的颜色相异。
[0029] 基纱粗纱中第一纤维的含量为80%。
[0030] S2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4.95g/10m,总牵伸倍数为6.2,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72;锭速为740r/min,捻系数为73,罗拉中心距为52×65mm,隔距块6mm。
[0031] S3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3.94g/10m,总牵伸倍数为8.6,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40;锭速为740r/min,捻系数为49,罗拉中心距为52×65mm,隔距块5mm。
[0032] S4中基纱粗纱经中罗拉喂入细纱机,辅纱粗纱经由后罗拉喂入细纱机,辅纱粗纱在细纱机皮圈罗拉处集合牵伸。
[0033] 细纱机的导纱器为双进单出导纱喇叭。
[0034] S4细纱工序中基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27,辅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63,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28,锭速为12800r/min,捻度为775TPM、罗拉中心距为42×55mm,隔距块3mm。
[0035] S2中A预并条和B预并条之间并条工序的并和数为6,后区牵伸倍数为1.67,总牵伸倍数为6.25,出条速率为225m/min,罗拉中心距为46×51mm。
[0036] 实施例2
[0037]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38] S2中将6根A预并条和2根B预并条经并条和粗纱工序制成基纱粗纱;
[0039] S3中将C预并条经2道并合和粗纱工序制成辅纱粗纱;
[0040] 第一纤维为粘胶纤维、第二纤维和第三纤维均为涤纶纤维,基纱粗纱中第一纤维的含量为92%。
[0041] S2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5.05g/10m,总牵伸倍数为6.6,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80;锭速为760r/min,捻系数为77,罗拉中心距为55×69mm,隔距块7mm。
[0042] S3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3.99g/10m,总牵伸倍数为8.8,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44;锭速为760r/min,捻系数为51,罗拉中心距为55×69mm,隔距块6mm。
[0043] S4中基纱粗纱经中罗拉喂入细纱机,辅纱粗纱经由后罗拉喂入细纱机,辅纱粗纱在细纱机皮圈罗拉处集合牵伸。
[0044] S4细纱工序中基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29,辅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67,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31,锭速为13200r/min,捻度为785TPM、罗拉中心距为44×57mm,隔距块4mm。
[0045] S2中A预并条和B预并条之间并条工序的并和数为8,后区牵伸倍数为1.72,总牵伸倍数为8.35,出条速率为230m/min,罗拉中心距为48×53mm。
[0046] 实施例3
[0047]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48] S2中将7根A预并条和1根B预并条经并条和粗纱工序制成基纱粗纱;
[0049] 基纱粗纱中第一纤维的含量为88%。
[0050] S2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前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5g/10m,总牵伸倍数为6.4,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76;锭速为750r/min,捻系数为75,罗拉中心距为54×67mm,隔距块6.5mm。
[0051] S3中并条所得条子经后罗拉喂入粗纱机,粗纱工序的干定量为3.96g/10m,总牵伸倍数为8.7,其中后区牵伸倍数为1.242;锭速为750r/min,捻系数为50,罗拉中心距为54×67mm,隔距块5.5mm。
[0052] S4中基纱粗纱经中罗拉喂入细纱机,辅纱粗纱经由后罗拉喂入细纱机,基纱粗纱和辅纱粗纱在细纱机皮圈罗拉处集合牵伸。
[0053] S4细纱工序中基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28,辅纱粗纱的总牵伸倍数为65,辅纱粗纱的后区牵伸倍数为1.3,锭速为13000r/min,捻度为780TPM、罗拉中心距为43×56mm,隔距块3.5mm。
[0054] S2中A预并条和B预并条之间并条工序的并和数为8,后区牵伸倍数为1.7,总牵伸倍数为8.3,出条速率为228m/min,罗拉中心距为47×51mm。
[0055] 实施例3中的原料为:第一纤维—山东高密白粘胶1.67dtex*38mm,第二纤维—咖啡涤纶1.67dtex*38mm,第三纤维—丈青涤纶1.67dtex*38mm。
[0056] 实施例3试样按照Q320281KCD14-2014《新型针织用涤纶混纺纱》技术要求执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一等品标准要求。对比例1-2的涌条现象和成纱毛羽明显多于实施例3,而且纱线强力比实施例3低约15%。
[0057] 第一纤维、第二纤维、第三纤维还可采用棉纤维、腈纶、羊毛纤维、麻纤维或者再生纤维素纤维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纤维种类。
[0058] 粘胶纤维性能和棉接近,因而能使用和棉纤维一样的针布。锡林和盖板针布隔距采用棉隔距,这样更有利于梳理。粘胶纤维疵点少,应减少落纤率,棉网张力在棉网不下坠的前提下偏小掌握。
[0059] 粘胶梳棉工序工艺参数为:生条定量23 g/5m、牵伸倍数92、锡林转速335 r/min、刺辊转速738 r/min、道夫转速22 r/min、盖板速度84 mm/min、锡林—盖板五点隔距(mm)0.20×0.18×0.18×0.18×0.20、刺辊—锡林隔距0.17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除尘刀位置为高于机框3mm,90度,与刺辊0.43mm。
[0060] 涤纶梳棉工序工艺参数为:生条定量22 g/5m、牵伸倍数92、锡林转速335 r/min、刺辊转速738 r/min、道夫转速21.8r/min、盖板速度84 mm/min、锡林—盖板五点隔距(mm)0.25×0.23×0.20×0.20×0.23、刺辊—锡林隔距0.18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除尘刀位置为高于机框3 mm,90度,与刺辊0.43mm。
[0061] 采用工作角较小的金轮针布,可增加纤维的转移,防止纤维缠绕,锡林和盖板间的隔距要适当放大,以减少纤维损伤,小漏底进出口隔距适当偏大;锡林与道夫间采用紧隔距,有利于道夫对锡林上的纤维进行梳理,并将之顺利凝聚转移过来。棉条定量适当偏轻,可解决棉网转移困难,有利于改善条干水平。
[0062] 并条工序中粘胶预并工艺参数为:干定量16.4g/5m、并和数7、后区牵伸倍数1.7、总牵伸倍数8.7、出条速度228 m/min、罗拉中心距47mm×51mm;纯粘胶并条意外牵伸是纱条产生长细节的主要原因。在工艺配置上,主要涉及张力参数的制定。一般来说导条部分张力配置的原则是不出现涌条情况下以小掌握为宜。张力配置过大,机台断头多,挡车工处理时搭头又不良,会产生很长的细节。另外并条压缩喇叭口口径偏小掌握,也可增加熟条抱合力,减少牵伸时的意外牵伸。
[0063] 并条工序中咖啡涤纶预并工艺参数为:干定量17.8g/5m、并和数7、后区牵伸倍数1.8、总牵伸倍数8.5、出条速度228 m/min、罗拉中心距47mm×51mm;色涤纶纤维由于纤维比电阻大、蓬松、弹性好,为防止堵条,纺纱通道要光洁并适当降低前罗拉输出速度,可防止缠绕罗拉和胶辊。适当增加加压量,以保持足够的握持力与牵伸力相适应,确保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稳定运动。
[0064] 并条工序中丈青涤纶预并工艺参数为:头并,干定量17.8g/5m、并和数7、后区牵伸倍数1.76、总牵伸倍数8.5、出条速度228 m/min、罗拉中心距47mm×51mm;二并,干定量17.2g/5m、并和数8、后区牵伸倍数1.34、总牵伸倍数8.3、出条速度228 m/min、罗拉中心距
47mm×51mm。实施例1中的一并工艺参数采用头并工艺参数。
[0065] 实施例1-3试样中,实施例1的条干均匀度较差,实施例2中的工艺参数偏高掌握,断头率略高于实施例3。
[006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