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60581.6

文献号 : CN10576521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丹羽丰高桥英人冈园哲郎大木浩伸杉山晃也石户谷明宏

申请人 : 株式会社电装

摘要 :

一种燃料供给装置(1),具备燃料泵(42)和收容燃料过滤器(464)的过滤器箱(43),将通过燃料泵(42)从燃料罐(2)内压送的燃料利用燃料过滤器(464)过滤后从过滤器箱(43)内向内燃机(3)侧供给,过滤器箱(43)具有:燃料通路(470),形成于燃料过滤器(464)的下游侧,与过滤器箱(43)外相通;以及分隔壁(471),通过划分燃料通路(470)来对该燃料通路(470)赋予在过滤器箱(43)的轴向上折返的形状。

权利要求 :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泵(42、7042)以及收容燃料过滤器(464)的过滤器箱(43、2043、3043、4043、6043),将通过所述燃料泵从燃料罐(2)内压送的燃料利用所述燃料过滤器过滤后从所述过滤器箱内向内燃机(3)侧供给,在该燃料供给装置中,所述过滤器箱具有:燃料通路(470、4470、7470),形成于所述燃料过滤器的下游侧,与所述过滤器箱外相通;以及分隔壁(471),通过划分所述燃料通路来对该燃料通路赋予在所述过滤器箱的轴向上折返的形状,所述燃料通路(7470)具有在所述燃料过滤器的下游侧与所述过滤器箱(43)中的收容所述燃料过滤器的收容室(463)连通的连通口(7470e),使从所述连通口朝向所述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流通,在所述过滤器箱中设置有无弹簧式的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该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随着所述燃料泵(7042)的停止而保持被供给至所述内燃机侧的燃料的压力,具有随着所述燃料泵的工作而开阀并被阀止动件(7479)卡定的阀芯(478),并且,在所述过滤器箱中设置有弹簧施力式的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该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随着所述燃料泵的停止而保持所述收容室中的燃料的压力,具有随着所述燃料泵的工作而抵抗弹簧反力来开阀的阀芯(7475b),所述连通口在所述燃料通路中的从所述内部余压保持阀向所述外部余压保持阀侧有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部位(R)处开口,在所述燃料通路中形成有:外部用通路部(7470f),使用于朝向所述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从所述连通口朝向所述外部余压保持阀侧流通;以及内部用通路部(7470g),相比于所述外部用通路部而言,使从所述连通口朝向所述内部余压保持阀侧流通的燃料的流动节流,在将所述内部用通路部的通路截面积变换为圆筒管(P)的通路截面积的情况下,该圆筒管的通路直径D与所述内部用通路部的长度L满足L/D≥3的关系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器箱中,偏向周向的特定部位(S)而一体地具有余压保持阀(473、2473、3473、

6473、7473)和所述燃料通路,该余压保持阀(473、2473、3473、6473、7473)随着所述燃料泵的停止而保持经由所述燃料通路被供给至所述内燃机侧的燃料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余压保持阀设置于所述燃料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所述燃料通路通过所述分隔壁被划分成直线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过滤器箱外具备喷出端口(440、5440),该喷出端口(440、5440)通过与所述燃料通路相通来朝向所述内燃机侧喷出燃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具备接合于所述过滤器箱(4043)的端口构件(5044),所述过滤器箱具有弯曲成曲面状的外周面(461a),

所述端口构件沿着所述外周面形成所述喷出端口(5440)。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过滤器箱(43、2043、3043)外具备溢流阀(443、7443),该溢流阀(443、7443)通过与所述燃料通路(470、7470)相通来释放被供给至所述内燃机侧的燃料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具备喷射泵(45),该喷射泵(45)通过喷出从所述燃料通路(470、4470)排出的燃料,来将所述燃料罐内的燃料转送到所述燃料泵的周围,所述过滤器箱(43、2043、3043、4043、6043)具有分支通路(474、4474、6474),该分支通路(474、4474、6474)向与所述过滤器箱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从所述燃料通路分支,从而将来自该燃料通路的排出燃料引导到所述喷射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燃料通路(4470)与所述分支通路(4474)交叉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在所述过滤器箱(4043)中形成所述分支通路的通路壁(4474a)以进入所述燃料通路内的方式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具备弹簧施力式的溢流阀(7443),该溢流阀(7443)释放经由所述燃料通路被供给至所述内燃机侧的燃料的压力,具有为了进行该压力释放而抵抗弹簧反力来开阀的阀芯(7443b),所述过滤器箱具有溢流通路(476),该溢流通路(476)将在所述燃料通路中的比所述外部余压保持阀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朝向所述内燃机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引导至所述溢流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过滤器箱具有对所述收容室与所述连通口之间进行中继的中继通路(746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连通口在所述位置偏移部位向所述外部用通路部开口,

所述内部用通路部在所述外部用通路部中的从所述中继通路隔着所述内部余压保持阀而分离的分离部位(Q)处开口,从而经由所述外部用通路部而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通路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相对于所述内部用通路部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倾斜,由此来自所述中继通路的燃料流动经由所述外部用通路部折返而朝向所述内部用通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连通口通过在所述位置偏移部位向所述外部用通路部开口,经由所述外部用通路部而与所述内部用通路部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

具备喷射泵(45),该喷射泵(45)通过将从所述内部用通路部经由所述内部余压保持阀排出的燃料节流后喷出,将所述燃料罐内的燃料转送到所述燃料泵的周围。

说明书 :

燃料供给装置

[0001]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 本申请基于2013年11月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29595号以及2014年8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175196号,通过参照将其公开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0003] 本公开涉及一种向内燃机侧供给燃料罐内的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0004] 以往,将通过燃料泵从燃料罐内压送的燃料利用过滤器箱内的燃料过滤器过滤后从该过滤器箱内向内燃机侧供给的燃料供给装置通过搭载于车辆而广泛利用。
[0005] 在作为这种燃料供给装置的一种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中,在燃料过滤器的下游侧设置有与过滤器箱外相通的燃料通路。在此,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的公开装置中,为了确保燃料通路的长度来配置多个阀,将该燃料通路按各阀分割后形成于过滤器箱。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9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在将分割后的燃料通路形成于过滤器箱的专利文献1的公开装置中,该分割通路的形成部位在过滤器箱的周向上分离。因此,在过滤器箱的轴向观察时,与包括分割通路的形成部位外周在内的该过滤器箱外周相接的外接圆的直径变大。即,过滤器箱的径向尺寸变大,因此作为从搭载的限制上要求小型化的燃料供给装置而言,留有改善的余地。
[0010] 本公开是鉴于以上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小型的燃料供给装置。
[0011] 在第一公开中,是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燃料泵以及收容燃料过滤器的过滤器箱,将通过燃料泵从燃料罐内压送的燃料利用燃料过滤器过滤后从过滤器箱内向内燃机侧供给,在该燃料供给装置中,过滤器箱具有:燃料通路,形成于燃料过滤器的下游侧,与过滤器箱外相通;以及分隔壁,通过划分燃料通路来对该燃料通路赋予在过滤器箱的轴向上折返的形状。
[0012] 根据这种第一公开,形成于过滤器箱而与该过滤器箱外相通的燃料通路通过被分隔壁划分而被赋予轴向上的折返形状。据此,在过滤器箱的轴向观察时,与包括燃料通路的形成部位外周在内的该过滤器箱外周相接的外接圆的直径变小。即,过滤器箱的径向尺寸变小,因此能够提供小型的燃料供给装置。
[0013] 在第二公开中,过滤器箱将余压保持阀和燃料通路偏向周向的特定部位而成一体地具有,该余压保持阀随着燃料泵的停止而保持经由燃料通路被供给至内燃机侧的燃料的压力。
[0014] 在第二公开的过滤器箱中,燃料通路在与余压保持阀成一体而偏向于周向的特定部位处被赋予轴向上的折返形状。由此,能够使与包括与燃料通路一起配置余压保持阀的特定部位外周在内的过滤器箱外周相接的外接圆小径化,来在过滤器箱的径向上实现燃料供给装置的小型化。并且,根据将经由燃料通路被供给至内燃机侧的燃料的压力随着燃料泵的停止而保持的余压保持阀的余压保持功能,在从燃料泵的停止状态起被要求再次向内燃机侧供给燃料时,能够立即进行该再次供给。
[0015] 在第三公开中,燃料通路具有在燃料过滤器的下游侧与过滤器箱中的收容燃料过滤器的收容室连通的连通口,使从连通口朝向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流通,无弹簧式的外部余压保持阀设置于过滤器箱,该外部余压保持阀随着燃料泵的停止而保持被供给至内燃机侧的燃料的压力,具有随着燃料泵的工作而开阀并被阀止动件卡定的阀芯,并且,弹簧施力式的内部余压保持阀设置于过滤器箱,该内部余压保持阀随着燃料泵的停止而保持收容室中的燃料的压力,具有随着燃料泵的工作而抵抗弹簧反力来开阀的阀芯,连通口在燃料通路中的从内部余压保持阀向外部余压保持阀侧有位置偏移的位置偏移部位处开口,在燃料通路中形成有:外部用通路部,使用于朝向内燃机侧喷出的燃料从连通口朝向外部余压保持阀侧流通;以及内部用通路部,相比于外部用通路部而言,使从连通口朝向内部余压保持阀侧流通的燃料的流动节流,在将内部用通路部的通路截面积变换为圆筒管的通路截面积的情况下,该圆筒管的通路直径D与内部用通路部的长度L满足L/D≥3的关系式。
[0016] 根据第三公开,外部余压保持阀是具有随着燃料泵的工作而开阀并被阀止动件卡定的阀芯的无弹簧式。因此,即使由于从燃料泵进行的燃料压送而产生压力脉动,卡定状态的阀芯也不易振动。
[0017] 而另一方面,根据第三公开,内部余压保持阀是具有随着燃料泵的工作而抵抗弹簧反力而开阀的阀芯的弹簧施力式。在此,使向内燃机侧的喷出燃料流通的燃料通路中的、在燃料过滤器的下游侧与收容室连通的连通口在位置从内部余压保持阀向外部余压保持阀侧偏移的位置偏移部位开口。由此,在燃料通路中,能够针对相比于从连通口向外部余压保持阀侧燃料所朝向的外部用通路部而言使从该连通口向内部余压保持阀侧的燃料流动节流的内部用通路部,以满足上述L/D≥3的关系式的方式增大长度L。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进行的燃料压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内部余压保持阀为止的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中衰减。因而,还能够使该内部余压保持阀中的阀芯的振动衰减。
[0018] 基于以上内容,根据第三公开,在外部余压保持阀和内部余压保持阀中,均能够抑制压力脉动由于阀芯的振动而放大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在从燃料通路到内燃机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表示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图,是图3的I-I线剖面图。
[0020] 图2是表示图1的泵单元的图,是图3的II-II线剖面图。
[0021] 图3是图1的泵单元的俯视图。
[0022] 图4是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箱主体装配箱盖和外部余压保持阀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3] 图5是与图2对应地表示基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泵单元的剖面图。
[0024] 图6是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箱主体装配箱盖和外部余压保持阀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5] 图7是与图2对应地表示基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泵单元的剖面图。
[0026] 图8是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箱主体装配箱盖和外部余压保持阀的方法的示意图。
[0027] 图9是与图2对应地表示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泵单元的图,是图11的IX-IX线剖面图。
[0028] 图10是图9的X-X线剖面图。
[0029] 图11是表示图9的泵单元的俯视图。
[0030] 图12是表示基于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泵单元的俯视图。
[0031] 图13是与图1对应地表示基于第六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剖面图。
[0032] 图14是与图2对应地表示图13的泵单元的剖面图。
[0033] 图15是表示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图,是图17的XV-XV线剖面图。
[0034] 图16是表示图15的泵单元的图,是图17的XVI-XVI线剖面图。
[0035] 图17是图15的XVII-XVII线剖面图。
[0036] 图18是表示图15的燃料供给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0037] 图19是用于说明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特征的示意图。
[0038] 图20是用于说明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作用效果的特性图。
[0039] 图21是用于说明基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作用效果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有时通过对对应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来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仅说明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对该结构的其它部分能够应用之前说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明示的结构的组合,只要在组合上不产生特别的障碍,则虽未明示、但也能够将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彼此部分性地进行组合。
[0041] (第一实施方式)
[0042] 如图1、图2所示,基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1搭载于车辆的燃料罐2。装置1直接或者经由高压泵等间接地向内燃机3的燃料喷射阀供给燃料罐2内的燃料。在此,搭载装置1的燃料罐2由树脂或金属形成为中空状,从而贮存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另外,作为从装置1被供给燃料的内燃机3,既可以是汽油发动机,也可以是柴油发动机。
此外,图1、图2所示的装置1的上下方向与水平面上的车辆的上下方向实质上一致。
[0043] (结构和工作)
[0044] 下面,说明装置1的结构和工作。
[0045] 如图1~图3所示,装置1具备法兰(flange)10、副罐(sub tank)20、调整机构30以及泵单元40。
[0046] 如图1所示,法兰10由树脂形成为圆板状,安装于燃料罐2的顶板部2a。法兰10通过在与顶板部2a之间夹入垫片10a来堵塞形成于该顶板部2a的贯通孔2b。法兰10将燃料供给管12和电连接器14成一体地具有。
[0047] 燃料供给管12从法兰10朝向上方和下方的两侧突出。燃料供给管12经由弯曲自如的挠性管12a而与泵单元40连通。通过所述连通方式,燃料供给管12将通过泵单元40中的燃料泵42从燃料罐2内压送的燃料向燃料罐2外的内燃机3侧供给。电连接器14也从法兰10朝向上方和下方的两侧突出。电连接器14将燃料泵42电连接到未图示的外部电路。通过所述电连接,燃料泵42被外部电路所控制。
[0048] 如图1、图2所示,副罐20由树脂形成为有底圆筒状,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副罐20的底部20a载置于燃料罐2的底部2c之上。在此,如图2所示,底部20a中的向上方凹陷的凹底部20b在与底部2c之间确保流入空间22。并且,在凹底部20b中形成有流入口24、25。流入口24、
25经由流入空间22而与燃料罐2内连通。在所述连通方式下,一方的流入口24使由泵单元40中的喷射泵45从燃料罐2内转送的燃料流入副罐20内。另外,另一方的流入口25在对空的燃料罐2供油时使向该罐2内的供油燃料流入副罐20内。这样通过流入口24、25流入的燃料贮存于包括燃料泵42的周围在内的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也参照图1)。
[004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凹底部20b之上设置有后面详述的在来自喷射泵45的负压起作用时使流入口24开阀的簧片阀(reed valve)27以及在供油压起作用时使流入口25开阀的簧片阀28。
[0050] 如图1所示,调整机构30由保持构件32、一对支柱34以及弹性构件36等构成。
[0051] 保持构件32由树脂形成为圆环状,在燃料罐2内安装于副罐20的上部20c。各支柱34由金属形成为圆柱状,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各支柱34的上端部被固定于法兰10。各支柱34在比该上端部靠下方的部分进入副罐20内的状态下,通过保持构件
32在上下方向上被滑动引导。
[0052] 弹性构件36由金属形成为螺旋弹簧状,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弹性构件36在对应的一个支柱34的周围与该支柱34同轴配置。弹性构件36在对应支柱34与保持构件32之间沿上下方向插入安装。通过所述插入安装方式,弹性构件36经由保持构件32将副罐20的底部20a推向燃料罐2的底部2c。
[0053] 如图1、图2所示,泵单元40被收容在燃料罐2内。泵单元40由吸滤器(suction filter)41、燃料泵42、过滤器箱43、端口构件44以及喷射泵45等构成。
[0054] 吸滤器41例如是无纺布过滤器等,在副罐20内载置于底部20a之上。吸滤器41通过对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向燃料泵42吸入的燃料进行过滤来去除该吸入对象燃料中的大的异物。
[0055] 燃料泵42在副罐20内配置于吸滤器41的上方。整体呈圆柱状的燃料泵42使其轴向与上下方向实质上一致。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泵42是电动式泵。如图1所示,燃料泵42经由弯曲自如的挠性布线42a而与电连接器14电连接。燃料泵42通过电连接器14接受来自外部电路的驱动控制,由此进行工作。在此,工作中的燃料泵42通过吸滤器41吸入在其周围贮存的燃料,并且通过内部的加压对该吸入燃料进行调压。
[0056] 燃料泵42具有与送出燃料的送出口420成一体的送出阀421。送出阀421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无弹簧式的止回阀(check valve)。在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燃料被加压的期间,送出阀421开阀。在该开阀时,从送出口420向过滤器箱43内压送燃料。另一方面,当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燃料的加压停止时,送出阀421闭阀。在该闭阀时,向过滤器箱43内的燃料的压送也停止。
[0057] 如图1、图2所示,过滤器箱43由树脂形成为中空状,在上下方向上跨副罐20的内外地配置。过滤器箱43通过被保持构件32保持而相对于副罐20被定位。
[0058] 过滤器箱43中的收容部46由内筒部460和外筒部461形成为双层圆筒状,在燃料泵42的周围同轴配置。通过所述收容部46的配置方式,过滤器箱43的轴向沿着上下方向。如图
1所示,收容部46将在内筒部460和外筒部461的上方与送出口420连通的连通室462形成为扁平形的空间状。并且,收容部46将在内筒部460与外筒部461之间与连通室462连通的收容室463形成为圆筒孔状。在收容室463中收容有圆筒状的燃料过滤器464。燃料过滤器464例如是蜂窝式过滤器(honeycomb filter)等,通过对经由连通室462而从送出口420向收容室
463送出的加压燃料进行过滤来去除该加压燃料中的微细的异物。
[0059] 如图1~图3所示,过滤器箱43中的突部47向从外筒部461去向周向的特定部位S的径外方向突出。如图1、图2所示,在突部47中收纳有燃料通路470、分隔壁471、喷出通路472、外部余压保持阀473、分支通路474、内部余压保持阀475以及溢流通路476。换言之,突部47将这些要素470、471、472、473、474、475、476偏向周向的特定部位S而成一体地具有。
[0060] 燃料通路470将突部47形成为以反U字形延伸的空间状。燃料通路470通过被分隔壁471划分而在沿上下方向的过滤器箱43的轴向上折返。在此,特别是燃料通路470通过平板带状的分隔壁471被划分成直线状。通过这样的划分方式,在燃料通路470中,上游笔直部470b和下游笔直部470c分别从位于最上方的折返部470a的两端朝向下方以笔直的大致矩形的孔状延伸。即,由折返部470a、作为该折返部470a的上游侧部位的上游笔直部470b以及作为该折返部470a的下游侧部位的下游笔直部470c构成燃料通路470。
[0061] 如图1、图2所示,燃料通路470通过使上游笔直部470b与收容室463的燃料出口463a连通,来配置于比燃料过滤器464靠下游侧的位置。所述配置方式的燃料通路470使通过燃料过滤器464过滤并从燃料出口463a导出的加压燃料朝向下游笔直部470c的最下游端
470d侧流通。
[0062] 如图2所示,喷出通路472在突部47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形成为圆筒状。喷出通路472从燃料通路470中的比燃料出口463a靠下游侧的下游笔直部470c向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支。喷出通路472通过与端口构件44中的喷出端口440连通,来将燃料通路470的流通燃料通过挠性管12a和燃料供给管12(参照图1)喷出到内燃机3侧。此时,在燃料通路470中,从通过喷出通路472流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在该喷出通路472的下游侧流通。
[0063] 外部余压保持阀473在比喷出通路472靠上游侧的上游笔直部470b中设置于比燃料出口463a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外部余压保持阀473配置于燃料通路470中的从燃料出口463a向喷出通路472的中途部。
[0064] 外部余压保持阀47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无弹簧式的止回阀。外部余压保持阀473为了使包括上游笔直部470b的燃料通路470开闭而作为“多个开闭阀”之一发挥功能。在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从燃料出口463a导出已过滤的加压燃料的期间,外部余压保持阀473开阀。在该开阀时,被导出到燃料通路470的加压燃料朝向喷出通路472和最下游端470d侧流动。另一方面,当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从燃料出口463a的燃料的导出停止时,外部余压保持阀473闭阀。在该闭阀时,朝向喷出通路472和最下游端470d侧的燃料的流通也停止,因此通过从喷出通路472进行的闭阀前的喷出而被供给至内燃机3侧的燃料的压力得以保持。即,通过闭阀的外部余压保持阀473来对通过了燃料通路470的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发挥余压保持功能。此外,基于外部余压保持阀473的余压保持功能的保持压力成为在燃料泵
42停止时调压的压力。
[0065] 通过以上的结构,成为燃料通路470经由外部余压保持阀473和喷出通路472而与内燃机3侧相通的方式。而且,为了实现这样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燃料通路470跨过滤器箱43所具有的箱主体430和箱盖431以及外部余压保持阀473所具有的阀壳体477地形成。
[0066] 具体地说,如图1、图2所示,箱主体430是利用树脂将收容部46中的形成收容室463的有底状部分和突部47中的形成笔直部470b、470c的有底状部分一体成形而成的。箱主体430将以圆筒孔状开口的开口部432a、432b、432c以及以扁平形的空间状开口的压入凹部
433形成于上部。在此,收容开口部432a形成于与收容室463对应的位置。上游开口部432b形成于与上游笔直部470b对应的位置。下游开口部432c形成于与下游笔直部470c对应的位置。压入凹部433跨上游开口部432b的周围和下游开口部432c的周围地形成。
[0067] 箱盖431是利用树脂将收容部46中的形成连通室462的凹状部分以及突部47中的形成折返部470a的凹状部分一体成形而成的。箱盖431通过熔接而接合于箱主体430,由此覆盖该主体430的所有开口部432a、432b、432c。在此,如图2所示,箱主体430的上表面部430a和箱盖431的下表面部431a均形成为平面状,由此彼此在共同的虚拟平面Icv上接合。
本实施方式的虚拟平面Icv被设定为相对于沿着上下方向的过滤器箱43的轴向垂直,由此在副罐20内的箱主体430与该副罐20外的箱盖431之间形成该平面Icv上的接合边界B。
[0068] 阀壳体477是利用树脂将筒状的壳体主体477a和平板状的接合板477b一体成形而成的。壳体主体477a被嵌入在上游开口部432b中。通过所述嵌入方式,上游笔直部470b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壳体主体477a。壳体主体477a的随着去向下方而缩径的阀座477as在上游笔直部470b的周围形成为圆锥面状。
[0069] 与壳体主体477a的上部连续设置的接合板477b朝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比该主体477a突出。接合板477b被压入在开口部432b、432c周围的压入凹部433中。在此,如图2所示,接合板477b的上表面部477bu和下表面部477bl均形成为平面状。通过所述形状,上表面部477bu通过共同虚拟平面Icv上的熔接而接合于箱主体430的上表面部430a中的压入凹部433的内周缘部和箱盖431的下表面部431a。在它们的压入和接合方式下,上游笔直部470b的一部分和下游笔直部470c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被夹持在箱主体430与箱盖431之间的接合板477b。
[0070] 外部余压保持阀473对这样的结构的阀壳体477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那样组合阀芯(valve element)478。阀芯478由树脂和橡胶的复合材料或金属和橡胶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圆柱状,在壳体主体477a内与该壳体主体477a同轴收容。通过所述收容方式,阀芯478能够在上游笔直部470b的贯通部位处落座于阀座477as或离开阀座477as。因而,外部余压保持阀473随着阀芯478离开阀座477as而开阀,另一方面,随着阀芯478落座于阀座477as而闭阀。
[0071] 在这种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箱盖431和外部余压保持阀473装配到箱主体430,如图4所示那样顺次执行工序。首先,如图4的(a)所示,对箱主体430嵌入壳体主体477a且压入接合板477b。接着,如图4的(b)所示,在共同虚拟平面Icv上对箱主体430和接合板477b重叠地熔接箱盖431,由此接合这些要素431、430、477b。作为其结果,如图1、图2所示,外部余压保持阀473设置于过滤器箱43中的箱主体430与箱盖431的接合边界B。
[0072] 另外,如图2所示,分支通路474在突部47中的位于比喷出通路472和最下游端470d靠下方的位置的下端部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孔状。分支通路474从上游笔直部470b中的比外部余压保持阀473靠上游侧的部分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支。在此,特别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支通路474从上游笔直部470b向最下游端470d的下方分支,由此不与下游笔直部470c交叉。分支通路474通过与端口构件44中的喷射端口441连通,将通过内部余压保持阀475从燃料通路470排出的燃料引导至喷射泵45。
[0073] 内部余压保持阀475设置于分支通路474。内部余压保持阀475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弹簧施力式的止回阀。内部余压保持阀475为了使与分支通路474相通的燃料通路470开闭而作为“多个开闭阀”之一发挥功能。在随着燃料泵42的工作而从燃料出口463a导出设定压力以上的燃料的期间,内部余压保持阀475开阀。在该开阀时,从燃料通路470分流至分支通路474的加压燃料朝向喷射泵45侧流通。另一方面,如果即使在燃料泵42的工作中从燃料出口463a导出的燃料的压力也小于设定压力则该导出停止,或者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该导出停止,从而内部余压保持阀475闭阀。在该闭阀时,朝向喷射泵45侧的燃料的流通也停止,因此特别是在伴随燃料泵42的停止的情况下,送出阀421的闭阀也互起作用而收容部46中的燃料的压力被保持在内部余压保持阀475的设定压力。即,通过闭阀的内部余压保持阀475,对燃料过滤器464的收容部位的燃料发挥余压保持功能。此外,基于内部余压保持阀
475的余压保持功能的保持压力例如被设定为250kPa。
[0074] 溢流通路476在突部47中的位于上下方向的通路472、474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为圆筒孔状。溢流通路476从下游笔直部470c中的比喷出通路472靠下游侧的部分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支。溢流通路476通过与端口构件44中的溢流端口442连通,将在过滤器箱43内的比外部余压保持阀473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朝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引导至溢流阀443。
[0075] 端口构件44由树脂形成为中空状,配置于副罐20内。如图2、图3所示,端口构件44通过熔接而接合于特定部位S的突部47。在此,端口构件44的侧面44a与突部47的侧面47a均形成为平面状,由此彼此在共同的虚拟平面Ifp上接合。本实施方式的虚拟平面Ifp被设定为沿着过滤器箱43的轴向,因此端口构件44以从突部47向相对于该轴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姿势被接合。
[0076]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端口构件44相对于以作为“曲面状”的圆筒面状弯曲的外筒部461的外周面461a向该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突出。与此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与包括成为特定部位S的外周的突部47的外周在内的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并且还与端口构件
44的外周相接的图3的外接圆C的直径尽可能小的方式,设定端口构件44的突出量。
[0077] 如图2、图3所示,端口构件44将喷出端口440、喷射端口441、溢流端口442以及溢流阀443在过滤器箱43外成一体地具有。
[0078] 喷出端口440在端口构件44中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形成为L字形的空间状。如图2所示,喷出端口440与在侧面47a开口的喷出通路472连通。与此同时,喷出端口440在与喷出通路472的连通部位相反一侧使最下游端朝向上方,从而与挠性管12a(参照图1)连通。通过它们的连通方式,喷出端口440经由喷出通路472而与过滤器箱43内的燃料通路470相通,并且经由挠性管12a和燃料供给管12而与过滤器箱43外的内燃机3侧相通。通过这样使过滤器箱43的内与外相通,“作为多个燃料端口”之一发挥功能的喷出端口440将从燃料通路470向喷出通路472流通的燃料朝向内燃机3侧喷出。
[0079] 喷射端口441在端口构件44中的位于喷出端口440的下方的下端部形成为反L字形的空间状。喷射端口441与在侧面47a开口的分支通路474连通,并且在与该连通部位相反一侧与喷射泵45连通。通过所述连通方式,喷射端口441经由分支通路474而与过滤器箱43内的燃料通路470相通,并且在过滤器箱43外直接与喷射泵45相通。通过这样使过滤器箱43的内与外相通,作为“多个燃料端口”之一发挥功能的喷射端口441对通过了内部余压保持阀475的从燃料通路470排出的燃料发挥引向喷射泵45的引导作用。
[0080] 溢流端口442在端口构件44中的位于上下方向的端口440、441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孔状。溢流端口442与在侧面47a开口的溢流通路476连通,并且在与该连通部位相反一侧与溢流阀443连通。通过所述连通方式,溢流端口442经由溢流通路476而与过滤器箱43内的燃料通路470相通,并且在过滤器箱43外直接与溢流阀443相通。通过这样使过滤器箱43的内与外相通,作为“多个燃料端口”之一发挥功能的溢流端口442对在燃料通路470中与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发挥引向溢流阀443的引导作用。
[0081] 溢流阀443设置于溢流端口442,由此经由溢流通路476而与燃料通路470相通。并且,溢流阀443通过溢流端口442的最下游端442a而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连通,由此能够将溢流通路476的引导燃料排出到该空间26。
[0082] 溢流阀44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弹簧施力式的止回阀。溢流阀443使与溢流端口442相通的燃料通路470开闭。不论燃料泵42工作还是停止,在从燃料通路470到达内燃机3的燃料供给路径的正常状态得以确保而溢流端口442的压力小于溢流压力的期间,溢流阀443闭阀。在该闭阀时,通过燃料泵42的工作而被调压的燃料通过过滤器箱43内的喷出通路472和该过滤器箱43外的喷出端口440被喷出,从而成为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另一方面,不论燃料泵42工作还是停止,当在从燃料通路470到达内燃机3的燃料供给路径中发生异常而溢流压力以上的燃料被引导至溢流端口442时,溢流阀443开阀。在该开阀时,向溢流阀443引导的燃料被排出到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因此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被释放直到成为溢流压力为止。即,对于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发挥基于开阀的溢流阀443的溢流功能。此外,基于溢流阀443的溢流功能的溢流压力例如被设定为650kPa。
[0083] 另外,如图2所示,喷射泵45由树脂形成为中空状,在副罐20内配置于端口构件44的下方。喷射泵45载置于副罐20的底部20a中的特别是凹底部20b之上。通过所述载置方式,喷射泵45和端口构件44在底部20a之上在过滤器箱43的轴向上与流入口24重叠。喷射泵45将加压部450、喷嘴部451、吸入部452以及扩散部453成一体地具有。
[0084] 加压部450将加压通路454以沿着过滤器箱43的轴向延伸的带台阶的圆筒孔状形成。加压通路454位于端口构件44的下方而与喷射端口441连通。在所述连通方式下,从过滤器箱43内的燃料通路470经由该过滤器箱43内的分支通路474排出的加压燃料经由该过滤器箱43外的喷射端口441而被引导至加压通路454。
[0085] 喷嘴部451将喷嘴通路455以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筒孔状形成。喷嘴通路455位于加压部450的下方而与加压通路454连通。并且,喷嘴通路455的通路截面积比加压通路454的通路截面积小。在这些连通和节流方式下,被引导至加压通路454的加压燃料流入喷嘴通路455。
[0086] 吸入部452将吸入通路456以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扁平形的空间状形成。吸入通路456位于加压部450和喷嘴部451的下方而与流入口24连通。在所述连通方式下,通过流入口24而流入副罐20内的燃料在吸入通路456中流通。
[0087] 扩散部453将扩散通路457以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圆筒孔状形成。扩散通路457位于加压部450的下方而与喷嘴通路455连通,并且在与该连通部位相反一侧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连通。并且,扩散通路457的通路截面积比喷嘴通路455的通路截面积大。在这些连通和扩大方式下,在由于流入喷嘴通路455的加压燃料被喷出到扩散通路457而在该喷出流的周围产生负压时,燃料罐2内的燃料从流入口24依次被吸入到吸入通路456和扩散通路457。这样被吸入的燃料在扩散通路457中受到扩散作用而被压送,从而被转送至包括燃料泵42的周围在内的内部空间26。
[008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截面为大径圆形的扩散通路457相对于横截面为小径圆形的喷嘴通路455向上方偏心。与此同时,在本实施方式的扩散通路457中与内部空间26连通的最下游端457a相对于副罐20的底部20a中的包围凹底部20b的周围的最深底部20d向上方分离。
[0089] (作用效果)
[0090] 下面说明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0091] 根据该公开,形成于过滤器箱43而与该过滤器箱43外相通的燃料通路470通过被分隔壁471划分而被赋予轴向上的折返形状。据此,在过滤器箱43的轴向观察时,与包括燃料通路470的形成部位外周在内的该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的直径变小。即,过滤器箱43的径向尺寸变小,因此能够提供小型的装置1。
[0092]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过滤器箱43中,燃料通路470在与外部余压保持阀473成一体而偏向于周向的特定部位S处被赋予轴向上的折返形状。由此,能够使与包括与燃料通路470一起配置外部余压保持阀473的特定部位S的外周在内的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小径化,来在过滤器箱43的径向上实现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根据将通过燃料通路470被供给至内燃机3侧的燃料的压力随着燃料泵42的停止而保持的外部余压保持阀473的余压保持功能,在从燃料泵42的停止状态起被要求再次向内燃机3侧供给燃料时,能够立即进行该再次供给。
[0093]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过滤器箱43中的特定部位S中,通过在被赋予轴向上的折返形状的燃料通路470中设置外部余压保持阀473,能够可靠地使与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小径化。据此,能够在过滤器箱43的径向上促进装置1的小型化。
[0094]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使包括在过滤器箱43的轴向上通过分隔壁471被划分成直线状的燃料通路470的形成部位外周在内地与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小径化。据此,能够提高在过滤器箱43的径向上促进装置1的小型化的效果的可靠性。
[0095]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轴向上的折返形状,燃料通路470对于与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的小径化做出贡献,同时能够确保直至在该过滤器箱43外向内燃机3侧喷出燃料的喷出端口440为止相通的通路长度。据此,能够提高过滤器箱43的径向上的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喷出端口440的形成部位的设定自由度。
[0096]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轴向上的折返形状,燃料通路470对于与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的小径化做出贡献,同时能够确保直至该过滤器箱43外的溢流阀
443为止相通的通路长度。据此,能够提高过滤器箱43的径向上的装置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溢流阀443的配置部位的设定自由度。并且,根据与燃料通路470相通的溢流阀443释放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的溢流功能,能够避免该供给燃料的压力过高的异常事态,来能够保证内燃机3的耐久性。
[0097]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将从燃料通路470排出的燃料引导到喷射泵45的分支通路474从在轴向上折返的该通路470向相对于过滤器箱43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分支。据此,能够使与过滤器箱43的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小径化,该过滤器箱43的外周不仅包括燃料通路470的形成部位外周,还包括朝向喷射泵45的分支通路474的形成部位外周。因此,能够在过滤器箱43的径向上小型的装置1中确保通过从燃料通路470排出的燃料的喷出而向燃料泵
42的周围转送燃料的喷射泵45的燃料转送功能。
[0098] (第二实施方式)
[0099] 如图5所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箱盖2431的下部中的折返部470a的开口部周围形成有扁平形空间状的压入凹部2433,对该凹部2433压入有阀壳体2477的接合板2477b。在此,接合板2477b的下表面部
2477bl和上表面部2477bu均形成为平面状。通过所述形状,下表面部2477bl通过共同虚拟平面Icv上的熔接而接合于箱盖2431的下表面部2431a中的压入凹部2433的内周缘部和箱主体2430的上表面部2430a。在它们的压入和接合方式下,上游笔直部470b的一部分和下游笔直部470c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被夹持在箱主体2430与箱盖2431之间而进入该箱盖2431内的接合板2477b。
[0100] 在这种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箱盖2431和外部余压保持阀2473装配到箱主体2430,如图6所示那样顺次执行工序。首先,如图6的(a)所示,将接合板2477b压入箱盖2431。
接着,如图6的(b)所示,一边对箱主体2430嵌入壳体主体477a,一边将接合板2477b和箱盖
2431在共同虚拟平面Icv上重叠地熔接,由此接合这些要素2430、2477b、2431。作为其结果,外部余压保持阀2473如图5所示那样设置于过滤器箱2043中的箱主体2430与箱盖2431的接合边界B。
[0101] 以上,通过这种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02] (第三实施方式)
[0103] 如图7所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三实施方式的压入凹部3433仅在箱主体3430的上部中的成为上游笔直部470b的对应位置的上游开口部432b的周围形成为扁平形空间状。
[0104]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阀壳体3477是利用树脂将代替接合板477b的接合法兰3477b与壳体主体477a一起一体成形而成的。与壳体主体477a的上部连续设置的接合法兰
3477b形成为沿着该主体477a的外周的圆环凸缘状。接合法兰3477b被压入压入凹部3433中。在此,接合法兰3477b的上表面部3477bu和下表面部3477bl均形成为平面状。通过所述形状,上表面部3477bu通过在共同虚拟平面Icv上的熔接而接合于箱主体3430的上表面部
3430a中的压入凹部3433的内周缘部和箱盖431的下表面部431a。在它们的压入和接合方式下,上游笔直部470b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被夹持在箱主体3430与箱盖431之间的接合法兰3477b。
[0105] 在这种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箱盖431和外部余压保持阀3473装配到箱主体3430,如图8所示那样顺次执行工序。首先,如图8的(a)所示,对箱主体3430嵌入壳体主体
477a且压入接合法兰3477b。接着,如图8的(b)所示,将箱盖431在共同虚拟平面Icv上重叠地熔接到箱主体3430和接合法兰3477b,由此接合这些要素431、3430、3477b。作为其结果,外部余压保持阀3473如图7所示那样设置于过滤器箱3043中的箱主体3430与箱盖431的接合边界B。
[0106] 以上,通过这种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07] (第四实施方式)
[0108] 如图9、图10所示,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四实施方式的下游笔直部4470c使突部4047中的最下游端4470d延长到分支通路4474的下方。通过所述延长方式,分支通路4474与下游笔直部4470c交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实质上正交地设置。在此,如图10所示,分支通路4474的通路壁4474a在与通过交叉而伸入的下游笔直部4470c的通路壁4470cw之间确保向最下游端4470d侧的通路截面积。
[0109] 另外,如图9、图10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溢流通路4476在突部4047中的延长到分支通路4474的下方的下端部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孔状。溢流通路4476相对于燃料通路4470从其最下游端4470d进一步向过滤器箱4043的轴向延伸。
[0110] 另外,如图9、图1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端口构件4044接合于过滤器箱4043的突部4047而形成喷出端口440和喷射端口441,但是不形成溢流端口442。与此相应地,如图9、图10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溢流阀4443设置于过滤器箱4043内的溢流通路4476而与燃料通路4470相通,由此作为用于使该通路4470开闭的“多个开闭阀”之一发挥功能。并且,溢流阀4443通过溢流通路4476的最下游端4476a而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连通。通过所述连通方式,溢流阀4443将在过滤器箱4043内与朝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从溢流通路4476进行引导,由此能够将该引导燃料排出到内部空间26。此外,关于溢流阀4443的工作,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溢流阀443的情况实质上相同。
[0111] 以上,根据这种第四实施方式,除了与溢流阀443的配置有关的作用效果以外,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12] 与此同时,根据第四实施方式,通过将燃料通路4470与分支通路4474交叉地设置,能够可靠地使与这两个通路4470、4474的形成部位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小径化。据此,能够在过滤器箱的径向上促进燃料供给装置的小型化。
[0113] 并且,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过滤器箱4043中形成分支通路4474的通路壁4474a进入与该分支通路4474交叉的燃料通路4470内。据此,能够使与两个通路4470、4474的形成部位外周相接的外接圆C最小化来提高装置1的小型化的促进效果。
[0114] (第五实施方式)
[0115] 如图12所示,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第五实施方式的端口构件5044相对于过滤器箱4043的收容部46中的圆筒面状的外周面461a从其圆形轮廓的切线方向倾向该外周面461a侧地从突部4047突出。通过所述突出方式,端口构件5044将喷出端口5440和喷射端口5441沿着外周面461a形成。
[0116] 以上,根据这种第五实施方式,端口构件5044被接合于具有弯曲成曲面状的外周面461a的过滤器箱4043,由此将喷出端口5440沿着该面461a形成。与此同时,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端口构件5044接合于具有弯曲成曲面状的外周面461a的过滤器箱4043,从而喷射端口5441也沿着该面461a形成。据此,能够使与过滤器箱4043的外周及端口构件5044的外周这双方相接的外接圆C小径化来在过滤器箱43的径向上实现装置1的小型化。此外,除此以外,通过第五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17] (第六实施方式)
[0118] 如图13、图14所示,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第六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箱6043中,箱主体6430形成折返部470a的一部分,箱盖6431形成该折返部470a的剩余部分。因此,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外部余压保持阀6473中阀壳体6477的接合法兰
6477b被压入到突部4047中的在折返部470a的下方形成上游笔直部470b的中间部。
[0119] 此外,第六实施方式的箱盖6431通过对于箱主体6430的在虚拟平面Icv上的熔接而被接合,由此,将该主体6430中的形成折返部470a的一部分的燃料开口部6432与收容开口部432a一起覆盖。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分支通路6474从上游笔直部470b向与最下游端4470d相反一侧分支,从而不与下游笔直部4470c交叉。
[0120] 以上,根据这种第六实施方式,除了与分支通路4474有关的效果以外,能够发挥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0121] (第七实施方式)
[0122] 如图15所示,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从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泵7042喷出的加压燃料的压力例如在300kPa~600kPa的范围内被可变调整。
[0123] 第七实施方式的收容部7046将与收容室463连通的中继通路7465形成为相对于沿着上下方向的过滤器箱43的轴向倾斜的大致矩形的孔状。中继通路7465与收容室463中的在燃料过滤器464的下方开口的燃料出口463a连通。中继通路7465随着在径外方向上远离燃料出口463a而向斜上方笔直地倾斜。所述倾斜方式的中继通路7465将通过燃料过滤器464过滤并从燃料出口463a导出的燃料朝向斜上方进行引导。
[0124] 图15~图17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燃料通路7470形成连通口7470e使得在上游笔直部7470b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开口。上游笔直部7470b使连通口7470e经由中继通路7465而与收容室463连通,由此配置于燃料过滤器464的下游侧。通过所述配置方式,通过中继通路7465被引导的加压燃料从连通口7470e被导出到上游笔直部7470b。上游笔直部
7470b形成连通口7470e所开口的外部用通路部7470f以及经由该外部用通路部7470f而与该连通口7470e连通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这些外部用通路部7470f和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与特定部位S的要素471、472、7473、7474、7475、476一起被收纳在突部7047中。
[0125] 外部用通路部7470f使从连通口7470e导出的燃料向该连通口7470e的上方的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侧流通。通过所述流通方式,中继通路7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如图15所示那样相对于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倾斜。外部用通路部7470f的通路截面积比对连通口7470e与收容室463之间进行中继的中继通路7465的通路截面积大。所述扩大方式的外部用通路部7470f将来自连通口7470e的加压燃料朝向下游笔直部470c侧进行引导以通过喷出通路472喷出该加压燃料。
[0126] 通过中继通路7465引导并从连通口7470e导出的燃料通过外部用通路部7470f向下方的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侧折返,从而朝向内部用通路部7470g流通。为了实现所述流通方式,中继通路7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相对于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也倾斜。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通路截面积比中继通路7465的通路截面积和外部用通路部7470f的通路截面积小。通过所述缩小方式,在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朝向内部余压保持阀
7475侧的燃料流动相比于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的燃料流动被节流。
[0127] 在此,将图19的(a)中附加交叉影线来表示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最小的通路截面积虚拟地变换为图19的(b)中附加交叉影线来表示的圆筒管P的通路截面积。于是,根据变换后的通路截面积求出的圆筒管P的通路直径D和成为从图15所示的外部用通路部7470f到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的距离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长度L被设定为满足L/D≥3的关系式。此外,关于通路直径D和长度L被设定为满足L/D≥3的关系式的理由,后面进行详述。
[0128] 另外,位于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下游侧的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如图15~图17所示那样从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向下方分离地配置。在所述配置下,在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连通口7470e在位置从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向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侧偏移的部位R开口。进一步,内部用通路部7470g在该位置偏移部位R的下方开口。另外,如图15、图17所示,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开口设置于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的从中继通路7465隔着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向径外方向分离的分离部位Q。此外,关于燃料通路7470,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燃料通路470的结构为准。
[0129] 在图15、图16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作为无弹簧式的止回阀的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也作为“多个开闭阀”之一设置于上游笔直部470b中的比连通口7470e靠下游侧且比喷出通路472靠上游侧的外部用通路部7470f。即,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配置于燃料通路7470中的从连通口7470e向喷出通路7472的中途部。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具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阀壳体477和阀芯478,并且具有阀止动件7479。阀止动件7479由树脂形成为圆筒状,在壳体主体477a内与该壳体主体477a同轴固定。阀止动件7479将阀芯478以能够往复移动的方式支承。阀止动件7479将离开阀座477as的开阀时的阀芯478进行卡定。
[0130] 通过这样的构造,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使燃料通路7470开闭。具体地说,在随着燃料泵7042的工作而从连通口7470e向外部用通路部7470f导出加压燃料的期间,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的阀芯478开阀。在该开阀时,在阀芯478被阀止动件7479卡定的状态下,被导出到外部用通路部7470f的加压燃料朝向喷出通路472和下游笔直部470c的最下游端470d侧流动。另一方面,当随着燃料泵7042的停止而停止从连通口7470e导出燃料时,阀芯478闭阀。在该闭阀时,朝向喷出通路472和最下游端470d侧的燃料的流通也停止,因此通过从喷出通路472进行的闭阀前的喷出而被供给至内燃机3侧的燃料的压力得以保持。即,通过闭阀的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来对通过了燃料通路7470的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发挥余压保持功能。在此,基于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的余压保持功能的保持压力成为在燃料泵7042停止时调压的压力。此外,关于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除了以上说明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外部余压保持阀473的结构为准。
[0131] 第七实施方式的分支通路7474形成为从在突部7047中被中继通路7465与位于其径外方向的分离部位Q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夹持的部位向端口构件44侧延伸的空间状。分支通路7474以从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的与外部用通路部7470f相反一侧的下端向上方折返的方式进行分支。所述分支方式的分支通路7474不与下游笔直部470c交叉。分支通路7474在突部7047的侧面47a开口而与喷射端口441连通。由此,将通过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从内部用通路部7470g排出的燃料引导至喷射泵45。
[0132]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这样引导的燃料如图16所示那样流入通路截面积比上游侧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和加压通路454的通路截面积小的喷嘴通路7455,从而流量被节流后喷出到扩散通路457。此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横截面为大径圆形的扩散通路457相对于横截面为小径圆形的喷嘴通路7455对准中心。另外,在未设置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流入口25和簧片阀27、28的第七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在来自喷射泵45的负压起作用时使流入口24开阀的伞阀(umbrella valve)7027。
[0133] 在图15、图16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施力式的止回阀的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也作为“多个开闭阀”的另一个设置于分支通路7474。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具有阀壳体7475a、阀芯7475b以及阀弹簧7475c。
[0134] 阀壳体7475a由金属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筒状,被嵌入到突部7047。分支通路7474的一部分贯通阀壳体7475a。阀壳体7475a将平面状的阀座7475as形成于分支通路7474中。在阀壳体7475a中,圆环板状的法兰部7475af在中继通路7465的下方和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下方重叠地设置。其结果,在实现利用突部7047的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的定位的同时实现装置1的小型化。
[0135] 阀芯7475b由金属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圆柱状,在阀壳体7475a内与该阀壳体7475a同轴收容。通过所述收容方式,阀芯7475b通过往复移动而能够落座于阀座7475as或离开阀座7475as。因而,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随着阀芯7475b离开阀座7475as而开阀,另一方面,随着阀芯7475b落座于阀座7475as而闭阀。
[0136] 阀弹簧7475c由金属形成为线圈状,在阀壳体7475a内与该阀壳体7475a同轴卡定。阀弹簧7475c通过弹簧反力而对阀芯7475b向阀座7475as侧施力。
[0137] 通过这样的构造,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使与分支通路7474相通的燃料通路7470开闭。具体地说,在随着燃料泵7042的工作而从连通口7470e向通路部7470f、7470g导出设定压力以上的燃料的期间,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的阀芯7475b抵抗阀弹簧7475c的弹簧反力而开阀。在该开阀时,在阀芯7475b被阀弹簧7475c弹性支承的状态下,从内部用通路部7470g流入分支通路7474的加压燃料朝向喷射泵45侧流通。另一方面,如果即使在燃料泵7042的工作中从连通口7470e导出的燃料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则该导出停止,或者随着燃料泵7042的停止而该导出停止,从而阀芯7475b通过弹簧反力而闭阀。在该闭阀时,朝向喷射泵
45侧的燃料的流通也停止,因此特别是在伴随燃料泵7042的停止的情况下,送出阀421的闭阀也互起作用而收容室463中的燃料的压力被保持在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的设定压力。即,通过闭阀的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来对收容室463内的滞留燃料发挥余压保持功能。此外,基于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的余压保持功能的保持压力例如被设定为250kPa。
[0138] 在这样构成弹簧质量系统的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中,有如下担忧:相对于阀座7475as的提升量(离开量)小等时的阀芯7475b受到因来自燃料泵7042的燃料压送所产生的压力脉动而振动。但是,如上所述,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从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通路截面积变换得到的圆筒管P的通路直径D与该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长度L被设定为满足L/D≥3的关系式。进行所述设定的结果,因压力脉动引起的阀芯7475b的振动如图20所示那样随着时间经过而衰减至实质上0水平。因此,如图21所示,在从燃料通路7470到内燃机3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降低。此外,在图20、图21中,作为第七实施方式示出了L/D=3和L/D=4的情况,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示出了L/D=1和L/D=2的情况。
[0139] 在图16、图18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中,作为弹簧施力式的止回阀的溢流阀7443也设置于溢流端口442。在溢流端口442中溢流阀7443经由在突部7047的侧面47a开口的溢流通路476而与燃料通路7470相通。除此以外,溢流阀7443还通过溢流端口442的最下游端442a而与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连通。由此,能够将从溢流通路476向溢流端口442引导的燃料排出到该空间26。溢流阀7443具有阀扣环(valve retainer)7443a、阀芯7443b以及阀弹簧7443c。
[0140] 如图16所示,阀扣环7443a由树脂形成为圆筒状,被嵌入在端口构件44中。溢流端口442中的比将阀座7442s以平面状形成的带台阶的部分靠下游侧的最下游端442a贯通阀扣环7443a。
[0141] 阀芯7443b由树脂和橡胶的复合材料形成为圆板状,在溢流端口442内与该溢流端口442同轴收容。通过所述收容方式,阀芯7443b通过往复移动而能够落座于阀座7442s或离开阀座7442s。因而,溢流阀7443随着阀芯7443b离开阀座7442s而开阀,另一方面,随着阀芯7443b落座于阀座7442s而闭阀。
[0142] 阀弹簧7443c由金属形成为线圈状。阀弹簧7443c在溢流端口442内与该溢流端口442同轴收容,通过阀扣环7443a被卡定。阀弹簧7443c通过弹簧反力而对阀芯7443b向阀座
7442s侧施力。
[0143] 通过这样的构造,溢流阀7443使经由溢流通路476而与溢流端口442相通的燃料通路7470开闭。具体地说,不论燃料泵7042工作还是停止,在从燃料通路7470到达内燃机3的燃料供给路径的正常状态得以保持而溢流端口442的压力小于溢流压力的期间,溢流阀7443的阀芯7443b通过阀弹簧7443c的弹簧反力而闭阀。在该闭阀时,通过燃料泵7042的工作而被调压的燃料通过过滤器箱43内的喷出通路472和该过滤器箱43外的喷出端口440被喷出,从而成为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另一方面,不论燃料泵7042工作还是停止,当在从燃料通路7470到达内燃机3的燃料供给路径中发生异常而溢流压力以上的燃料被引导至溢流端口442时,阀芯7443b抵抗弹簧反力而开阀。在该开阀时,在阀芯7443b被阀弹簧7443c弹性支承的状态下,向溢流阀7443引导的燃料被排出到副罐20的内部空间26,因此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被释放直到成为溢流压力为止。即,对于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发挥基于开阀的溢流阀7443的溢流功能。此外,基于溢流阀7443的溢流功能的溢流压力例如被设定为650kPa。
[0144] 根据到此为止的第七实施方式,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与此同时,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是具有随着燃料泵7042的工作而开阀并被阀止动件7479卡定的阀芯478的无弹簧式。因此,即使由于从燃料泵7042进行的燃料压送而产生压力脉动,卡定状态的阀芯478也不易振动。
[0145] 而另一方面,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是具有随着燃料泵7042的工作而抵抗弹簧反力而开阀的阀芯7475b的弹簧施力式。在此,使向内燃机3侧喷出的燃料流通的燃料通路7470中的、在燃料过滤器464的下游侧与收容室463连通的连通口7470e在从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向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侧的位置偏移部位R开口。由此,能够针对相比于从连通口
7470e向阀7473侧燃料所朝向的外部用通路部7470f而言使从该连通口7470e向阀7475侧的燃料流动节流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以满足上述L/D≥3的关系式的方式增大长度L。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7042进行的燃料压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阀7475为止的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衰减,因此还能够使该阀7475中的阀芯7475b的振动衰减。
[0146] 根据以上内容,在余压保持阀7473、7475中,均能够抑制压力脉动由于阀芯478、7475b的振动而放大。因而,能够降低在从燃料通路7470到内燃机3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
[0147]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在与收容室463之间通过中继通路7465来被中继的连通口7470e在位置偏移部位R开口。据此,不仅能够针对使从连通口7470e向阀7475侧的燃料流动节流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以满足L/D≥3的关系式的方式增大长度L,还能够增大从收容室463到该连通口7470e的中继通路7465的长度。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7042进行的燃料压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临近弹簧施力式的阀7475之前在长的中继通路7465和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衰减。因此,能够提高噪音的降低效果。
[0148]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在位置偏移部位R处向外部用通路部7470f开口的连通口7470e经由该通路部7470f而与内部用通路部7470g连通。在此,在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燃料流动相比于外部用通路部7470f被节流,因此能够在确保为了向内燃机3侧喷出而在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流通的燃料流量的同时,在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使压力脉动衰减来降低噪音。另外,内部用通路部7470g在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的从中继通路7465隔着阀7475的分离部位Q开口,由此能够使该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的从连通口7470e到该部位Q的距离与中继通路7465的长度一起增大。其结果,由于从燃料泵7042进行的燃料压送而产生的压力脉动能够在朝向弹簧施力式的阀7475之前在长的中继通路7465、确保了距离的各部位R、Q之间以及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衰减。因此,能够提高噪音的降低效果。
[0149]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方式,中继通路7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相对于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倾斜。由此,从中继通路7465通过外部用通路部7470f而朝向内部用通路部7470g的燃料流动顺畅地折返,从而该燃料流动不易从形成这些通路部7470f、7470g的内壁面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因这样的燃料流动的剥离而产生负压从而成为噪音的主要原因。
[0150]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方式,在燃料通路7470中与朝向内燃机3侧的流动分流的燃料通过溢流通路476被引导,从而溢流阀7443释放向内燃机3侧供给的燃料的压力。根据这样的溢流功能,能够保证内燃机3的耐久性。另外,在阀芯7443b抵抗弹簧反力而开阀以进行压力释放的弹簧施力式的溢流阀7443中,从燃料通路7470中的比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靠下游侧的部分通过溢流通路476引导燃料。由此,从连通口7470e经由燃料通路7470和溢流通路476到阀7443的距离变长,从而能够使因从燃料泵7042进行的燃料压送引起的压力脉动衰减。因此,在阀7443中,能够抑制压力脉动由于阀芯7443b的振动而放大,因此能够提高在从燃料通路7470到内燃机3的路径中产生的噪音的降低效果。
[0151] 另外,第七实施方式的喷射泵45使从通过满足L/D≥3的关系式而长长地被缩小的内部用通路部7470g通过了阀7475的排出燃料进一步节流后喷出,从而将燃料罐2内的燃料转送到燃料泵7042的周围。由此,在喷射泵45中,能够喷出在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衰减了压力脉动的燃料,因此,能够稳定地发挥燃料转送功能,并且能够抑制因燃料喷出断续而产生对人而言刺耳的噪音。
[0152] (其它实施方式)
[0153]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多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来解释,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应用为各种实施方式和组合。
[0154] 具体地说,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也可以通过分隔壁471将燃料通路470、4470、7470划分成折线状或曲线状,来将燃料通路470、4470、7740中的折返部470a的上流侧部位和下游侧部位形成为该折线状或曲线状。
[0155] 作为与第一~第六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也可以将外部余压保持阀473、2473、3473、6473设置于除了特定部位S以外的部位。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外部余压保持阀473、
2473、3473、6473例如设置于喷出端口440、5440等。另外,作为与第一~第六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3,也可以将内部余压保持阀475设置于除了特定部位S以外的部位。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内部余压保持阀475例如设置于喷射端口441、5441等。另外,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4,也可以不设置外部余压保持阀473、2473、3473、6473、7473和内部余压保持阀475、7475中的至少一方。
[0156] 作为与第四~第六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5,也可以按照第一实施方式,将与溢流通路4476连通且设置溢流阀4443的溢流端口442形成于端口构件4044、5044。另外,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6,也可以不设置溢流阀443、4443、7443。另外,作为与第一~第四、第六和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7,也可以按照第五实施方式,将端口440、441、442沿着外周面461a形成。
[0157] 作为与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8,也可以不使形成分支通路4474的通路壁4474a进入燃料通路4470内。另外,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9,也可以不设置喷射泵45。在该情况下的端口构件44、4044、5044中既可以形成端口441、5441,也可以不形成。与此同时,在该情况下的过滤器箱43、2043、3043、4043、6043中既可以形成分支通路474、4474、6474、7474,也可以不形成。其中,在不形成分支通路474、4474、6474、7474的结构中,也可以按照上述的变形例4来不设置内部余压保持阀475、7475。
[0158] 另外,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0,也可以不在端口构件44、4044、5044中形成喷出端口440、5440,而使喷出通路472直接与挠性管12a相通。另外,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1,也可以不在端口构件44、4044、5044中形成喷射端口441、5441,而使分支通路474、4474、6474、7474直接与喷射泵45相通。作为与第一~第三和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2,也可以按照第四实施方式,不在端口构件44中形成溢流端口442,而将溢流阀443、7443设置于过滤器箱43、2043、3043内的溢流通路476。
[0159] 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3,也可以不在过滤器箱43中设置中继通路7465,而使收容室463的燃料出口463a与连通口7470e实质上一致。另外,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4,也可以将中继通路7465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设定为相对于内部用通路部7470g中的燃料的流通方向实质上正交或实质上平行。
[0160] 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5,也可以在从中继通路7465隔着内部用通路部7470g分离的分离部位Q设置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使内部用通路部7470g在外部用通路部7470f中的相比于该分离部位Q更接近中继通路7465的部位开口。另外,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6,也可以在位置偏移部位R使连通口7470e在内部用通路部7470g开口,从而使外部用通路部7470f经由内部用通路部7470g而与连通口7470e连通。
[0161] 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7,也可以在不设置突部7047的结构下,将过滤器箱43中的未收容燃料过滤器464的非收容部分设置于周向的一部分,将该非收容部分设定在特定部位S。另外,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8,也可以将外部余压保持阀7473和内部余压保持阀7475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过滤器箱43中的除了特定部位S的突部
7047以外的部分。
[0162] 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19,也可以使喷出端口440、5440的最下游端朝向横向。另外,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0,也可以设置电磁阀等之类的电磁驱动式的溢流阀443、4443、7443。
[0163] 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1,也可以使除了从燃料通路470、4470、7470通过内部余压保持阀475、7475排出的燃料以外的燃料在喷射泵45中喷出。作为这样的喷射泵45中的喷出用燃料,例如采用从燃料泵42、7042排出的燃料、从内燃机3侧返回的燃料等。
[0164] 作为与第一~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2,也可以采用按端口440、5440、441、5441、442分割的端口构件44、4044、5044。另外,作为与第一~第三和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3,也可以采用与端口440、441、442中的一个和两个对应地分割的端口构件44。
[0165] 作为与第七实施方式有关的变形例24,也可以按照第一和第四实施方式,以在与燃料通路7470正交的方向上分支的方式形成分支通路7474。另外,作为与变形例24有关的变形例25,也可以按照第四实施方式,以与燃料通路7470交叉的方式形成分支通路7474。另外,作为与变形例24、25有关的另一个变形例26,也可以按照第四实施方式,以使通路壁进入燃料通路7470内的方式形成分支通路7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