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76942.9

文献号 : CN105798347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华国洋

申请人 : 华国洋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底座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支撑架和工作台,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水箱和第一丝杆,且第一丝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架的顶部并延伸至支撑架的下方,所述水箱的一侧底部连接有送水管。该工业用钻孔装置,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的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杆相适配的第一丝杆,解决了钻孔装置需要使用人工进行操作的问题,水箱上连接有的送水管,送水管连接有的水泵,水泵上设置有的喷水管,解决了钻孔装置没有冷却设备的问题,避免了钻头因发热而受到损伤,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撑装置(2),所述底座(1)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器(3),所述底座(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支撑架(4)和工作台(5),所述支撑架(4)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水箱(6)和第一丝杆(7),且第一丝杆(7)的一端贯穿支撑架(4)的顶部并延伸至支撑架(4)的下方,所述水箱(6)的一侧底部连接有送水管(8),所述送水管(8)远离水箱(6)的一端贯穿第一丝杆(7)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支撑架(4)的顶部内壁安装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丝杆(7)相适配的第二丝杆(10),所述第一丝杆(7)的底部连接有机箱(11),且第一丝杆(7)的底部贯穿机箱(1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机箱(11)的底部内壁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机(12)和水泵(13),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机箱(11)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且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钻头(14),所述送水管(8)位于第一丝杆(7)内部的一端贯穿第一丝杆(7)位于机箱(11)内部的一侧并延伸至机箱(11)的内部,且送水管(8)位于机箱(11)内部的一端与水泵(13)的顶部连通,所述水泵(13)的底部连接有喷水管(15),且喷水管(15)远离水泵(13)的一端贯穿机箱(11)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控制器(3)与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2)和水泵(1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套筒(21),所述套筒(2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22),且支撑柱(22)的底部贯穿套筒(2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支撑柱(2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23),所述套筒(2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24),且缓冲弹簧(24)的顶部设置有隔板(25),所述隔板(25)的顶部与延伸至套筒(21)内部的支撑柱(22)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套(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水管(8)为橡胶软管。

说明书 :

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业钻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钻孔装置是指利用比目标物更坚硬、更锐利的工具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上留下圆柱形孔或洞的机械和设备统称。
[0003] 传统的钻孔装置大多数为半自动式的,在进行钻孔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人工进行操作,钻头的上下移动就需要人工来操作,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增加了劳动量,十分的不便,还有钻孔装置的钻头在高速钻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而一般的钻孔装置不具备冷却装置,就会导致钻头因发热而受到损坏,减少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撑装置,所述底座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支撑架和工作台,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水箱和第一丝杆,且第一丝杆的一端贯穿支撑架的顶部并延伸至支撑架的下方,所述水箱的一侧底部连接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远离水箱的一端贯穿第一丝杆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内壁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丝杆相适配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底部连接有机箱,且第一丝杆的底部贯穿机箱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机箱的底部内壁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机和水泵,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机箱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且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钻头,所述送水管位于第一丝杆内部的一端贯穿第一丝杆位于机箱内部的一侧并延伸至机箱的内部,且送水管位于机箱内部的一端与水泵的顶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底部连接有喷水管,且喷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机箱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水泵电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底部贯穿套筒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套筒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顶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与延伸至套筒内部的支撑柱的一端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凹槽。
[0008]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套。
[0009] 优选的,所述送水管为橡胶软管。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业用钻孔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上设置有的第二丝杆,与第二丝杆相适配的第一丝杆,解决了钻孔装置需要使用人工进行操作的问题,减少了劳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水箱上连接有的送水管,送水管连接有的水泵,水泵上设置有的喷水管,解决了钻孔装置没有冷却设备的问题,避免了钻头因发热而受到损伤,让钻头能够得到及时的冷却,保护了钻头的同时,也延长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底座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底座、2支撑装置、21套筒、22支撑柱、23固定块、24缓冲弹簧、25隔板、3控制器、4支撑架、5工作台、6水箱、7第一丝杆、8送水管、9第一电机、10第二丝杆、11机箱、12第二电机、13水泵、14钻头、15喷水管、16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用钻孔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包括套筒21,套筒2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柱22,且支撑柱22的底部贯穿套筒2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支撑柱22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块23,套筒21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24,且缓冲弹簧24的顶部设置有隔板25,隔板25的顶部与延伸至套筒21内部的支撑柱22的一端连接,支撑装置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套16,底座1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器3,底座1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支撑架4和工作台5,工作台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支撑架4的顶部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水箱6和第一丝杆7,且第一丝杆7的一端贯穿支撑架4的顶部并延伸至支撑架4的下方,水箱6的一侧底部连接有送水管8,送水管8为橡胶软管,送水管8远离水箱6的一端贯穿第一丝杆7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支撑架4的顶部内壁安装有第一电机9,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丝杆7相适配的第二丝杆
10,第一丝杆7的底部连接有机箱11,且第一丝杆7的底部贯穿机箱11的顶部并延伸至其内部,机箱11的底部内壁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第二电机12和水泵13,第二电机12的输出轴贯穿机箱11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且输出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钻头14,送水管8位于第一丝杆7内部的一端贯穿第一丝杆7位于机箱11内部的一侧并延伸至机箱11的内部,且送水管8位于机箱11内部的一端与水泵13的顶部连通,水泵13的底部连接有喷水管15,且喷水管15远离水泵13的一端贯穿机箱11的底部并延伸至其外部,控制器3与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2和水泵13电连接。
[0015] 综上所述,该工业用钻孔装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电机9上设置有的第二丝杆10,与第二丝杆10相适配的第一丝杆7,解决了钻孔装置需要使用人工进行操作的问题,减少了劳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水箱6上连接有的送水管8,送水管8连接有的水泵13,水泵13上设置有的喷水管15,解决了钻孔装置没有冷却设备的问题,避免了钻头14因发热而受到损伤,让钻头14能够得到及时的冷却,保护了钻头14的同时,也延长了钻头14的使用寿命。
[0016]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把需要进行钻孔的物件固定好,用控制器3控制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2运行,第二电机12带动钻头14高速运转,第一电机9带动第二丝杆1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丝杆7上下移动,让钻头14可以对物件进行钻孔,再控制水泵13运行,把水从水箱6抽出,从喷水管15喷出,洒在钻头14上,可以对钻头14进行降温。
[001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