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盲管及使用其的太阳能集热器流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11628.2

文献号 : CN1058059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俞海强

申请人 : 浙江神太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盲管及使用其的太阳能集热器流道,包括具有管腔的管体,管体的底端边沿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翻折部与管体之间形成环形凹腔;该太阳能集热器流道包括流道主管和间隔设置在流道主管上的若干换热盲管,流道主管上间隔设置有与换热盲管相等数量的安装孔,换热盲管插入安装孔内并焊接,换热盲管采用上述换热盲管,翻折部的上端边缘与安装孔焊接。本发明中,管体的底端边沿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翻折部与管体之间形成环形凹腔,将该管体焊接在流道主管上之后,环形凹腔与流道主管的内腔连通,有效增大了换热盲管与流道主管内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换热盲管的换热效率更高,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流道,包括流道主管(1)和间隔设置在流道主管(1)上的若干换热盲管(2),所述流道主管(1)上间隔设置有与换热盲管(2)相等数量的安装孔,所述换热盲管(2)插入安装孔内并焊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盲管(2)包括具有管腔的管体(21),所述管体(21)的底端边沿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22),在翻折部(22)与管体(21)之间形成环形凹腔(3),所述翻折部(22)从内到外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翻折部(221)和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翻折部(222),所述第一翻折部(221)、第二翻折部(222)与管体(21)之间围成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所述环形凹腔(3),所述翻折部(22)的上端边缘与安装孔焊接,所述环形凹腔(3)与流道主管(1)的管腔连通。

说明书 :

一种换热盲管及使用其的太阳能集热器流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集热器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盲管及使用其的太阳能集热器流道。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CN201875978U中公开了一种真空管热管式集热器流道,包括不锈钢主管道和玻璃真空集热管,玻璃真空集热管的管口与不锈钢主管道连通,不锈钢主管道上设有紫铜传热盲管,玻璃真空集热管内设有金属热管,金属热管的上端与紫铜传热盲管连接,玻璃真空集热管的中部设有铝翼。
[0003] 另在专利文献CN202432730U中公开了一种隧道型太阳能集热器流道管,两个联集分别与流道主管的两个端面相连通,流道主管的横截面为顶部呈拱形两侧呈竖直的即隧道型箱体,换热盲管为顶端封闭,下端为喇叭口形扩口的圆管,其从流道主管下端板上与其对应的通孔插入流道主管中,上端与流道主管顶板相邻,下端的喇叭形扩口位于流道主管的通孔外,两者交接处固定连接。
[0004] 上述两种现有太阳能集热器流道均采用盲管插入并焊接在流道上,热管的冷凝端插入盲管内,将热管蒸发端获得的热量经由冷凝端传递给盲管,再由盲管传递给流道内流动的介质,从而实现换热。以上两篇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太阳能集热器流道虽然都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但是其结构还存有可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盲管与流道内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较小,仍难以进一步提高集热器流道的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对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通过增加换热盲管与流道内介质的接触面积,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盲管及使用其的太阳能集热器流道。
[0006]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换热盲管,包括具有管腔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底端边沿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在翻折部与管体之间形成环形凹腔。
[0008]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折部从内到外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翻折部和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翻折部。
[0009]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流道,包括流道主管和间隔设置在流道主管上的若干换热盲管,所述流道主管上间隔设置有与换热盲管相等数量的安装孔,所述换热盲管插入安装孔内并焊接,所述换热盲管采用上述换热盲管,所述翻折部的上端边缘与安装孔焊接,所述环形凹腔与流道主管的管腔连通。
[0010]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0011] (1)本发明中,所述管体的底端边沿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翻折部与管体之间形成环形凹腔,将该管体焊接在流道主管上之后,所述环形凹腔与流道主管的管腔连通,有效增大了换热盲管与流道主管内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换热盲管的换热效率更高,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0012] (2)本发明中,第一翻折部、第二翻折部与管体之间围成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所述环形凹腔,这样设置能进一步增大换热盲管与流道主管内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中换热盲管的剖视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中太阳能集热器流道的局部剖视图。
[0015]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流道主管;2-换热盲管;21-管体;22-翻折部;221-第一翻折部;222-第二翻折部;3-环形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0017] 实施例1
[0018] 一种换热盲管如图1所示,其包括管体21,所述管体21的底端边沿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22,所述翻折部22与所述管体21之间形成环形凹腔3,将该管体21焊接在流道主管1上之后,所述环形凹腔3与流道主管1的管腔连通,有效增大了换热盲管2与流道主管1内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换热盲管2的换热效率更高,提高整个系统的换热效率。
[0019] 进一步,所述翻折部22从内到外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翻折部221和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第二翻折部222,所述第一翻折部221、第二翻折部222与所述管体21之间围成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所述环形凹腔3,这样设置能进一步增大换热盲管2与流道主管1内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系统的换热效率。在实践操作中,所述环形凹腔3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三角形。或其他形状
[0020] 实施例2
[0021]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流道,其包括流道主管1和间隔设置在流道主管1上的若干换热盲管2,所述流道主管1上间隔设置有与换热盲管2相等数量的安装孔,所述换热盲管2插入安装孔内并焊接,所述换热盲管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换热盲管,具体参看图2,所述翻折部22的上端边缘与安装孔焊接,所述环形凹腔3与流道主管1的管腔连通。
[0022]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