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监控方法和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118657.7

文献号 : CN10580975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谢涛

申请人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会场监控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应用于目标终端,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提高监控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会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

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的步骤包括:检测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并检测所述垂直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若检测到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或者检测到所述垂直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离开会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会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的步骤还包括:将所述到会人员的离开会场时刻与预设的会议时间段进行比较,若所述离开会场时刻在所述会议时间段内,确定所述到会人员早退,进行报警提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会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讯;

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定位信息,并通过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结合所述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获得所述相对距离;

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的步骤包括:通过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会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建立通讯后,通过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根据预设的标识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并根据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建立通讯的时间进行所述到会人员的会议签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会场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述第二高度采集装置均为气压传感器。

7.一种会场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处理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

监控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会场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并检测所述垂直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离场监控单元,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或者检测到所述垂直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离开会场;

早退报警单元,用于将所述到会人员的离开会场时刻与预设的会议时间段进行比较,若所述离开会场时刻在所述会议时间段内,确定所述到会人员早退,进行报警提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会场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讯建立模块和签到模块,所述通讯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讯;

所述签到模块用于在通讯建立模块建立通讯后,通过所述通讯建立模块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根据预设的标识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并根据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建立通讯的时间进行所述到会人员的会议签到;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定位信息,并通过所述通讯建立模块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结合所述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获得所述相对距离;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通过所述通讯建立模块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会场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述第二高度采集装置均为气压传感器。

说明书 :

会场监控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会场监控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和高校等单位每年都要召开很多会议、聚会。会议、聚会的组织是个比较麻烦的过程,涉及参会人员的确定与通知、会议场所的选取与布置、会议签到、参会人员身份确认、到会人员统计等等。这些使得会议、聚会的组织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大多会希望到会人员能全程参加会议、聚会。然而早退现象却时有发生,对会场中到会人员的早退情况的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
[0003] 传统的对会场中到会人员的早退情况的监控方式是:在会议或聚会时通过人工清点人数,或者打卡(例如指纹打卡)记录人数和姓名,散会时也是人工点名,或者打卡等再次记录在场人数和姓名,这种方式监控效率较低,特别是对参会人员较多的会议、聚会尤为明显。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会场监控方法和系统,可以提高监控效率。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会场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目标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0007]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
[0008] 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0009] 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
[0010] 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
[0011] 一种会场监控系统,包括目标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包括:
[0012]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
[0013]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0014] 处理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
[0015] 监控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
[0016]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方案,目标终端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在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无需组织者或者到会人员做任何动作即可实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监控,增加了监控效率,且由于是基于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垂直高度差两个参数对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监控的准确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会场监控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的步骤S104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会场监控方法运行环境一实施例结构部署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会场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0021] 图5为图4中的监控模块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的细化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会场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4] 在下述说明中,首先针对本发明的会场监控方法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再对本发明的会场监控系统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会场监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目标终端,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会场监控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0026] 步骤S101: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
[0027] 这里,所述目标终端包括移动终端以及非移动终端,非移动终端包括台式计算机,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Smart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
[0028] 具体地,可以通过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如GPS信息获取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例如,所述移动终端将自身的定位信息发送给目标终端,目标终端结合所接收到的定位信息和自身的定位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
[0029] 步骤S102: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0030] 这里,所述第一高度采集装置、第二高度采集装置可以均为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可以检测大气压强度,根据大气压强度可以计算出海拔高度;
[0031] 具体地,可以由所述移动终端将所述第二高度值发送给所述目标终端;
[0032] 步骤S103: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
[0033] 具体地,将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相减,再对所得差值取绝对值可以得到垂直高度差;
[0034] 步骤S104: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
[0035] 这里,所述在会场状态包括在会场、正离开会场、已离开会场、正重返会场,已返回会场等;
[0036] 具体地,可以监测所述相对距离或者所述垂直高度差的变化趋势,根据该变化趋势判断所述到会人员是否正离开会场、或者正重返会场;或者也可以将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和对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到会人员是否中途离场(早退)、中途离场时间等。
[0037]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其是目标终端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并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在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无需组织者或者到会人员做任何动作即可实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监控,增加了监控效率,且由于是基于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垂直高度差两个参数对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监控的准确性较高。
[0038] 在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的步骤包括:
[0039] 步骤S201:检测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并检测所述垂直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0040] 这里,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由用户自行设置;
[0041] 检测过程可以周期性的进行,例如每隔5秒钟检测一次;
[0042] 步骤S202:若检测到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或者检测到所述垂直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离开会场;
[0043] 在本具体示例中,通过在检测到所述垂直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离开会场,可以将离开设定的高度范围,例如去了其他楼层(与会场所在楼层不同)的到会人员确定为离开会场,通过在检测到所述垂直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离开会场,与通过在检测到所述垂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离开会场相配合,可以提高监控准确性。
[0044]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的步骤还可以包括:
[0045] 步骤S303:将所述到会人员的离开会场时刻与预设的会议时间段进行比较,若所述离开会场时刻在所述会议时间段内,确定所述到会人员早退,进行报警提示。
[0046] 这里,所述报警提示可以采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进行提示,例如,在目标终端的显示屏幕上显示一个到会人员姓名列表,在确定某个到会人员早退时,在姓名列表中的该早退人员的姓名后面添加一个早退标识,如添加“早退”,或者对姓名列表中的该早退人员的姓名进行突出显示,如增大字号、加粗字体、调整字体亮度、或者调整字体颜色等,需要说明的是,报警提示的方式不限于此。
[0047] 进一步地,所述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在进行报警提示后,若检测到所述相对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且检测到所述垂直高度差不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到会人员返回会场,进行返回会场提示或者删除所述报警提示,例如,将原本“早退”更新为“返场”,或者删除“早退”。
[0048]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的会场监控方法,还可以包括: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讯;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的步骤包括: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定位信息,并通过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结合所述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获得所述相对距离;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的步骤包括:通过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0049] 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之间可以基于基站网络或者WIFI(无线保真)建立通讯,但也不限于此,通讯建立方式可以通过任意可以实现的方式完成,在此不加赘述。
[0050] 考虑到,一般会议组织者,还需要进行签到,在其中一个具体的中,所述的会场监控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建立通讯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根据预设的标识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并根据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建立通讯的时间进行所述到会人员的会议签到。
[0051] 这里,所述标识信息可以是手机号码、硬件标识等,所述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或者头像等。所述关联关系可以是通讯录。
[0052]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方案,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应用示例进行说明。
[0053]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场监控方法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需要对会场的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的应用场景中。图3为本发明的会场监控方法运行环境一实施例结构部署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会场监控方法中,选用任意一个移动终端,或者将会场中存在的一个终端(移动终端或者非移动终端均可),即目标终端301,作为监控设备。
[0054] 目标终端301通过基站网络302或者WIFI 303与各个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304建立通讯,在建立通讯后,分别获取各移动终端304的标识信息,并分别根据预设的标识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各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并分别根据对应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对应的建立通讯的时间进行各到会人员的会议签到。
[0055] 目标终端301获取自身的第一定位信息,并分别通过所建立的通讯获取各移动终端304的第二定位信息,结合第一定位信息、对应的第二定位信息获取各相对距离;还获取自身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通过所建立的通讯获取各移动终端304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在检测到某个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或者检测到某个垂直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对应的到会人员离开会场。将该到会人员的离开会场时刻与预设的会议时间段进行比较,若其离开会场时刻在所述会议时间段内,确定该到会人员早退,进行报警提示。组织者通过目标终端301的报警提示可以实时的了解到会人员是否早退,什么时候早退等。
[0056]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会场监控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会场监控系统。参见4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会场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0057]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会场监控系统包括目标终端400,目标终端40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401、第二获取模块402、处理模块403、监控模块404,其中:
[0058] 第一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和到会人员的移动终端间的相对距离;
[0059] 第二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上的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一高度值,并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0060] 处理模块403,用于结合所述第一高度值和所述第二高度值确定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间的垂直高度差;
[0061] 监控模块404,用于结合所述相对距离、所述垂直高度差对所述到会人员的在会场状态进行监控。
[006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监控模块404可以包括:
[0063] 检测单元501,用于检测所述相对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值,并检测所述垂直高度差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门限值;
[0064] 离场监控单元502,用于若检测到所述相对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或者检测到所述垂直高度差大于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离开会场;
[0065] 早退报警单元503,用于将所述到会人员的离开会场时刻与预设的会议时间段进行比较,若所述离开会场时刻在所述会议时间段内,确定所述到会人员早退,进行报警提示。
[006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会场监控系统还可以包括通讯建立模块405和签到模块406,
[0067] 通讯建立模块405用于建立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讯;
[0068] 签到模块406用于通过通讯建立模块405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信息,根据预设的标识信息和个人信息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并根据到会人员的个人信息和建立通讯的时间进行所述到会人员的会议签到;
[0069] 第一获取模块401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定位信息,并通过通讯建立模块405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定位信息,结合所述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二定位信息获得所述相对距离;
[0070] 第二获取模块402通过通讯建立模块405所建立的通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上的第二高度采集装置所采集的第二高度值。
[007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度采集装置、所述第二高度采集装置均为气压传感器。
[007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场监控系统,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对于会场监控系统的描述,与上述会场监控方法的描述是类似的,并且具有上述会场监控方法的有益效果,为节约篇幅,不再赘述;因此,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会场监控系统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上述提供的会场监控方法的描述。
[007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