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分火器、外分火器和灶具燃烧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25380.5

文献号 : CN10582304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房永平樊国强

申请人 : 中山市荣星电器燃具有限公司房永平

摘要 :

一种外分火器,包括外分火器本体,所述外分火器本体包括基体、内环接口和外接口,所述内倒锥台形部上有内侧燃烧孔、内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外圆锥形部的外侧燃烧孔,外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一种内分火器,所述内分火器体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顶环板,外环壁上端和顶环板相交处为倒曲面形角部;至少有二个内环燃烧孔组设置在倒曲面形角部上。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内分火器、外分火器、接水盘和聚能式锅支架。内环燃烧孔和外环燃烧孔的长度增加,对燃气混合气起到预热作用,内环燃烧孔燃烧形成圆锥形火墙,外环燃烧孔燃烧形成倒圆锥形火墙,火力分布均匀。内分火器,燃烧形成倒圆锥形火墙。灶具火力均匀,火力猛,热负荷大,能效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内分火器、外分火器、接水盘和聚能式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火器包括外分火器本体,包括外分火器本体包括基体、内环接口和外接口,内环接口设置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内侧,外环接口设置在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内环接口、外环接口和基体的下端面构成燃气空气混合气腔;基体包括外圆锥台部、顶环形面和内倒圆锥台形部,基体下端面上有分流腔;所述内倒锥台形部上有内侧燃烧孔、内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外圆锥形部的外侧燃烧孔,外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

所述内分火器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顶环板,外环壁上端和顶环板相交处为倒曲面形角部;至少有二个内环燃烧孔组设置在倒曲面形角部上,相邻二个内环燃烧孔组的内环燃烧孔的出气端相间设置;相邻二个内环燃烧孔组中内环燃烧孔的出气端有高度差;所述炉头包括内环出气槽、外环出气槽、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接水盘包括盘体、位于盘体中心的凸台和外折沿,凸台上有燃烧器安装孔;

所述炉头穿过凸台上的燃烧器安装孔伸出,炉头的环形台支撑凸台的顶板;

所述内分火器与内环气槽扣合,外分火器与外环燃气槽扣合;

锅支架设置在盘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架包括若干个支脚、倒圆锥台形的聚能罩和筒形支撑座,所述筒形支撑座有若干个二次空气进气孔和设置在二次空气孔出气端的左旋或右旋的扩散腔;

聚能罩的上端与筒形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支脚固定设置聚能罩的内表面上,筒形支撑座与所述盘体支撑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燃烧孔分为上外侧燃烧孔和下外侧燃烧孔,上、下外侧燃烧孔的出气端相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大于下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上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为90度,下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为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侧燃烧孔的直径大于下外侧燃烧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的圆锥角为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燃烧孔组有四组,由外下而上分为第一燃烧孔组、第二燃烧孔组、第三燃烧孔组和第四燃烧孔组,第一燃烧孔组为小火孔组,第二燃烧孔组为大火孔组,第三燃烧孔组为中火孔组,第四燃烧孔组为小火孔组;

第二燃烧孔组中内环燃烧孔的直径大于第三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第三燃烧孔组中内环燃烧孔的直径大于第四燃烧组中内环燃烧孔的直径,第一燃烧孔组中内环燃烧孔的直径和第四燃烧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相等。

说明书 :

一种内分火器、外分火器和灶具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具燃烧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内分火器、外分火器、接水盘和锅支架。存在问题是:火力分布不均匀,产生飞火,回火,火力不猛、热负荷小;能效低。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分火器,它具有火力分布均匀,燃烧充分的特点;
[0004]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分火器,它具有内侧和外侧火力布置,火力分布均匀,燃烧充分,火力猛,热负荷大。
[0005]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灶具燃烧器,它具有火力分布均匀,燃烧充分,能效高的特点。
[0006]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分火器,包括外分火器本体,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分火器本体包括基体、内环接口和外接口,内环接口设置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内侧,外环接口设置在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内环接口、外环接口和基体的下端面构成燃气空气混合气腔;
[0007] 基体包括外圆锥台部、顶环形面和内倒圆锥台形部,基体下端面上有分流腔;
[0008] 所述内倒锥台形部上有内侧燃烧孔、内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外圆锥形部的外侧燃烧孔,外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
[0009] 所述的一种外分火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侧燃烧孔分为上外侧燃烧孔和下外侧燃烧孔;
[0010] 上、下外燃烧孔的出气端相间设置。
[0011] 所述的一种外分火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上外侧燃烧孔的直径大于下外侧燃烧孔的直径。
[0012] 所述的一种外分火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上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大于下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
[0013] 所述的一种外分火器,其特殊之处在于:上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为90度,下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为80度。
[0014] 所述的一种外分火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的圆锥角为60度。
[0015] 一种内分火器,包括内分火器本体,内分火器本体上设置有内环燃烧孔,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分火器体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顶环板,外环壁上端和顶环板相交处为倒曲面形角部;
[0016] 至少有二个内环燃烧孔组设置在倒曲面形角部上,相邻二个内燃烧孔组的内环燃烧孔的出气端相间设置;相邻二个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出气端有高度差。
[0017] 所述的一种内分火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环燃烧孔组有四组,[0018] 由外下而上分为第一燃烧孔组、第二燃烧孔组、第三燃烧孔组和第四燃烧孔组,第一燃烧孔组为小火孔组,第二燃烧孔组为大火孔组,第三燃烧孔组为中火孔组,第四燃烧孔组为小火孔组。
[0019] 第二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大于第三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第三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大于第四燃烧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第一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和第四燃烧组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相等。
[0020] 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内分火器、外分火器、接水盘和锅支架,外分火器包括基体、内环接口和外接口,内环接口设置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内侧,外环接口设置在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内环接口、外环接口和基体的下端面构成燃气空气混合气腔;基体包括外圆锥台部、顶环形面和内倒圆锥台形部,基体下端面上有分流腔;所述内倒锥台形部上有内侧燃烧孔、内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外圆锥形部的外侧燃烧孔,外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内分火器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顶环板,外环壁上端和顶环板相交处为倒曲面形角部;至少有二个内环燃烧孔组设置在倒曲面形角部上,相邻二个内燃烧孔组的内环燃烧孔的出气端相间设置;相邻二个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出气端有高度差;所述炉头包括内环出气槽、外环出气槽、内引射管和外引射管;接水盘包括盘体、位于盘体中心的凸台和外折沿,凸台上有燃烧器安装孔;
[0021] 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炉头穿过凸台上的燃烧器安装孔伸出,炉头的环形台支撑凸台的顶板;
[0022] 所述内分火器与内环气槽扣合,外分火器与外环燃气槽扣合;
[0023] 聚能式锅支架设置在盘体上。
[0024] 所述的灶具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锅支架包括若干个支脚、倒圆锥台形的聚能罩和筒形支撑座,
[0025] 所述筒形支撑座有若干个二次空气进气孔和设置在二次空气孔出气端的左旋或右旋的扩散腔;
[0026] 聚能罩的上端与筒形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支脚固定设置聚能罩的内表面上,筒形支撑座与所述盘体支撑配合。
[0027] 本发明一种外分火器,内环燃烧孔和外环燃烧孔的长度增加,对燃气混合气起到预热作用,内环燃烧孔燃烧形成圆锥形火墙,外环燃烧孔燃烧形成倒圆锥形火墙,火力分布均匀。内分火器,燃烧形成倒圆锥形火墙。灶具具有火力均匀,火力猛,热负荷大,能效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0029] 图2是图1的A—A视图。
[0030] 图3是图1的B—B视图。
[0031]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0032] 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33] 图6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34] 图7是图6的A—A视图。
[0035] 图8是图6的B—B视图。
[0036] 图9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37] 图10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38] 图11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40] 实施例1
[0041]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外分火器1,包括外分火器本体,所述外分火器本体包括基体11、内环接口12和外接口13,内环接口12设置基体11下端面的径向内侧,外环接口13设置在基体11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内环接口12、外环接口13和基体11的下端面构成燃气空气混合气腔;
[0042] 基体11包括外圆锥台部111、顶环形面112和内倒圆锥台形部113,基体11下端面上有分流腔114;
[0043] 所述内倒锥台形部113上有内侧燃烧孔14、内侧燃烧孔14与分流腔114相通;外圆锥形部111的外侧燃烧孔,外侧燃烧孔与分流腔114相通。
[0044] 所述外侧燃烧孔分为上外侧燃烧孔151和下外侧燃烧孔152,上外侧燃烧孔151的直径大于下外侧燃烧孔152的直径;
[0045] 上、下外燃烧孔151、152的出气端相间设置。
[0046] 与现有技术相比:内侧燃烧孔14和外侧燃烧孔的长度增加,利用外分火器的温度对燃气混合气起到预热、提高其温度的作用,保证迅速燃烧。
[0047] 如图2、图3所示,所述上外侧燃烧孔151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大于下外侧燃烧孔152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
[0048] 上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为90度,下外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角为80度。
[0049] 如图3所示,所述内侧燃烧孔的轴线构成的圆锥的圆锥的圆锥角为60度。
[0050] 实施例2
[0051] 如图5、图6、图7所示,一种内分火器2,包括内分火器本体,内分火器本体2上设置有内环燃烧孔3。
[0052] 所述内分火器体包括内环壁21、外环壁22和顶环板23,外环壁22上端和顶环板23相交处为倒曲面形角部24;
[0053] 至少有二个内环燃烧孔组25设置在倒曲面形角部24上,相邻二个内燃烧孔组25的内环燃烧孔3的出气端相间设置;相邻二个燃烧孔组25中内燃烧孔3的出气端有高度差。
[0054] 所述内环燃烧孔组25有四组,
[0055] 由外下而上分为第一燃烧孔组251、第二燃烧孔组252、第三燃烧孔组253和第四燃烧孔组254,第一燃烧孔组251为小火孔组,第二燃烧孔组252为大火孔组,第三燃烧孔组253为中火孔组,第四燃烧孔组254为小火孔组。
[0056] 第二燃烧孔组252中内燃烧孔的直径大于第三燃烧孔组253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第三燃烧孔组253中内燃烧孔的直径大于第四燃烧组254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第一燃烧孔组251中内燃烧孔的直径和第四燃烧组254中内燃烧孔的直径相等。
[0057] 实施例3
[0058] 一种灶具燃烧器,包括炉头4、内分火器2、外分火器1、接水盘5和锅支架6,外分火器1包括基体、内环接口和外接口,内环接口设置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内侧,外环接口设置在基体下端面的径向外侧,内环接口、外环接口和基体的下端面构成燃气空气混合气腔;基体包括外圆锥台部、顶环形面和内倒圆锥台形部,基体下端面上有分流腔;所述内倒锥台形部上有内侧燃烧孔、内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外圆锥形部的外侧燃烧孔,外侧燃烧孔与分流腔相通;内分火器2包括内环壁、外环壁和顶环板,外环壁上端和顶环板相交处为倒曲面形角部;至少有二个内环燃烧孔组设置在倒曲面形角部上,相邻二个内燃烧孔组的内环燃烧孔的出气端相间设置;相邻二个燃烧孔组中内燃烧孔的出气端有高度差;所述炉头4包括内环出气槽41、外环出气槽42、内引射管43和外引射管44;接水盘5包括盘体51、位于盘体中心的凸台52和外折沿53,凸台上有燃烧器安装孔;
[0059] 所述炉头4穿过凸台52上的燃烧器安装孔伸出,炉头4的环形台支撑凸台52的顶板;
[0060] 所述内分火器2与内环气槽41扣合,外分火器1与外环燃气槽42扣合;
[0061] 锅支架6设置在盘体51上。
[0062] 所述锅支架6包括若干个支脚61、倒圆锥台形的聚能罩62和筒形支撑座63,[0063] 所述筒形支撑座63有若干个二次空气进气孔631和设置在二次空气孔出气端的左旋或右旋的扩散腔632;
[0064] 聚能罩62的上端与筒形支撑座63的上端固定连接,支脚61固定设置聚能罩62的内表面上,筒形支撑座63与所述盘体51支撑配合。
[0065] 如图9所示,聚能罩62的上端有下开口的弧形翻边621,下端有上开口弧形导流圈622;筒形支撑座63上端伸入弧形翻边621内并固定连接;
[0066] 聚能罩62与筒形支撑座63构成二次空气预混合腔64,预热的空气经聚能罩62的下端与燃烧器之间的间隙向上移动,为外分火器提供二次空气助燃,一部分空气经聚能罩62的下端与燃烧器之间的间隙向上移动;另一部二次空气经炉头4上的二次空气通道71,进放内环燃气槽41和外环燃气槽42之间。
[0067] 聚能罩62的下开口与燃烧器7之间有间隙;聚能罩62下端位于燃烧器7上的二次空气通道71的上方。
[0068] 如图9所示,外分火器1的内侧燃烧孔14的轴线和内分火器2的内环燃烧孔3轴线在外分火器和内分火器2的上方相交;使用时,锅具的底板位于其相交点的下方,保证锅底火力均匀;
[0069] 在本实施例中,炉头和分火器座一体成型,在这里称为炉头是为了描述方便;
[0070] 本发明的内分火器2和外分火器1适用范围大;对于燃烧器由炉头、分火器座分别单独制造的也同样适用。
[007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