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适配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001483.1

文献号 : CN10582709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志文孟令杰郑启升俞春明

申请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电源适配器,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模组。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及盖在主体上的上盖,所述主体设有底壁及围绕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容纳上述电路板模组。所述侧壁枢接有活动块,所述主体的其相对的两端顶部设有上盖上方的卡块,所述卡块相对凸伸设置。其中一卡块设置在上述活动块的顶部,可随活动块的转动向外偏移。本发明电源适配器使用时,先转动活动块,移开卡块,再放置智能手环,能够避免放置过程中卡块与智能手环发生干涉。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模组,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及盖在主体上的上盖,所述主体设有底壁及围绕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容纳上述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的所述侧壁的顶部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卡块相对凸伸设置并位于上盖上方,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设有能够转动的活动块,所述卡块设置在该活动块的顶部,并随活动块的转动向外偏移,该主体内还设有一弹簧,所述底壁上还设有一位于收容空间内的固定座,该活动块内侧底部设有定位销,该弹簧一端套设在定位销上,一端固定至固定座,以设置在固定座与活动块的底部之间,该活动块在外力作用下向外转动时,向内压缩弹簧,外力释放后,弹簧的恢复力迫使活动块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预压缩设置,持续向外推抵活动块的底部,活动块的顶部设有抵靠上盖边缘的抵靠部,以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该活动块不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还设有阻挡活动块底部过度向内旋转的挡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还设有与主体一体成型的两固定壁,每一固定壁设有一枢接孔,所述活动块两侧设有两枢接杆,活动块借助其枢接杆插入枢接孔内实现枢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孔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为贯通设置,以便活动块由收容空间内侧组入前述两固定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包括本体、自本体底部向外突出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本体外侧面,供使用者用手操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模组设有电路板及安装在该电路板上的Micro USB插座及电源连接器,该Micro USB插座安装在电路板的下表面,并设有向外暴露的插接口,该电源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且设有穿过所述上盖露在外边的针状端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一个开关模组,所述电源连接器、Micro USB插座及开关分别设在三个不同的边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若干凸肋,所述凸肋共同形成一支撑面,用以承载上述电路板模组,所述侧壁的内侧还形成有一对限位块,向下抵压在所述电路板模组的边缘,避免电路板模组晃动。

说明书 :

电源适配器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给电子产品充电并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电源适配器。
[0003] 【背景技术】
[0004]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13年5月11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453274号,该专利揭示的电源插座包括外壳以及固定在外壳内部的电路板模组。电路板模组包括电路板及装载在电路板上的若干电子元件,包括一些控制芯片以及输入/输出电连接器,其中包括USB (Universal Serial Bus)2.0连接器。外壳包括相互盖合的上、下壳体,盖合后的上、下壳体之间形成以收容空间,以容纳前述电路板模组。上壳体内部分别设有具有螺纹的定位柱,下壳体设有若干凸肋,凸肋上设有通孔,电路板上同样设有若干通孔。通过螺丝,螺栓等固定件穿过下壳体及电路板的通孔,并锁固至上壳体,从而将上、下壳体及电路板三者固定在一起。上述壳体在侧边设有开口以裸露上述电连接器的插接口。该电源插座的一端还连接有线缆。线缆的另一端设有插头,以连接至交流外接电源。
[0005] 但是,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以及穿戴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上述电源插座由于体积大,携带笨拙,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0006] 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源适配器。
[000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源适配器,能够适用小型化的需求。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源适配器,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模组,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及盖在主体上的上盖,所述主体设有底壁及围绕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容纳上述电路板模组,所述侧壁在其相对两端的顶部设有多个卡块,所述卡块相对凸伸设置并位于上盖上方,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设有能够转动的活动块,所述卡块设置在该活动块的顶部,并随活动块的转动向外偏移。
[0010] 该主体内还设有一弹簧,所述底壁上还设有一位于收容空间内的固定座,该活动块内侧底部设有定位销,该弹簧一端套设在定位销上,一端固定至固定座,以设置在固定座与活动块的底部之间,该活动块在外力作用下向外转动时,向内压缩弹簧,外力释放后,弹簧的恢复力迫使活动块复位。
[0011] 所述弹簧为预压缩设置,持续向外推抵活动块的底部,活动块的顶部设有抵靠上盖边缘的抵靠部,以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该活动块不转动。
[0012] 所述底壁还设有阻挡活动块底部过度向内旋转的挡墙。
[0013] 所述第一侧壁还设有与主体一体成型的两固定壁,每一固定壁设有一枢接孔,所述活动块两侧设有两枢接杆,活动块借助其枢接杆插入枢接孔内实现枢接固定。
[0014] 所述枢接孔朝向收容空间的一侧为贯通设置,以便活动块由收容空间内侧组入前述两固定壁之间。
[0015] 所述活动块包括本体、自本体底部向外突出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位于本体外侧面,供使用者用手操作。
[0016] 该电路板模组设有电路板及安装在该电路板上的Micro USB插座及电源连接器,该Micro USB插座安装在电路板的下表面,并设有向外暴露的插接口,该电源连接器安装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且设有穿过所述上盖露在外边的针状端子。
[0017] 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一个开关模组,所述电源连接器、Micro USB 插座及开关分别设在三个不同的边上。
[0018] 所述底壁上设有若干凸肋,所述凸肋共同形成一支撑面,用以承载上述电路板模组,所述侧壁的内侧还形成有一对限位块,向下抵压在所述电路板模组的边缘,避免电路板模组晃动。
[0019]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源适配器能够避免智能手环在放置过程中与卡块发生干涉。
[0020]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的立体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4] 图4为图3中电源适配器进一步分解的部分分解图。
[0025] 图5与图4相似,取自不同角度。
[0026] 图6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的剖面图。
[0027] 图7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又一剖面图。
[0028] 图8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的另一立体图,其中电源适配器的上盖尚未组装。
[0029] 图9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的主体的立体分解图。
[0030] 图10及图11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的剖面图,显示不同状态下,主体的活动块的位置。
[00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电源适配器100,用于为智能手环充电(未图示),该电源适配器100大体呈盒状,顶部设有由内部伸出来的电源连接器3的端子30,侧边配设有Micro USB插座4的插接口40。使用时,智能手环放置在该电源适配器100的上侧,与端子30电性连接,Micro USB插座4借助Micro USB插头(未图示)连接外部电源,即可实现对该智能手环的充电动作。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电源适配器100的内部结构。
[0033] 参阅图3至图4所示,该电源适配器100包括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1内的电路板模组2,所述壳体1包括上下组装的主体11及上盖13,主体11、上盖13组装后形成盒状结构,内部设有收容空间10。所述主体11包括底壁110及围绕底壁110设置的侧壁111,底壁110及侧壁
111共同定义出上述收容空间10,所述电路板模组2定位于该收容空间10内。
[0034] 所述侧壁111设有对应Micro USB插座4的开口112,以向外露出Micro USB插座4的插接口40。所述底壁110设有若干凸肋114、位于中心位置的安装柱115以及若干定位柱116。所述凸肋114设有支撑面1140,用以承载上述电路板模组2,还设有突出的限位部1141,用以在水平方向限位该电路板模组2。所述安装柱115内热熔有螺母60(参图7)。该安装柱115的上表面与支撑面1140齐平。所述定位柱116比支撑面1140高,以便插入电路板模组2内。从侧边观察,所述主体11两端向上凸伸并设有卡块117,所述卡块117朝向彼此凸伸,用于卡扣放置在该电源适配器100上的智能手环(未图示)上的相应结构。
[0035] 结合图5所示,上盖13大体呈片状,设有顶壁130,该顶壁130上设有若干通孔131。该上盖13还设有若干自顶壁130四周边缘向下凸伸的侧缘132,以及自侧缘132继续向下延伸的多个弹性卡勾133。所述主体11的侧壁111对应设有卡扣块118。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勾133有8个,分设在四边,卡扣块118为对应设置。主体11还设有两个台阶面119,该两个台阶面119设置在侧壁111的内侧,低于侧壁111的上表面。结合图6所示,上盖13组装至主体
11上时,上盖13为陷在主体11内,顶壁130坐落在台阶面119上,上盖13的卡勾133卡在卡扣块118的下方,限制上盖13脱离主体11。顶壁130的上表面(未标号)大致与主体11的侧壁111的两个长边的上表面(未标号)齐平。
[0036] 继续参考图3至5所示,所述电路板模组2包括电路板20、上述电源连接器3、上述Micro USB 插座4及开关5。如先前描述,电源连接器3用于电连接智能手环,Micro USB 插座4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开关5是用于对智能手环进行重启设置的。其中电源连接器3安装在电路板20的上表面,Micro USB 插座4及开关5安装在电路板20的下表面。电源连接器3、Micro USB 插座4及开关5均为常规的连接器,具体结构不再详细描述。电源连接器3为Pogo连接器,设有上述插针状端子30,本实施方式中为5根,沿一横向排布。电路板20上设有导电孔201与对应的端子30电性接触,还设有孔202,用于与定位柱116配合。Micro USB 插座4焊接至电路板20上,其遮蔽壳体的侧壁及后壁延伸出多个安装脚,也焊接至电路板20上。电路板20大体呈矩形,电源连接器3、Micro USB 插座4及开关5分别设在电路板20三个不同的边上,其中电源连接器3及开关5分别位于两横向边上,Micro USB 插座4位于一纵向边上。智能手环(未图示)充电时,表带沿纵向方向延伸,Micro USB 插头是横向插入,故不会与智能手环(未图示)表带干涉到。将电源连接器3、Micro USB 插座4及开关5分别安装在电路板20的两面,有效利用了电路板20的空间,便于PCB排线,并且方便SMT焊接操作。
[0037] 参考图3及图7所示,主体11的侧壁111内侧还形成有一对限位块113,该对限位块113临近前述开口112并设置在前述开口112的两侧,用于固定电路板20的一边缘。结合图5所示,电路板模组2组装入主体11的收容空间10时,先将一侧边缘插入限位块113下方,再下压固定;主体11的定位柱116插入电路板20上的孔202内;最后使用螺杆61穿过电路板20与安装柱115内的螺母60锁紧。借助限位块113的设置可以对电路板模组2设置有Micro USB的一侧边加强限位及固定,可以避免Micro USB插头插接时,特别是斜插时,引起电路板模组2的晃动。接着再将上盖13扣合至主体11上即完成了本电源适配器100的组装,结合图1所示,最终所述端子30穿过上盖13的通孔131露在外面,Micro USB 插座4的插接口40与主体11的开口112对齐,以向外暴露。
[0038] 本发明电源适配器100的壳体1还有一个改进点,其主体11为分体结构,部分可动,使其顶端的卡块117可以外移,以方便与智能手环(未图示)的卡扣配合。下面将结合图8至11详细描述上述结构。
[0039] 首先参考图8所示,主体11的侧壁111包括两个长壁120,及两个短壁121,短壁121比长壁120高,前述卡块117设置在短壁121的顶端中部。其中一短壁121为分体结构,中间部分为另外成型的活动块7,然后枢接至该主体11上的,该活动块7可以向外转动,并带动卡块117向外偏移,外力释放后,借助一弹簧8复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仅有一个短壁121是通过上述方式形成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两个短壁121都设置上述活动块7,使两个卡块
117都可以向外偏移。
[0040] 结合图9所示,为了便于描述,上述装设有上述活动块7的短壁121可以称为第一侧壁121,该第一侧壁121包括上述活动块7以及位于活动块7两侧的固定壁123,每一固定壁123在面向活动块7的一侧设有一枢接孔124,且该枢接孔124朝向收容空间10的一侧贯穿,枢接孔124的截面大致呈外侧半圆形,内侧矩形,且该矩形的高度小于半圆形的直径,可避免活动块7转动时滑落。固定壁123与主体11一体成型。底壁110上形成一固定座125,该固定座125由自底壁110向在收容腔10内凸伸的3个侧墙围设而成,形成一面敞开的固定腔126,上述弹簧8装入该固定腔126。该固定座125在固定腔126的上侧也现有部分墙体(未标号),以避免该弹簧8滑出该固定腔126。
[0041] 活动块7包括本体70、自本体70底部向外突出的操作部71、自本体70凸伸的枢接杆72以及定位销73,以及自本体70顶部向内突出的抵靠部75。所述卡块117位于所述本体70的最高处的中间处。所述操作部71位于本体70外侧面的底部,组装后位于主体11的外侧,供使用者用手操作。所述枢接杆72自本体70面向固定壁123的两旁侧面向外突出设置,沿竖直方向,所述枢接杆72大体位于本体70的中部。所述定位销73自本体70面向收容空间10的内侧面凸伸,供前述弹簧8套设固定。所述定位销73的位置接近活动块7的底部,位于枢接杆72下方。组装时,先将弹簧8置入固定腔126内,再将活动块7的两枢接杆72自收容腔10一侧组入两枢接孔124内,同时使弹簧8的一端套在活动块7的定位销73外侧。即可将活动块7组装至固定壁123上,形成第一侧壁121。
[0042] 结合图10及图11所示,该电源适配器100在未使用时,活动块7的底部被预压缩的弹簧8向外推,但是由于顶部的抵靠部75抵靠在上盖13边缘,故活动块7保持不动。使用时,为了避免智能手环(未图示)放置在上盖13上侧时,与卡块117干涉,要先移开卡块117。操作时用手向内抵推操作部71,使活动块7向外旋转,带动顶部的卡块117外移,同时弹簧8被进一步压缩。放置好智能手环(未图示)后再释放活动块7,然后在弹簧8的恢复力作用下向外抵推操作部71,使活动块7复位,卡块117复位,卡入智能手环(未图示)侧边的凹口(未图示),确保在充电过程中智能手环不会被无意的碰脱落。另,为了避免活动块7过度向内转动,底壁110还设有阻挡活动块7的挡墙128(参图11)。
[0043] 本实施方式中,活动块7由塑胶制成,其实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例如金属材质。本发明电源适配器100通过设置卡块117的第一侧壁121藉由分体设置,形成活动块7,能够在需要时,将向内凸伸的卡块117向外移动,避免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固定壁123之间形成一开口固定所述活动块7,即活动块7单独构成了第一侧壁121的一段,因为活动块7的主要功能是带动卡块117移动,而不是形成收容空间10,故第一侧壁121也可以是一体连续的,活动块7贴附在第一侧壁121的外侧,用于枢接活动块7的也不一定是壁状结构,可以是突出的固定块等块状结构。
[0044]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