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783533.1

文献号 : CN1058802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林亮林作钱

申请人 : 千禧光医疗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头回收装置以及用于回收针头的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持针器组件包括接头、持针器筒、接头座、第一分离构件以及形成在接头上的卡合构件;回收管组件包括外部回收管、内部回收管、压缩弹簧、滑动件、活塞杆构件以及形成在活塞杆构件上的卡合构件。根据本发明,当回收管组件在持针器筒内靠近接头时,一对卡合构件将接头和活塞杆构件固定在一起,随后第一分离构件将活塞杆构件与内部回收管分离,于是,压缩弹簧被释放,在压缩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活塞杆构件带着固定有针头的接头被回收到内部回收管内,从而防止了针头造成的意外刺伤。

权利要求 :

1.一种针头回收装置,包括:

持针器组件(1),其包括:

用于固定针头的接头(10);

中空的持针器筒(11);和

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所述接头(10)的接头座(12),所述接头座(12)形成在所述持针器筒(11)的一端;以及能够装进所述持针器筒(11)中的回收管组件(2),其包括:外部回收管(20),其具有开口端部(201)和封闭端部(202);

内部回收管(21),其具有第一开口端部(211)和第二开口端部(212),内部回收管(21)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外部回收管(20)内且与外部回收管(20)固定连接;

压缩弹簧(22),其位于外部回收管(20)和内部回收管(21)之间,压缩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内部回收管(20);

滑动件(23),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内部回收管(20)内且能够止挡压缩弹簧(22)的另一端;和活塞杆构件(24),其具有可分离地固定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的第一端部(241)和位于内部回收管(21)内且与滑动件(23)卡合的第二端部(242);

其中,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46)分别形成在接头(10)上和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上,当回收管组件(2)在持针器筒(11)内靠近接头(10)时,第一对卡合构件(105,

246)能够卡合以将接头(10)和活塞杆构件固定在一起;

第一分离构件(14)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一侧和接头(10)二者之一上,当回收管组件(2)在持针器筒(11)内靠近接头(10)时,第一分离构件(14)能够接合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并驱动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与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分离,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46)和第一分离构件(14)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46)卡合后,第一分离构件(14)接合活塞杆构件(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外部回收管(20)的封闭端部(202)内侧设有用于夹持内部回收管(21)的第二开口端部(212)的夹持机构,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端部(211)附近设有从内部回收管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的阶梯型凸缘(206),外部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和压缩弹簧(2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至阶梯型凸缘(20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内部回收管(21)上设有纵向滑槽(213),滑动件(23)能够沿着纵向滑槽(213)滑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滑动件(23)包括主体(231)、自主体(231)的外表面向外突伸的突起(232)、以及自主体(231)的内表面向内突伸的卡片(233),突起(232)能够穿过内部回收管(21)上的纵向滑槽(213)止挡压缩弹簧(22),卡片(233)能够与活塞杆构件(24)的第二端部(242)卡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为环形壁(24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活塞杆构件(24)的环形壁(243)形成有多个槽(247),使得相邻槽之间的环形壁(243)部分形成悬臂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46)包括形成在接头(10)上的钩状的卡合构件(105)和形成在活塞杆构件(24)上的钩状的卡合构件(246),活塞杆构件(24)上的卡合构件(246)包括形成在环形壁(243)的内周面的前端的引导面(224)和形成环形壁(223)的内周面的后端的卡合面(225),接头(10)上的卡合构件(105)形成在接头(10)的超出接头座(12)的部分上,包括朝向前端的卡合面(107)和朝向后端的引导面(10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和活塞杆构件(24)的卡合构件(246)中至少一个的引导面是楔形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

活塞杆构件(24)包括第二分离构件,第二分离构件包括形成在环形壁(243)的外周面的前端的分离面(249),第一分离构件(14)包括能够与第二分离构件的分离面(249)接合的分离面(142),第一分离构件(14)的分离面(142)和第二分离构件的分离面(229)中至少一个是楔形的。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

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一侧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台阶(214),在活塞杆构件(24)的环形壁(243)的外周面的后端形成有能够靠在所述台阶(214)上的肩(248)。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二对卡合构件(15,215),第二对卡合构件(15,215)分别形成在持针器筒(11)内接头座(12)一侧上和内部回收管(21)上,当回收管组件(2)在持针器筒(11)内靠近接头座(12)时,第二对卡合构件(15,215)能够卡合而将持针器筒(11)和内部回收管(21)固定在一起,其中,第二对卡合构件(15,215)和第一分离构件(14)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第二对卡合构件(15,215)卡合后,第一分离构件(14)接合活塞杆构件(24)。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对卡合构件(15,215)包括形成在持针器筒(11)内的钩状的卡合构件(15)和形成在内部回收管(21)上的钩状的卡合构件(215),持针器筒(11)内的卡合构件(15)是由在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上的凸缘形成的,包括朝向前端的卡合面(152)和朝向后端的引导面(151),内部回收管(21)上的卡合构件(215)是由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一侧外周面上的凸缘形成的,包括朝向前端的引导面(217)和朝向后端的卡合面(216)。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针头回收装置,其中,持针器筒(11)内的卡合构件(15)和内部回收管(21)上的卡合构件(215)中至少一个的引导面是楔形的。

14.一种持针器组件,用于回收针头,所述持针器组件包括:

用于固定针头的接头(10);

中空的持针器筒(11);

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接头(10)的接头座(12),接头座(12)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一端;

卡合构件(105),其形成在接头(10)的超出接头座(12)的部分上;以及第一分离构件(14),其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一侧和接头(10)二者之一上。

15.一种回收管组件,用于回收针头,所述回收管组件包括:

外部回收管(20),其具有开口端部(201)和封闭端部(202);

内部回收管(21),其具有第一开口端部(211)和第二开口端部(212),内部回收管(21)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外部回收管(20)内且与外部回收管(20)固定连接;

压缩弹簧(22),其位于外部回收管(20)和内部回收管(21)之间,压缩弹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内部回收管(20);

滑动件(23),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内部回收管(20)内且能够止挡压缩弹簧(22)的另一端;

活塞杆构件(24),其具有可分离地固定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的第一端部(241)和位于内部回收管(21)内且与滑动件(23)卡合的第二端部(242);以及卡合构件(246),其形成在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上。

说明书 :

针头回收装置以及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针头回收装置以及用于回收针头的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通过验血来分析判断人等受检对象的健康情况或病因,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医疗实践。为此,首先需要通过采血装置来采集受检对象的例如静脉血。一种典型的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持针器和能够通过采血针自动抽取血液的真空采血管。在采血时,首先通过接头将采血针固定到持针器的接头座上,接着对受检对象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将真空采血管安装到持针器中,于是,静脉血在真空采血管内真空的作用下自动流入真空采血管内。如果需要多次采集血液,则可以取下采完血的真空采血管,然后用新的真空采用管接着采血。完成全部采血工作后,将采血针从受检对象的静脉中拔出。
[0003] 利用上述采血装置,在采血工作完成后,采血针仍然安装在持针器上,并且在这种状态下与持针器一起被丢弃。在这种情况下,采血人员或者随后的清洁人员有可能被暴露在外的采血针刺伤,并有可能受到感染。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防止现有技术中的采血器在采血完成后其暴露的采血针造成意外刺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回收装置,其包括持针器组件和回收管组件。持针器组件包括用于固定针头的接头、中空的持针器筒和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接头的接头座,接头座形成在持针器筒的一端。回收管组件能够装进持针器筒中,并且包括:外部回收管,其具有开口端部和封闭端部;内部回收管,其具有第一开口端部和第二开口端部,内部回收管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外部回收管内且与外部回收管固定连接;压缩弹簧,其位于外部回收管和内部回收管之间,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内部回收管;滑动件,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内部回收管内且能够止挡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和活塞杆构件,其具有可分离地固定在内部回收管的第一开口端部的第一端部和位于内部回收管内且与滑动件卡合的第二端部。
[0005] 第一对卡合构件分别形成在接头上和活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上,当回收管组件在持针器筒内靠近接头时,第一对卡合构件能够卡合以将接头和活塞杆构件固定在一起。
[0006] 第一分离构件形成在持针器筒的接头座一侧和接头二者之一上,当回收管组件在持针器筒内靠近接头时,第一分离构件能够接合活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并驱动活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与内部回收管的第一开口端部分离。
[0007] 第一对卡合构件和第一分离构件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第一对卡合构件卡合后,第一分离构件接合活塞杆构件。
[0008]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回收针头的持针器组件,其包括上述的接头、持针器筒、接头座、第一分离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中形成在接头上的卡合构件。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回收针头的回收管组件,其包括上述的外部回收管、内部回收管、压缩弹簧、滑动件、活塞杆构件以及所述第一对卡合构件中形成在活塞杆构件上的卡合构件。
[0010] 根据本发明,当回收管组件在持针器筒内靠近接头时,第一对卡合构件将接头和活塞杆构件固定在一起,随后第一分离构件将活塞杆构件与回收管分离,于是,压缩弹簧被释放,在压缩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活塞杆构件带着固定有例如采血针的针头的接头被回收到回收管内,从而防止了针头造成的意外刺伤。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针头回收装置在回收开始之前的剖视图。
[0012]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持针器筒的俯视图。
[0013] 图3是沿图2中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0014] 图4是沿图2中IV-IV截取的剖视图。
[0015]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接头的俯视图。
[0016] 图6是沿图5中VI-VI截取的剖视图。
[0017] 图7是沿图5中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0018]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回收管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0019]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回收管的纵向剖视图。
[0020] 图10是图9的内部回收管的立体图。
[0021]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滑动件的立体图。
[0022]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活塞构件的正视图。
[0023] 图13是图12所示活塞构件的纵向剖视图。
[0024] 图14-17是根据本发明的针头回收装置回收采血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将参照附图以回收采血针为例解释本发明的针头回收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不仅仅限于回收采血针,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回收的针头。
[0026] 图1是本发明的针头回收装置在回收开始之前的剖视图。图示的针头回收装置包括持针器组件1和回收管组件2。持针器组件1包括用于固定采血针3(参见图14~17)的接头10和中空的持针器筒11以及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一端(前端,图中左端)用于可分离地固定接头10的接头座12。
[0027] 回收管组件2包括能够装进持针器筒11中的外部回收管20、内部回收管21、压缩弹簧22、滑动件23和活塞杆构件24。外部回收管20包括开口端部201和封闭端部202。内部回收管21至少部分地位于外部回收管20内侧,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端部211和相对的第二开口端部212。活塞杆构件24包括能够可分离地固定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的第一端部241和位于内部回收管21内的第二端部242。压缩弹簧22位于外部回收管20和内部回收管21之间,其一端连接至内部回收管21,另一端通过滑动件23止挡而处于压缩状态。滑动件23的主体设置在内部回收管20中,其包括能够穿过内部回收管20上的纵向滑槽接触压缩弹簧
22的一端的突起和能够卡在活塞杆构件24的第二端部242上的卡片。
[0028] 根据本发明,在回收采血针3时(参见图14~17),接头10能够与活塞杆构件24固定在一起,并在活塞杆构件24与内部回收管21分离后,在滑动件23沿纵向滑槽213(参见图10)滑行从而释放压缩弹簧22的拉力作用下,随着活塞杆构件24一起被拉进内部回收管21内部。
[0029] 在本发明中,一个构件形成在另一个构件上,既包括两个构件是两个单独的构件的情况也包括两个构件是单个构件的两个组成部分的情况。术语“固定”的意思是指结合在一起的构件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分开。术语“可分离”的意思是通过施加额外的适当力,可以将固定在一起的构件分开;“不可分离”的意思固定在一起的构件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分开或者只有通过施加非常大的力甚至通过破坏才能分开。表示方位的术语“前”或“后”是相对于采血时采血针的位置而言,位于或向着采血针一侧为“前”,远离采血针一侧为“后”。而方位术语“上”、“下”、“左”、“右”仅仅是针对附图而言。
[0030] 下面将参照附图具体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针头回收装置中接头与持针器筒的固定、外部回收管与内部回收管的固定、压缩弹簧、滑动件与活塞杆构件的相对关系、活塞杆构件与内部回收管的固定、接头与活塞杆构件的固定、活塞杆构件与内部回收管的分离、内部回收管与持针器筒的固定以及两对卡合构件与分离构件的位置关系。
[0031] 接头与持针器筒的固定
[0032] 图5、6、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接头10。其中,图5是接头10的俯视图,图6和图7分别是图5中沿着VI-VI和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0033] 参见图5和6,接头10包括位于中间的用于安装采血针的安装部100和围绕着安装部100的装配部101。安装部100的具体形状和构造取决于待安装的采血针,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的能够安装采血针的结构,本发明对于安装部没有任何限制。装配部101用于与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配合,以可分离的方式固定于接头座12。这种可分离的固定方式例如可以是在接头10的装配部101的外周面与接头座12的内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和/或凸-凹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分离的固定所产生的力,其大小应该大于刺穿例如静脉等血管所需的力,以保证采血的正常进行;同时小于外部回收管20与内部回收管21之间的压缩弹簧22被释放时所产生的拉力,以保证采血针能够被回收到内部回收管21中。
[0034] 图2、3和4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持针器筒11。其中,图2是持针器筒11的俯视图,图3和图4是分别沿图2中III-III和IV-IV截取的剖视图。
[0035] 参见图3和4,为了防止采血针在回收过程中接头10意外脱离在持针器筒11的外面,可以在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的前端设置止挡13。止挡13可以是从接头座12(或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凸缘,可以是一圈或沿着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形成有朝后(图中朝下)的后端表面130。相对应地,参见图6,接头10的装配部101形成有前端表面102(图中右侧)。
[0036] 参见图1,当接头10在接头座12内安装就位时,接头10的前端表面102与止挡13的后端表面130抵靠,从而防止接头10意外脱落。
[0037] 外部回收管与内部回收管的固定
[0038]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回收管组件2。外部回收管20的封闭端部202内侧设有用于夹持内部回收管21的第二开口端部212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从封闭端部202的内端面平行于外部回收管20的纵向管壁突出且与纵向管壁相间隔的筒形部203和从外部回收管20的纵向管壁内表面的靠近封闭端部202处朝向封闭端部202的内端面逐渐增厚的楔形部204。楔形部204可以是一圈或沿着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楔形部204可以是与外部回收管20一体形成的,也可以是单独的楔形块。楔形部204与筒形部203之间留有间隙205,间隙205的直径大致等于内部回收管21的第二开口端部212的直径,以便内部回收管21的第二开口端部212能够被夹持在间隙205中。
[0039] 内部回收管21的纵向管壁的靠近第一开口端部211处设有从纵向管壁外表面向外突出的阶梯型凸缘206,可以是一圈或沿着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形成有朝后(图中朝右)的第一后端表面207和第二后端表面208,第一后端表面207与外部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的端面抵接。通过将内部回收管21的第二开口端部212夹持在外部回收管20的封闭端部
202内侧形成的间隙205中,并且使外部回收管20的开口端部201的端面与内部回收管21的阶梯型凸缘206的第一后端表面207抵接,使得外部回收管20与内部回收管21被稳固地固定在一起。
[0040] 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回收管21的剖视图和立体图。内部回收管21在纵向管壁的靠近阶梯型凸缘206处开设有径向对置的两个朝后(图中朝右)延伸至第二开口端部212的纵向滑槽213。
[0041] 压缩弹簧、滑动件与活塞杆构件的相对关系
[0042] 参见图8,压缩弹簧22位于外部回收管20和内部回收管21之间,其一端固定连接至内部回收管21的阶梯型凸缘206的第二后端表面208,另一端通过滑动件23保持在压缩状态。
[0043]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滑动件23的立体图。滑动件23包括主体231、自主体231的外表面径向相对地向外突出的一对突起232、以及沿主体231的内表面周向地布置的多个自内表面径向倾斜突伸的大致锥形卡片233。主体231优选为筒形且其直径小于或等于内部回收管21的内径。突起232的数量与内部回收管21的纵向滑槽213的数量相对应,并且不限于两个。滑动件23的突起232自内部回收管21内穿过内部回收管21上的纵向滑槽213与压缩弹簧22的一端接触,并在活塞杆构件24与内部回收管21固定的情况下,将压缩弹簧22保持在压缩状态。在安装滑动件23时,使滑动件23的突起232自内部回收管21的第二开口端部212处与纵向滑槽213对准地滑入纵向滑槽213。卡片233的自由端部234卡在活塞杆构件24的第二端部242处,从而在活塞杆构件24与内部回收管21固定的情况下,滑动件23相对于内部回收管21也固定,进而通过突起232将压缩弹簧22保持在压缩状态。卡片233之间可以形成多个径向槽235,从而形成为易于变形的悬臂结构以方便与活塞杆构件24的第二端部242卡合。另外,卡片233可以不必径向倾斜突伸,而是可以径向直伸,只要能够与活塞杆构件24的第二端部242卡合即可。
[0044] 活塞杆构件与内部回收管的固定
[0045] 参见图12和13,环形壁243的外周面的后端(图中下端)形成肩248。同时参见图9,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212一侧的内表面上形成了台阶214。活塞杆构件24的环形壁243的外径大于内部回收管21的内径,这样,如图1所示,当活塞杆构件24在内部回收管21上安装就位时,环形壁243的肩248靠在内部回收管21内的台阶214上,从而阻止回收管组件2内的压缩弹簧22将活塞杆构件24拉进内部回收管21内。
[0046] 环形壁243的肩248和内部回收管21的台阶214,构成了用于将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固定到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的固定构件。
[0047] 固定构件也可以是任意其他可以提供大于压缩弹簧拉力的阻力结构。例如,作为替换方式,可以在环形壁243的外周面与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一侧的一段内周面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和/或凸-凹结构(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可以不是环形壁的形状,而是可以是任何可以直接装进内部回收管21内的形状。
[0048] 接头与活塞杆构件的固定
[0049] 参见图1、5~7。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接头10的装配部101包括两个相对的柱面部分103(图5和6),在两个柱面部分103之间形成有片状构件104(图5和7)。片状构件104可以是从接头10的安装部100一体延伸出来的,能够从图5和7所示的伸展状态弯曲成图1所示的与装配部101形成大体完整柱面的弯曲状态。当接头10安装在接头座12中时,片状构件104朝向后端伸出在接头座12外面。在片状构件104的超过接头座12的部分上形成卡合构件105。
如图7所示,卡合构件105包括朝向后端的楔形的引导面106和朝向前端的卡合面107(在图1所示的弯曲状态或安装状态下)。卡合面107相对于片状构件104的表面大体垂直或成锐角,使得卡合构件105形成为钩状。
[0050] 作为一种替换方式(未示出),接头10可以不具有片状构件104。这时,接头10的装配部101的部分或全部可以向后延伸超过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在装配部101的超过接头座12的部分上形成钩状的卡合构件。
[0051] 参见图12和13。图12是活塞杆构件24的正视图,图13是活塞杆构件24的纵向剖视图。图示的活塞杆构件24包括第一端部241,第一端部241为环形壁243的形式。参见图13,环形壁243的内周面的前端形成有楔形的引导面244,在其后端形成有卡合面245。引导面244和卡合面245(或者环形壁243的内周面部分)构成了活塞杆构件24的卡合构件246。与上文中描述的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类似,活塞杆构件24的卡合构件246也形成为钩状。
[0052] 在回收采血针时,回收管组件2插进持针器筒11内(参见图1和15),随着回收管组件2在持针器筒11内靠近接头10,活塞杆构件24的卡合构件246的引导面244与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的引导面106接触并引导两个卡合构件相互越过,使得两个卡合构件的卡合面245、107彼此面对而卡合在一起,同时也使得接头10和活塞杆构件24固定在一起。于是,接头10以及其上的采血针3(参见图17)能够随着活塞杆构件24一起被拉进内部回收管21内。
[0053] 活塞杆构件24的卡合构件246与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构成了本发明针头回收装置的第一对卡合构件。
[0054] 上述卡合构件的引导面106、244为楔形,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卡合构件的相互越过。为此目的,“楔形”应该广义地理解为包括倒角或倒圆的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中的一个引导面为楔形也是可以的。另外,其中一个钩状卡合构件可以是孔或槽或台阶等的边缘形成的。
[0055] 为了进一步方便卡合构件的相互越过,优选地是使得至少一个卡合构件(或卡合构件所在的构件)容易发生变形。如图12和13所示,环形壁243上可以形成多个纵向槽247,使得相邻纵向槽247之间的部分环形壁243形成为悬臂结构而易于变形。
[0056] 活塞杆构件与内部回收管的分离
[0057] 参见图3和图4,本发明的针头回收装置(或持针器组件1)还包括分离构件14(第一分离构件)。图示的分离构件14为形成在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的后端向后(图中的下端)突出的构件,其具有尖端141和在尖端141内侧的楔形的分离面142。
[0058] 与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相对应地,参见图12和图13,作为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的环形壁243的外周面前端(图中上端)形成有楔形的分离面249。分离面249或环形壁243的外周面前端构成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的分离构件(第二分离构件)。
[0059] 参见图1,在回收采血针时,随着回收管组件2靠近接头11(或接头座12),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的尖端141插进环形壁243外周面与内部回收管21之间,使得分离构件14的分离面142与环形壁243的分离面249接合,随后通过楔形面之间的挤压,环形壁243发生变形而外径减少,从而使其外周面后端的肩248与内部回收管21内的台阶214分离。这时,活塞杆构件24在压缩弹簧22的拉力作用下进入到内部回收管21内。
[0060]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避免内部回收管21与持针器筒11之间的可能干扰以有利于分离构件14工作,可以在分离构件14的与分离面142相反的一侧和内部回收管2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大体上为环形的空隙143(图4)。
[006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的分离面142与活塞杆构件24的环形壁243的分离面249不必都是楔形的,而是可以只有一个分离面为楔形。
[0062] 如图12和13所示,环形壁243上形成的多个纵向槽247,使得相邻纵向槽247之间的部分环形壁243形成为悬臂结构而易于变形。这种变形同样有利于活塞杆构件24的环形壁243与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的分离。
[0063] 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分离构件14形成在持针器筒11上,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分离构件也可以形成在接头10上(未示出)。
[0064] 当本发明的固定构件不是肩/台阶形式而是形成在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外周面和内部回收管20的一段内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和/或凸-凹结构时,持针器筒11或者接头10上形成的第一分离构件14无需楔形结构,只要其突出的长度适合于在内部回收管21靠近接头10或接头座12时能够推动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通过内部回收管21的那一段形成过盈配合和/或凸-凹结构的内周面即可。即,可以没有单独形成的第二分离构件,或者说,活塞杆构件24的第一端部241也同时作为第二分离构件。
[0065] 内部回收管与持针器筒的固定
[0066] 在回收结束时,采血针随接头10被容纳在内部回收管21内(参见图17)。这时,为了更好地、更方便地防止采血针造成的意外刺伤,优选的是使持针器筒11和回收管组件2能固定在一起。
[0067] 参见图3,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持针器筒11的前端侧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卡合构件15。卡合构件15可以是从持针器筒11的内表面向内突出的凸缘,凸缘可以是一整圈或者沿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其包括面向后端(图中下端)的楔形的引导面151和面向前端(图中上端)的卡合面152。卡合面152相对于筒体10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大体垂直或成锐角,使得卡合构件15形成为钩状。
[0068] 与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15相对应地,如图9所示,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一侧形成有卡合构件215。卡合构件215可以是在内部回收管21的外表面上向外突出的凸缘,凸缘可以一个整圈或者沿周向分布的若干段的形式,其包括面向后端(图中右端)的卡合面216和面向前端(图中左端)的楔形的引导面217。卡合面216相对于内部回收管21的外周面大体垂直或形成锐角,使得卡合构件215形成为钩状。
[0069] 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15和内部回收管21的卡合构件215构成了本发明的第二对卡合构件。
[0070] 参见图1,在回收采血针时,随着回收管组件2靠近持针器筒11的接头座12,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15和内部回收管21的卡合构件215接合,两者的楔形引导面151和217相互接触并引导两个卡合构件相互越过,之后,两个卡合构件的卡合面152和216彼此相对而卡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持针器筒11和内部回收管21的固定。
[0071] 为了进一步方便第二对卡合构件相互越过,可以使得至少一个卡合构件或其所在的构件更加容易变形。参见图2和3,优选地,持针器筒11的形成有卡合构件15的部分,形成有大体“U”形的槽16,使得卡合构件15形成为悬臂结构并因此易于变形。作为替换实施方式,或者与上述方案结合起来,在图9中所示的形成在内部回收管21的第一开口端部211处的卡合构件215中,可以大体沿着纵向形成槽(未示出),使得卡合构件215形成为悬臂结构并因此易于变形。
[0072] 与上述的第一对卡合构件105、246一样,第二对卡合构件15、205无需都具有楔形的引导面。
[0073]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形成U形槽16,在持针器筒11上同时形成卡合构件15和分离构件14,即卡合构件15和分离构件14分别由槽两边的边缘部分形成。
[0074] 两对卡合构件与分离构件的位置关系
[0075] 为了保证采血针能够可靠地随活塞杆构件24一起被拉进内部回收管21内,同时优选地使得内部回收管21和持针器筒11固定在一起,如图1所示,当接头10安装就位时,接头10的卡合构件105以及持针器筒11的卡合构件15都朝后(图中朝右)超过持针器筒11的分离构件14。更一般地说,第一对卡合构件、第二对卡合构件和第一分离构件的相对位置设置为当第一对卡合构件和第二对卡合构件卡合(即卡合面彼此面对)后,第一分离构件才驱动活塞杆构件进行分离。
[0076] 下面参照图14~图17描述利用本发明的针头回收装置回收采血针的操作过程。
[0077] 首先将采血针3按照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安装到持针器组件1上。然后,手持持针器组件1完成经脉穿刺。接着,按照现有技术已知的操作方式,将真空采血管插入持针器组件1内,并在真空作用下自动完成血样采集。如果需要采集多个血样,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取下采用管,换上新的真空采血管继续采样。如此反复,直到采集到需要的全部血样。
[0078] 接着,将回收管组件2插进持针器组件1内。当回收管组件2接近持针器组件1的前端时,由于其中的第一对卡合构件开始接合而产生一定阻力,这时继续向前推进回收管组件2。在分离构件和第一对卡合构件的联合作用下,回收管组件2内的压缩弹簧被释放,产生将采血针拉进持针器组件1/回收管组件2内的拉力。然后,可以处理掉含有用过的采血针的针头回收装置,而不会造成意外刺伤。
[0079] 上面参照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面的具体描述是举例性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能够作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