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275382.8

文献号 : CN10588813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陆庆祥陆春燕蒙之凯

申请人 : 陆庆祥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浇筑模板;(2)布置钢筋;(3)折弯主力筋;(4)布置抗剪筋。本发明采取弓字型的布置钢筋的方式,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牢固性,抗震效果好,抗弯曲能力强,又能减少钢筋使用量等特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采取弓字型的布置钢筋的方式,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浇筑模板,模板顶面与承重构件的顶面齐平;

(2)布置钢筋,在承重构件顶面预先放置若干根定位筋,此处定位筋数量根据两承重构件之间的间距确定;布置主力筋,主力筋搭于承重构件上预先放置的定位筋上,定位筋固定于主力筋上,主力筋间距为8-12cm;布置定位筋,定位筋搭于主力筋上,两者相互垂直,定位筋布置至承重构件时,省略布置,定位筋连接固定主力筋,定位筋间距为12-18cm;

(3)折弯主力筋,主力筋横跨于承重构件上,以承重构件中心为量取点,分别往两边量取长度均为1/4-1/6的承重构件间距,在测量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A,以折弯点A为起始点量取折弯段长度,在折弯段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B;分别在折弯点A、B对主力筋进行折弯;折弯后取得的折弯高段顶面距混凝土顶面为1.5-2cm,折弯底段底面距混凝土底面为1.5-2cm;

(4)布置抗剪筋,在转角处布置抗剪筋,抗剪筋长度为1.2-1.6m,间距为8-12cm,数量为

3-10根;

所述的折弯底段与折弯高段位置关系为在垂直面内相互平行;

所述的折弯角度为5°-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力筋的规格由楼面承重大小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构件为承重墙或承重梁。

说明书 :

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楼房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民用低楼层房屋建设的钢筋布置方法。技术背景
[0002]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楼房也越来越多。
[0003] 楼房的建设离不开混泥土和钢筋,建设房子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能有效节省钢筋,而又不降低楼房的牢固性的。
[0004] 现在农村或城市中建设低楼层的房子,盲目的添加钢筋,以为添加的钢筋越多,房子越牢固,在承重构件上都添加架立钢筋。加得越多,房子承重就越大;也给地基带来极大的负重,给房屋稳定性和牢固性带来危险。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研制出了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节省低楼层建设钢筋投入使用量,能够提高楼房牢固性和稳定性,采取弓字型的布置钢筋的方式,弓型钢筋对于力的导顺效果好,能够很好抵抗外力对楼房的影响,能够减少架立钢筋投入的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
[0007]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采取弓字型的布置钢筋的方式,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1)搭建浇筑模板,模板顶面与承重构件的顶面齐平;
[0010] (2)布置钢筋,在承重构件顶面预先放置若干根定位筋,此处定位筋数量根据两承重构件之间的间距确定;布置主力筋,主力筋搭于承重构件上预先放置的定位筋上,定位筋固定于主力筋上,主力筋间距为8-12cm;布置定位筋,定位筋搭于主力筋上,两者相互垂直,定位筋布置至承重构件时,省略布置,定位筋连接固定主力筋,定位筋间距为12-18cm;
[0011] (3)折弯主力筋,主力筋横跨于承重构件上,以承重构件中心为量取点,分别往两边量取长度均为1/4-1/6的承重构件间距,在测量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A,以折弯点A为起始点量取折弯段长度,在折弯段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B;分别在折弯点A、B对主力筋进行折弯;折弯后取得的折弯高段顶面距混凝土顶面为1.5-2cm,折弯底段底面距混凝土底面为1.5-2cm;
[0012] (4)布置抗剪筋,在转角处布置抗剪筋,抗剪筋长度为1.2-1.6m,间距为8-12cm,数量为3-10根。
[0013] 所述的主力筋的规格由楼面承重大小确定。
[0014] 所述的承重构件为承重墙或承重梁。
[0015] 所述的折弯底段与折弯高段位置关系为在垂直面内相互平行。
[0016] 所述的折弯角度为5°-90°。
[0017]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
[0018] 1、本发明在楼房建设中能较大节省钢筋,减少架立钢筋投入,降低了钢筋对接量,节省钢筋投入量为30%以上;而弓字型钢筋可以纵向分布或横向分布,折弯底端与折弯高端存在上下高差,当结构受外力作用时,受力导顺良好;能够抗击挤压,承重能力强,地势下陷也不会发生碎裂;整体结构始终保持稳定,安全可靠。
[0019] 2、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建房方式,相对于传统楼房,在承重构件上均架设有架立钢筋,架立钢筋是房屋建设中投入较大的,能省去架立钢筋的投入,能较大降低了建设成本;而虽省去架立钢筋,但并没有影响整体结构,反而更能提高整体结构牢固性。
[0020] 3、本发明主力筋上的折弯底段底面距离混凝土底面为1.5-2cm,折弯高段顶面距离混凝土顶面也为1.5-2.0cm,较大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又能够使得钢筋被混凝土完全覆盖,避免了露筋现象。
[0021] 4、本发明相邻的主力筋上的折弯点相互错开,消除了全部落于一条线上的现象,从而避免了承重构件受力集中,保护了整体结构;承重构件作为受力的支撑点,而折弯点错开分布,能将力分散,减轻了承重构件承压强度。
[0022] 5、本发明折弯后的钢筋相对于直条钢筋弹性好,拉力强,结构稳固,抗震能力强,折弯后钢筋具有竖向支撑和横向支撑,对外力抵抗能力强,承载构件正上方的折弯钢筋能承载较大重力的挤压;结构坚固,受到挤压也不会发生折断或爆裂现象。
[0023] 6、本发明在转角处设置抗剪筋,提高了整体楼面的抗弯曲能力,保障楼面结构牢固与稳定。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主力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部件名称及序号:折弯底段1,折弯高段2,模板3,承重构件4,主力筋5,定位筋6,抗剪筋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实施例1:
[0030] 参看图1至2所示,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采取弓字型的布置钢筋的方式,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 (1)搭建浇筑模板3,模板3顶面与承重构件4的顶面齐平;
[0032] (2)布置钢筋,在承重构件顶面预先放置若干根定位筋6,此处定位筋6数量根据两承重构件4之间的间距确定;布置主力筋5,主力筋5搭于承重构件4上预先放置的定位筋6上,定位筋6固定于主力筋5上,主力筋5间距为8cm;布置定位筋6,定位筋6搭于主力筋5上,两者相互垂直,定位筋6布置至承重构件4时,省略布置,定位筋6连接固定主力筋5,定位筋6间距为12cm;主力筋5先布置于模板3上,能使得主力筋5尽量处于最低位置,既能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又能增强主力筋5受力能力,而位于承重构件4上的定位筋6位于主力筋5的下方,增强了折弯高段的受力能力,也能够提高了抗挤压能力,还能增大主力筋5的拉力,将整体牢固的结合为一体;
[0033] (3)折弯主力筋,主力筋横跨于承重构件上,以承重构件中心为量取点,分别往两边量取长度均为1/4的承重构件间距,在测量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A,以折弯点A为起始点量取折弯段长度,在折弯段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B;分别在折弯点A、B对主力筋进行折弯,在B点往上折弯,在A点往下折弯;折弯后取得的折弯高段2顶面距混凝土顶面为1.5cm,折弯底段1底面距混凝土底面为1.5cm;
[0034] (4)布置抗剪筋,在转角处布置抗剪筋,抗剪筋长度为1.2m,间距为8cm,数量为3根。
[0035] 所述的主力筋5的规格由楼面承重大小确定。
[0036] 所述的承重构件4为承重墙。
[0037] 所述的折弯底段1与折弯高段2位置关系为在垂直面内相互平行。
[0038] 所述的折弯角度为5°。
[0039] 实施例2:
[0040] 参看图1至2所示,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采取弓字型的布置钢筋的方式,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 (1)搭建浇筑模板3,模板3顶面与承重构件4的顶面齐平;
[0042] (2)布置钢筋,在承重构件顶面预先放置若干根定位筋6,此处定位筋6数量根据两承重构件4之间的间距确定;布置主力筋5,主力筋5搭于承重构件4上预先放置的定位筋6上,定位筋6固定于主力筋5上,主力筋5间距为10cm;布置定位筋6,定位筋6搭于主力筋5上,两者相互垂直,定位筋6布置至承重构件4时,省略布置,定位筋6连接固定主力筋5,定位筋6间距为15cm;主力筋5先布置于模板3上,能使得主力筋5尽量处于最低位置,既能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又能增强主力筋5受力能力,而位于承重构件4上的定位筋6位于主力筋5的下方,增强了折弯高段的受力能力,也能够提高了抗挤压能力,还能增大主力筋5的拉力,将整体牢固的结合为一体;
[0043] (3)折弯主力筋,主力筋横跨于承重构件上,以承重构件中心为量取点,分别往两边量取长度均为1/5的承重构件间距,在测量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A,以折弯点A为起始点量取折弯段长度,在折弯段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B;分别在折弯点A、B对主力筋进行折弯,在B点往上折弯,在A点往下折弯;折弯后取得的折弯高段顶面距混凝土顶面为1.8cm,折弯底段底面距混凝土底面为1.8cm;
[0044] (4)布置抗剪筋,在转角处布置抗剪筋,抗剪筋长度为1.4m,间距为10cm,数量为6根。
[0045] 所述的主力筋5的规格由楼面承重大小确定。
[0046] 所述的承重构件4为承重墙。
[0047] 所述的折弯底段1与折弯高段2位置关系为在垂直面内相互平行。
[0048] 所述的折弯角度为55°。
[0049] 实施例3:
[0050] 参看图1至2所示,一种楼房建筑的钢筋布置方法,采取弓字型的布置钢筋的方式,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1] (1)搭建浇筑模板3,模板3顶面与承重构件4的顶面齐平;
[0052] (2)布置钢筋,在承重构件顶面预先放置若干根定位筋6,此处定位筋6数量根据两承重构件4之间的间距确定;布置主力筋5,主力筋5搭于承重构件4上预先放置的定位筋6上,定位筋6固定于主力筋5上,主力筋5间距为12cm;布置定位筋6,定位筋6搭于主力筋5上,两者相互垂直,定位筋6布置至承重构件4时,省略布置,定位筋6连接固定主力筋5,定位筋6间距为18cm;主力筋5先布置于模板3上,能使得主力筋5尽量处于最低位置,既能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又能增强主力筋5受力能力,而位于承重构件4上的定位筋6位于主力筋5的下方,增强了折弯高段的受力能力,也能够提高了抗挤压能力,还能增大主力筋5的拉力,将整体牢固的结合为一体;
[0053] (3)折弯主力筋,主力筋横跨于承重构件上,以承重构件中心为量取点,分别往两边量取长度均为1/6的承重构件间距,在测量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A,以折弯点A为起始点量取折弯段长度,在折弯段终点使用记号笔标记折弯点B;分别在折弯点A、B对主力筋进行折弯,在B点往上折弯,在A点往下折弯;折弯后取得的折弯高段顶面距混凝土顶面为2cm,折弯底段底面距混凝土底面为2cm;
[0054] (4)布置抗剪筋,在转角处布置抗剪筋,抗剪筋长度为1.6m,间距为12cm,数量为10根。
[0055] 所述的主力筋5的规格由楼面承重大小确定。
[0056] 所述的承重构件4为承重梁。
[0057] 所述的折弯底段1与折弯高段2位置关系为在垂直面内相互平行。
[0058] 所述的折弯角度为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