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其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10810051.0

文献号 : CN1058928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鲍瑞张家文

申请人 : 深圳市瑞捷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触发触摸屏的屏幕外触发控件发送的触发信号传送到对应响应控件后,响应控件与触摸屏表面上与APP对应预设区域生成感应耦合信号;触发控件和响应控件设置于紧密覆盖于触摸屏上的智能外设装置上;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监控到触摸屏上预设区域的感应耦合信号后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并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并保存到本地;系统判断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提取本地保存的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并上传到该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本发明解决了当前APP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中进行用户数据采集时,即时上传数据消耗过多必要资源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包括:

通过触发移动终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外的触发控件发送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传送到该触发控件对应的响应控件后,响应控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与应用程序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生成感应耦合信号;其中,所述触发控件和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智能外设装置上,智能外设装置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其中,所述触发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边缘外的区域;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内区域,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APP对应的预设区域为电耦合联接;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

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监控到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上与所述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的感应耦合信号后,根据感应耦合信号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并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并保存到本地;

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提取本地保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并上传到该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响应控件之间存在的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前,还包括:所述系统根据预设的周期,定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不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停止流程,等待下一个周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接收到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后,更新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储存的该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并向所述系统返回成功收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后,该系统删除本地储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

6.一种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外设装置和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其中,所述智能外设装置,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包括设置于智能外设装置上的触发控件和响应控件,其中触发控件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外,用于通过用户触发发送触发信号到与该触发控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所述响应控件,用于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与应用程序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生成感应耦合信号;其中,所述触发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边缘外的区域;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内区域,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APP对应的预设区域为电耦合联接;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

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用于监控到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上与所述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的感应耦合信号后,根据感应耦合信号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并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并保存到本地;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提取本地保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并上传到该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前,系统根据预设的周期,定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进一步用于,收到所述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返回成功收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后,删除本地储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

说明书 :

移动终端及其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触摸屏具有能提供可变的、并为人们所熟悉的界面的优点,为了更好的利用触摸屏的优点,用户可以容易的移动、放大、缩小或旋转触摸屏上显示的图像对象,当前移动终端多数采用触摸屏。鉴于电容式触摸屏透光率更高,也能更好地支持多点触控,因此电容式触摸屏以其良好的易用性在手机、PDA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已经广泛采用。
[0003] 目前为具有触摸屏的移动终端提供的应用程序(APP)越来越多,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是当前很多的APP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都进行用户数据采集,即时上传数据不仅浪费用户的资源(增大了移动终端的电量且产生了较多的数据流量),同时APP客户端即时上传用户行为数据采集会占用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的系统资源,APP客户端频繁和服务端交互,对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导致其他的服务受到影响,降低了用户体验度。
[0004]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的技术方案,就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解决了当前APP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过程中进行用户数据采集时,即时上传数据增大了移动终端的电量消耗且使用户消耗了较多的数据流量,且APP客户端即时上传用户行为数据采集会占用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的系统资源,导致其他的服务受到影响,降低了用户体验度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7] 通过触发移动终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外的触发控件发送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传送到该触发控件对应的响应控件后,响应控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与应用程序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生成感应耦合信号;其中,所述触发控件和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智能外设装置上,智能外设装置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
[0008] 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监控到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上与所述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的感应耦合信号后,根据感应耦合信号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并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并保存到本地;
[0009] 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提取本地保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并上传到该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
[0010]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触发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边缘外的区域;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内区域,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APP对应的预设区域为电耦合联接;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
[0011]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响应控件之间存在的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
[0012]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前,还包括:所述系统根据预设的周期,定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
[0013]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不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停止流程,等待下一个周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
[0014]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接收到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后,更新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储存的该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并向所述系统返回成功收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后,该系统删除本地储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包括:智能外设装置和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其中,[0016] 所述智能外设装置,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包括设置于智能外设装置上的触发控件和响应控件,其中触发控件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外,用于通过用户触发发送触发信号到与该触发控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所述响应控件,用于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与应用程序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生成感应耦合信号;
[0017] 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用于监控到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上与所述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的感应耦合信号后,根据感应耦合信号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并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并保存到本地;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提取本地保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并上传到该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
[0018]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触发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边缘外的区域;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内区域,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APP对应的预设区域为电耦合联接;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该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
[0019]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前,系统根据预设的周期,定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
[0020] 进一步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进一步用于,收到所述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返回成功收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后,删除本地储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通过本地缓存和异步处理的方式,识别用户在WIFI环境下进行独立的进程上传数据,不影响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不浪费用户流量,不对服务端产生过大的压力,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客户端进行用户行为数据采集会占用系统资源,频繁和服务端交互,不仅会增加用户流量消耗,而且会导致体验度下降,本发明采用本地缓存和异步处理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0026]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方法,包括:
[0027] 步骤110、通过触发移动终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外的触发控件发送触发信号,该触发信号传送到该触发控件对应的响应控件后,所述响应控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与应用程序对应的预设区域生成感应耦合信号;其中,所述触发控件和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智能外设装置上,智能外设装置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
[0028] 所述触发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边缘外的区域(可以是指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触控区域外的区域);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内区域(与触发控件相对的,可以是指电容式触摸屏的显示触控区域内的区域),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APP对应的预设区域为电耦合联接;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
[0029] 当前的移动终端中出现了采用全触摸屏的现象,而全触摸屏的操作都在触摸屏上,用户有时需要在非显示触控区域进行快速触发特定功能的需求,但是现有触控屏技术无法在不修改芯片驱动及触控屏传感层的情况下实现在非显示触控区域增加触控功能。当前出现了通过在触摸屏上通过结合贴膜等结构实现在非显示触控区域增加触控功能,但是由于其采用传统的自容耦合方式,需要在显示区域留有导电触发区域,这样会在用户操作触摸屏时在触发区域形成屏蔽区,导致屏蔽区触控无效。而本发明中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不需要在显示区域留有导电触发区域,不会在用户操作触摸屏时在触发区域形成屏蔽区,给用户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0030] 所述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响应控件之间存在的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此为在实际使用测试中得到的缝隙的距离,在此距离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的非接触方式电耦合感应联接是有效的。
[0031] 步骤120、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监控到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上与所述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的感应耦合信号后,根据感应耦合信号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并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并保存到本地;
[0032] 系统通过接收到感应耦合信号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后,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先保存到本地。本流程不将获取的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进行即时上传,需要考虑移动终端所连接的网络模式,如若移动终端在移动数据网络时,即时上传会消耗用户较多的数据流量,造成资源浪费。
[0033] 其中,系统记录的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其中可以包括用户对智能外设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触发控件的操作(即用户通过触发移动终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外的触发控件发送触发信号),可以清楚获知用户经常使用的智能外设装置的触发控件的位置和使用频度等信息,甚至其对应的App的功能的喜好等,便于根据用户的操作行为数据进行调整,提供更便捷的设置方式,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0034] 步骤130、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提取本地保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并上传到该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
[0035] 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前,还包括:所述系统根据预设的周期,定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系统如果实时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网络模式,则会造成电量和资源的消耗,在本优化流程中通过定期检测移动终端的当前网络模式,可以对移动终端的资源达到极大的保护,最终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0036] 还包括:所述系统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不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停止流程,等待下一个周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本流程是补充流程,判断若不处于WIFI网络,停止上传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
[0037] 进一步包括: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接收到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后,更新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储存的该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并向所述系统返回成功收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后,该系统删除本地储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通过本流程,可以确保本地的数据不过于庞大,节省了移动终端的内存,会提升移动终端的整体性能,最终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
[0038] 本发明方法的一实施例是:触发控件和响应控件都由透明导电材料构成,两者组合成透明导电图形。透明导电图形印刷在透明基板上,制作成类似手机保护贴膜外观的一片薄膜(即本发明中所指的智能外设装置,例如:塑料膜(聚氨酯、亚克力、聚酰亚胺、树脂或聚酯等材质)或玻璃膜等),但在各触发控件位置处有相应标识。薄膜将贴合在智能移动终端触控屏表面,薄膜本身具有保护智能移动终端的作用。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系统以APP应用的形式安装在移动终端系统中,并可以通过版本更新的方式不断更改或增加新的功能。APP为安装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当然其中该薄膜也可设置成与移动终端的触控屏表面为可分离式结构(例如:手机盖板等),即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紧密贴附在触控屏表面,也可以与触控屏分离,即设置成翻盖的形式,则使用中通过触发控件对移动终端的触控屏进行控制,以上两种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并非限定,只要是满足薄膜在使用过程中贴附在触控屏表面的任意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移动终端使用者对薄膜的触发控件进行触发,响应控件对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APP对应的预设区域发送信号,系统感应到预设区域的信号后打开APP,APP可与系统进行交互操作。
[0039]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移动终端中应用程序的操作行为数据的控制,包括:智能外设装置和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其中,
[0040] 所述智能外设装置,紧密覆盖于电容式触摸屏上,包括设置于智能外设装置上的触发控件和响应控件,其中触发控件设置于移动终端的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外,用于通过用户触发发送触发信号到该触发控件对应的响应控件;所述响应控件,用于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与应用程序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生成感应耦合信号;
[0041] 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用于监控到所述电容式触摸屏上与所述APP对应的预设区域的感应耦合信号后,根据感应耦合信号对该APP进行相应操作,并记录用户APP的相关操作行为数据并保存到本地;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后,则提取本地保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并上传到该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
[0042] 所述触发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边缘外的区域;所述响应控件设置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屏幕内区域,并与电容式触摸屏表面上APP对应的预设区域为电耦合联接;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为非接触方式的电耦合感应联接,即触发控件与其相对应的响应控件之间存在一缝隙,该缝隙的距离为大于0.1mm。
[0043] 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还用于,在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当前网络模式若是WIFI网络模式前,系统根据预设的周期,定期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当前网络的网络模式。
[0044] 所述安装在移动终端中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进一步用于,收到所述APP的运营服务商的服务端返回成功收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的信息后,删除本地储存的所述用户APP的操作行为数据。
[0045] 本发明的一应用实例:某用户A在移动终端中安装了一个游戏“德州扑克”,他在17点钟打开对应智能外设装置的系统APP,在新增应用列表中选择“德州扑克”,把该应用添加到系统APP的技能栏;用户A把“德州扑克”加入到技能栏后,在17点10分把该应用设置到了系统APP的第一个快捷键位;用户A点击智能外设装置的屏幕外的第一个快捷键,“德州扑克”应用被快速打开;用户A玩了一段时间“德州扑克”后,又迷上了“打地鼠”游戏,于是,他按照如上的操作把打地鼠设置到了系统APP的技能栏,然后用户A拖动打地鼠图标到系统APP的第一个键位栏,替换掉了德州扑克,点击屏幕外的第一个快捷键,打地鼠被快速启动;在上述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行为:用户、时间、地理位置、操作对象、操作内容都会被记录在移动终端本地的数据库,当移动终端连接WIFI网络时,将本地存储的数据各自上传到“德州扑克”或“打地鼠”的应用的服务端。
[0046]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一般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47]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或单元。一般地,程序模块或单元可以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一般来说,程序模块或单元可以由软件、硬件或两者的结合来实现。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或单元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0048]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49]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0050]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0051]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0052]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页中视频的播放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0053]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