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理模型预测控制的城市供热系统热网调节方法及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270475.1

文献号 : CN1059101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于春娣周懿吴燕玲方大俊

申请人 : 常州英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理模型预测控制的城市供热系统热网调节方法及系统,本热网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建立预测模型;步骤S2,以均衡供热为目标,通过预测模型预测获得一级热网中各泵、各阀的调节方案;本发明以供热一级热网的预测模型为核心,利用预测控制获得一级热网系统中总数在数十到数百的水泵和电磁阀的准确调节方案,实时对热网进行调节,解决了热网控制滞后及热用户冷热不均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热网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建立预测模型;

步骤S2,以均衡供热为目标,通过预测模型预测获得一级热网中各泵、各阀的调节方案;

所述步骤S1中建立预测模型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热工水力分析求解;以及

步骤S12,预测模型校正;

所述步骤S11中热工水力分析求解的方法包括:步骤S111,将管网转换为由节点和区段构成的有向图模型,即管网图;其中节点表示存在流量进出的点,用集合V表示,V=[V1,V2,…,Vn],式中,n为管网中的节点个数;区段是节点间的连接管段,用集合E表示,E=[E1,E2,…,Em],式中m为区段数,有向图表示成G=

根据网络图论得到管网的关联矩阵A和基本回路矩阵B,其中A为n×m阶矩阵,B为s×m阶矩阵,s为基本回路个数s=m-n+1;

步骤S112,计算管网的阻力特性系数;

步骤S113,构建预测模型,即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AGT=0;

BΔHT=0;

式中,G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内热水的体积流量的行向量G=[G1,G2,…,Gm];ΔH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总阻力损失的列向量,即ΔH=S*|G|*G+Z-Hb;

式中,S为一级热网中各管段的阻力特性系数矩阵S=diag{S1,S2,…,Sm};

K为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d为管道内径;l、ld分别为管网计算管段的长度和局部阻力当量长度;ρ为管内热水的平均密度;

Z为管段两节点位能差的列向量Z=[Z1,Z2,…,Zm]T;

Hb为热网中的水泵扬程列向量Hb=[Hb1,Hb2,…,Hbm]T;

步骤S114,热网热工水力计算,即

将所述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结合环路平差流量调节算法经多次迭代计算,获得各管段内热水的体积流量;

所述步骤S12中预测模型校正包括:利用热网实测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网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以均衡供热为目标,通过预测模型预测获得一级热网中各泵、各阀的调节方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1,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

步骤S22,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网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中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即一次侧流量的目标方程为:

式中(G1r)i表示第i个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s为热力站的总数,C为水的比热容,ζi为从散热器热水到室外的等效传热系数,(K1F1)i表示第i个热力站中换热器的换热能力,Kconst表示定量;以及并且

在ζi和(K1F1)i的式中,(G2)i表示热力站i二级热网循环水体积流量,t2g表示二级热网供水温度,t2h表示二级热网回水温度,t1g表示热力站一级热网供水温度,t1h表示热力站一级热网回水温度,tw为室外温度,τ1-τ0≈3~5天;

又有一级热网总供水流量G1t等于各热力站一次侧流量之和,即G1t为一级热网总供水流量,为已知量;

将ζi、(K1F1)i代入(G1r)i的计算公式(1),联立式(1)、式(2)即解出Kconst值,进而通过式(1)得到各热力站一次侧流量目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网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中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其中寻优的优化目标包括供热均衡性目标,通过分配到达各热力站换热器的一级热网流量(G1)i以实现;

寻优的目标函数为

其中,Δ(G1)i为一级热网流量与设定流量的偏差:(G1)i为通过预测模型模拟得到的到达第i个热力站的一级热网流量计算值;以及(Eb)j为水泵消耗的电功率:g为重力加速度,(Gb)j为泵送热水的体积流量,(Hb)j为水泵扬程;(ηb)j为水泵的效率,下标j表示水泵编号;

在相应目标函数的计算公式中,Z为优化的综合指标,Ns为热力站个数,Nb为一级热网变频增压泵的个数,Nv为一级热网调节阀的个数,lk为调节阀开度,下标k表示调节阀编号,lmin为调节阀允许的最小开度,λG、λE、λl分别为到达各热力站的一级热网流量、水泵的电耗量以及阀门开度的重要性权值。

5.一种热网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测模型建立单元,与该预测模型建立单元相连的热网调节单元;

所述预测模型建立单元适于建立预测模型,即热工水力分析求解模块,以及预测模型校正模块;

所述热工水力分析求解,即

将管网转换为由节点和区段构成的有向图模型,即管网图;其中节点表示存在流量进出的点,用集合V表示,V=[V1,V2,…,Vn],式中,n为管网中的节点个数;区段是节点间的连接管段,用集合E表示,E=[E1,E2,…,Em],式中m为区段数,有向图表示成G=

根据网络图论得到管网的关联矩阵A和基本回路矩阵B,其中A为n×m阶矩阵,B为s×m阶矩阵,s为基本回路个数s=m-n+1;

计算管网的阻力特性系数;

构建预测模型,即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即AGT=0;

BΔHT=0;

式中,G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内体积流量的行向量G=[G1,G2,…,Gm];

ΔH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总阻力损失的列向量,即ΔH=S*|G|*G+Z-Hb;

式中,S为一级热网中各管段的阻力特性系数矩阵S=diag{S1,S2,…,Sm};

K为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d为管道内径;l、ld分别为管网计算管段的长度和局部阻力当量长度;ρ为管内热水的平均密度;

Z为管段两节点位能差的列向量Z=[Z1,Z2,…,Zm]T;

Hb为热网中的水泵扬程列向量Hb=[Hb1,Hb2,…,Hbm]T;以及热网热工水力计算,即

将所述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结合环路平差流量调节算法经多次迭代计算,获得各管段内的体积流量;以及所述预测模型校正模块,即利用热网实测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网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调节单元适于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以及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

说明书 :

基于机理模型预测控制的城市供热系统热网调节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城市供热系统的智慧调控技术,特别针对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集中供热系统一级热网调节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转型的背景下,城市供热系统的热源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热电联产厂、热水锅炉、工业余热、风能、地热等不同形式组合。为支撑多源互补运行,城市供热系统的一级热网进一步向互联、成环的结构发展,同时,为减少供回水管网之间阀门的节流损失,并增加调节灵活性,更多采用分布式变频泵输配技术。联网运行、可靠性提高的同时却增加了调度运行的难度。目前我国供热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普遍偏低,传统调节方式下水力失调问题依然严重,热负荷分配不均衡,热用户满意度低,控制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日益尖锐。
[0003] 由于大中型城市的供热管网是一个大规模的复杂热工水力系统,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性、高延迟的特点,一级热网运行调度过程中的调节对象包括数量众多的变频泵、电磁阀,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对于耦合性强、惯性大的系统容易造成震荡,进而引发城市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近年来,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由于能够通过设计被控制变量的未来轨迹,来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世界中过程控制的各种情况,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控制效果,在炼油、化工、食品加工、航空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将该方法应用于民用供热系统一级热网的控制调节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网调节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热网调节滞后以及管网水力失调、热用户冷热不均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网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 步骤S1,建立预测模型;
[0007] 步骤S2,以均衡供热为目标,通过预测模型预测获得一级热网中各泵、各阀的调节方案。
[0008]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建立预测模型的步骤包括:步骤S11,热工水力分析求解;以及步骤S12,预测模型校正。
[0009] 进一步,所述步骤S11中热工水力分析求解的方法包括:
[0010] 步骤S111,将管网转换为由节点和区段构成的有向图模型,即管网图;其中节点表示存在流量进出的点,用集合V表示,V=[V1,V2,…,Vn],式中,n为管网中的节点个数;区段是节点间的连接管段,用集合E表示,E=[E1,E2,…,Em],式中m为区段数,有向图表示成G=
[0011] 根据网络图论得到管网的关联矩阵A和基本回路矩阵B,其中A为n×m阶矩阵,B为s×m阶矩阵,s为基本回路个数s=m-n+1;
[0012] 步骤S112,计算管网的阻力特性系数;
[0013] 步骤S113,构建预测模型,即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
[0014] AGT=0;
[0015] BΔHT=0;
[0016] 式中,G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内体积流量的行向量G=[G1,G2,…,Gm];ΔH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总阻力损失的列向量,即ΔH=S*|G|*G+Z-Hb;
[0017] 式中,S为一级热网中各管段的阻力特性系数矩阵S=diag{S1,S2,…,Sm};
[0018]
[0019] K为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一般K=0.0005m;d为管道内径;l、ld分别为管网计算管段的长度和局部阻力当量长度;ρ为管内热水的平均密度;
[0020] Z为管段两节点位能差的列向量Z=[Z1,Z2,…,Zm]T;
[0021] Hb为热网中的水泵扬程列向量Hb=[Hb1,Hb2,…,Hbm]T;
[0022] 步骤S114,热网热工水力计算,即
[0023] 将所述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结合环路平差流量调节算法经多次迭代计算,获得各管段内热水的体积流量。
[0024] 所述步骤S12中预测模型校正包括:利用热网实测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0025]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以均衡供热为目标,通过预测模型预测获得一级热网中各泵、各阀的调节方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6] 步骤S21,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
[0027] 步骤S22,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
[0028] 进一步,所述步骤S21中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即
[0029] 一次侧流量的目标方程为:
[0030]
[0031] 式中(G1r)i表示第i个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s为热力站的总数,C为水的比热容,ρ为热水的密度,ζi为从散热器热水到室外的等效传热系数,(K1F1)i表示第i个热力站中换热器的换热能力,Kconst表示定量;以及
[0032] 并且
[0033]
[0034] 在ζi和(K1F1)i的式中,(G2)i表示热力站i二级热网循环水体积流量,t2g表示二级热网供水温度,t2h表示二级热网回水温度,t1g表示热力站一级热网供水温度,t1h表示热力站一级热网回水温度,tw为室外温度,τ1-τ0≈3~5天;
[0035] 又有一级热网总供水流量G1t等于各热力站一次侧流量之和,即
[0036]
[0037] G1t为一级热网总供水流量,为已知量。
[0038] 将ζi、(K1F1)i代入(G1r)i的计算公式(1),联立式(1)、式(2)即解出Kconst值,进而通过式(1)得到各热力站一次侧流量目标值。
[0039] 进一步,所述步骤S22中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其中寻优的优化目标包括供热均衡性目标,通过分配到达各热力站换热器的一级热网流量(G1)i以实现;
[0040] 寻优的目标函数为
[0041]
[0042] 其中,Δ(G1)i为一级热网流量与设定流量的偏差:
[0043]
[0044] (G1)i为通过预测模型模拟得到的到达第i个热力站的一级热网流量计算值;以及[0045] (Eb)j为水泵消耗的电功率:
[0046]
[0047] g为重力加速度,(Gb)j为泵送热水的体积流量,(Hb)j为水泵扬程;(ηb)j为水泵的效率,下标j表示水泵编号;
[0048] 在相应目标函数的计算公式中,Z为优化的综合指标,Ns为热力站个数,Nb为一级热网变频增压泵的个数,Nv为一级热网调节阀的个数,lk为调节阀开度,下标k表示调节阀编号,lmin为调节阀允许的最小开度,λG、λE、λl分别为到达各热力站的一级热网流量、水泵的电耗量以及阀门开度的重要性权值。
[0049]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网调节系统,包括:
[0050] 预测模型建立单元,与该预测模型建立单元相连的热网调节单元。
[0051] 进一步,所述预测模型建立单元适于建立预测模型,即包括:热工水力分析求解模块,以及预测模型校正模块。
[0052] 进一步,所述热工水力分析求解模块,即
[0053] 将管网转换为由节点和区段构成的有向图模型,即管网图;其中节点表示存在流量进出的点,用集合V表示,V=[V1,V2,…,Vn],式中,n为管网中的节点个数;区段是节点间的连接管段,用集合E表示,E=[E1,E2,…,Em],式中m为区段数,有向图表示成G=
[0054] 根据网络图论得到管网的关联矩阵A和基本回路矩阵B,其中A为n×m阶矩阵,B为s×m阶矩阵,s为基本回路个数s=m-n+1;
[0055] 计算管网的阻力特性系数;
[0056] 构建预测模型,即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即
[0057] AGT=0;
[0058] BΔHT=0;
[0059] 式中,G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内热水体积流量的行向量G=[G1,G2,…,Gm];ΔH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总阻力损失的列向量,即ΔH=S*|G|*G+Z-Hb;
[0060] 式中,S为一级热网中各管段的阻力特性系数矩阵S=diag{S1,S2,…,Sm};
[0061]
[0062] K为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一般K=0.0005m;d为管道内径;l、ld分别为管网计算管段的长度和局部阻力当量长度;ρ为管内热水的平均密度;
[0063] Z为管段两节点位能差的列向量Z=[Z1,Z2,…,Zm]T;
[0064] Hb为热网中的水泵扬程列向量Hb=[Hb1,Hb2,…,Hbm]T;以及
[0065] 热网热工水力计算,即
[0066] 将所述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结合环路平差流量调节算法经多次迭代计算,获得各管段内热水的体积流量;以及
[0067] 所述预测模型校正模块,即利用热网实测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0068] 进一步,所述热网调节单元适于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以及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
[006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以一级热网的预测模型为核心,利用预测控制获得供热一级热网系统中总数在数十到数百的水泵和电磁阀的准确调节方案,实时对热网进行调节,解决了热网控制滞后及热用户冷热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7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71] 图1为本发明供热网调节方法的流程图;
[0072] 图2为本发明供热网调节方法中步骤S2的流程图。
[0073] 图3为本发明的热网调节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75] 实施例1
[0076]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热网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7] 步骤S1,建立预测模型;
[0078] 步骤S2,以均衡供热为目标,通过预测模型预测获得一级热网中各泵、各阀的调节方案。
[0079] 具体的,本热网调节系统可以用于城市供热系统中的一级热网调节。
[0080] 所述步骤S1中建立预测模型的步骤包括:
[0081] 步骤S11,热工水力分析求解;以及
[0082] 步骤S12,预测模型校正。
[0083] 所述步骤S11中热工水力分析求解的方法包括:
[0084] 步骤S111,将管网转换为由节点和区段构成的有向图模型,即管网图;其中节点表示存在流量进出的点,用集合V表示,V=[V1,V2,…,Vn],式中,n为管网中的节点个数;区段是节点间的连接管段,用集合E表示,E=[E1,E2,…,Em],式中m为区段数,有向图表示成G=;根据网络图论得到管网的关联矩阵A和基本回路矩阵B,其中A为n×m阶矩阵,B为s×m阶矩阵,s为基本回路个数s=m-n+1;
[0085] 步骤S112,计算管网的阻力特性系数;
[0086] 步骤S113,构建预测模型,即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
[0087] AGT=0;
[0088] BΔHT=0;
[0089] 式中,G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内热水体积流量的行向量G=[G1,G2,…,Gm];ΔH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总阻力损失的列向量,即由伯努利方程和管路特性方程并考虑水泵扬程给出:ΔH=S*|G|*G+Z-Hb;
[0090] 式中,S为一级热网中各管段的阻力特性系数矩阵S=diag{S1,S2,…,Sm};
[0091]
[0092] K为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一般K=0.0005m;d为管道内径;l、ld分别为管网计算管段的长度和局部阻力当量长度;ρ为管内热水的平均密度;
[0093] Z为管段两节点位能差的列向量Z=[Z1,Z2,…,Zm]T;
[0094] Hb为热网中的水泵扬程列向量Hb=[Hb1,Hb2,…,Hbm]T;当管段中含有水泵时,水泵扬程即为该管段的Hb,当管段中没有水泵时,该管段的Hb为0。
[0095] 步骤S114,热网热工水力计算,即
[0096] 将所述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结合环路平差流量调节算法经多次迭代计算,获得各管段内热水的体积流量。
[0097] 即采用预测模型控制进行优化计算时,一级热网管道、热源、热力站及天气相关参数为固定值,将管网中可调节的阀门开度、水泵转速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模型输出为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值向量。所述环路平差流量调节算法为已知现有技术。
[0098] 所述步骤S12中预测模型校正包括:利用热网实测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0099] 本发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包含在线校正过程,以使模型能更好地描述热网实际运行状态,利用热网实测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在每一采样时刻,通过对热网实测运行状态参数与热网状态分析系统按照初步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的理论状态参数的比对,调整热网状态分析计算模型,并修正管段阻力系数、传热系数等重要经验参数随运行条件参数变化的取值规律,建立能够更好模拟热网运行性能的专用计算模型。
[0100] 所述步骤S2中以均衡供热为目标,通过预测模型预测获得一级热网中各泵、各阀的调节方案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1] 步骤S21,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
[0102] 步骤S22,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
[0103] 具体的,首先获得多种不同的一级热网泵、阀调节方案,并通过预测模型模拟出不同方案下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理论值;然后根据优化目标,将流量理论值与流量目标值进行比较,通过目标函数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利用迭代进行计算);重复该步骤,直至获得满足寻优的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0104] 所述步骤S21中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即
[0105] 一次侧流量的目标方程为:
[0106]
[0107] 式中(G1r)i表示第i个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s为热力站的总数,C为水的比热容,ρ为热水的密度,ζi为从散热器热水到室外的等效传热系数,(K1F1)i表示第i个热力站中换热器的换热能力,Kconst表示定量;以及
[0108] 并且
[0109]
[0110] 在ζi和(K1F1)i的式中,(G2)i表示热力站i二级热网循环水体积流量,t2g表示二级热网供水温度,t2h表示二级热网回水温度,t1g表示热力站一级热网供水温度,t1h表示热力站一级热网回水温度,tw为室外温度,τ1-τ0≈3~5天;
[0111] 又有一级热网总供水流量G1t等于各热力站一次侧流量之和,即
[0112]
[0113] G1t为一级热网总供水流量,为已知量。
[0114] 将ζi、(K1F1)i代入(G1r)i的计算公式(1),联立式(1)、式(2)即解出Kconst值,进而通过式(1)得到各热力站一次侧流量目标值;
[0115] 所述步骤S22中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其中寻优的优化目标包括供热均衡性目标,通过分配到达各热力站换热器的一级热网流量(G1)i以实现;
[0116] 寻优的目标函数为
[0117]
[0118] 其中,Δ(G1)i为一级热网流量与设定流量的偏差:
[0119]
[0120] (G1)i为通过预测模型模拟得到的到达第i个热力站的一级热网流量计算值;以及[0121] (Eb)j为水泵消耗的电功率:
[0122]
[0123] g为重力加速度,(Gb)j为泵送热水的体积流量,(Hb)j为水泵扬程;(ηb)j为水泵的效率,下标j表示水泵编号;
[0124] 在相应目标函数的计算公式中,Z为优化的综合指标,Ns为热力站个数,Nb为一级热网变频增压泵的个数,Nv为一级热网调节阀的个数,lk为调节阀开度,下标k表示调节阀编号,lmin为调节阀允许的最小开度,λG、λE、λl分别为到达各热力站的一级热网流量、水泵的电耗量以及阀门开度的重要性权值。
[0125] 实施例2
[0126] 在实施例1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网调节系统,包括:预测模型建立单元,与该预测模型建立单元相连的热网调节单元。
[0127] 所述预测模型建立单元适于建立预测模型,即热工水力分析求解模块,以及预测模型校正模块。
[0128] 所述热工水力分析求解模块,即
[0129] 将管网转换为由节点和区段构成的有向图模型,即管网图;其中节点表示存在流量进出的点,用集合V表示,V=[V1,V2,…,Vn],式中,n为管网中的节点个数;区段是节点间的连接管段,用集合E表示,E=[E1,E2,…,Em],式中m为区段数,有向图表示成G=
[0130] 根据网络图论得到管网的关联矩阵A和基本回路矩阵B,其中A为n×m阶矩阵,B为s×m阶矩阵,s为基本回路个数s=m-n+1;
[0131] 计算管网的阻力特性系数;
[0132] 构建预测模型,即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即
[0133] AGT=0;
[0134] BΔHT=0;
[0135] 式中,G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内热水体积流量的行向量G=[G1,G2,…,Gm];ΔH为记录管网图中各管段总阻力损失的列向量,即ΔH=S*|G|*G+Z-Hb;
[0136] 式中,S为一级热网中各管段的阻力特性系数矩阵S=diag{S1,S2,…,Sm};
[0137]
[0138] K为管壁的当量绝对粗糙度,一般K=0.0005m;d为管道内径;l、ld分别为管网计算管段的长度和局部阻力当量长度;ρ为管内热水的平均密度;
[0139] Z为管段两节点位能差的列向量Z=[Z1,Z2,…,Zm]T;
[0140] Hb为热网中的水泵扬程列向量Hb=[Hb1,Hb2,…,Hbm]T;以及
[0141] 热网热工水力计算,即
[0142] 将所述管网水力计算数学模型结合环路平差流量调节算法经多次迭代计算,获得各管段内热水的体积流量;以及
[0143] 所述预测模型校正模块,即利用热网实测运行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
[0144] 所述热网调节单元适于以均衡供热为目标对各热力站所需的热负荷进行预测,得出应当到达各热力站的一次侧流量目标值,以及采用预测模型对一级热网中泵、阀的运行方式进行寻优。
[0145] 具体的,热网调节单元的工作方式可以参见实施例1的相应论述。
[0146]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