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03217.0

文献号 : CN10591642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细越泰嗣

申请人 : HOYA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能够利用立起台将导引线相对于内窥镜可靠地固定。在具有处置器具支承槽(33)和其左右的一对立起台侧壁(34)的立起台(30)中,在该一对立起台侧壁(34)的至少一方形成有使处置器具支承槽(33)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35),在立起台位于起立位置时,将导引线从处置器具支承槽(33)穿过该内外连通槽(35)而引出到外侧并卡止于立起台(30)。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

其中,内窥镜具备:

立起台收纳凹部,其凹设于从操作部延伸的插入部的前端附近部;

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其以前端开口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插入部内,并且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处置器具及导引线能够插通于该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

立起台,其设置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能够以沿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在非起立位置和最大起立位置之间旋转,所述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

所述立起台具有:沿所述插入部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处置器具支承槽;位于该处置器具支承槽的两侧,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的所述插入部宽度方向的左右内面对置的一对立起台侧壁;形成于该一对立起台侧壁的至少一方的、使处置器具支承槽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其中,该内外连通槽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通且在所述处置器具支承槽的深度方向上具有底部,所述导引线能够卡合于该内外连通槽而所述处置器具不能与该内外连通槽卡合,所述内外连通槽,在所述立起台位于所述非起立位置和所述最大起立位置之间的起立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导引线不与当所述立起台位于所述非起立位置时所述一对立起台侧壁所对置的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内壁面接触,而与导入该内外连通槽的所述导引线摩擦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连通槽具有一对相互对置的槽壁面,该一对槽壁面的对置的边缘部与所述导引线摩擦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就所述立起台的一对所述立起台侧壁而言,在所述内外连通槽存在的部分,整体上形成截面U字状,在处置器具支承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内外连通槽的底壁位于比所述处置器具支承槽的底部更靠上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起台的一对所述立起台侧壁上分别具备所述内外连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设有物镜,在所述立起台位于所述起立位置时,所述内外连通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物镜的观察视野内。

说明书 :

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使用导引线将处置器具导入例如胰胆管系统的立起台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已知有能够使用导引线将处置器具导入胰胆管系统的侧视型内窥镜。专利文献1、2的内窥镜为其一例,具备凹设于从操作部延伸的插入部的前端附近部的外周面的立起台收纳凹部、以前端开口与立起台收纳凹部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插入部内的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设于立起台收纳凹部的、能够围绕沿插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立起台。立起台根据设于操作部的操作单元的操作进行旋转,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能够在整体位于立起台收纳凹部内的非起立位置和一部分突出到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外侧的起立位置之间进行旋转。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立起台的表面形成有在立起台位于起立位置时位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的前端开口侧,且随着从立起台的两侧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侧而凹下量增大的截面V字形的线卡止槽。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立起台的侧面形成有侧面看大致V字形的导引线卡止槽作为(贯通立起台的侧壁的)贯通槽。
[0003] 手术者使用上述内窥镜通过处置器具进行胰胆管系统的处置时,首先,将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经由受验者的口、食道、及胃插入十二指肠内,使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附近(使立起台收纳凹部与十二指肠乳头对置)。而且,相对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的操作部侧开口插入具有挠性的探针,使探针的前端部经由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的前端侧开口向立起台收纳凹部内突出。进而,一边使探针的前端部附近接触立起台,一边使探针的前端部向插入部的外周侧突出。而且,通过一边操作所述操作单元一边使立起台向起立位置侧旋转而使探针的前端部朝向十二指肠乳头侧,进而,通过将探针向其前端侧推动(移动),将探针的前端部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接着,注入造影剂,可通过X射线透视来观察胆管或胰管。
[0004] 接着,从探针的操作部侧开口向探针的内部插入具有挠性的导引线,使导引线的前端部从探针的前端侧开口突出,将导引线的前端部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内。而且,一边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胆管或胰管,一边将导引线的前端部插入到胆管或胰管的期望位置。留置导引线后,沿着导引线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管路(及受验者的管腔)拉出探针。在该拉出作业中,首先,一边用手把持导引线的基端部,一边将探针的前端部拉入处置器具插入用管路内(比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更靠操作部侧)。
[0005] 接着,专利文献1中,手术者一边将导引线的中间部卡合于立起台的线卡止槽,一边通过操作操作单元而使立起台向起立位置侧旋转。于是,导引线的中间部由于线卡止槽而被强制弯曲,因此,该中间部附近被按压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内面的与线卡止槽对置的部位。因此,能够抑制在手术者由于将插入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内的探针沿着导引线拉动而在探针的内周面和导引线的外周面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力时,导引线被不经意地从十二指肠乳头拉出。另一方面,如果使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的立起台向起立位置侧旋转,则导引线的中间部由于形成于立起台的侧面的导引线卡止槽而被强制弯曲。其结果是,导引线的中间部被导引线卡止槽和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缘部夹持。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对导引线作用了无意图的拉出力时,导引线被不经意地从十二指肠乳头拉出。因此,专利文献1、2中,较容易地将探针沿着导引线拉向内窥镜的外侧。
[0006] 如上,在将导引线卡止于线卡止槽(专利文献1)或导引线卡止槽(专利文献2)的状态下,手术者将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的操作部侧开口突出的探针沿着导引线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及受验者的管腔)拉出。接着,将具有挠性的筒状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内部空间)沿着(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的操作部侧开口突出且与线卡止槽(专利文献1)或导引线卡止槽(专利文献2)卡止的)导引线插入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进而将处置器具的前端部插入至胆管或胰管的期望位置,利用处置器具进行规定的处置。此时,由于导引线与线卡止槽(专利文献1)或导引线卡止槽(专利文献2)卡合,所以能够抑制在作用力从处置器具作用至导引线时,导引线的前端部不经意地从胆管或胰管的期望位置移动至深侧。
[0007] 处置器具进行的处置结束后,沿着导引线从内窥镜的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及受验者的管腔)拉出处置器具。该处置器具的拉出作业以与探针的拉出作业相同的顺序进行。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特许第4716594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特许第4163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3] 但是,专利文献1、2的内窥镜具有以下的缺点。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由于立起台(线卡止槽)而弯曲的导引线中间部的弯曲程度(角度)因内窥镜(立起台)和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关系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内窥镜(立起台)和十二指肠乳头处于规定的位置关系时,仅导引线的中间部稍微弯曲,导引线相对于立起台收纳凹部内面的按压力可能会降低。如果按压力降低,则在沿着导引线拉出探针或处置器具时,导引线可能会被不经意地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拉出。假如在导引线被拉出的情况下,在之后将其它处置器具等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时,必须将导引线再次插入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及十二指肠乳头。
[0014]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通过使立起台向起立位置侧旋转,由导引线卡止槽和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缘部夹持导引线的中间部,该夹持力根据导引线卡止槽与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缘部的距离(立起台的旋转位置)或导引线的直径的大小而变化。即,对于每个使用的导引线(的直径),用于得到适当的夹持力的导引线卡止槽与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缘部的距离(立起台的旋转位置)不同。因此,必须按照使用的导引线(的直径)改变立起台的旋转位置,但对于手术者来说,对使用的每个导引线调整立起台的旋转位置是不容易的。因此,在导引线为小径的情况下,导引线卡止槽与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缘部的距离(立起台的旋转位置)比最佳距离大,其结果,通过导引线卡止槽和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缘部而实现的导引线的夹持力可能会减小。另一方面,在导引线为大径的情况下,导引线卡止槽与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开口侧缘部的距离(立起台的旋转位置)比最佳距离小,其结果,所述夹持力过大,导引线的中间部(被夹持的部位)可能破损。
[001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立起台的内窥镜,其能够不使导引线破损地利用立起台将导引线的中间部相对于内窥镜可靠地固定。
[0016]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7] 现有的内窥镜(特别是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中,在将导引线固定于插入部前端时,将被导入立起台的导引线卡止槽的导引线按压于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内面(内壁面)而得到卡止力,本发明着眼于改变上述方式而仅通过立起台发挥导引线卡止力而完成。
[0018]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内窥镜具备:立起台收纳凹部,其凹设于从操作部延伸的插入部的前端附近部;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其以前端开口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连通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插入部内,并且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处置器具及导引线能够插通于该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立起台,其设置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能够以沿所述插入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在非起立位置和起立位置之间旋转,所述立起台具有:沿所述插入部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处置器具支承槽;位于该处置器具支承槽的两侧,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的所述插入部宽度方向的左右内面对置的一对立起台侧壁;形成于该一对立起台侧壁的至少一方的、使处置器具支承槽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其中,该内外连通槽形成为在所述旋转轴方向上贯通且在所述处置器具支承槽的深度方向上具有底部,所述导引线能够卡合于该内外连通槽而所述处置器具不能与该内外连通槽卡合,所述内外连通槽在所述立起台位于所述起立位置时,使所述导引线不与所述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壁面接触,而与导入该内外连通槽的所述导引线摩擦卡合。
[0019] 所述内外连通槽,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有一对相互对置的槽壁面,该一对槽壁面的对置的边缘部与所述导引线摩擦卡合。
[0020] 就所述立起台的一对所述立起台侧壁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内外连通槽存在的部分,整体上形成截面U字状,在处置器具支承槽的深度方向上,所述内外连通槽的底壁位于比所述处置器具支承槽的底部更靠上方的位置。
[0021] 能够在所述立起台的一对所述立起台侧壁上分别具备所述内外连通槽。
[0022] 优选的是,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设有物镜,在所述立起台位于所述起立位置时,所述内外连通槽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物镜的观察视野内。
[0023] (发明的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在将导引线插入例如十二指肠乳头且将导引线的中间部导入立起台的内外连通槽的状态下使立起台旋转至起立位置时,内外连通槽能够不使导引线与立起台收纳凹部的壁面接触而与导引线摩擦卡合,将该导引线可靠地固定于立起台(内窥镜)。即,由于能够单独地通过立起台将导引线固定于内窥镜,所以不存在由于选择的导引线的直径的差别而导致的导引线的固定力不足、损伤、或者碎片的脱落等的担忧,而能够将导引线固定于内窥镜。因此,在沿着导引线将处置器具等插入处置器具插通管路时,导引线被不经意地从胆管或胰管的期望位置插入至深侧的情况较少。而且,在沿着导引线拉动被插入处置器具插通管路的处置器具等时,导引线被不经意地从十二指肠乳头拉出的可能性小。因此,能够沿着导引线顺畅地插拔处置器具等。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内窥镜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观图。
[0026] 图2是立起台位于非起立位置(收纳位置)时的插入部的前端(附近)部的纵剖侧面图。
[0027] 图3(A)、(B)、(C)、(D)表示立起台单体的形状,(A)是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B)是侧面图,(C)是沿着(B)的C-C线的剖面图、(D)是(B)的D向视图。
[0028]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
[0029] 图5是使插入部从图2及图4的状态围绕其轴线向一方向旋转时的与图4同样的剖面图。
[0030] 图6是立起台位于最大起立位置时的与图2同样的纵剖侧面图。
[0031] 图7是使插入部的旋转位置从图5的状态返回到图4的状态时的与图4同样的剖面图。
[0032] 图8是使立起台旋转至起立位置时的与图2同样的纵剖侧面图。
[0033] 图9是图8时的插入部的前端的立体图。
[0034] 图10是表示在导引线与使处置器具支承槽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完全卡合的状态下使立起台旋转至起立位置时的监视器画面的图。
[0035] 图11是表示在导引线与使处置器具支承槽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不卡合或者不完全地卡合的状态下使立起台旋转至起立位置时的监视器画面的图。
[0036] 图12是表示在导引线卡合于立起台的处置器具支承槽的状态下使立起台旋转至起立位置时的监视器画面的图。
[0037] 图13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立起台的立体图。
[0038] 图14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立起台的立体图。
[0039] 图15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立起台的立体图。
[0040] 图16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立起台的立体图。
[0041] 符号说明
[0042] 10 内窥镜
[0043] 11 操作部
[0044] 11a 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
[0045] 11b 帽
[0046] 12 插入部
[0047] 13 通用管
[0048] 14 连接器部
[0049] 15 弯曲操作杆
[0050] 17 弯曲部
[0051] 18 挠性管部
[0052] 19 前端硬质部
[0053] 20 透镜安装面
[0054] 21 物镜
[0055] 22 照明透镜
[0056] 23 立起台收纳凹部
[0057] 23a 左方内面
[0058] 23b 右方内面
[0059] 23c 弯曲面(线抵接部)
[0060] 25 旋转轴
[0061] 26 处置器具插通用管(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
[0062] 30、30' 立起台
[0063] 31 主体部
[0064] 32 被支承部
[0065] 32a 轴支承孔
[0066] 33 处置器具支承槽
[0067] 33U U字状槽
[0068] 33V V字状槽
[0069] 33a 底部
[0070] 34 立起台侧壁
[0071] 35 内外连通槽
[0072] 35a、35b 槽壁面
[0073] 35a1 内侧边缘35a1
[0074] 35a2 外侧边缘(锁定边缘)
[0075] 35b1 内侧边缘(锁定边缘)
[0076] 35b1 外侧边缘35b2
[0077] 35c 底壁
[0078] 37 交叉部
[0079] 37a、37b 对置内面
[0080] 38 正交部
[0081] 38a、38b 对置内面
[0082] 40 导引线支承槽
[0083] 41 交叉部
[0084] 41a、41b 对置内面
[0085] M CRT监视器画面
[0086] W 导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以下,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将内窥镜10的插入部12的前端侧定义为“前方”,将通用管13的前端侧定义为“后方”)、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以图中的箭头方向为基准。另外,“平行”、“直角”不是指几何学的平行、直角,而是宏观上来看包含平行、直角。
[0088] 图1所示的内窥镜10是侧视型内窥镜,具备操作部11、从操作部11向前方延伸的插入部12、一同从操作部11向与插入部12不同的方向延伸的通用管13、设于通用管13的端部的连接器部14。连接器部14可与处理器(图像处理装置兼光源装置。图示略)连接,处理器与CRT监视器M连接。在插入部12形成有根据设于操作部11的弯曲操作杆15的旋转操作而在上下及左右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17,比弯曲部17靠基端侧的部分成为通过自重或手术者的直接的操作进行弯曲的挠性管部18。插入部12的比弯曲部17靠前端侧的部分成为前端硬质部19。前端硬质部19的前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切口,在该切口部构成由与插入部12的轴线平行的平面构成的透镜安装面20,且在该透镜安装面20上设有物镜21和照明透镜22。物镜
21及照明透镜22的光轴与相对于插入部12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及后述的旋转轴25的轴线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平行。而且,在前端硬质部19上,在与透镜安装面20相邻的部分(插入部12的前端附近部)形成有立起台收纳凹部23。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平面形状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矩形(参照图9)。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23a及右方内面23b由相互平行的平面构成。左方内面23a的上缘部与透镜安装面20的右侧缘部连接,右方内面
23b的上缘部位于与左方内面23a的上缘部及透镜安装面20相同的高度(参照图4、图5、图
7)。另外,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后面的下端部由弯曲面23c(线抵接部)构成。在连接器部14、通用管13、操作部11、及插入部12的内部配设有具有挠性的光导纤维(图示省略),光导纤维的前端部与照明透镜22连接。另外,在前端硬质部19的内部设有接收透过了物镜21的光束(观察像)的拍摄元件(图示省略)。从拍摄元件向后方延伸的具有挠性的图像信号线缆穿过插入部12、操作部11、及通用管13的内部而到达连接器部14的内部。
[0089] 如图1所示,在操作部11的前端部突设有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该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为用于插入具有挠性及弹性且由金属构成的长条状部件即导引线W等的筒状部,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的端部开口可通过橡胶制的帽11b进行开闭。在插入部12的内部配设有从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朝向前端硬质部19侧延伸的处置器具插通用管(处置器具插通用管路)26。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的前端开口与前端硬质部19的立起台收纳凹部23连通,可使从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插入的导引线W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的前端开口向立起台收纳凹部23内突出。
[0090] 在立起台收纳凹部23收纳在图3中示出单体形状的金属制的立起台30。立起台30具备主体部31、和从主体部31突出且左右宽度比主体部31窄的被支承部32。
[0091] 在被支承部32上形成有轴支承孔32a而作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贯通孔。而且,在主体部31的侧面形成有线固定孔(图示省略)。在轴支承孔32a中相对不能旋转地以固定状态插入沿左右方向(插入部1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25,旋转轴25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能相对旋转地插入在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23a及右方内面23b上所形成的轴支承孔(图示省略)。
[0092] 在主体部31上凹设有朝向前后方向(插入部12的延长方向)延伸的处置器具支承槽33,一对立起台侧壁34位于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处置器具支承槽33与立起台侧壁34作为整体,其接近轴支承孔32a(旋转轴25)的一侧构成截面U字状的U字状槽33U,其远离轴支承孔32a的一侧(立起台30的自由端部侧)构成截面V字状的V字状槽33V,且上面开放。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底部33a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该底部33a和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的前端部的中心轴线平面观察位于大致同一直线上。
[0093] 在立起台30的一对上述立起台侧壁的左方的立起台侧壁34上形成有内外连通槽35。该内外连通槽35在与立起台30的轴支承孔32a平行的方向上贯通,且在处置器具支承槽
33的深度方向上形成为有底。连通槽33的“连通”是“贯通立起台侧壁34而使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内外连通”的意思。内外连通槽35的宽度X(图3)比导引线W的外径大,且比探针及处置器具的外径小。即,在内外连通槽35内,能够导入(卡合)导引线W,但不能导入(卡合)探针及处置器具。
[0094] 内外连通槽35具有相互对置的(平行的)一对槽壁面35a、35b和底壁35c。槽壁面35a为远离轴支承孔32a(旋转轴25)的壁,槽壁面35b为接近轴支承孔32a的壁。底壁35c位于比由处置器具支承槽33和立起台侧壁34所形成的U字状截面的底部33a高的位置,由随着朝向立起台侧壁34的外侧深度加深的倾斜壁构成。槽壁面35a具有接近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边界与该支承槽33相接的)内侧边缘35a1和远离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外侧边缘35a2(图3(A)),槽壁面35b具有接近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边界与该支承槽33相接的)内侧边缘35b1和远离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外侧边缘35b2(图3(C))。
[0095] 以上的内外连通槽35相对于穿过转动轴25的中心的径方向大致正交,在立起台30的非起立位置(收纳位置),其中心线和透镜安装面20形成角度θ(图2、锐角)。而且,在立起台30从非起立位置向起立位置移动的期间,该角度θ逐渐减小,与透镜安装面20形成大致平行,在立起台的最大起立位置,如图8所示,形成负的角度。另外,内外连通槽35在与透镜安装面20形成平行时,槽壁面35a与35b的至少远离旋转轴25的一侧的槽壁面35a位于该透镜安装面20的上方。
[0096] 以上的立起台30相对于前端硬质部19(立起台收纳凹部23),能够在图2及图4所示的非起立位置和图7及图8所示的起立位置(后倒位置)之间进行旋转。在立起台30位于非起立位置时,立起台30整体位于立起台收纳凹部23内(参照图2。立起台30的左右一对立起台侧壁34与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23a及右方内面23b在左右方向上对置)。如果立起台30从规定位置向起立位置侧旋转,则立起台30的一部分(前端部)从透镜安装面20(右方内面23b的上缘部)向上方突出(参照图6),在旋转至最大起立位置(图8的位置)时,立起台30的从透镜安装面20向上方的突出量为最大。不过,在立起台30位于非起立位置和起立位置之间的任一位置时,立起台30均位于比全圆柱部的外周面更靠内周侧,其中,全圆柱部位于插入部12的比透镜安装面20更靠后方(参照图5、图7)的位置。因此,假如即使在使立起台
30位于起立位置或最大起立位置的状态下使插入部12在受验者的管腔内进退,立起台30与管腔壁接触的可能性也小。
[0097] 如图4、图5、图7所示,在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23a与立起台30的左侧的立起台侧壁34之间、及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右方内面23b与立起台30的右侧的立起台侧壁34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余隙)。该微小间隙的尺寸相较于导引线W的外径(截面直径)非常小。在操作部11及插入部12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操作线以在前后方向上可进退的方式而配设。操作线的后端部与设于操作部11的立起台操作杆(操作单元。图示省略)连接,操作线的前端部嵌合固定于立起台30的上述线固定孔。在立起台操作杆位于非操作位置时,立起台30位于非起立位置,在通过将立起台操作杆向最大操作位置侧旋转操作而操作线被拉向后方时,立起台30逐渐向起立位置侧旋转,在使立起台操作杆旋转至最大操作位置时,立起台30旋转至最大起立位置。另外,在立起台30向起立位置侧旋转后使立起台操作杆向非操作位置侧返回时,通过操作线向前方滑动,立起台30向非起立位置侧旋转。
[0098] 以上的立起台30进行的导引线W的锁定动作如下进行。在使插入部12(前端硬质部19)围绕其轴线旋转的状态下使立起台30向起立位置方向旋转时,内外连通槽35在立起台
30的起立位置附近与透镜安装面20平行,至少远离旋转轴25的一侧的槽壁面35a位于比透镜安装面20更靠上方,因此,与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23a和透镜安装面20的连接部(角部)接触的导引线W的中间部被导入内外连通槽35(参照图7-图9)。手术者在该状态下将立起台操作杆旋转操作至最大操作位置,使立起台30旋转至起立位置。而且,通过使插入部12(前端硬质部19)的围绕轴线的旋转状态还原,能够不与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
23a、右方内面23b接触地将导引线W摩擦卡合于槽壁面35a和35b(特别是内侧边缘35b1和外侧边缘35a2)而进行支承。即,内外连通槽35的槽壁面35b(特别是内侧边缘35b1)和槽壁面
35a(特别是外侧边缘35a2)作为与导引线W摩擦卡合而进行锁定的锁定面(边缘)而发挥作用。
[0099] 图8表示将导引线W准确地卡合于立起台30的内外连通槽35的状态。使立起台30向箭头A1所示的最大立起位置方向转动,此时,导引线W被以箭头A2所示的力按压于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弯曲面23c,经由内外连通槽35沿箭头A3所示的方向对于立起台30赋予转动力。此时,导引线W与内外连通槽35的槽壁面35b(内侧边缘35b1)和槽壁面35a(外侧边缘35a2)摩擦卡合。
[0100] 对利用以上的内窥镜10的胰胆管系统的观察及处置要领进行说明。首先,将立起台30位于非起立位置的内窥镜10的连接器部14与上述处理器连接,使内置于处理器的光源发光。于是,由光源产生的照明光被供给至上述光导纤维的后端,进而从光导纤维的前端供给至照明透镜22,因此,照明光从照明透镜22向前端硬质部19的外侧射出。而且,通过上述拍摄元件拍摄物镜21观察到的观察像(物镜21的观察范围为图4及图7所示的范围),将拍摄元件所生成的观察像数据经由上述图像信号线缆发送到处理器。被发送到处理器的观察像数据在通过内置于处理器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了图像处理后,显示在CRT监视器画面M(图10~图12)上。手术者一边观察显示于CRT监视器画面M上的图像,一边将插入部12的前端经由受验者的口、食道、及胃插入十二指肠内。进而,通过使立起台收纳凹部23(立起台30)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参照图4、图5、图7)的附近,且使插入部12(前端硬质部19)围绕其轴线旋转,使物镜21与十二指肠乳头相对,在CRT监视器画面M的中央部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然后,手术者从内窥镜10的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向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插入具有挠性的探针(图示省略),使探针的前端部经由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的前端侧开口向立起台收纳凹部23内突出,进一步使探针的前端部附近与立起台30的处置器具支承槽33接触,同时使探针的前端部向立起台收纳凹部23(前端硬质部19)的外周侧突出。此时,由于内外连通槽35的底壁35c位于比立起台30的U字状截面的底部33a高的位置,所以沿着底部33a插入的探针被拉向底壁35c的边缘的可能性小,能够顺畅地插入。而且,将位于非操作位置的上述立起台操作杆操作至最大操作位置侧,使立起台30向最大起立位置侧旋转,进而将探针相对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向其前端侧按压(相对移动),由此将探针的前端部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接着,注入造影剂,可通过X射线透视来观察胆管或胰管。
[0101] 接着,从探针的操作部11侧的开口向探针的内部插入具有挠性的金属制的导引线W,并使导引线W的前端部从探针的前端侧开口突出,将导引线W的前端部插入十二指肠乳头内(参照图4)。而且,一边通过X射线透视观察胆管或胰管,一边将导引线W的前端部插入到胆管或胰管的期望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上述的立起台30的立起动作及以插入部12(前端硬性部19)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动作的组合,将导引线W锁定在立起台30上。接着,在将导引线W插入至十二指肠乳头内的状态下,手术者一边用手把持探针的基端部(从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一边沿着导引线W将探针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及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以及受验者的管腔)拉出。导引线W由于被锁定在立起台30上,所以不会与探针一同被拔出。接着,将导引线W的基端部(从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插入具有挠性的长条状的筒状部件即处置器具(图示省略)的前端部(内部空间)。然后,沿着导引线W将处置器具的前端部插入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将向立起台收纳凹部23的外侧突出的处置器具的前端部经由十二指肠乳头插入到胆管或胰管的期望位置,利用该处置器具对胆管或胰管进行规定的处置。
[0102] 处置器具进行的处置结束后,沿着导引线W将处置器具从内窥镜10的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及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以及受验者的管腔)拉出。在该拉出作业中,首先,手术者一边用手把持处置器具的基端部(从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一边将处置器具整体拉向近前侧(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侧),使处置器具的前端部从立起台收纳凹部23向后方移动,将其引入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的内部。接着,在使立起台30返回到非立起位置的状态下(参照图4),手术者一边观察CRT监视器画面M,一边使插入部12(前端硬质部19)围绕其轴线旋转等,使导引线W的中间部相对于立起台30向左侧移动,使导引线W的中间部卡合于立起台30的内外连通槽35,且使该中间部与左方内面23a和透镜安装面20的连接部(角部)接触(参照图5)。进而,通过将立起台操作杆向最大操作位置侧旋转操作,使立起台30向最大起立位置侧旋转。于是,导引线W的中间部通过立起台30(立起台侧壁
34)而向后方弯曲(参照图6)。
[0103] 而且,此时,立起台30的一部分、内外连通槽35的一部分、及导引线W的一部分进入物镜21的观察范围(观察视野)。即,如图10所示,在CRT监视器画面M上显示立起台30的一部分、内外连通槽35的一部分、及导引线W的一部分。此外,假如在导引线W相对于内外连通槽35未卡合(或者不完全卡合)时,立起台30的一部分、内外连通槽35的一部分、及导引线W的一部分在CRT监视器画面M上以图11的方式进行显示(内外连通槽35的外形线的一部分被导引线W覆盖),另外,在导引线W不与内外连通槽35而与处置器具支承槽33卡合的情况下,立起台30的一部分、内外连通槽35的一部分、及导引线W的一部分在CRT监视器画面M上以图12的方式进行显示(显示导引线W不与内外连通槽35卡合的点)。这样,手术者可以在使立起台
30旋转至起立位置时,通过目视掌握导引线W是否与内外连通槽35完全卡合,因此,一边观察CRT监视器画面M,一边使插入部12(前端硬质部19)向反方向旋转,形成图7所示的状态(使插入部12(前端硬质部19)的围绕轴线的旋转位置形成与图4相同的状态,在CRT监视器画面M的中央部显示十二指肠乳头)。
[0104] 因此,在该状态下,手术者沿导引线W拉动插入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内的处置器具时,即使在处置器具的内周面和导引线W的外周面之间产生大的摩擦力,导引线W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被不经意地拉向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的外侧的可能性也是小的。因此,手术者能够将处置器具沿着导引线W顺畅地拉向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的外侧。而且,在导引线W的外径比内外连通槽35的宽度及深度小,且立起台30旋转至起立位置时,由于内外连通槽35的槽壁面35a位于比透镜安装面20(右方内面23b的上缘部)更靠上方(由于与左方内面23a在左右方向上未对置),因此,在使立起台30旋转至起立位置时,导引线W不会被夹入立起台30和左方内面23a之间。而且,导引线W也不会被夹入立起台30和弯曲面23c之间。因此,(只要导引线W的外径为相对于内外连通槽35能够卡合的大小)无论导引线W的外径的大小及立起台30的旋转角度如何,在使立起台30旋转至起立位置时,经由内外连通槽35的锁定边缘而作用于导引线W的力都不会过大,因此,不会因内外连通槽35(立起台30)而使导引线W破损。
[0105] 在将上述处置器具向内窥镜10的外侧拉出后对胆管或胰管进行其它处置时,将具有与上述处置器具不同的挠性的筒状的处置器具(图示省略)沿着导引线W插入胆管或胰管的内部,利用该其它处置器具对胆管或胰管进行必要的处置。对胆管或胰管的处置结束后,一边用手把持导引线W的基端部(从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向外侧突出的部分),一边将其拉出到处置器具插入口突起11a的外侧,使上述立起台操作杆向非操作位置旋转,使立起台30返回非起立位置侧,之后,将插入部12从受验者的体内拉出。
[0106] 图13~图16表示用于本发明的内窥镜的立起台30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与图1~图12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是形成于立起台30的内外连通槽35周围的方式,以下,仅说明立起台30的方式。
[0107] 图13的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立起台30的主体部31的左侧的立起台侧壁34上形成有使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35,在该立起台侧壁34的外面(与处置器具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23a的对置面),与该内外连通槽35接续,凹设有侧面观察呈L字形的导引线支承槽36作为有底槽。导引线支承槽36具有直线地延伸的交叉部37、和从交叉部37的前端相对于交叉部37正交并直线地延伸的正交部38。交叉部37及正交部38相互连通,交叉部37的后端部(一端部。在立起台30位于起立位置时位于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的前端开口侧的端部)及正交部38的与交叉部37相反一侧的端部均开口。交叉部37及正交部38的截面形状均为大致方形(参照图5)。交叉部37的内面的上部和下部构成相互平行,并且沿交叉部37的长度方向(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在相对于左右方向(插入部12的宽度方向)及交叉部3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对置内面37a、37b。另一方面,在正交部38的内面形成有与对置内面37a连续的对置内面38a及与对置内面37b连续的对置内面38b。对置内面38a与对置内面38b相互平行,并且在正交部38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在相对于左右方向(插入部12的宽度方向)及正交部38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交叉部
37及正交部38的宽度(对置内面37a和对置内面37b的间隔、及对置内面38a和对置内面38b的间隔)以及导引线支承槽36的深度(左右尺寸)比导引线W的外径大,且比后述的探针及处置器具的外径小(探针及处置器具与导引线支承槽36不能卡合)。如果立起台30旋转至起立位置,则正交部38整体及交叉部37的一部分(正交部38侧的部分)位于比透镜安装面20(右方内面23b的上缘部)更靠上方(在左右方向上不与左方内面23a对置),而且导引线支承槽
36整体位于比处置器具插通用管26更靠上方。
[0108] 图14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在立起台30'的左方的立起台侧壁34形成有使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35。而且,在该立起台侧壁34的外面(与处置器具收纳凹部23的左方内面23a的对置面),与该内外连通槽35接续,凹设有侧面观察直线形状的导引线支承槽40作为有底槽。导引线支承槽40仅具有直线延伸的交叉部41,交叉部41的与内外连通槽3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闭塞。交叉部41的截面形状为大致方形。交叉部41的内面的上部和下部构成相互形成平行,并且沿交叉部41的长度方向(一方向)延伸,且相互在相对于左右方向(插入部12的宽度方向)及交叉部37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置的一对对置内面41a、41b。交叉部41的宽度(对置内面41a和对置内面41b的间隔)及交叉部41的深度(左右尺寸)比导引线W的直径大,且比探针及处置器具的外径小(探针及处置器具与导引线支承槽40不能卡合)。如果立起台30'旋转至起立位置,则导引线支承槽40(交叉部41)的一部分(上部)位于比透镜安装面20(右方内面23b的上缘部)更靠上方(在左右方向上不与左方内面23a对置)。
[0109] 图15的第四实施方式是在立起台30'的左右的立起台侧壁34上形成有使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35及导引线支承槽36的实施方式,图16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是在立起台30'的左右的立起台侧壁34上形成有内外连通槽35及导引线支承槽40的实施方式。这样,如果在一个立起台30、30'上形成两个内外连通槽35和导引线支承槽36、40,则在使立起台30、30'旋转至起立位置时,使导引线W卡合于导引线支承槽36、40变得容易。
[0110] 图13~图16的实施方式的内外连通槽35的动作与图1~图12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外连通槽35的动作相同。即,在立起台30从非起立位置向起立位置移动的期间,内外连通槽35与透镜安装面20形成的角度θ逐渐减小,与透镜安装面20形成大致平行,在与透镜安装面20形成平行时,至少远离旋转轴25的一侧的槽壁面35a位于比该透镜安装面20更靠上方。因此,通过将立起台30的立起动作、和以插入部12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移动组合,能够将导引线W导向内外连通槽35,与槽壁面35a和35b(特别是内侧边缘35b1和外侧边缘35a2)摩擦卡合并进行支承。
[0111]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使处置器具支承槽33的内外连通的内外连通槽35的槽壁面35b和槽壁面35a中的、特别是内侧边缘35b1和外侧边缘35a2作为与导引线W摩擦卡合而锁定的边缘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有立起台侧壁34的厚度可以减薄,难以在立起台侧壁34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作为边缘而形成的状况。在这样的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槽壁面35b和槽壁面35a(的整体)来锁定导引线W。
[0112]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是将本发明适用于侧视型的内窥镜10,但也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斜视型的内窥镜。而且,也可以通过内窥镜对与胰胆管系统不同的部位进行观察和处置。
[011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14] 具备本发明的立起台的内窥镜例如适用于使用导引线将处置器具导入胰胆管系统而进行各种处置的内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