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门把手和用于门把手的致动装置组成的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59067.0

文献号 : CN10591706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罗兰·奥克

申请人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门把手和用于门把手的致动装置组成的系统,所述门把手能够以可移动方式安装于汽车内或汽车上,其中所述门把手具有把手部分和布置于所述把手部分的相对端的区域中的两个安装部分,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杆,所述致动杆通过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安装部分中的第一安装部分并且通过其另一端安装于壳体部分上以可在息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所述致动杆处于所述息止位置时,所述门把手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在所述致动杆处于所述致动位置时,所述门把手处于致动位置,所述门把手能够从所述致动位置手动拉至打开位置以对门锁进行解锁,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用于将所述致动杆从所述息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并且其中所述致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至少在所述致动杆在所述息止位置和所述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所述第一安装部分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分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使得所述门把手以基本平移方式在其关闭位置和其致动位置之间移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由门把手(10)和用于所述门把手(10)的致动装置组成的系统,所述门把手(10)能够以可移动方式安装于汽车内或汽车上,其中所述门把手(10)具有把手部分(14)和布置于所述把手部分(14)的相对端的区域中的两个安装部分(16,18),并且所述两个安装部分(16,18)具有第一安装部分(16)和第二安装部分(18),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杆(20),所述致动杆通过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安装部分(16,18)中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分并且通过其另一端安装于壳体部分上,以能够在息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所述致动杆(20)处于所述息止位置时,所述门把手(10)处于关闭位置,并且在所述致动杆(20)处于所述致动位置时,所述门把手处于致动位置,所述门把手(10)能够从所述致动位置手动拉至打开位置以对门锁进行解锁,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用于将所述致动杆(20)从所述息止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并且其中所述致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26),至少在所述致动杆(20)在所述息止位置和所述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6)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8)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28)在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26)中进行引导,使得所述门把手(10)以基本平移方式在其关闭位置和其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6)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28)在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26)中进行引导,其中,至少在所述致动杆(20)在所述息止位置和所述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8)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34)在至少一个第二有槽的引导件(36)中进行引导,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8)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其中,至少在所述致动杆(20)在所述息止位置和所述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6)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至少一个第二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提供了将所述致动杆(20)预加载至所述息止位置的弹簧装置,和/或

其特征在于,提供了将所述门把手(10)预加载至所述致动位置和/或所述关闭位置的弹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把手(10)可绕枢转轴(24)在所述致动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枢转轴(24)将所述致动杆(20)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26)在其在所述门把手(10)处于所述致动位置时接纳所述引导部分(28)的端部处具有在所述门把手(1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28)接纳在其中的突出(52),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引导所述第一或第二安装部分(16,18)的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门锁的紧急解锁,所述门把手(10)能够绕所述枢转轴(24)从所述关闭位置手动地枢转至紧急解锁位置,所述枢转轴(24)将所述致动杆(20)连接至所述第一安装部分(1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26)在其在所述门把手(10)处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28)的端部处具有在所述门把手(10)处于所述紧急解锁位置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28)接纳在其中的突出(55),所述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引导所述第一或第二安装部分(16,18)的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8)与待通过所述门把手(10)致动的门锁相互作用,使得所述门锁在所述门把手(10)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被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安装部分(18)上,枢转地安装有解锁杆(32),在所述解锁杆的自由端上形成有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至推杆(72)的第一端(70),所述推杆(72)的第二端(74)作用于所述解锁杆(32)上,使得在所述致动杆(20)位于所述致动位置时,防止所述门把手(10)从所述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72)与作用于所述解锁杆(32)上的闭锁元件(80)相互作用,

所述闭锁元件(80)安装成可在闭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闭锁位置防止所述门把手(10)从所述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所述释放位置允许所述门把手(10)从所述致动位置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以及在所述致动杆(20)通过所述驱动装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期间,所述推杆(72)将所述闭锁元件(80)移动至其闭锁位置,并且只要所述驱动装置位于将所述致动杆(20)保持在所述致动位置的位置,所述推杆就将所述闭锁元件保持在所述闭锁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80)包括棘爪。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80)可枢转地安装于壳体部分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80)通过弹簧元件(84)预加载至所述释放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元件(80)通过闭锁部分(78)在形成于所述推杆(72)的所述第二端(74)上的槽(76)中进行引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线性驱动器(42),所述电线性驱动器驱动在所述致动杆(20)的斜坡(40)上行进的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致动杆(20)的斜坡(40)上行进的所述元件包括滑动元件或辊(46)。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斜坡(40)上的所述元件的移动行程,所述斜坡(40)具有至少两个不同梯度的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推推式运动布置,其中通过手动施加相反于弹簧装置的预加载的压力以对所述推推式运动布置解锁,所述门把手(10)能够移出其关闭位置至解锁位置,由所述弹簧装置的所述预加载驱动的所述门把手(10)通过所述致动杆(20)的枢转移动从所述解锁位置移动至所述致动位置。

说明书 :

由门把手和用于门把手的致动装置组成的系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门把手和用于该门把手的致动装置组成的系统,该门把手能够以可移动方式安装于汽车内或汽车上,其中该门把手具有把手部分和布置于把手部分的相对端的区域中的两个安装部分。所述类型的门把手例如用作汽车门上的外门把手。例如,DE 10 2004 036 663 A1已公开了一种外门把手,该外门把手在其关闭位置终止于与机动车辆的车身齐平。门把手可从关闭位置向上枢转至操作位置,在该操作位置,门把手从车身突出,并且门把手从该操作位置可进一步手动上拉以对门锁进行解锁。
[0002] 在一些情况下期望的是,终止于与周围车身的外表面齐平的门把手以平移方式从其关闭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该门把手从该致动位置可手动上拉。用于实现门把手的这种平移移动的已知解决方案涉及有关构造的相当大的费用并需要大量的结构空间,尤其在汽车的竖直方向上。
[0003] 从所讨论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言中所提及类型的系统,通过该系统,门把手可以以平移方式在关闭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系统应涉及有关构造的较少费用并应具有较小结构空间要求。
[0004] 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该目的。有利的改进从从属权利要求、从说明书和从附图中体现出。
[0005] 对于前言中所提及类型的系统,本发明实现的目的在于: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杆,该致动杆通过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安装部分中的第一安装部分并且通过其另一端安装于壳体部分上以可在息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致动杆处于息止位置时,门把手位于关闭位置,并且在致动杆处于致动位置时,门把手位于致动位置,门把手从该致动位置能够手动拉至打开位置以对门锁进行解锁,其中致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用于将致动杆从息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并且其中致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至少在致动杆在息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第一安装部分或第二安装部分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使得门把手以基本平移方式在其关闭位置和其致动位置之间移动。
[0006] 门把手可以是汽车的内门把手或外门把手。在处于关闭位置时,其可终止于与车身的周围外表面齐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是未提供握持凹陷部等。可能的是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提供了阻尼装置,例如线性或旋转阻尼器,其可抑制门把手的移动。
[0007]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门把手以平移方式从其关闭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反之亦然。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在把手部分的相对端处形成的安装部彼此平行地移动。因此,特别是门把手在其从关闭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期间不枢转的情况。在汽车的安装状态下,门把手的平移移动通常基本垂直于汽车的纵向方向发生。根据本发明,平移移动通过致动杆与用于第一或第二安装部分的引导部分的有槽的引导件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致动杆在一侧可枢转地连接至门把手的第一安装部分。在另一侧,所述致动杆可枢转地安装于系统的壳体部分上。在操作期间,壳体部分牢固地布置于汽车门上。有槽的引导件形成用于引导部分的弯曲路径,引导部分在门把手的移动过程中沿着该弯曲路径行进。例如,引导部分可由例如圆柱形导杆的一端形成。还可能的是,所述类型的导杆的两端各自形成引导部分。
导杆的引导部分的端部然后可各自在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致动杆通过驱动装置进行移动,其中引导部分沿着由导槽限定的弯曲路径行进。弯曲路径被适当地设计,使得门把手进行期望的平移移动。门把手然后可从致动位置手动拉至打开位置以对门锁进行解锁。
[0008]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实现了相对于现有技术更紧凑的设计。这在门把手从致动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的方向(也就是说,特别是垂直于汽车的纵向方向)上首先应用至系统的结构深度。在该方向上,可能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在门把手的关闭位置中具有小于80mm的长度(extent)。垂直于把手部分的纵向方向(也就是说,特别是在配备有门把手的汽车的竖直方向(z方向)上)的系统高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例如,可能的是,系统在所述方向上的长度在门把手的关闭位置中同样小于80mm。
[0009] 致动杆可例如包括两个杆臂,该两个杆臂相对于彼此以某个角度延伸,杆臂之一通过其一个自由端可枢转地安装于系统的壳体上,并且另一杆臂通过其一个自由端可枢转地连接至门把手的第一安装部分。在致动杆处于息止位置和/或门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致动杆的这两条枢转轴线位于平行于把手部分的外表面的平面中。在息止位置,致动杆可布置于门把手之前或之后,如在把手部分的纵向方向上所观察到的。
[0010] 本发明还涉及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一种汽车门或一种汽车。然后,可能为这样的情况,例如外门把手形式的门把手在处于其关闭位置时终止于与汽车门的周围外表面齐平,如上文所说明。
[0011] 为进一步增加便利性,可提供将致动杆预加载至息止位置的弹簧装置。替代地或另外地,可提供将门把手预加载至致动位置和/或关闭位置的弹簧装置。将致动杆预加载至息止位置具有这样的效果:致动杆自动地返回至息止位置,从而用其驱动门把手。然而,门把手然后可能仍位于枢转出位置。通过门把手的可能额外提供的预加载,确保处于打开位置的门把手被释放之后,所述门把手完全移动回至关闭位置。还确保,门把手不能自动地移出其关闭位置。如果想要实现所讨论的两种预加载,那么这可通过用于致动杆和用于门把手的单独弹簧装置或通过实现两种预加载的共用弹簧装置来实现。
[0012] 在进一步细化中,门把手可为绕枢转轴在致动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的,特别地手动可枢转的,该枢转轴将致动杆连接至第一安装部分。因此,在门把手从致动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期间,门把手相对于致动杆具体地绕致动杆和门把手之间的枢转连接枢转。致动杆在致动位置可抵靠止动件,该止动件防止致动杆进一步枢转出致动位置。以这种方式允许门把手相对于致动杆枢转。
[0013] 在进一步细化中,可提供的是,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在其端部处特别具有侧向突出,该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引导第一或第二安装部分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该端部在门把手处于致动位置时接纳引导部分,该侧向突出在门把手处于打开位置时接纳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因此,在门把手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以及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期间,至少一个引导部分总是在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
[0014] 在进一步细化中,可提供的是,对于门锁的紧急解锁,门把手可绕枢转轴从关闭位置手动地枢转至紧急解锁位置,该枢转轴将致动杆连接至第一安装部分,其中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在其端部处特别具有侧向突出,该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引导第一或第二安装部分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该端部在门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接纳至少一个引导部分,该侧向突出在门把手处于紧急解锁位置时接纳至少一个引导部分。紧急解锁功能用于例如在驱动装置有缺陷的情况下打开汽车门。为打开门锁,门把手可从紧急解锁位置向上枢转至紧急打开位置。为将门把手移动至紧急解锁位置,可例如手动轻微地推动第一安装部分,从而该门把手在第二安装部分的区域中轻微地向外枢转并且可手动握持以向上枢转至紧急打开位置。
[0015] 致动杆与第一安装部分的可枢转连接和第一安装部分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可设置于第一安装部分的相对端。特别地,致动杆与第一安装部分的可枢转连接和第一安装部分的引导部分在第一安装部分于关闭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通过该构造,增加了门把手的平移移动的稳定性。
[0016] 在进一步细化中,可提供的是,第一安装部分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其中,至少在致动杆在息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第二安装部分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至少一个第二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或第二安装部分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其中,至少在致动杆在息止位置和致动位置之间移动期间,第一安装部分通过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在至少一个第二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因此,可能的是,两个安装部分各自通过引导部分在至少一个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
[0017] 如果第二安装部分在至少一个第二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那么可能的是,在门把手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情况下或移动期间,第二安装部分通过其至少一个引导部分以其引导部分在对其指定的至少一个第二有槽的引导件中进行引导。
[0018] 此外,第二安装部分可与通过门把手所致动的门锁相互作用,使得该门锁在门把手处于打开位置时被解锁。在第二安装部分上可枢转地安装有解锁杆,至少一个引导部分形成在该解锁杆的自由端上。第二安装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引导部分可例如通过鲍登线(Bowden cable)连接至门锁。上述细化使得有可能以关于构造的简单方式实现门锁的解锁。在门锁移动至打开位置期间,第二安装部分可连同该门锁驱动该门锁的鲍登线。在此,鲍登线在门的解锁过程中可张紧,使得门锁在门把手随后移回致动或关闭位置期间还可再次被锁定。
[0019] 在进一步细化中,驱动装置可连接至推杆的第一端,推杆的第二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解锁杆上,使得在致动杆位于致动位置时,防止门把手从致动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就这一点而言,还可提供的是,推杆与作用于解锁杆上的闭锁元件,特别是棘爪,相互作用;
该闭锁元件安装成可在闭锁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特别是可枢转地安装于壳体部分上,其中闭锁位置防止门把手从致动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释放位置允许门把手从致动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该推杆在致动杆通过驱动装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期间将闭锁元件移动至其闭锁位置,并且只要该驱动装置位于将致动杆保持在致动位置的位置,所述推杆将所述闭锁元件保持在闭锁位置。
[0020] 在该细化中,由驱动装置致动并且特别地连接至该驱动装置的推杆作用于第二安装部分上,特别地作用于第二安装部分的解锁杆上,使得在致动杆位于致动位置并且该推杆位于与之相关的位置时,门把手不能从致动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因此防止了这样的情况,其中门把手从致动位置无意地被向内推动并且可能引起对系统部件的损坏。特别地,在这种情况下,推杆可经由特别地为可枢转安装的棘爪的形式的闭锁元件(也就是说,间接地)作用于第二安装部分的解锁杆上。闭锁元件提供所需的结构稳定性以防止由于位于致动位置的门把手上施加的压力而导致的损坏。由于提供闭锁元件,推杆或推杆自身无需吸收任何出现的压力,并且所述推杆可因此将尺寸设计得更小。仅当致动杆移出致动位置并移回至其息止位置并且推杆相应地移动回至其初始位置时,闭锁元件才释放解锁杆,并且因此释放门把手的第二安装部分,使得门把手可移动回至其关闭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推杆或闭锁元件可特别地防止门把手从致动位置至关闭位置的任何移动,也就是说,可将门把手保持在致动位置。闭锁元件可通过弹簧元件预加载至释放位置,使得在致动杆从致动位置移动回至其息止位置期间释放门把手受到弹簧预加载的影响。
[0021] 闭锁元件优选地通过闭锁部分在形成于推杆的第二端上的槽中进行引导。闭锁部分可例如为闭锁突起的形式。槽可沿其纵向轴线延伸,特别是在推杆的轴向方向上。槽具有这样的效果:在致动杆从其息止位置移动至其致动位置期间,推杆相对于闭锁元件初始地移动,而所述移动不作用于闭锁元件上。初始的情况为,闭锁部分在推杆中滑动,该推杆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其中闭锁元件保持静止。以这种方式,受有槽的引导件影响的门把手的平移移动未被破坏。仅在闭锁元件到达槽的端部时,推杆的进一步轴向移位才导致闭锁元件移动(特别是闭锁元件枢转)至其与解锁杆形成闭锁接合的位置。在推杆的返回移动期间,该推杆再次释放闭锁元件并且所述闭锁元件可例如通过弹簧元件移动回至其释放位置。
[0022] 驱动装置可例如包括驱动电动机,该驱动电动机将致动杆从息止位置枢转至致动位置。特别地,驱动装置可包括电线性驱动器,该电线性驱动器驱动在致动杆的斜坡上行进的元件,特别是滑动元件或辊。线性驱动器具有其上布置有元件(例如辊)的驱动部。具有元件的驱动部通过电线性驱动器线性地或以平移方式移动。以这种方式,元件在线性方向上被推至斜坡上,该斜坡形成斜面。在由元件施加于斜坡上的压力的作用下,致动杆绕其枢转轴进行枢转,该枢转轴安装于系统的壳体部分上。元件(例如滑动元件或辊)可与邻接引导件相互作用,该邻接引导件平行于线性驱动器的驱动部的移动方向延伸,使得所述元件不可偏转至侧面。在此,有利的情况为,无侧向力作用于驱动部上并因而作用于线性驱动的电动机上。邻接引导件连同斜坡一起形成用于具有元件的驱动部的楔形容器(receptacle)。此外,作为替代或除了驱动装置或驱动部的线性移动之外,出于驱动致动杆的目的,驱动装置或驱动部的旋转移动也是可能的,例如通过偏心滚道等。还可能的是,电动机仅在用于将致动杆从其息止位置枢转至致动位置的方向上移动。然后,电动机可随后执行返回移动,其中致动杆通过合适的弹簧装置枢转回至其息止位置。由于电动机在电动机返回移动至其初始位置期间与致动杆脱离,还有利地实现了防夹保护,因为门把手在仅弹簧的驱动作用下移动回到关闭位置。弹簧力足够低,使得避免对用户的伤害。
[0023] 还可能的是,斜坡沿着斜坡上的元件的移动行程具有至少两个不同梯度部分。例如,可能的是,提供三个不同梯度部分。第一部分可例如具有浅梯度。然后,通过线性驱动器将较大的力施加于致动杆上。这例如在冬季期间可为有利的,以用于打破任何已形成的冰。所述第一部分可邻接例如第二较陡梯度部分。以这种方式,(在打破任何冰之后)门把手至致动位置的移动得以加速,因为致动杆由于该梯度而更快速地枢转。第二部分可例如邻接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也具有比第二部分更浅的梯度。以这种方式实现了致动位置中的高保持力。
[0024] 在另选的实施例中,可能的是,驱动装置包括推推式运动布置,其中通过手动施加与弹簧装置的预加载相反的压力以对该推推式运动布置解锁,门把手可移出其关闭位置至解锁位置,由弹簧装置的预加载驱动的门把手通过致动杆的枢转移动从解锁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此外,可能的是,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杆,该驱动杆可枢转地安装于壳体部分上并且在推推式运动布置的解锁之后通过弹簧装置进行枢转以通过致动杆的枢转移动将门把手移动至致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杆可枢转地安装于系统的壳体部分上,该壳体部分在操作期间特别地固定布置于汽车门上。在该细化中,门把手的致动通过向内推动该门把手而手动引起,由此推推式运动布置被解锁并且门把手移出关闭位置至致动位置。
[0025] 在这方面的进一步细化中,可能的是,推推式运动布置的柱塞形成于驱动杆上,其中控制凸轮形成于该柱塞的外侧上,其中,至少在门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柱塞由推推式运动布置的控制环包围,所述控制环可旋转地且以轴向固定方式安装于该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壳体中,其中该控制环在其内侧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突起,该至少一个控制突起在该柱塞的控制凸轮中进行引导,其中,在门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柱塞锁定于该控制环上。在门把手移动至致动位置以及随后移动至打开位置期间,柱塞可从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壳体中露出并因而从控制环中露出。对于再次发生锁定,柱塞然后移动至壳体中并再次移动至控制环中。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控制凸轮具有例如一个或多个轴向凹槽和一个或多个锁定凹陷部。在柱塞轴向移动至或轴向移动出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壳体期间,控制环的一个或多个控制突起在一个或多个轴向凹槽中进行引导,并且控制环的控制突起锁定于一个或多个锁定凹陷部中。推推式运动布置,特别是控制凸轮和控制环的相互作用,可如DE 10 2008 057 933 B4中所描述的那样来配置。对于特别紧凑的构造,在门把手处于关闭位置时,驱动杆可布置于安装部分之间的空间中。这也应用于有槽的引导件。然后,在门把手从致动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的方向上的系统长度基本上由安装部分的长度来限定。
[0026] 在进一步细化中,可提供的是,在门把手从致动位置至打开位置的移动期间,在第二安装部分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于至少一个(适当时,第二)有槽的引导件中引导的过程中,第二安装部分的该至少一个引导部分使驱动杆相反于驱动杆的弹簧装置而枢转,使得柱塞再次锁定于控制环上。因此,在门把手从致动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的过程中,情况是推推式运动布置再次被锁定,使得门把手随后可从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而无需通过驱动杆的弹簧装置施加相反的力。然后,例如,可能的是,门把手通过致动杆和/或门把手的弹簧预加载再次自动地移动至关闭位置,而无需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弹簧装置施加相反的预加载。由于预加载了推推式运动布置,使得在手动打开门把手的过程中再次发生锁定,解决了旨在关于弹簧装置的冲突。具体地,对于门把手从关闭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需要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弹簧装置相比于将致动杆或门把手预加载至息止位置或关闭位置的任何弹簧装置具有更强的预加载。这将不利于门把手的自动关闭。这通过所讨论的细化来防止。
[0027]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在下文基于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其中示意性地:
[0028]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其处于第一操作状态;
[0029] 图2示出了图1的系统处于第二操作状态;
[0030] 图3示出了图1的系统处于第三操作状态;
[0031] 图4示出了图1的系统处于第四操作状态;
[0032]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其处于第一操作状态;
[0033] 图6示出了图5的系统处于第二操作状态;
[0034] 图7示出了图5的系统处于第三操作状态;
[0035] 图8示出了图5的系统处于第四操作状态;
[0036] 图9示出了图5的系统处于第五操作状态;
[0037]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系统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其处于第一操作状态;
[0038] 图11示出了图10的系统处于第二操作状态;以及
[0039] 图12示出了图10的系统处于第三操作状态。
[0040] 除非另行指出,图中相同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物体。图1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包括门把手10,在所示的示例中为汽车的外门把手10,该门把手在图1所示的门把手的关闭位置中终止于与汽车门的周围外表面(由附图标记12表示)齐平。门把手10具有细长的把手部分14,第一安装部分16形成在把手部分14的第一端上,并且第二安装部分18形成在把手部分14的第二端上。用于门把手10的致动装置包括致动杆20,该致动杆由两个杆臂组成,该两个杆臂以某个角度(例如,直角)彼此连接。一个杆臂的自由端安装于系统的壳体部分上,以可绕垂直于图1中的附图平面延伸的枢转轴22枢转,该壳体部分牢固地布置于汽车门上。另一杆臂的自由端连接至第一安装部分16以可绕同样垂直于图1中的附图平面延伸的枢转轴24枢转。
[0041] 致动装置还包括有槽的引导件26,该有槽的引导件布置于系统的壳体部分上,该壳体部分固定地布置于汽车门上。第一安装部分16的引导部分28在有槽的引导件26中进行引导。引导部分28可由例如圆柱形导杆的一端形成。还可能的是,所述类型的导杆的两端形成引导部分,其中然后还可提供两个有槽的引导件,该两个有槽的引导件布置于第一安装部分16的相对侧上。在所示的示例中,提供了弹簧装置,该弹簧装置将致动杆20绕枢转轴22顺时针预加载至如图1所示的致动件20的息止位置。此外,在所示的示例中,提供了弹簧装置,该弹簧装置将门把手10绕枢转轴24顺时针预加载至如图1所示的门把手10的关闭位置。
[0042] 在第二安装部分18上,布置有解锁杆32,该解锁杆可绕垂直于图1中的附图平面延伸的枢转轴30枢转。在其自由端,解锁杆32同样具有至少一个引导部分34,该引导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有槽的引导件36中进行引导。第二有槽的引导件36继而布置于壳体部分上,该壳体部分固定地布置于汽车门上。引导部分34连接至鲍登线38,该鲍登线作用于汽车门的门锁上,如下文将更详细地解释。同样,还可能的是,在第二安装部分上提供两个引导部分,并且适当时提供两个第二有槽的引导件。
[0043] 从图1中还可以看到,致动杆20具有形成斜面的斜坡40。附图标记42表示电线性驱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经由驱动部44驱动以可旋转方式在斜坡40上行进的辊46。辊46与在驱动部44的移动方向上延伸的邻接引导件48相互作用。如果辊46在斜坡40的方向上由电动机42驱动,也就是说向图1的左侧驱动,那么这导致致动杆20绕枢转轴22枢转。致动杆20的枢转移动由止动件50限制。
[0044] 图1示出了致动杆20的息止位置和门把手10的关闭位置,而图2示出了致动杆20和门把手10的致动位置。为了到达致动位置,电动机42已进行致动,使得,如上文所说明的,致动杆20已相反于弹簧装置的预加载而绕枢转轴22枢转,直至其已到达止动件50。比较图1和2可以看到,右侧的引导部分28在该过程中已沿着有槽的引导件26的弯曲路径进行引导。由于由有槽的引导件26所限定的弯曲路径的构造,门把手10在该过程中已以平移方式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移动至图2所示的致动位置。参照图1和图2,安装部分16,18因而已一致地平行移动。在该过程中,通过枢转轴30联接至第二安装部分18的解锁杆32也已在第二有槽的引导件36中向下移动第一距离。在该位置,门锁的解锁尚未发生。为此,门把手10从图2所示的致动位置手动拉至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在该过程中,门把手10相反于弹簧装置的预加载而相对于致动杆20绕枢转轴24枢转,致动杆保持抵靠着止动件50。引导部分28进入有槽的引导件26的侧向突出52中。引导部分34进一步沿着第二有槽的引导件36被拉动,直至底端54,如图3所示。在该过程中,门锁的解锁经由鲍登线38来执行,并且鲍登线38张紧。在所示的示例中,解锁杆32通过其引导部分34直接致动鲍登线38。然而,还可能的是,例如,解锁杆32致动其它杆以允许传递力和行进或以允许鲍登线的其它出线方向。
[0045] 如图3中可以看到的,当门把手10处于打开位置时,辊46不再与致动杆20的斜坡40接触。相反,驱动部44已通过驱动电机42移动回至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使得辊46已从斜坡40移除。如果门把手10从图3所示的打开位置释放,那么提供在枢转轴22,24的区域中的弹簧装置由于其预加载起作用,以产生致动杆20和门把手10的顺时针的枢转移动。因此,致动杆20移动回至图1所示的息止位置,并且门把手10移动回至同样如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在该过程中,由于鲍登线38在移动至打开位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张紧力,门把手也再次被锁定。
因此,完成门把手10的移动循环。
[0046] 图4示出了在例如线性驱动的电动机42有缺陷的情况下门把手的紧急解锁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门把手10能够通过在第一安装部分上手动施加压力而绕枢转轴24轻微地逆时针枢转,使得门把手10在第二安装部分18的区域中突出汽车门的外表面12。在该紧急解锁位置,引导部分28接纳于有槽的引导件26的第二侧向突出55中。门把手10可从紧急解锁位置绕枢转轴24手动向上枢转至紧急打开位置,使得门锁通过鲍登线38解锁。
[0047] 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将基于图5至图9更详细地解释。所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基本上对应于图1至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关于用于致动门把手10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不同于图1至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图5至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未提供电动机42。应当指出的是,图5至图9中示出了斜坡40和邻接引导件48。然而,在图5至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斜坡和邻接引导件没有作用并且不需要。在图5至图9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用于将致动杆20从息止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并且因而用于将门把手10从关闭位置移动至致动位置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杆58,该驱动杆安装于牢固地设置在汽车门上的壳体部分上,以可绕垂直于图5中的附图平面延伸的枢转轴56枢转。驱动杆58通过其一端部分60(参见图8)与门把手10的引导部分28相互作用。驱动杆58通过其另一端部分62与门把手10的引导部分34相互作用。在驱动杆58上形成有推推式运动布置的柱塞64,特别示于图7中。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壳体以附图标记66示出。控制环(未更详细地示出)以轴向固定和可旋转方式安装于壳体66中。控制环在其内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突起,该控制突起在至少一个控制凸轮中相互作用以实现推推功能,该控制凸轮形成于柱塞64的外侧上。控制凸轮的构造和控制环与控制凸轮的相互作用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进行配置,如DE 10 2008 057 
933 B4中所描述的那样。
[0048] 在如图5所示的门把手10的关闭位置,柱塞64位于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壳体66中。特别地,柱塞64锁定于推推式运动布置的控制环上。驱动杆58通过适当的弹簧装置绕枢转轴56顺时针预加载。然而,在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由于推推式运动布置的锁定,预加载不能作用于驱动杆58上以使其顺时针旋转。对于解锁,将门把手10手动向内推至图6所示的解锁位置。这导致柱塞64从布置于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壳体66中的控制环解锁。因此,绕枢转轴56顺时针预加载驱动杆58的弹簧装置可将驱动杆58顺时针枢转至图7所示的位置。在此,与绕枢转轴22顺时针预加载致动杆20的弹簧装置相比,预加载驱动杆58的弹簧装置表现出更强的预加载。以这种方式,驱动杆58可沿着有槽的引导件26向下推动引导部分28,其中将致动杆
20绕枢转轴22逆时针枢转移动至图7所示的致动位置并且其中将门把手10平移移动至图7所示的致动位置。
[0049] 从图7所示的致动位置,门把手10可以以上文所描述的方式手动向上枢转至图8所示的打开位置,其中门锁被解锁。由于第二安装部分18的引导部分34与驱动杆58的第二端部分62的相互作用,驱动杆58在引导部分34在第二有槽的引导件36中移动的过程中相反于驱动杆58的预加载绕枢转轴56逆时针向后枢转。先前从壳体66露出的柱塞64再次移动至推推式运动布置的壳体66中,并且柱塞64再次锁定于推推式运动布置的控制环上。在图8所示的打开位置,预加载驱动杆58的弹簧装置可相应地不再施加作用。因此,在从图8所示的打开位置释放之后,通过由顺时针作用于枢转轴22,24上的弹簧装置来驱动,门把手10可以以上文关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自动地移动回至图5所示的关闭位置,而驱动杆58的弹簧装置不施加相反的弹簧力。
[0050] 图9继而示出了紧急解锁位置。这基本上对应于上文关于图4所说明的紧急解锁位置。随着将第一安装部分16向内推动,门把手10的第二安装部分18向外枢转,使得门把手10可随后手动向上枢转至紧急打开位置以对门锁进行解锁。
[0051] 图10至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示例性实施例继而基本上对应于图1至图4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为清楚起见,系统的某些部分在图10至图12中未示出。例如,这涉及例如通过鲍登线对门锁的连接,如参照上文的示例性实施例已基本说明。如在图1至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在图10至图1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是这样的情况,第一安装部分16通过示意性示出的引导部分28在有槽的引导件26中进行引导。在图11和图12中,附图标记26表示弯曲路径,第一安装部分沿着该弯曲路径通过其引导部分
28被引导,引导部分28突出至图11和图12的附图的平面中。例如通过与图11和图12所示弯曲路径相反的弯曲路径或以一些其它方式可确保引导部分28沿着弯曲路径被引导,如先前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已基本示出。因此,有槽的引导件26和引导部分28的构造以及由有槽的引导件26的引导可基本如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来实现。第二安装部分18经由解锁杆32通过引导部分34在第二有槽的引导件36中进行引导,该第二有槽的引导件形成于牢固地布置于汽车门上的壳体部分上。相比于图1至图4的示例性实施例,在图10至图1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是这样的情况,电动机42的驱动部44直接作用于形成于致动杆20上的斜坡40上。然而,还将可能的是,提供辊,如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此外,推杆
72的第一端70安装于驱动部44的自由端上。在其相对的第二端74上,所述推杆72具有槽76,棘爪形式的闭锁元件80的闭锁突起形式的闭锁部分78在槽76中进行引导。闭锁元件80通过安装部82可枢转地安装于固定地设置于汽车门上的壳体部分上。弹簧84将闭锁元件80预加载至图10所示的释放位置。
[0052] 下面将说明如图10至图1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功能。图10示出了初始操作状态,其中门把手位于其关闭位置,其中特别地,其终止于与汽车门的外表面12齐平。为到达如图11所示的门把手10的致动位置,驱动部44通过电动机42向图10至图12中的左侧伸出,其中驱动部44在斜坡40上进行引导并因而致使致动杆20绕枢转轴22逆时针枢转移动,如上文所说明。
[0053] 同时,驱动部44使推杆72向图10至图12中的左侧移动。在此,闭锁部分78初始地在槽76中行进,而闭锁元件80绕枢转轴82未被致动,特别地未被枢转。仅在闭锁部分78到达图10至图12中槽76的右手端时,推杆72的进一步轴向移动才导致闭锁元件80绕枢转轴82相反于弹簧84的弹簧力而顺时针枢转移动。在该过程中,闭锁元件80的自由端86与解锁杆32的具有引导部分34的端部形成闭锁接合,如图11所示。只要电动机42将驱动部44保持在伸出位置,门把手10就不能从图11所示的致动位置向内推动。闭锁元件80可靠地吸收任何压力,而无损坏系统部件(特别是推杆72或驱动部件)的可能性。有槽的引导件26继而设计成使得由其预定的门把手10从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至图11所示的致动位置(和再返回)的移动以基本平移方式发生。在此,安装部分16,18因而基本一致地平行移动。
[0054] 从图11所示的致动位置,门把手10然后可以以上文参照先前示例性实施例所说明的方式枢转至图12所示的打开位置。在该过程中,解锁杆32的具有引导部分34的端部退出与闭锁元件80的自由端86的接合。如果驱动部44然后通过电动机42回缩,那么在适当时在参照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所说明的预加载弹簧装置的作用下,门把手10可以以上文所说明的方式移动回至图10所示的关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