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408690.3

文献号 : CN10591944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一骋

申请人 : 宁波市嘉乐电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上机芯、下机芯、风道板、温控器、锅篮、电机、冷风风轮、热风风轮、加热体、进风口和若干排风口,冷风风轮对应进风口设置于外壳与上机芯之间的夹层中,距离进风口更近;加热体包括发热元件、固定片、支撑架和链接支架,发热元件裸露直接加入空气;温控器采用可调闪动式温控器,直接感温内部加热空气的温度;盛装食物的容器采用锅篮和锅篮层架的复合锅,在食物底部形成了一个腔体。本发明增加了冷风循环风量,能够减少内部加热热量流失;提升了加热部件的发热效率;温控部件感温准确,避免感温延迟;简化锅篮结构,有利于食物与油水的分离,增大热对流的范围和效率,提高了烹饪的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1)、上机芯(17)、下机芯(5)、风道板(3)、温控器、锅篮(7)、电机、冷风风轮(10)、热风风轮(9)、加热体(8)、进风口(11)和若干排风口(6),所述上机芯(17)和下机芯(5)上下组合形成整体机芯并安装于外壳(1)内部,所述整体机芯与外壳(1)之间形成空气流通夹层,所述进风口(11)位于外壳(1)的顶部,所述排风口(6)设置于外壳(1)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板(3)安装于上机芯(17)内部、边缘与上机芯(17)密封连接,所述温控器采用可调闪动式温控器(14),所述可调闪动式温控器(14)带有感温的双金属片(15),所述风道板(3)的侧壁开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形状、大小与双金属片(15)相匹配,开孔的内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挡板(301),所述挡板(301)的左右两侧形成缝隙(302),所述可调闪动式温控器(14)通过温控器支架(16)安装在风道板(3)的外壁、双金属片(15)对应设置于风道板(3)侧壁的开孔中,所述冷风风轮(10)对应进风口(11)设置于外壳(1)与上机芯(17)之间的夹层上部并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热风风轮(9)设置于风道板(3)内部并通过电机驱动,所述加热体(8)对应安装于热风风轮(9)的下方,所述加热体(8)包括发热元件(801)、固定片(802)、支撑架(804)和链接支架(805),所述发热元件(801)整体呈长齿条状结构,所述支撑架(804)呈辐射状并沿着周向伸出若干固定臂(803),所述固定片(802)设置为内外若干层、对应呈环状,内层的固定片(802)通过环形分布的固定臂(803)固定,所述发热元件(801)通过插入固定片(802)形成发热圈,所述链接支架(805)与支撑架(804)连接,所述锅篮(7)位于下机芯(5)内部、发热体(8)的下方,锅篮(7)的侧壁与下机芯(5)之间存在间隔,所述锅篮(7)的侧壁设有若干热风入口(701),锅篮(7)内部的下部位置放置有锅篮层架(702),所述锅篮(7)的侧壁、锅篮层架(702)以下的位置设有热风入口(7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采用两端输出电机(2),所述两端输出电机(2)的上端输出轴与冷风风轮(10)固定、下端输出轴与热风风轮(9)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顶盖(13)、周边位置形成进风口(11),所述凹槽下端的外壳(1)上开有进风孔(12),所述冷风风轮(10)对应安装于进风孔(12)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801)采用金属发热丝或者金属发热片制成,所述金属发热丝或者金属发热片制成U形单元和∩型单元的重复弯曲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802)为长条状、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排均匀的开孔或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802)对应设置为内外两层,所述发热元件(801)上下设置为若干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803)设置为沿着支撑架(804)周向均匀分布的6个,内层的固定片(802)通过6个固定臂(803)固定环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801)的电源导线通过链接支架(805)固定并引出,所述发热体(8)通过链接支架(805)固定在风道板(3)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篮(7)内部、放置锅篮层架(702)的位置设有向外的凹槽(706),所述锅篮层架(702)的边缘开有若干槽口(704),所述槽口(704)中插装有硅胶套(705),所述锅篮层架(702)通过硅胶套(705)卡入凹槽(706)的方式与锅篮(7)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篮(7)侧壁的热风入口(701)为狭长状、呈矩阵式分布,所述锅篮层架(702)上布满漏液孔、周边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提手(703)。

说明书 :

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物加热处理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空气炸锅的结构如图1所示,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缺陷:
[0003] 第一,上机芯和风道板之间的夹层与下机芯和外壁之间的夹层是连通的,冷风风轮设置于上机芯与风道板之间的夹层中,冷空气在冷风风轮的作用下从空气炸锅的顶部吸入并进入到上机芯与风道板之间的夹层,再由下机芯与外壁之间的夹层导出。冷风风轮距离进风口较远,能够吸入的循环冷风风量有限,且冷风直接接触风道板,增加了内部加热热量的流失;
[0004] 第二,加热部件采用发热管,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因封装方式导致发热效率不高;
[0005] 第三,温控技术采用液涨式温控器,不仅成本高,液涨式温控器的感温探头紧贴于风道板外壁,其缺点在于:感温探头安装于风道板外壁,不是直接感温风道板内部加热空气的温度,存在靠风道板金属导热的过程,从而产生了感温不准和感温延迟的问题;
[0006] 第四,盛放食物的容器采用双层锅篮的结构,即大锅内部再设有一个小锅,不仅不利于结构精简,增加了成本,而且热空气对流只能从锅篮的侧面进入对食物进行加热,热对流的范围有限,加热的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增加冷风循环风量,减少内部加热热量流失;提升加热部件的发热效率;温控部件感温准确,避免感温延迟;简化锅篮结构,增大热对流的范围和效率。
[0008]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上机芯、下机芯、风道板、温控器、锅篮、电机、冷风风轮、热风风轮、加热体、进风口和若干排风口,所述上机芯和下机芯上下组合形成整体机芯并安装于外壳内部,所述整体机芯与外壳之间形成空气流通夹层,所述进风口位于外壳的顶部,所述排风口设置于外壳的底部,所述风道板安装于上机芯内部、边缘与上机芯密封连接,所述温控器采用可调闪动式温控器,所述可调闪动式温控器带有感温的双金属片,所述风道板的侧壁开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形状、大小与双金属片相匹配,开孔的内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形成缝隙,所述可调闪动式温控器通过温控器支架安装在风道板的外壁、双金属片对应设置于风道板侧壁的开孔中,所述冷风风轮对应进风口设置于外壳与上机芯之间的夹层上部并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热风风轮设置于风道板内部并通过电机驱动,所述加热体对应安装于热风风轮的下方,所述加热体包括发热元件、固定片、支撑架和链接支架,所述发热元件整体呈长齿条状结构,所述支撑架呈辐射状并沿着周向伸出若干固定臂,所述固定片设置为内外若干层、对应呈环状,内层的固定片通过环形分布的固定臂固定,所述发热元件通过插入固定片形成发热圈,所述链接支架与支撑架连接,所述锅篮位于下机芯内部、发热体的下方,锅篮的侧壁与下机芯之间存在间隔,所述锅篮的侧壁设有若干热风入口,锅篮内部的下部位置放置有锅篮层架,所述锅篮的侧壁、锅篮层架以下的位置设有热风入口。
[0009]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机采用两端输出电机,所述两端输出电机的上端输出轴与冷风风轮固定、下端输出轴与热风风轮固定。
[0010]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顶盖、周边位置形成进风口,所述凹槽下端的外壳上开有进风孔,所述冷风风轮对应安装于进风孔的下方。
[0011]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发热元件采用金属发热丝或者金属发热片制成,所述金属发热丝或者金属发热片制成U形单元和∩型单元的重复弯曲结构。
[0012]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片为长条状、沿长度方向开有若干排均匀的开孔或缺口。
[0013]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片对应设置为内外两层,所述发热元件上下设置为若干层。
[0014]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臂设置为沿着支撑架周向均匀分布的6个,内层的固定片通过6个固定臂固定环绕。
[0015]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发热元件的电源导线通过链接支架固定并引出,所述发热体通过链接支架固定在风道板的侧壁。
[0016]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调闪动式温控器通过温控器支架固定于风道板的外壁。
[0017]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锅篮内部、放置锅篮层架的位置设有向外的凹槽,所述锅篮层架的边缘开有若干槽口,所述槽口中插装有硅胶套,所述锅篮层架通过硅胶套卡入凹槽的方式与锅篮固定。
[0018]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锅篮侧壁的热风入口为狭长状、呈矩阵式分布,所述锅篮层架上布满漏液孔、周边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提手。
[0019] 有益效果
[0020] 第一,冷风风轮对应进风口设置于外壳与上机芯之间的夹层中,冷风风轮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减少,对进风口外部的冷空气吸力增大,从而能够增加冷风循环风量对外壳和机芯等部件进行降温,提升了降温效果;冷风风轮直接设置于上机芯与外壳之间的夹层中,且风道板与上机芯之间的夹层为相对密封的结构,冷空气不会被引入到风道板与上机芯之间的夹层中,因此,冷空气不会直接接触风道板等内部部件,有利于减少风道板内部加热热量流失,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节能性能。
[0021] 第二,发热元件作为空气炸锅内部的加热部件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使得空气炸锅内部的空气在进行加热时热对流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加热效率更快;且这种发热体的结构相对于传统的发热管有利于降低成本。
[0022] 第三,温控器采用可调闪动式温控器,其成本较传统的液涨式温控器低,其感温核心元件为紧贴的双金属片,当受热时双金属片因为不同金属热变形系数的不同而产生弯曲,弯曲到一定程度触动开关瞬间断开,具有开关断电迅速,感温准确的特点;可调闪动式温控器的双金属片安装于风道板侧壁的开孔内部,风道板对应双金属片的区域加工成破开且有两侧缝隙的结构,风道板内部热空气在迅速流动的同时能够经由一侧缝隙流入,达到双金属片,再从另一侧缝隙流回风道板内部,双金属片直接感温空气炸锅内部加热空气的温度,因此感温更加准确且不会出现感温延迟的问题;开孔的后侧设有挡板,只是在挡板的两侧形成破开的缝隙,挡板能够阻挡高速的热空气直接吹袭双金属片,防止双金属片变形剧烈的情况,且能够避免热空气大量流出风道板外部造成能量浪费。
[0023] 第四,锅篮与锅篮层架的复合结构不仅使结构得到了简化,而且这种复合结构有利于食物的油水与食物本身分离并得到收集;锅篮层架与锅篮之间形成一个腔体,热空气能够进入该腔体对食物的下部进行加热,从而增大热对流的范围和效率,提高了食物烹饪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传统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两端输出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发热元件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带开孔的固定片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带缺口的固定片的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0为本发明可调闪动式温控器与风道板的安装示意图。
[0034] 图11为本发明温控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2为本发明锅篮与锅篮层架复合的示意图。
[0036] 图13为本发明硅胶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4为本发明锅篮与锅篮层架安装的细节放大图。
[0038] 图15为本发明锅篮与抽屉组件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40] 如图2所示的一种外冷风循环的空气炸锅,包括外壳1、上机芯17、下机芯5、风道板3、温控器、锅篮7、电机、冷风风轮10、热风风轮9、加热体8、进风口11和若干排风口6。
[0041] 上机芯17和下机芯5上下组合形成整体机芯并安装于外壳1内部,整体机芯与外壳1之间形成空气流通夹层。风道板3安装于上机芯17内部、边缘与上机芯17密封连接,风道板
3与上机芯17之间形成相对的密封夹层,风道板3内部通过排气口4向外壳1的外部排烟排气。温控器采用可调闪动式温控器14,可调闪动式温控器14带有感温的双金属片15,当双金属片15受热时,因为不同金属热变形系数的不同而产生弯曲,弯曲到一定程度触动开关瞬间断开,具有开关断电迅速,感温准确的特点。风道板3的侧壁开有开孔,开孔的形状、大小与双金属片15相匹配,开孔的内侧设有向内凹陷的挡板301,挡板301的左右两侧形成缝隙
302,如图8和图9所示。可调闪动式温控器14通过温控器支架16(如图11)安装在风道板3的外壁,使得双金属片15对应设置于风道板3侧壁的开孔中,如图10所示。
[0042] 空气炸锅在运行时,风道板3内部的空气为热对流的状态,热空气在迅速流动的同时能够经由一侧缝隙302流入,达到双金属片15,再从另一侧缝隙302流回风道板3内部,双金属片15直接感温空气炸锅内部加热空气的温度,因此感温更加准确且不会出现感温延迟的问题。另外,风道板3侧壁开孔的后侧设有挡板301,只是在挡板301的两侧形成破开的缝隙302,挡板301能够阻挡高速的热空气直接吹袭双金属片15,防止双金属片15变形剧烈的情况,且能够避免热空气大量流出风道板3外部造成能量浪费。
[0043] 外壳1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上端的中间位置设有顶盖13,顶盖13的周边形成进风口11,凹槽下端的外壳1上开有进风孔12。冷风风轮10对应进风口11设置于外壳1与上机芯17之间的夹层上部,冷风风轮10位于进风孔12的下方并通过电机驱动,热风风轮9设置于风道板3内部并通过电机驱动。一种最优选的结构为:采用两端输出电机2将冷风风轮10和热风风轮11整合为一体,两端输出电机2的上端输出轴与冷风风轮10固定,下端输出轴与热风风轮9固定,如图3,两端输出电机2安装于外壳1与上机芯17之间的夹层中。通过采用两端输出电机2,一方面有利于简化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电机的使用数量。排风口6为排风窗栅结构,数量设为四个,对称设置于外壳1底部的后侧,冷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到机器内部后,通过上机芯17与外壳1之间的夹层向下传输并吸热降温,最终通过排风口6排出并带出热量。
[0044] 冷风风轮10对应进风口11设置于外壳1与上机芯17之间的夹层中,冷风风轮10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减少,冷风风轮10对进风口11外部的冷空气吸力增大,从而能够增加冷风循环风量对外壳1和机芯等部件进行降温,提升了降温效果。另外,冷风风轮10直接设置于上机芯17与外壳1之间的夹层中,且风道板3与上机芯17之间的夹层为相对密封的结构,冷空气不会被引入到风道板3与上机芯17之间的夹层中,因此,冷空气不会直接接触风道板3等内部部件,有利于减少风道板3内部加热热量流失,有利于提升空气炸锅的节能性能。
[0045] 加热体8对应安装于热风风轮9的下方,如图4所示,加热体8包括发热元件801、固定片802、支撑架804和链接支架805。如图5所示,发热元件801整体呈长齿条状结构,是发热体的核心发热部件,采用金属发热丝或者金属发热片制成,金属发热丝或者金属发热片制成U形单元和∩型单元首尾连接形成的弯曲结构。固定片802为长条状,用于插入发热元件801并进行固定,可以采用云母片制成,固定片802的结构不唯一,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片
802沿着长度方向开有若干排均匀的开孔或者缺口。支撑架804呈辐射状并沿着周向伸出若干固定臂803,安装后的固定片802呈环状,对应设置为内外若干层,以设置为内外两层为最佳。内层的固定片802通过环形分布的固定臂803固定,发热元件801通过插入固定片802形成发热圈,发热元件801可以根据加热功率的需要上下设置为若干层,通常,发热元件1沿上下方向设置为一层或者两层。一种优选的结构为:固定臂3设置为沿着支撑架4周向均匀分布的6个,内层的固定片2通过6个固定臂3固定环绕,发热元件801设置为上下两层,固定片2设置为内外两层。链接支架805与支撑架804连接,发热元件801的电源导线通过链接支架
805固定并引出,整个发热体通过链接支架805固定在空气炸锅内部的风道板3上。
[0046] 发热元件801作为空气炸锅内部的发热元件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使得空气炸锅内部的空气在进行加热时热对流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加热效率更快,而且这种发热体8相对于传统的发热管有利于降低成本。
[0047] 盛装食物的容器摈弃了传统的大锅套小锅的方式,采用锅篮7和锅篮层架702复合的方式,如图12所示。锅篮7位于下机芯5内部、发热体8的下方,锅篮7的侧壁与下机芯5之间存在间隔。锅篮7的侧壁设有若干热风入口701,热风入口701为狭长状开孔,呈矩阵式分布。锅篮7内部的下部位置放置有锅篮层架702,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为:锅篮7内部、放置锅篮层架702的位置设有向外的凹槽706,锅篮层架702的边缘开有若干槽口704,槽口704中插装有硅胶套705(如图13),锅篮层架702通过硅胶套705卡入凹槽706的方式与锅篮7固定,如图
14所示。锅篮层架702与锅篮7之间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的锅壁上带有热风入口701。锅篮层架702上布满漏液孔,其周边位置对称安装有两个提手703,方面取出。锅篮7能够与抽屉组件17配合固定,抽屉组件17上带有把手18,如图15,能够方便地将锅篮7放入空气炸锅内部或者从中取出。
[0048] 锅篮7与锅篮层架702的复合结构不仅使结构得到了简化,而且这种复合结构有利于食物的油水与食物本身分离并得到收集。另外,锅篮层架702与锅篮7之间形成一个腔体,热空气能够进入该腔体对食物的下部进行加热,从而增大热对流的范围和效率,提高了食物烹饪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