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板材切边模具以及板材切边工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501594.3

文献号 : CN1059215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郝建广刘庭校何耀富胡科吴广威

申请人 :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涉及板材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一种板材切边模具以及一种板材切边工艺,本申请提供的板材切边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座设有废料排出件,废料排出件位于板材待切除边缘的下方,板材经过切边后产生的废料一部分能通过废料排出件及时排出,既能够避免废料被下模座的导柱座挡住,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废料全部通过割孔排出而积聚在下模座底部所造成的堵料现象,从而通过一次冲裁就能够完成板材的切边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企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权利要求 :

1.采用模具进行板材切边的工艺,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座开设有供废料排出的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设有用于盛接板材切边后形成的废料并使所述废料排出下模座的废料排出件,废料排出件位于待切除的边缘的下方;

割孔数量至少为两个,且下模座对应板材的四个角的位置处,以及对应板材的较长两条待切除边缘中部的位置处均设有割孔,相邻割孔之间设置有所述废料排出件;

采用所述模具进行板材切边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对板材进行预处理:

在板材待切除的边缘开设至少两个缺口,且所述缺口均深入至所述边缘与板材待切边区域的连接处,使得板材在经过一次切边后,被切除的边缘所形成的废料分成若干个不易发生堵料的小废料块;

步骤b、对板材进行切边:

将预处理后的板材放置于所述模具的上方,然后对板材进行冲裁,被切除的边缘所形成的小废料块分别通过废料排出件和割孔排出,其中:位于板材的四个角以及其较长的两条待切除边缘各自中部的废料通过割孔往下落;位于板材边缘其余位置的废料从各个废料排出件的表面滑至下模座以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废料排出件为倾斜设置于下模座的废料滑料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设置于下模座上方的下模板,废料滑料板的一端固接在下模座,废料滑料板的另一端向下模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废料滑料板的一端通过螺钉固接在下模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下垫板,下垫板和下模座的边缘均开有供废料滑料板放置的放置槽。

说明书 :

板材、板材切边模具以及板材切边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板材加工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材、一种板材切边模具以及一种板材切边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切边模具主要用于切掉工件的边缘,让端面平整美观,便于下一步装配。现有技术中,切边模具的下模座设有导柱座(见图2、图4所示),下模座开设有割孔,切边操作产生的废料全部通过下模座开设的割孔往下落。采用上述模具进行切边工序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切边操作会产生大量废料,而导柱座会阻碍废料向外排出,需要人工将导柱座处阻挡的未排出废料进行清理;2)全部废料都通过割孔从下模座排出,造成下模座底部的废料堆积,造成堵料,从而阻碍生产,降低效率;3)上述模具容易发生堵料,造成板材切边工序难以一次完成,往往要清理堆积的废料后再继续切边,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材、一种板材切边模具以及一种板材切边工艺,使得在对板材切边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废料的堆积,从而避免堵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04] 本申请提供的板材,包括待切除的边缘和与所述边缘相连的待切边区域,所述边缘开设至少两个缺口,且缺口均深入至待切边区域与所述边缘的连接处,使得所述边缘被切除后,成为若干个不易发生堵料的小废料块。
[0005] 本申请提供的板材切边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座开设有供废料排出的割孔,下模座设有用于盛接板材切边后形成的废料并使废料排出下模座的废料排出件,废料排出件位于待切除的边缘的下方。
[0006] 具体地,废料排出件为倾斜设置于下模座的废料滑料板。
[0007] 具体地,具还包括设置于下模座上方的下模板,废料滑料板的一端固接在下模座,废料滑料板的另一端向下模板延伸。
[0008] 具体地,废料滑料板的一端通过螺钉固接在下模座。
[0009] 具体地,模具包括下垫板,下垫板和下模座的边缘均开有供废料滑料板放置的放置槽。
[0010] 具体地,割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割孔之间设置有废料排出件。
[0011] 本申请提供的板材切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对板材进行预处理:
[0012] 在板材待切除的边缘开设至少两个缺口,且缺口均深入至所述边缘与板材待切边区域的连接处,使得板材在经过一次切边后,被切除的边缘所形成的废料分成若干个不易发生堵料的小废料块;
[0013] 步骤b、对板材进行切边:
[0014] 将预处理后的板材放置于所述模具的上方,然后对板材进行冲裁,被切除的边缘所形成的小废料块分别通过废料排出件和割孔排出。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6] 本申请提供的板材,包括待切除的边缘和与所述边缘相连的待切边区域, 所述边缘开设至少两个缺口,且缺口均深入至所述待切边区域与所述边缘的连接处,使得所述边缘被切除后,成为若干个不易发生堵料的小废料块。
[0017] 本申请提供的板材切边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座设有废料排出件,废料排出件位于板材待切除边缘的下方,板材经过切边后产生的废料一部分能通过废料排出件及时排出,既能够避免废料被下模座的导柱座挡住,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废料全部通过割孔排出而积聚在下模座底部所造成的堵料现象,从而通过一次冲裁就能够完成板材的切边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企业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0018] 本申请提供的板材切边工艺,能够有效解决堵料现象,从而通过一次冲裁就能够完成板材的切边工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工序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板材的俯视图;
[0020]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模具和板材组合状态的俯视图;
[0021]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模具的主视图;
[0022]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模具的侧视图;
[0023]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视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下托板、                         2.下垫块、
[0026] 3.下模座、                         31.割孔、
[0027] 4.下垫板、                         5.下夹板、
[0028] 6.下模板、                         7.下脱板、
[0029] 8.板材、                           81.缺口、
[0030] 9.废料滑料板、                     10.导柱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
[0032]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如图1所示,呈长方形。板材8中虚线线框A以内区域为待切边区域,虚线线框A之外为待切除的边缘。待切除的边缘开设了十四个缺口81,各个缺口81均深入至待切边区域与待切除的边缘的连接处,使得所述边缘被切除后,形成十四个不易发生堵料的小废料块。
[0033]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切边模具,如图2、图3、图4所示,包括下托板1,下模座3与下托板1之间通过下垫块2连接。下模座3的上方依次连接有下垫板4、下夹板5、下模板6以及下脱板7。板材8置于下脱板7上方。下垫板4较长的两条边缘各固接有四个导柱座10。
[0034] 见图2,下模座3对应板材8的四个角的位置处,以及对应板材8的较长两条待切除边缘中部的位置处均设有割孔31(合共6个割孔31)。另外,一并参见图2、图3、图4,板材8待切除的边缘的下方设置有废料滑料板9(作为废料排出件),废料滑料板9设在相邻两个割孔31之间。废料滑料板9的一端通过螺钉固接在下模座3(见图5),废料滑料板9的另一端向下模板6延伸,从而形成斜坡状。下垫板4和下模座3的边缘均开有供废料滑料板9放置的放置槽(图未示),放置槽使废料滑料板9能够稳固地靠在下垫板4和下模座3各自的边缘。
[0035] 由于板材8的四个待切除边缘均开设缺口81(见图1),使得板材8在一次切边后产生的废料分离成十四个小片块。位于板材8的四个角以及其较长的两条待切除边缘各自中部的废料(共六个小片块)通过割孔31往下落;位于板材8边缘其余位置的废料(共八个小片块)从各个废料滑料板9的表面滑至下模座3以外,从而实现通过一次切边,就能完成板材8的切边工序,并且切边后产生的废料呈分离的小片块状,从而避免废料被导柱座10挡住(见图2、图5)。部分废料通过废料滑料板9排出,使得此部分的废料不会落至下模座3以下,从而减少废料积聚在该位置,造成堵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0036] 本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切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对板材8进行预处理:
[0037] 在板材8待切除的边缘开设十四个缺口81,且各个缺口81均深入至待切除的边缘与所述待切边区域的连接处,使得板材8在经过一次切边后,被切除的边缘所形成的废料分成若干个不易发生堵料的小废料块;
[0038] 步骤b.对板材8进行切边:
[0039] 将预处理后的板材8放置于所述模具的上方,然后对板材8进行冲裁,被切除的边缘所形成的小废料块分别通过废料滑料板9和割孔31排出。
[0040]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