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101607.8

文献号 : CN1059296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森下浩树今仲浩一

申请人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外壳;感光鼓,可绕第1轴部旋转地被外壳支撑;清扫部件,被外壳支撑,与感光鼓的周面抵接而清扫周面;驱动传递部,向感光鼓传递绕第1轴部的旋转驱动力;移动机构,使感光鼓以规定的周期在第1轴部的轴向往复移动。移动机构具备:第1旋转齿轮,固定在感光鼓,与感光鼓一体地绕第1轴部旋转;第2旋转齿轮,具备与第1旋转齿轮不同的齿数,相对于第1旋转齿轮具有规定的速度差绕第1轴部旋转;第1中间齿轮和第2中间齿轮,是可绕与感光鼓的第1轴部平行的第2轴部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第1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第2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且朝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的第1凸轮面。第2旋转齿轮具有第2凸轮面。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外壳;

感光鼓,可绕第1轴部旋转地被所述外壳支撑,该感光鼓的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显影剂像;

清扫部件,被所述外壳支撑,并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周面抵接而清扫所述周面;

驱动传递部,向所述感光鼓传递绕所述第1轴部的旋转驱动力;

移动机构,使所述感光鼓以规定的周期在所述第1轴部的轴向往复移动;

带电辊,具备与所述第1轴部平行的第3轴部,绕该第3轴部旋转,通过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周面抵接,使所述周面带电;以及刷辊,具备与所述第1轴部平行的第4轴部,绕该第4轴部旋转,用于清扫所述带电辊的表面;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具备:

第1旋转齿轮,被固定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感光鼓一体地绕所述第1轴部旋转;

第2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相对配置,并具有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不同的齿数,该第2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齿轮具有规定的速度差而绕所述第1轴部旋转;

第1中间齿轮及第2中间齿轮,是可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第1轴部平行的第2轴部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所述第1中间齿轮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第2中间齿轮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邻接配置,与所述第2旋转齿轮相啮合,并具有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不同的齿数,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一体地旋转;以及,第3旋转齿轮及第4旋转齿轮,是可绕第4轴部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所述第3旋转齿轮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相啮合,并与所述刷辊一体地旋转,所述第4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3旋转齿轮邻接配置,具有与所述第3旋转齿轮不同的齿数,并与所述第2中间齿轮相啮合,该第4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相对于所述第3旋转齿轮具有规定的速度差而旋转,所述第1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2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的第1凸轮面,该第1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所述第2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并可与所述第1凸轮面相抵接的第2凸轮面,该第2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所述第3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4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的第3凸轮面,该第3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所述第4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3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的第4凸轮面,该第4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并可与所述第3凸轮面相抵接,当所述感光鼓利用所述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1旋转齿轮经由所述第1中间齿轮及所述第2中间齿轮被传递到所述第2旋转齿轮,从而所述第2旋转齿轮以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齿轮具有所述速度差进行旋转,通过让所述第1凸轮面和所述第2凸轮面相抵接,所述感光鼓在所述轴向往复移动,当所述感光鼓利用所述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时,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1中间齿轮传递到所述第3旋转齿轮,从而所述刷辊旋转,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2中间齿轮传递到所述第4旋转齿轮,从而所述第4旋转齿轮相对于所述第3旋转齿轮具有所述速度差而旋转,通过让所述第3凸轮面和所述第4凸轮面相抵接,所述刷辊在所述轴向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旋转齿轮沿着所述周向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多个所述第1凸轮面,在将所述第2旋转齿轮沿着所述周向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与所述第1凸轮面相同数量的所述第2凸轮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辊从动于所述感光鼓旋转,

通过所述1凸轮面和所述第2凸轮面的抵接往复移动的所述感光鼓的移动周期与通过所述第3凸轮面和所述第4凸轮面的抵接往复移动的所述刷辊的移动周期相互不同。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感光鼓,可绕轴旋转地被所述外壳支撑,该感光鼓的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显影剂像;

清扫部件,被所述外壳支撑,并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周面抵接而清扫所述周面;以及移动机构,使所述感光鼓以规定的周期在轴向往复移动,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具备:

第1凸轮部件,被固定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感光鼓一体地绕所述轴旋转;以及第2凸轮部件,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凸轮部件相对配置,并且,该第2凸轮部件在所述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相对于所述第1凸轮部件具有规定的速度差绕所述轴旋转,所述第1凸轮部件具备:第1峰部,朝向所述第2凸轮部件且沿着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以同一高度突出设置,并且,以沿着所述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以及第1谷部,沿着所述第1峰部以比所述第1峰部在所述轴向凹陷的方式配置,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所述第2凸轮部件具备:

第2峰部,朝向所述第1凸轮部件且沿着绕所述轴的旋转方向以同一高度突出设置,并且,以沿着所述旋转方向逐渐朝向所述径向内侧或所述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以及第2谷部,沿着所述第2峰部以比所述第2峰部在所述轴向凹陷的方式配置,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其中,随着所述第1凸轮部件及所述第2凸轮部件绕所述轴的旋转,所述第1峰部与所述第2峰部相抵接,从而所述感光鼓被配置在最远离所述第2凸轮部件的第1位置,随着所述第1凸轮部件及所述第2凸轮部件绕所述轴的旋转,所述第1峰部嵌入所述第2谷部,所述第2峰部嵌入所述第1谷部,从而所述感光鼓被配置在最接近所述第2凸轮部件的第2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凸轮部件沿着所述旋转方向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多个所述第1峰部及第1谷部,在将所述第2凸轮部件沿着所述旋转方向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与所述第1峰部和所述第1谷部相同数量的所述第2峰部及第2谷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旋转方向交叉的剖面观察,所述第1凸轮部件的所述第1峰部及所述第2凸轮部件的所述第2谷部分别呈圆弧形状,所述第1峰部的曲率被设定成比所述第2谷部的曲率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凸轮部件还具备第1辅助峰部,该第1辅助峰部以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第1峰部之间夹着所述第1谷部的方式配置,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凸轮部件还具备第2辅助峰部,该第2辅助峰部以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第2峰部之间夹着所述第2谷部的方式配置,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凸轮部件及所述第2凸轮部件分别在外周部具备不同齿数的轮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3中间齿轮及第4中间齿轮,是可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轴平行的轴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所述第3中间齿轮与所述第1凸轮部件的所述轮齿相啮合,所述第4中间齿轮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3中间齿轮邻接配置,与所述第2凸轮部件的所述轮齿相啮合,并具有与所述第3中间齿轮不同的齿数,与所述第3中间齿轮一体地旋转;以及驱动传递部,向所述感光鼓传递绕所述轴的旋转驱动力,其中,

当所述感光鼓利用所述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1凸轮部件经由所述第3中间齿轮及所述第4中间齿轮被传递到所述第2凸轮部件,从而所述第2凸轮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凸轮部件具有所述速度差进行旋转。

说明书 :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向形成在像载体(感光鼓)的静电潜像提供调色剂,显像该静电潜像,从而在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像。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薄片体,并实施规定的定影处理后,图像被形成在薄片体上。
[0003] 此外,为了清扫残留在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已知一种清扫刮板与感光鼓相抵接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为了防止夹在清扫刮板的前端的异物划伤感光鼓的表面(线状的偏磨损),已知一种让感光鼓在轴向往复移动的技术。
[0004] 在上述的技术中,利用配置在感光鼓的轴向的一端的一对凸轮来使感光鼓往复移动。在一对凸轮,沿着周向分别形成有两个峰和谷。通过让一对凸轮的峰之间及谷之间相互依次抵接,使感光鼓在感光鼓旋转一周的期间以两个周期进行往复运动。
[0005] 在采用如上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并在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片体期间,进行感光鼓的往复移动。因此,存在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图像会明显地产生图像错位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使形成在薄片体上的图像不会明显地产生图像错位。
[0007]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外壳;感光鼓,可绕第1轴部旋转地被所述外壳支撑,该感光鼓的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显影剂像;清扫部件,被所述外壳支撑,并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周面抵接而清扫所述周面;驱动传递部,向所述感光鼓传递绕所述第1轴部的旋转驱动力;移动机构,使所述感光鼓以规定的周期在所述第1轴部的轴向往复移动;带电辊,具备与所述第1轴部平行的第3轴部,绕该第3轴部旋转,通过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周面抵接,使所述周面带电;以及刷辊,具备与所述第1轴部平行的第4轴部,绕该第4轴部旋转,用于清扫所述带电辊的表面;所述移动机构具备:第1旋转齿轮,被固定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感光鼓一体地绕所述第1轴部旋转;第2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相对配置,并具有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不同的齿数,该第2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齿轮具有规定的速度差而绕所述第1轴部旋转;第1中间齿轮及第2中间齿轮,是可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第1轴部平行的第2轴部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所述第1中间齿轮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相啮合,所述第2中间齿轮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邻接配置,与所述第2旋转齿轮相啮合,并具有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不同的齿数,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一体地旋转;以及,第3旋转齿轮及第4旋转齿轮,是可绕第4轴部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所述第3旋转齿轮与所述第1中间齿轮相啮合,并与所述刷辊一体地旋转,所述第4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3旋转齿轮邻接配置,具有与所述第3旋转齿轮不同的齿数,并与所述第2中间齿轮相啮合,该第4旋转齿轮在所述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相对于所述第3旋转齿轮具有规定的速度差而旋转,所述第1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2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的第1凸轮面,该第1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所述第2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1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并可与所述第1凸轮面相抵接的第2凸轮面,该第2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所述第3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4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的第3凸轮面,该第3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所述第4旋转齿轮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3旋转齿轮相对的侧面的第4凸轮面,该第4凸轮面朝所述轴向的突出量在周向上不同,并可与所述第3凸轮面相抵接,当所述感光鼓利用所述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时,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1旋转齿轮经由所述第1中间齿轮及所述第2中间齿轮被传递到所述第2旋转齿轮,从而所述第2旋转齿轮以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齿轮具有所述速度差进行旋转,通过让所述第1凸轮面和所述第2凸轮面相抵接,所述感光鼓在所述轴向往复移动,当所述感光鼓利用所述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时,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1中间齿轮传递到所述第3旋转齿轮,从而所述刷辊旋转,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从所述第2中间齿轮传递到所述第4旋转齿轮,从而所述第4旋转齿轮相对于所述第3旋转齿轮具有所述速度差而旋转,通过让所述第3凸轮面和所述第4凸轮面相抵接,所述刷辊在所述轴向往复移动。
[0008]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外壳、感光鼓、清扫部件及移动机构。感光鼓可绕轴旋转地被所述外壳支撑,该感光鼓的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显影剂像。清扫部件被所述外壳支撑,并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周面抵接而清扫所述周面。移动机构使所述感光鼓以规定的周期在轴向往复移动。移动机构具备第1凸轮部件和第2凸轮部件。第1凸轮部件被固定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感光鼓一体地绕所述轴旋转。第2凸轮部件在所述轴向上与所述第1凸轮部件相对配置,并且,该第2凸轮部件在所述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相对于所述第1凸轮部件具有规定的速度差绕所述轴旋转。第1凸轮部件具备第1峰部和第1谷部。第1峰部,朝向所述第2凸轮部件且沿着绕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以同一高度突出设置,并且,以沿着所述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第1谷部,沿着所述第1峰部以比所述第1峰部在所述轴向凹陷的方式配置,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第2凸轮部件具备第2峰部和第2谷部。第2峰部,朝向所述第1凸轮部件且沿着绕所述轴的旋转方向以同一高度突出设置,并且,以沿着所述旋转方向逐渐朝向所述径向内侧或所述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第2谷部,沿着所述第2峰部以比所述第2峰部在所述轴向凹陷的方式配置,绕所述轴螺旋状地形成。随着所述第1凸轮部件及所述第2凸轮部件绕所述轴的旋转,所述第1峰部与所述第2峰部相抵接,从而所述感光鼓被配置在最远离所述第2凸轮部件的第1位置。随着所述第1凸轮部件及所述第2凸轮部件绕所述轴的旋转,所述第1峰部嵌入所述第2谷部,所述第2峰部嵌入所述第1谷部,从而所述感光鼓被配置在最接近所述第2凸轮部件的第2位置。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形成在薄片体的图像不会明显地产生图像错位。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
[0011] 图2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的立体图。
[0012] 图2B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的正视图。
[0013]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放大了鼓单元的内部的立体图。
[0014]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旋转齿轮和第2旋转齿轮的立体图。
[0015]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中间齿轮和第2中间齿轮的立体图。
[0016]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3旋转齿轮和第4旋转齿轮的立体图。
[0017] 图7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的立体图。
[0018] 图7B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的正视图。
[0019] 图8是放大了图7B的鼓单元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0020]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的剖视图。
[0021] 图10是表示图8的鼓单元的内部情况的剖视图。
[0022]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凸轮部件和第2凸轮部件的侧视图。
[0023] 图12A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凸轮部件的立体图。
[0024] 图12B是放大了图12A的第2凸轮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5] 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凸轮部件与第2凸轮部件的啮合情况的剖视图。
[0026] 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凸轮部件与第2凸轮部件的啮合情况的剖视图。
[0027]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凸轮部件与第2凸轮部件的啮合情况的剖视图。
[0028] 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凸轮部件与第2凸轮部件的啮合情况的剖视图。
[0029] 图1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凸轮部件与第2凸轮部件的啮合情况的剖视图。
[0030] 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凸轮部件与第2凸轮部件的啮合情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串列式的彩色打印机,其包含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外壳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全彩色或单色的复印机或数码复合机。
[0032] 主体外壳10在其内部收容用于对薄片体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多个处理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光扫描装置23、中间转印单元28及定影装置30来作为处理单元。在主体外壳10的上面具备排出盘11。与排出盘11相向开口有薄片体排出口12。在主体外壳10的侧壁可自由开闭地安装有手动供给盘13。在主体外壳10的底部拆装自由地安装有供给盒14,该供给盒14用于收容将被实施图像形成处理的薄片体。
[0033] 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在水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被串列配置,基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传送来的图像信息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包含:感光鼓21,呈圆筒体形状,其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调色剂像(显影剂像);带电器22,使感光鼓21的周面带电;显像装置24,使显影剂附着到所述静电潜像而形成调色剂像;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各调色剂盒25Y、25C、25M、25Bk,向所述显像装置24供给各颜色的调色剂;一次转印辊26,使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primarily transfer);以及清扫装置27,除去感光鼓21的周面的残留调色剂。
[0034] 光扫描装置23在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23包含为了各颜色而准备的多个光源、以及使从这些光源发出的光线成像在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周面并进行扫描的成像光学系统。
[0035] 中间转印单元28使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primarily transfer)。中间转印单元28包含在与各感光鼓21的周面抵接的状态下周向旋转的转印带281、以及用于挂设转印带281的驱动辊282及从动辊283。转印带281被一次转印辊26向各感光鼓21的周面按压。各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像被重叠地一次转印到转印带281上的同一个地方。据此,在转印带281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像。
[0036] 与驱动辊282相对地配置有二次转印辊29,该二次转印辊29隔着转印带281形成二次转印夹缝部T。转印带281上的全彩色调色剂像在所述二次转印夹缝部T处被二次转印(secondaly transfer)到薄片体上。与从动辊283相对配置的带清扫装置284回收没有被转印到薄片体上而残留在转印带281的周面的调色剂。
[0037] 定影装置30包含内置热源的定影辊31、以及与定影辊31一起形成定影夹缝部N的加压辊32。定影装置30在定影夹缝部N处对在二次转印夹缝部T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薄片体进行加热及加压,实施使调色剂溶敷在薄片体的定影处理。接受了定影处理的薄片体被从薄片体排出口12向排出盘11排出。
[0038] 在主体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输送薄片体的薄片体输送路。薄片体输送路包含主输送路P1,该主输送路P1从主体外壳10的下部附近起到顶部附近为止,经由二次转印夹缝部T及定影装置30,在上下方向延伸。主输送路P1的下游端与薄片体排出口12连接。在双面打印时反转输送薄片体的反转输送路P2从主输送路P1的最下游端起到上游端附近延伸设置。另外,从手动盘13到主输送路P1的手动薄片体用输送路P3被配置在供给盒14的上方。
[0039] 供给盒14具备收容薄片体摞的薄片体收容部。在供给盒14的右上方附近具备将薄片体摞的最上层的薄片体一张一张地抽出的搓纸辊151、以及将该薄片体送出到主输送路P1的上游端的供给辊对152。载置在手动盘13的薄片体也通过手动薄片体用输送路P3送出到主输送路P1的上游端。在比主输送路P1的二次转印夹缝部T靠向上游侧配置有在规定的时机将薄片体送出到转印夹缝部的校准辊对153。
[0040] 在对薄片体进行单面打印(图像形成)处理的情况下,薄片体被从供给盒14或手动盘13送出到主输送路P1,在二次转印夹缝部T对该薄片体进行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并在定影装置30实施使被转印的调色剂定影在薄片体的定影处理。之后,该薄片体被从薄片体排出口12排出到排出盘11上。另一方面,在对薄片体进行双面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在对薄片体的单面实施了转印处理及定影处理之后,该薄片体的一部分被从薄片体排出口12排出到排出盘11上。之后,该薄片体被转回输送,经过反转输送路P2,返回到主输送路P1的上游端附近。然后,对薄片体的另一面实施转印处理及定影处理,该薄片体被从薄片体排出口12排出到排出盘11上。
[0041] 接着,参照图2A至图5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的感光鼓21周围的结构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图2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210的立体图。图2B是鼓单元210的正视图。图3是放大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210的内部的立体图。下面,对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其中之一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2Y)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其它的单元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0042] 参照图2A,图像形成单元2Y具备鼓单元210。鼓单元21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箱型形状。鼓单元210可拆装于主体外壳10。鼓单元210一体地支撑前述的感光鼓21、带电器22及清扫装置27。鼓单元210具备单元外壳210H(外壳)。单元外壳210H由树脂材料构成,是支撑所述感光鼓21、带电器22及清扫装置27的外壳。参照图2B,鼓单元210正视呈大致コ字形状。单元外壳210H具备单元左壁210H1和单元右壁210H2。单元左壁210H1及单元右壁
210H2是分别竖立设置在单元外壳210H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的壁部。单元左壁210H1及单元右壁210H2将感光鼓21可旋转地支撑。
[0043] 感光鼓21具备鼓套筒21A和鼓凸缘21B。另一方面,主体外壳10具备鼓轴21G(第1轴部)(图3)。鼓套筒21A呈圆筒形状。鼓套筒21A的外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调色剂像。鼓凸缘21B是大致圆筒体形状的部件,被安装在鼓套筒21A的轴向(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鼓轴21G是在主体外壳10内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如果鼓单元210安装到主体外壳10,则鼓轴21G经由鼓凸缘21B插入到鼓套筒21A的内部。据此,感光鼓21的旋转轴的位置得到决定,感光鼓21可绕鼓轴21G旋转地被支撑。
[0044] 另外,在一对鼓凸缘21B之中的左端侧的鼓凸缘21B(驱动传递部)的圆筒内部配置有啮合部21C(图3)。如果鼓单元210安装到主体外壳10,则主体外壳10侧具备的图中未示出的连接齿轮(coupling gear)与鼓凸缘21B的啮合部21C相啮合。所述连接齿轮与图中未示出的马达(驱动部)相连结。据此,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连接齿轮及啮合部21C传递到感光鼓21,从而感光鼓21旋转。
[0045] 鼓单元210还具备图中未示出的鼓轴承部。鼓轴承部是安装在单元外壳210H的单元左壁210H1及单元右壁210H2的轴承。通过将感光鼓21的鼓凸缘21B插入鼓轴承部,感光鼓21可旋转地支撑在单元外壳210H。
[0046] 参照图3,前述的带电器22具备带电辊221、刷辊222、带电外壳223及辊弹簧224。带电辊221一边从动于感光鼓21旋转一边使感光鼓21的周面均匀地带电成规定的电位。刷辊222是绕轴放射状地形成有导电性的刷的辊部件。刷辊222具备与鼓轴21G平行的刷轴222A(第4轴部)(图3)。刷辊222绕刷轴222A旋转而清扫带电辊221的表面。
[0047] 在带电辊221及刷辊222的轴向的两端部具备一对带电外壳223。带电外壳223将带电辊221及刷辊222的轴间距保持恒定,并将带电辊221及刷辊222可旋转地支撑。辊弹簧224是弹簧部件,通过按压带电外壳223对带电辊221施加朝向感光鼓21的力。
[0048] 此外,清扫装置27具备清扫刮板271(清扫部件)(图1、图3)。清扫刮板271是板状的弹性部件,其被单元外壳210H支撑,并与感光鼓21的周面抵接。清扫刮板271清扫感光鼓21的周面。
[0049] 而且,鼓单元210还具备移动机构200(图3)。移动机构200以规定的周期使感光鼓21在轴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此外,移动机构200使刷辊222旋转,并使刷辊222以规定的周期在轴向往复移动。移动机构200具备鼓驱动齿轮211(第1旋转齿轮)、鼓推力齿轮212(第
2旋转齿轮)、驱动空转齿轮225(第1中间齿轮)、推力空转齿轮226(第2中间齿轮)、刷驱动齿轮227(第3旋转齿轮)、刷推力齿轮228(第4旋转齿轮)。
[0050] 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驱动齿轮211及鼓推力齿轮212的立体图。在图4中,以能看到鼓驱动齿轮211及鼓推力齿轮212的彼此相对的侧面(鼓驱动齿轮左侧面211S及鼓推力齿轮右侧面212T)的方式,让各自的轴线相互交叉来示出。
[0051] 鼓驱动齿轮211是固定在感光鼓21的鼓凸缘21B的旋转齿轮。在鼓驱动齿轮211的外周部(图4的驱动齿轮外周部211H)形成有规定齿数的直齿轮。鼓驱动齿轮211与感光鼓21一体地绕鼓轴21G旋转。此外,鼓驱动齿轮211具备一对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图4)。
[0052] 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第1凸轮面)是形成在与鼓推力齿轮212相对的鼓驱动齿轮左侧面211S的凸轮部。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是沿着鼓驱动齿轮211的旋转周向其朝向轴向(鼓推力齿轮212侧)的突出量不同的凸轮面。以将驱动齿轮左侧面211S的内周侧部分在周向上分割成两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一对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具备第1凸轮峰部211K和第1凸轮谷部211L。第1凸轮峰部211K是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之中突出高度最高的部分。另一方面,第1凸轮谷部211L是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之中突出高度最低的部分。一对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由连续的曲面构成,以使周向的单位角度所对应的轴向的移动量(突出高度的变化)成为恒定。
[0053] 鼓推力齿轮212在轴向上与鼓驱动齿轮211相对配置。鼓推力齿轮212是外嵌于鼓凸缘21B的外周部的旋转齿轮。在鼓推力齿轮212的外周部(图4的推力齿轮外周部212H)形成有与鼓驱动齿轮211不同齿数的直齿轮。另外,通过使鼓推力齿轮212的推力齿轮左侧面212S(图3)与嵌入在单元左壁210H1的所述鼓轴承部相抵接,预先限制鼓推力齿轮212的轴向的位置(左端侧的位置)。因此,鼓推力齿轮212不会在轴向上位移,而绕鼓轴21G旋转。另外,如后所述,鼓推力齿轮212以相对于鼓驱动齿轮211具有规定的速度差(以不同的转速)进行旋转。鼓推力齿轮212具备一对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图4)。
[0054] 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第2凸轮面)是与鼓驱动齿轮211相对地形成在推力齿轮右侧面212T的凸轮部。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是沿着鼓推力齿轮212的旋转周向其朝向轴向(鼓驱动齿轮211侧)的突出量不同的凸轮面。以将推力齿轮右侧面212T的内周侧部分在周向上分割成两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一对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具备第2凸轮峰部212K和第2凸轮谷部212L。第2凸轮峰部212K是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之中突出高度最高的部分。另一方面,第2凸轮谷部212L是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之中突出高度最低的部分。一对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由连续的曲面构成,以使周向的单位角度所对应的轴向的移动量成为恒定。
[0055] 驱动空转齿轮225(第1中间齿轮)及推力空转齿轮226(第2中间齿轮)是可绕与感光鼓21的鼓轴21G平行的轴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空转齿轮225及推力空转齿轮226绕配置在与带电辊221的旋转轴221S(图3)相同的轴线上的空转轴部221A(图3)(第2轴部)旋转。另外,如上所述,带电辊221从动于感光鼓21旋转。因此,带电辊221具备与鼓轴21G平行的所述旋转轴221S(第3轴部)。该旋转轴221S的两端部被带电外壳223(图3)轴支撑,不会向带电外壳223的轴向外侧延伸。
[0056] 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空转齿轮225和推力空转齿轮226的立体图。另外,在图5中,倾斜显示驱动空转齿轮225及推力空转齿轮226,以能看到驱动空转齿轮225及推力空转齿轮226的彼此相对的侧面。
[0057] 驱动空转齿轮225与鼓驱动齿轮211的轮齿相啮合。因此,在驱动空转齿轮225的驱动空转齿轮外周部225H形成有规定齿数的直齿轮。驱动空转齿轮225具备从与推力空转齿轮226相对的侧面突出设置的一对驱动空转齿轮突起部225J。一对驱动空转齿轮突起部225J呈拱形形状,以驱动空转齿轮225的旋转支点为中心点对称地配置。而且,在一对驱动空转齿轮突起部225J之间形成有一对啮合凹部225K。
[0058] 推力空转齿轮226在轴向上与驱动空转齿轮225邻接配置。推力空转齿轮226与鼓推力齿轮212的轮齿相啮合。因此,在推力空转齿轮226的推力空转齿轮外周部226H形成有规定齿数的直齿轮。另外,推力空转齿轮226具备与驱动空转齿轮225不同的齿数。推力空转齿轮226具备从与驱动空转齿轮225相对的侧面突出设置的一对啮合突部226J。通过将推力空转齿轮226的啮合突部226J嵌入驱动空转齿轮225的啮合凹部225K,驱动空转齿轮225和推力空转齿轮226相连结。据此,驱动空转齿轮225和推力空转齿轮226一体地绕空转轴部221A旋转。
[0059] 刷驱动齿轮227及刷推力齿轮228是配置在刷辊222的刷轴222A(图3)上的一对旋转齿轮。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刷驱动齿轮227及刷推力齿轮228的立体图。另外,在图6中,倾斜显示刷驱动齿轮227及刷推力齿轮228,以能看到刷驱动齿轮227及刷推力齿轮228的彼此相对的侧面。
[0060] 刷驱动齿轮227是固定在刷轴222A(图3)的齿轮,该刷轴222A贯穿左侧的带电外壳223(图3)而延伸。刷驱动齿轮227与刷辊222一体地旋转。刷驱动齿轮227向刷辊222传递旋转驱动力。刷驱动齿轮227与驱动空转齿轮225相啮合。因此,在刷驱动齿轮227的刷驱动齿轮外周部227H(图6)形成有规定齿数的直齿轮。刷驱动齿轮227具备从与刷推力齿轮228相对的侧面突出设置的圆筒突起部227T。在圆筒突起部227T的前端缘形成有一对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第3凸轮面)。
[0061] 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是沿着刷驱动齿轮227的旋转周向其朝向轴向(刷推力齿轮228侧)的突出量不同的凸轮面。以将圆筒突起部227T的前端部在周向上分割成两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具备第3峰部227K和第3谷部227L。第3峰部227K是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之中突出高度最高的部分。另一方面,第3谷部227L是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之中突出高度最低的部分。一对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由连续的曲面构成,以使周向的单位角度所对应的轴向的移动量成为恒定。
[0062] 刷推力齿轮228在轴向上与刷驱动齿轮227邻接配置。刷推力齿轮228与推力空转齿轮226相啮合。因此,在刷推力齿轮228的刷推力齿轮外周部228H(图6)形成有与刷驱动齿轮227不同齿数的直齿轮。刷推力齿轮228相对于刷驱动齿轮227具有速度差(以不同的转速)而旋转。另外,由鼓单元210的单元左壁210H1(图2A、图2B)来限制刷推力齿轮228的轴向的位置。因此,刷推力齿轮228不会在轴向上位移,而绕刷轴222A旋转。
[0063] 刷推力齿轮228在与刷驱动齿轮227相对的侧面具备以圆筒状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圆筒内周部228T。在圆筒内周部228T的底部形成有一对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第4凸轮面)。
[0064] 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是沿着刷推力齿轮228的旋转周向其朝向轴向(刷驱动齿轮227侧)的突出量不同的凸轮面。以将圆筒内周部228T的底部在周向上分割成两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具备第4峰部228K和第4谷部228L。另外,在图6,分别示出一对第4峰部228K和第4谷部228L的其中之一。
[0065] 第4峰部228K是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之中突出高度最高的部分。另一方面,第4谷部228L是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之中突出高度最低的部分。一对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由连续的曲面构成,以使周向的单位角度所对应的轴向的移动量成为恒定。
[0066] 如果感光鼓21利用传递到鼓凸缘21B的啮合部21C(图3)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则旋转驱动力从与感光鼓21一体地旋转的鼓驱动齿轮211传递到驱动空转齿轮225。此时,推力空转齿轮226与驱动空转齿轮225一体地旋转。进一步,旋转驱动力从驱动空转齿轮225传递到刷驱动齿轮227,从而刷辊222绕刷轴222A旋转。通过刷辊222的旋转,清扫带电辊221的周面。另外,如上所述,带电辊221通过与感光鼓21的周面接触而从动于感光鼓21进行旋转。
[0067] 另一方面,如果旋转驱动力从推力空转齿轮226传递到鼓推力齿轮212,则鼓推力齿轮212相对于鼓驱动齿轮211具有微小的速度差而旋转。此外,如果旋转驱动力从推力空转齿轮226传递到刷推力齿轮228,则刷推力齿轮228相对于刷驱动齿轮227具有微小的速度差而旋转。
[0068] 如果鼓驱动齿轮211与鼓推力齿轮212以相互具有微小的速度差进行旋转,则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与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以规定的周期相啮合。如上所述,鼓推力齿轮212的轴向的位置预先被限制。因此,在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与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相啮合的过程中,当第1凸轮峰部211K(图4)与第2凸轮峰部212K(图4)相抵接时,鼓推力齿轮212将鼓驱动齿轮211及感光鼓21向右侧按压。另外,与右端侧的鼓凸缘21B相抵接的图中未示出的按压弹簧对感光鼓21施加朝向左方的力。因此,在第1凸轮谷部211L与第2凸轮谷部212L相抵接时,通过所述按压弹簧所施加的力,感光鼓21最向鼓推力齿轮212一侧移动。如此,借助鼓推力齿轮212的周期性的按压力和所述按压弹簧所施加的力,感光鼓21在轴向上周期性地往复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21的往复移动的行程被设定为0.25mm。
[0069] 随着感光鼓21的往复移动,清扫刮板271对感光鼓21的抵接位置在轴向上移动。据此,夹杂在清扫刮板271与感光鼓21的周面之间的异物或显影剂(调色剂)的凝集物从清扫刮板271与感光鼓21之间脱落。因此,可以抑制在感光鼓21的周面沿周向产生损伤或偏磨损。
[0070] 同样,在刷驱动齿轮227及刷推力齿轮228旋转的过程中,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与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依次啮合(抵接),从而一体地固定在刷驱动齿轮227的刷辊222以规定的周期在轴向上往复移动。另外,刷辊222也具备与感光鼓21同样的施力弹簧。随着刷辊222的往复移动,刷辊222对带电辊221的抵接位置在轴向上移动。据此,可以抑制刷辊222的刷前端局部地与带电辊221相抵接,并且,可使夹杂在刷辊222的刷前端的异物或显影剂的凝集物从刷辊222的刷脱落。因此,能稳定地清扫带电辊221的表面。
[007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在鼓驱动齿轮211的外周部形成有36齿的直齿轮,在鼓推力齿轮212的外周部形成有33齿的直齿轮。此外,在驱动空转齿轮225的外周部形成有13齿的直齿轮,在推力空转齿轮226的外周部形成有12齿的直齿轮。而且,在刷驱动齿轮227的外周部形成有15齿的直齿轮,在刷推力齿轮228的外周部形成有14齿的直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驱动空转齿轮225和推力空转齿轮226之间的轮齿数的差异,鼓推力齿轮212相对于鼓驱动齿轮211相对地旋转。并且,鼓驱动齿轮211、鼓推力齿轮212、驱动空转齿轮225、推力空转齿轮226、刷驱动齿轮227及刷推力齿轮228的直齿轮为可对应于齿数的不同适当地进行啮合的变位齿轮。
[0072]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对A4LEF尺寸的薄片体进行打印时,为了形成针对一张薄片体的图像,感光鼓21大约旋转3转。而且,感光鼓21在绕鼓轴21G旋转71.5转的期间,在轴向往复一次。另外,刷辊222在绕刷轴222A旋转45.5转的期间,在轴向往复一次。这样,通过实现感光鼓21以较长周期进行往复移动,与在打印工作过程中感光鼓21以较短周期在轴向往复移动的情况相比,可以防止产生图像错位。即,在感光鼓21以15转的期间往复一次的较短周期进行往复移动的情况下,当连续地打印10张薄片体时,由于在第1张薄片体和第5张薄片体之间感光鼓21在轴向的位置有很大的不同,图像错位容易变得明显。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较长周期的往复移动可以防止这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另外,通过将这种鼓单元210的结构搭载于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可以抑制彩色图像的颜色错位。
[0073] 此外,如果刷辊222以较短周期往复移动,容易出现刷辊222的刷前端和带电辊221的表面摩擦时的杂音问题。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刷辊222的往复移动的周期也被设定成较长,可以抑制这样的问题。
[0074] 另外,如上所述,优选的是,借助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和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的抵接往复移动的感光鼓21的移动周期与借助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和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的抵接往复移动的刷辊222的移动周期相互不同。在此情况下,即使带电辊221因抵接压力追随感光鼓21在轴向往复移动,带电辊221在轴向的移动和刷辊222在轴向的移动不会同步。因此,随着刷辊222的往复移动,可以可靠地使刷辊222与带电辊221的抵接位置变化。
[007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驱动空转齿轮225与推力空转齿轮226的齿数设定成相互不同,并使驱动空转齿轮225及推力空转齿轮226一体地旋转。这样,通过使驱动空转齿轮225和推力空转齿轮226的齿数相互不同,可以使鼓驱动齿轮211和鼓推力齿轮212的转速相互不同。据此,可以将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和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的抵接周期设定成较大,使感光鼓21的往复移动的周期变长。
[0076] 另外,会有采用与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空转齿轮225和推力空转齿轮226不同的单一的中间齿轮(空转齿轮)的情况,该单一的中间齿轮具备在轴向上较长的轮齿,并与鼓驱动齿轮211及鼓推力齿轮212同时啮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大往复移动的周期,会将各齿轮的齿模设定成较小从而增加齿数。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各齿轮的啮合变得不稳定,驱动力难以高精度地传递。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必要使驱动空转齿轮225及推力空转齿轮226的齿模变小,可以稳定地实现各齿轮间的驱动传递。
[0077]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从感光鼓21传递的旋转驱动力,既可以使刷辊222旋转,又可以使刷辊222在轴向上往复移动。并且,借助驱动空转齿轮225和推力空转齿轮226的齿数不同,可以使刷驱动齿轮227的转速和刷推力齿轮228的转速相互不同。据此,可以将刷驱动齿轮凸轮部227J和刷推力齿轮凸轮部228J的抵接周期设定成较大,可以使刷辊222的往复移动的周期变长。
[007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带电辊221的轴位置,可旋转地配置驱动空转齿轮225及推力空转齿轮226。据此,与带电辊221的旋转轴和空转轴部221A没有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情况相比,可以紧凑地配置使感光鼓21及刷辊222旋转及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200。
[0079]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变形实施方式。
[008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沿着旋转方向分别配置有两个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沿着旋转方向将鼓驱动齿轮211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多个第1凸轮峰部211K及第1凸轮谷部211L,在沿着旋转方向将鼓推力齿轮212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与第1凸轮峰部211K及第1凸轮谷部211L相同数量的第2凸轮峰部212K及第2部凸轮谷部212L。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峰部及谷部的配置,可以调整感光鼓21的往复移动次数。另一方面,驱动齿轮凸轮部2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212J也可以在鼓驱动齿轮211及鼓推力齿轮212的整个周向上分别配置有一个。
[0081] 下面,参照图7A至图10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感光鼓51以替代图1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中所安装的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感光鼓21。以下,对感光鼓51周围的结构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图7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单元510的立体图。图7B是鼓单元510的正视图。图8是放大了图7B的鼓单元510的一部分(左端侧)的正视图。图9是鼓单元510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8的鼓单元510的内部情况的剖视图。以下,对图1的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其中之一的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2Y)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其它单元也具有同样的结构。
[0082] 参照图7A,图像形成单元2Y具备鼓单元510。鼓单元510呈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箱型形状。鼓单元510可拆装于图1的主体外壳10。鼓单元510不仅支撑前述的感光鼓51,还一体地支撑带电器52及清扫装置57(图9)。鼓单元510具备单元外壳510H(外壳)。单元外壳510H由树脂材料形成,是支撑所述感光鼓51、带电器52及清扫装置57的外壳。参照图7B,鼓单元510正视呈大致コ字形状。单元外壳510H具备单元左壁510H1和单元右壁510H2。单元左壁
510H1及单元右壁510H2是分别竖立设置在单元外壳510H的左右方向的端部的壁部。单元左壁510H1及单元右壁510H2将感光鼓51可旋转地支撑。
[0083] 感光鼓51具备鼓套筒51A和鼓凸缘51B。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外壳10具备鼓轴51G(轴)(图10)。鼓套筒51A呈圆筒形状。鼓套筒51A的外周面用于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调色剂像。鼓凸缘51B是大致圆筒体形状的部件,被安装在鼓套筒51A的轴向(左右方向)的两端部。鼓轴51G是在主体外壳10内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如果鼓单元510安装到主体外壳10,则鼓轴51G经由鼓凸缘51B插入到鼓套筒51A的内部。据此,感光鼓51的旋转轴的位置得到决定。
[0084] 另外,在一对鼓凸缘51B之中的左端侧的鼓凸缘51B(驱动传递部)的圆筒内部配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啮合部。如果鼓单元510安装到主体外壳10,则主体外壳10侧具备的图中未示出的连接齿轮与鼓凸缘51B的啮合部相啮合。所述连接齿轮与图中未示出的马达(驱动部)相连结。据此,马达的旋转驱动力经由连接齿轮及啮合部传递到感光鼓51,从而感光鼓51绕轴51G旋转。
[0085] 鼓单元510还具备鼓轴承510H3(图10)。鼓轴承510H3是安装在单元外壳510H的单元左壁510H1的轴承。通过将感光鼓51的鼓凸缘51B插入鼓轴承510H3,感光鼓51可绕鼓轴51G旋转地支撑在单元外壳510H。另外,在感光鼓51的右端侧也配置有与鼓轴承510H3同样的轴承。
[0086] 参照图9,前述的带电器52具备带电辊521、刷辊522、带电外壳523、辊弹簧524。带电辊521一边从动于感光鼓51旋转,一边使感光鼓51的周面均匀地带电成规定的电位。刷辊522是绕轴放射状地形成有导电性的刷的辊部件。刷辊522旋转而清扫带电辊521的表面。在带电辊521及刷辊522的轴向的两端部具备一对带电外壳523。带电外壳523将带电辊521及刷辊522的轴间距保持恒定,并将带电辊521及刷辊522可旋转地支撑。辊弹簧524是弹簧部件,通过按压带电外壳523对带电辊521施加朝向感光鼓51的力。
[0087] 此外,清扫装置57具备清扫刮板571(清扫部件)。清扫刮板571是板状的弹性部件,其被单元外壳510H支撑,并与感光鼓51的周面抵接。清扫刮板571清扫感光鼓51的周面。
[0088] 而且,鼓单元510具备移动机构51T(图10)。移动机构51T以规定的周期使感光鼓51在轴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此外,移动机构51T使刷辊522旋转,并使刷辊522以规定的周期在轴向往复移动。移动机构51T具备鼓驱动齿轮511(第1凸轮部件)、鼓推力齿轮512(第2凸轮部件)、驱动空转齿轮525、推力空转齿轮526、刷驱动齿轮527、刷推力齿轮528。
[0089] 鼓驱动齿轮511是固定在感光鼓51的鼓凸缘51B的旋转齿轮。在鼓驱动齿轮511的外周部(图11的驱动齿轮外周部511H)形成有规定齿数的直齿轮。鼓驱动齿轮511与感光鼓51一体地绕鼓轴51G旋转。此外,鼓驱动齿轮511具备后述的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是与鼓推力齿轮512相对地形成的凸轮部。
[0090] 鼓推力齿轮512在轴向上与鼓驱动齿轮511相对配置。鼓推力齿轮512是外嵌于鼓凸缘51B的外周部的旋转齿轮。在鼓推力齿轮512的外周部(图11的推力齿轮外周部512H)形成有与鼓驱动齿轮511不同齿数的直齿轮。另外,鼓轴承510H3限制鼓推力齿轮512的轴向的位置(左端侧的位置)。因此,鼓推力齿轮512不会在轴向上位移,而绕鼓轴51G旋转。另外,如后所述,鼓推力齿轮512相对于鼓驱动齿轮511具有规定的速度差(以不同的转速)而旋转。此外,鼓推力齿轮512具备后述的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是与鼓驱动齿轮511相对地形成的凸轮部。
[0091] 驱动空转齿轮525(第3中间齿轮)及推力空转齿轮526(第4中间齿轮)是可绕与感光鼓51的鼓轴51G平行的轴旋转的一对旋转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空转齿轮525及推力空转齿轮526的旋转轴被配置在与带电辊521的旋转轴相同的轴线上。驱动空转齿轮525与鼓驱动齿轮511的轮齿相啮合。
[0092] 推力空转齿轮526在轴向上与驱动空转齿轮525邻接配置。推力空转齿轮526与鼓推力齿轮512的轮齿相啮合。此外,推力空转齿轮526具备与驱动空转齿轮525不同的齿数。驱动空转齿轮525及推力空转齿轮526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啮合爪相互连结。因此,驱动空转齿轮525及推力空转齿轮526一体地绕轴旋转。
[0093] 刷驱动齿轮527及刷推力齿轮528是一对旋转齿轮,被配置在与鼓轴51G平行的刷辊522的旋转轴上。刷驱动齿轮527与刷辊522成为一体,用于向刷辊522传递旋转驱动力。刷驱动齿轮527与驱动空转齿轮525相啮合。刷推力齿轮528在轴向上与刷驱动齿轮527邻接配置。刷推力齿轮528与推力空转齿轮526相啮合。刷推力齿轮528具备与刷驱动齿轮527不同齿数的轮齿,相对于刷驱动齿轮527具有速度差(以不同的转速)而旋转。在刷驱动齿轮527形成有与刷推力齿轮528相对的凸轮面,该凸轮面的轴向距离在旋转方向上不同。此外,在刷推力齿轮528形成有可与刷驱动齿轮527的凸轮面抵接的凸轮从动件(cam follower)。
[0094] 如果感光鼓51利用传递到鼓凸缘51B(图10)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则旋转驱动力从与感光鼓51一体地旋转的鼓驱动齿轮511传递到驱动空转齿轮525。此时,推力空转齿轮526与驱动空转齿轮525一体地旋转。进一步,旋转驱动力从驱动空转齿轮525传递到刷驱动齿轮527,从而刷辊522绕轴旋转。通过刷辊522的旋转而清扫带电辊521的周面。另外,如上所述,带电辊521通过与感光鼓51的周面接触而从动于感光鼓51进行旋转。
[0095] 另一方面,从推力空转齿轮526传递了旋转驱动力的鼓推力齿轮512相对于鼓驱动齿轮511具有微小的速度差而旋转。此外,从推力空转齿轮526传递了旋转驱动力的刷推力齿轮528相对于刷驱动齿轮527具有微小的速度差而旋转。
[0096] 如果鼓驱动齿轮511与鼓推力齿轮512具有微小的速度差而旋转,则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与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以规定的周期相啮合。如上所述,鼓推力齿轮512的轴向的位置受到限制。因此,对应于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与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的啮合,鼓推力齿轮512将鼓驱动齿轮511以规定的周期向右侧按压。另外,与右端侧的鼓凸缘51B相抵接的图中未示出的按压弹簧对感光鼓51施加朝向左方的力。借助鼓推力齿轮512的周期性的按压力和所述按压弹簧所施加的力,感光鼓51在轴向进行往复移动。
[0097] 随着感光鼓51的往复移动,清扫刮板571对感光鼓51的抵接位置在轴向上移动。据此,夹杂在清扫刮板571与感光鼓51的周面之间的异物或显影剂(调色剂)的凝集物从清扫刮板571与感光鼓51之间脱落。因此,可抑制在感光鼓51的周面沿着周向产生损伤或偏磨损。
[0098] 同样,在刷驱动齿轮527及刷推力齿轮528旋转的过程中,它们的凸轮面与凸轮从动件相互啮合(抵接),从而一体地固定在刷驱动齿轮527的刷辊522以规定的周期在轴向往复移动。因此,刷辊522对带电辊521的抵接位置在轴向上移动。据此,可抑制刷辊522的刷前端局部地与带电辊521相抵接,并且,使夹杂在刷辊522的刷前端的异物或显影剂的凝集物从刷辊522的刷脱落。因此,能稳定地清扫带电辊521的表面。
[009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在鼓驱动齿轮511的外周部形成有36齿的直齿轮,在鼓推力齿轮512的外周部形成有33齿的直齿轮。此外,在驱动空转齿轮525的外周部形成有13齿的直齿轮,在推力空转齿轮526的外周部形成有12齿的直齿轮。而且,在刷驱动齿轮527的外周部形成有15齿的直齿轮,在刷推力齿轮528的外周部形成有14齿的直齿轮。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驱动空转齿轮525和推力空转齿轮526之间的轮齿数的差异,鼓推力齿轮512相对于鼓驱动齿轮511相对地旋转。据此,可稳定地实现感光鼓51的往复移动。此外,鼓驱动齿轮511、鼓推力齿轮512、驱动空转齿轮525、推力空转齿轮526、刷驱动齿轮527及刷推力齿轮528的直齿轮为变位齿轮,以便对应于不同齿数而适当地啮合。
[0100] 感光鼓51在绕鼓轴51G旋转71.5转的期间,在轴向往复一次。另外,刷辊522在绕轴旋转45.5转的期间,在轴向往复一次。这样,通过实现感光鼓51较长周期的往复移动,与在打印工作过程中感光鼓51以较短周期进行往复移动的情况相比较,可以防止产生图像错位。即,在感光鼓51以15转的期间往复一次的较短周期进行往复移动的情况下,当连续地打印10张薄片体时,由于在第1张薄片体和第5张薄片体之间感光鼓15在轴向的位置有很大的不同,图像错位容易变得明显。而如上所述,通过较长周期的往复移动可以防止这样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0101] 另一方面,在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所具备的凸轮部件彼此点接触的情况下,感光鼓51特别是因鼓推力齿轮512的倾倒(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而容易产生不连续且突发性的轴向的移动。结果会出现急剧的图像错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分别具备前述的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
[0102] 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侧视图。在图11中,鼓驱动齿轮511是从左方观察的侧视图,鼓推力齿轮512是从右方观察的侧视图。即,在图11中,使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彼此相对的面(鼓驱动齿轮511的驱动齿轮左侧面511S及鼓推力齿轮512的推力齿轮右侧面512T)显示在图纸的前侧。图12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推力齿轮512的立体图。图12B是放大了图12A的鼓推力齿轮512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103] 在分别呈大致环型形状的鼓驱动齿轮511的驱动齿轮外周部511H及鼓推力齿轮512的推力齿轮外周部512H分别形成有不同齿数的图中未示出的轮齿。在鼓驱动齿轮511的驱动齿轮左侧面511S的内周侧形成有一对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同样,在鼓推力齿轮512的推力齿轮右侧面512T的内周侧也形成有一对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
[0104] 参照图12A及图12B,对鼓推力齿轮512的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的形状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将推力齿轮右侧面512T的内周侧部分在周向上分割成两部分成的方式,形成有一对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具备第2凸轮峰部512K(第2峰部)、第2凸轮谷部512L(第2谷部)、第2内侧峰部512M(第2辅助峰部)。另外,鼓驱动齿轮511的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具备与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同样的形状。即,以将驱动齿轮左侧面511S的内周侧部分在周向上分割成两部分的方式形成有一对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具备第1凸轮峰部511K(第1峰部)(图13A)、第1凸轮谷部511L(第1谷部)(图13A)、第1内侧峰部511M(第1辅助峰部)(图13A)。以下,以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为例,对这些凸轮部的详细形状进行说明。
[0105] 第2凸轮峰部512K,朝向鼓驱动齿轮511且沿着绕鼓推力齿轮512的鼓轴51G(图9)的旋转方向(图11的箭头D111、图12A的箭头D121)以同一高度突出设置。即,包含沿着旋转方向延伸的第2凸轮峰部512K的峰脊的面是与推力齿轮右侧面512T平行的面。而且,第2凸轮峰部512K以沿着鼓推力齿轮512的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绕轴螺旋状地形成。换句话说,随着鼓推力齿轮512的旋转,第2凸轮峰部512K的轨迹在径向移动。在图12A中,一对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的一方的第2凸轮峰部512K从峰部起点512K1开始延伸到峰部终点512K2。
[0106] 第2凸轮谷部512L,沿着第2凸轮峰部512K以比第2凸轮峰部512K在轴向凹陷的方式配置,绕轴螺旋状地形成。如图12B所示,在径向邻接的第2凸轮峰部512K和第2凸轮谷部512L通过凸轮斜面512N连续地相连接。另外,从与旋转方向交叉的剖面观察,第2凸轮峰部
512K及第2凸轮谷部512L分别呈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形状(参照图13A)。
[0107] 第2内侧峰部512M,以在径向上与第2凸轮峰部512K之间夹着第2凸轮谷部512L的方式配置,绕轴螺旋状地形成。第2内侧峰部512M是在第2凸轮峰部512K的径向的内侧与第2凸轮峰部512K平行延伸的峰部。
[0108] 另外,鼓驱动齿轮511侧的第1凸轮峰部511K(图13A)也与所述第2凸轮峰部512K同样,朝向鼓推力齿轮512且沿着绕鼓驱动齿轮511的鼓轴51G(图9)的旋转方向(图11的箭头D112)以同一高度突出设置。即,包含沿着旋转方向延伸的第1凸轮峰部511K的峰脊的面是与驱动齿轮左侧面511S平行的面。而且,第1凸轮峰部511K以沿着鼓驱动齿轮511的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绕轴螺旋状地形成。
[0109] 此外,第1凸轮谷部511L(图13A),沿着第1凸轮峰部511K以比第1凸轮峰部51K在轴向凹陷的方式配置,绕轴螺旋状地形成。另外,从与旋转方向交叉的剖面观察,第1凸轮峰部511K及第1凸轮谷部511L也分别呈具有规定曲率的圆弧形状(参照图13A)。
[0110] 另外,第1内侧峰部511M,以在径向上与第1凸轮峰部511K之间夹着第1凸轮谷部511L的方式配置,绕轴螺旋状地形成。第1内侧峰部511M是在第1凸轮峰部511K的径向的内侧与第1凸轮峰部511K平行延伸的峰部。
[0111] 接着,对感光鼓51随着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旋转的往复移动进行说明。图13A至图15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鼓驱动齿轮511与鼓推力齿轮512的啮合情况的剖视图。每张图都是从与旋转方向交叉的剖面观察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图,即,相当于从包含各齿轮的轴线的剖面观察的剖视图。图13A及图13B是从旋转方向的不同位置对同一啮合状态进行观察的图。同样,图14A及图14B是从旋转方向的不同位置对同一啮合状态进行观察的图。另外,图15A及图15B是从旋转方向的不同位置对同一啮合状态进行观察的图。
[0112] 在图13A及图13B中,随着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旋转,第1凸轮峰部511K嵌入第2凸轮谷部512L,第2凸轮峰部512K嵌入第1凸轮谷部511L。据此,固定在鼓驱动齿轮511的感光鼓51在轴向上被配置在最接近鼓推力齿轮512的位置(第2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被形成为螺旋状。因此,如图13A、图
13B所示,即使是在旋转方向(周向)的不同的位置,都可维持鼓驱动齿轮511和鼓推力齿轮
512相抵接的状态。换句话说,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峰部和谷部彼此沿着旋转方向连续地相抵接。因此,与彼此的峰部和谷部点接触的情况相比较,可以防止鼓驱动齿轮
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倾倒(相对于轴向倾斜)。
[0113] 图14A及图14B表示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从图13A及图13B所示的状态旋转规定的角度后的状态。由于鼓驱动齿轮511与鼓推力齿轮512的相对速度差,凸轮部之间的抵接位置相互错开,鼓驱动齿轮511与鼓推力齿轮512的斜面部(参照图12B的凸轮斜面512N)彼此抵接。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4A、图14B所示,即使是在旋转方向(周向)的不同位置,也可维持鼓驱动齿轮511与鼓推力齿轮512相抵接的状态。换句话说,彼此的斜面部沿着旋转方向连续地相抵接。
[0114] 并且,图15A及图15B表示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从图14A及图14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旋转规定的角度后的状态。在图15A及图15B中,第1凸轮峰部511K与第2凸轮峰部512K相抵接,第1凸轮谷部511L与第2凸轮谷部512L相对配置,从而感光鼓51被配置在轴向上最远离鼓推力齿轮512的位置(第1位置)。在峰部彼此相抵接时,容易产生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倾倒。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A、图15B所示,即使是在旋转方向(周向)的不同位置,都可维持鼓驱动齿轮511和鼓推力齿轮512相抵接的状态。换句话说,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峰部彼此沿着旋转方向连续地相抵接。因此,与彼此的峰部相互点接触的情况相比较,可以防止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倾倒。
[0115]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让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凸轮部彼此沿着旋转方向始终连续地相接触。因此,既能抑制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倾倒,又能抑制感光鼓51在轴向的突发性的移动。据此,能防止随着感光鼓51急剧的移动引起的图像错位。另外,通过将如上所述的鼓单元510的结构分别安装在图像形成单元2Y、2C、2M、2Bk,能够抑制各颜色的图像错位。据此,能够抑制最终在薄片体上形成的图像的颜色错位。
[0116] 另外,在图13A及图13B中,虽然描绘第1凸轮峰部511K的曲率和第2凸轮谷部512L的曲率相同,第2凸轮峰部512K的曲率和第1凸轮谷部511L的曲率相同,但是,实际上两者的曲率设定成有微小的差异。即,设定第1凸轮峰部511K的曲率比第2凸轮谷部512L的曲率大,第2凸轮峰部512K的曲率比第1凸轮谷部511L的曲率大。因此,可以防止第1凸轮峰部511K或第2凸轮峰部512K没有空隙地嵌入第2凸轮谷部512L或第1凸轮谷部511L。据此,在一方的峰部嵌入另一方的谷部之际,鼓驱动齿轮511或鼓推力齿轮512的旋转不会被局部性地加速,能够防止因峰部和谷部的嵌合而产生的冲击被传递到感光鼓51。换句话说,与第1凸轮峰部511K及第2凸轮谷部512L的曲率相同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第1凸轮峰部511K嵌入到第2凸轮谷部512L时的冲击。
[0117]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驱动齿轮511具备第1内侧峰部511M,鼓推力齿轮512具备第2内侧峰部512M。因此,在第1凸轮峰部511K嵌入第2凸轮谷部512L之际,第1凸轮峰部511K被第2凸轮峰部512K及第2内侧峰部512M从径向两侧支撑。而且,在第2凸轮峰部512K嵌入第1凸轮谷部511L之际,第2凸轮峰部512K被第1凸轮峰部511K及第1内侧峰部511M从径向的两侧支撑。因此,鼓驱动齿轮511和鼓推力齿轮512之间的啮合稳定,可稳定地实现感光鼓
51的旋转及往复移动。
[0118]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适用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0119] (1)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沿着旋转方向分别配置有两个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沿着旋转方向将鼓驱动齿轮511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多个第1凸轮峰部511K及第1凸轮谷部511L,在沿着旋转方向将鼓推力齿轮512等分割的位置分别配置与第1凸轮峰部211K及第1凸轮谷部211L相同数量的第2凸轮峰部512K及第2部凸轮谷部512L。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峰部及谷部的配置,可以调整感光鼓51的往复移动次数。另一方面,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也可以在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整个周向上分别配置有一个。
[0120] (2)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以沿着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径向外侧弯曲的方式形成为螺旋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驱动齿轮凸轮部511J及推力齿轮凸轮部512J也可以沿着鼓驱动齿轮511及鼓推力齿轮512的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径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形成为螺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