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480073779.8

文献号 : CN1059343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都筑弘明津隈智弘

申请人 :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摘要 :

即使在不能使中间杆向输出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地获得使操作踏板向踩踏方向转动而抑制踩踏部的后退的后退防止作用。在车辆碰撞时等前围板后退移位了时,若杆主体(50)抵接在后退防止杆(56)的止挡部(58)而抑制其后退,则紧固连结部件(54)破断而使输出连结部件(52)从杆主体(50)分离,仅杆主体(50)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由此,无论是否能够使操作杆(32)向车辆前侧相对地移位,中间杆(26)中至少杆主体(50)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使经由连结连杆(28)与杆主体(50)连结的操作踏板(18)向踩踏方向转动而抑制踩踏部的后退,所以可稳定地获得该后退防止作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所述车辆用踏板装置具有:

踏板托架,其配设于前围板;

操作踏板,其以能够绕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该踏板托架,设置于下端部的踩踏部被向车辆前侧踩踏操作;以及中间杆,其以能够绕与所述第1支承轴平行的第2支承轴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踏板托架,并且经由连结连杆与所述操作踏板连结,与该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联动地、机械地向输出方向转动,由此使预定的输出部件向车辆前侧移位,所述后退防止装置抑制在所述前围板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所述操作踏板的踩踏部向该驾驶席侧后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杆具备使连结于所述输出部件的输出连结部位从杆主体部机械地分离的分离构造,该杆主体部被所述第2支承轴支承并且连结有所述连结连杆,在被比所述前围板靠驾驶席侧的车身侧部件支承的后退防止部件设置有止挡部,该止挡部在该前围板的后退移位时与所述杆主体部抵接,由此抑制该杆主体部的后退、通过所述分离构造使所述输出连结部位分离,并且使该杆主体部相对地向所述输出方向转动,经由所述连结连杆而使所述操作踏板向踩踏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杆中,所述输出连结部位与所述杆主体部分体构成,利用结合部件结合而绕所述第2支承轴的轴心一体地转动,所述分离构造通过机械地解除由所述结合部件实现的结合来使所述输出连结部位从所述杆主体部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退防止部件配设成能够绕所述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并且顶端部止动于所述车身侧部件,在所述前围板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所述后退防止部件绕该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以使得该顶端部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另一方面,所述止挡部设置于该第1支承轴与止动于所述车身侧部件的止动部之间的中间部位,以使得将所述第1支承轴作为支点、将该止动部作为力点、将该止挡部作为作用点,利用杠杆原理使施加在该力点的反作用力放大而从该作用点施加到所述杆主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止挡部设置有在与所述第2支承轴平行的方向上向车辆后方侧凹陷的凹部,所述杆主体部抵接在该凹部内。

说明书 :

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抑制在前围板(dash panel)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操作踏板的踩踏部向驾驶席侧后退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有一种后退防止装置,涉及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所述车辆用踏板装置具有:(a)踏板托架,其配设于前围板;(b)操作踏板,其以能够绕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踏板托架,设置于下端部的踩踏部被向车辆前侧踩踏操作;以及(c)中间杆,其以能够绕与所述第1支承轴平行的第2支承轴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踏板托架,并且经由连结连杆与所述操作踏板连结,与该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联动地、机械地向输出方向转动,由此使预定的输出部件向车辆前侧移位,(d)所述后退防止装置抑制在所述前围板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所述操作踏板的踩踏部向所述驾驶席侧后退(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图7是这样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的一例,涉及车辆用的制动踏板装置100。该制动踏板装置100具备:(a)第1踏板托架104,其配设于前围板102;(b)操作踏板110,其以能够绕第1支承轴106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第1踏板托架104,设置于下端部的踩踏部108被向车辆前侧踩踏操作;以及(c)中间杆118,其以能够绕与所述第1支承轴106平行的第2支承轴112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第1踏板托架104,并且经由连结连杆114与所述操作踏板110连结,与该操作踏板110联动地机械地向输出方向转动,由此使从前围板102突出的输出部件116向车辆前侧移位。输出部件116通过制动加力器120的操作杆,在操作踏板110被踩踏操作时经由中间杆118而被压入制动加力器120内。此外,在比前围板
102靠驾驶席侧的仪表板加固件等车身侧部件122配设有第2踏板托架105,其与第1踏板托架104一同支承第1支承轴106。即,第1踏板托架104和第2踏板托架105配设成在第1支承轴
106的两侧部彼此重叠地被紧固在一起,互相支承。
[0004] 并且,在上述车身侧部件122设置有后退防止部件124,若基于车辆碰撞时的前围板102和车身侧部件122的后退移位量L1、L2的不同(L1>L2)而使中间杆118的突起126抵接于后退防止部件124,则如图7(b)中箭头A所示中间杆118向按压输出部件116的输出方向(车辆前侧)相对地转动。伴随着该中间杆118的转动,经由连结连杆114连结着的操作踏板110如箭头B所示向踩踏方向转动,抑制踩踏部108的向驾驶席侧的后退。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然而,这样的以往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以如下内容为前提:通过中间杆118抵接于后退防止部件124,而使中间杆118一边相对地向车辆前侧按压输出部件116一边向输出方向转动。因此,若因碰撞时的各部分的变形等而不能将输出部件116压入制动加力器120内,则不能使中间杆118向输出方向转动,有可能不能适当地获得使操作踏板110向踩踏方向转动而抑制踩踏部108的后退的后退防止作用。
[0010]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即使在因输出部件的不可压入等而不能使中间杆向输出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地获得使操作踏板向踩踏方向转动而抑制踩踏部的后退的后退防止作用。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 为达成上述目的,第1发明是一种后退防止装置,涉及一种车辆用踏板装置,所述车辆用踏板装置具有:(a)踏板托架,其配设于前围板;(b)操作踏板,其以能够绕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该踏板托架,设置于下端部的踩踏部被向车辆前侧踩踏操作;以及(c)中间杆,其以能够绕与所述第1支承轴平行的第2支承轴的轴心转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踏板托架,并且经由连结连杆与所述操作踏板连结,与该操作踏板的踩踏操作联动地、机械地向输出方向转动,由此使预定的输出部件向车辆前侧移位,(d)所述后退防止装置抑制在所述前围板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所述操作踏板的踩踏部向该驾驶席侧后退,其特征在于,(e)所述中间杆具备使连结于所述输出部件的输出连结部位从杆主体部机械地分离的分离构造,该杆主体部被所述第2支承轴支承并且连结有所述连结连杆,(f)在被比所述前围板靠驾驶席侧的车身侧部件支承的后退防止部件设置有止挡部,该止挡部在该前围板的后退移位时与所述杆主体部抵接,由此抑制该杆主体部的后退、通过所述分离构造使所述输出连结部位分离,并且使该杆主体部相对地向所述输出方向转动,经由所述连结连杆而使所述操作踏板向踩踏方向转动。
[0013] 此外,比上述前围板靠驾驶席侧的车身侧部件是仪表板加固件(仪表板的加强部件)和/或仪表罩(cowl)托架等,通常,在碰撞时等从车辆前方输入大载荷时向驾驶席侧即车辆后方侧移位的可能性或变形量与前围板相比较少,本发明是以该后退移位量的不同为前提来抑制操作踏板的踩踏部的后退的技术。
[0014] 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中,(a)所述中间杆中,所述输出连结部位与所述杆主体部分体构成,利用结合部件结合而绕所述第2支承轴的轴心一体地转动,(b)所述分离构造通过机械地解除由所述结合部件实现的结合来使所述输出连结部位从所述杆主体部分离。
[0015] 第3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或第2发明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中,(a)所述后退防止部件配设成能够绕所述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并且顶端部止动(係止)于所述车身侧部件,在所述前围板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所述后退防止部件绕该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以使得该顶端部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另一方面,(b)所述止挡部设置于该第1支承轴与止动于所述车身侧部件的止动部之间的中间部位,以使得将所述第1支承轴作为支点、将该止动部作为力点、将该止挡部作为作用点,利用杠杆原理使施加在该力点的反作用力放大而从该作用点施加到所述杆主体部。
[0016] 第4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第3发明中任一项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中,在所述止挡部设置有在与所述第2支承轴平行的方向上向车辆后方侧凹陷的凹部,所述杆主体部抵接在该凹部内。
[0017] 发明的效果
[0018] 在这样的车辆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中,中间杆具备分离构造,构成为使连结于输出部件的输出连结部位从杆主体部分离,所以在车辆碰撞时等前围板后退移位了时,若杆主体部抵接在设置于后退防止部件的止挡部而抑制了该杆主体部的后退,则在不能使输出部件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分离构造使输出连结部位从杆主体部分离,仅使杆主体部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另外,在能够使输出部件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情况下,中间杆保持原样地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即,无论是否能够使输出部件向车辆前侧相对地移位,中间杆中至少杆主体部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使经由连结连杆连结于该杆主体部的操作踏板向踩踏方向转动而抑制踩踏部的后退,可稳定地获得该后退防止作用。
[0019] 在第2发明中,构成为:输出连结部位与杆主体部分体构成,利用结合部件结合而绕第2支承轴的轴心一体地转动,在车辆碰撞时等杆主体部抵接于止挡部,由此机械地解除由该结合部件实现的结合而使输出连结部位从杆主体部分离,所以能够通过结合部件的结合强度适当地设定输出连结部位的分离强度。
[0020] 在第3发明中,后退防止部件配设成能够绕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并且顶端部止动于车身侧部件,在前围板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以该顶端部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方式绕该第1支承轴的轴心转动,另一方面,由于止挡部设置于后退防止部件的中间部位,所以将止动于车身侧部件的止动部作为力点而利用杠杆原理使从止挡部(作用点)施加到杆主体部的按压力放大,能够适当地抑制杆主体部的后退而使输出连结部位分离。
[0021] 在第4发明中,杆主体部抵接在设置于止挡部的凹部内,所以无论碰撞时的冲击等如何,杆主体部都通过止挡部定位,能够适当地抑制该杆主体部的后退。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制动踏板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左侧视图。
[0023] 图2是放大地示出图1中的II部即配设有中间杆、后退防止杆的后退防止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0024] 图3是从图2的左侧即车辆前侧看到的后视图。
[0025] 图4是图3中的IV-IV向视部分的剖面图。
[0026] 图5是示出在图1的实施例中中间杆从初始位置后退、通过与止挡部的抵接而使输出连结部位分离的碰撞初始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7] 图6是示出从图5的状态中间杆的杆主体部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并且经由连结连杆使操作踏板向踩踏方向转动了的碰撞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8] 图7是说明以往的制动踏板装置的后退防止装置的图、是将碰撞前的状态与碰撞后的状态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发明适合应用于输出部件配设成从前围板向车厢内突出且与中间杆连结成能够转动的车辆用踏板装置,例如将液压式制动器的制动加力器的操作杆作为输出部件而与中间杆连结的常用制动用的制动踏板装置等。踏板托架可以只是将单一的踏板托架固定设置于前围板,但希望安装成跨及前围板和比其靠驾驶席侧的车身侧部件。也可以是,分别固定设置于前围板和车身侧部件的两个踏板托架在配设有第1支承轴和/或第2支承轴的部分重叠地被紧固在一起从而连结成一体。
[0030] 中间杆例如沿着上下方向配设,并且在上部连结有输出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或下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设于踏板托架,以使得将输出部件向车辆前侧按压。中间杆例如配设于比操作踏板靠车辆前侧处,但各种的形态都可以,也可以配设于操作踏板的上方,等等。该中间杆例如在前围板后退移位时与托架一同向车辆后方侧大致平行移动,由此抵接在设置于后退防止部件的止挡部,但也可以是经由输出部件绕第2支承轴向输出方向的反向转动的情况。根据车辆碰撞时的踏板托架等的变形形态,中间杆的举动变化。
[0031] 作为使中间杆的输出连结部位从杆主体部分离的分离构造,例如构成为:输出连结部位与杆主体部分体构成,利用结合部件结合而绕第2支承轴的轴心一体地转动。作为结合部件例如优选使用螺栓、铆钉等,通过这些结合部件破断而使输出连结部位分离。也可以不使用结合部件,而是在一体地构成的中间杆设置V槽、打孔(ミシン穴)、缝隙、缺口等脆弱部来使输出连结部位分离。另外,各种的形态都可以,可以是采用摩擦材料等作为上述结合部件,通常情况下杆主体部和输出连结部位绕第2支承轴一体地转动,但若杆主体部与止挡部抵接则克服摩擦力而允许相对转动等相对移位,等等。
[0032] 作为后退防止部件,例如可优选使用一体地固定设置于车身侧部件且支承第1支承轴的踏板托架、配设成能够绕第1支承轴转动并且顶端部抵接于车身侧部件而阻止向车辆后方侧转动的后退防止杆等,但也可以是仅一体地固定设置于车身侧部件的部件等等,各种的形态都可以。在第3发明中止挡部设置于后退防止部件的中间部位,但优选设置于比与车身侧部件止动的止动部靠近第1支承轴的位置以获得更大的放大作用。在第4发明的止挡部设置有凹槽等凹部,但在实施其他发明时凹部是不一定必需的。
[0033] 实施例
[0034]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5] 图1是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常用制动用的制动踏板装置10的图,是从车辆的左侧看到的左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II部的放大图。另外,图3是从图2的左侧即车辆前侧看到的后视图,图4是图3中的IV-IV向视部分的剖面图。制动踏板装置10相当于车辆用踏板装置,在将发动机室与车厢内划分开的前围板12一体地固定有第1踏板托架14,操作踏板18配设成能够绕大致水平且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第1支承轴20转动。操作踏板18在上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绕第1支承轴20的轴心转动,设置于下端部的踩踏部22被向车辆前侧(图1的左方向)踩踏操作。图1是以假想线示出第1踏板托架14、使得其内侧的构造可见的图。
[0036] 在第1踏板托架14还配设有中间杆26,该中间杆26位于比操作踏板18靠车辆的前侧处、能够绕与第1支承轴20平行的第2支承轴24转动。中间杆26在其下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绕第2支承轴24的轴心转动且向上方延伸出,在上下的中间位置经由连结连杆28与操作踏板18连结。连结连杆28在其两端部分别经由与第1支承轴20平行的第1连结销40、第2连结销42而与操作踏板18、中间杆26连结成能够相对转动。在中间杆26的上端部连结有制动加力器30的操作杆32,通过使中间杆26与操作踏板18的踩踏操作联动地、经由连结连杆28机械地向第2支承轴24的左旋方向(输出方向)转动,来将操作杆32向前方按压而产生制动力。制动加力器30一体地固定设置于前围板12的发动机室侧,操作杆32配设成从该前围板12向车厢内突出。操作杆32相当于输出部件。
[0037] 在位于比前围板12靠驾驶席侧的位置的仪表板加固件34一体地固定设置有第2踏板托架36。第2踏板托架36在第1支承轴20的两侧部与所述第1踏板托架14重合,被螺栓等紧固,以相互支承的方式连结成一体。由此,可确保作为踏板托架所需的预定的强度和/或刚性。仪表板加固件34相当于车身侧部件,通常,其在碰撞时等从车辆前方输入大载荷时向驾驶席侧即车辆后方侧移位的可能性和/或变形量比前围板12少。
[0038] 在所述中间杆26中,被第2支承轴24支承为能够转动的杆主体50和经由弹簧钩(clevis)连结有操作杆32的输出连结部件52分体构成,使杆主体50的上端部与输出连结部件52的下端部重叠,利用由螺栓和螺母构成的多个紧固连结部件54而结合成一体,连结连杆28连结于杆主体50。紧固连结部件54相当于结合部件,在通常的制动操作时杆主体50和输出连结部件52一体地绕第2支承轴24转动而将操作杆32向车辆前侧按压,但若在车辆碰撞时等向杆主体50与输出连结部件52之间施加预定的剪切负载,则该紧固连结部件54破断从而输出连结部件52从杆主体50机械地分开。即,中间杆26具备能够将输出连结部件52从杆主体50机械地分离的分离构造,杆主体50相当于杆主体部,输出连结部件52相当于输出连结部位。
[0039] 另一方面,后退防止杆5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设于所述第1支承轴20。后退防止杆56在下端部被支承为能够绕第1支承轴20的轴心转动,通过使后退防止杆56的上端部直接或间接地抵接于仪表板加固件34,而保持为不能进一步向右旋方向即车辆后方侧转动的状态。根据需要也可以将上端部固定于仪表板加固件34或第2踏板托架36。上端部相当于止动部。并且,若在车辆碰撞时等所述前围板12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与此相伴地第1支承轴20和第2支承轴24如图5中箭头A所示经由第1踏板托架14后退移位,则基于与仪表板加固件34的相对移位,后退防止杆56如箭头B所示以上端部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方式绕第1支承轴20向左转动。
[0040] 上述后退防止杆56相当于后退防止部件,具有止挡部58,该止挡部58在车辆碰撞时等前围板12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抵接于所述杆主体50的上端部附近。并且,在像这样杆主体50相对地抵接于止挡部58时,杆主体50的进一步的后退被抑制,在不能使操作杆32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情况下,过大的剪切应力作用于所述紧固连结部件54而使其破断,如图5中箭头C所示输出连结部件52从杆主体50分离。后退防止杆56中,第1支承轴20作为支点、与仪表板加固件34抵接的抵接部作为力点(用力点)、止挡部58作为作用点(阻力点)而发挥功能,止挡部58设置于支点与力点之间的中间部位,从作用点向杆主体50施加的按压力F是通过施加于力点的反作用力f根据杠杆原理而放大得到的。尤其,在本实施例中作用点的位置比力点靠近支点,从支点到作用点的尺寸r为从支点到力点的尺寸R的一半以下,所以根据它们的杠杆比(R/r),按压力F大幅地放大,能够适当地阻止杆主体50的后退而使输出连结部件52切实地分离。在杆主体50的上端部附近设置有朝向车辆后方侧即后退防止杆56侧呈圆弧状地鼓出的抵接部60,另一方面,在后退防止杆56的止挡部58设置有在与第2支承轴24平行的水平方向上向车辆后方侧凹陷的凹槽62(参照图4),杆主体50的抵接部
60定位于该凹槽62内。图5是杆主体50抵接于止挡部58、输出连结部件52从该杆主体50分离了的碰撞初始的状态。上述凹槽62相当于凹部。
[0041] 其后,在前围板12进一步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经由第1踏板托架14使第1支承轴20和第2支承轴24如图6中箭头D所示进一步后退移位时,中间杆26的杆主体50通过与止挡部58的抵接而如箭头E所示相对地向输出方向即第2支承轴24的左旋方向转动。另外,经由连结连杆28与该杆主体50连结着的操作踏板18如图6中箭头F所示向踩踏方向转动、操作踏板18的踩踏部22向车辆前侧转动,以与此相应的程度抑制向驾驶席侧的后退。在本实施例中由作为后退防止部件发挥功能的后退防止杆56、能够使输出连结部件52分离的中间杆
26、连结连杆28等构成后退防止装置64。
[0042] 此外,在由第1踏板托架14和第2踏板托架36的双方支承的第1支承轴20的后退量比第2支承轴24的后退量少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止挡部58与杆主体50的卡合而得到与图5、图6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杆主体50抵接于止挡部58、中间杆26相对地向第2支承轴24的左旋方向转动时,在能够使操作杆32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情况下,能够一边使该操作杆32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一边使中间杆26保持原样地向第2支承轴24的左旋方向转动,使操作踏板18向踩踏方向转动。
[0043] 像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制动踏板装置10中,中间杆26具备分离构造,连结于操作杆32的输出连结部件52被设为能够从杆主体50分离,所以在车辆碰撞时等使前围板12后退移位了时,在杆主体50抵接于设置于后退防止杆56的止挡部58、该杆主体50的后退被抑制时,在不能使操作杆32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情况下,紧固连结部件54破断而使输出连结部件52从杆主体50分离,仅使杆主体50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另外,在能够使操作杆32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的情况下,输出连结部件52不被分离而中间杆26保持原样地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即,不论是否能够使操作杆32向车辆前侧相对地移位,中间杆26中至少杆主体
50相对地向输出方向转动,经由连结连杆28连结于该杆主体50的操作踏板18向踩踏方向转动而抑制踩踏部22的后退,可稳定地获得该后退防止作用。
[0044] 另外,中间杆26构成为:杆主体50和输出连结部件52分体构成,利用紧固连结部件54结合而绕第2支承轴24的轴心一体地转动,在车辆碰撞时等杆主体50抵接于止挡部58,由此该紧固连结部件54破断而使输出连结部件52从杆主体50分离,所以可以通过该紧固连结部件54的粗细和/或条数等结合强度来适当地设定输出连结部件52的分离强度。
[0045] 另外,后退防止杆56配设成能够绕第1支承轴20的轴心转动并且顶端部抵接于仪表板加固件34,在前围板12向驾驶席侧后退移位了时,该后退防止杆56绕该第1支承轴20的轴心转动以使该顶端部相对地向车辆前侧移位,另一方面,由于止挡部58设置于后退防止杆56的中间部位,所以止挡部58的按压力F通过杠杆原理被放大,能够适当地抑制杆主体50的后退而使输出连结部件52分离。
[0046] 另外,由于杆主体50抵接在设置于止挡部58的凹槽62内,所以无论碰撞时的冲击等如何,杆主体50都通过止挡部58而定位,能够适当地抑制该杆主体50的后退。
[0047] 以上,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这终究只是一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以基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加以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实施。
[0048] 附图标记说明
[0049] 10:制动踏板装置(车辆用踏板装置);12:前围板;14:第1踏板托架;18:操作踏板;20:第1支承轴;22:踩踏部;24:第2支承轴;26:中间杆;28:连结连杆;32:操作杆(输出部件);34:仪表板加固件(车身侧部件);36:第2踏板托架;50:杆主体(杆主体部);52:输出连结部件(输出连结部位);54:紧固连结部件(结合部件);56:后退防止杆(后退防止部件);
58:止挡部;62:凹槽(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