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90093.2

文献号 : CN1059507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先红詹文勇詹秀芝周玉环朱小妹詹志彬夏挺王永友杨雪梅方华桥

申请人 : 安徽德昌苗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包括步骤(1)中牛肉膏蛋白胨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由于这两种物质较难溶解,因此采取加热震荡的方式能够加快培养液的配置;步骤(1)中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该pH为炭疽菌种最适生长的pH环境,使得菌种顺利生长,步骤(2)中菌种的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接种方法分为平板划线法和倒平板法,由于倒平板法容易出现菌种堆叠,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平板划线法作为菌种接种的首选方法,步骤(3)中菌种的培养温度为25℃,该温度适宜炭疽菌种的生长,步骤(4)中每次倒入的药剂量为5ml,为了防止过多一次致死菌种,过少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该剂量对菌种入药。

权利要求 :

1.一种适用于大别山地区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1)称取20-30g牛肉膏和10-15g蛋白胨溶解于1L水中,在温度为300-500℃下高温灭菌,灭菌后取出培养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培养液的体积应占培养皿体积的0.3-0.5;

(2)将上述培养液冷却至20-30℃,然后无菌条件下接种炭疽菌母种;

(3)将接种有炭疽菌母种的培养皿放入设定温度为20-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4)配置12种不同浓度的药剂每隔12h倒入3-7ml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5)培养3-5天后观察菌丝生长状况,记录加入药剂菌丝的菌落直径和空白对照的菌丝直径;

(6)计算各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炭疽病的抑制率,计算公式为:抑制率%=(对照菌丝直径-加入药剂菌丝直径)/对照菌丝直径×100(7)比较12种药剂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得出最为适合的药剂种类和该种药剂的最适喷洒浓度;

(8)选取有效成分含量100%波尔多液、500%硫磺.锰锌、700%炭疽病分和500%代森锰锌的四种药剂对实验果林进行喷洒,用药量为0.19Kg/m2,喷洒分两次,第一次在4月上旬,第二次在5月上旬,喷洒后8-15天观察油茶的发病率;

(9)通过上述的化学药剂防治实验结果,结合物理防治,对油茶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跟踪记录果实的发病率,计算油茶的产量。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牛肉膏蛋白胨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菌种的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菌种的培养温度为25℃。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每次倒入的药剂量为5ml。

说明书 :

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病菌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油茶是一种木本油料树种,而食用油安全是继全球石油安全、粮食安全之后,成为事关国家战略的又一个新课题。我国目前60%左右的植物食用油依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控制,很不安全。近年来,国家开始对食用油安全十分关注,国务院于2008年在湖南专门召开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2009-2010年,中央1号文件2次提到要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树种,可见发展植物食用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0003]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油茶的产量和品质。油茶感染该病后,可引起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甚至整株衰亡。各油茶产区常年因该病减产10%-30%,重病区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是当前油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4] 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0005] (1)称取20-30g牛肉膏和10-15g蛋白胨溶解于1L水中,在温度为300-500℃下高温灭菌,灭菌后取出培养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培养液的体积应占培养皿体积的0.3-0.5;
[0006] (2)将上述培养液冷却至20-30℃,然后无菌条件下接种炭疽菌母种;
[0007] (3)将接种有炭疽菌母种的培养皿放入设定温度为20-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0008] (4)配置12种不同浓度的药剂每隔12h倒入3-7ml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0009] (5)培养3-5天后观察菌丝生长状况,记录加入药剂菌丝的菌落直径和空白对照的菌丝直径;
[0010] (6)计算各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炭疽病的抑制率,计算公式为:
[0011] 抑制率(%)=(对照菌丝直径-加入药剂菌丝直径)/对照菌丝直径×100[0012] (7)比较12种药剂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得出最为适合的药剂种类和该种药剂的最适喷洒浓度;
[0013] (8)选取有效成分含量100%波尔多液、500%硫磺.锰锌、700%炭疽病分和500%代森锰锌的四种药剂对实验果林进行喷洒,喷洒份两次,第一次在4月上旬,第二次在5月上旬,喷洒后8-15天观察油茶的发病率;
[0014] (9)通过上述的化学药剂防治实验结果,结合物理防治,对油茶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跟踪记录果实的发病率,计算油茶的产量。
[0015] 优选的,步骤(1)中牛肉膏蛋白胨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
[0016] 优选的,步骤(1)中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
[0017] 优选的,步骤(2)中菌种的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
[0018] 优选的,步骤(3)中菌种的培养温度为25℃。
[0019] 优选的,步骤(4)中每次倒入的药剂量为5ml。
[0020]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步骤(1)中牛肉膏蛋白胨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由于这两种物质较难溶解,因此采取加热震荡的方式能够加快培养液的配置;步骤(1)中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该pH为炭疽菌种最适生长的pH环境,使得菌种顺利生长,步骤(2)中菌种的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接种方法分为平板划线法和倒平板法,由于倒平板法容易出现菌种堆叠,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平板划线法作为菌种接种的首选方法,步骤(3)中菌种的培养温度为25℃,该温度适宜炭疽菌种的生长,步骤(4)中每次倒入的药剂量为5ml,为了防止过多一次致死菌种,过少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该剂量对菌种入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2] 实施例1:
[0023] 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0024] (1)称取20g牛肉膏和10g蛋白胨溶解于1L水中,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在温度为300℃下高温灭菌,灭菌后取出培养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培养液的体积应占培养皿体积的0.3;
[0025] (2)将上述培养液冷却至20℃,然后无菌条件下接种炭疽菌母种,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
[0026] (3)将接种有炭疽菌母种的培养皿放入设定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0027] (4)配置12种不同浓度的药剂每隔12h倒入5ml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2种药剂不同浓度配置如下:
[0028]
[0029]
[0030] (5)培养3天后观察菌丝生长状况,记录加入药剂菌丝的菌落直径和空白对照的菌丝直径;
[0031] (6)计算各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炭疽病的抑制率,计算公式为:
[0032] 抑制率(%)=(对照菌丝直径-加入药剂菌丝直径)/对照菌丝直径×100[0033] (7)比较12种药剂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得出最为适合的药剂种类和该种药剂的最适喷洒浓度;
[0034] (8)选取有效成分含量100%波尔多液、500%硫磺.锰锌、700%炭疽病分和500%代森锰锌的四种药剂对实验果林进行喷洒,喷洒份两次,第一次在4月8号,第二次在5月8号,喷洒后8天观察油茶的发病率;
[0035] (9)通过上述的化学药剂防治实验结果,结合物理防治,对油茶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跟踪记录果实的发病率,计算油茶的产量,防治处理如下:
[0036]
[0037]
[0038] 实施例2:
[0039] 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0040] (1)称取25g牛肉膏和12g蛋白胨溶解于1L水中,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在温度为450℃下高温灭菌,灭菌后取出培养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培养液的体积应占培养皿体积的0.4;
[0041] (2)将上述培养液冷却至25℃,然后无菌条件下接种炭疽菌母种,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
[0042] (3)将接种有炭疽菌母种的培养皿放入设定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0043] (4)配置12种不同浓度的药剂每隔12h倒入5ml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2种药剂不同浓度配置如下:
[0044]
[0045]
[0046] (5)培养4天后观察菌丝生长状况,记录加入药剂菌丝的菌落直径和空白对照的菌丝直径;
[0047] (6)计算各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炭疽病的抑制率,计算公式为:
[0048] 抑制率(%)=(对照菌丝直径-加入药剂菌丝直径)/对照菌丝直径×100[0049] (7)比较12种药剂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得出最为适合的药剂种类和该种药剂的最适喷洒浓度;
[0050] (8)选取有效成分含量100%波尔多液、500%硫磺.锰锌、700%炭疽病分和500%代森锰锌的四种药剂对实验果林进行喷洒,喷洒份两次,第一次在4月6旬,第二次在5月10,喷洒后10天观察油茶的发病率;
[0051] (9)通过上述的化学药剂防治实验结果,结合物理防治,对油茶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跟踪记录果实的发病率,计算油茶的产量,防治处理如下:
[0052]
[0053]
[0054] 实施例3:
[0055] 一种研究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0056] (1)称取30g牛肉膏和15g蛋白胨溶解于1L水中,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在温度为500℃下高温灭菌,灭菌后取出培养液转移至培养皿中,培养液的体积应占培养皿体积的0.5;
[0057] (2)将上述培养液冷却至30℃,然后无菌条件下接种炭疽菌母种,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
[0058] (3)将接种有炭疽菌母种的培养皿放入设定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0059] (4)配置12种不同浓度的药剂每隔12h倒入5ml于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2种药剂不同浓度配置如下:
[0060]药剂种类 浓度梯度(mg/L)
25%咪酰胺EC 167、250、500、1250
80%多菌灵WP 533、800、1600、4000
80%波尔多液WP 533、800、1600、4000
70%代森锰锌WP 467、700、1400、3500
70%硫磺锰锌WP 467、700、1400、3500
80%福美双WG 533、800、1600、4000
10%苯醚甲环唑WG 66.7、100、200、500
21%硅唑多菌灵SC 140、210、420、1050
75%百菌清WP 250、375、1000、1500
45%石硫合剂CR 300、450、900、2250
100%炭疽病分WP 667、1000、2000、5000
100%硫酸铜CR 667、1000、2000、5000
[0061] (5)培养5天后观察菌丝生长状况,记录加入药剂菌丝的菌落直径和空白对照的菌丝直径;
[0062] (6)计算各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炭疽病的抑制率,计算公式为:
[0063] 抑制率(%)=(对照菌丝直径-加入药剂菌丝直径)/对照菌丝直径×100[0064] (7)比较12种药剂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得出最为适合的药剂种类和该种药剂的最适喷洒浓度;
[0065] (8)选取有效成分含量100%波尔多液、500%硫磺.锰锌、700%炭疽病分和500%代森锰锌的四种药剂对实验果林进行喷洒,喷洒份两次,第一次在4月12,第二次在5月15,喷洒后15天观察油茶的发病率;
[0066] (9)通过上述的化学药剂防治实验结果,结合物理防治,对油茶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跟踪记录果实的发病率,计算油茶的产量,防治处理如下:
[0067]
[0068] 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比较如下表:
[0069]
[0070]
[0071] 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当实施实施例2参数时,得到的该防治炭疽病技术,对炭疽病的抑制率为98.7%,用药量为0.12Kg/m2,果实发病率为8.2%,亩产量为1195kg,而现有技术标准对炭疽病的抑制率为90%,用药量为0.21Kg/m2,果实发病率为15.8%,亩产量为973kg,因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007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炭疽病无公害综合式防治方法,步骤(1)中牛肉膏蛋白胨采用恒温震荡的方式进行溶解,水浴温度为80℃,由于这两种物质较难溶解,因此采取加热震荡的方式能够加快培养液的配置;步骤(1)中对培养液进行调pH处理,调节培养液的pH为5.6,该pH为炭疽菌种最适生长的pH环境,使得菌种顺利生长,步骤(2)中菌种的接种方式为平板划线法,接种方法分为平板划线法和倒平板法,由于倒平板法容易出现菌种堆叠,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在本发明中采用平板划线法作为菌种接种的首选方法,步骤(3)中菌种的培养温度为25℃,该温度适宜炭疽菌种的生长,步骤(4)中每次倒入的药剂量为5ml,为了防止过多一次致死菌种,过少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该剂量对菌种入药。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