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叶片成型模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543765.9

文献号 : CN10600355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彭日标谢承琪贾春燕

申请人 : 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扫风叶片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动模、第一定模及第二定模,第一定模包括第一定模镶件,第一动模包括第一动模镶件、第一动模镶针及动模滑块,第一动模镶针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伸缩运动,第一动模镶件上设置有第一动模型腔;第一定模镶件上设置有第一定模型腔;第二定模包括第二定模镶件和扫风叶片弹块,扫风叶片弹块上设置有第二定模型腔。第一动模镶针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第一动模型腔、动模滑块及第一定模型腔之间形成叶片卡板型腔,第一动模镶针缩回至第二位置,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第二定模型腔、叶片卡板及装配孔的内壁之间形成叶片型腔。该扫风叶片成型模具结构简单,而且可实现叶片与叶片卡板之间的转动力可控。

权利要求 :

1.一种扫风叶片成型模具,所述扫风叶片包括叶片卡板(12)和叶片(14),叶片卡板(12)上设置有叶片安装孔,叶片(14)上设置有转轴部,转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叶片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动模(20),所述第一动模(20)包括第一动模镶件(22)、若干第一动模镶针(24)及动模滑块(26),所述第一动模镶件(22)上设置有第一动模型腔(22b),所述第一动模型腔(22b)的底面上设置有装配孔(22a),所述第一动模镶针(24)装在所述第一动模镶件(22)的装配孔(22a)内,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伸缩运动,第一动模镶针(24)具有台阶状头部(24a),所述动模滑块(26)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22b)的一侧;

第一定模(40),所述第一定模(40)包括第一定模镶件(42),所述第一定模镶件(4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22b)相对应的第一定模型腔(42b),第一定模(40)与第一动模(20)合模时,第一动模镶针(24)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动模镶针(24)的头部(24a)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22b)、所述动模滑块(26)及所述第一定模型腔(42b)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卡板(12)的叶片卡板型腔(A);及第二定模(50),所述第二定模(50)包括第二定模镶件(52)和扫风叶片弹块(54),所述扫风叶片弹块(54)上设置有第二定模型腔(54a),第二定模(50)与第一动模(20)合模时,第一动模镶针(24)缩回至第二位置,第一动模镶针(24)的头部(24a)与所述第二定模型腔(54a)、已成型的叶片卡板(12)及所述装配孔(22a)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14)的叶片型腔(B);

所述头部(24a)具有台阶端面(24a1)和台阶侧面(24a2),台阶端面(24a1)和台阶侧面(24a2)之间形成台阶,当所述第一动模镶针(24)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台阶端面(24a1)与装配孔(22a)周围的第一动模镶件(22)表面平齐,当所述第一动模镶针(24)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台阶端面(24a1)缩回至所述装配孔(22a),所述台阶端面(24a1)与所述台阶侧面(24a2)、所述装配孔(22a)的内壁及已成型的叶片卡板(12)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叶片(14)的转轴部的转轴部型腔;

所述第一定模镶件(42)具有避让所述第一动模镶针(24)的头部(24a)的避让孔(42a),当所述第一定模(40)与所述第一动模(20)合模时,所述第一动模镶针(24)的头部(24a)的端部插入所述避让孔(42a)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第二动模,所述第二动模与所述第一动模(20)的结构相同,当所述第一定模(40)与所述第一动模(20)成型第一个扫风叶片的叶片卡板(12)时,所述第二动模与所述第二定模(50)成型第二个扫风叶片的叶片(14),当所述第二定模(50)与所述第一动模(20)成型所述第一个扫风叶片的叶片(14)时,所述第一定模(40)与所述第二动模成型第三个扫风叶片的叶片卡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模(20)和所述第二动模可绕轴180度旋转。

说明书 :

扫风叶片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风叶片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用于空调的一种扫风叶片10主要由叶片卡板12和叶片14组成,该扫风叶片采用两套模具分开注塑的生产方式,然后通过人工组装完成一个产品。这种生产方式需要进行物流和组装工序,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而且,两个零件单独生产出来后,容易出现配合精度难以保证,不稳定。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 103776141A公开了一种该扫风叶片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通过双色模具将扫风叶片一体化成型,先注塑成型叶片卡板12,再在叶片卡板12上注塑成型叶片14,叶片14和叶片卡板12由不同收缩率的材料制成,使得叶片14的转轴部在收缩后能够可转动地位于叶片卡板12上的叶片安装孔内。该方法减少了人工组装叶片与叶片卡板的生产工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但该生产方法所使用的模具结构复杂,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叶片与叶片卡板之间的转动力可控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扫风叶片成型模具,所述扫风叶片包括叶片卡板和叶片,叶片卡板上设置有叶片安装孔,叶片上设置有转轴部,转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叶片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包括:
[0006] 第一动模,所述第一动模包括第一动模镶件、若干第一动模镶针及动模滑块,所述第一动模镶件上设置有第一动模型腔,所述第一动模型腔的底面上设置有装配孔,所述第一动模镶针装在所述第一动模镶件的装配孔内,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伸缩运动,第一动模镶针具有台阶状头部,所述动模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的一侧;
[0007] 第一定模,所述第一定模包括第一定模镶件,所述第一定模镶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相对应的第一定模型腔,第一定模与第一动模合模时,第一动模镶针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所述动模滑块及所述第一定模型腔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卡板的叶片卡板型腔;及
[0008] 第二定模,所述第二定模包括第二定模镶件和扫风叶片弹块,所述扫风叶片弹块上设置有第二定模型腔,第二定模与第一动模合模时,第一动模镶针缩回至第二位置,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定模型腔、已成型的叶片卡板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的叶片型腔。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具有台阶端面和台阶侧面,台阶端面和台阶侧面之间形成台阶,当所述第一动模镶针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台阶端面与装配孔周围的第一动模镶件表面平齐,当所述第一动模镶针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台阶端面缩回至所述装配孔,所述台阶端面与所述台阶侧面、所述装配孔的内壁及已成型的叶片卡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叶片的转轴部的转轴部型腔。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模镶件具有避让所述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的避让孔,当所述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一动模合模时,所述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的端部插入所述避让孔内。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第二动模,所述第二动模与所述第一动模的结构相同,当所述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一动模成型第一个扫风叶片的叶片卡板时,所述第二动模与所述第二定模成型第二个扫风叶片的叶片,当所述第二定模与所述第一动模成型所述第一个扫风叶片的叶片时,所述第一定模与所述第二动模成型第三个扫风叶片的叶片卡板。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模和所述第二动模可绕轴180度旋转。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具有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伸缩运动的第一动模镶针,第一动模镶针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所述动模滑块及所述第一定模型腔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卡板的叶片卡板型腔,通过叶片卡板型腔成型叶片卡板;第一动模镶针缩回至第二位置,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定模型腔、已成型的叶片卡板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的叶片型腔。由于省去了定模镶针,简化了模具结构,提升模内自动组装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第一动模镶针控制叶片的转轴部的壁厚,从而控制转轴部的收缩率,来控制叶片与叶片卡板的转动力,从而达到叶片与叶片卡板之间的转动力可控。
[0014] 本发明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扫风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的第一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的第一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的第一动模与第一定模合模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中M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的第二定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的第二定模的扫风叶片弹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的第一动模与第二定模合模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中N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说明:10、扫风叶片;12、叶片卡板;14、叶片;20、第一动模;22、第一动模镶件;22a、装配孔;22b、第一动模型腔;24、第一动模镶针;24a、头部;24a1、台阶端面;24a2、台阶侧面;26、滑块;40、第一定模;42、第一定模镶件;42a、避让孔;42b、第一定模型腔;50、第二定模;52、第二定模镶件;54、扫风叶片弹块;54a、第二定模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 如图1,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型模具所成型的扫风叶片10包括叶片卡板12和叶片14,叶片卡板12上设置有叶片安装孔,叶片14上设置有转轴部,转轴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叶片安装孔内。
[0025] 如图2-7所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包括第一动模20、动模滑块26、第一定模40、第二定模50及第二动模(图中未示出)。
[0026] 如图2、4a及4b所示,所述第一动模20包括第一动模镶件22、若干第一动模镶针24及动模滑块26,第一动模镶件22上设置有4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一动模型腔22b,各第一动模型腔22b的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4个装配孔22a;所述第一动模镶针24分别装在所述第一动模镶件22的装配孔22a内,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伸缩运动,第一动模镶针24具有台阶状头部24a,头部24a具有台阶端面24a1和台阶侧面24a2。所述动模滑块26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22b的一侧。
[0027] 如图3、4a及4b所示,所述第一定模40包括第一定模镶件42,第一定模镶件42上设置有4个呈矩阵分布的第一定模型腔42b,各第一定模型腔42b的表面上设置有4个与第一动模镶件22上的4个装配孔22a一一对应的避让孔42a。
[0028] 见图4a及4b,第一定模40与第一动模20合模时,第一动模镶针24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动模镶针24头部24a的台阶端面24a1与第一动模型腔22b的表面平齐,由台阶端面24a1与第一动模镶件22、动模滑块26及第一定模镶件42围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卡板12的叶片卡板型腔A。
[0029] 如图5、6、7a及7b所示,所述第二定模50包括第二定模镶件52和扫风叶片弹块54,扫风叶片弹块54可滑动地装于第二定模镶件52中,扫风叶片弹块54上设置有第二定模型腔54a。
[0030] 见图7a、7b,第二定模50与第一动模20合模时,第一动模镶针24位于第二位置,第一动模镶针24的头部24a的台阶端面24a1缩回装配孔22a,头部24a的台阶端面24a1和台阶侧面24a2与扫风叶片弹块54的第二定模型腔54a、已成型的叶片卡板12及装配孔22a的内壁围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14的叶片型腔B。
[0031] 第二动模的结构与第一动模20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32]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成型扫风叶片的工艺如下:
[0033] 首先,模内成形扫风叶片卡板12,具体过程如下:第一动模镶针24在运动机构的作用下运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定模40与第一动模20合模,第一动模镶针24头部24a的台阶端面24a1、第一动模镶件22、动模滑块26及第一定模镶件42围成叶片卡板型腔A,单独成型叶片卡板12。一次可注塑成型4个叶片卡板12。
[0034] 其次,模内成形叶片14,具体步骤如下:
[0035] 叶片卡板12成型完之后,双色注塑机打开模具,动模滑块26向两边运动,注塑机将第一动模20旋转180度,成型好的叶片卡板12随第一动模20旋转180度后,在运动机构的作用下运动至第二位置,动模滑块26复位,将叶片卡板12压紧,第一动模20与第二定模50合模时,第一动模镶针24的头部24a与扫风叶片弹块54、已成型的叶片卡板12及第一动模镶件22围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14的叶片型腔B,成型叶片14,从而将两个零件组装在一起。然后,注塑机将产品顶出,完成了利用双色注塑机在模内一次注塑成型新扫风叶片的过程。
[0036] 同时,第一动模20和第一定模40完成叶片卡板12后,旋转180。后,会接着继续成型叶片卡板12,整个工序循环,提高效率。
[0037]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扫风叶片成型模具,具有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伸缩运动的第一动模镶针,第一动模镶针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所述第一动模型腔、所述动模滑块及所述第一定模型腔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卡板的叶片卡板型腔,通过叶片卡板型腔成型叶片卡板;第一动模镶针缩回至第二位置,第一动模镶针的头部与所述第二定模型腔、已成型的叶片卡板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所述叶片的叶片型腔。由于省去了定模镶针,简化了模具结构,提升模内自动组装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第一动模镶针控制叶片的转轴部的壁厚,从而控制转轴部的收缩率,来控制叶片与叶片卡板的转动力,从而达到叶片与叶片卡板之间的转动力可控。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