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设备及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408735.7

文献号 : CN10600642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倩贾亮孙艳秀聂文杰

申请人 :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起重设备及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其中,所公开的进出绳装置包括座圈(100)和护罩(200);座圈(100)用于固定在起重设备的机器房的进出窗口;护罩(200)设置在座圈(100)的侧部,且能够沿设定方向移动;护罩(200)与座圈(100)之间形成滑动密封面;设定方向与牵引绳(30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护罩(200)设置有穿绳通道;穿绳通道、护罩(200)的内腔及座圈(100)的穿孔依次连通,且穿绳通道与牵引绳(300)相适配以供牵引绳(300)穿过。上述方案能解决目前的进出绳装置封闭性能较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100)和护罩(200);所述座圈(100)用于固定在所述起重设备的机器房的进出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200)设置在所述座圈(100)的侧部,且能够沿设定方向移动;所述护罩(200)与所述座圈(100)之间形成滑动密封面;所述设定方向与牵引绳(30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所述护罩(200)设置有穿绳通道;所述穿绳通道、所述护罩(200)的内腔及所述座圈(100)的穿孔依次连通,且所述穿绳通道与所述牵引绳(300)相适配以供所述牵引绳(300)穿过;

所述护罩(200)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调整板(510);所述调整板(510)设置有所述穿绳通道;所述调整板(510)与所述护罩(200)铰接以根据所述牵引绳(300)的倾斜角度调整所述穿绳通道的倾斜角度;

所述调整板(510)与所述护罩(200)的安装孔之间通过折叠件(520)相连,以封闭所述护罩(200)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圈(100)设置有轨道;所述护罩(200)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轨道配合,以沿所述设定方向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护罩(200)的顶端和底端的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

所述护罩(200)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轨道(110)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组(210);所述护罩(200)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轨道(120)滚动配合的第二滚轮组(2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出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200)设置有第一压板(230)、第二压板(240)和耐磨柔性件(250);其中:所述耐磨柔性件(250)设置有所述穿绳通道;且夹设在所述第一压板(230)和所述第二压板(24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出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230)和第二压板(240)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耐磨柔性件(250)在沿着所述牵引绳(300)的延伸方向限位配合。

6.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进出绳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设备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或者卸船机。

说明书 :

起重设备及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及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起重设备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重型机械,较为普遍地应用在建筑、矿场、码头等起吊工作较多的场合。卷扬系统是起重设备的主要功能部分,卷扬系统的卷筒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从而实现缠绕在卷筒上的牵引绳收放。
[0003] 目前,起重设备的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的起重设备的卷扬系统布置位置不同。通常,卷扬系统的卷筒布置在起重设备的机器房内。对于机器房布置在后大梁或上肩梁的起重设备(例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卸船机等)而言,机器房的侧壁需要开设进出窗口。卷扬系统的牵引绳穿过进出窗口实现卷筒的收放绳操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机器房的进出窗口通常设置有进出绳装置,进出绳装置用于为牵引绳提供穿行通道。与此同时,进出绳装置还用于封堵进出窗口以确保机器房的封闭,进而避免机器房内的设备与外界直接接触所带来的损坏。
[0004] 请参考图1,图1是一种典型的进出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进出绳装置中,护罩01通过座圈02固定在进出窗口03,护罩01与座圈02相对的另一侧通过固定装置04固定有多块橡胶板(橡胶板05、橡胶板06和橡胶板07),多块橡胶板形成穿绳通道,牵引绳08可以穿过依次连通的穿绳通道、护罩01的内腔、座圈02的穿孔及进出窗口03进入机器房内,从而能实现卷筒的收放绳操作。
[0005] 我们知道,卷筒在收放牵引绳08时,牵引绳08会沿着卷筒的长度方向逐层实现收绳或放绳,也就是说,牵引绳08在收放的过程中会从卷筒的一端向另一端横向移动,即垂直于牵引绳的延伸方向移动。为了适应牵引绳08的横向移动,上述穿绳通道、护罩01的内腔、座圈02的穿孔及进出窗口03在垂直于牵引绳08延伸方向的横向方向具有一定长度。由此可知,穿绳通道的宽度大于牵引绳08的直径,这会使得外界环境能直接通过穿绳通道、护罩01的内腔、座圈02的穿孔及进出窗口03与机器房内的环境连通。很显然,目前的进出绳装置的封闭性能较差,无法适应封闭性能较高的机器房。
[0006] 综上可知,如何解决目前的进出绳装置的封闭性能较差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公开一种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以解决目前的进出绳装置封闭性能较差的问题。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0009] 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包括座圈和护罩;所述座圈用于固定在所述起重设备的机器房的进出窗口;
[0010] 所述护罩设置在所述座圈的侧部,且能够沿设定方向移动;所述护罩与所述座圈之间形成滑动密封面;所述设定方向与牵引绳的收放方向相垂直;
[0011] 所述护罩设置有穿绳通道;所述穿绳通道、所述护罩的内腔及所述座圈的穿孔依次连通,且所述穿绳通道与所述牵引绳相适配以供所述牵引绳穿过;
[0012] 上述进出绳装置中,所述护罩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调整板;所述调整板设置有所述穿绳通道;所述调整板与所述护罩铰接以根据所述牵引绳的倾斜角度调整所述穿绳通道的倾斜角度;
[0013] 所述调整板与所述护罩的安装孔之间通过折叠件相连,以封闭所述护罩的内腔。
[0014] 优选的,上述进出绳装置中,所述座圈设置有轨道;所述护罩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轨道配合,以沿所述设定方向滚动。
[0015] 优选的,上述进出绳装置中:
[0016] 所述轨道包括分别布置在所述护罩的顶端和底端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0017] 所述护罩的顶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轨道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组;所述护罩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轨道滚动配合的第二滚轮组。
[0018] 优选的,上述进出绳装置中,所述护罩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和耐磨柔性件;其中:
[0019] 所述耐磨柔性件设置有所述穿绳通道;且夹设在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
[0020] 优选的,上述进出绳装置中,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耐磨柔性件在沿着所述牵引绳的延伸方向限位配合。
[0021] 起重设备,包括:
[0022] 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进出绳装置。
[0023] 优选的,上述起重设备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或者卸船机。
[0024] 本发明公开的进出绳装置在工作时,起重设备的卷扬系统的牵引绳通过座圈的穿孔、护罩的内腔和穿线通道,随着收放绳工作的行进,牵引绳会从卷筒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牵引绳与穿绳通道相适配,牵引绳的移动会对护罩施加拉拽力,由于护罩能相对于座圈在设定方向移动,而且两者密封,因此牵引绳对护罩施加拉拽力会使得护罩沿着设定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穿绳通道能随着牵引绳的移动而移动,进而达到卷筒逐层收放绳的目的。由于护罩与座圈之间密封滑动配合,穿绳通道能随着护罩的移动来适应牵引绳的移动,可见,相比于背景技术而言,本发明公开的进出绳装置实现牵引绳横向移动的前提下,还能达到更好的封闭性能。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背景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 图1是一种典型的进出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进出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0029] 图4是护罩的另一种示意图。
[0030] 附图标记说明:
[0031] 01-护罩、02-底圈、03-进出窗口、04-固定装置、05-橡胶板、06-橡胶板、07-橡胶板、08-牵引绳;
[0032] 100-座圈、110-第一轨道、120-第二轨道;
[0033] 200-护罩、210-第一滚轮组、220-第二滚轮组、230-第一压板、240-第二压板、250-耐磨柔性件、300-牵引绳、400-牵引绳、500-护罩、510-调整板、520-折叠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 请参考图2和3,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起重设备的进出绳装置。所公开的进出绳装置包括座圈100和护罩200。
[0036] 如背景技术所述,座圈100用于固定在起重设备的进出窗口,护罩200设置在座圈100的侧部,具体的,护罩200设置在座圈100背离机器房的外侧。
[0037] 护罩200能沿着设定方向相对于座圈100移动。护罩200与座圈100之间形成滑动密封面,也就是说,护罩200与座圈100贴合密封,而且两者之间形成移动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设定方向指的是与牵引绳30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也就是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横向。
[0038] 护罩200设置有穿绳通道,穿绳通道、护罩200的内腔及座圈100的穿孔依次连通,且穿绳通道与牵引绳400(通常为钢丝绳)相适配以供牵引绳300穿过。所谓的相适配指的是穿绳通道的横截面与牵引绳30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牵引绳300穿过穿绳通道时只能沿着穿绳通道移动,牵引绳300与穿绳通道的内壁滑动贴合。
[0039]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进出绳装置在工作时,起重设备的卷扬系统的牵引绳300通过座圈100的穿孔、护罩200的内腔和穿线通道,随着收放绳工作的行进,牵引绳300会从卷筒的一端向另一端往复移动,牵引绳300与穿绳通道相适配,牵引绳300的移动会对护罩200施加拉拽力,由于护罩200能相对于座圈100在设定方向移动,而且两者密封,因此牵引绳300对护罩200施加拉拽力会使得护罩200沿着设定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穿绳通道能随着牵引绳300的移动而移动,进而达到卷筒逐层收放绳的目的。
[0040] 由于护罩200与座圈100之间密封滑动配合,穿绳通道能随着护罩200的移动来适应牵引绳300的移动,可见,相比于背景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进出绳装置实现牵引绳横向移动的前提下,还能达到更好的封闭性能。
[0041] 护罩200与座圈100之间的移动副可以通过两者的滑动连接实现,也可以通过两者之间形成的滚动副实现。座圈100可以设置有轨道,护罩200可以设置有滚轮,滚轮与轨道滚动配合以实现护罩200能相对于座圈100沿着设定方向移动。
[0042] 请再次参考图3,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轨道包括分别布置在护罩200的顶端和底端的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护罩200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轨道110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组210;护罩200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二轨道120滚动配合的第二滚轮组220。护罩200通过其顶端和底端的滚动副实现滚动。
[0043] 本申请中,穿绳通道可以有多种形成方式。请再次参考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护罩200设置有第一压板230、第二压板240和耐磨柔性件250。耐磨柔性件250可以是耐磨尼龙块。耐磨柔性件250设置有穿绳通道,耐磨柔性件250夹设在第一压板230和第二压板240之间。牵引绳300穿过耐磨柔性件250,实现收放绳,第一压板230和第二压板240起到固定耐磨柔性件250的作用。卷扬系统的卷筒在收放牵引绳300的过程中,随着牵引绳300在卷筒上的层数增加或减少,都会影响牵引绳300的倾斜角度,由于上述耐磨柔性件250为柔性件,因此穿绳通道通过变形也可以根据牵引绳300的倾斜角度作适当的调整,进而起到较好的导向、密封作用。
[0044] 牵引绳300穿过穿绳通道时会与穿绳通道产生摩擦,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会使得耐磨柔性件250产生随着牵引绳300移动的趋势,这不利于第一压板230和第二压板240对耐磨柔性件250的夹紧固定。为此,优选的,第一压板230和第二压板240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用于与耐磨柔性件250在沿着牵引绳300的延伸方向限位配合。
[0045] 请参考图4,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护罩500可以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调整板510,调整板510设置有穿绳通道。调整板510与护罩500铰接,进而使得调整板510能根据牵引绳300的倾斜角度调整穿绳通道的倾斜角度。调整板510的转动能调整穿绳通道的倾斜角度,进而能适应牵引绳300的倾斜角度变化。调整板510与护罩500的安装孔之间通过折叠件520相连,折叠件520用于封闭护罩200的内腔。该方案同样能实现穿绳通道随牵引绳300的倾斜角度进行适应性地调整,进而减小牵引绳300的磨损。优选的,折叠件520可以是折叠弹性件,便于调整板510的回位。
[0046] 基于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进出绳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起重设备。所公开的起重设备包括上文任意一项实施例所公开的进出绳装置。具体的,上述起重设备还可以包括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卸船机等。当然,本申请不限制起重设备的具体种类。
[0047] 本文中,各个优选方案仅仅重点描述的是与其它方案的不同,各个优选方案只要不冲突,都可以任意组合,组合后所形成的实施例也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范畴之内,考虑到文本简洁,本文就不再对组合所形成的实施例进行单独描述。
[00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