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505736.3

文献号 : CN1060100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斐芬

申请人 : 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10‑20份、丙烯酸乳液10‑20份、中空玻璃微珠15‑25份、颜料5‑15份、二氧化钛15‑25份、硅酸铝15‑25份、碳酸钙20‑30份、聚丙烯酸钠3‑9份、隔热增效剂10‑20份、防冻剂0.5‑5份。本发明提供的热反射隔热涂料,可以有效阻止太阳的热量在物体表面累积升温,又能自动进行热量辐射散热降温,抗菌性、耐磨性优良,施工方便,效率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10-20份、丙烯酸乳液10-20份、中空玻璃微珠15-25份、颜料5-15份、二氧化钛15-25份、硅酸铝15-25份、碳酸钙20-30份、聚丙烯酸钠3-9份、隔热增效剂10-20份、防冻剂0.5-5份;

所述的隔热增效剂由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组成,所述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的质量比为(1-3):(1-3):(1-3);

所述的防冻剂由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组成,所述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3):(1-3):(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反射隔热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颜料为酞箐绿、外墙红、钴蓝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说明书 :

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是由于空调的使用。炎热的夏天,太阳光通过直射到屋面,通过屋面吸收转入屋内,提升室内温度,据统计,屋面接受日照时间最长,而且屋面吸收的热量占房屋总吸收热量的46%,因此研究和开发建筑隔热涂料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3] 将反射型隔热涂料刷在建筑表面,就能够降低建筑物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构成低辐射传热结构,提高建筑结构隔热效果,从而达到降低空调制冷能耗、节约能源的目的。其隔热原理主要是由于热反射率高,有效降低辐射传热和对流传热。但是目前使用的隔热涂料还存在许多缺点,例如被太阳辐射时间久了易老化,而且容易磨损,这样就会使得涂料膜的隔热效果变差、使用寿命缩短。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具有优异的热反射降温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
[0006]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热反射隔热涂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0008] 水10-20份、丙烯酸乳液10-20份、中空玻璃微珠15-25份、颜料5-15份、二氧化钛15-25份、硅酸铝15-25份、碳酸钙20-30份、聚丙烯酸钠3-9份、隔热增效剂10-20份、防冻剂
0.5-5份。
[0009] 优选地,所述的隔热增效剂由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组成,所述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的质量比为(1-3):(1-3):(1-3)。
[0010] 优选地,所述的防冻剂由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组成,所述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3):(1-3):(1-3)。
[0011] 优选地,所述的颜料为酞箐绿、外墙红、钴蓝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热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将水、丙烯酸乳液、中空玻璃微珠、颜料、二氧化钛、硅酸铝、碳酸钙、聚丙烯酸钠、隔热增效剂、防冻剂混合均匀即得。
[0013] 本发明提供的热反射隔热涂料,可以有效地阻止太阳的热量在物体表面累积升温,又能自动进行热量辐射散热降温,抗菌性、耐磨性优良,施工方便,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实施例中各原料介绍:
[0015] 二氧化钛,CAS号:13463-67-7,采用杜邦,型号为R-960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
[0016] 中空玻璃微珠,采用信阳市永凯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等级为2018,粒径为65-75μm的中空玻璃微珠。
[0017] 颜料采用钴蓝,CAS号:1345-16-0,采用湘潭市岳塘区颜料化工厂生产的5000目的钴蓝。
[0018] 碳酸钙,CAS号:471-34-1,采用河北岩旭矿产品有限公司提供的轻质钙粉,粒度1200目。
[0019] 硅酸铝,CAS号:12141-46-7,采用常州市禹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工业级硅酸铝,粒度为2500目。
[0020] 聚丙烯酸钠,CAS号:9003-04-7,采用河南春祥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提供的工业级聚丙烯酸钠。
[0021] 二氧化锆,CAS号:1314-23-4,粒径:30-40nm。
[0022] 二氧化硅,CAS号:7631-86-9,粒径:30-40nm。
[0023] 三氧化二硼,CAS号:1303-86-2,粒径:30-40nm。
[0024] 1,3-丙二醇,CAS号:504-63-2。
[0025] 异丙醇,CAS号:67-63-0。
[0026] 乙二醇,CAS号:107-21-1。
[0027] 丙烯酸乳液,CAS号:79-10-7,由山东开泰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28] 实施例1
[0029] 热反射隔热涂料原料(重量份):
[0030] 水15份、丙烯酸乳液15份、中空玻璃微珠20份、钴蓝6份、二氧化钛20份、硅酸铝20份、碳酸钙25份、聚丙烯酸钠5份、隔热增效剂15份、防冻剂1.5份。
[0031] 所述的隔热增效剂由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0032] 所述的防冻剂由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0033] 热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方法:将水、丙烯酸乳液、中空玻璃微珠、钴蓝、二氧化钛、硅酸铝、碳酸钙、聚丙烯酸钠、隔热增效剂、防冻剂使用悬臂双螺旋锥形混合机搅拌15分钟混合均匀即得。
[0034] 实施例2
[003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的隔热增效剂由二氧化锆、三氧化二硼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热反射隔热涂料。
[0036] 实施例3
[0037]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的隔热增效剂由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热反射隔热涂料。
[0038] 实施例4
[0039]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的隔热增效剂由二氧化锆、二氧化硅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热反射隔热涂料。
[0040] 实施例5
[0041]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的防冻剂由1,3-丙二醇、异丙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热反射隔热涂料。
[0042] 实施例6
[004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的防冻剂由1,3-丙二醇、乙二醇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热反射隔热涂料。
[0044] 实施例7
[004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述的防冻剂由异丙醇、乙二醇钠按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热反射隔热涂料。
[0046] 测试例1
[0047] 对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热反射隔热涂料,分别取1-7制备得到的热反射隔热涂料10kg与5.5kg水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可用于施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894-2001进行测试。具体结果见表1。
[0048] 表1:涂料性能测试结果表
[0049]
[0050]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复配)涂料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中任意二者复配)。
[0051]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复配)涂料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中任意二者复配)。
[0052] 测试例2
[0053] 对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热反射隔热涂料,分别取1-7制备得到的热反射隔热涂料10kg与5.5kg水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可用于施工,抗菌性能按GB/T21866-2008抗菌涂料抗菌性能测定方法和抗菌效果、HG/T 3980-2007抗菌涂料测定。具体结果见表2。
[0054] 表2: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
[0055]样品 抗菌率,%
实施例1 99.82
实施例2 97.23
实施例3 97.62
实施例4 98.10
实施例5 97.60
实施例6 96.20
实施例7 96.58
[0056]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复配)抗菌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中任意二者复配)。
[0057]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复配)抗菌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中任意二者复配)。
[0058] 测试例3
[0059] 对实施例1-7制备得到的热反射隔热涂料进行热反射测试,分别取1-7制备得到的热反射隔热涂料10kg与5.5kg水搅拌混合均匀即得可用于施工,按照JC/T1040-2007《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进行测试。对阳光光热射线的反射率结果见表3。
[0060] 表3:热反射性能测试结果表
[0061]样品 反射率,%
实施例1 98.7
实施例2 94.3
实施例3 94.2
实施例4 95.6
实施例5 95.4
实施例6 94.7
实施例7 93.8
[0062]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复配)热反射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2-4(二氧化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硼中任意二者复配)。
[0063] 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复配)热反射性能明显优于实施例5-7(1,3-丙二醇、异丙醇、乙二醇中任意二者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