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46600.2

文献号 : CN1060176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富强施笋钱新张超黄雪梅刘子杰付彦龙孟晓龙刘俊刘武江张久星施彤张楠王辉

申请人 :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该监测系统包括抗浮装置、轴力测量计、水准仪、塔尺和刻度尺,该监测方法包括台车模板定位、安装抗浮装置、安装轴力测量计然后将各抗浮装置加力顶紧,测量并记录初始值;安装水准仪,并将塔尺在水准仪视线范围内与台车固定在一起,在混凝土浇筑前测量初始值;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着台车模板外侧混凝土液面的上升,实时进行读数。本发明可以实时判断混凝土不同的浇筑阶段对台车模板上浮的影响程度,便于及时从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抗浮装置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降低了因台车模板上浮量过大或上浮过快的风险,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安全,提高了浇筑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台车内部与隧洞之间的抗浮装置和轴力测量计(8),还包括置于台车模板(3)前侧的水准仪(9)、塔尺(14)和刻度尺,所述轴力测量计嵌于抗浮装置的组件之间,轴力测量计(8)与抗浮装置的竖向中轴线重合或者此竖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同时保证抗浮装置与隧洞顶部的内壁顶紧;所述水准仪固定于隧洞的一衬结构底部、台车模板(3)的前方,在水准仪(9)的可视范围内,经过标定的塔尺(10)、竖直固定于台车模板(3)的前侧壁上,所述刻度尺水平固定于塔尺上;

所述抗浮装置是由端部抗浮装置(4)和中部抗浮装置(5)组成,所述端部抗浮装置分设台车模板(3)的前后两侧,前侧的端部抗浮装置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上,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顶紧于隧洞的已完成二衬结构(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中部抗浮装置位于台车模板(3)范围内、顶模中部设置观察窗(6)的位置,并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上;

每个端部抗浮装置(4)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端部抗浮支架(4.1)、端部抗浮支撑(4.2)、顶托(4.3)以及弧形顶块(4.4),所述轴力测量计(8)嵌于顶托(4.3)和弧形顶块(4.4)之间;

每个端部抗浮装置(4)均以台车施工方向中轴左右对称,包括一个端部抗浮支架(4.1)、至少四组端部抗浮支撑(4.2)、与端部抗浮支撑组数相同的顶托(4.3)以及一个弧形顶块(4.4),每组端部抗浮支撑至少包括两个对称的端部抗浮支撑,所述轴力测量计(8)对称嵌于靠近台车施工方向中轴(11)两侧的至少两组端部抗浮支撑内,轴力测量计与各组端部抗浮支撑的竖向中轴线分别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抗浮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中部抗浮支架(5.1)和中部抗浮支撑(5.2),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部抗浮支撑(5.2)自观察窗(6)伸出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轴力测量计(8)嵌于中部抗浮支架(5.1)和中部抗浮支撑(5.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4.3)的横截面为方形并通过螺栓与端部抗浮支撑(4.2)固定;所述弧形顶块(4.4)为钢板焊接而成,其底面为平面,其顶面为弧面,该弧面与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相契合。

4.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台车模板(3)定位;

步骤二,在台车模板(3)的前后两侧分设端部抗浮装置(4),同时在顶模中部设置观察窗(6)的位置设置中部抗浮装置(5);

步骤三,设置轴力监测位置,在端部抗浮装置(4)和中部抗浮装置(5)的组件之间分别嵌入轴力测量计(8),同时加力各个抗浮装置,使其与相应位置衬砌结构的顶部内壁垂直并顶紧,所述轴力测量计的量程需能满足上浮力监测要求,且配备读数仪,轴力测量计和读数仪均需经过标定;

步骤四,在隧洞内台车模板的前方安置水准仪(9),经过调平并且固定位置,同时将经过标定的塔尺(10)竖直固定于台车模板(3)的前侧壁上,塔尺(10)应在水准仪(9)视线范围内,在塔尺上水平固定一根刻度尺,利用水准仪的“十”字刻度线的竖线,对准刻度尺的某一刻度作为水平位移初始值,同时保证水准仪和塔尺在后续整个浇筑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可随意移动;

步骤五,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混凝土浇筑前,读取轴力测量计和水准仪,并记录轴力初始值、水平位移初始值和竖向位移初始值;

步骤六,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在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随着台车模板外周混凝土液面的上升,开始规律性的对轴力测量计的读数和水准仪进行读数,并做好记录;自混凝土浇筑至底模底开始读数,混凝土液面每上升15-20cm,监测一次轴力、一次上浮动量和一次侧移量,掌握台车的上浮力、上浮量和侧移量的变化;

步骤七,待混凝土液面即将到达顶模中部观察窗的位置时,将中部抗浮装置卸下,并关闭上方浇筑口,中间部位结束监测;

步骤八,继续观测端部抗浮装置的轴力测量计及水准仪的读数,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成;

步骤九,拆模时卸下所有轴力测量计,在下次浇筑时继续安装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台车模板(3)的后端部搭接在已完成二衬结构(1)上,搭接长度为

10cm-20cm,然后安装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和轴力测量计,使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4)顶紧于隧洞的已完成二衬结构(1)的顶部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抗浮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步骤a,将端部抗浮支架(4.1)固定;

步骤b,在端部抗浮支架(4.1)上固定端部抗浮支撑(4.2);

步骤c,在端部抗浮支撑(4.2)上安装顶托(4.3);

步骤d,将弧形顶块(4.4)安置于顶托(4.3)的上方,伸长端部抗浮支撑(4.2)直至弧形顶块(4.4)与隧洞顶部的一衬结构(7)或已完成二衬结构(1)顶紧;

步骤e,分别收缩端部抗浮支撑(4.2),使顶托(4.3)与弧形顶块(4.4)脱离出一定的嵌入空间;

步骤f,将轴力测量计(8)安置此嵌入空间内,然后端部抗浮支撑(4.2)加力顶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抗浮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步骤g,将中部抗浮支架(5.1)固定;

步骤h,在中部抗浮支架(5.1)上居中固定轴力测量计(8);

步骤i,将中部抗浮支撑(5.2)垂直放置于轴力测量计(8)上,中部抗浮支撑(8)穿过钢筋顶升至隧洞顶部的一衬结构并加力顶紧,所述轴力测量计(8)与中部抗浮支撑(5.2)的竖向中轴线重合,不可偏心放置,同时安置位置均正对台车模板的顶部观察窗(6),并且能顺利穿过钢筋间隙。

说明书 :

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特别是一种隧道现浇自密实混凝土衬砌结构施工中模板台车上浮的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建设,自密实混凝土和模板台车的结合施工已经得到大量的应用。自密实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在浇筑过程中近似于流体,因此根据阿基米德原理,会对浸没于其中的台车模板产生浮力的作用,并且随着混凝土液面的上升,浮力会逐渐增加,进一步产生台车模板出现上浮的现象。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台车模板上浮量过大,轻则会导致端头模板漏浆、成型混凝土表面砂线等质量问题,重则会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端头封堵板偏位“跑模”、台车结构变形仓位结构拆除重新施工、台车结构破坏、成型的混凝土结构顶部露筋等问题,存在结构的质量安全问题和大量的经济浪费。因此在实际施工时,针对现场的台车结构掌握台车模板在施工过程中的上浮量、所受浮力大小及上浮量和浮力的变化规律对于保护台车结构的安全和成型结构的质量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 目前对于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台车上浮的技术,除了对上浮力理论计算和假设外,现场实测的方法主要采用应变片的粘贴,即仅在台车施工方向一端的抗浮支撑上粘贴应变片,通过测取应变大小转化成轴力,同时并没有对测试的具体位置和具体方法进行详细的叙述。此种测试技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抗浮支撑在浇筑过程中易出现偏心受力,应变片贴于施工方向一端的抗浮支撑上的单侧测试无法有效的反映轴力的大小,同时读数也不具有直观性,并且对台车的上浮量的测试也无涉及,因而不能有效的取得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台车的上浮力大小和上浮量大小,也就无法制定抑制台车上浮的针对性措施,无法有效减小台车上浮过大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要解决现有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台车上浮的监测技术中存在的测试方法和位置不确定,局限性较大,易出现偏心受力无法正确与直观的反应台车上浮程度的技术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包括置于台车内部与隧洞之间的抗浮装置和轴力测量计,还包括置于台车模板前侧的水准仪、塔尺和刻度尺,所述轴力测量计嵌于抗浮装置的组件之间,轴力测量计与抗浮装置的竖向中轴线重合或者此竖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同时保证抗浮装置与隧洞顶部的内壁顶紧;所述水准仪固定于隧洞的一衬结构底部、台车模板的前方,在水准仪的可视范围内,经过标定的塔尺、竖直固定于台车模板的前侧壁上,所述刻度尺水平固定于塔尺上。
[0007] 所述抗浮装置是由端部抗浮装置和中部抗浮装置组成,所述端部抗浮装置分设台车模板的前后两侧,前侧的端部抗浮装置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的顶部内壁上,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顶紧于隧洞的已完成二衬结构的顶部内壁上,所述中部抗浮装置位于台车模板范围内、顶模中部设置观察窗的位置,并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的顶部内壁上。
[0008] 每个端部抗浮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端部抗浮支架、端部抗浮支撑、顶托以及弧形顶块,所述轴力测量计嵌于顶托和弧形顶块之间。
[0009] 所述中部抗浮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中部抗浮支架和中部抗浮支撑,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部抗浮支撑自观察窗伸出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的顶部内壁上,所述轴力测量计嵌于中部抗浮支架和中部抗浮支撑之间。
[0010] 每个端部抗浮装置均以台车施工方向中轴左右对称,包括一个端部抗浮支架、至少四组端部抗浮支撑、与端部抗浮支撑组数相同的顶托以及一个弧形顶块,每组端部抗浮支撑至少包括两个对称的端部抗浮支撑,所述轴力测量计对称嵌于靠近台车施工方向中轴两侧的至少两组端部抗浮支撑内,轴力测量计与各组端部抗浮支撑的竖向中轴线重合。
[0011] 所述顶托的横截面为方形并通过螺栓与端部抗浮支撑固定;所述弧形顶块为钢板焊接而成,其底面为平面,其顶面为弧面,该弧面与一衬结构的顶部内壁相契合。
[0012] 一种应用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0013] 步骤一,台车模板定位;
[0014] 步骤二,在台车模板的前后两侧分设端部抗浮装置,同时在顶模中部设置观察窗的位置设置中部抗浮装置;
[0015] 步骤三,设置轴力监测位置,在端部抗浮装置和中部抗浮装置的组件之间分别嵌入轴力测量计,同时加力各个抗浮装置,使其与相应位置衬砌结构的顶部内壁垂直并顶紧,所述轴力测量计的量程需能满足上浮力监测要求,且配备读数仪,轴力测量计和读数仪均需经过标定;
[0016] 步骤四,在隧洞内台车模板的前方安置水准仪,经过调平并且固定位置,同时将经过标定的塔尺竖直固定于台车模板的前侧壁上,塔尺应在水准仪视线范围内,在塔尺上水平固定一根刻度尺,利用水准仪的“十”字刻度线的竖线,对准刻度尺的某一刻度作为水平位移初始值,同时保证水准仪和塔尺在后续整个浇筑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可随意移动;
[0017] 步骤五,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混凝土浇筑前,读取轴力测量计和水准仪,并记录轴力初始值、水平位移初始值和竖向位移初始值;
[0018] 步骤六,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在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随着台车模板外周混凝土液面的上升,开始规律性的对轴力测量计的读数和水准仪进行读数,并做好记录;自混凝土浇筑至底模底开始读数,混凝土液面每上升15-20cm,监测一次轴力、一次上浮动量和一次侧移量,掌握台车的上浮力、上浮量和侧移量的变化;
[0019] 步骤七,待混凝土液面即将到达顶模中部观察窗的位置时,将中部抗浮装置卸下,并关闭上方浇筑口,中间部位结束监测;
[0020] 步骤八,继续观测端部抗浮装置的轴力测量计及水准仪的读数,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成;
[0021] 步骤九,拆模时卸下所有轴力测量计,在下次浇筑时继续安装使用。
[0022] 所述步骤一中,台车模板的后端部搭接在已完成二衬结构上,搭接长度为10cm-20cm,然后安装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和轴力测量计,使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顶紧于隧洞的已完成二衬结构的顶部内壁上。
[0023] 所述端部抗浮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0024] 步骤a,将端部抗浮支架固定;
[0025] 步骤b,在端部抗浮支架上固定端部抗浮支撑;
[0026] 步骤c,在端部抗浮支撑上安装顶托;
[0027] 步骤d,将弧形顶块安置于顶托的上方,伸长端部抗浮支撑直至弧形顶块与隧洞顶部的一衬结构或已完成二衬结构顶紧;
[0028] 步骤e,分别收缩端部抗浮支撑,使顶托与弧形顶块脱离出一定的嵌入空间;
[0029] 步骤f,将轴力测量计安置此空间内、顶托与弧形顶块之间,然后端部抗浮支撑加力顶紧。
[0030] 所述中部抗浮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0031] 步骤g,将中部抗浮支架固定;
[0032] 步骤h,在中部抗浮支架上居中固定轴力测量计;
[0033] 步骤i,将中部抗浮支撑垂直放置于轴力测量计上,中部抗浮支撑穿过钢筋顶升至隧洞顶部的一衬结构并加力顶紧,所述轴力测量计与中部抗浮支撑的竖向中轴线重合,不可偏心放置,同时安置位置均正对台车模板的顶部观察窗,并且能顺利穿过钢筋间隙。
[00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35] 本发明改进了现有台车上浮的监测技术中存在的测试方法和位置不确定性造成无法正确与直观的反应台车上浮程度的技术问题,通过在台车抗浮装置位置上安装相应的轴力测量计监测上浮力的变化,配合普通水准仪监测上浮量和侧移量变化。
[0036] 本发明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通过在抗浮装置位置安装轴力测量计,同时配合水准仪对台车模板端头浮动量的监控,双控监测方式的可以精确地掌控台车模板的上浮情况,并可以根据监测记录来判断台车上浮的趋势,从而能够判断混凝土不同的浇筑阶段对台车模板上浮的影响程度,便于及时从混凝土浇筑速度及抗浮装置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避免了因台车模板上浮量过大或上浮过快造成的混凝土的浪费,台车的变形,混凝土结构拆除重新施工,成型结构的安全质量问题等的风险,提高了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台车的安全,缩短混凝土浇筑的时间,保证混凝土的成型浇筑质量;同时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总结,可以优化台车的抗浮支撑和台车的结构,优化台车浇筑过程中速度的控制方法,优化实测的台车的浮力大小值方法,实现了从理论浮力到实测浮力一大步跨越,对于台车设计提供具有实用性的数据,有利于台车设计的经济性、安全性。
[0037] 本发明适用于地铁或水利等工程中采用模板台车作为内支撑进行自密实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型的衬砌结构的施工工艺,本发明中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能直接的取得模板台车所受浮力和上浮量。

附图说明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9] 图1是本发明台车模板上浮原理示意图。
[0040] 图2是台车抗浮装置安装的平面示意图。
[0041] 图3是台车抗浮装置安装的侧视示意图。
[0042] 图4是轴力测量计安装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0043] 图5是轴力测量计安装位置的侧视示意图和水准仪安置的示意图。
[0044] 图6是图5中端部轴力测量计在已完成二衬结构处安装的A细部示意图。
[0045] 图7是图5中端部轴力测量计在一衬结构处安装的C细部示意图。
[0046] 图8是图5或图6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47] 图9是图5中端部轴力测量计安装的B细部示意图。
[0048] 附图标记:1-已完成二衬结构、2-自密实混凝土、3-台车模板、4-端部抗浮装置、4.1-端部抗浮支架、4.2-端部抗浮支撑、4.3-顶托、4.4-弧形顶块、5-中部抗浮支装置、5.1-中部抗浮支架、5.2-中部抗浮支撑、6-观察窗、7-一衬结构、8-轴力测量计、9-水准仪、10-塔尺、11-台车施工方向中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实施例参见图1-9所示,以全圆针梁模板台车中浇筑隧洞二衬自密实混凝土施工为例提供了一种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具体如下:
[0050] 图1是台车的上浮原理示意图。在浇筑过程中,由于自密实混凝土2为流体状态,当台车模板3浸没于自密实混凝土2中后,混凝土未初凝,符合阿基米德原理,使台车模板3受到流体的浮力作用,随着混凝土液面的上升,浮力逐渐增大,会导致台车产生上浮现象。在实际施工时,为了抵抗台车上浮,会在台车模板3的前后两侧和中部设置抗浮装置,即端部抗浮装置和中部抗浮装置,抵抗台车上浮和台车构件变形。
[0051] 这种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包括置于台车内部与隧洞之间的抗浮装置和轴力测量计8,还包括置于台车模板3前侧的水准仪9、塔尺14和刻度尺。
[0052] 所述轴力测量计嵌于抗浮装置的组件之间,轴力测量计8与抗浮装置的竖向中轴线重合或者此竖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同时保证抗浮装置与隧洞顶部的内壁顶紧。
[0053] 参见图2-3所示,箭头方向为施工方向,所述抗浮装置是由端部抗浮装置4和中部抗浮装置5组成,所述端部抗浮装置分设台车模板3的前后两侧,前侧的端部抗浮装置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上,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顶紧于隧洞的已完成二衬结构1的顶部内壁上,所述中部抗浮装置位于台车模板3范围内、顶模中部设置观察窗6的位置,并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上。
[0054] 参见图4-5所示,每个端部抗浮装置4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端部抗浮支架4.1、端部抗浮支撑4.2、顶托4.3以及弧形顶块4.4,所述轴力测量计8嵌于顶托4.3和弧形顶块4.4之间。本实施例中每个端部抗浮装置4均以台车施工方向中轴左右对称,包括一个端部抗浮支架4.1、四组端部抗浮支撑4.2、与端部抗浮支撑组数相同的顶托4.3以及一个弧形顶块4.4,每组端部抗浮支撑包括两个对称的端部抗浮支撑。
[0055] 参见图6-8所示,所述轴力测量计8对称嵌于靠近台车施工方向中轴11两侧的两组端部抗浮支撑内,轴力测量计与各组端部抗浮支撑的竖向中轴线分别重合。所述端部抗浮支撑4.2采用螺栓固定于端部抗浮支架4.1上;所述顶托4.3的横截面为方形并通过螺栓与端部抗浮支撑4.2固定;所述弧形顶块4.4为钢板焊接而成,其底面为平面,其顶面为弧面,该弧面与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相契合,用于避免端部抗浮装置偏心受力。
[0056] 参见图9所示,所述中部抗浮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中部抗浮支架5.1和中部抗浮支撑5.2,两者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中部抗浮支撑5.2自观察窗6伸出顶紧于隧洞的一衬结构7的顶部内壁上,高度不够时可在抗浮支撑5底部垫高或在顶部加长。所述轴力测量计8嵌于中部抗浮支架5.1和中部抗浮支撑5.2之间。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中部抗浮装置。
[0057] 参见图5所示,所述水准仪固定于隧洞的一衬结构底部、台车模板3的前方,在水准仪9的可视范围内,经过标定的塔尺10、竖直固定于台车模板3的前侧壁上,所述刻度尺水平固定于塔尺上。
[0058] 这种应用所述的模板台车在自密实混凝土中的上浮监测系统的监测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0059] 步骤一,台车模板3定位,所述步骤一中,台车模板3的后端部搭接在已完成二衬结构1上,搭接长度为10cm-20cm,然后安装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和轴力测量计,使后侧的端部抗浮装置4顶紧于隧洞的已完成二衬结构1的顶部内壁上。
[0060] 步骤二,在台车模板3范的前后两侧分设端部抗浮装置4,同时在顶模中部设置观察窗6的位置设置中部抗浮装置5。
[0061] 步骤三,设置轴力监测位置,在端部抗浮装置4和中部抗浮装置5的组件之间分别嵌入轴力测量计8,同时加力各个抗浮装置,使其与相应位置衬砌结构的顶部内壁垂直并顶紧,所述轴力测量计的量程需能满足上浮力监测要求,且配备读数仪,轴力测量计和读数仪均需经过标定。
[0062] 所述端部抗浮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0063] 步骤a,将端部抗浮支架4.1固定;
[0064] 步骤b,在端部抗浮支架4.1上固定端部抗浮支撑4.2;
[0065] 步骤c,在端部抗浮支撑4.2上安装顶托4.3;
[0066] 步骤d,将弧形顶块4.4安置于顶托4.3的上方,伸长端部抗浮支撑4.2直至弧形顶块4.4与隧洞顶部的一衬结构7或已完成二衬结构1顶紧;
[0067] 步骤e,分别收缩端部抗浮支撑4.2,使顶托4.3与弧形顶块4.4脱离出一定的嵌入空间;
[0068] 步骤f,将轴力测量计8安置此嵌入空间内,然后端部抗浮支撑4.2加力顶紧。
[0069] 所述中部抗浮装置的安装步骤如下:
[0070] 步骤g,将中部抗浮支架5.1固定;
[0071] 步骤h,在中部抗浮支架5.1上居中固定轴力测量计8;
[0072] 步骤i,将中部抗浮支撑5.2垂直放置于轴力测量计8上,中部抗浮支撑8穿过钢筋顶升至隧洞顶部的一衬结构并加力顶紧,所述轴力测量计8与中部抗浮支撑5.2的竖向中轴线重合,不可偏心放置,同时安置位置均正对台车模板的顶部观察窗6,并且能顺利穿过钢筋间隙。
[0073] 步骤四,参见图5所示,在隧洞内台车模板的前方安置水准仪9,经过调平并且固定位置,同时将经过标定的塔尺10竖直固定于台车模板3的前侧壁上,塔尺10应在水准仪9视线范围内,在塔尺上水平固定一根刻度尺,利用水准仪的“十”字刻度线的竖线,对准刻度尺的某一刻度作为水平位移初始值,同时保证水准仪和塔尺在后续整个浇筑过程中位置固定,不可随意移动。
[0074] 步骤五,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混凝土浇筑前,读取轴力测量计和水准仪,并记录轴力初始值、水平位移初始值和竖向位移初始值。
[0075] 步骤六,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在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随着台车模板外周混凝土液面的上升,开始规律性的对轴力测量计的读数和水准仪进行读数,并做好记录;自混凝土浇筑至底模底开始读数,混凝土液面每上升15-20cm,监测一次轴力、一次上浮动量和一次侧移量,掌握台车的上浮力、上浮量和侧移量的变化;根据数值的变化准确判断台车上浮的程度,及时掌握台车上浮的异常情况,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检查台车各构件的变形级稳定情况。
[0076] 步骤七,待混凝土液面即将到达顶模中部观察窗的位置时,将中部抗浮装置卸下,并关闭顶部观察窗,中间部位结束监测;
[0077] 步骤八,继续观测端部抗浮装置的轴力测量计及水准仪的读数,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成;
[0078] 步骤九,拆模时卸下所有轴力测量计,在下次浇筑时继续安装使用。
[0079] 应理解以上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同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