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688406.2

文献号 : CN106102424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杨强

申请人 : 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端和冷凝端,所述吸热端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冷凝端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所述冷凝端的侧面贴附有散热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元器件,所述安装腔体内的另一端安装上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所述吸热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元器件紧密贴合或靠近,所述导热板于所述散热器和该些元器件之间形成隔离带,从而使得该些元器件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热板形成的相对密封区域内。本发明同时实现了散热和避免灰尘污染的目的,从而客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权利要求 :

1.一种热管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端和冷凝端,所述吸热端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冷凝端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所述冷凝端的侧面贴附有散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热管数量的第一插孔,所述吸热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导热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热管数量的第二插孔,所述冷凝端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由多片散热片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和/或吸热板采用铜板或铝板。

6.一种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元器件,所述安装腔体内的另一端安装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所述吸热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元器件紧密贴合或靠近,所述导热板于所述散热器和该些元器件之间形成隔离带,从而使得该些元器件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热板形成的相对密封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散热器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该热管型散热模组位于该些元器件和所述风扇之间并形成隔离段,用于防止灰尘吹入所述元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些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远离该些元器件的一侧,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

说明书 :

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散热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热管型散热模组和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销量持续增长,目前电动车的储能系统大多采用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比比较高、重量轻等优点,但由于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电解液,易燃易爆,从本质上存在安全性差,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给电动汽车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国内镍氢类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的电解液为水性电解液,从根本上解决了电池易燃易爆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镍氢类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的大容量、可大电流充放电(最大2000A)的特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尤其适用于城市公交大巴车。
[0003] 为适应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各地纷纷建立电动车充电站。目前国内充电站内的充电桩模板均为大功率充电装置,其所包含的多个元器件在工作时会散发较大的热量(例如:MOS管),为了避免发热的元器件因温度较高而被烧坏,故而充电桩模板均设置有用于对MOS管等发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常见的散热装置为风扇扇热,风扇向发热的元器件进行吹风散热,然而在吹风进行散热的同时,也会将灰尘等物质吹入充电桩模板,尤其是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下(例如我国北方)更容易将灰尘等物质吹入充电桩模板,长期以往充电桩模板内就会积聚较厚的灰尘等物质,当遇到潮湿的气候,灰尘等物质在充电桩模板内粘结,从而会污染并损害充电桩模板。
[0004] 此外,不仅仅是充电桩模板,其他的具有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热量的元器件的装置,其散热方式通常也是通过风扇进行散热,例如台式电脑的主机箱,如此,也会出现如上所述的污染并损害装置的情形。
[0005] 因此,一种可以对发热的元器件进行散热,且不会污染、损害发热的元器件的散热装置亟待出现。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型散热模组和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实现了散热和避免灰尘污染的目的,从而客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热管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端和冷凝端,所述吸热端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冷凝端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所述冷凝端的侧面贴附有散热器。
[0009] 优选的,所述吸热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热管数量的第一插孔,所述吸热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孔内。
[0010] 优选的,导热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热管数量的第二插孔,所述冷凝端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内。
[0011] 优选的,所述散热器由多片散热片组成。
[0012]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和/或吸热板采用铜板或铝板。
[0013] 一种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内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元器件,所述安装腔体内的另一端安装上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所述吸热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元器件紧密贴合或靠近,所述导热板于所述散热器和该些元器件之间形成隔离带,从而使得该些元器件容设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热板形成的相对密封区域内。
[0014]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对应于所述散热器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孔。
[0015] 优选的,所述安装腔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该热管型散热模组位于该些元器件和所述风扇之间并形成隔离段,用于防止灰尘吹入所述元器件。
[0016] 进一步的,该些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远离该些元器件的一侧,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
[0018] 1)本发明提供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及采用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热管具有吸热端与冷凝端,使用时通过吸热端配合吸热板将发热元器件的热量吸收,然后热源将热管吸热端内的液体介质汽化并将热量携带至热管的冷凝端,通过冷凝端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上,接着传递到散热器上,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此时汽化的介质冷凝为液体介质后,通过热管内壁的具有毛细作用的颗粒组织将液体介质回流至吸热端,以此形成一个热循环而源源不断的将发热元件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
[0019] 2)导热板于散热器和元器件之间形成隔离带,从而使得元器件容设于壳体与导热板形成的相对密封区域内,从而可以避免影响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0020] 3)风扇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且热管型散热模组位于元器件和风扇之间并形成隔离段,用于防止灰尘吹入元器件。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公开的热管型散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公开的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公开的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公开的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 实施例一:
[0028] 参见图1中所示的一种热管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1,热管1包括吸热端和冷凝端,吸热端设置有吸热板2,冷凝端设置有导热板3,导热板3远离冷凝端的侧面贴附有散热器4。
[0029] 优选的,吸热板2上设置有对应于热管1数量的第一插孔,吸热端插设于第一插孔内。当然,热管1的吸热端与吸热板2还可以通过铆接/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不限于插接的连接方式。
[0030] 优选的,导热板3上设置有对应于热管1数量的第二插孔,冷凝端插设于第二插孔内。当然,热管1的冷凝端与导热板3还可以通过铆接/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不限于插接的连接方式。
[0031] 优选的,散热器4由多片散热片41组成。
[0032] 优选的,导热板3和/或吸热板2采用铜板或铝板。当然,导热板3和吸热板2并不限于选择铜板或铝板,也可以是其他金属制件,只要导热效果满足实际需求即可。
[0033] 该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4] 热管1具有吸热端与冷凝端,使用时通过吸热端配合吸热板2将发热元器件K的热量吸收,然后热源将热管1吸热端内的液体介质汽化并将热量携带至热管1的冷凝端,通过冷凝端将热量传递至导热板3上,接着传递到散热器4上,通过散热器4将热量散发,此时汽化的介质冷凝为液体介质后,通过热管1内壁的具有毛细作用的颗粒组织将液体介质回流至吸热端,以此形成一个热循环而源源不断的将发热元件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
[0035] 实施例二:
[0036] 参见图2-3所示的一种采用上述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包括壳体5,壳体5内具有安装腔体51,安装腔体51内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元器件K,安装腔体51内的另一端安装上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吸热板2与至少一个元器件K紧密贴合或靠近,导热板3于散热器4和该些元器件K之间形成天然的隔离带,从而使得该些元器件K容设于壳体5与导热板3形成的相对密封区域H内。
[0037] 导热板3于散热器4和元器件K之间形成隔离带,从而使得元器件K容设于壳体5与导热板3形成的相对密封区域内,此设计,可以避免影响散热器4的散热效果。
[0038] 此外,根据充电桩模块内的一个或多个元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相应地设置一个或多个热管型散热模组。
[0039] 优选的,壳体5上对应于散热器4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孔52。散热孔52用于将散热器4将热量散发至壳体5外部。
[0040] 实施例三:
[0041] 参见图4所示的一种采用上述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安装腔体51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风扇6,该热管型散热模组位于该些元器件K和风扇6之间并形成隔离段,用于防止灰尘吹入元器件K。壳体5上对应于风扇6的位置处开设有散热孔53。设置风扇6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散热的效果。其余的,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0042] 进一步的,该些风扇6设置于散热器4远离该些元器件K的一侧,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
[0043]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热管型散热模组并不仅限用于充电桩模块,还可以用于电池包、电脑主机箱等等,一切具有发热元器件的装置均可以安装上述的热管型散热模组,上述的采用热管型散热模组的充电桩模块仅是典型的实施范例。
[0044]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