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后部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10301.5

文献号 : CN1061031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金纳贤治佐藤元春酒井广志中村裕辅

申请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包括:提升式门;光源装置,由关闭时的提升式门所覆盖;透镜构件,以覆盖所述提升式门的开孔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透射;光源用安装部和透镜用安装部的至少一者,所述光源用安装部以所述光源装置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光源装置,所述透镜用安装部以所述透镜构件相对于所述提升式门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透镜构件;定位部,在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透镜构件未处于指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所述光源装置和所述透镜构件的至少一者位移,以便得到所述指定的位置关系。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包括:

提升式门,能够开闭车辆的后部中所形成的车身开口;

光源装置,设于所述车身开口的缘部,由关闭时的所述提升式门所覆盖,所述车辆的后部结构的特征在于,还包括:透镜构件,以覆盖为了让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透射到后方而设于所述提升式门中的开孔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透射;

光源用安装部和透镜用安装部的至少一者,所述光源用安装部以所述光源装置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光源装置,所述透镜用安装部以所述透镜构件相对于所述提升式门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透镜构件;

定位部,在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透镜构件未处于指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随着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动作而使所述光源装置和所述透镜构件的至少一者位移,以便得到所述指定的位置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式门的车内侧面设有为了进行遮光而位于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透镜构件之间的遮光构件,以便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不会漏出到车室内,所述透镜构件以实质上相对于所述遮光构件不能位移的方式被固定于该遮光构件,所述透镜用安装部以所述遮光构件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遮光构件,所述定位部包括所述遮光构件的一部分和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所述遮光构件的所述一部分随着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动作而与所述光源装置的所述一部分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式门以其上部为支点能够转动地被安装,

所述遮光构件具有覆盖所述光源装置的侧方及上方并且下面开放的遮光部,所述光源装置具有光源和覆盖该光源的下方的车身侧遮光部,所述车身侧遮光部具有随着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动作而被所述遮光部的下端抵接的被抵接部,所述定位部包括所述遮光部的下端部和所述被抵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构件以实质上相对于所述提升式门不能位移的方式被固定,所述光源装置通过所述光源用安装部以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被安装。

说明书 :

车辆的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提升式门的车辆的后部结构,所述提升式门开闭车辆的后部中所形成的车身开口。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作为尾灯的光源装置被设置在车辆的后部时,从设计上的观点而言,将该光源装置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横宽设置的结构有时比起将该光源装置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纵长设置的结构更受欢迎。然而,当将光源装置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横宽设置时,存在着车身开口变得狭窄这样的问题。
[0003] 因此,在下列的专利文献1至4中,提出了具有如下结构的技术方案:将光源装置设置在车辆后部中所形成的车身开口的缘部,并且由提升式门来覆盖光源装置,该提升式门以能够开闭车身开口的方式安装于车身。在专利文献1至4的情况下,能够确保车身开口的幅度,并且能够使光源装置的外观在提升式门的打开时和关闭时互不相同,从而得到能够实现崭新的设计这样的效果。
[0004] 在如上述般采用由提升式门来覆盖光源装置的结构的情况下,为了调整来自光源装置的光以使该光从车辆后方照射到可以视觉辨认的恰当范围,可考虑将调整用的透镜构件设置于提升式门。此情况下,尤其是在所述光源装置作为制动灯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会考虑从车辆后方的视觉辨认度来设计光源装置、透镜构件及其布置,以便达成指定的照射状态。
[0005] 另外,以往一般会采用所谓的后组合灯这样的构件。后组合灯是指由光源和透镜组合而成的分总成被一体地固定于车身或提升式门而成的构件。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只要在光源与透镜组合为分总成的阶段预先将光源与透镜的位置关系恰当地调整好,则基本上两者的位置关系不会发生偏离。
[0006] 然而,当如上所述那样将光源装置安装于车身并且将透镜构件安装于利用铰链连结于车身的提升式门时,存在着如下的忧虑:与上述那样的后组合灯的情形相比,提升式门的关闭状态下的光源装置与透镜构件的位置关系容易因安装误差或铰链的尺寸误差(位置偏离)等而发生偏离。此外,还有可能因提升式门的开闭动作的反复进行而出现车身与提升式门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偏离的情况。
[0007] 这样,当提升式门关闭并且光源装置与透镜构件之间发生位置偏离时,在光源装置的点灯时有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基于透镜构件而实现的照射状态会偏离于当初预定的状态。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56-70343号
[001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实开平3-51633号
[0012]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160584号
[0013]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28696号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车辆的后部结构:使光源装置的外观在提升式门的打开时和关闭时互不相同从而能够实现崭新的设计,并且即使存在安装误差或位置偏离,也能够在光源装置的点灯时确保经由透镜构件的恰当的照射状态。
[001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结构包括:提升式门,能够开闭车辆的后部中所形成的车身开口;光源装置,设于所述车身开口的缘部,由关闭时的所述提升式门所覆盖;透镜构件,以覆盖为了让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透射到后方而设于所述提升式门中的开孔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透射;光源用安装部和透镜用安装部的至少一者,所述光源用安装部以所述光源装置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光源装置,所述透镜用安装部以所述透镜构件相对于所述提升式门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透镜构件;定位部,在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透镜构件未处于指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所述光源装置和所述透镜构件的至少一者位移,以便得到所述指定的位置关系。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表示提升式门的打开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8] 图3是表示车辆后部的水平剖视图。
[0019] 图4是表示车辆后部的侧剖视图。
[0020] 图5是表示尾灯的立体图。
[0021] 图6是表示尾灯的主视图。
[0022] 图7是表示尾灯固定在车身上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23] 图8是表示提升式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4] 图9是表示遮光构件的立体图。
[0025] 图10是表示遮光构件及内透镜的立体图。
[0026] 图11是表示遮光构件及内透镜固定在提升式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0027] 图12是用于说明遮光构件及内透镜的组装的说明图。
[0028] 图13是表示光从提升式门向车辆后方照射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0029]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表示遮光构件及内透镜固定于提升式门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根据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图1、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的后部的立体图,其中,图1表示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的状态,图2表示着提升式门4的打开时的状态。图1所示的车辆1是掀背型车辆,在其后部形成有用于从车辆后方访问车室2(参照图2)的车身开口3。而且,在车辆1的后部,与车身开口3的形状对应地设置有向车辆后下方倾斜的提升式门4。
[0032] 提升式门4经由设置在车身开口3的上缘部上的铰链(未图示)而被车身支撑,其基于以该提升式门4上部的铰链为支点的上下方向的转动,而能够如图1、图2所示那样开闭车身开口3。
[0033] 此外,车辆1的后部设置有一对后柱7和一对尾灯9。后柱7是构成车身开口3的左右缘部的构件,其以将车顶部5与后保险杠6之间相连结的方式沿上下方向延伸。尾灯9相当于本发明“光源装置”,其被安装在后柱7的车内侧面。
[0034] 图3是表示车辆1的后部的水平剖视图。如该图3所示,后柱7主要由车外侧的外板71和车内侧的内板72构成,其利用两者的后端的凸缘部71a、72a将该两者接合,从而形成闭合剖面结构。
[0035] 此处,后柱7的内板72的车内侧被构成车室2的侧壁的行李舱侧装饰件8所覆盖。此外,如图2、图3所示,内板72在从车身开口3的下缘部向上方离开间隔的位置具有向车宽方向内侧隆出的隆出部72b,在该隆出部72b上安装尾灯9。
[0036] 图4是表示车辆1的后部的侧剖视图,图5、图6分别是表示尾灯9的立体图、主视图,图7是表示尾灯9固定在车身上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如图2至图7所示,尾灯9具有呈大致圆筒状的壳体部91和多个脚部92。如图4至图6所示,在壳体部91的后面部上,向车辆后方照射光的多个LED93a、93a……、93b、93b……沿着内侧及外侧的圆周而设置在基板94上。LED93a、93b相当于本发明的“光源”。
[0037] 而且,在壳体部91的后端下部设有相对于所述后表面部(LED93a、93b的设置部)向车辆后方突出的车身侧遮光部95。即,壳体部91的后端部的下方被车身侧遮光部95所覆盖。
[0038] 如图5至图7所示,车身侧遮光部95具有主体部97和安装在该主体部97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上的一对橡胶构件96。主体部97是与壳体部91一体成形的板状的构件,其以车宽方向中央部相对于车宽方向两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一对橡胶构件96是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带形的构件,分别被安装于主体部97的高度相对较低的车宽方向两端部的上表面。橡胶构件96相当于对本发明的“被抵接部”。
[0039] 此外,尾灯9的多个脚部92从壳体部91的前端部朝着车辆前方延伸设置。如图3、图7所示,各脚部92利用夹持件10而被安装于后柱7的内板72(隆出部72b)。内板72与各脚部92之间设有橡胶衬套11,并且在脚部92及橡胶衬套11与夹持件10之间形成有指定的间隙(所谓的游隙)G1。即,脚部92中形成有通孔92a(图7),该通孔92a具有比夹持件10的轴部大所述间隙G1的内径。此外,橡胶衬套11中也形成有同样的内径的通孔。夹持件10以穿通在两通孔(脚部92的通孔92a及橡胶衬套11的通孔)中的状态卡合于内板72。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夹持件10的轴部与通孔的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1,因此,尾灯9能够相对于车身位移与所述间隙G1相应的位移量。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将尾灯9以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的安装部(本发明的光源用安装部)由夹持件10、通孔92a周围的脚部92、橡胶衬套11所构成。
[0040] 如图1、图3、图4所示,提升式门4在关闭时覆盖尾灯9。
[0041] 图8是表示提升式门4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至图4、图8所示,提升式门4具有车外侧的外板41、车内侧的内板42、后窗43。此处,如图3所示,在后柱7的凸缘部71a、72a的接合部上安装有橡胶制的密封件12,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基于内板42的周缘部与密封件12抵接,从而使提升式门4与车身之间被密封。
[0042] 此外,如图2至图4、图8所示,在提升式门4中的与尾灯9相同的高度位置上,向该尾灯9侧(车内侧)凹陷的凹部44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该凹部44中嵌入有在提升式门4的整个宽度范围呈带状延伸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外透镜13。在外透镜13上安装有在其长边方向的整个范围呈带形延伸的作为装饰件的标识件14。
[0043] 此外,在凹部44的左右两端部,与尾灯9的位置对应地形成有开孔部45。该开孔部45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能够让来自尾灯9的光透射到车辆后方,如图3、图4所示,其缘部由外板41及内板42的各凸缘部41a、42a所构成。
[0044] 此处,各凸缘部41a、42a向开孔部45的中心侧突出设置而且彼此接合。此外,各凸缘部41a、42a在开孔部45的整周范围被接缝嵌条15所覆盖。而且,如图4及图6所示(图6中以双点划线来表示凸缘部41a、42a的端缘),各凸缘部41a、42a以如下的方式设置: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从车辆后方观察时,各凸缘部41a、42a遮住尾灯9的一部分(详细而言,为壳体部
91的上下端部及LED93b、93b的……上下的一部分)。
[0045] 此外,如图2至图4、图8所示,在提升式门4上.,与所述开孔部45的位置对应地设置有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及内透镜17。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相当于本发明的“遮光构件”,内透镜17相当于本发明的“透镜构件”。
[0046] 图9是表示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及内透镜17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及内透镜17固定在提升式门4上的状态的侧剖视图。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位于提升式门4与尾灯9之间,对来自尾灯9的光进行遮光,以使该光不会漏出到车室2内。该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由比尾灯9更软质的材料形成,如图9至图11所示,其主要具有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基部16a和从该基部16a向车辆前方延伸的遮光部16b。
[0047] 基部16a具有沿着其左右两缘部形成的一对加强部16c和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以便将各加强部16c与遮光部16b连结的一对肋部16e。加强部16c形成为比基部16a的其他部位更厚身,在与提升式门4的开孔部45对应的位置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0048] 基部16a以从车内侧覆盖提升式门4的开孔部45的方式设置。如图11所示,基部16a的四个角部亦即左右的加强部16c中的各上下端部通过夹持件18而被安装于开孔部45的周围的内板42,由此,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被安装于提升式门4。橡胶衬套19位于内板42与各加强部16c的上下端部之间,而且在加强部16c及橡胶衬套19与夹持件18之间形成有指定的间隙(所谓的游隙)G2。即,在加强部16c的上下端部(基部16a的四个角部)形成有通孔16d,该通孔16d具有比夹持件18的轴部大所述间隙G2的内径。此外,橡胶衬套19中也形成有同样的内径的通孔。夹持件18以穿通在两通孔(基部16a的通孔16d及橡胶衬套19的通孔)中的状态卡合于内板42。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夹持件18的轴部与通孔的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G2,因此,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能够相对于提升式门4位移与所述间隙G2相应的位移量。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中,将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以相对于提升式门4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的安装部(本发明的透镜用安装部)由夹持件18、通孔16d周围的加强部16c、橡胶衬套19所构成。
[0049] 遮光部16b以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覆盖尾灯9的侧方及上方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中,从车辆后方观察时,其呈下面开放的倒U状。而且,在遮光部16b的内部,三个呈环状的肋部16f至16h以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此外,被遮光部16b包围的基部16a的中心部形成有孔部16n。来自尾灯9的光能够通过肋部16f至16h的内部及孔部16n而透射到车辆后方。
[0050] 遮光部16b内的三个肋部16f至16h以越靠车辆后侧的肋部其突出高度越高的方式形成。即,如图3、图4及图11所示,前后方向中间的肋部16g的突出高度比前侧的肋部16f更高,后侧的肋部16h的突出高度比中间的肋部16g更高。
[0051] 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在与遮光部16b侧相反侧的面上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一对透镜安装部16i。在其中一方的透镜安装部16i的车宽方向内侧面上形成有两个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指定的间隔的限制凸部16j,在另一方的透镜安装部16i的车宽方向内侧面上形成有与前侧的限制凸部16j相向的一个限制凸部16k。此外,在另一方的透镜安装部16i上形成有从其自由端(后端)向车辆前方凹入的螺栓嵌入凹部16m。
[0052] 内透镜17以从车外侧覆盖提升式门4的开孔部45的方式设置。如图10所示,在内透镜17中的与尾灯9侧相反侧的面(后面)上形成有呈矩形形状的多个(此处为五个)折射部17a和呈圆弧状的单一折射部17b。
[0053] 内透镜17以实质上不能位移的方式安装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详细而言,如图3、图11所示,内透镜17的车宽方向一侧的面被嵌入在一方的透镜安装部16i上所形成的两个限制凸部16j、16j之间。此外,如图3、图8、图10、图11所示,在内透镜17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面上突出地设置有双头螺栓20,该双头螺栓20在嵌入另一方的透镜安装部16i上所形成的螺栓嵌入凹部16m中的状态下与螺母21螺合。这样,内透镜17利用双头螺栓20和螺母21而被紧固固定于一对透镜安装部16i,由此,实质上不能位移地被固定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
[0054] 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虽然内透镜17实质上不能位移地被固定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但是,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基于由隔开间隙G2而穿通在通孔16d中的夹持件18等构成的安装部,以相对于提升式门4能够位移的方式被安装。因此,内透镜17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一起能够相对于提升式门4位移。
[0055] 另外,在如上述那样将内透镜17设为能够相对于提升式门4位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内透镜17紧固固定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来形成分总成并且将该分总成固定于提升式门4的方案。然而,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内透镜17被设定为大于开孔部45,因此,被设定为分总成后的内透镜17不能从车辆前方通过开孔部45而设置到指定位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上形成一对向车辆后方突出的透镜安装部16i。由此,能够在将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固定于提升式门4之后紧固固定内透镜17。
[0056] 具体而言,在将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及内透镜17固定于提升式门4之际,首先,如图12的(a)所示,使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透镜安装部16i从车辆前方穿过开孔部45并且进行使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整体的与提升式门4(内板42)的对位。而且,通过夹持件18而将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安装于提升式门4(内板42)。接着,将内透镜17的车宽方向一侧的面从车辆后下方嵌入到限制凸部16j、16j之间,并且使内透镜17的车宽方向另一侧的双头螺栓20嵌入到螺栓嵌入凹部16m中。而且,使螺母21从未图示的内板42的开口部螺合于从透镜安装部16i突出的双头螺栓20,从而如图12的(b)所示那样使内透镜17紧固固定于一对透镜安装部16i。由此,内透镜17被固定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
[0057] 另外,外透镜13如图4所示那样其上下两端部分别利用接合剂22而被接合于提升式门4的凹部44的上下端部。此外,为了防止接合剂22向外部漏出,在凹部44与外透镜13的上下两端部之间安装有聚氨酯制的阻塞件23。
[0058]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上部为支点进行转动的提升式门4如上述那样向车辆后下方倾斜,因此,在该提升式门的开闭动作时,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便在倾斜的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尾灯9接近或离去。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遮光部16b)的下面开放,因此,提升式门4的开闭动作不会被该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阻碍。
[0059] 此外,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如图4所示,尾灯9的壳体部91的后端部位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遮光部16b的内部。此时,如图6所示,遮光部16b的下端部抵接于车身侧遮光部95的一对橡胶构件96。
[0060] 此处,假定存在着尾灯9的相对于车身的安装误差、内透镜17的相对于提升式门4的安装误差、或者车身与提升式门4之间的位置偏离。然而,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尾灯9能够相对于车身位移,而且内透镜17(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能够相对于提升式门4位移,因此,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随着遮光部16b的下端部与橡胶构件96的所述抵接,尾灯9和内透镜17的任一者或双方发生位移,由此,所述安装误差或位置偏离会被吸收。
[0061] 即,当存在所述安装误差或位置偏离时,尾灯9及内透镜17的位置关系发生偏离,从而不是处于本来应有的恰当的位置关系亦即在尾灯9的点灯时能够获得经由内透镜17的恰当的照射状态的位置关系(以下,将此称为了指定的位置关系)。然而,在尾灯9及内透镜17能够位移地被安装的本实施方式中,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随着遮光部16b的下端部与橡胶构件96抵接,尾灯9及内透镜17的至少一者被位移到能够实现所述指定的位置关系的位置。
[006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尾灯9和内透镜17不是处于所述指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使尾灯9及内透镜17的至少一者位移以便能够获得该指定的位置关系的定位部由遮光部16b的下端部和橡胶构件96所构成。
[0063] 此外,在遮光部16b的下端部与橡胶构件96抵接从而进行了尾灯9与内透镜17的定位的状态下,壳体部91的后端部处于其上下及侧方的大致全周被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及车身侧遮光部95覆盖的状态。由此,在尾灯9的LED93a、93b发光时,来自尾灯9的光被遮光而不会漏出到车室2内。即,基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与车身侧遮光部95的共同作用,所述定位和所述遮光同时进行。
[0064] 此处,从内侧的LED93a照射的光的一部分如图4中箭头所示,虽然被外透镜13的标识件14遮挡,但其余的光通过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遮光部16b的内部、内透镜17、以及外透镜13而被照射到车辆后方。
[0065] 另一方面,从外侧的LED93b中的上下的一部分照射的光如图4中箭头所示,在通过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遮光部16b的内部之后,通过内透镜17的折射部17a、17b而被折射向车辆后方。
[0066] 详细而言,来自下部的LED93b的光,一部分被提升式门4的凸缘部41a、42a遮挡,但别的一部分通过上部的折射部17a而被折射向车辆后方。这样,来自下部的LED93b的光以绕过凸缘部41a、42a的方式被照射到车辆后方。
[0067] 同样,来自上部的LED93b的光,一部分被提升式门4的凸缘部41a、42a遮挡,但别的一部分通过下部的折射部17b而被折射向车辆后方。这样,来自上部的LED93b的光以绕过凸缘部41a、42a的方式被照射到车辆后方。
[0068] 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内侧的LED93a、93a……和内透镜17的中心部(折射部17a、17b之间的部分),而照射如图13中以影线L1所示般的光。此外,基于外侧下部的LED93b、93b……和折射部17a,而照射如图13中以影线L2所示般的光,此外,基于外侧上部及中央部的LED93b、93b……和折射部17b,而照射如图13中以影线L3所示般的光。
[0069]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内透镜17具有使来自尾灯9的光折射向车辆后方的作为棱镜的功能。
[0070]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当碰撞物从后方碰撞到车辆1而有一个向车辆前方的负荷输入到提升式门4时,在碰撞初期的阶段中,尾灯9(壳体部91)的后端部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肋部16f抵接。此时,由于肋部16f的高度比肋部16g、16h的高度相对较低,因此,肋部16f几乎不发生变形,而仅在尾灯9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肋部16f之间彼此发生摩擦力。基于该摩擦力的发生,在碰撞初期的阶段中,所述负荷缓慢地被吸收。
[0071] 在碰撞中期、碰撞后期的阶段时,尾灯9(壳体部91)的后端部到达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肋部16g、16h。此时,由于肋部16g、16h的高度比肋部16f的高度相对较高,因此,肋部16g、16h基于尾灯9的按压力而依次变形。基于该肋部16g、16h的变形,在碰撞中期、碰撞后期的阶段中,所述负荷的吸收会进一步被加快。
[0072]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各肋部16f至16h具有作为冲击吸收部的功能,该冲击吸收部在向车辆前方的负荷输入到提升式门4时吸收该负荷。
[0073] 如上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1的后部结构包括:提升式门4,能够开闭车辆1的后部中所形成的车身开口3;尾灯9,设于后柱7(车身开口3的缘部),由关闭时的提升式门4所覆盖;内透镜17,以覆盖设于提升式门4的开孔部45的方式被安装,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使来自尾灯9的光透射。尾灯9通过夹持件10等安装部而以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被安装。内透镜17以实质上不能位移的方式被固定在设于提升式门4的前侧面(车内侧面)的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上,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通过夹持件18等安装部而以相对于提升式门4能够位移的方式被安装。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具有覆盖尾灯9的侧方及上方并且下面开放的遮光部16b。尾灯9具有LED93a、93b和覆盖该其下方的车身侧遮光部95,车身侧遮光部95具有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被遮光部16b的下端抵接的橡胶构件96。在尾灯9和内透镜17未处于本来应有的指定的位置关系时,基于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遮光部
16b的下端部与橡胶构件96抵接,而使尾灯9和内透镜17的至少一者位移,以获得所述指定的位置关系。
[0074] 根据上述的车辆1的后部结构,尾灯9的外观在提升式门4的打开时和关闭时互不相同,从而能够实现崭新的设计。
[0075] 此外,即使存在着尾灯9的相对于车身的安装误差、内透镜17的相对于提升式门4的安装误差、或者车身与提升式门4之间的位置偏离,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通过尾灯9和内透镜17的至少一者的位移,能够吸收所述安装误差或所述位置偏离。因此,尾灯9和内透镜17能够成为预定目标的位置关系,在尾灯9的点灯时,能够确保经由内透镜17的恰当的照射状态。
[0076] 此外,在提升式门4的前面设有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因此,能够对来自尾灯9的光进行遮光以使该光不会漏出到车室2内。此外,通过利用该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尾灯9与内透镜17的相对定位。
[0077] 此外,由于尾灯9具备覆盖光源(LED93a、93b)的下方的车身侧遮光部95,并且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所具备的遮光部16b具有覆盖尾灯9的侧方及上方(而下面开放)的形状,因此,既能够防止因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阻碍提升式门4的开闭动作的情况,又能够通过遮光部16b与车身侧遮光部95的共同作用来确保充分的遮光性能。即,在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采用提升式门4以其上部为支点进行转动的结构的情况下,若仅通过设置在提升式门4侧的遮光构件欲进行充分的遮光时,便不能开放遮光构件的下侧面,该下侧面有可能阻碍提升式门4的开闭动作。对此,在由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与车身侧遮光部95的共同作用来进行所述遮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使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的遮光部16b的下侧面开放,因此,能够防止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阻碍提升式门4的开闭动作的情况而且能够确保充分的遮光性能。
[0078] 而且,在通过车身侧遮光部95切实地对尾灯9的下方进行遮光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车身侧遮光部95的一部分进行尾灯9与内透镜17的相对定位。
[0079]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后部结构,是表示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及内透镜17固定于提升式门4的状态的侧剖视图。图14中,对于与图1至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要素,付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0080] 在图1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之前的第一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在提升式门4与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之间未设置橡胶衬套19,而且,在加强部16c(通孔16d的周面)与夹持件18之间未形成间隙G2。因此,提升式门侧遮光构件16及内透镜17实质上不能位移地被固定于提升式门4。另一方面,尾灯9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位移地被安装于车身。
[0081]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后部结构中,内透镜17实质上不能位移地被固定于提升式门4,而尾灯9则能够位移地被安装于车身。
[0082] 根据上述的车辆1的后部结构,能够使提升式门4侧的透镜构件(内透镜17)固定在设计上所规定的指定的位置,并且能够恰当地确保所述照射状态。即,由于在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内透镜17不会从所述指定的位置偏离,因此,无需牺牲提升式门4的关闭时的车外外观而能够确保所述照射状态。
[0083] 此外,上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均将尾灯9以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不过,在内透镜相对于提升式门能够位移地被安装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尾灯以实质上不能位移的方式固定于车身。
[0084] 此外,上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与尾灯9一体地形成车身侧遮光部95,不过,该车身侧遮光部95也可以由与尾灯9分体的别的构件来构成。
[0085] 此外,上述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尾灯9的光源而采用了LED93a、93b,不过,光源并不一定采用LED,例如,其也可以是卤素灯。
[0086] 毋庸置疑,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是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的。
[0087] 最后,对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特征结构及基于该特征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说明。
[0088] 一种车辆的后部结构,包括:提升式门,能够开闭车辆的后部中所形成的车身开口;光源装置,设于所述车身开口的缘部,由关闭时的所述提升式门所覆盖;透镜构件,以覆盖为了让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透射到后方而设于所述提升式门中的开孔部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透射;光源用安装部和透镜用安装部的至少一者,所述光源用安装部以所述光源装置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光源装置,所述透镜用安装部以所述透镜构件相对于所述提升式门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透镜构件;定位部,在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透镜构件未处于指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所述光源装置和所述透镜构件的至少一者位移,以便得到所述指定的位置关系。
[0089]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光源装置的外观在提升式门的打开时和关闭时互不相同,能够实现崭新的设计。
[0090] 此外,即使存在着光源装置的相对于车身的安装误差、透镜构件的相对于提升式门的安装误差、或者车身与提升式门之间的位置偏离,通过在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光源装置及透镜构件的至少一者位移,能够吸收所述安装误差或所述位置偏离。因此,光源装置与透镜构件能够成为预定目标的位置关系,在光源装置的点灯时,能够确保经由透镜构件的恰当的照射状态。
[0091] 该车辆的后部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提升式门的车内侧面设有为了进行遮光而位于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透镜构件之间的遮光构件,以便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使来自所述光源装置的光不会漏出到车室内,所述透镜构件以实质上相对于所述遮光构件不能位移的方式被固定于该遮光构件,所述透镜用安装部以所述遮光构件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安装该遮光构件,所述定位部包括所述遮光构件的一部分和所述光源装置的一部分,所述遮光构件的所述一部分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与所述光源装置的所述一部分抵接。
[0092] 根据该结构,由于遮光构件设置在提升式门的车内侧面,因此,来自光源装置的光能够被遮挡而不会漏出到车室内。此外,能够利用该遮光构件的一部分来构成进行光源装置与透镜构件的相对定位的定位部。
[0093] 所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提升式门以其上部为支点能够转动地被安装,所述遮光构件具有覆盖所述光源装置的侧方及上方并且下面开放的遮光部,所述光源装置具有光源和覆盖该光源的下方的车身侧遮光部,所述车身侧遮光部具有在所述提升式门的关闭时被所述遮光部的下端抵接的被抵接部,所述定位部包括所述遮光部的下端部和所述被抵接部。
[0094] 根据该结构,由于光源装置具备覆盖光源的下方的车身侧遮光部,而且设置在提升式门中的遮光构件的遮光部具有覆盖光源装置的侧方及上方(并且下侧面开放)的形状,因此,既能够防止因遮光构件阻碍提升式门的开闭动作的情况,又能够通过该遮光构件的遮光部与所述车身侧遮光部的共同作用来确保充分的遮光性能。
[0095] 而且,在通过车身侧遮光部切实地对光源装置的下方进行遮光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车身侧遮光部的一部分来构成进行光源装置与透镜构件的相对定位的定位部。
[0096] 所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透镜构件以实质上相对于所述提升式门不能位移的方式被固定,所述光源装置通过所述光源用安装部以相对于车身能够位移的方式被安装。
[0097]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提升式门侧的透镜构件固定在设计上所规定的指定的位置,并且能够确保所述照射状态。即,由于提升式门的关闭时透镜构件不会从所述指定的位置偏离,因此,无需牺牲提升式门的关闭时的车外外观而能够确保所述照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