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15422.9

文献号 : CN106104371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城内由子秋山裕次

申请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为具备滤色器层和发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和光源,前述滤色器层至少具有蓝色、绿色和红色的滤色器,该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粘结剂和溶剂的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1)、式(Q2)和式(Q3),由前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发光光谱具有第一发光峰、第二发光峰和第三发光峰:0.1≤FR×CR≤1.0(Q1);0.1≤FG×CG≤1.2(Q2);0.1≤FB×CB≤1.0(Q3),其中,FR、FG、FB表示各颜色的滤色器的厚度(μm),CR、CG、CB表示各颜色的滤色器的着色组合物的着色剂相对于固体成分的含有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为具备滤色器层和发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和光源,所述滤色器层至少具有蓝色的滤色器、绿色的滤色器和红色的滤色器,

该红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R)、粘结剂(WR)和溶剂(ER)的红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1):0.1≤FR×CR≤1.0,其中,FR表示红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R表示红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R)相对于着色剂(AR)和粘结剂(WR)的总量的含有率,该绿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G)、粘结剂(WG)和溶剂(EG)的绿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2):0.1≤FG×CG≤1.2,其中,FG表示绿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G表示绿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G)相对于着色剂(AG)和粘结剂(WG)的总量的含有率,该蓝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B)、粘结剂(WB)和溶剂(EB)的蓝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3):0.1≤FB×CB≤1.0,其中FB表示蓝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B表示蓝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B)相对于着色剂(AB)和粘结剂(WB)的总量的含有率,由所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发光光谱具有第一发光峰、第二发光峰和第三发光峰,第一发光峰的波长(λ1)在420~480nm的范围内,第二发光峰的波长(λ2)在500~550nm的范围内,

第三发光峰的波长(λ3)在580~650nm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源为发出在波长420~480nm的范围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光源。

3.一种滤色器层,其至少具有蓝色的滤色器、绿色的滤色器和红色的滤色器,红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R)、粘结剂(WR)和溶剂(ER)的红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1):0.1≤FR×CR≤1.0,其中,FR表示红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R表示红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R)相对于着色剂(AR)和粘结剂的总量的含有率,绿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G)、粘结剂(WG)和溶剂(EG)的绿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2):0.1≤FG×CG≤1.2,其中,FG表示绿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G表示绿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G)相对于着色剂(AG)和粘结剂(WG)的总量的含有率,蓝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B)、粘结剂(WB)和溶剂(EB)的蓝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3):0.1≤FB×CB≤1.0,其中,FB表示蓝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B表示蓝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B)相对于着色剂(AB)和粘结剂(WB)的总量的含有率,且进一步被包含在具备发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和光源。

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满足式(Q1)的红色滤色器的方法,其包括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着色剂(AR)、粘结剂(WR)和溶剂(ER)的红色着色组合物的工序,式(Q1):0.1≤FR×CR≤1.0,其中,FR表示红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R表示红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R)相对于着色剂(AR)和粘结剂的总量的含有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着色剂(AR)包括选自偶氮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呫吨染料和香豆素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选自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颜料、蒽醌颜料、喹酞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和偶氮甲碱颜料中的颜料。

6.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满足式(Q2)的绿色滤色器的方法,其包括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着色剂(AG)、粘结剂(WG)和溶剂(EG)的绿色着色组合物的工序,式(Q2):0.1≤FG×CG≤1.2其中,FG表示绿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G表示绿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G)相对于着色剂(AG)和粘结剂(WG)的总量的含有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着色剂(AG)包括选自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和方酸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酞菁颜料。

8.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满足式(Q3)的蓝色滤色器的方法,其包括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着色剂(AB)、粘结剂(WB)和溶剂(EB)的蓝色着色组合物的工序,式(Q3):0.1≤FB×CB≤1.0,其中,FB表示蓝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B表示蓝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B)相对于着色剂(AB)和粘结剂(WB)的总量的含有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着色剂(AB)包括选自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蒽醌染料、呫吨染料和次甲基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选自酞菁颜料、蒽醌颜料和二噁嗪颜料中的颜料。

说明书 :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就液晶显示装置而言,为了提高亮度、减少耗电,要求配备高亮度的滤色器。作为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已知具备LED作为发光装置的类型(参照日本特开2008-96471号公报
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4]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为具备滤色器层和发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和光源,
[0005] 前述滤色器层至少具有蓝色的滤色器、绿色的滤色器和红色的滤色器,
[0006] 该红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R)、粘结剂(WR)和溶剂(ER)的红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1):0.1≤FR×CR≤1.0[FR表示红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R表示红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R)相对于着色剂(AR)和粘结剂(WR)的总量的含有率。],
[0007] 该绿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G)、粘结剂(WG)和溶剂(EG)的绿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2):0.1≤FG×CG≤1.2[FG表示绿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G表示绿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G)相对于着色剂(AG)和粘结剂(WG)的总量的含有率。],
[0008] 该蓝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B)、粘结剂(WB)和溶剂(EB)的蓝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3):0.1≤FB×CB≤1.0[FB表示蓝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B表示蓝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B)相对于着色剂(AB)和粘结剂(WB)的总量的含有率。];
[0009] 由前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发光光谱具有第一发光峰、第二发光峰和第三发光峰,
[0010] 第一发光峰的波长(λ1)在420~480nm的范围内,
[0011] 第二发光峰的波长(λ2)在500~550nm的范围内,
[0012] 第三发光峰的波长(λ3)在580~650nm的范围内。
[0013] [2]根据[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前述光源为发出在波长420~480nm的范围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光源。
[0014] [3]一种滤色器层,其至少具有蓝色的滤色器、绿色的滤色器和红色的滤色器,
[0015] 红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R)、粘结剂(WR)和溶剂(ER)的红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1):0.1≤FR×CR≤1.0[FR表示红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R表示红色着色组合物
中的着色剂(AR)相对于着色剂(AR)和粘结剂的总量的含有率。],
[0016] 绿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G)、粘结剂(WG)和溶剂(EG)的绿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2):0.1≤FG×CG≤1.2[FG表示绿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G表示绿色着色组合物
中的着色剂(AG)相对于着色剂(AG)和粘结剂(WG)的总量的含有率。],
[0017] 蓝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B)、粘结剂(WB)和溶剂(EB)的蓝色着色组合物形成,且满足式(Q3):0.1≤FB×CB≤1.0[FB表示蓝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B表示蓝色着色组合物
中的着色剂(AB)相对于着色剂(AB)和粘结剂(WB)的总量的含有率。],
[0018] 且所述滤色器层进一步被包含在具备发光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和光源。
[0019] [4]一种制造前述[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满足式(Q1)的红色滤色器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着色剂(AR)、粘结剂(WR)和溶剂(ER)的红色着色组合物的工序,
[0020] 式(Q1):0.1≤FR×CR≤1.0
[0021] [FR表示红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R表示红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R)相对于着色剂(AR)和粘结剂的总量的含有率。]。
[0022] [5]根据[4]所述的方法,其中,着色剂(AR)包括选自偶氮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呫吨染料和香豆素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选自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颜料、蒽醌颜料、
喹酞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和偶氮甲碱颜料中的颜料。
[0023] [6]一种制造前述[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满足式(Q2)的绿色滤色器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着色剂(AG)、粘结剂(WG)和溶剂(EG)的绿色着色组合物的工序,
[0024] 式(Q2):0.1≤FG×CG≤1.2
[0025] [FG表示绿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G表示绿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G)相对于着色剂(AG)和粘结剂(WG)的总量的含有率。]。
[0026] [7]根据[6]所述的方法,其中,着色剂(AG)包括选自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和方酸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酞菁颜料。
[0027] [8]一种制造前述[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满足式(Q3)的蓝色滤色器的方法,包括在基板上涂布含有着色剂(AB)、粘结剂(WB)和溶剂(EB)的蓝色着色组合物的工序,
[0028] 式(Q3):0.1≤FB×CB≤1.0
[0029] [FB表示蓝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B表示蓝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B)相对于着色剂(AB)和粘结剂(WB)的总量的含有率。]。
[0030] [9]根据[8]所述的方法,其中,着色剂(AB)包括选自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蒽醌染料、呫吨染料和次甲基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选自酞菁颜料、蒽醌颜料和二噁嗪颜料中
的颜料。
[0031] 发明效果
[0032]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同时提高颜色再现性和亮度,进而滤色器的耐化学药品性和滤色器制造时的显影性优异,因此还能够提高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成品
率。

附图说明

[0033] 图1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发光装置的一例。
[0034] 图2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发光装置的一例。
[0035] 图3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
[0036] 图4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至少具有蓝色的滤色器、绿色的滤色器和红色的滤色器的滤色器层,以及发光装置(以下有时称为“发光装置(Y)”。),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M)和光源(L)。
[0038] 红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R)、粘结剂(WR)和溶剂(ER)的红色着色组合物形成。
[0039] 绿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G)、粘结剂(WG)和溶剂(EG)的绿色着色组合物形成。
[0040] 蓝色的滤色器由含有着色剂(AB)、粘结剂(WB)和溶剂(EB)的蓝色着色组合物形成。
[0041] 以下,将着色剂(AR)、着色剂(AG)和着色剂(AB)统称为“着色剂(A)”,将粘结剂(WR)、粘结剂(WG)和粘结剂(WB)统称为“粘结剂(W)”,将溶剂(ER)、溶剂(EG)和溶剂(EB)统称为“溶剂(E)”。
[0042] 有时将红色着色组合物、绿色着色组合物和蓝色着色组合物统称为“着色组合物(Z)”。
[0043] <着色组合物(Z)>
[0044] 作为着色剂(A),可以列举颜料和染料。
[0045] 在本说明书中,颜料是指不溶于或难溶于溶剂的色素。
[0046] 染料是指可溶于溶剂的色素。本发明中使用的染料优选为可溶于有机溶剂的染料。
[0047] 在本说明书中,色素是颜料和染料的统称。
[0048] 作为颜料,可以列举在色彩索引(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被分类为颜料(Pigment)的颜料以及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颜料、蒽醌颜料、喹酞酮
颜料、异吲哚啉颜料、偶氮甲碱颜料等。
[0049]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C.I.颜料黄1(以下省略C.I.颜料黄的记载,而仅记载编号。其它也同样。)、3、12、13、14、15、16、17、20、24、31、53、74、81、83、86、93、94、109、110、117、
125、127、128、129、137、138、139、147、148、150、153、154、166、173、180、185、194、214、215等黄色颜料;
[0050] C.I.颜料橙13、31、36、38、40、42、43、51、55、59、61、64、65、71、73等橙色颜料;
[0051] C.I.颜料红9、65、81、97、105、122、123、144、149、166、168、170、176、177、178、180、187、192、209、215、216、224、242、254、255、264、265、270、272等红色颜料;
[0052] C.I.颜料蓝15、15:3、15:4、15:6、16、60、79、80等蓝色颜料;
[0053] C.I.颜料紫1、19、23、29、32、36、37、38等紫色颜料;
[0054] C.I.颜料绿7、36、58等绿色颜料;
[0055] C.I.颜料棕23、25等棕色颜料;
[0056] C.I.颜料黑1、7等黑色颜料等。
[0057] 进而可以列举日本特开2004-703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938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320986号公报记载的酞菁颜料等。
[0058] 作为染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染料,可以列举溶剂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媒染染料等。作为染料,可以列举例如在色彩索引(The Society of Dyers and 
Colourists出版)中被分类为除了颜料以外的具有色调的物质的化合物以及染色手册(色
染社)中记载的公知的染料。根据化学结构,可以列举偶氮染料、花青染料、三芳基甲烷染
料、呫吨染料、酞菁染料、蒽醌染料、萘醌染料、醌亚胺染料、多次甲基染料、偶氮甲碱染料、方酸染料、吖啶染料、苯乙烯基染料、香豆素染料、喹啉染料和硝基染料等。
[0059] 具体而言,可以列举C.I.溶剂黄4、14、15、23、24、38、62、63、68、82、94、98、99、117、162、163、167、189;
[0060] C.I.溶剂橙2、7、11、15、26、56、77、86、112;
[0061] C.I.溶剂红45、49、111、125、130、143、145、146、150、151、155、160、168、169、172、175、181、207、218、222、227、230、245、247;
[0062] C.I.溶剂紫11、13、14、26、31、36、37、38、45、47、48、51、59、60;
[0063] C.I.溶剂蓝2、4、5、14、18、25、35、36、37、38、43、44、45、58、59、59:1、63、64、67、68、69、70、78、79、83、90、94、97、98、100、101、102、104、105、111、112、122、124、128、132、136、
139;
[0064] C.I.溶剂绿1、3、4、5、7、28、29、32、33、34、35等C.I.溶剂染料,
[0065] C.I.酸性黄1、3、7、9、11、17、23、25、29、34、36、38、40、42、54、65、72、73、76、79、98、99、111、112、113、114、116、119、123、128、134、135、138、139、140、144、150、155、157、160、
161、163、168、169、172、177、178、179、184、190、193、196、197、199、202、203、204、205、207、
212、214、220、221、227、228、230、232、235、238、240、242、243、250、251;
[0066] C.I.酸性橙6、7、8、10、12、26、50、51、52、56、62、63、64、74、75、94、95、107、108、169、173;
[0067] C.I.酸性红1、4、8、14、17、18、26、27、29、31、33、34、35、37、40、42、44、50、51、52、57、66、73、76、80、87、88、91、92、94、95、97、98、103、106、111、114、129、133、134、138、143、
145、150、151、155、158、160、172、176、182、183、195、198、206、211、215、216、217、227、228、
249、252、257、258、260、261、266、268、270、274、277、280、281、289、308、312、315、316、339、
341、345、346、349、382、383、388、394、401、412、417、418、422、426;
[0068] C.I.酸性紫6B、7、9、15、16、17、19、21、23、24、25、30、34、38、49、72、102;
[0069] C.I.酸性蓝1、3、5、7、9、11、13、15、17、18、22、23、24、25、26、27、29、34、38、40、41、42、43、45、48、51、54、59、60、62、70、72、74、75、78、80、82、83、86、87、88、90、90:1、91、92、93、
93:1、96、99、100、102、103、104、108、109、110、112、113、117、119、120、123、126、127、129、
130、131、138、140、142、143、147、150、151、154、158、161、166、167、168、170、171、175、182、
183、184、185、187、192、199、203、204、205、210、213、229、234、236、242、243、249、256、259、
267、269、278、280、285、290、296、315、324:1、335、340;
[0070] C.I.酸性绿1、3、5、6、7、8、9、11、13、14、15、16、22、25、27、28、41、50、50:1、58、63、65、80、104、105、106、109等C.I.酸性染料,
[0071] C.I.直接黄2、33、34、35、38、39、43、47、50、54、58、68、69、70、71、86、93、94、95、98、102、108、109、129、136、138、141;
[0072] C.I.直接橙26、34、39、41、46、50、52、56、57、61、64、65、68、70、96、97、106、107;
[0073] C.I.直接红79、82、83、84、91、92、96、97、98、99、105、106、107、172、173、176、177、179、181、182、184、204、207、211、213、218、220、221、222、232、233、234、241、243、246、250;
[0074] C.I.直接紫47、52、54、59、60、65、66、79、80、81、82、84、89、90、93、95、96、103、104;
[0075] C.I.直接蓝1、2、3、6、8、15、22、25、28、29、40、41、42、47、52、55、57、71、76、77、78、80、81、84、85、86、87、90、93、94、95、97、98、99、100、101、106、107、108、109、113、114、115、
117、119、120、137、149、150、153、155、156、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
168、170、171、172、173、188、189、190、192、193、194、195、196、198、199、200、201、202、203、
207、209、210、212、213、214、222、225、226、228、229、236、237、238、242、243、244、245、246、
247、248、249、250、251、252、256、257、259、260、268、274、275、293;
[0076] C.I.直接绿25、27、31、32、34、37、63、65、66、67、68、69、72、77、79、82等C.I.直接染料,
[0077] C.I.分散黄51、54、76、82、184;
[0078] C.I.分散紫26、27;
[0079] C.I.分散蓝1、14、56、60等C.I.分散染料,
[0080] C.I.碱性红1、9、10;
[0081] C.I.碱性紫2、10;
[0082] C.I.碱性蓝1、3、5、7、9、19、21、22、24、25、26、28、29、40、41、45、47、54、58、59、60、64、65、66、67、68、81、83、88、89;
[0083] C.I.碱性绿1等C.I.碱性染料,
[0084] C.I.活性黄2、76、116;
[0085] C.I.活性橙16;
[0086] C.I.活性红36等C.I.活性染料,
[0087] C.I.媒染黄5、8、10、16、20、26、30、31、33、42、43、45、56、61、62、65;
[0088] C.I.媒染橙3、4、5、8、12、13、14、20、21、23、24、28、29、32、34、35、36、37、42、43、47、48;
[0089] C.I.媒染红1、2、3、4、9、11、12、14、17、18、19、22、23、24、25、26、27、29、30、32、33、36、37、38、39、41、42、43、45、46、48、52、53、56、62、63、71、74、76、78、85、86、88、90、94、95;
[0090] C.I.媒染紫1、1:1、2、3、4、5、6、7、8、10、11、14、15、16、17、18、19、21、22、23、24、27、28、30、31、32、33、36、37、39、40、41、44、45、47、48、49、53、58;
[0091] C.I.媒染蓝1、2、3、7、8、9、12、13、15、16、19、20、21、22、23、24、26、30、31、32、39、40、41、43、44、48、49、53、61、74、77、83、84;
[0092] C.I.媒染绿1、3、4、5、10、13、15、19、21、23、26、29、31、33、34、35、41、43、53等C.I.媒染染料,
[0093] C.I.还原绿1等C.I.还原染料等。
[0094] 还可以列举日本特开平5-33320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5111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1948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2-67229号公报中记载的酞菁染料;
[0095] 日本专利第4492760号公报中记载的三芳基甲烷染料;
[0096] 日本特开2010-32999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4927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64096号公报记载的呫吨染料;
[0097] 日本特开2008-242325号公报记载的次甲基染料;
[0098] 日本专利第129994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31165号公报中记载的香豆素染料等。
[0099] 红色着色组合物中使用的着色剂(A)[以下有时将该着色剂称为“着色剂(AR)”。]中,作为颜料,优选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颜料、蒽醌颜料、喹酞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偶氮甲碱颜料。就色调而言,除了红色以外,还优选橙色、黄色的颜料。
[0100] 作为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橙71、73、C.I.颜料红254、255、264、270、272、日本特表2011-523433号公报记载的颜料等。
[0101] 作为偶氮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3、74、150、180、194、C.I.颜料橙36、38、64、C.I.颜料红9、170、176、187、C.I.颜料棕25等单偶氮颜料;C.I.颜料黄12、13、14、16、17、81、83、93、94、127、128、166、180、C.I.颜料橙13、C.I.颜料红144、166、242、C.I.颜料棕23等双偶氮颜料。
[0102] 作为蒽醌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47、C.I.颜料红177等。
[0103] 作为喹酞酮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38等。
[0104] 作为异吲哚啉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09、110、139、173、185、C.I.颜料橙61等。
[0105] 作为偶氮甲碱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29、C.I.颜料红65等。
[0106] 着色剂(AR)中,作为染料,优选偶氮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呫吨染料、香豆素染料。就着色剂(AR)的色调而言,除了红色以外,还优选橙色、黄色的染料。
[0107] 作为偶氮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黄4、14、15、23、24、68、99、162;C.I.溶剂橙2、7;C.I.溶剂红125;
[0108] C.I.酸性黄9、11、17、23、25、29、34、36、38、40、42、65、72、76、135、144、168、169、172、178、190、193;C.I.酸性橙6、7、8、10、12、50、51、52、56、63、94、95;C.I.酸性红1、4、8、
14、17、18、26、27、29、31、33、34、35、37、40、42、44、57、66、73、76、88、97、106、111、114、133、
134、138、150、151、155、158、160、172、176、228、249、252、257、260、261、266、274、280;C.I.直接黄2、33、34、35、50、69、70、71、86、93、94、95、98、102、109、129、136;C.I.直接橙26、50、
56、64、96、97、106、107;C.I.直接红79、83、84、97、98、107、172、173、176、177、179、181、182、
204、207、211、213、218、221、222、232、233、234;C.I.分散黄76;C.I.活性黄2、76;C.I.活性橙16;C.I.活性红36;C.I.媒染黄8、10、16、20、26、30、31、42、43、45、61、62;C.I.媒染橙3、4、
8、12、24、28、29、32、35、36、37、42、43、48;C.I.媒染红1、9、12、14、17、18、19、23、24、25、26、
30、32、33、36、37、39、41、43、48、71、74、85、86、88、90、94、95等。
[0109] 作为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黄82;C.I.溶剂橙11、56;C.I.溶剂红130;C.I.酸性黄123、128、134、138、139、140、150、160、177、179;C.I.酸性橙107、108;C.I.酸性红211、258、268、270、277、281、308、312、315、316、339、341、346、349;C.I.直接红99、
106等。
[0110] 作为呫吨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黄98;C.I.溶剂红45、49;C.I.酸性红50、51、52、87、91、92、94、95、98、289;C.I.碱性红1;C.I.媒染红27等。
[0111] 着色剂(AR)优选含有选自偶氮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呫吨染料和香豆素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选自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颜料、蒽醌颜料、喹酞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
和偶氮甲碱颜料中的颜料。
[0112] 红色着色组合物中,作为着色剂(AR)的优选组合,可以列举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喹酞酮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异吲哚啉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甲碱颜料、二
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颜料、偶氮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喹酞酮颜料、偶氮颜料/喹
酞酮颜料、偶氮颜料/偶氮甲碱颜料、偶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香豆
素染料、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染料、偶氮颜料/香豆素染料、偶氮颜料/偶氮染料、偶氮甲碱颜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喹酞酮颜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异吲哚啉颜料/偶氮金属络
盐染料、偶氮颜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偶氮甲碱颜料/呫吨染料、偶氮颜料/呫吨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香豆素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偶氮染料、呫吨染料/香豆素染料、呫吨染
料/偶氮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呫吨染料等,更优选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异吲哚啉颜
料、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偶氮颜料、偶氮颜料/喹酞酮颜料、偶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偶氮颜料/香豆素染料、偶氮颜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偶氮金属络盐染料/香豆素染料、和呫吨
染料/香豆素染料。通过使用由含有这样的组合的着色剂的红色着色组合物形成的红色滤
色器,能够获得显示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0113] 绿色着色组合物中使用的着色剂(A)[以下有时将该着色剂称为“着色剂(AG)”。]中,作为颜料,优选酞菁颜料等,更优选卤代酞菁颜料。
[0114] 作为酞菁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绿7、36、58、C.I.颜料蓝79、日本特开2004-703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938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320986号公报记载的颜料等。
[0115] 着色剂(AG)中,作为染料,优选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方酸染料等。
[0116] 作为酞菁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绿;日本特开2012-67229号公报记载的染料等。
[0117] 作为三芳基甲烷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绿1;C.I.酸性绿25、27、41;C.I.碱性绿1;C.I.媒染绿3、13、21、23、31等。
[0118] 作为方酸染料,可以列举日本专利公开2012-13945号、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3-0072953号、韩国专利公开第10-2013-0074363号记载的染料等。
[0119] 着色剂(AG)中,优选除了上述色素以外还含有黄色色素。这样的黄色色素中,作为黄色颜料,优选偶氮颜料、喹酞酮颜料、异吲哚啉颜料、偶氮甲碱颜料。
[0120] 作为偶氮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3、12、13、14、16、17、74、81、83、93、94、127、128、150、166、180、194等。
[0121] 作为喹酞酮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38等。
[0122] 作为异吲哚啉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09、110、139、173、185等。
[0123] 作为偶氮甲碱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黄129等。
[0124] 作为黄色染料,优选偶氮染料、香豆素染料、多次甲基染料、喹啉染料、苯乙烯基染料。
[0125] 着色剂(AG)优选含有选自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和方酸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酞菁颜料。
[0126] 绿色着色组合物中,作为着色剂(AG)的优选组合,可以列举酞菁颜料/偶氮甲碱颜料、酞菁颜料/异吲哚啉颜料、酞菁颜料/偶氮颜料、酞菁颜料/酞菁染料、酞菁颜料/香豆素
染料、酞菁颜料/偶氮染料、偶氮甲碱颜料/酞菁染料、异吲哚啉颜料/酞菁染料、酞菁颜料/
方酸染料、异吲哚啉颜料/方酸染料、异吲哚啉颜料/方酸染料/香豆素染料、酞菁颜料/方酸
染料/香豆素染料、酞菁染料/香豆素染料、酞菁染料/偶氮染料、方酸染料/香豆素染料、方
酸染料/偶氮染料等,更优选酞菁颜料/异吲哚啉颜料、酞菁颜料/香豆素染料、异吲哚啉颜
料/方酸染料/香豆素染料、和酞菁颜料/方酸染料/香豆素染料。通过使用由含有这样的组
合的着色剂的绿色着色组合物形成的绿色滤色器,能够获得显示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0127] 蓝色着色组合物中使用的着色剂(A)[以下有时将该着色剂称为“着色剂(AB)”。]中,作为颜料,优选酞菁颜料、蒽醌颜料、二噁嗪颜料。
[0128] 作为酞菁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蓝15、15:3、15:4、15:6、16、79、日本特开2004-7034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938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320986号公报记载的颜料等。
[0129] 作为蒽醌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蓝60等。
[0130] 作为二噁嗪颜料,可以列举C.I.颜料蓝80、C.I.颜料紫23、37等。
[0131] 着色剂(AB)中,作为染料,优选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蒽醌染料、呫吨染料和次甲基染料。就着色剂(AB)的色调而言,除了蓝色以外,还优选紫色、红色的染料。
[0132] 作为酞菁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蓝25、38、44、64、67、70;C.I.酸性蓝185、242、243、249;C.I.直接蓝86、87、189、194;C.I.媒染蓝77等。
[0133] 作为三芳基甲烷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蓝2、4、5、43;C.I.酸性蓝1、3、5、7、9、11、13、15、17、22、24、26、34、48、75、83、86、88、90、90:1、91、93、99.100、103、104、108、109、110、
119、123、147、213、269;C.I.酸性紫15、16、17、19、21、23、24、25、38、49、72;C.I.碱性蓝1、3、
7、26、81、83、88、89;C.I.碱性紫2;C.I.媒染蓝1、3;C.I.媒染紫1、3、6、8、10、11、15、16、17、
18、19、21、23、27、28、33、36、39、49等。
[0134] 作为蒽醌染料,可以列举C.I.溶剂蓝14、18、36、45、58、59、63、68、69、78、79、83;C.I.溶剂紫11、13、14、26;C.I.溶剂红111、143、145、146、150、151;C.I.酸性蓝23、25、27、
40、41、43、45、51、54、62、78、80、96、127、129、138、143、150、175、203、204、205、278、280;
C.I.酸性紫34;C.I.分散蓝1、14、56、60;C.I.分散紫26、27;C.I.媒染蓝8、23、24、32、48、74等。
[0135] 作为呫吨染料,除了上述红色呫吨染料以外,还可以列举C.I.酸性紫9、30、102;C.I.碱性紫10;日本特开2010-32999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4927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
64096号公报记载的染料等。
[0136] 作为次甲基染料,可以列举日本特开2008-242325号公报记载的染料等。
[0137] 着色剂(AB)优选含有选自酞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蒽醌染料、呫吨染料和次甲基染料中的染料以及选自酞菁颜料、蒽醌颜料和二噁嗪颜料中的颜料。
[0138] 蓝色着色组合物中,作为着色剂(AB)的优选组合,可以列举酞菁颜料/二噁嗪颜料、酞菁颜料/呫吨染料、酞菁颜料/三芳基甲烷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呫吨染料、次甲基染料/呫吨染料等,更优选酞菁颜料/呫吨染料、和三芳基甲烷染料/呫吨染料。通过使用由含
有这样的组合的着色剂的蓝色着色组合物形成的蓝色滤色器,能够获得显示高亮度的液晶
显示装置。
[0139] 各着色组合物中,着色剂(A)的含有率相对于固态物优选为5~65质量%,更优选为8~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55质量%。
[0140] 着色剂(A)的含量在前述范围内时,制成滤色器时的色浓度充分,且组合物中能够含有必要量的粘结剂(W),因此能够形成机械强度、耐化学药品性等耐久性优异的滤色器。
[0141] 这里,本说明书中的“固态物”是指着色剂(A)和粘结剂(W)的总量。固态物和各成分的含有率例如可以用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公知的分析手段来测定。
[0142] 着色组合物(Z)中,作为粘结剂(W),优选含有树脂(B)和聚合性化合物(C),进而,更优选含有聚合引发剂(D)。
[0143] 对树脂(B)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碱可溶性树脂。作为树脂(B),可以列举以下的树脂[K1]~[K6]等。
[0144] 树脂[K1]:选自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羧酸酐中的至少1种(a)(以下有时称为“(a)”)与具有碳数2~4的环状醚结构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b)(以下有时称为“(b)”)的
共聚物;
[0145] 树脂[K2]:(a)、(b)、以及能够与(a)共聚的单体(c)(但与(a)和(b)不同。)(以下有时称为“(c)”)的共聚物;
[0146] 树脂[K3]:(a)和(c)的共聚物;
[0147] 树脂[K4]:(a)和(c)的共聚物与(b)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0148] 树脂[K5]:(b)和(c)的共聚物与(a)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0149] 树脂[K6]:(b)和(c)的共聚物与(a)反应,再与羧酸酐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0150] 作为(a),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邻乙烯基苯甲酸、间乙烯基苯甲酸、对乙烯基苯甲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中康酸、衣康酸、3-乙烯基邻苯二甲酸、
4-乙烯基邻苯二甲酸、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甲基四氢邻
苯二甲酸、1,4-环己烯二羧酸、甲基-5-降冰片烯-2,3-二羧酸等羧酸;
[0151] 马来酸酐、柠康酸酐、衣康酸酐、3-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4-乙烯基邻苯二甲酸酐、3,4,5,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二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双环
[2.2.1]庚-2-烯-5,6-二羧酸酐等羧酸酐等。
[0152] 作为(b),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乙基缩水甘油酯、缩水甘油基乙烯醚、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醚、α-甲基乙烯基苄基缩水甘油醚、2,3-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4-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
烯、2,5-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6-双(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3,4-三(缩
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3,5-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3,6-三(缩水甘油氧基
甲基)苯乙烯、3,4,5-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烯、2,4,6-三(缩水甘油氧基甲基)苯乙
烯、乙烯基环己烯一氧化物、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例如CELLOXIDE(注册商标)2000;
株式会社大赛璐制)、(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例如CYCLOMER(注册商标)A400;
株式会社大赛璐制)、(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例如CYCLOMER(注册商标)M100;
株式会社大赛璐制)、(甲基)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2,6]癸酯等具有环氧乙基和烯属
不饱和键的单体;
[0153] 3-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3-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氧杂环丁烷、3-乙基-3-(甲基)甲基丙烯酰
氧基乙基氧杂环丁烷等具有氧杂环丁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
[0154] 丙烯酸四氢糠酯(例如ViscoatV#150、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制)、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等具有四氢呋喃基和烯属不饱和键的单体等。
[0155] 作为(c),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
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
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2,6]癸烷-8-基酯
(在该技术领域,有时也以惯用名“(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来称呼。有时称为“(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三环[5.2.1.02,6]癸烯-8-基酯(在该技术领域,有时也以惯用名“(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来称呼。)、(甲基)丙烯酸二环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金刚烷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炔丙酯、(甲基)
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
烯酸2-羟基丙酯、马来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乙酯、衣康酸二乙酯、双环[2.2.1]庚-2-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N-苄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对甲氧基苯乙烯、(甲基)丙烯腈、氯乙烯、偏氯乙烯、(甲基)丙烯酰胺、乙酸乙烯酯、1,3-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1,3-丁二烯等。
[0156] 树脂[K1]~[K3]可以参考文献“高分子合成の実験法(高分子合成的实验法)”(大津隆行著发行所(株)化学同人第1版第1次印刷1972年3月1日发行)中记载的方法和该文献
中记载的引用文献来制造。
[0157] 树脂[K4]可以如下制造:获得(a)和(c)的共聚物,对该共聚物,使(b)所具有的碳数2~4的环状醚加成至(a)所具有的羧酸和/或羧酸酐,从而制造。
[0158] 树脂[K5]可以如下制造:获得(b)和(c)的共聚物,使该共聚物所具有的来自(b)的环状醚与(a)所具有的羧酸或羧酸酐反应,从而制造。
[0159] 树脂[K6]可以通过使树脂[K5]进一步与羧酸酐反应而制造。作为该羧酸酐,可以列举与作为(a)列举的羧酸酐同样的化合物。
[0160] 作为树脂(B),具体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树脂[K1];(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
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3,4-环氧三环[5.2.1.02.6]癸酯/(甲基)丙烯酸/N-环
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3-甲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甲基)丙烯酸/苯
乙烯共聚物等树脂[K2];(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
共聚物等树脂[K3];对(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加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
油酯而得到的树脂、对(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加成(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而得到的树脂、对(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
酸共聚物加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而得的树脂等树脂[K4];使(甲基)丙烯酸三环癸
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树脂、使(甲基)丙烯
酸三环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反应而得到的树
脂等树脂[K5];使(甲基)丙烯酸三环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与(甲基)丙
烯酸反应而得到的树脂进一步与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反应而得到的树脂等树脂[K6]等。
[0161] 树脂(B)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优选3,000~100,000,更优选5,000~50,000,进一步优选5,000~30,000。分子量在前述范围内时,滤色器的硬度提高,残膜率高,未曝光部对显影液的溶解性良好,有提高着色图案的分辨率的倾向。
[0162] 树脂(B)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1~6,更优选为1.2~4。
[0163] 树脂(B)的酸值优选为50~170mg-KOH/g,更优选为60~150,进一步优选70~135mg-KOH/g。这里,酸值是作为中和1g树脂(B)所需的氢氧化钾的量(mg)而测定的值,例
如,可以通过使用氢氧化钾水溶液进行滴定而求出。
[0164] 树脂(B)的含有率相对于固态物优选为7~65质量%,更优选为13~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7~55质量%。树脂(B)的含有率在前述范围内时,有滤色器的分辨率和残膜率
提高的倾向。
[0165] 聚合性化合物(C)是可在由聚合引发剂(D)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和/或酸的作用下可聚合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具有聚合性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等,优选(甲基)丙烯酸酯化
合物。
[0166] 聚合性化合物(C)优选为具有3个以上的烯属不饱和键的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这样的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
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
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十(甲
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九(甲基)丙烯酸酯、三(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
乙二醇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丙二
醇改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
性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
(甲基)丙烯酸酯的琥珀酸加成物等。
[0167] 聚合性化合物(C)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50~2,900,更优选为250~1,500。
[0168] 聚合性化合物(C)的含有率相对于固态物优选为7~65质量%,更优选为13~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7~55质量%。聚合性化合物(C)的含有率在前述范围内时,具有滤色
器形成时的残膜率和滤色器的耐化学药品性提高的倾向。
[0169] 聚合引发剂(D)只要是可在光、热的作用下产生活性自由基、酸等能引发聚合的化合物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聚合引发剂。作为产生活性自由基的聚合引发剂,可
以列举例如烷基苯酮化合物、三嗪化合物、酰基氧化膦化合物、O-酰基肟化合物和联二咪唑
化合物。作为这些化合物,可以列举日本特开2008-8006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32215号
公报、日本特开2013-231165号公报、国际公开2008/78678号、国际公开2008/78686号、国际公开2012/132558号记载的化合物。为了提高滤色器形成时的灵敏度,聚合引发剂(D)中优
选含有O-酰基肟化合物。
[0170] 进而,根据需要还可以组合使用聚合引发助剂。聚合引发助剂是用于促进由聚合引发剂引发聚合的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而使用的化合物、或敏化剂,可以列举例如胺化合
物、烷氧基蒽化合物、噻吨酮化合物和羧酸化合物等。
[0171] 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相对于树脂(B)和聚合性化合物(C)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1~20质量份。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在前述范围内时,有高灵
敏度化而缩短曝光时间的倾向,因此滤色器的生产率提高。
[0172] 使用聚合引发助剂时,其含量相对于树脂(B)和聚合性化合物(C)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1~30质量份,更优选为1~20质量份。聚合引发助剂的量在该范围内时,有能够
以更高灵敏度形成滤色器的倾向。
[0173] 粘结剂(W)中,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含有流平剂、填充剂、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密合促进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链转移剂等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添加剂。
[0174] 溶剂(E)只要溶解粘结剂(W)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该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溶剂。可以列举例如酯溶剂(分子内含有-COO-且不含-O-的溶剂)、醚溶剂(分子内含有-O-且
不含-COO-的溶剂)、醚酯溶剂(分子内含有-COO-和-O-的溶剂)、酮溶剂(分子内含有-CO-且
不含-COO-的溶剂)、醇溶剂(分子内含有OH且不含-O-、-CO-和-COO-的溶剂)、芳香族烃溶
剂、酰胺溶剂、二甲基亚砜等。作为这些溶剂,可以列举例如日本特开2013-231165号公报记载的溶剂。
[0175] 作为溶剂,从涂布性、干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1atm下的沸点为120℃以上且180℃以下的有机溶剂。作为这样的溶剂,优选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乳酸乙酯、丙二醇单甲醚、
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4-羟基-4-甲基-2-
戊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
[0176] 溶剂(E)的含有率相对于着色组合物(Z)的总量优选为70~95质量%,更优选为75~92质量%。换言之,着色组合物(Z)的固态物优选为5~30质量%,更优选为8~25质量%。
溶剂(E)的含量在前述范围内时,涂布时的平坦性变得良好,此外形成滤色器时色浓度不会
不足,因此有显示特性变得良好的倾向。
[0177] <滤色器层>
[0178]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滤色器层。该滤色器层具有至少蓝色、绿色和红色的滤色器,此外,还可以具有选自黄色、青色和品红色中的至少一种滤色器。
[0179] 进而,为了抑制光从这些滤色器间泄露、获得更高品质的图像,可以在滤色器间具有被称为黑矩阵的遮光图案。
[0180] 作为制造滤色器的方法,可以列举光刻法、喷墨法、印刷法等。其中优选光刻法。光刻法是如下方法:将着色组合物(Z)涂布在基板上并使之干燥从而形成着色组合物层,隔着光掩模对该着色组合物层进行曝光、显影的方法。
[0181] 作为形成黑矩阵的方法,可以列举:通过溅射等方法在基板上整面地形成铬和/或氧化铬的(单层或层叠)膜后,通过蚀刻仅除去形成滤色器的部分的方法;通过光刻法由分
散或溶解有遮光成分的感光性组合物形成遮光图案的方法等。
[0182] 作为基板,可以列举石英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表面涂敷有二氧化硅的钠钙玻璃等玻璃板以及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板,
硅,在前述基板上形成有铝、银、银/铜/钯合金薄膜等的基板等。
[0183] 在形成有黑矩阵的基板上,例如通过光刻法由着色组合物(Z)制作滤色器。对于与红色、绿色、蓝色等各滤色器相应颜色的着色组合物,分别进行该操作,形成滤色器层。
[0184] 就利用光刻法进行的滤色器的形成而言,可以以公知或惯用的装置、条件来进行。例如,可以按照下述方式来制作。
[0185] 首先,将着色组合物(Z)涂布在基板上,通过加热干燥(预烘烤)和/或减压干燥除去溶剂等挥发成分使之干燥,获得平滑的着色组合物层。
[0186] 作为涂布方法,可以列举旋转涂布法、狭缝涂布法、狭缝和旋转涂布法等。
[0187] 进行加热干燥时的温度优选30~120℃,更优选50~110℃。另外,作为加热时间,优选为10秒钟~60分钟,更优选为30秒钟~30分钟。
[0188] 进行减压干燥时,优选在50~150Pa的压力下、20~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0189] 着色组合物层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根据目标滤色器的膜厚适当选择即可。
[0190] 然后,隔着用于形成目标着色图案的光掩模将着色组合物层进行曝光。该光掩模上的图案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与目标用途相应的图案。
[0191] 作为曝光中使用的光源,优选产生250~450nm的波长的光的光源。例如,可以用截取该波长区域的滤光器来截取小于350nm的光,或用获得436nm附近、408nm附近、365nm附近
的光的带通滤波器选择性获取该波长区域的光。具体而言,可以列举汞灯、发光二极管、金
属卤化物灯、卤素灯等。
[0192] 为了对曝光面整体均匀地照射平行光线、或能够使光掩模与形成着色组合物层的基板进行准确的位置对齐,优选使用掩模对准器和步进器等曝光装置。
[0193] 通过使曝光后的着色组合物层接触显影液而进行显影,从而在基板上形成着色图案。通过显影,着色组合物层的未曝光部溶于显影液而被除去。作为显影液,优选例如氢氧
化钾、碳酸氢钠、碳酸钠、四甲基氢氧化铵等碱性化合物的水溶液。这些碱性化合物的水溶
液中的浓度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3~5质量%。显影液还可以含有表面活性
剂。
[0194] 显影方法可以是搅拌法、浸渍法和喷雾法等中的任一种。显影时,还可以将基板倾斜任意的角度。
[0195] 显影后优选进行水洗。
[0196] 进而,优选对获得的着色图案进行后烘烤。后烘烤温度优选150~250℃,更优选160~235℃。后烘烤时间优选1~120分钟,更优选10~60分钟。
[0197] 如此,将滤色器形成为固化的着色图案。
[0198] 本发明中,红色的滤色器满足式(Q1),绿色的滤色器满足式(Q2),蓝色的滤色器满足式(Q3)。
[0199] 式(Q1):0.1≤FR×CR≤1.0
[0200] [FR表示红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R表示红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红色着色剂性相对于着色剂(AR)和粘结剂(WR)的总量的含有率。]
[0201] 式(Q2):0.1≤FG×CG≤1.2
[0202] [FG表示绿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G表示绿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G)相对于着色剂(AG)和粘结剂(WG)的总量的含有率。]
[0203] 式(Q3):0.1≤FB×CB≤1.0
[0204] [FB表示蓝色滤色器的厚度(μm)。CB表示蓝色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AB)相对于着色剂(AB)和粘结剂(WB)的总量的含有率。]
[0205] 滤色器的厚度可以使用膜厚测定装置来测定。
[0206] 本发明中,红色的滤色器优选满足式(Q1’),绿色的滤色器优选满足式(Q2’),蓝色的滤色器优选满足式(Q3’)。
[0207] 0.2≤FR×CR≤0.8   (Q1’)
[0208] 0.3≤FG×CG≤1.1   (Q2’)
[0209] 0.3≤FB×CB≤0.9   (Q3’)
[0210] [式中,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0211] 滤色器通过满足上述式,从而滤色器的颜色再现性优异、且在制造滤色器层时和制造形成于比滤色器层更上层的层(例如外涂层、透明电极)时的耐久性优异,因此能够提
高显示装置的制造成品率。
[0212] 本发明中,滤色器层通常除了上述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各滤色器以外还具有黑矩阵。
[0213] 就该滤色器层而言,除了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各滤色器分别满足式(Q1)、式(Q2)和式(Q3)以外,优选式(Q4)中的σF为0.2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9以下。
[0214] σF=[{(FR-FA)2/3}+{(FG-FA)2/3}+{(FB-FA)2/3}]1/2   (Q4)
[0215] [式(Q4)中,FA表示FR、FG和FB的平均值。]
[0216] σF在前述范围内时,滤色器层的平坦性优异,因此有能够抑制透明电极的裂纹和裂口的产生、抑制液晶取向紊乱的倾向,且显示特性优异。
[0217] 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内蓝色滤色器的最大透过率(TB)与λ1时的蓝色滤色器的透过率(TBL)之比(TBL/TB)优选0.85以上,更优选0.89以上,进一步优选0.91以上。
[0218] TBL/TB在前述范围内时,有成为高亮度的蓝色滤色器的倾向。
[0219] 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内绿色滤色器的最大透过率(TG)与λ2时的绿色滤色器的透过率(TGL)之比(TGL/TG)优选0.85以上,更优选0.89以上,进一步优选0.91以上。TGL/TG在前述范围内时,有成为高亮度的绿色滤色器的倾向。
[0220] 在380~780nm的波长范围内红色滤色器的最大透过率(TR)与λ3时的红色滤色器的透过率(TRL)之比(TRL/TR)优选0.85以上,更优选0.89以上,进一步优选0.91以上。TRL/TR在前述范围内时,有成为高亮度的红色滤色器的倾向。
[0221] 当滤色器层中含有的滤色器满足上述任一条件时,滤色器层在白色显示中的亮度也有变高的倾向,故而优选。通过调节着色组合物中的着色剂所含的染料、颜料的种类、含
有率,能够制备满足上述条件的着色组合物。
[0222] <发光装置(Y)>
[0223] 发光装置(Y)包括光源(L)和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M)。
[0224] 由发光装置(Y)发出的光的发光光谱具有第一发光峰、第二发光峰和第三发光峰,第一发光峰的波长(λ1)在420~480nm的范围内,第二发光峰的波长(λ2)在500~550nm的范
围内,第三发光峰的波长(λ3)在580~650nm的范围内。
[0225] 作为光源(L),可以列举电致发光、冷阴极管、热阴极管、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光源和汞灯等。其中优选发光二极管(LED)。
[0226] 光源(L)优选为发出在波长480nm以下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光源,更优选为发出在波长420~480nm的范围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光源。
[0227] 作为发出在波长420~480nm的范围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光源,可以列举蓝色LED等。作为发出在小于波长420nm处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光源,可以列举紫外激光器等。
[0228] 色彩转换层(M)通常含有母材和作为色彩转换物质的量子点。
[0229] 色彩转换层(M)通过含有量子点作为色彩转换物质,从而改变入射光的波长。
[0230] 色彩转换层(M)优选为将在λ1处具有发光峰的光转换为在λ2处具有发光峰的光、在λ3处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层。
[0231] 色彩转换层(M)优选在层内含有作为色彩转换物质的、将在λ1处具有发光峰的光转换为在λ2处具有发光峰的光的物质(以下有时称为“物质2”)、和将在λ1处具有发光峰的光转换为在λ3处具有发光峰的光的物质(以下有时称为“物质3”)。色彩转换层(M)中所含的物质2和物质3的质量比优选为9:1~2:1。
[0232] 通过在层内含有这两者,由光源(L)发出且通过色彩转换层(M)的光含有被色彩转换物质转换了波长的光、即在λ2处具有发光峰的光和在λ3处具有发光峰的光。此外,还含有未被色彩转换物质转换的、在λ1处具有发光峰的光。
[0233] 在光源(L)为发出在波长小于420nm处具有发光峰的光的光源时,色彩转换层(M)优选含有将由光源(L)发出的光(以下将该光称为“发出光”。)转换为在λ1处具有发光峰的
光的物质、将该发出光转换为在λ2处具有发光峰的光的物质和将该发出光转换为在λ3处具
有发光峰的光的物质。通过在层内含有这些物质,由光源(L)发出的通过色彩转换层(M)的
光含有被色彩转换物质转换了波长的光,即含有在λ1处具有发光峰的光、在λ2处具有发光峰的光和在λ3处具有发光峰的光。
[0234] 色彩转换层(M)由于在其母材中含有转换出特定波长的光的色彩转换物质,因此通过适当选择该色彩转换物质,能够发出各种波长的光。色彩转换层(M)具有至少1层的含
有1种或多种色彩转换物质的层。色彩转换层(M)中,可以在1层中含有几种色彩转换物质,
也可以在不同的层中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色彩转换物质。通过对来自光源的光和由色彩转
换物质转换了波长的光进行混色,能够由光源发出白光。
[0235] 色彩转换层(M)中含有的色彩转换物质均匀地混合在母材中。既可以将该色彩转换物质完全溶解于母材而含有,也可以将色彩转换物质制成粒子状并使该粒子状色彩转换
物质均匀地分散在母材中。在使粒子状色彩转换物质分散在母材中时,从光源向外部射出
的光被转换为具有期望波长的光,同时能够通过该粒子而散射,因此还能控制发出光强度
的方向依赖性。
[0236] 作为母材,可以列举有机溶剂;树脂玻璃、模制玻璃、丙烯酸玻璃、水晶玻璃等玻璃;丙烯酸类树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环氧树脂等热固化
性树脂;感光性树脂等。
[0237] 色彩转换层(M)中的量子点的含有率通常为0.01~50质量%、优选为0.1~20质量%。
[0238] 就色彩转换层(M)而言,在母材为固体时,优选成型为膜状,在母材为液体时,优选封入玻璃等管状容器(所谓的毛细管)中。
[0239] 在母材为固体时,为了容易成型为膜状,母体优选为树脂,更优选为上述热固化性树脂或感光性树脂。
[0240] 作为成型为膜状的方法,可以列举挤出成形;基于浇铸法的成形等。
[0241] 在母体为热固化性树脂或感光性树脂时,还可以将含有母体和量子点的组合物涂布在基板上,通过热、光照射等使其固化而制作。
[0242] 色彩转换物质优选均匀地分散在母材中。此外,色彩转换物质可以仅分散在母材内部而不扰乱色彩转换层(M)的界面,也可以按照从界面露出从而在界面处形成凹凸的方
式来分散。
[0243] 通过在色彩转换层(M)的界面处产生凹凸,能够进一步调整光的折射率,能够提高折射率的综合控制性,故而优选。
[0244] 色彩转换层(M)中含有量子点作为色彩转换物质。
[0245] 量子点是长径1nm~100nm左右的半导体微粒,是利用半导体的带隙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而发光的微粒。
[0246] 作为量子点,可以列举例如CdS、CdSe、CdTe、ZnS、ZnSe、ZnTe、HgS、HgSe、HgTe、CdHgTe、CdSeS、CdSeTe、CdSTe、ZnSeS、ZnSeTe、ZnSTe、HgSeS、HgSeTe、HgSTe、CdZnS、CdZnSe、CdZnTe、CdHgS、CdHgSe、CdHgTe、HgZnS、HgZnSe、HgZnTe、CdZnSeS、CdZnSeTe、CdZnSTe、CdHgSeS、CdHgSeTe、CdHgSTe、HgZnSeS、HgZnSeTe和HgZnSTe等12族元素与16族元素的化合物;
[0247] GaN、GaP、GaAs、AlN、AlP、AlAs、InN、InP、InAs、GaNP、GaNAs、GaPAs、AlNP、AlNAs、AlPAs、InNP、InNAs、InPAs、GaAlNP、GaAlNAs、GaAlPAs、GaInNP、GaInNAs、GaInPAs、InAlNP、InAlNAs和InAlPAs等13族元素和15族元素的化合物;
[0248] PdS、PbSe、14族元素与16族元素的化合物等。
[0249] 量子点中含有S、Se时,为了防止形成色彩转换层(M)的母材中的反应组分争夺S、Se,可以使用由金属氧化物、有机物进行了表面修饰的前述微粒。
[0250] 可以将上述化合物组合而形成核壳结构。作为这样的组合,可以列举例如核为CdSe,壳为ZnS的微粒。
[0251] 量子点的能态依赖于其尺寸,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粒径来自由地选择发光波长。例如,在仅由CdSe构成的量子点的情况下,粒径为2.3nm、3.0nm、3.8nm、4.6nm的量子点分别能够发出具有峰值波长为528nm、570nm、592nm、637nm的荧光光谱的光。来自量子点的发光的
光谱宽度窄,通过将这样的显示出具有陡峭的峰的光谱的光组合,扩大了液晶显示装置所
能够显示的色域。
[0252] 进而,量子点对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响应性高,因此能够高效利用由光源所发出的光。
[0253] 由发光装置(Y)发出的光中,第一发光峰的半峰宽优选为30nm以下,更优选为25nm以下。
[0254] 第二发光峰的半峰宽优选为70nm以下,更优选为6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nm以下。
[0255] 第三发光峰的半峰宽优选为70nm以下,更优选为6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nm以下。
[0256] 列举图1和图2中的例子对本发明中的发光装置进行说明。
[0257] 图1和图2所示的发光装置含有光源11、色彩转换层12、导光体19、反射板27、扩散片(未图示)和视场角调节片(未图示)。
[0258] 图1所示的发光装置25a中,由光源11发出的光射入导光体19,在反射板27作用下改变光路并被扩散片扩散。扩散光在经视场角调节片调节为具有期望的指向性后通过色彩
转换层12,从发光装置25a射出。
[0259] 作为发光装置25a中的色彩转换层12,优选成型为膜状的色彩转换层(M)。
[0260] 导光体19例如主要含有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透明热塑性树脂而构成,在色彩转换层12一侧的面上设置有例如微细的带状凹凸图案,以提高在导光体19内传播的
光的直线前进性。
[0261] 对反射板27一侧的面实施了用于使在导光体19内传播的光发生散射的处理。作为该处理,可以列举例如将散射剂印刷为图案状的处理、设置含有填料的部位的处理、将部分
表面制成粗面的处理等。
[0262] 反射板27由例如发泡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银蒸镀膜、多层膜反射膜或白色PET构成。在赋予反射板27正反射(镜面反射)功能时,优选对表面实施银蒸镀、铝蒸镀或
多层膜反射等处理。在反射板27具有微细形状时,优选例如使用热塑性树脂通过热压成型
或熔融挤出成型等方法一体地形成微细形状。
[0263] 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树脂;PET等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等非晶共聚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或
聚氯乙烯树脂等。微细形状例如可以如下形成:在由PET或玻璃形成的基材上涂布感光性树
脂后,照射紫外线等,在其上转印图案,从而形成。
[0264] 在图2所示的发光装置25b中,由光源11发出的光通过色彩转换层12,射入导光体19,在反射板27作用下改变光路并被扩散片扩散。扩散光在被视场角调节片调节为具有期
望的指向性后从发光装置25b射出。
[0265] 发光装置25b中的导光体19和反射板27可以与上述同样地形成。
[0266] 作为发光装置25b中的色彩转换层12,优选成型为膜状的色彩转换层(M)或封入管状容器的色彩转换层(M)。
[0267]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
[0268]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滤色器层和上述发光装置。
[0269]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滤色器层通常与透明电极、液晶层、像素电极、基材、取向膜、薄膜晶体管、层间绝缘层、偏振板一起构成层叠体。该层叠体按照由上述发光装置发出的光能够透过的方式来设置。
[0270] 上述层叠体可以通过基于“液晶显示器制造装置术语词典(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製造装置用語辞典)第3版”p.5-22等记载的方法来制作。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基于“液晶
显示器制造装置术语词典(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製造装置用語辞典)第3版”p.23-29等记载的
方法来制作。
[0271] 列举图3的液晶显示装置10a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0272] 在基材14a的液晶层17一侧配置有滤色器层24。滤色器层24由红色滤色器15R、绿色滤色器15G和蓝色滤色器15B(有时将这些统称为“滤色器15”。)、以及黑矩阵20构成。滤色器层24中的滤色器15以夹着液晶层17的方式分别配置在与像素电极22对置的位置,黑矩阵
20配置在与像素电极之间的边界对置的位置。透明电极16以能够覆盖滤色器15和黑矩阵20
的方式配置在液晶层17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滤色器层24和透明电极16之间可以具有外
涂层(未图示)。
[0273] 在基材14b的液晶层17一侧规则地配置有薄膜晶体管21和像素电极22。像素电极22以夹着液晶层17的方式配置在与滤色器15对置的位置。在薄膜晶体管21和像素电极22之
间配置有具有连接孔(未图示)的层间绝缘膜18。
[0274] 作为基材14a和基材14b,可以列举例如石英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表面涂敷有二氧化硅的钠钙玻璃等玻璃基材以及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等树脂基材。基材可以根据例如将滤色器15、薄膜晶体管21等形成于基材上的
工序所需的温度来选择。需要加热到高温的工序时,优选玻璃基材。
[0275] 作为薄膜晶体管21,可以列举高温多晶硅晶体管、低温多晶硅晶体管、非晶硅晶体管。为了使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加小型化,可以将驱动器IC形成在基材14b上。
[0276] 在透明电极16和像素电极22之间配置有液晶层17。为了使基材14a和基材14b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液晶层17中配置有间隔件23。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是柱状的间隔
件,但该间隔件并非仅限于柱状,只要能够使基材14a和基材14b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则其
可以为任意形状。
[0277] 各部件按照基材14a、滤色器层24、透明电极16、取向膜(未图示)、液晶层17、取向膜(未图示)、像素电极22、层间绝缘膜18和薄膜晶体管21以及基材14b的顺序进行层叠。
[0278] 在这样的夹着液晶层17的基材14a和基材14b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偏振板13a和13b。
[0279] 在偏振板13b的外侧配置有发光装置25。
[0280]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a为透过型液晶显示装置时,由发光装置25发出的光射入偏振板13b。
[0281] 在非偏振入射光中,仅某一直线偏振光透过液晶面板的偏振板13b。该直线偏振光依次透过基材14b、像素电极22等并到达液晶层17。
[0282] 这里,液晶层17中所含的液晶分子根据像素电极22和对置的透明电极16之间有无电位差而改变取向状态,并控制由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射出的光的亮度。在液晶层17
为使偏振光直接透过的取向状态时,透过液晶层17、透明电极16和滤色器15的光被偏振板
13a吸收。由此,该像素显示为黑色。
[0283] 相反地,在液晶层17为使偏振光转换、透过的取向状态时,该偏振光透过液晶层17、透明电极16,某特定波长范围的光透过滤色器15并到达偏振板13a,液晶显示装置最明
亮地显示由滤色器确定的颜色。在这2种状态的中间取向状态下,由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
10射出的光的亮度也介于上述两者的中间,因此该像素显示中间色。
[0284] 列举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0b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0285] 在基材14b的液晶层17一侧规则地配置有薄膜晶体管21、滤色器层24和像素电极22。滤色器层24所具有的连接孔26中配置有像素电极22和薄膜晶体管21使得二者接触。在
滤色器层24和像素电极22之间可以配置具有连接孔26的层间绝缘膜(未图示)。
[0286] 在基材14a的液晶层17一侧配置有透明电极16。
[0287] 在透明电极16和像素电极22之间配置有液晶层17。为了使基材14a和基材14b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在液晶层17中配置有间隔件23。
[0288] 各部件按照基材14a、透明电极16、取向膜(未图示)、液晶层17、取向膜(未图示)、像素电极22、滤色器层24、保护膜(未图示)和薄膜晶体管21、以及基材14b的顺序进行层叠。
[0289] 在这样的夹着液晶层17的基材14a和基材14b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偏振板13a和13b。
[0290] 在偏振板13b的外侧配置有发光装置25。
[0291] 实施例
[0292]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例中的“%”和“份”在没有特别声明的情况下为质量%和质量份。
[0293] 在以下的合成例中,化合物通过质谱分析(LC;Agilent制1200型、MASS;Agilent制LC/MSD型)、元素分析(VARIO-EL;(elemental株式会社制))或NMR(JNM-EX-70;(日本电子
(株)制))进行鉴定。
[0294] 〔合成例1〕
[0295] 将式(III)所示的化合物50份、异丙醇(和光纯药工业(株)制)350份在室温下混合,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将二乙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8.1份滴加到混合物中,20℃
下搅拌3小时。将反应液倒入10%盐酸的2100份中。以抽滤的残渣形式获取所获得的沉淀
物,用离子交换水373份洗涤后进行干燥,获得式(C1-22)所示的化合物23.6份。收率为
43%。
[0296]
[0297] 式(C1-22)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298] (质谱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M+H]+442.1
[0299] Exact Mass:441.1
[0300] 将式(C1-22)所示的化合物5份、N-甲基吡咯烷酮(和光纯药工业(株)制)35份在室温下混合,在不超过20℃的温度下将二丙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3.4份滴加到混合物中,
升温到80℃,搅拌3小时。将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加入浓盐酸3.4份,将获得的混合物倒入
饱和食盐水315份中。以抽滤的残渣形式获取所获得的沉淀物,用离子交换水630份洗涤后
进行干燥,获得式(I-7)所示的化合物(染料K1)3.9份。收率为69%。
[0301]
[0302] 式(I-7)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303] (质谱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M+H]+507.7
[0304] Exact Mass:506.7
[0305] 〔合成例2〕
[0306] 将间苯二酚(东京化成工业(株)制)275份和正己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01份混合,一边除去所生成的水一边在150~155℃下搅拌20小时。放冷后,将反应混合物溶于
433份甲苯中,将该甲苯溶液用40℃的热水1000份洗涤3次。在该甲苯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
镁50份并搅拌,然后过滤。将滤液的溶剂蒸馏从而获得粗产物。将该粗产物溶于234份甲苯
中,在0℃以下搅拌并收集晶态析出物。将该晶态析出物在50℃下减压干燥,获得式(pt1)所
示的化合物95.7份。
[0307]
[0308] <式(pt1)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309] (质谱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M+H]+194.2
[0310] Exact Mass:193.2
[0311] 将式(pt1)所示的化合物95.3份和水48份混合,在80℃下搅拌。然后一边加入1-溴-2-乙基己烷(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07份一边在80℃下搅拌3小时,然后加入48%氢氧
化钠水溶液22.4份。将该混合物在110℃搅拌18小时。放冷后,使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将
反应混合物的pH调节到5,加入甲苯130份并搅拌,提取甲苯层。将甲苯萃取液用热水500份
洗涤2次,加入无水硫酸镁25份并搅拌、过滤。蒸馏滤液的溶剂,获得含有式(pt2)所示的化
合物作为主成分的残渣154份。
[0312]
[0313] <式(pt2)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314] (质谱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M+H]+306.3
[0315] Exact Mass:305.3
[0316] 将获得的含有(pt2)所示的化合物作为主成分的残渣154份和N,N-二甲基甲酰胺597份混合,在-6℃~3℃下搅拌。一边将其液温保持在-6℃~3℃一边加入258份磷酰氯(和
光纯药工业(株)制)。将该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后,在60℃下搅拌4小时。放冷后,将反应混合物加入到1500份冰中,用48%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向其中加入甲苯867份,提取甲苯
层。将该甲苯萃取液用15%氯化钠水溶液1200份洗涤2次。在该甲苯萃取液中加入无水硫酸
镁60份并搅拌,然后过滤。蒸馏滤液的溶剂而获得残渣。将该残渣用柱色谱纯化,获得式
(pt3)所示的化合物94.4份。
[0317]
[0318] <式(pt3)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319] (质谱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M+H]+334.3
[0320] Exact Mass:333.3
[0321] 将双(3-氨基-4-羟基苯基)砜(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0.6份、式(pt3)所示的化合物25.3份、苯甲酸(东京化成工业(株)制)3.20份、1-戊醇(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84份和氰
基乙酸乙酯(东京化成工业(株)制)8.59份混合,在120℃下搅拌3小时。在该反应溶液中混
合式(pt3)所示的化合物25.4份、苯甲酸(东京化成工业(株)制)3.21份、1-戊醇(东京化成
工业(株)制)90份和氰基乙酸乙酯(东京化成工业(株)制)8.59份,在120℃下搅拌12小时。
将上述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加入甲醇1800份,以抽滤的残渣形式获得所析出的结晶。将该
残渣用柱色谱纯化,获得式(Ad2-10)所示的化合物20.6份。用1H-NMR确认结构。
[0322]
[0323] <式(Ad2-10)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324] 1H-NMR(500MHz,DMSO-d6):0.85(6H,t),0.87(6H,t),0.87(6H,t),1.20~1.40(28H),1.56(4H,tt),1.75(2H,ttt),3.34(4H,d),3.43(4H,t),6.55(2H,d),6.79(2H,dd),7.64(2H,d),7.91(2H,d),8.01(2H,dd),8.36(2H,d),8.73(2H,s)
[0325] 〔合成例3〕
[0326]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硫氰酸钾32.2份和丙酮160份,然后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用10分钟滴加2-氟苯甲酰氯(东京化
成(株)社制)50份。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物料用冰冷却后,
滴加N-乙基邻甲苯胺(东京化成(株)社制)40.5份。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室温下搅拌30分
钟。然后,将反应物料用冰冷却后,滴加30%氢氧化钠水溶液34.2份。滴加结束后,进一步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滴加氯乙酸31.3份。滴加结束后,在加热回流下搅拌7小时。然后,将反应物料放冷到室温后,将反应溶液注入120份自来水中,然后加入甲苯200份
并搅拌30分钟。然后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结果分离成有机层和水层。将水层通过分液操
作弃去后,用一当量盐酸200份洗涤有机层,然后用自来水200份洗涤,最后用饱和食盐水
200份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芒硝并搅拌30分钟后,过滤,获得除去了水分的有机层。将获得的有机层用蒸发器蒸馏溶剂,获得淡黄色液体。将获得的淡黄色液体用柱色谱纯化。将
纯化后的淡黄色液体在减压、60℃下干燥,获得式(B-I-7)所示的化合物49.9份。收率为
51%。
[0327]
[0328]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N-甲基苯胺(东京化成(株)社制)15.3份和N,N-二甲基甲酰胺60份后,将混合溶液用冰冷却。在冰冷
却下用30分钟一点一点地加入60%氢化钠(东京化成(株)社制)5.7份后,一边升温到室温
一边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一点一点地加入到200份冰水中后,在室温下静置15小时,通过倾
析除去水,则以残渣形式获得粘稠固体。在该粘稠固体中加入甲醇60份后,在室温下搅拌15
小时。将析出的固体滤出后,用柱色谱纯化。将纯化后的淡黄色固体在减压、60℃下干燥,获得式(BP3)所示的化合物9.8份。收率为53%。
[0329]
[0330]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B-I-7)所示的化合物8.2份、式(BP3)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和甲苯20份,然后加入三氯氧磷12.2
份,在95~100℃下搅拌3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用异丙醇170.0份稀释。
然后,将稀释后的反应溶液注入300份饱和食盐水中,然后加入甲苯100份并搅拌30分钟。然
后停止搅拌并静置30分钟,结果分离为有机层和水层。将水层通过分液操作弃去后,将有机
层用饱和食盐水300份洗涤。向有机层中加入适量芒硝并搅拌30分钟后,过滤,从而获得除
去了水分的有机层。将获得的有机层用蒸发器馏去溶剂,获得蓝紫色固体。进一步将蓝紫色
固体在减压、60℃下干燥,获得式(A-II-18)所示的化合物18.4份。收率为100%。
[0331]
[0332] 式(A-II-18)所示的化合物的鉴定
[0333] (质谱分析)离子化模式=ESI+:m/z=687.3[M-Cl]+
[0334] Exact Mass:722.3
[0335] 以下的反应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在具备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的烧瓶中,投入式(A-II-18)所示的化合物10.0份、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东京化成(株)社制)5.9份、和N,N-二
甲基甲酰胺100.0份后,在50~60℃下搅拌3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后,一边
搅拌1小时一边滴加至2000份自来水中,则获得暗蓝色悬浮液。将获得的悬浮液过滤,获得
蓝绿色固体。进一步将蓝绿色固体在减压、60℃下干燥,获得式(Ab2-1)所示的化合物13.2
份。收率为86%。
[0336]
[0337] 将式(Ab2-1)所示的化合物0.35g溶于氯仿使其体积为250cm3,将其中的2cm3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体积为100cm3(浓度:0.028g/L),用分光光度计(石英池,光程:1cm)测定吸收光谱。该化合物在极大吸收波长λmax=620nm处吸光度显示为2.8(任意单位)。
[0338] 〔合成例4〕
[0339] 将2,4-二甲基苯胺(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0.0份、2-乙基己烷溴化物(东京化成工业(株)制)17.0份、四丁基溴化铵(和光化学工业(株)制)44.0份混合。将获得的混合物在
90℃下搅拌8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50份的10%小苏打水,然后加入乙酸乙酯100份,弃去
水层。将用水和10%盐酸分别洗涤的操作重复2次后,蒸馏溶剂。将获得的油状物在60℃下
减压干燥24小时,获得式(d-1)所示的化合物9.3份。
[0340]
[0341] 式(d-1)所示的化合物的1H-NMR(270MHz、δ值(ppm、TMS基准)、DMSO-d6)δ0.85(m,6H)、1.23-1.42(br,8H)、1.59(br,1H)、2.04(s,3H)、2.12(s,3H)、2.91(d,2H)、4.37(br,
1H)、6.38(d,1H)、6.75(s,1H)、6.77(d,1H)
[0342] 将上述获得的式(d-1)所示的化合物3.0份、3-溴苯酚(东京化成工业(株)制)2.2份、乙酸钯0.015份、叔丁醇钠(东京化成工业(株)制)3.2份、三叔丁基膦(东京化成工业
(株)制)0.055份、甲苯25.6份混合,在100℃下搅拌15小时。向获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
酯30份、水100份,弃去水层。将用水洗涤的操作重复2次后,蒸馏溶剂。将残渣用硅胶色谱
(氯仿/己烷=1/1)纯化,将获得的油状物在60℃下减压干燥24小时,获得式(d-2)所示的化
合物1.9份。
[0343]
[0344] 式(d-2)所示的化合物的1H-NMR(270MHz、δ值(ppm、TMS基准)、DMSO-d6)0.85(m,6H)、1.23-1.42(br,8H)、1.55(br,1H)、1.94(s,3H)、2.27(s,3H)、2.90(d,2H)、6.37(d,1H)、
6.75(s,1H)、6.76(d,1H)、6.92-7.14(m,4H)、8.93(s,1H)
[0345] 将上述获得的式(d-2)所示的化合物4.4份、3,4-二羟基-3-环丁烯-1,2-二酮(东京化成工业(株)制)0.8份、1-丁醇90.0份和甲苯60.0份混合。将获得的混合物一边用迪-斯
(Dean-Stark)管除去所生成的水一边在125℃下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溶剂,加入乙
酸15份,然后滴加18%食盐水100份,过滤取得析出的固体。将过滤取得的固体用己烷洗涤。
将获得的固体在60℃下减压干燥24小时,获得式(AII-8)所示的化合物4.9份。
[0346]
[0347] 式(AII-8)所示的化合物的1H-NMR(270MHz、δ值(ppm、TMS基准)、DMSO-d6)0.87(m,12H)、1.21-1.57(m,16H)、1.72(br,2H)、2.05(s,6H)、2.36(s,6H)、3.37(br,2H)、3.78(br,
2H)、6.00(br,4H)、6.97-7.12(m,6H)、7.77-7.95(m,2H)、11.35(s,1H)、12.06(s,1H)[0348] 〔合成例5〕
[0349] 在具备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搅拌机的烧瓶内通入适量氮气而置换为氮气气氛,加入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371份,一边搅拌一边加热到85℃。然后,将丙烯酸54份、3,4-环氧三环[5.2.1.02,6]癸烷-8-基丙烯酸酯和3,4-环氧三环[5.2.1.02,6]癸烷-9-基丙烯酸
酯的混合物(含量比以摩尔比计为50:50)225份、乙烯基甲苯(异构体混合物)81份溶解于丙
二醇单甲醚乙酸酯80份中,将如此制备的混合溶液用4小时滴加到烧瓶内。
[0350] 另一方面,用5小时滴加在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60份中溶解有聚合引发剂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30份的溶液。引发剂溶液滴加结束后,在85℃下保持4小时后冷却到
室温,获得共聚物(树脂Bb)溶液。树脂Bb溶液的固态物为37%,用B型粘度计(23℃)测定的
粘度为246mPa·s。树脂Bb的重均分子量为1.06×104、固态物换算的酸值为115mg-KOH/g、
分子量分布为2.01。树脂Bb具有以下的结构单元。
[0351]
[0352] 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的测定使用GPC法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
[0353] 装置:K2479((株)岛津制作所制)
[0354] 柱:SHIMADZU Shim-pack GPC-80M
[0355] 柱温:40℃
[0356] 溶剂:THF(四氢呋喃)
[0357] 流速:1.0mL/min
[0358] 检测器:RI
[0359] 校正用标准物质:TSK STANDARD POLYSTYRENE F-40、F-4、F-288、A-2500、A-500(东曹(株)制)
[0360] 将上述获得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之比(Mw/Mn)作为分子量分布。
[0361] <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0362] 将表1和表2的各成分混合,用珠磨机将颜料充分分散,从而分别制备颜料分散液。
[0363] 表1
[0364]
[0365] 表2
[0366]
[0367] 颜料R1:C.I.颜料红254
[0368] 颜料R2:C.I.颜料红242
[0369] 颜料R3:C.I.颜料红177
[0370] 颜料G1:C.I.颜料绿7
[0371] 颜料G2:C.I.颜料绿36
[0372] 颜料G3:C.I.颜料绿58
[0373] 颜料B1:C.I.颜料蓝15:6
[0374] 颜料B2:C.I.颜料蓝15:4
[0375] 颜料V1:C.I.颜料紫23
[0376] 颜料Y1:C.I.颜料黄129
[0377] 颜料Y2:C.I.颜料黄138
[0378] 颜料Y3:C.I.颜料黄139
[0379] 颜料Y4:C.I.颜料黄150
[0380] 颜料Y5:C.I.颜料黄180
[0381] 颜料Y6:C.I.颜料黄185
[0382] 树脂Ba: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共聚比(质量比);30/70、Mw;1.2×104)
[0383] 溶剂Ea: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0384] 溶剂Eb:丙二醇单甲醚
[0385] <红色着色组合物的制备>
[0386] 将表3~表6的各成分混合,获得红色着色组合物。表3~表6中,树脂的份数表示固态物换算的值。
[0387] 表3
[0388]
[0389] 表4
[0390]
[0391] 表5
[0392]
[0393] 表6
[0394]
[0395] 染料K1:式(I-7)所示的化合物
[0396] 染料K2:下式所示的化合物(通过日本特开2013-7032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合成)
[0397]
[0398] 染料K3:式(Ad2-10)所示的化合物
[0399] 染料K4:C.I.溶剂黄162
[0400] 树脂Bb:树脂Bb
[0401] 聚合性化合物: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KAYARAD(注册商标)DPHA;日本化药(株)制)
[0402] 聚合引发剂:Da:N-苯甲酰氧基-1-(4-苯硫基苯基)辛烷-1-酮-2-亚胺(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公司制;O-酰基肟化合物)
[0403] 溶剂:Ea: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
[0404] 溶剂:Eb:丙二醇单甲醚
[0405] 溶剂:Ec:3-乙氧基丙酸乙酯
[0406] 溶剂:Ed:4-羟基-4-甲基-2-戊酮
[0407] 流平剂:聚醚改性硅油(Toray Silicone SH8400;东丽道康宁(株)制)
[0408] <绿色着色组合物的制备>
[0409] 将表7~表9的各成分混合,获得绿色着色组合物。表7~表9中,树脂的份数表示固态物换算的值。
[0410] 表7
[0411]
[0412] 表8
[0413]
[0414] 表9
[0415]
[0416] 染料K5:C.I.溶剂蓝67
[0417]
[0418] 染料K9:式(AII-8)所示的化合物
[0419] <蓝色着色组合物的制备>
[0420] 将表10和表11的各成分混合,获得蓝色着色组合物。在表10和表11中,树脂的份数表示固态物换算的值。
[0421] 表10
[0422]
[0423] 表11
[0424]
[0425] 染料K6:式(Ab2-1)所示的化合物
[0426] 染料K7:下式所示的化合物(通过日本特开2013-64096号公报记载的方法合成)
[0427]
[0428] 染料K8:C.I.碱性红1
[0429] <滤色器的制作>
[0430] 在5cm见方的玻璃基板(EAGLE XG;Corning,Inc.制)上通过旋转涂布法涂布着色组合物后,在100℃进行3分钟预烘烤,从而形成着色组合物层。放冷后,将形成有着色组合
物层的基板和石英玻璃制光掩模的间隔设为100μm,用曝光机(TME-150RSK;拓普康株式会
社制)在大气气氛下以光量(365nm基准)进行光照射。作为光掩模,使用形成有100μm线和间
隔图案的掩模。将光照射后的着色组合物层在含有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0.12%和氢氧化钾
0.04%的水系显影液中于24℃下浸渍显影60秒钟,水洗后在烘箱中于230℃下进行后烘烤
30分钟,从而在玻璃基板上制作了滤色器。
[0431] <膜厚测定>
[0432] 对获得的滤色器,用膜厚测定装置(DEKTAK3;日本真空技术(株)制))测定膜厚。将各滤色器的膜厚示于表12~表20。
[0433] <耐化学药品性的评价>
[0434] 将获得的滤色器于60℃下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浸渍40分钟。在浸渍前后测定xy色度座标(x、y)和Y,由该测定值通过JIS Z 8730:2009(7.色差的计算方法)中记载的方法计
算色差△Eab*,将结果示于表12~表20。需要说明的是,xy色度座标(x、y)和Y使用测色机
(OSP-SP-200;奥林巴斯(株)制)来测定分光,使用C光源的特性函数进行测定。△Eab*越小
则意味着颜色变化越小。将△Eab*为3以下的评价为◎、将超过3且为10以下的评价为○、将
超过10的评价为×。
[0435] <显影性的评价>
[0436] 对于形成有滤色器的玻璃基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未形成滤色器的部分的玻璃基板(未曝光部),将未确认到残渣的情况评价为○、将确认到残渣的情况评价为×。将结果示
于表12~表20。
[0437] 表12
[0438]
[0439] 表13
[0440]
[0441] 表14
[0442]
[0443] 表15
[0444]
[0445] 表16
[0446]
[0447] 表17
[0448]
[0449] 表18
[0450]
[0451] 表19
[0452]
[0453] 表20
[0454]
[0455] 实施例1~90和比较例1~6
[0456] <滤色器层的制作>
[0457] 将表12~表20所示的滤色器组合,作为实施例的滤色器层。
[0458] 在形成有黑矩阵的玻璃基板上分别重复进行上述方法由红色着色组合物、绿色着色组合物和蓝色着色组合物制作具有红色滤色器、绿色滤色器和蓝色滤色器的滤色器层。
[0459] <膜厚测定>
[0460] 对于形成所获得的滤色器层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滤色器,用膜厚测定装置(DEKTAK3;日本真空技术(株)制)测定膜厚。将各滤色器的膜厚示于表22~表25。
[0461] <色度评价>
[0462] 对于形成所获得的滤色器层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滤色器,用测色机(OSP-SP-200;奥林巴斯(株)制)测定分光,使用由下述所示的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特性函数测定CIE
的XYZ表色系统中的xy色度座标(x、y)和三刺激值Y。Y值越大表示亮度越高。
[0463] 该色度评价中使用的发光装置包含含有由蓝色LED构成的光源和含有量子点的色彩转换层。由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波形的相关值如表21所示。在比较例1和比较例6中,使用
模拟白色LED作为发光装置。将结果示于表22~表25。
[0464] <滤色器层的评价>
[0465] 对各滤色器层,求出白色显示的xy色度座标(Wx、Wy)、三刺激值WY、色温以及颜色再现性。将各结果示于表26~表29。
[0466] 白色显示的xy色度座标(Wx、Wy)、三刺激值WY和色温由各滤色器的xy色度座标(x、y)和三刺激值Y的值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 Z 8725规定的方法求出。
[0467] 作为颜色再现性,求出各滤色器的xy色度座标包围的面积相对于由Adobe Systems规定的Adobe RGB 3原色(红(0.64、0.33)、绿(0.21、0.71)、蓝(0.15、0.06))所围成的面积的比率。
[0468] 表21
[0469]
[0470] 表22
[0471]
[0472] 表23
[0473]
[0474] 表24
[0475]
[0476] 表25
[0477]
[0478] 表26
[0479]
[0480] 表27
[0481]
[0482] 表28
[0483]
[0484] 表29
[0485]
[0486]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487]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以高颜色再现性获得高亮度,进而还能够提高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时的成品率。
[0488] 符号说明
[0489] 10a、10b:液晶显示装置
[0490] 11:光源
[0491] 12:色彩转换层
[0492] 13a、13b:偏振板
[0493] 4a、14b:基材
[0494] 15:滤色器
[0495] 15R:红色滤色器
[0496] 15G:绿色滤色器
[0497] 15B:蓝色滤色器
[0498] 16:透明电极
[0499] 17:液晶层
[0500] 18:层间绝缘膜
[0501] 19:导光体
[0502] 20:黑矩阵
[0503] 21:薄膜晶体管
[0504] 22:像素电极
[0505] 23:间隔件
[0506] 24:滤色器层
[0507] 25:发光装置
[0508] 26:连接孔
[0509] 27:反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