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459103.3

文献号 : CN10610955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闽予朱德全霍文杰刘丽萍陈向东谭登平程学仁

申请人 :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甘草颗粒及其中药制剂。所述甘草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2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2的清膏,趁热用250‑350目筛滤过;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将喷干粉干法制粒,得粒度在16‑40目的甘草颗粒。本发明的甘草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工艺参数易控制,且具有科学、快速、可操作性强的检测方法。

权利要求 :

1.一种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并包括如下步骤:

a.近红外光谱的采集:取甘草颗粒样品约3g,研成细粉,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采集光谱,得到甘草颗粒样品的原始吸收光谱图,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测出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根据样品数和样品各组分含量预测值分布确定校正集和验证集,所述的NIR光谱采集的扫描条件为:扫描范围为4000cm-1-120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

8cm-1,扫描过程中实时扣除背景,每份样品采集3张光谱;

b.甘草颗粒定量模型的建立:测定甘草颗粒水分的含量,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7500.2-6096.5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6;测定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9401.8-7496.2cm-1、5774.1-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10;测定甘草颗粒甘草苷的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9401.8-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8;

测定甘草颗粒甘草酸的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6100.6-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9;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校正集的近红外光谱和其对应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之间建立定量模型;

c.验证近红外定量模型:采集验证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通过步骤b所建立的各组分定量模型,获得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将预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定量模型的准确性;

d.甘草颗粒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取待检测的甘草颗粒按照步骤a的方法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将特定波段光谱信息导入步骤b建立的定量模型中,测定甘草颗粒各组分的含量;

将所建成的甘草颗粒水分、浸出物及甘草苷、甘草酸的近红外定量测定模型通过近红外分析软件整合,建立甘草颗粒的多方法评价模型,将待检测的甘草颗粒样品按照步骤a的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导入甘草颗粒多方法评价模型中,同时测定甘草颗粒各组分含量;

所述的甘草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2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2的清膏,趁热用250-350目筛滤过;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将喷干粉干法制粒,得粒度在16-40目的甘草颗粒;甘草颗粒中的水分≤8.0%,乙醇浸出物≥25.0%,甘草苷≥8.5mg/g,甘草酸≥29.0mg/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草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5小时;

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趁热用350目筛滤过;在进风温度170-185℃,料泵转速400-700转/分,出风温度85-95℃,风送温度35-45℃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在冲孔板孔径1.50mm,轧辊电机频率40HZ、送料电机频率45HZ、油缸压力20bar条件下干法制粒,得粒度在16-40目的甘草颗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同一批次甘草颗粒约

3g,将其研磨成细粉,过80目筛,转移到近红外测定的具塞玻璃瓶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研磨细粉使用漏斗进行转移,通过上下振动的方式使其紧密,用橡胶瓶塞塞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温度18-22℃,湿度40-

50%条件下,将颗粒进行研磨与快速装瓶。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观察装样后的样品瓶底部,保证测试的样品粉末没有粘结玻璃瓶底部,才可对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

说明书 :

一种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草颗粒及其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
[0003] 中药颗粒是以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制成的中药系列产品,其功能、主治、性味、归经与传统中药饮片一致,作为新的饮片形式代替中药饮片供临床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配方使用。与传统中药汤剂“饮片入药,临用现煎”的用药方式相比,中药颗粒既保持了原中药饮片的药性药效,而且使用时无需煎煮、携带方便、卫生安全、质量可控,并可随症加减,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0004]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多为传统水提取,或者提取挥发油后提取,不同的制备工艺导致由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一致,药效存在差别。因此,需要研究标准化的提取工艺,以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保证药效。另外,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也会受到检测手段的制约,传统的甘草颗粒中水分与乙醇浸出物的测定,参考药典的方法需要数个小时,操作也较复杂。甘草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甘草苷、甘草酸,做为质量控制指标,传统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需对样品进行繁杂的预处理,耗费大量的试剂,对环境污染较大且对检验员身体有所损伤,信息反馈滞后,无法满足颗粒企业大生产化过程中即时分析多品种、多批量样品的需要。
[0005]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进一步采用了化学计量学中多元回归方法以及现代光学、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使得近红外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近年来在分析化学领域迅猛发展的一种“绿色”新兴的分析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测量方便、无污染、无破坏、数据准确、可靠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各种领域的定量分析和定性鉴别。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工艺规范化的甘草颗粒,其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甘草颗粒的质量,适应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批量在线检验的需求,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甘草颗粒的方法。
[0007]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草颗粒,其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2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2的清膏,趁热用250-350目筛滤过;取清膏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将喷干粉干法制粒,得粒度在16-40目的甘草颗粒。
[0009]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长期试验发现,甘草加水煎煮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2小时可将有效成分较完全的提取出来。而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12的清膏,趁热用250-350目筛滤过,可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将清膏中的水分快速的去除,且防止因受热时间较长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
[0010] 优选地,本发明的甘草颗粒由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5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趁热用350目筛滤过;在进风温度170-185℃,料泵转速400-700转/分,出风温度85-95℃,风送温度35-45℃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在冲孔板孔径1.50mm,轧辊电机频率40HZ、送料电机频率45HZ、油缸压力20bar条件下干法制粒,得粒度在16-40目的甘草颗粒。
[0011] 通过本发明优化的生产制备工艺,所得甘草颗粒中的水分≤8.0%,乙醇浸出物≥25.0%,甘草苷≥8.5mg/g,甘草酸≥29.0mg/g。
[0012] 本发明的甘草颗粒可进一步应用于各种中药制剂中,以实现甘草的药理活性。常见的包含甘草颗粒的中药制剂在本领域是已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应用。优选的,中药制剂中可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例如麦芽糊精。
[0013] 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批量在线检验的需求,克服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预处理繁杂、试剂耗费量大、对环境污染较大、信息反馈滞后的缺点,还提供了一种针对本发明甘草颗粒的检测方法,其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并包括如下步骤:
[0014] a.近红外光谱的采集:取甘草颗粒样品约3g,研成细粉,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采集光谱,得到甘草颗粒样品的原始吸收光谱图,并对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测出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根据样品数和样品各组分含量预测值分布确定校正集和验证集;
[0015] b.甘草颗粒定量模型的建立:测定甘草颗粒水分的含量,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对 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7500.2-6096.5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6;测定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9401.8-7496.2cm-1、5774.1-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10;测定甘草颗粒甘草苷的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9401.8-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8;测定甘草颗粒甘草酸的含量,采用矢量归一化法对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建模的光谱范围选取为6100.6-4248cm-1特征波段,维数选为9;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校正集的近红外光谱和其对应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之间建立定量模型;
[0016] c.验证近红外定量模型:采集验证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通过步骤b所建立的各组分定量模型,获得甘草颗粒样品各组分含量的预测值,将预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定量模型的准确性;
[0017] d.甘草颗粒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取待检测的甘草颗粒按照步骤a的方法进行近红外光谱采集,将特定波段光谱信息导入步骤b建立的定量模型中,测定甘草颗粒各组分的含量;将所建成的甘草颗粒水分、浸出物及甘草苷、甘草酸的近红外定量测定模型通过近红外分析软件整合,建立甘草颗粒的多方法评价模型,将待检测的甘草颗粒样品按照步骤a的方法采集近红外光谱,导入甘草颗粒多方法评价模型中,同时测定甘草颗粒各组分含量。
[0018] 利用上述检测方法,可同时测定甘草颗粒的水分、乙醇浸出物及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仅需几分钟便可以完成各组分数据的检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适应现代化企业快速、大量生产的需求。而传统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乙醇浸出物含量,操作繁琐,不仅需要多种仪器设备,还需各个检验岗位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数据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耗时。同时,本发明的方法可同时适用3个生产环节的物料的各组分含量测定,包括浸膏、喷雾干燥粉、颗粒。
[0019]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定,在本发明的测定方法中,甘草颗粒近红外测定的样品制备方法为:取同一批次甘草颗粒约3g,将其研磨成细粉,过80目筛,转移到近红外测定的具塞玻璃瓶中。优选地,将研磨细粉使用漏斗进行转移,通过上下振动的方式使其紧密,用橡胶瓶塞塞紧。更优选地,在温度18-22℃,湿度40-50%条件下,将颗粒进行研磨与快速装瓶。观察装样后的样品瓶底部,保证测试的样品粉末没有粘结玻璃瓶底部,才可对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
[0020] 本发明方法针对颗粒样品进行前处理,将其研成细粉,过80目筛,转移至具塞玻璃瓶中,通过上下振动的方式,减小样品粉末的孔隙,减少近红外光在光路中不规则运行引起的误差;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对于甘草浸膏的测定,可以按工艺要求加入适量辅料,再用微波炉快速 干燥,干浸膏按测定颗粒方法即可完成检测,对于喷雾干燥粉,则直接按测定颗粒方法即可,大大减少了模型建立的工作量,实现对甘草颗粒各主要环节物料的质量控制。
[0021]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的NIR光谱采集的扫描条件为:扫描范围为4000cm-1-12000cm-1,扫描次数为32次,分辨率为8cm-1,扫描过程中实时扣除背景,每份样品采集3张光谱。
[0022] 本发明方法具有定量检测和定性鉴别的功能。在甘草颗粒各组分近红外定量测定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甘草颗粒多方法评价模型,能通过一次光谱的采集得出样品中水分、乙醇浸出物及甘草苷、甘草酸等多组分含量结果,同时根据马氏距离与组分密度等又能辨别品种真伪。
[0023] 本发明方法尤其适用于中药颗粒的产品特点,由于中药颗粒经单味饮片加工制成,与中药复方颗粒或中成药比较,组分相对单一,采用本方法干扰少、准确性高;另外,中药颗粒系列产品有500多种,由于品种多,常规方法难以同时实现定性、定量的检测,本发明可以在简便、无污染的前提下,同时完成定性、定量检测,及时发现产品异常风险,对颗粒大生产中间环节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0024] 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规范了甘草颗粒的制备工艺,且制备工艺简单,工艺参数稳定且易控制,适合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2)本发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一定光谱范围内,建立了甘草颗粒近红外定量模型,同时可以用来定性鉴别,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将其研成细粉即可,不涉及任何试剂,环保、安全、无毒,是今后质控工作发展的趋势,为检测甘草颗粒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新方法。作为一种实用方法可推广运用于中药颗粒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在线质量监测,对异常产品能及时提示,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稳定、可行。

附图说明

[0025] 图1甘草颗粒样品的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图;
[0026] 图2甘草颗粒水分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图;
[0027] 图3甘草颗粒水分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柱形图;
[0028] 图4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图;
[0029] 图5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柱形图;
[0030] 图6甘草颗粒甘草苷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图;
[0031] 图7甘草颗粒甘草苷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柱形图;
[0032] 图8甘草颗粒甘草酸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图;
[0033] 图9甘草颗粒甘草酸近红外预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柱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为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0035] 实施例1:
[0036] 甘草颗粒的制备: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5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趁热用350目筛滤过;在进风温度185℃,料泵转速400转/分,出风温度95℃,风送温度4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在冲孔板孔径1.50mm,轧辊电机频率40HZ、送料电机频率45HZ、油缸压力20bar条件下干法制粒,得粒度在40目的甘草颗粒。
[0037] 实施例2:
[0038] 含甘草颗粒的中药制剂的制备:取甘草饮片,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8倍量水,每次加热煎煮1.5小时;药液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趁热用350目筛滤过;在进风温度185℃,料泵转速400转/分,出风温度95℃,风送温度40℃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喷干粉;在冲孔板孔径1.50mm,轧辊电机频率40HZ、送料电机频率45HZ、油缸压力20bar条件下干法制粒,得粒度在40目的甘草颗粒;将200g甘草颗粒与85g麦芽糊精混匀,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片。
[0039] 实施例3
[0040]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甘草颗粒水分含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1] a、取甘草颗粒样品,共101批,各取约3g,研成细粉,装入具塞玻璃样品瓶中,置于近红外扫描仪上进行扫描,采集光谱,扫描的条件:扫描范围4000-12000cm-1,扫描次数:32次,分辨率8cm-1,扫描过程中实时扣除背景,每份样品采集3张光谱,得到如图1所示的101批甘草颗粒的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图;
[0042] 同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标准方法,其水分含量采用烘干法测定,取研磨成细粉的甘草颗粒约2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甘草颗粒的含水量(%),根据样品数和样品分布确定校正集和验证集;
[0043] b、根据样品数和样品水分含量实测值分布,选取70批为校正集,选取31批为验证集。 应用分析软件,自动优化选取预处理方法与光谱范围,优化结果见表1。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对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7500.2-6096.5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下的光谱信息,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水分含量预测值之间的定量模型;将验证集的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利用模型,得到甘草颗粒样品含量的预测值,将预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定量模型的准确性与预测能力,该模型经交叉验证得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02,RMSECV=0.364,RPD=3.2,维数选为6,验证集相关系数R2=0.838,RMSEP=0.419,31批甘草颗粒的水分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水分预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图见图2,水分预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柱形图见图3。
[0044] 表1 水分模型在不同光谱范围与预处理方法下的模型参数
[0045]
[0046] 表2 31批甘草颗粒的水分含量测定结果
[0047]
[0048]
[0049] 由上表2可以看出,甘草颗粒水分含量的偏差范围在0.03-0.87%之间,平均预测回收率为97.5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可用于甘草颗粒水分的快速检测。
[0050] 实施例4:
[0051]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含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52] a、取甘草颗粒样品,共101批,各取约3g,研成细粉,装入具塞玻璃样品瓶中,置于近红外扫描仪上进行扫描,采集光谱,扫描的条件:扫描范围4000-12000cm-1,扫描次数:32次,分辨率8cm-1,扫描过程中实时扣除背景,每份样品采集3张光谱,得到如图1所示的101批甘草颗粒的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图;
[0053] 同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标准方法,其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热浸法测定,取研磨成细粉的甘草颗粒约2g,精密称定,置1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100ml,密塞,称定重量,静置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密塞,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滤液5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分钟,迅速籍密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甘草颗粒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根据样品数和样品分布确定校正集和验证集;
[0054] b、根据样品数和样品乙醇浸出物含量实测值分布,选取70批为校正集,选取31批为验证集。应用分析软件,自动优化选取预处理方法与光谱范围,优化结果见表3。采用矢量-1归 一化法对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9401.8-7496.2cm 、5774.1-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下的光谱信息,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与乙醇浸出物含量预测值之间的定量模型;将验证集的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利用模型,得到甘草颗粒样品含量的预测值,将预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定量模型的准确性与预测能力,该模型经交叉验证得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23,RMSECV=1.98,RPD=3.61,维数选为10,验证集相关系数R2=0.835,RMSEP=2.71,31批甘草颗粒的乙醇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乙醇浸出物预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图见图4,乙醇浸出物预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柱形图见图5
[0055] 表3 乙醇浸出物模型在不同光谱范围与预处理方法下的模型参数
[0056]
[0057] 表4 31批甘草颗粒的乙醇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
[0058]
[0059]
[0060] 由上表4可以看出,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含量的偏差范围在0.04-4.88%之间,预测平均回收率为97.85%,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可用于甘草颗粒乙醇浸出物的快速检测。
[0061] 实施例5:
[0062]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甘草颗粒中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63] a、取甘草颗粒样品,共101批,各取约3g,研成细粉,装入具塞玻璃样品瓶中,置于近红外扫描仪上进行扫描,采集光谱,扫描的条件:扫描范围4000-12000cm-1,扫描次数:32次,分辨率8cm-1,扫描过程中实时扣除背景,每份样品采集3张光谱,得到如图1所示的101批甘草颗粒的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图;
[0064] 同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标准方法,其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12)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0065]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7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0066]
[0067]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苷对照品、甘草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甘草苷12μg、甘草酸铵6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甘草酸重量=甘草酸铵重量/1.0207)。
[0068]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10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35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0069]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0070] b、根据样品数和样品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实测值分布,选取70批为校正集,选取31批为验证集。应用分析软件,自动优化选取预处理方法与光谱范围,优化结果见表5。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对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9401.8-5447.7cm-1、4603-4248cm-1特征波段下的光谱信息,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及甘草苷标准含量之间的定量模型;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对近红外原始吸收光谱进行预处理,选取
6100.6-4248cm-1特征波段下的光谱信息,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及甘草酸标准含量之间的定量模型;将验证集的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利用模型,得到甘草颗粒样品甘草苷与甘草酸含量的预测值,将预测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验证定量模型的准确性与预测能力,甘草苷定量模型经交叉验证得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22,RMSECV=
1.96,RPD=3.58,维数选为8,验证集相关系数R2=0.862,RMSEP=2.6;甘草酸定量模型经
2
交叉验证得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0.922,RMSECV=1.96,RPD=3.58,维数选为9,验证集相关系数R2=0.870,RMSEP=4.32。31批甘草颗粒的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结果见表6,甘草苷、甘草酸预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图见图6、8,甘草苷、甘草酸预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柱形图见图7、9。
[0071] 表5 甘草苷、甘草酸模型在不同光谱范围与预处理方法下的模型参数[0072]
[0073]
[0074] 表6 31批甘草颗粒甘草苷、甘草酸含量测定结果
[0075]
[0076]
[0077] 由上表6可以看出,甘草颗粒甘草苷的偏差范围在0.47-12.03mg/g、甘草酸的偏差范围在0.05-5.66mg/g之间,甘草苷预测平均回收率为102.55%、甘草酸预测平均回收率为98.8%。甘草苷除2、3、15、17号样品偏差较大,其余样品偏差均较小;甘草酸除12号样品偏差较大,其余样品偏差均较小;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稳定性,可用于甘草颗粒甘草苷、甘草酸的快速检。
[0078] 实施例6:
[0079]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评价甘草颗粒质量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80] a.采用软件,将所建的甘草颗粒甘草苷、甘草酸、水分和浸出物定量模型导入,并设定各组分的含量限度,根据甘草颗粒的质量标准,设定水分≤8.0%,乙醇浸出物≥25.0%,甘草苷≥8.5mg/g,甘草酸≥29.0mg/g,建立甘草颗粒的多方法评价模型;
[0081] b.采集样品近红外吸收光谱图,将光谱图导入多方法评价模型中,读取样品各组分的含量及评价信息。
[0082] 为验证此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本发明采用单盲法实验,对甘草、丹参等10批颗粒样品进行评价,样品信息表见表7。分别采集编号1~10样品的光谱图,将光谱图导入甘草颗粒多方法评价模型中,读取样品各组分的含量及评价信息,结果见表8。
[0083] 表7 多方法评价模型验证样品信息表
[0084]
[0085] 表8 甘草颗粒多方法评价结果
[0086]
[0087]
[0088] -表示所测样品合格,*表示所测样品异常(不同样品或含量不符合要求)[0089] 由表8可以看出,该多方法评价模型可以根据样品光谱信息,分析得出马氏距离、组分密度,通过其值的大小,可以初步判别所测样品是否为甘草颗粒,被判别为甘草颗粒的样品能同时得出各组分的准确预测值。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可快速评价甘草颗粒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