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799658.2

文献号 : CN1061145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健华

申请人 : 刘健华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包括位于路面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上均设有用于来回搭载乘客的列车,所述列车下侧设有支撑路基,所述支撑路基的两侧均设有沿所述列车行驶方向延伸的侧边护栏,所述支撑路基上方设有用于隔绝外部环境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侧边护栏以及所述支撑路基相装配形成矩形通道用于支撑围隔所述列车。本申请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通过合理地配合现有路面公路,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设计成悬空于公路小车道上方,从而能减少城市空间的浪费,进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同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从而能够提高实用性。

权利要求 :

1.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路面上的立柱(1),所述立柱(1)的上设有横梁(2),所述横梁(2)上设有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所述第二通道(4)和所述第一通道(3)上均设有用于来回搭载乘客的列车(5),所述列车(5)下侧设有支撑路基(101),所述支撑路基(101)的两侧均设有沿所述列车(5)行驶方向延伸的侧边护栏(102),所述支撑路基(101)上方设有用于隔绝外部环境的隔板(103),所述隔板(103)与所述侧边护栏(102)以及所述支撑路基(101)相装配形成矩形通道用于支撑围隔所述列车(5);

所述第一通道(3)包括位于路面交叉路口上方的高台通行段(31),所述高台通行段(31)前后两侧均设有低悬通行段(33),所述低悬通行段(33)设置于所述横梁(2)的下方,且与所述高台通行段(31)之间设有第一斜坡通行段(32),所述第一斜坡通行段(32)的上端与所述高台通行段(31)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低悬通行段(33)相连接;

所述第一通道(3)还包括高台应急通行段(36),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36)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斜坡通行段(34)和岔口通行段(35),所述岔口通行段(35)设置于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36)和所述第二斜坡通行段(34)之间,所述第二斜坡通行段(34)下端与所述低悬通行段(33)相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岔口通行段(35)一端相连接,所述岔口通行段(35)另一端与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36)相连接,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36)包括正常通行单元(361)和应急备用通行单元(362),所述应急备用通行单元(362)设置于所述正常通行单元(361)的外侧;

所述低悬通行段(33)上设有位于所述隔板(103)的下侧的导电轨(331),所述导电轨(331)用于为列车提供行驶的电能,且在其下方设有位于所述支撑路基(101)上侧的固定支撑组件(332),所述固定支撑组件(332)包括固定支撑座(3321),所述固定支撑座(3321)上设有固定导轨(333),所述固定导轨(33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支撑座(3321)上的第一安放凹槽(3322),所述第一安放凹槽(3322)安放有第一垫块(3323);

所述低悬通行段(33)的外侧设有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用于紧急疏散人员的紧急疏散通道(6),所述紧急疏散通道(6)上设有逃生门(61),所述逃生门(61)的外侧铰接有能旋转折叠的旋转折叠滑梯(7),当所述旋转折叠滑梯(7)旋转开启时,用于紧急疏散人员,当所述旋转折叠滑梯(7)收合旋转时,用于遮挡关闭所述逃生门(61);

所述岔口通行段(35)包括位于所述支撑路基(101)上侧的移动支撑组件(351),所述移动支撑组件(351)包括固定基座(3511),所述固定基座(3511)上设有凹位(3512),所述凹位(3512)伸出所述支撑路基(101),且在其上设有移动式导轨(352),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与所述凹位(3512)之间设有升降装置(3513),所述升降装置(3513)用于上下移动所述移动式导轨(352),当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下沉时,用于让位列车拐弯,当所述移动式导轨(352)升起时,用于引导列车向前行驶,所述凹位(3512)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固定基座(3511)上的第二安放凹槽(3514),所述第二安放凹槽(3514)上安放有第二垫块(3515),所述第二垫块(3515)和所述第一垫块(3323)均为橡胶垫块,用于铺设列车行驶的所需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3513)包括液压式伸缩件(35131),所述液压式伸缩件(35131)与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之间设有支撑板(35132),所述支撑板(35132)下侧与所述液压式伸缩件(35131)上侧连接、其上侧与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下侧连接,所述凹位(3512)在其左右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凸起(35121),所述限位凸起(35121)用于限位所述移动式导轨(352),并使下沉的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基座(3511)上表面保持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的上方设有用于遮挡的遮挡棚(8),所述遮挡棚(8)形状为中间下凹、并左右两侧向中间凹部倾斜且带有下垂翼缘的鸥翼形状,所述遮挡棚(8)在其中间凹部上开设有贯通槽口(81),所述贯通槽口(81)用于雨雪滑落至路面中央明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333)上设有第一导向槽(3331),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上设有第二导向槽(3521),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的形状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5)包括车厢(51),所述车厢(51)下侧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相适配的导向组件(52),所述导向组件(52)包括位于所述车厢(51)上的导柱(521),所述导柱(521)上设有轴承组(522),所述轴承组(522)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的内壁贴合,所述车厢(51)上侧设有取电装置(53),所述取电装置(53)与所述导电轨(331)接触,所述车厢(51)左右两侧均设有放置凹槽(54),所述放置凹槽(54)设有能沿所述车厢(51)竖直方向水平转动的限位转动轮(55),所述限位转动轮(55)凸出所述放置凹槽(54)且用于限位所述车厢(51)与所述侧边护栏(10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包括侧边立柱(1001)和位于路面中央明沟上的中央立柱(1002),所述侧边立柱(1001)设置于所述横梁(2)的左右两侧,所述中央立柱(1002)包括中央上立柱(10021)和位于所述中央上立柱(10021)下方的中央下立柱(10023),所述中央下立柱(10023)与所述中央上立柱(10021)之间设有中间支撑梁(10022),所述中间支撑梁(10022)位于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的下侧,且用于辅助支撑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所述中央下立柱(10023)横截面形状为中空梯子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对接的对接开口(35211),所述对接开口(35211)形状为开口喇叭形状。

说明书 :

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也随之日益增加,进而城市交通问题也随之越来越严重,虽有通过构建地下遂道形成地铁交通网或在地面架设高架城轨来用于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但是地铁工程量大,造价费用庞大,且存在容易洪涝及通风不畅的安全隐患,而高架城轨多数情况下是与公路分开设置于路面,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由于高架城轨列车的行驶速度较快,存在容易脱轨风险。
[0003] 【申请内容】
[0004] 本申请所要解决是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合理利用且大大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路面上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设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上均设有用于来回搭载乘客的列车,所述列车下侧设有支撑路基,所述支撑路基的两侧均设有沿所述列车行驶方向延伸的侧边护栏,所述支撑路基上方设有用于隔绝外部环境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侧边护栏以及所述支撑路基相装配形成矩形通道用于支撑围隔所述列车;
[0007]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位于路面交叉路口上方的高台通行段,所述高台通行段前后两侧均设有低悬通行段,所述低悬通行段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下方,且与所述高台通行段之间设有第一斜坡通行段,所述第一斜坡通行段的上端与所述高台通行段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低悬通行段相连接;
[0008] 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高台应急通行段,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斜坡通行段和岔口通行段,所述岔口通行段设置于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和所述第二斜坡通行段之间,所述第二斜坡通行段下端与所述低悬通行段相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岔口通行段一端相连接,所述岔口通行段另一端与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相连接,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包括正常通行单元和应急备用通行单元,所述应急备用通行单元设置于所述正常通行单元的外侧;
[0009] 所述低悬通行段上设有位于所述隔板的下侧的导电轨,所述导电轨用于为列车提供行驶的电能,且在其下方设有位于所述支撑路基上侧的固定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撑座,所述固定支撑座上设有固定导轨,所述固定导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支撑座之上的第一安放凹槽,所述第一安放凹槽安放有第一垫块;
[0010] 所述低悬通行段的外侧设有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用于紧急疏散人员的紧急疏散通道,所述紧急疏散通道上设有逃生门,所述逃生门的外侧铰接有能旋转折叠的旋转折叠滑梯,当所述旋转折叠滑梯旋转开启时,用于紧急疏散人员,当所述旋转折叠滑梯收合旋转时,用于遮挡关闭所述逃生门;
[0011] 所述岔口通行段包括位于所述支撑路基上侧的移动支撑组件,所述移动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上设有凹位,所述凹位伸出所述支撑路基,且在其上设有移动式导轨,所述移动式导轨与所述凹位之间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用于上下移动所述移动式导轨,当所述移动式导轨下沉时,用于让位列车拐弯,当所述移动式导轨升起时,用于引导列车向前行驶,所述凹位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固定基座上的第二安放凹槽,所述第二安放凹槽上安放有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和所述第一垫块均为橡胶垫块,用于铺设列车行驶的所需路面。
[0012] 如上所述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液压式伸缩件,所述液压式伸缩件与所述移动式导轨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侧与所述液压式伸缩件上侧连接、其上侧与所述移动式导轨下侧连接,所述凹位在其左右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位所述移动式导轨,并使下沉的所述移动式导轨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基座上表面保持齐平。
[0013] 如上所述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上方设有用于遮挡的遮挡棚,所述遮挡棚形状为中间下凹、并左右两侧向中间凹部倾斜且带有下垂翼缘的鸥翼形状,所述遮挡棚在其中间凹部上开设有贯通槽口,所述贯通槽口用于雨雪滑落至路面明沟。
[0014] 如上所述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导轨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移动式导轨上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形状大小相同。
[0015] 如上所述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包括车厢,所述车厢下侧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车厢上的导柱,所述导柱上设有轴承组,所述轴承组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贴合,所述车厢上侧设有取电装置,所述取电装置与所述导电轨接触,所述车厢左右两侧均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设有能沿所述车厢竖直方向水平转动的限位转动轮,所述限位转动轮凸出所述放置凹槽且用于限位所述车厢与所述侧边护栏接触。
[0016] 如上所述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侧边立柱和位于路面中央明沟上的中央立柱,所述侧边立柱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左右两侧,所述中央立柱包括中央上立柱和位于所述中央上立柱下方的中央下立柱,所述中央下立柱与所述中央上立柱之间设有中间支撑梁,所述中间支撑梁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下侧,且用于辅助支撑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所述中央下立柱横截面形状为中空梯子形状。
[0017] 如上所述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对接的对接开口,所述对接开口形状为开口喇叭形状。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0019] 1、本申请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通过合理地配合现有路面公路,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设计成悬空于公路小车道上方,从而能减少城市空间的浪费,进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0020] 2、本申请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能够限制列车沿设定方向行驶,避免脱轨和侧翻,并设有专门用于紧急疏散人员的紧急疏散通道和旋转折叠滑梯,实现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疏散乘车相关人员,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人身安全,提高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的安全性;
[0021] 3、本申请通过上下固定、多点支撑列车通道以达到合理设计结构,且通过导向组件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之间的简单配合,使列车行驶导向动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实用性;
[0022] 4、本申请通过斜坡通行段的斜坡通道配合处于高台通行段的车站,列车进站前通过斜坡通道上坡,动能转化为势能,并缩短刹车距离,列车离开车,通过斜坡通道下坡,势能转化为动能,帮助列车加速节约能源;
[0023] 5、本申请结构简单,模块化预制制作方便,从而可以大大的降低企业经济成本;
[0024] 6、本申请通过遮挡棚配合路面中央明沟,用于自动排落雨雪,缓解道路水浸和城市内涝,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在去掉遮挡棚后的立体图。
[0027]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的俯视图。
[0028] 图4是图3中沿剖面线A-A剖开的剖视图A-A。
[0029]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列车在低悬通行段上且旋转折叠滑梯折叠遮挡关闭逃生门的立体图。
[0030]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列车在低悬通行段上且旋转折叠滑梯旋转开启的立体图。
[0031]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列车在低悬通行段上的主视图。
[0032]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低悬通行段的立体图。
[0033]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岔口通行段的立体图。
[0034]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移动式导轨升起时的状态图。
[0035]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移动式导轨下沉时的状态图。
[0036]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列车车厢的立体图。
[0037]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固定支撑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38]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移动支撑组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39] 图15是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I和局部放大视图Ⅱ。
[0040] 图16是图10的局部放大视图Ⅲ。
[0041] 图17是图11的局部放大视图Ⅳ。
[0042]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中对接开口与导向组件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 如图1-18所示,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包括位于路面上的立柱 1,所述立柱1的上设有横梁2,所述横梁2上设有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所述第二通道4和所述第一通道3上均设有用于来回搭载乘客的列车5,所述列车5下侧设有支撑路基101,所述支撑路基101 的两侧均设有沿所述列车5行驶方向延伸的侧边护栏102,所述支撑路基101上方设有用于隔绝外部环境的隔板103,所述隔板103与所述侧边护栏102以及所述支撑路基101相装配形成矩形通道用于支撑围隔所述列车5。
[0045] 本申请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通过合理地配合现有路面公路,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设计成悬空于公路小车道上方,从而能减少城市空间的浪费,进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设有专门用于紧急疏散人员的紧急疏散通道和旋转折叠滑梯,实现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第一时间疏散乘车相关人员,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人身安全,提高悬空式列车通道系统的安全性;且通过上下固定、多点支撑列车通道以达到合理设计结构,且通过导向组件与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之间的简单配合,使列车行驶导向动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从而能够大大地提高实用性;同时本申请结构简单,模块化制作方便,能够大大的降低企业经济成本。
[0046] 具体地,所述第一通道3包括位于路面交叉路口上方的高台通行段31,所述高台通行段31前后两侧均设有低悬通行段33,所述低悬通行段33设置于所述横梁2的下方,且与所述高台通行段31之间设有第一斜坡通行段32,所述第一斜坡通行段32的上端与所述高台通行段31相连接,其下端与所述低悬通行段33相连接。其优点在于所述高台通行段31设置于路面交叉路口的上方,设计合理,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所述低悬通行段33设置于公路小车道上方,能够避免被车身高度较高的车辆所碰撞。
[004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3还包括高台应急通行段36,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36前后两侧均设有第二斜坡通行段34和岔口通行段 35,所述岔口通行段35设置于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36和所述第二斜坡通行段34之间,所述第二斜坡通行段34下端与所述低悬通行段 33相连接,其上端与所述岔口通行段35一端相连接,所述岔口通行段35另一端与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36相连接,所述高台应急通行段 36包括正常通行单元361和应急备用通行单元
362,所述应急备用通行单元362设置于所述正常通行单元361的外侧。其目的在于当所述列车5发生故障时可以停靠于所述应急备用通行单元362,避免堵车或撞车事故的发生。
[0048] 更进一步地,所述低悬通行段33上设有位于所述隔板103的下侧的导电轨331,所述导电轨331用于为列车提供行驶的电能,且在其下方设有位于所述支撑路基101上侧的固定支撑组件332,所述固定支撑组件332包括固定支撑座3321,所述固定支撑座3321上设有固定导轨333,所述固定导轨333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固定支撑座3321之上的第一安放凹槽3322,所述第一安放凹槽3322安放有第一垫块3323。其目的在于结构简单。
[0049] 更进一步地,所述低悬通行段33的外侧设有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用于紧急疏散人员的紧急疏散通道6,所述紧急疏散通道6上设有逃生门61,所述逃生门61的外侧铰接有能旋转折叠的旋转折叠滑梯7,当所述旋转折叠滑梯7旋转开启时,用于紧急疏散人员,当所述旋转折叠滑梯7收合旋转时,用于遮挡关闭所述逃生门61。其优点在于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保证人身安全。
[0050] 更进一步地,所述岔口通行段35包括位于所述支撑路基101上侧的移动支撑组件351,所述移动支撑组件351包括固定基座3511,所述固定基座3511上设有凹位3512,所述凹位3512伸出所述支撑路基101,且在其上设有移动式导轨352,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与所述凹位3512之间设有升降装置3513,所述升降装置3513用于上下移动所述移动式导轨352,当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下沉时,用于让位列车拐弯,当所述移动式导轨352升起时,用于引导列车向前行驶,所述凹位3512左右两侧均设有位于所述固定基座3511上的第二安放凹槽3514,所述第二安放凹槽3514上安放有第二垫块3515,所述第二垫块3515和所述第一垫块3323均为橡胶垫块,用于铺设列车行驶的所需路面。其优点在于由橡胶垫块铺设而成的路面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动,并能提供较大的磨擦系数,减小行驶列车的刹车距离。
[0051] 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3513包括液压式伸缩件35131,所述液压式伸缩件35131与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之间设有支撑板35132,所述支撑板35132下侧与所述液压式伸缩件35131上侧连接、其上侧与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下侧连接,所述凹位3512在其左右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凸起35121,所述限位凸起35121用于限位所述移动式导轨 352,并使下沉的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基座3511上表面保持齐平。其优点在于让位所述列车5。
[0052]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的上方设有用于遮挡的遮挡棚8,所述遮挡棚8形状为中间下凹、并左右两侧向中间凹部倾斜且带有下垂翼缘的鸥翼形状,所述遮挡棚8在其中间凹部上开设有贯通槽口81,所述贯通槽口81用于雨雪滑落至路面中央明沟,其优点在于防止雨水渗入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
[0053] 更进一步地,中央明沟为道路中央隔离带上所开凿的深井式大容量明沟,用于容纳所述遮挡棚8下落的雨雪,且在路面交岔路口处通过地下管道将交岔路口两端的明沟相贯通,方便于积水流通。
[0054]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导轨333上设有第一导向槽3331,所述移动式导轨352上设有第二导向槽3521,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的形状大小相同。其目的在于方便与所述列车5 相配合。
[0055] 更进一步地,所述列车5包括车厢51,所述车厢51下侧设有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相适配的导向组件 52,所述导向组件52包括位于所述车厢51上的导柱521,所述导柱 521上设有轴承组522,所述轴承组522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 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的内壁贴合,所述车厢51上侧设有取电装置 53,所述取电装置53与所述导电轨331接触,所述车厢51左右两侧均设有放置凹槽54,所述放置凹槽54设有能沿所述车厢51竖直方向水平转动的限位转动轮55,所述限位转动轮55凸出所述放置凹槽 54且用于限位所述车厢51与所述侧边护栏102接触。其目的在于避免所述列车5与所述侧边护栏
102发生碰撞。
[0056] 更进一步地,所述高台通行段31的外侧设有用于乘客上下车的站台9,所述站台9的一侧设有位于所述低悬通行段33上方的人行天桥10,所述人行天桥10通过人行通道与所述站台9相连接,且在左右两侧均设有自动扶手电梯11,所述自动扶手电梯11用于搭载过路行人或乘车人员。其优点在于方便乘车人员搭乘所述列车5。
[0057] 更进一步地,所述立柱1包括侧边立柱1001和位于中央明沟上的中央立柱1002,所述侧边立柱1001设置于所述横梁2的左右两侧,所述中央立柱1002包括中央上立柱10021和位于所述中央上立柱 10021下方的中央下立柱10023,所述中央下立柱10023与所述中央上立柱10021之间设有中间支撑梁10022,所述中间支撑梁10022位于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的下侧,且用于辅助支撑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其优点在于加强对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支撑强度,当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两侧通道在一侧有车一侧无车时,所述中央上立柱10021可辅助所述中间支撑梁10022保持左右两侧重力的平衡。
[0058]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央下立柱10023横截面形状为中空梯子形状。其目的在于当所述第一通道3和所述第二通道4在一侧有车一侧无车的情况下,辅助支撑所述中间支撑梁10022保持重力平衡,并可为中央明沟侧壁提供横向支撑,防止塌方,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清理中央明沟内杂物。
[0059]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331对接的对接开口35211,所述对接开口35211形状为开口喇叭形状。其优点在于方便所述导向组件52由所述第一导向槽 3331滑动进入所述第二导向槽3521。
[0060]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