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633740.8

文献号 : CN1061251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亚斐

申请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包括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包括基材层,棱镜层,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至少之一具有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形成一沟槽;所述粘合剂层填入沟槽;所述第一光学膜通过粘合剂层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粘合。通过在棱镜结构上设置双峰结构形成沟槽并将粘合剂填入沟槽,避免牺牲第一光学膜棱镜结构的尖端结构,提高光学膜亮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光学膜,包括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包括基材层,棱镜层,粘合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至少之一具有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形成一沟槽;所述粘合剂层填入沟槽,所述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不插入粘合剂层;所述第一光学膜通过粘合剂层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粘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第一峰脊、第二峰脊等高,或突出于第一峰脊、第二峰脊连线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的材料折射率为n1,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为n2,n1-n2≥0.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n1取值为1.47~1.67,n2取值为1.35~1.6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结构和第二棱镜结构,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具有单一峰脊。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结构之间间隔任意个第二棱镜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和第二棱镜结构交替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的间距为5~

15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的间距为7~

10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深度为2~10微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深度为5~8微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选自压敏粘合剂、热固化粘合剂、UV固化粘合剂、UV/热组合固化粘合剂、光学透明粘合剂、光学透明凝胶,或者室温固化粘合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膜基材的与棱镜层相反侧还具有扩散涂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膜选自增亮膜,扩散膜,柱镜膜,微透镜膜,偏光膜。

说明书 :

光学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复合膜。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液晶显示器(LC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例如移动电话、从个人数字助理(PDA)到电子游戏机范围的手持计算机设备以及较大的设备比如膝上型电
脑、LCD监视器和电视屏幕中。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因此作为亮度来源的背光模块为LCD显示功能的重要组件,其中增亮膜对提高液晶显示器亮度而言非常重要,增亮膜实现增亮
功能的核心就是棱镜结构,随着市场对显示器件薄型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厂家尝试将增
亮膜与其他功能膜合而为一,以降低厚度。
[0003] 现有的技术中CN1791829A揭露一种薄膜结构,其采用的方案是在上层薄膜朝向下层薄膜的表面涂部一层胶水,将下层薄膜的棱形肋部刺入胶层中,以实现二者的粘合。这种做法的缺点在于其牺牲了下层薄膜的棱形肋部的尖端,而恰恰这一部分对增亮膜的功效起
到了重要作用。现有技术KR20140089761A则直接将棱镜尖端熔融以与上层膜贴合。这些做
法以牺牲棱镜尖端来实现膜层的贴合,大大降低了增亮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膜,在实现两层膜贴合的前提下,保持高亮度的效果。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膜,包括第一光学膜和第二光学膜,所述第一光学膜包括基材层,棱镜层,粘合剂层;所述棱镜层包括多个棱镜结构,所述棱镜结构至少之一具有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形成一沟槽;所述粘合剂层填入沟槽;所述第一光学膜通过粘合剂层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粘合。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层与所述第一峰脊、第二峰脊等高,或突出于第一峰脊、第二峰脊连线平面。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的材料折射率为n1,所述粘合剂层的折射率为n2,n1-n2≥0.01;n1取值为1.47~1.67,n2取值为1.35~1.62。
[0008] 进一步地,所述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结构和第二棱镜结构,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具有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所述第二棱镜结构具有单一峰脊;所述第一棱镜结构之间间隔任
意个第二棱镜结构;或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和第二棱镜结构交替排列。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峰脊和第二峰脊的间距5~15微米,较佳为7~10微米。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沟槽深度为2~10微米,较佳为5~8微米。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层选自压敏粘合剂、热固化粘合剂、UV固化粘合剂、UV/热组合固化粘合剂、光学透明粘合剂、光学透明凝胶,以及室温固化粘合剂。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膜基材的与棱镜层相反侧还具有扩散涂层。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学膜可选自增亮膜,扩散膜,柱镜膜,微透镜膜,偏光膜。
[0014]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光学膜中,在棱镜结构的沟槽内填入粘合剂层,并由粘合剂层与第二光学膜粘合,避免了将棱镜的峰脊插入胶层或重塑峰脊的做法,可以提高光学膜的
增亮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a-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光学膜中第一光学膜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a-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光学膜中第一光学膜的其他实施方式;
[0019]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3]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 10/10’第一光学膜、11基材层、12第一棱镜结构、13粘合剂层、14第二棱镜结构、15扩散层、121第一峰脊、122第二峰脊、123沟槽、20第二光学膜、21增亮膜、22柱镜膜、23扩散膜、24微透镜膜、W宽度(间距)、H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7]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光学膜,为实现薄膜间的贴合,或将增亮膜棱镜的脊部插入胶层中,或将棱镜脊部形状改变以与其他光学膜粘合,总之牺牲了棱镜的脊部亦即牺牲一定的增亮功效来达到贴合的目的。
[0028]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膜中,通过改变增亮膜的棱镜结构的设计以及粘合剂层的布置方式,使其在与其他光学膜进行贴合时,避免了牺牲棱镜脊部,从而达到较佳的增亮效果。
[0029] 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光学膜的一般实施例,其包括第一光学膜10和第二光学膜20;其中第一光学膜10还包括基材层11、棱镜层和粘合剂层13,棱镜层还包括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2。粘合剂层13分散的设置在多个第一棱镜结构12上,第一光学膜10和第二光学膜
20通过粘合剂层13相粘合。
[0030] 请继续参考图2a-图2c,所述为第一光学膜的详细结构。图2a所示为涂布粘合剂层13之前的第一光学膜10’,显示了棱镜层的第一棱镜结构12具体结构:第一棱镜结构12为双峰结构包括第一峰脊121和第二峰脊122,第一峰脊121与第二峰脊122之间形成沟槽123;在其他实施例种,第一棱镜结构12还可以是多峰结构,包括多个峰脊,峰脊之间形成多个沟
槽,此处不再附图赘述。
[0031] 如图2b所述,粘合剂层13设置在沟槽123内,且根据增亮膜的原理,在选择第一棱镜结构12和粘合剂层13的材料时,要求满足第一棱镜结构12的材料折射率n1大于粘合剂层
13材料的折射率n2,如n1-n2≥0.01。常用第一棱镜结构材料有:UV光固化树脂,热固化树脂,或UV光/热固化组合树脂;根据所选材料性质调节其折射率粘合剂层材料有:压敏粘合剂、热固化粘合剂、UV固化粘合剂、UV/热组合固化粘合剂、光学透明粘合剂、光学透明凝胶,以及室温固化粘合剂。根据第一棱镜结构12和粘合剂层13所选材料,分别调整第一棱镜结构
12折射率至1.47~1.67,调整粘合剂层13折射率至1.35~1.62;使第一棱镜结构的折射率
大于粘合剂层的折射率。
[0032] 如图2c所示,粘合剂层13填入沟槽123,根据材料性质,粘合剂层13表面与第一峰脊121、第二峰脊122等高;或者粘合剂13表面突出于第一峰脊121、第二峰脊122连线平面。
第一峰脊121与第二峰脊122共同形成的沟槽123具有一定顶部宽度W(亦即第一峰脊121与
第二峰脊122的间距)和深度H,宽度W与深度H的设定与第一棱镜12的具体结构相关。请参考图2c,第一棱镜结构12与粘合剂层13共同构成梯形结构或类梯形结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2与粘合剂层13整体为轴对称结构,具体来说,第一棱镜结构12具有两底角θ1、θ2;
第一峰脊121、第二峰脊122处的顶角θ3、θ4,以及沟槽123底部的夹角θ5;两个底角θ1=θ2,两个顶角θ3=θ4,沟槽123的截面呈倒等腰三角形,夹角θ5适应于底角θ1、θ2大小进行调整,以满足顶角θ3、θ4的取值;顶角θ3、θ4取值范围80°~120°,较佳为85°~110°,更佳为90°;底角θ1、θ2取值范围30°~60°,较佳为40°~50°,更佳为45°;如底角θ1、θ2为45°时夹角θ5取90°以满足顶角θ3、θ4取90°;或底角θ1、θ2为45°时夹角θ5取130°以满足顶角θ3、θ4取110°;或底角θ1、θ2为45°时夹角θ5取70°以满足顶角θ3、θ4取80°;同理可设定底角θ1、θ2为60°时调整夹角θ5的取值以满足顶角θ3、θ4的取值;以上为第一棱镜结构12与粘合剂层13整体是轴对称结构时,在满足各角取值规则前提下的举例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举例示范依实际需求采用其
他取值。在以上各角取值示例中,沟槽123的截面形状随之变化,夹角θ5为锐角时的等腰三角形,夹角θ5为90°时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夹角θ5为钝角时的等腰三角形;夹角θ5为锐角时,沟槽123截面表现为W窄H深,夹角θ5为钝角时沟槽123截面表现为W宽H浅,夹角θ5为90°时,沟槽123截面表现介于前两者之间,不论夹角取值如何,沟槽123的宽度W至少满足第一光学膜
10与第二光学膜20之间有足够的粘合表面,以提供所需的粘着力,如宽度W为5~15微米,较佳为7~10微米;沟槽123的深度H至少满足模具加工的最低标准,如H为为2~10微米,较佳为5~8微米;在一实施例中,沟槽还可以设计为平底型,两侧斜边延长线形成夹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设计沟槽,此处不再附图赘述;随着技术的进步,如粘合剂的改善,精密加工的发展,亦可选择W更窄,H更浅的沟槽设计。
[0033]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棱镜结构12与粘合剂层13共同构成梯形结构或类梯形结构,但第一棱镜结构12与粘合剂层13整体为非轴对称结构,具体来说:如底角θ1≠θ2,调整夹角θ5使顶角θ3=θ4或θ3≠θ4;再如顶角θ3≠θ4,调整夹角θ5使底角θ1=θ2;底角θ1、θ2与顶角θ3、θ4的具体取值范围可参照上一实施例,且如上一实施例中所述,在设定第一棱镜结构12时,沟槽123的宽度W至少满足第一光学膜10与第二光学膜20之间有足够的粘合表面,以提供所
需的粘着力;沟槽123的深度H至少满足模具加工的最低标准,此处不再赘述。
[0034] 如图3a-3b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粘合剂层13满足粘合第一光学膜10和第二光学膜的前提下,可适当设置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代替部分第一棱镜结构12,第二
棱镜结构14为单峰结构,第二棱镜结构14的峰脊可与第一峰脊121等高或略低于第一峰脊
121,如此整个第二棱镜结构14不会受到粘合剂层13的干扰,可更好的提高整体增亮效果。
如图3a所示,第一棱镜结构12与第二棱镜结构14交替排列,或如图3b所示,邻近两第一棱镜结构12之间设置任意个第二棱镜结构14,具体如两个第一棱镜结构12相邻设置,其间不设
置第二棱镜结构14,或两个棱镜结构12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棱镜结构14(图中显示1个
或2个,实际可设置多个)。另外,第一棱镜结构12和第二棱镜结构14可为轴对称结构或非轴对称结构,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
[0035] 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10为多功能光学膜,基材11之一表面设有棱镜结构层,与基材11设有棱镜结构层相反的另一表面还设有功能层,其具体可为扩散
层15,如bead-scoating,雾面层,微结构层(如喷砂结构层)。
[0036]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膜为一棱镜膜21,棱镜膜21的基材与第一光学膜10的粘结剂层13相贴合,棱镜膜21的棱镜结构排列方向与第一棱镜结构12排列方向相
同;在另一实施例中,棱镜膜21的棱镜结构排列方向与第一棱镜结构12排列方向形成一角
度,较佳为9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10的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结构12和第二棱镜结构14,此处不再附图赘述。
[0037] 如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膜为一柱镜膜22,柱镜膜22的基材与第一光学膜10的粘结剂层13相贴合,柱镜膜22的柱镜结构排列方向与第一棱镜结构12排列方向相
同;在另一实施例中,柱镜膜22的柱镜结构排列方向与第一棱镜结构12排列方向形成一角
度,较佳为9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10的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结构12和第二棱镜结构14,此处不再附图赘述。
[0038] 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膜为一扩散膜23,扩散膜23的基材与第一光学膜10的粘结剂层13相贴合,扩散膜23的扩散层为Beads-coating层;在另一实施例中,扩散膜23的扩散层为微结构层;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10的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结构
12和第二棱镜结构14,此处不再附图赘述。
[0039] 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膜为一微透镜膜24,微透镜膜24的基材与第一光学膜10的粘结剂层13相贴合,微透镜膜24的微透镜结构呈四方阵列排布;在另一实施
例中,微透镜膜24的微透镜结构呈三角紧密排布;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学膜10的棱镜层包括第一棱镜结构12和第二棱镜结构14,此处不再附图赘述。
[0040]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膜20为偏光膜(未图示),所述偏光膜具有偏光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偏光膜还包括1/4波片层。
[0041]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42] 本发明提供的光学膜中,第一光学膜的至少部分棱镜结构为双峰结构,双峰之间形成沟槽,粘合剂层填入沟槽,如此沟槽内的粘合剂与第二光学膜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表
面,可以实现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的粘合效果,这样可以避免先前技术中,将棱镜尖端结构插入胶层或熔融胶层等牺牲棱镜尖端而粘合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体的增亮效果。
[00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