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134418.6

文献号 : CN10615959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熊峰

申请人 : 上海天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揭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电连接器端子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第一、第二排触头,所述第一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一接地触头、第一电源触头、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第一侦测触头、第二电源触头及第二接地触头,第二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三接地触头、第三电源触头、第二侦测触头、第四电源触头及第四接地触头,所述第一、第三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一、第三电源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第四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第四电源触头上下相对,第一、第二侦测触头在左右方向上分布于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两侧,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腔及端子收容槽,所述触头暴露于收容腔内。如此,符合电连接器兼容性及低成本的趋势。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电连接器端子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若干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排触头及第二排触头,所述第一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一接地触头、第一电源触头、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第一侦测触头、第二电源触头及第二接地触头,所述第二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三接地触头、第三电源触头、第二侦测触头、第四电源触头及第四接地触头,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所述第三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所述第三电源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接地触头与所述第四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电源触头与所述第四电源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一侦测触头与第二侦测触头在左右方向上分布于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两侧,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对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以及若干与收容腔连通的用以收容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端子收容槽,所述触头暴露于所述收容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第一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信号发射触头之间空置一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电源触头和第二接地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

所述第二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地触头与第三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侦测触头与第四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三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四电源触头和第四接地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依次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第二侦测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所述第三接地触头,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所述第三电源触头,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二电源触头与所述第四电源触头,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二接地触头与所述第四接地触头,所述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第二侦测端子分别设有所述第一侦测触头、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第二侦测触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复合端子,所述复合端子包括头部和连接头部的尾部,所述尾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侧边或中部下料并向头部方向反折延伸的下料部,所述下料部与头部形成上下对称或非对称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夹持结构,所述复合端子上设有两个触头,所述两个触头各自位于所述头部和下料部前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单一端子,所述单一端子包括头部和连接头部的尾部,所述触头位于所述头部前端,所述单一端子包括平直状单一端子和弯曲状单一端子,所述弯曲状单一端子头部包括自尾部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以及自竖直部进一步向前延伸的水平部,所述触头位于所述水平部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设有若干左右间隔排布且在前后方向上竖向延伸的用以顶持于复合端子下料部及弯曲状单一端子的竖直部后端的顶持肋。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的尾部跨越所述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及第二侦测端子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所述第一、第二接地端子的尾部跨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第二侦测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尾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中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料带空隙,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收容盖,所述收容盖凹设有用以收容定位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收容凹槽,所述收容凹槽内设有若干凸伸入所述料带空隙中用以卡持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定位凸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头部的第一绝缘本体、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第二绝缘本体以及用以将第一、第二绝缘本体固持定位在一起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向前顶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插接定位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插接臂以及位于插接臂外侧用以扣持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夹持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位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电连接器为USB Type C或FPC电连接器。

说明书 :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若干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USB3.1Type-C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开口部分的尺寸与安卓智能手机及平板计算机标配的Micro-B连接器一样小,但支持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10G bit/秒。Type-C插孔的开口尺寸约为8.3mm×2.5mm(Micro-B约为7.5mm×2.5mm)。可承受达到连接器产品水平的1万次插拔。另外,Type-C还支持较以往提高了供电能力的“USB Power Delivery Specification(USB PD)”。USB PD根据可供给的电力设定了10W、18W、36W、60W、100W五级规格。Type-C连接器支持100W(20V、5A)的供电。
[0003] USB3.1Type-C还在提高易用性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支持从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的“正反插”功能、导入了插入连接器时用声音通知用户是否已准确插入的功能。Type-C连接器实际上是Micro-B连接器的后续规格,因此将来可能会成为安卓设备的标准接口。
[0004]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考2014年12月17日公开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04030066U号揭露的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为USB3.1 Type-C母口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屏蔽壳体、绝缘本体、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具有对接端口,所述对接端口用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配合,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顶壁、底壁、及位于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两侧壁,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下排导电端子分别安装在绝缘本体的顶壁和底壁上形成用以对接对接连接器的夹持配合结构,所述上排导电端子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下排导电端子也包括十二根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采用上下两排结构。
[0005]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随着电连接器的不断更新换代,电连接器的前后兼容性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USB3.1Type-C接口(包括公口和母口)、数据线均不兼容现有的任何类型,如需兼容现有设备,需要额外配置转接设备。
[0006]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之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兼容性较好的电连接器。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电连接器端子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若干触头,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排触头及第二排触头,所述第一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一接地触头、第一电源触头、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第一侦测触头、第二电源触头及第二接地触头,所述第二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三接地触头、第三电源触头、第二侦测触头、第四电源触头及第四接地触头,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所述第三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所述第三电源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接地触头与所述第四接地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二电源触头与所述第四电源触头上下相对,所述第一侦测触头与第二侦测触头在左右方向上分布于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两侧,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对接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以及若干与收容腔连通的用以收容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端子收容槽,所述触头暴露于所述收容腔内。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第一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信号发射触头之间空置一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电源触头和第二接地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地触头与第三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侦测触头与第四电源触头之间空置三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四电源触头和第四接地触头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依次包括第一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第二侦测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一接地触头与所述第三接地触头,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一电源触头与所述第三电源触头,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二电源触头与所述第四电源触头,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上设有所述第二接地触头与所述第四接地触头,所述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第二侦测端子分别设有所述第一侦测触头、信号发送触头、信号接收触头、第二侦测触头。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复合端子,所述复合端子包括头部和连接头部的尾部,所述尾部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侧边或中部下料并向头部方向反折延伸的下料部,所述下料部与头部形成上下对称或非对称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夹持结构,所述复合端子上设有所述两个触头,所述两个触头各自位于所述头部和下料部前端。
[0012]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包括单一端子,所述单一端子包括头部和连接头部的尾部,所述触头位于所述头部前端,所述单一端子包括平直状单一端子和弯曲状单一端子,所述弯曲状单一端子头部包括自尾部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以及自竖直部进一步向前延伸的水平部,所述触头位于所述水平部前端。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前端设有若干左右间隔排布且在前后方向上竖向延伸的用以顶持于复合端子下料部及弯曲状单一端子的竖直部后端的顶持肋。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的尾部跨越所述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及第二侦测端子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所述第一、第二接地端子的尾部跨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第一侦测端子、信号发送端子、信号接收端子、第二侦测端子及第二电源端子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的尾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中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料带空隙,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收容盖,所述收容盖凹设有用以收容定位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收容凹槽,所述收容凹槽内设有若干凸伸入所述料带空隙中用以卡持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定位凸筋。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头部的第一绝缘本体、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尾部的第二绝缘本体以及用以将第一、第二绝缘本体固持定位在一起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向前顶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延伸插接定位于第二绝缘本体上的插接臂以及位于插接臂外侧用以扣持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夹持臂。
[0017]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位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电连接器为USB Type C或FPC电连接器。
[0018]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电连接器为USB2.0电连接器,其接口框架与USB3.1 Type-C的接口框架相同,如此设置,在提高兼容性的同时,仅保留USB2.0端子组,可减少其他端子的制造成本,从而符合电连接器兼容性及低成本的趋势。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0022]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部分立体组合图。
[0023] 图5是图4中分离出插接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0024]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结构分解图。
[0025]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0026] 图8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
[0027] 图9是电连接器端子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10是电连接器端子组再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
[0030] 电连接器        100
[0031] 电连接器端子组  1          第一接地触头   11
[0032] 第一电源触头    12         信号发送触头   13
[0033] 信号接收触头    14         第一侦测触头   15
[0034] 第二电源触头    16         第二接地触头   17
[0035] 第三接地触头    21         第三电源触头   22
[0036] 第二侦测触头    23         第四电源触头   24
[0037] 第四接地触头    25         复合端子       3
[0038] 头部            31         尾部           32
[0039] 主体部          320        下料部         321
[0040] 夹持结构        30         单一端子       4
[0041] 头部            41         竖直部         411
[0042] 水平部          412        尾部           42
[0043] 倒刺            33         导电端子       6
[0044] 第一接地端子    61         第一电源端子   62
[0045] 第一侦测端子    63         信号发送端子   64
[0046] 信号接收端子    65         第二侦测端子   66
[0047] 第二电源端子    67         第二接地端子   68
[0048] 第一基部        641、651    第一外延部     642、652
[0049] 第一回转部      643、653    第二连接部     620
[0050] 第三连接部      610        料带空隙       601
[0051] 绝缘本体        5          第一绝缘本体   51
[0052] 主体部          511        顶面           512
[0053] 底面            513        侧面           514
[0054] 扣持槽          515        收容腔         516
[0055] 端子收容槽      517        第二绝缘本体   52
[0056] 收容盖          521        收容凹槽       522
[0057] 抵压梁部        5220       定位凸筋       523
[0058] 插接部          524        插接孔         525
[0059] 顶持肋          526        镂空槽         527
[0060] 插接件          53         基部           531
[0061] 夹持臂          532        钩部           533
[0062] 插接臂          534        凸部           535
[0063] 遮蔽壳体        7          麦拉薄膜       8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请参图1至10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00为一种适用于USB3.1 Type-C的接口框架的USB2.0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5、安装于绝缘本体5上的电连接器端子组1、贴附于绝缘本体5上的麦拉薄膜8以及遮蔽于绝缘本体5外侧的遮蔽壳体7。
[0065] 请参图8至10所示,电连接器端子组1用以固持于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5上。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包括若干导电端子6,所述导电端子6包括头部31、41和连接头部31、41的尾部32、42,所述头部31、41设有用以电性连接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触头,所述不同导电端子6的尾部32、42跨越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所述跨越连接是指所述不同导电端子6之间夹设有其他导电端子6或空隙等。如此设置,可减小产品阻抗,提高产品性能,简化产品结构,无需在导电端子6后端连接PCB(未图示),而直接在导电端子6后端焊接导线(未图示),降低工艺难度,缩短产品制造流程,降低产品成本。
[0066] 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依次包括第一接地端子61、第一电源端子62、第一侦测端子63、信号发送端子64、信号接收端子65、第二侦测端子66、第二电源端子67及第二接地端子
68,图示中可见,所述信号发送端子64、信号接收端子65为位于最中间的中间端子对,第一侦测端子63和第二侦测端子66为分立于中间端子两侧的第一外侧端子对,第一电源端子62和第二电源端子67为分立于第一外侧端子对两侧的第二外侧端子对,第一接地端子61和第二接地端子68为分立于第二外侧端子对两侧的第三外侧端子对。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
62、67的尾部32跨越所述第一侦测端子63、信号发送端子64、信号接收端子65及第二侦测端子66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所述第一、第二接地端子61、68的尾部32跨越所述第一电源端子
62、第一侦测端子63、信号发送端子64、信号接收端子65、第二侦测端子66及第二电源端子
67连接在一起形成通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依次排列顺序不限定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
如此设置,可减小第一、第二接地端子61、68之间的阻抗,及减小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之间的阻抗,提高所述导电端子6性能,简化导电端子6结构,且使电连接器端子组1排列结构紧凑,降低电连接器端子组1用料成本。
[0067] 所述信号发送端子64及信号接收端子65的尾部42分别设有位于第一、第二侦测端子63、66尾部42之间的第一基部641、651、自第一基部641、651后端侧向延伸的第一外延部642、652以及自第一外延部642、652进一步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一回转部643、653,所述信号发送端子64及信号接收端子65的第一回转部643、653位于第一、第二侦测端子63、66尾部42后方。如此设置,所述第一侦测端子63的尾部42与信号发送端子64的尾部42之间通过料带(未图示)剪切即可实现分离;所述第二侦测端子66的尾部42与信号接收端子65的尾部42可在同一片材上成型,且通过料带(未图示)剪切即可实现彼此的分离,如此,制造简单,节省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用料成本。另一方面,所述信号发送端子64及信号接收端子65的尾部42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从而便于焊接导线。
[0068] 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的尾部32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部620,所述第二连接部620位于信号发送端子64、信号接收端子65尾部32后方。如此设置,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信号发送端子64及信号接收端子65排列分布合理,有利于将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
67、信号发送端子64及信号接收端子65在同一片材上成型,且通过料带剪切即可实现彼此的分离,制造简单,进一步节省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用料成本。
[0069] 所述第一、第二接地端子61、68的尾部32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部610,所述第三连接部610位于第二连接部620后方。如此设置,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及第一、第二接地端子61、68排列分布合理,有利于将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及第一、第二接地端子61、68在同一片材上成型,且通过料带剪切即可实现彼此的分离,制造简单,进一步节省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用料成本。
[0070] 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尾部32、4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中各相邻的导电端子之间设有料带空隙601,特别是相邻的各尾部32、42之间设有所述料带空隙601。所述料带空隙601为通过料带剪切后形成的空隙。如此设置,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所有尾部
32、42都可在同一片材上成型,且通过料带剪切即可实现彼此的分离,制造简单,更好地节省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用料成本。
[0071] 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包括复合端子3及单一端子4,所述复合端子3包括头部31和连接头部31的尾部32,所述单一端子4包括头部41和连接头部41的尾部42。所述复合端子3的尾部32包括主体部320以及自主体部320向头部31方向反折延伸的下料部321,所述下料部321与头部31形成上下对称或非对称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夹持结构30,所述头部31和下料部321前端分别设有所述触头。如此设置,所述单个电连接器端子结构简单,使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形成回转多触点高密度小间距端子组结构;另一方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上下两排的端子结构,本发明中单个电连接器端子即可形成一个夹持结构30,且具有共用的尾部32,如此,可减小产品阻抗,提高产品性能,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所有导电端子6可在同一片材成型,通过料带剪切实现彼此分离,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产品稳定性,缩短产品制造流程,降低产品用料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接地端子
61、68及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为所述复合端子3。即,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与第三接地触头21位于同一所述复合端子3上,所述第一电源触头12与第三电源触头22位于同一所述复合端子3上,第二电源触头16与第四电源触头24位于同一所述复合端子3上,第二接地触头17与第四接地触头25位于同一所述复合端子3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62、67也可以为单一端子4。
[0072] 在本发明中,所述触头包括第一排触头及第二排触头,所述第一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所述第二排触头依次包括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二侦测触头23、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与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61上,所述第一电源触头12与所述第三电源触头22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62上,所述第二接地触头17与所述第四接地触头25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68上,所述第二电源触头16与所述第四电源触头24上下相对并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67上,所述第一侦测触头15与第二侦测触头23在左右方向上分布于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两侧。即,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为USB2.0的端子组,其接口框架与USB3.1 Type-C的接口框架相同,如此设置,在提高兼容性的同时,仅保留USB2.0端子组,可减少其他导电端子(未图示)的制造成本,从而符合电连接器高兼容性及低成本的趋势。
[0073]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排触头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与第一电源触头12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一电源触头12与信号发射触头之间空置一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电源触头16和第二接地触头17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排触头在左右方向上,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与第三电源触头22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二侦测触头23与第四电源触头24之间空置三个触头的间隙,所述第四电源触头24和第四接地触头25之间空置两个触头的间隙。所述间隙为除USB2.0端子组外的USB3.1 Type-C其他端子的空置位,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位置精确,可更加适用于USB3.1 Type-C的接口框架。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头为弹性凸起状。如此设置,所述弹性凸起状的触头可与对接连接器的平板状触头实现较好的电性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端子组1为一种适用于USB3.1 Type-C接口框架的母口连接器端子组,具体的,从前向后看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所述第一排触头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所述第二排触头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二侦测触头23、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在其他实施方中,所述触头也可以为平直状或其他形状,使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为一种适用于USB3.1 Type-C接口框架的公口连接器端子组,具体的,从前向后看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所述第一排触头从右向左依次为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
12、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
17,所述第二排触头从右向左依次为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二侦测触头23、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
[0074] 请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第二电源触头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头部31前端;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下料部321前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触头11、第一电源触头12、第二电源触头
16及第二接地触头17可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下料部321前端;所述第三接地触头21、第三电源触头22、第四电源触头24及第四接地触头25分别位于各自复合端子3的头部31前端。
[0075] 所述下料部321自主体部320侧边或中部下料弯折而成。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0076] 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包括单一端子4,所述非上下相对的触头位于所述单一端子4上,所述单一端子4包括头部41和连接头部41的尾部42,所述触头位于所述头部41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第一侦测触头15及第二侦测触头23为所述单一端子4,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利于降低端子制造成本。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及第一侦测触头15为平直状的所述单一端子4。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侦测触头23可为平直状的单一端子4。
[0077] 所述单一端子4包括弯曲状单一端子4,所述弯曲状单一端子4包括头部41和连接头部41的尾部42,所述头部41包括自尾部42向上或向下弯折延伸的竖直部411以及自竖直部411进一步向前延伸的水平部412,所述触头位于所述水平部412前端。如此设置,可保证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具有上下两排触头组,且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尾部42均位于同一排,利于电连接器端子组1尾部42的焊接或连接。请参图8至图10所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侦测触头23可为弯曲状单一端子4。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发送触头13、信号接收触头14及第一侦测触头15为所述弯曲状单一端子4。
[0078] 所述头部41、31与尾部42、32之间设有向两侧突起的倒刺33。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可稳定固持于绝缘本体5上。
[0079] 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尾部42、32呈沿左右方向紧密分布,且所述尾部42、32为平直状。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自前向后插接至绝缘本体5上,从而便于电连接器的组装。
[0080] 请参图3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5包括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1头部的31、41的第一绝缘本体51、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1尾部的32、42的第二绝缘本体52以及用以将第一、第二绝缘本体51、52固持在一起的插接件53。所述第一、第二绝缘本体51、52及插接件53为分开成型后组装在一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5也可为一体成型。
[0081]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51大致为扁筒状,设有顶面512、底面513以及两侧面514。所述第一绝缘本体51包括主体部511、前后贯穿所述主体部511的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收容腔516、位于收容腔516上下两侧并与收容腔516连通的用以收容电连接器端子组1头部31、41的两排端子收容槽517、自两侧面514向收容腔516内凹陷并沿主体部511前后方向延伸的用以扣持插接件53的两个扣持槽515。所述上排端子收容槽517向上贯穿顶面512,所述上排端子收容槽517向下贯穿底面513,用以提供电连接器端子组1头部31、41足够的上下活动空间,同时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51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较小的厚度,符合电连接器100小型化趋势。所述顶面512和底面513上贴覆有用以覆盖所述端子收容槽517的麦拉薄膜8,用以避免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头部31、41与遮蔽壳体7发生电性搭接而造成短路等不良影响。
[0082]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2包括大致为扁勺状并在上下方向上偏向于绝缘本体5一侧的用以收容定位电连接器端子组1尾部32、42的收容盖521、位于收容盖521前端用以与第一绝缘本体51收容腔516后端相配合的插接部524以及位于收容盖521与插接部524之间用以供电连接器端子组1穿过的扁平状镂空槽527。如此,所述收容盖521和插接部524分别位于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上下两侧,利于电连接器端子组1的稳固定位。所述收容盖521设位于收容腔516后端且设有用以收容定位电连接器端子组1尾部32、42的收容凹槽522,所述收容凹槽522内设有若干凸伸入所述料带空隙601中用以定位电连接器端子组1尾部32、42的定位凸筋523。由于其中一些导电端子6的尾部32、42跨越相连,且相邻的各尾部32、42之间设有料带空隙601,所述定位凸筋523凸伸入所有所述料带空隙601中,使得所述定位凸筋523可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二连接部620和第三连接部610之间的料带空隙601相配合限位,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定位凸筋523可与相邻导电端子6之间的料带空隙601相配合限位,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00的尾部32、42仅需由上自下放置于收容凹槽522内即可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受到定位凸筋523的卡持固定而稳定固持于所述收容凹槽522内。收容凹槽522上方设有向前与插接部524相连接的用以防止电连接器端子组1向上脱离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2的抵压梁部5220。如此设置,所述抵压梁部5220可更好地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00的尾部32、42向上脱离收容凹槽522。所述插接部524设有前后贯穿的两个左右排布的插接孔
525,所述插接孔525位于抵压梁部5220上方用以供所述插接件53插接。所述插接部524前端设有若干左右间隔排布且在前后方向上竖向延伸的用以顶持于电连接器端子组1头部上
31、41上的弯折部分后端的顶持肋52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复合端子3下料部321及弯曲状单一端子4的竖直部4即为电连接器端子组1头部31、41上的弯折部分,如此设置,所述电连接器端子组1在受到对接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导电端子1头部31、41的弯折部分不易发生变形,从而有效延长了电连接器100的使用寿命。
[0083] 所述插接件53设有沿左右延伸的梁状基部531、自基部531左右两端向前延伸的两个夹持臂532以及左右排布且位于两个夹持臂532之间的自基部531向前延伸的两个插接臂534。所述基部531抵靠于所述抵压梁部5220上方并向前抵靠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52的插接部524后端,所述插接臂534用以插接于所述插接部524的两个插接孔525内,所述插接臂534前端设有向两侧扩大的凸部535,如此,可阻碍插接臂534向后脱离插接孔525。所述夹持臂
532位于第二绝缘本体52插接部524的两侧用以夹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51的扣持槽515内,所述夹持臂532前端向内凸伸有钩部533,结合图3所示,所述扣持槽515前端向内凹陷与收容腔516相连通。如此设置,所述夹持臂532的钩部533可与扣持槽515前端相配合从而防止夹持臂532向后与扣持槽515发生脱离,从而使第一、第二绝缘本体51、52通过所述插接件
53稳固地结合在一起。
[0084] 所述电连接器100适用于包含但不限于USB Type C或FPC电连接器。
[0085]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