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225469.4

文献号 : CN10616638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喜旺冯洪添陈朝阳刘情陈涛王跃勇陶正强

申请人 : 中山市金马科技娱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包括设在塔架(100)上的翻转平台(1),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供车体(2)在上面运行的平台路轨(3),所述的车体(2)上设有锁轴(4),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能相对其转动并能与锁轴(4)卡合的第一锁车机构(5),所述的第一锁车机构(5)上连接有能随其转动且当第一锁车机构(5)与锁轴(4)卡合后才与锁轴(4)卡合的进而与第一锁车机构(5)一起将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的第二锁车机构(6)。本发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 :

1.一种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塔架(100)上的翻转平台(1),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供车体(2)在上面运行的平台路轨(3),所述的车体(2)上设有锁轴(4),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能相对其转动并能与锁轴(4)卡合的第一锁车机构(5),所述的第一锁车机构(5)上连接有能随其转动且当第一锁车机构(5)与锁轴(4)卡合后才与锁轴(4)卡合的进而与第一锁车机构(5)一起将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的第二锁车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车机构(5)包括与翻转平台(1)铰接的锁车座(51),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能将锁车座(51)推动至平台路轨(3)以下位置和将锁车座(51)拉出至平台路轨(3)以上位置的驱动部件(52),所述的锁车座(51)上设有当其被拉出至平台路轨(3)以上位置时与锁轴(4)卡合的锁车座卡口(53),所述的第二锁车机构(6)连接在锁车座(5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52)为一端与翻转平台(1)铰接,另一端与锁车座(51)铰接的第一气缸(5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车机构(6)包括与锁车座(51)铰接的锁钩(61),所述的锁钩(61)上设有能与锁轴(4)卡合的锁钩卡口(62),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锁钩卡口(62)的开口方向与锁车座卡口(53)的开口方向呈现交叉,所述的锁车座(51)上还连接有用于推动锁钩(61)转动而使锁钩(61)与锁轴(4)卡合的驱动装置(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63)包括与锁车座(51)活动连接的第二气缸(631),所述的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与锁钩(61)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的第一连杆(632),所述的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与锁车座(51)之间还设有与二者铰接的第二连杆(633),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分别设于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的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杆(633)、第一气缸(521)与锁车座(51)三者同轴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632)、第二连杆(633)和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三者同轴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第一连杆(632)与锁钩(61)的铰接点、第二气缸(631)气缸杆与第一连杆(632)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633)与锁车座(51)的铰接点三点共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锁车座(51)与锁轴(4)卡合而锁钩(61)与锁轴(4)未卡合时,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指向车体(2)的运动方向,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钝角,并且开口方向与车体(2)的运动方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二连杆(633)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R为

175度至179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轴(4)上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的连接板(7)远离锁轴(4)一端与车体(2)铰接,所述的车体(2)上设有通过驱动连接板(7)转动从而调节锁轴(4)位置的锁轴调节机构(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轴调节机构(8)包括设在车体(2)上的调节座(81),所述的调节座(81)与连接板(7)之间设有一端与连接板(7)铰接的调节杆(82),所述的调节座(81)上设有供调节杆(82)在内滑行的导向块(83),所述的导向块(83)的一侧设有能与调节杆(82)上的螺纹配合从而拉动调节杆(82)运动的调节螺母(84),所述的导向块(83)与调节杆(82)之间还设有弹簧(85)。

说明书 :

一种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山车,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背景技术】
[0002] 现在的过山车一般会在塔架上设置滑入段路轨、翻转平台和滑出段路轨,三者之间是断轨形式。翻转平台翻转后,其上的平台路轨可以与滑入段路轨对接,或者与滑出段路轨对接。车体从滑入段路轨进入翻转平台上的平台路轨后先由锁车机构锁紧,然后再随翻转平台翻转一定角度而与滑出段路轨对接,对接完成后,锁车机构打开,车体从翻转平台上滑出至滑出段路轨上。
[0003] 为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锁车机构必须满足如下要求:车体进入翻转平台前,锁车机构必须放下,即保证其不与车体干涉;车体进入翻转平台后,锁车机构必须能准确地捕捉到车体并将车体可靠锁紧(保证车体不会在翻转平台翻转过程中意外打开);翻转平台翻转到位发车时,锁车机构必须能快速释放车体,而不对车体或锁车机构产生过大冲击。但是,目前的存在的断轨过山车的锁车机构存在如下的不足:那就是结构非常复杂,可靠性低,比较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0004] 因此,本发明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 一种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塔架100上的翻转平台1,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供车体2在上面运行的平台路轨3,所述的车体2上设有锁轴4,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能相对其转动并能与锁轴4卡合的第一锁车机构5,所述的第一锁车机构5上连接有能随其转动且当第一锁车机构5与锁轴4卡合后才与锁轴4卡合的进而与第一锁车机构5一起将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的第二锁车机构6。
[0008]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车机构5包括与翻转平台1铰接的锁车座51,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能将锁车座51推动至平台路轨3以下位置和将锁车座51拉出至平台路轨3以上位置的驱动部件52,所述的锁车座51上设有当其被拉出至平台路轨3以上位置时与锁轴4卡合的锁车座卡口53,所述的第二锁车机构6连接在锁车座51上。
[0009]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52为一端与翻转平台1铰接,另一端与锁车座51铰接的第一气缸521。
[0010]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锁车机构6包括与锁车座51铰接的锁钩61,所述的锁钩61上设有能与锁轴4卡合的锁钩卡口62,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锁钩卡口62的开口方向与锁车座卡口53的开口方向呈现交叉,所述的锁车座51上还连接有用于推动锁钩61转动而使锁钩61与锁轴4卡合的驱动装置63。
[0011]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63包括与锁车座51活动连接的第二气缸631,所述的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与锁钩61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的第一连杆632,所述的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与锁车座51之间还设有与二者铰接的第二连杆633,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分别设于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的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杆633、第一气缸521与锁车座51三者同轴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632、第二连杆633和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三者同轴铰接。
[0012]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第一连杆632与锁钩61的铰接点、第二气缸631气缸杆与第一连杆632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633与锁车座51的铰接点三点共线。
[0013]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锁车座51与锁轴4卡合而锁钩61与锁轴4未卡合时,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指向车体2的运动方向,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钝角,并且开口方向与车体2的运动方向相反。
[0014]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二连杆633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R为175度至179度。
[0015]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轴4上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的连接板7远离锁轴4一端与车体2铰接,所述的车体2上设有通过驱动连接板7转动从而调节锁轴4位置的锁轴调节机构8。
[0016] 如上所述的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轴调节机构8包括设在车体2上的调节座81,所述的调节座81与连接板7之间设有一端与连接板7铰接的调节杆82,所述的调节座81上设有供调节杆82在内滑行的导向块83,所述的导向块83的一侧设有能与调节杆82上的螺纹配合从而拉动调节杆82运动的调节螺母84,所述的导向块83与调节杆82之间还设有弹簧85。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0018] 1、本发明的第一锁车机构能相对翻转平台转动,当车体要从滑入段路轨滑到平台路轨上时,第一锁车机构翻下,当车体到达平台路轨上时,第一锁车机构翻起并与车体上的锁轴卡合,而第二锁车机构连接在第一锁车机构上,并当第一锁车机构与锁轴卡合后,第二锁车机构再与锁轴卡合,因此,第一锁车机构与第二锁车机构一起将车体与翻转平台锁定,整个结构简单可靠,而且维护方便。第一锁车机构和第二锁车机构先后动作的工作模式能使车体与翻转平台的锁定更稳固,更安全。
[0019] 2、本发明的第一锁车机构和第二锁车机构锁定车体与翻转平台时,锁车座的锁车座卡口与锁轴卡合,与此同时,锁钩的锁钩卡口也与锁轴卡合,并且,锁车座卡口的开口方向与锁钩卡口的开口方向呈现交叉,也就是说锁车座与锁钩一起对锁轴形成抱箍的状态,从而将车体与翻转平台锁定在一起,整个结构非常简单可靠。
[0020] 3、本发明的第一气缸拉动锁车座,从而使锁车座与锁轴卡合,当锁车座与锁轴卡合后,第二气缸的气缸杆向前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第一连杆则带动锁钩转动,从而使锁钩与锁轴卡合,从而使锁钩和锁车座对锁轴形成抱箍状态,与此同时,第一连杆与锁钩的铰接点、第二气缸气缸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与锁车座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此时锁钩就到达其死点位置,此时即使第二气缸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力很小,由于锁钩处于死点位置,锁钩与锁轴的卡合也不会松脱,因此,能够确保锁钩与锁车座对锁轴的抱箍状态,确保锁车的可靠性。
[0021] 4、本发明的锁钩与锁车座对锁轴抱箍时,并在第一连杆与锁钩的铰接点、第二气缸气缸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与锁车座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时,第二气缸继续推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使得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钝角,并且开口朝向第二气缸,此时,锁钩的位置就过了死点位置,此时锁钩的位置更不易被外力打破,因为当第一连杆与锁钩的铰接点、第二气缸气缸杆与第一连杆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与锁车座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时,锁钩的位置仍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死点位置仍然存在打破的可能,因此,当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形成钝角,并且开口朝向第二气缸时,锁钩的位置将更不易被外力干扰,能够确保锁钩与锁车座对锁轴的抱箍状态,确保锁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0022] 5、本发明的锁轴上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锁轴一端与车体铰接,车体上设有通过驱动连接板转动从而调节锁轴位置的锁轴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通过拉动连接板也使锁轴出现一定的摆动,能够很好地调节锁轴与锁车座的相对卡合位置,在第一锁车机构与锁轴卡合时不会因锁轴与锁车座位置不对应而出现卡合不进的情况,也能避免锁轴与锁车座位置不对应而对调节机构产生锁紧附加力。另外,由于导向块与调节杆之间设有弹簧,因此,当车体释放并沿平台路轨运行时,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使锁车机构解锁时不会产生很大的振动。【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运用在过山车上时的示意图之一;
[0024] 图2是本发明运用在过山车上时的示意图之二;
[0025] 图3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的部件的示意图;
[0027]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0028] 图6是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锁车机构和第二锁车机构即将转动而与锁轴卡合的示意图;
[0030]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锁车机构和第二锁车机构与锁轴卡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0031]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锁车机构和第二锁车机构与锁轴完成卡合的示意图;
[0032] 图10是本发明的锁车座与锁钩与锁轴卡合过程中的示意图;
[0033] 图11是本发明的锁车座和锁钩与锁轴卡合完成并且锁钩处于死点位置的示意图;
[0034] 图12是本发明的锁车座和锁钩与锁轴卡合完成并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呈开口朝第二气缸的钝角时的示意图;
[0035] 图13是本发明的锁车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37] 实施例1:
[0038]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断轨过山车翻转平台锁车机构,包括设在塔架100上的翻转平台1,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供车体2在上面运行的平台路轨3,所述的车体2上设有锁轴4,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能相对其转动并能与锁轴4卡合的第一锁车机构5,所述的第一锁车机构5上连接有能随其转动且当第一锁车机构5与锁轴4卡合后才与锁轴4卡合的进而与第一锁车机构5一起将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的第二锁车机构6。第一锁车机构5能相对翻转平台1转动,当车体2要从滑入段路轨200滑到平台路轨3上时,第一锁车机构5翻下,当车体2到达平台路轨3上时,第一锁车机构5翻起并与车体2上的锁轴4卡合,而第二锁车机构
6连接在第一锁车机构5上,并当第一锁车机构5与锁轴4卡合后,第二锁车机构6再与锁轴4卡合,因此,第一锁车机构5与第二锁车机构6一起将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整个结构简单可靠,而且维护方便。第一锁车机构5和第二锁车机构6先后动作的工作模式能使车体2与翻转平台1的锁定更稳固,更安全。
[0039] 如图3、图8、图10、图13所示,所述的第一锁车机构5包括与翻转平台1铰接的锁车座51,所述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能将锁车座51推动至平台路轨3以下位置和将锁车座51拉出至平台路轨3以上位置的驱动部件52,所述的锁车座51上设有当其被拉出至平台路轨3以上位置时与锁轴4卡合的锁车座卡口53,所述的锁车座卡口53为C型口,所述的第二锁车机构6连接在锁车座51上。
[0040] 如图3所示,所述的驱动部件52为一端与翻转平台1铰接,另一端与锁车座51铰接的第一气缸521。
[0041] 如图3、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的第二锁车机构6包括与锁车座51铰接的锁钩61,所述的锁钩61上设有能与锁轴4卡合的锁钩卡口62,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锁钩卡口62的开口方向与锁车座卡口53的开口方向呈现交叉,所述的锁车座51上还连接有用于推动锁钩61转动而使锁钩61与锁轴4卡合的驱动装置63。第一锁车机构5和第二锁车机构6锁定车体2与翻转平台1时,锁车座51的锁车座卡口53与锁轴4卡合,与此同时,锁钩61的锁钩卡口62也与锁轴4卡合,并且,锁车座卡口53的开口方向与锁钩卡口62的开口方向呈现交叉,也就是说锁车座51与锁钩62一起对锁轴4形成抱箍的状态,从而将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在一起,整个结构非常简单可靠。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锁车机构5和第二锁车机构6锁定车体2与翻转平台1时,锁车座卡口53的开口方向向右,而锁钩卡口62的开口方向向上,因此开口方向出现交叉,从而将锁轴4抱箍在内。
[0042] 如图3、图7至图10所示,所述的驱动装置63包括与锁车座51活动连接的第二气缸631,所述的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与锁钩61之间设有与二者铰接的第一连杆632,所述的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与锁车座51之间还设有与二者铰接的第二连杆633,所述的第一连杆
632与第二连杆633分别设于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的两侧,所述的第二连杆633、第一气缸
521与锁车座51三者同轴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杆632、第二连杆633和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三者同轴铰接。
[0043] 如图9、图11所示,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第一连杆632与锁钩61的铰接点、第二气缸631气缸杆与第一连杆632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633与锁车座51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此时锁钩61就到达其死点位置,此时即使第二气缸631推动第一连杆
632和第二连杆633的力很小,由于锁钩61处于死点位置,锁钩61与锁轴4的卡合也不会松脱,自锁效果好,因此,能够确保锁钩61与锁车座51对锁轴4的抱箍状态,确保锁车的可靠性。
[0044]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的锁轴4上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的连接板7远离锁轴4一端与车体2铰接,所述的车体2上设有通过驱动连接板7转动从而调节锁轴4位置的锁轴调节机构8。
[0045]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的锁轴调节机构8包括设在车体2上的调节座81,所述的调节座81与连接板7之间设有一端与连接板7铰接的调节杆82,所述的调节座81上设有供调节杆82在内滑行的导向块83,所述的导向块83的一侧设有能与调节杆82上的螺纹配合从而拉动调节杆82运动的调节螺母84,所述的导向块83与调节杆82之间还设有弹簧85。
[0046] 如图7、图8所示,所示的翻转平台1上设有对锁车座51的位置进行限定的第一限位块9和第四限位块12,所述的锁车座51上设有对第二连杆633的位置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10,所述的锁车座51上还设有对锁钩61进行限位的第三限位块11。
[0047] 实施例2:
[0048] 如图1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49] 当所述的锁车座51与锁轴4卡合而锁钩61与锁轴4未卡合时,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指向车体2的运动方向,当所述的锁车座51和锁钩61均与锁轴4卡合时,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钝角,并且开口方向与车体2的运动方向相反。此时,锁钩61的位置就过了死点位置,此时锁钩61的位置更不易被外力打破,因为当第一连杆632与锁钩61的铰接点、第二气缸631气缸杆与第一连杆632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633与锁车座51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时,锁钩61的位置仍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死点位置仍然存在打破的可能,因此,当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钝角,并且开口朝向第二气缸631时,锁钩61的位置将更不易被外力干扰,自锁效果更好,能够确保锁钩61与锁车座51对锁轴4的抱箍状态,确保锁车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0050] 如图12所示,所述的第一连杆632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二连杆633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R为175度至179度。当锁钩61的位置过了死点位置,并且第一连杆632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二连杆633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R为175度至179度时,自锁效果特别好,更能确保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51] 具体工作原理:
[0052] 如图1、图7所示,车体2从滑入段路轨200进入平台路轨3前,锁车座51连同第二锁车机构6一起被第一气缸521推至平台路轨3下方,目的是避免第一锁车机构5和第二锁车机构6与车体2干涉,确保车体2从滑入段路轨200运行至翻转平台1上的平台路轨3上而不被阻挡。
[0053] 车体2进入翻转平台1上的平台路轨3上后停止并检测到位后,第一锁车机构5和第二锁车机构6便开始锁紧车体2与翻转平台1(如图7所示,图中的虚线表示锁车座卡口53的运行轨迹)。首先第一气缸521拉动锁车座51转动,转动一定角度后,锁车座51上的锁车座卡口53便捕捉到锁轴4,并与锁轴4卡合而将锁轴4限制在C型锁车座卡口53内,第一气缸521继续拉动锁车座51转动,锁轴4接触到锁钩61并有滑入锁钩卡口62的趋势,此时第二气缸631的气缸杆伸出,推动第一连杆632和第二连杆633,第一连杆632就推动锁钩61与锁轴4相卡合(如图8),第二气缸631继续推动第一连杆632和第二连杆633,当第一连杆632与锁钩61的铰接点、第二气缸631气缸杆与第一连杆632的铰接点以及第二连杆633与锁车座51的铰接点三点共线时,锁钩61就到达其死点位置,此时锁钩61和锁车座51就对锁轴4形成抱箍状态(如图9、图11),此时,第一锁车机构5和第二锁车机构6就将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定在一起,而且由于锁钩61到达其死点位置,自锁性强,对锁轴4的卡锁不会出现松脱,确保车体2与翻转平台1二者的锁定安全,此时,第一气缸521继续拉动锁车座51,锁车座51便会推动车体2沿平台路轨3运动,当锁车座51接触到第一限位块9后,锁车座51停止转动,第一气缸521继续保持拉力。为了获得更可靠的锁定性,第二气缸631可以接着推动第一连杆632和第二连杆633,使第一连杆632与第二连杆633形成钝角,并且开口朝向第二气缸631,而且使第一连杆632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与第二连杆633上的两个铰接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R为175度至179度(如图12),此时,第二连杆633碰到第二限位块10,至此对车体2与翻转平台1的锁紧动作完成。
[0054] 如图2所示,当车体2与翻转平台1锁紧后,车体2随翻转平台1一起翻转一定角度而与滑出段路轨300对接,此时到达发车位置。此时,车体2有向下滑动的趋势,锁车机构通过锁钩61及锁车座51将锁轴4抱住。解锁而释放车体2时,首先第二气缸631拉动第一连杆632和第二连杆633,第一连杆632则带动锁钩61运动,第二连杆633则向第二气缸631摆动,此时锁钩61的过死点位置或死点位置被破坏,锁钩61转动而不再与锁车座51一起对锁轴4形成抱箍状态,因此,车体2无法被束缚;在车体2重力的作用下,锁轴4从锁钩61内脱出,车体2向下运动到滑出段路轨300上。车体2在向下运动的释放过程中,第二气缸631将锁钩61拉至第三限位块11,此时,第二气缸631保持拉力,让锁钩61与第三限位块11一直接触(如图7)。当车体2脱离翻转平台1后,第一气缸521动作,将锁车座51推至第四限位块12处,此时,第一锁车机构5和第二锁车机构6就运动至平台路轨3的下方,以便翻转平台1翻转至水平状态后供另一辆车体2从滑入段路轨200进入翻转平台1。
[0055] 如图4至图7所示,为了使锁轴4与转动后的锁车座51上的锁车座卡口53对应的更好,可以通过调节调节螺母84,从而拉动调节杆82,进而拉动连接板7,从而实现锁轴4的位置的调整。而弹簧85的设置,可以使车体2上的锁轴4与锁定机构脱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小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