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30425.8

文献号 : CN1061693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间渕实良

申请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对绞合线的U形部加捻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为了在U形部(106)的绞合未形成部(108)形成绞合,横向开2个销(29),成为コ形,并且进行张力的松弛。即,使绞合未形成部(108)成为自由状态,此时,从已经加捻的部分传递残留的扭力,形成绞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横向开2个销(29)、并使这2个销(29)移动至绞合部(107)的部分的过程中,使用架设位置变更单元。另外,作为使一直施加的张力稍微松弛的机构,使用张力松弛单元。

权利要求 :

1.一种绞合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钩部,能够对形成在至少2根电线的中间的U形部进行架设并拉伸;

一端夹紧部,夹紧所述至少2根电线的一端;

另一端夹紧部,夹紧所述至少2根电线的另一端;

同向旋转部,在利用所述钩部架设并拉伸所述U形部的状态下,使所述一端夹紧部和所述另一端夹紧部向相同方向旋转;以及架设位置变更部,在通过所述同向旋转部而在所述中间形成绞合部后,为了在所述U形部所发生的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使所述钩部中的所述U形部的架设部分移动到所述一端侧和/或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绞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线制造装置还具备张力松弛部,为了在所述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对基于所述钩部的拉伸进行松弛。

3.一种绞合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工序,成为利用钩部对将至少2根电线的中间形成为U形的U形部进行了架设并拉伸的状态,并且,使夹紧所述至少2根电线的一端的一端夹紧部和夹紧所述至少2根电线的另一端的另一端夹紧部向相同方向旋转,在所述中间形成绞合部;和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后,为了在所述U形部所产生的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使所述钩部中的所述U形部的架设部分移动到所述一端侧和/或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绞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合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线制造方法还包含第三工序,为了在所述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对基于所述钩部的拉伸进行松弛。

说明书 :

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至少将2根电线捻合以制造绞合线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为了对搭载于汽车的设备间进行电气连接,将线束布线在车辆中。线束被构成为具有多个辅线束。具有这样构成的线束通过将辅线束组合成期望的电路图案来制造。作为辅线束之一,可以列举:双绞线(绞合线)。
[0003] 图20示出通过将2根电线101捻合来制造绞合线102的工序。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特开2008-277032号公报)公开了用于制造绞合线102的装置。专利文献1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电线捻合装置)具备:操作台;保持部,在该操作台上保持2根电线的一端;发动机,使保持部绕轴旋转;一对旋转保持部,由单芯保持部彼此并列设置而成,该单芯保持部以绕轴自由旋转的方式保持一根电线的另一端;移动保持部,被设置成沿上述轴自由移动;驱动部,使该移动保持部沿上述轴移动;以及控制部,控制移动保持部的移动速度等。
[000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70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在专利文献1的绞合线制造装置(电线捻合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绞合线102被制造成直线状且长的状态,因此,为了制造这样的绞合线102,必须确保装置的设置空间在水平方向的长度至少为电线101的长度以上。另外,也存在的问题是:在将制成的绞合线102从操作台取下时,必须移动至绞合线102的端部,从而导致操作性变差。
[0009] 另外,虽然也考虑了使电线的中间形成为U形,并以现有的1/2长度制造绞合线,但是存在加捻未正确地形成在U形的部分即电线的U形部的可能。
[0010]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因此,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将加捻正确地形成在绞合线的U形部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绞合线制造装置以下述(1)~(4)为特征。
[0013] (1)一种绞合线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0014] 钩部,能够对形成在至少2根电线的中间的U形部进行架设并拉伸;
[0015] 一端夹紧部,夹紧所述2根电线的一端;
[0016] 另一端夹紧部,夹紧所述2根电线的另一端;
[0017] 同向旋转部,在利用所述钩部架设并拉伸所述U形部的状态下,使所述一端夹紧部和所述另一端夹紧部向相同方向旋转;以及
[0018] 架设位置变更部,在通过所述同向旋转部而在所述中间形成绞合部后,为了在所述U形部所发生的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使所述钩部中的所述U形部的架设部分移动到所述一端侧和/或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绞合部。
[0019] (2)在上述(1)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中,还具备张力松弛部,为了在所述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对基于所述钩部的拉伸进行松弛。
[0020] (3)一种绞合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0021] 第一工序,成为利用钩部对将至少2根电线的中间形成为U形的U形部进行了架设并拉伸的状态,并且,使夹紧所述2根电线的一端的一端夹紧部和夹紧所述2根电线的另一端的另一端夹紧部向相同方向旋转,在所述中间形成绞合部;和
[0022] 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后,为了在所述U形部所产生的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使所述钩部中的所述U形部的架设部分移动到所述一端侧和/或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绞合部。
[0023] (4)在上述(3)所述的绞合线制造方法中,还包含第三工序,为了在所述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对基于所述钩部的拉伸进行松弛。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的作用,将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部分详细说明,此处省略其说明。
[0025] 发明效果
[0026] 根据上述(1)、(3)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由于使对U形部的架设部分移动到正在加捻的位置(换句话说,使架设部分移动到绞合部),因此发挥能够使绞合未形成部成为自由状态,然后,对绞合未形成部正确地加捻的效果。
[0027] 另外,由于是使绞合线的中间形成U形、以现有的1/2的长度制造绞合线的装置和方法,因此能够消减设置空间。另外,由于是如上所述地以现有的1/2的长度制造绞合线的装置和方法,因此能够使制成的绞合线的端部位置接近,因此,不需要像现有例那样移动到端部位置,能够显著减轻作业者的负担,提高作业性。
[0028] 根据上述(2)、(4)所述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和绞合线制造方法,在将对U形部的架设部分移动至正在加捻的位置后,将基于钩部的拉伸松弛以进行制造的装置和方法,因此通过将拉伸松弛,从而将残留的扭力自然地传递到已加捻部分,能够对绞合未形成部简单且正确地加捻。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所涉及的装置构成、工序等的模式图。
[0030] 图2是示出基于电线叠加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模式图。
[0031] 图3是示出基于加捻单元的制造工序中的电线端夹紧工序的模式图。
[0032] 图4是示出基于加捻单元的制造工序中的延伸方向变更工序的模式图。
[0033] 图5是示出基于电线上拉单元和带供给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模式图。
[0034] 图6是示出基于加捻单元的制造工序中的加捻工序的模式图。
[0035] 图7是示出制造后的绞合线的状态的模式图。
[0036] 图8是一端夹紧部和另一端夹紧部的详细图,(a)是示出夹紧前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示出夹紧时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示出跨过电线保持杆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7] 图9是与图4的延伸方向变更工序对应的详细图。
[0038] 图10是与图5的基于电线上拉单元的制造工序对应的详细图。
[0039] 图11是与图5的基于带供给单元的制造工序对应的详细图。
[0040] 图12是与图6的加捻工序对应的详细图。
[0041] 图13是示出基于带供给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模式图,(a)是带供给所涉及的图,(b)是将带的一部分粘贴到2根电线后的图,(c)是粘贴辅助部所涉及的图,(d)是缠绕带后的图。
[0042] 图14是示出U形部未加捻时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俯视图的展开图。
[0043] 图15是示出在U形部形成绞合的方法的图,(a)是方法的概略图,(b)~(d)是俯视图的展开图。
[0044] 图16是示出在U形部形成绞合的其他方法的图,(a)~(d)是方法的概略图。
[0045] 图17(a)~(c)是图16的俯视图的展开图。
[0046] 图18是图16和图17的例子的补充说明图。
[0047] 图19是示出在U形部形成绞合的另外的其他方法的图。
[0048] 图20是现有例的说明所涉及的图,(a)是将2根电线并排后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绞合线的图。
[0049] 符号说明
[0050] 1…绞合线制造装置
[0051] 2…电线输送单元
[0052] 3…电线叠加单元
[0053] 4…加捻单元
[0054] 5…电线上拉单元
[0055] 6…带供给单元
[0056] 7…地板
[0057] 8…装置基部
[0058] 9…输送部
[0059] 10…移动部
[0060] 11…电线保持杆
[0061] 12…电线保持部
[0062] 13…电线叠加部
[0063] 14…一端夹紧部
[0064] 15…另一端夹紧部
[0065] 16…延伸方向变更部
[0066] 17…同向旋转部
[0067] 18…钩部
[0068] 19…钩移动部
[0069] 20…钩主体
[0070] 21…主体旋转部
[0071] 22…带供给部
[0072] 23…带粘贴部
[0073] 24…粘贴辅助部
[0074] 24a…第一辅助部
[0075] 24b…第二辅助部
[0076] 25…带
[0077] 26…夹紧主体
[0078] 26a…成为U形的部分
[0079] 26b…臂部
[0080] 27…滑动机构部
[0081] 28…电线弯曲部
[0082] 29…销
[0083] 101…电线
[0084] 102…绞合线
[0085] 103…一端
[0086] 104…另一端
[0087] 105…中间、
[0088] 106…U形部
[0089] 107…绞合部
[0090] 108…绞合未形成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1] 绞合线制造装置作为该装置构成,具备:钩部,能够架设并拉伸至少2根电线的U形部;一端夹紧部和另一端夹紧部,夹紧2根电线的一端和另一端;同向旋转部,在用钩部架设并拉伸U形部的状态下,使一端夹紧部和另一端夹紧部向相同方向旋转;以及架设位置变更单元,为了在将绞合部形成在2根电线的中间之后,通过该同向旋转部在U形部所产生的绞合未形成部形成绞合,使钩部的架设U形部的部分移动至2根电线的绞合部。
[0092] [实施例]
[0093]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所涉及的装置构成、工序等的模式图。另外,图2是示出基于电线叠加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模式图,图3是示出基于加捻单元的制造工序中的电线端夹紧工序的模式图,图4是示出基于加捻单元的制造工序中的延伸方向变更工序的模式图,图5是示出基于电线上拉单元和带供给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模式图,图6是示出基于加捻单元的制造工序中的加捻工序的模式图,图7是示出制造后的绞合线的状态的模式图。
[0094]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箭头表示第一方向~第三方向。具体而言,将从装置上游侧向装置下游侧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并将在水平面上与第一方向直交的方向(纸面垂直方向)作为第二方向,将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直交的方向作为第三方向。此外,虽然没有特别用箭头表示,但将在上述铅直面上成为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的方向(例如,斜向上方向)定义为第四方向(省略图示)。
[0095] <关于绞合线制造装置1的构成和绞合线制造方法>
[0096] 图1中,绞合线制造装置1是用于制造绞合线102(参照图7)的装置,并构成为具备:电线输送单元2;电线叠加单元3;加捻单元4,被配置在该电线叠加单元3的装置下游侧;电线上拉单元5和带供给单元6,并设于加捻单元4;以及控制单元,控制装置整体(省略图示)。
[0097] 绞合线制造装置1的制造工序被构成为包含:基于电线叠加单元3的制造工序、基于加捻单元4的制造工序、基于电线上拉单元5的制造工序、和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
[0098] <关于绞合线102>
[0099] 绞合线102(参照图7)是与图20的绞合线102(现有例)相同的构成及构造,并通过将2根电线101捻合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电线101的根数是2根,也可以捻合2根以上。
[0100] <关于电线输送单元2>
[0101] 在图1至图7中,电线输送单元2具备:装置基部8,被设置在制造设施的地板7;输送部9,被配置在该装置基部8的上部;移动部1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及电线保持杆11,相对于该移动部10自由拆装地安装。输送部9被形成作为沿第一方向大幅伸长的输送用的部分。在输送部9设置用于使移动部10移动的移动机构(省略图示)。移动部10被形成为能够自由拆装电线保持杆11。
[0102] 在图1中,电线保持杆11是电线保持用的长条的杆。在电线保持杆11形成多个用于保持电线101的电线保持部12(参照图8)。该电线保持部12被配置形成为以预定间距并排在第一方向。电线保持部12被形成为:如果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参照图8、图20)从该上方进行插入,则能够分别保持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另外,电线保持部12被形成为能够使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
[0103] 如果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分别被保持在电线保持杆11,则在中间105形成U形部106。U形部106通过如上的电线端的保持来形成。
[0104]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保持了4根电线101的状态。这是为了简化其后工序的说明,仅以4根为例。
[0105] 图1中,电线101被逐根保持。为了说明这个情况,图中圆内的放大图是仅1根电线101。电线101通过电线保持杆11而被输送供给向电线叠加单元3。
[0106] <关于电线叠加单元3>
[0107] 在图2中,电线叠加单元3具有一对电线叠加部13。该一对电线叠加部13被构成为能够使电线101叠加成2根电线101。具体而言,被构成为能够将最初供给的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分别夹紧,并暂时向电线保持杆11的上方抬起,另外,能够叠加在接下来供给的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之上。
[0108] <针对基于电线叠加单元3的制造工序>
[0109] 在基于电线叠加单元3的制造工序中,由上可知,进行最初供给的电线101与接下来供给的电线101的叠加。基于此,2根电线101被以叠加的状态保持在电线保持杆11。2根电线101被以该一端103和另一端104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方式保持在电线保持杆11。另外,2根电线101被以在中间105形成U形部106、该中间105因自重而垂下的状态保持在电线保持杆11。
[0110] 图2中,由于使电线101叠加成2根电线101,因此,图中圆内的放大图所示的电线101是2根。2根电线101被以保持在电线保持杆11的状态输送供给到加捻单元4。
[0111] <关于加捻单元4>
[0112] 在图3至图6中,加捻单元4被构成为具备:一端夹紧部14、另一端夹紧部15、延伸方向变更部16、以及同向旋转部17。在基于加捻单元4的制造工序中,进行捻合2根电线101所需要的工序。具体而言,进行电线端夹紧工序、延伸方向变更工序、和加捻工序。需要说明的是,在加捻单元4并设有电线上拉单元5和带供给单元6。因此,在基于加捻单元4的制造工序的过程中,进行基于电线上拉单元5的制造工序、和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
[0113] <关于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
[0114] 在图3中,一端夹紧部14被构成为能够将被输送供给到加捻单元4的2根电线101的一端103夹紧。另外,另一端夹紧部15同样地,也被构成为能够将2根电线101的另一端104夹紧。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具有同样的构成和构造。在加捻单元4,首先使用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进行电线端夹紧工序。
[0115] <关于电线端夹紧工序>
[0116] 在电线端夹紧工序中,由上可知,进行利用一端夹紧部14夹紧2根电线101的一端103,并且利用另一端夹紧部15夹紧另一端104。需要说明的是,即使进行该电线端夹紧工序,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延伸方向仍然是沿着第二方向的状态。一旦电线端夹紧工序完成,接着进行基于延伸方向变更部16的制造工序(延伸方向变更工序)。
[0117] <关于延伸方向变更部16>
[0118] 在图3和图4中,延伸方向变更部16被构成为将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延伸方向由第二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为了将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延伸方向由第二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延伸方向变更部16被构成为能够使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沿第一方向绕轴旋转移动,并能够将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由图3的状态变成图4的状态。
[0119] <关于延伸方向变更工序>
[0120] 在延伸方向变更工序中,由上可知,对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延伸方向进行变更。即,由沿第二方向的状态变更成沿第三方向的状态。一旦进行延伸方向变更工序,则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延伸方向变更成沿第三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中间105是因自重而垂下的状态。一旦延伸方向变更工序完成,接着进行基于电线上拉单元5的制造工序。
[0121] <关于电线上拉单元5>
[0122] 在图4和图5中,电线上拉单元5被构成为具备钩部18和钩移动部19。钩部18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通过加捻单元4的延伸方向变更部16将延伸方向变更成沿第三方向的状态下的电线101进行架设。具体而言,被构成为能够架设一端103或另一端104的附近部分(后述的电线弯曲部28)。这样的钩部18具有形成为V形的钩主体20、和主体旋转部21。主体旋转部21被构成为能够使钩主体20旋转移动。
[0123] 钩移动部19被构成为能够使钩部18沿第三方向直线移动。即,钩移动部19具有在第三方向伸长的滑动机构等。
[0124] 电线上拉单元5被构成为在加捻单元4的后述的同向旋转部17之前动作。即,被构成为在捻合2根电线101之前动作。
[0125] <关于基于电线上拉单元5的制造工序>
[0126] 在基于电线上拉单元5的制造工序中,进行电线架设工序和张力施加工序。在电线架设工序中,由上可知,通过钩主体20的旋转移动,来对延伸方向被变更为沿第三方向的状态下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中的一个(该附近的电线弯曲部)进行架设(参照图4)。另外,在张力施加工序中,使钩部18沿第三方向直线移动(拉起),并将张力施加到2根电线101(参照图5)。一旦进行张力施加工序,则电线101以该U形部106被架设在钩主体20的状态被拉伸。
[0127] 一旦基于电线上拉单元5的制造工序完成,接着进行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
[0128] <关于带供给单元6>
[0129] 在图5中,带供给单元6被构成为具备:带供给部22、带粘贴部23(参照图13,将后述)、粘贴辅助部24(参照图13,将后述)。带供给单元6被构成为:能够向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附近供给停止散开的带25,并最终成为带卷。更详细而言,带供给单元6被构成为:能够在使加捻单元4的后述的同向旋转部17动作之前,将从带供给部22供给的带25的一部分(一端)粘贴在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附近的预定位置。另外,被构成为能够在使同向旋转部17动作而开始2根电线101的捻合时,利用该捻合的旋转,完成带25的剩余部分的缠绕。
[0130] <关于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
[0131] 在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中,由上可知,在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附近的预定位置缠绕带25。一旦进行带25的缠绕,则防止2根电线101在捻合后散开。
[0132] 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从该过程中与基于加捻单元4的制造工序一起进行。具体而言,与加捻工序一起进行。在加捻工序中,加捻单元4的同向旋转部17进行动作。
[0133] <关于同向旋转部17>
[0134] 在图6中,同向旋转部17包含未图示的发动机等,并被构成为能够使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向相同方向旋转。同向旋转部17被构成为使2根电线101产生扭拧(从图5的圆内的状态到图6的圆内的状态的扭拧。需要说明的是,附图标号107表示绞合部),并利用该扭拧完成捻合。
[0135] 在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中,利用用于上述捻合的旋转进行带25的缠绕。
[0136] <关于加捻工序>
[0137] 在加捻工序中,由上可知,进行2根电线101的捻合。一旦进行加捻工序,而且,基于带供给单元6的制造工序完成,则绞合线102完成。
[0138] <关于制造成的绞合线102>
[0139] 在图7中,制造成的绞合线102返回到电线保持杆11,并被输送到装置下游(或者,被收容在预定的储存部分)。
[0140] <关于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及制造方法的效果>
[0141] 以上,参照图1至图7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和制造方法,由于不只像现有例那样在水平方向,在铅直方向也确保制造绞合线102所必须的空间的构成及构造,因此与现有例相比,能够显著缩短装置全长。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消减设置空间。
[0142]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和制造方法,由于通过使2根电线101的中间105成为U形从而能够以现有的1/2的长度制造绞合线102,因此能够以铅直方向不变大的状态消减设置空间。
[0143]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绞合线制造装置1和制造方法,由于将2根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配置在靠近位置来制造的构成和构造,因此,制造成的绞合线102的端部位置近,不需要像现有例那样移动到端部位置(本实施例是自动化进行,因此没有必要),因此能够显著减轻作业者的负担。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作业性。
[0144] 此外,列举能够在U形部106正确地加捻的效果,对此,参照图14至图19后述。
[0145] <针对构成绞合线制造装置1的各单元的详细构造等>
[0146] 以下,参照附图面,对构成绞合线制造装置1的各单元的详细构造等进行说明。
[0147] 图8是一端夹紧部和另一端夹紧部的详细图,(a)是示出夹紧前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示出夹紧时的状态的立体图,(c)是示出跨越电线保持杆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9是与图4的延伸方向变更工序对应的详细图,图10是与图5的基于电线上拉单元的制造工序对应的详细图,图11是与图5的基于带供给单元的制造工序对应的详细图,图12是与图6的加捻工序对应的详细图。进一步地,图13是示出基于带供给单元的制造工序的模式图,(a)是带供给所涉及的图,(b)是将带的一部分粘贴到2根电线后的图,(c)是粘贴辅助部所涉及的图,(d)是带的缠绕完成后的图。
[0148] <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的详细情况>
[0149] 在图8中,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具有如上所述同样的构成和构造。此处,列举一端夹紧部14为代表例以下进行说明。一端夹紧部14具有一对夹紧主体26,该一对夹紧主体26在电线保持杆11的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位置,并且,以跨越电线保持杆11的形状夹紧2根电线101的一端103。另外,一端夹紧部14具有用于自由开闭一对夹紧主体26(用于自由夹紧)的滑动机构部27。
[0150] 一对夹紧主体26被形成为能够将被保持在电线保持杆11的电线保持部12的一端103以沿第二方向的状态进行夹紧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被形成为U形的形状。一对夹紧主体26的成为U形的部分26a经由臂部分26b而被安装在滑动机构部27。如果滑动机构部27沿第一方向滑动,则一对夹紧主体26也沿第一方向开闭。
[0151] 需要说明的是,一旦使延伸方向变更部16(图3和图4)动作,则一端夹紧部14由图8的状态成为图9的状态,随之而来,2根电线101的一端103的延伸方向也由第二方向变更为第三方向。
[0152] <关于电线弯曲部28>
[0153] 在图9中,在2根电线101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附近形成电线弯曲部28。这是由于一端103和另一端104沿第三方向延伸,另外,中间105侧因自重而垂下,从而形成电线弯曲部28。电线弯曲部28作为相对于钩部18的钩主体20的架设部分而使用。
[0154] <关于钩部18>
[0155] 在图9中,钩部18具有:钩主体20;和主体旋转部21,使该钩主体20旋转移动。钩主体20如图所示,被形成为V形。钩主体20的基端部被连续地安装在主体旋转部21。钩主体20的中间被形成为具有倾斜部分。也就是说,被形成为V形。钩主体20的前端被以容易进行电线弯曲部28的架设且不易脱落的方式形成。
[0156] 钩部18一旦钩主体20通过主体旋转部21而旋转移动,即,钩主体20从图中实线所示的前端向下的状态旋转移动至虚线所示的前端向上的状态,则能够在该旋转移动的过程中架设电线弯曲部28(电线架设工序)。而且,钩部18是,通过钩移动部19(参照图4和图5)而向第三方向拉起,则能够成为图10所示地将2根电线101拉成笔直的状态(张力施加工序)。此时,2根电线101成为施加了所需的张力的状态。
[0157] <关于带25的缠绕和捻合>
[0158] 在图11和图12中,2根电线101在被拉成笔直的状态下,在该一端103和另一端104附近的预定位置粘贴带25的一部分(一端)。而且,如果一端夹紧部14和另一端夹紧部15通过同向旋转部17(参照图6)而向相同方向旋转(加捻工序),则在该2根电线101捻合的同时,也进行带25的剩余部分的缠绕。停止散开的带25的缠绕利用捻合的旋转来进行。以下,针对带25的缠绕,进行稍微详细的说明。
[0159] <关于带25的缠绕的详细情况>
[0160] 在图13(a)中,从带供给单元6的带供给部22供给2片长方形的带25。在本实施例中,带供给部22被构成为能够将2个环状的带主体并排,并从该2个带主体以预定长度供给带25。在输送带25的输送时,使用一对带粘贴部23。该一对带粘贴部23被构成为在带25的一部分(一端)、且能够例如吸附没有粘合层的侧。另外,也构成为能够以吸附了带25的状态进行输送。
[0161] 如果通过一对带粘贴部23将带25输送到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上述预定位置,并将带25的一部分(一端)的粘合层侧按压在预定位置,则如图13(b)所示,将带25的一部分(一端)粘贴在上述预定位置。此后,使用作用在如图13(c)所示的部分的粘贴辅助部24,然后如果进行捻合,则如图13(d)所示,带25的缠绕完成。
[0162] 需要说明的是,粘贴辅助部24被构成为在进行捻合时(使同向旋转部17动作时)能够辅助带25的剩余部分的粘贴。在本实施例中,被构成为具备第一辅助部24a和第二辅助部24b。第一辅助部24a被形成为将带25轻押向电线101的部分。另外,第二辅助部24b被形成为用于承受来自第一辅助部24a的按压力,使电线101不被压入的板状的部分。如果是这样构成的粘贴辅助部24,则在2根电线101的捻合开始后,能够可靠地作用到带25。其结果,带25的剩余部分伴随捻合的旋转而可靠地缠绕。
[0163] <关于有效的捻合>
[016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有效的捻合即本发明的特征进行说明。
[0165] 图14是示出在U形部未加捻时的状态的图,(a)是俯视图,(b)是正视图,(c)是俯视图的展开图。另外,图15是示出在U形部形成绞合的方法的图,(a)是方法的概略图,(b)~(d)是俯视图的展开图。而且,图16是示出在U形部形成绞合的其他方法的图,(a)~(d)是方法的概略图,图17(a)~(c)是图16的俯视图的展开图。而且,另外,图18是图16和图17的例子的补充说明图,图19是示出在U形部形成绞合的其他方法的图。
[0166] 在图14中,通过进行对2根电线101施加扭拧这样的捻合,从而制造绞合线102。稍微详细地说明,绞合线102被以U形部106架设在钩主体20的状态拉伸,并在该状态下进行对2根电线101施加扭拧这样的捻合,从而进行制造。因此,在钩主体20的位置,存在与钩主体
20接触的长度L1的量和与钩主体20相邻的长度L2的量未加捻的可能。因此,以下举几个例子,分别对用于在产生在U形部106的绞合未形成部108形成绞合的方法进行说明。
[0167] <关于第一方法>
[0168] 在图15中,作为在U形部106的绞合未形成部108形成绞合的第一方法,使绞合线102如图中箭头地移动的方法是有效的。即,使钩主体20移动到正在加捻的位置(移动到绞合部107的部分),使绞合未形成部108成为自由状态,此时,使残留的扭力由已加捻的部分传递从而形成绞合,该方法是有效的。
[0169] 需要说明的是,在成为上述自由状态后,将至此施加着的张力稍微松弛是有效的(虽然省略了标号等的图示,但作为实现上述方法的机构,使用张力松弛单元)。另外,为了对上述的产生在U形部106的绞合未形成部108形成绞合,作为使钩主体20移动到绞合部107的机构,使用架设位置变更单元(省略标号等的图示)。
[0170] 此外,作为图15的变形例,也可以列举以下方法:使绞合未形成部108成为自由状态,然后在成为自由状态后,使有绞合未形成部108的一侧的一端夹紧部14或另一端夹紧部15略微旋转,以形成绞合。
[0171] <关于第二方法>
[0172] 在图16(a)和图17(a)中,作为在U形部106的绞合未形成部108形成绞合的第二方法,将上述的钩主体20变更成2个销29(也可以不变更而另外设置钩主体20),然后,如图16(b)和图17(b)所示,横向开2个销29,成为コ形的U形部106,并且,如图16(c)所示,对张力进行松弛(对电线拉伸进行松弛(虽然省略了标号等的图示,但使用张力松弛单元)),该方法是有效的。
[0173] 即,在第二方法中,使绞合未形成部108成为自由状态,此时,从已经加捻的部分传递残留的扭力,形成如图16(d)所示的绞合,该方法是有效的(在横向开2个销29、并使该2个销29移动至绞合部107的部分的过程中,使用架设位置变更单元(省略标号等的图示))。
[0174] <第二方法的补充(绞合部107的间距为25mm的情况)>
[0175] 对上述第二方法进行补充说明。在图18中,在绞合部107的间距为25mm时,如果将图中的尺寸A设定为30mm、将尺寸B设定为40mm,则能够形成正常的绞合。另外,同样地,如果将尺寸A设定为40mm、将尺寸B设定为40mm,则能够形成正常的绞合。另外,同样地,如果将尺寸A设定为50mm、将尺寸B设定为40mm,则能够形成正常的绞合。另外,同样地,如果将尺寸A设定为40mm、将尺寸B设定为50mm,则能够形成正常的绞合。另外,同样地,如果将尺寸A设定为50mm、如果将尺寸B设定为50mm,则能够形成为正常的绞合。另外,同样地,如果将尺寸A设定为60mm、将尺寸B设定为50mm,则能够形成正常的绞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设定中,当然全部不产生缺陷。
[0176] <第二方法的补充(绞合部107的间距为45mm时)>
[0177] 在绞合部107的间距为45mm时,也得到与上述25mm时相同的结果,因此,此处省略其说明。
[0178] <其他方法>
[0179] 在图19中,接下来的方法也是有效的。即,如图19(a)所示,使电线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位置偏移,将电线的中点相对于销29移动,而且,首先在接近目标加捻间距时停止加捻,接着,如图19(b)所示地将电线的一端103和另一端104的位置与上述相反地偏移,对剩余部分进行加捻,该方法也是有效的。
[0180] <关于本发明的效果>
[0181] 以上,参照图14至图19进行了说明,根据本发明,使对U形部106的架设部分移动至加捻的位置(换言之,使钩主体20、销29移动至绞合部107),因此,发挥能够使绞合未形成部108成为自由状态、然后能够对绞合未形成部108正确地加捻的效果。
[0182] 当然,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