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10214434.6

文献号 : CN1061754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韦宜军

申请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身、设置在所述锅身上的测温装置、控制板、无线通信装置、及围设于所述锅身外的外壳;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测温装置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测温装置采集的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生成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电磁炉发送温度信号,以使所述电磁炉根据所述温度信号,通过调整所述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对所述锅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信号包括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所述控制板与无线通信装置固定于所述外壳。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使得电磁炉及时准确地获取锅具的实际温度,从而精确控制锅具的温度。

权利要求 :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身、设置在所述锅身上的测温装置、控制板、无线通信装置、及围设于所述锅身外的外壳;

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测温装置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连接;

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测温装置采集的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生成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电磁炉发送温度信号,以使所述电磁炉根据所述温度信号,通过调整所述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对所述锅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信号包括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

所述控制板与无线通信装置固定于所述外壳;

所述锅具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手柄端部、手柄侧部以及手柄底部,所述锅身的底部外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手柄底部嵌入在第一凹槽中,所述手柄底部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相互扣合且可拆离的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扣合后形成一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防水罩;

所述控制板装设于所述防水罩内,所述防水罩通过灌胶密封,所述防水罩设置在所述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安装在所述锅身的底部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锅具的手柄上,为所述控制板和无线通信装置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的上边沿和所述外壳的上边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感温探头;

所述感温探头连接至所述控制板,所述锅身外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感温探头的固定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集成在所述控制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报警器,当所述控制板检测到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高于预设的安全温度时,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与所述锅身匹配的锅盖。

说明书 :

锅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的锅具通常有良好的导磁率,可放到电磁炉上进行加热,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0003] 常规使用中,电磁炉通常需要获取锅具当前的温度,根据锅具的当前温度和预先设定的软件,通过调整电磁炉自身的工作状态,来对锅具的温度进行控制。目前的温度控制方案中,电磁炉获取锅具温度的方法为,锅具放在电磁炉上面进行加热时,食物通过锅具底部把热量辐射到电磁炉的瓷板上,瓷板将热量传导到瓷板底部的测温装置,来实现电磁炉对锅具温度的获取。
[0004] 但是,由于瓷板导热有滞后性,并且热辐射方式的传热效果差,瓷板底部的测温装置无法及时和准确的探测到锅具的实际温度,导致电磁炉无法精确控制锅具的温度,可能引发锅具空锅干烧,或者水长时间沸腾等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具,用于解决现有的温度控制方案无法精确控制锅具温度的问题。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身、设置在所述锅身上的测温装置、控制板、无线通信装置、及围设于所述锅身外的外壳;所述控制板分别与所述测温装置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测温装置采集的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生成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向电磁炉发送温度信号,以使所述电磁炉根据所述温度信号,通过调整所述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对所述锅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信号包括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所述控制板与无线通信装置固定于所述外壳。
[0007] 本发明提供的锅具,通过控制板根据设置在锅身上的测温装置采集的锅具的实际温度,生成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向电磁炉发送包括锅具的实际温度的温度信号,能够使得电磁炉及时准确地获取锅具的实际温度,从而精确控制锅具的温度。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09]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3]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4]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 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绕线架的剖面示意图;
[0022]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提供的绕线架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E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四提供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F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五提供的绕线架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六提供的线材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七提供的锅具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八提供的锅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0031] 101、控制板获取测温装置采集的锅具的实际温度;
[0032] 102、所述控制板根据所述实际温度,生成温度信号,所述温度信号包括所述实际温度;
[0033] 103、所述控制板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向加热所述锅具的电磁炉发送所述温度信号,以使所述电磁炉根据所述温度信号,通过调整所述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对所述锅具的温度进行控制。
[0034]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中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力线会切割锅具,使锅具发热,控制板与测温装置之间电连接,能够接收测温装置发送的锅身温度,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将锅身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以使电磁炉根据锅身温度对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当锅身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停止给加热线圈通电,或者,根据锅身温度调节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或频率等。电磁炉根据锅身温度对加热线圈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35] 具体的,发送所述温度信号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简称WLAN)、蓝牙等,相应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WLAN装置、蓝牙装置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0036] 可选的,为了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锅身多个部位的实际温度。相应的,101具体可以包括:
[0037] 所述控制板获取设置在锅具底部的第一测温部件采集的所述锅具底部的实际温度;
[0038] 和/或,所述控制板获取设置在锅具侧壁上的第二测温部件采集的所述锅具侧壁的实际温度。
[0039] 实际应用中,锅具的实际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干烧等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温度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0040] 所述控制板若检测到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高于预设的安全温度,则控制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0041] 其中,所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的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语音报警,振动报警等,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进行限制。
[0042] 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中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力线会切割锅具,使锅具发热,测温装置探测锅具的实际温度,并反馈给控制板,控制板获取温度数据之后,进行处理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温度信号给电磁炉,电磁炉根据收到的温度信号,能准确的知道锅具的温度,根据事先设定的软件进行烹饪处理。如此电磁炉就能精确的控制锅具的温度,可以避免锅具干烧等危险。
[0043] 本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板根据设置在锅身上的测温装置采集的锅具的实际温度,生成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向电磁炉发送包括锅具的实际温度的温度信号,能够使得电磁炉及时准确地获取锅具的实际温度,从而精确控制锅具的温度,避免安全隐患。并且,控制板在检测到锅具的实际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报警器报警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性,进一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0044]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所述锅具包括:
[0045] 锅身21、设置在锅身21上的测温装置22、控制板23、以及无线通信装置(图中未示出);
[0046] 控制板23分别与测温装置22和无线通信装置连接;
[0047] 控制板23根据测温装置22采集的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生成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向电磁炉发送温度信号,以使所述电磁炉根据所述温度信号,通过调整所述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对所述锅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信号包括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
[0048] 其中,该锅具可以为铁锅或不锈钢锅等能在电磁炉上加热的锅具。具体的,该锅具可以为汤锅或炒锅,也可以为其他锅具,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锅身用于容纳待加热的食物,锅身可以为圆柱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的,锅身上还可以扣有与锅身相匹配的锅盖24。
[0049] 可选的,为了使温度控制更加精确,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可以综合考虑锅身多个部位的实际温度。相应的,测温装置22包括:第一测温部件221和/或第二测温部件222;
[0050] 其中,用于采集所述锅身底部的实际温度的第一测温部件221设置在锅身21底部外侧;用于采集所述锅身侧壁的实际温度的第二测温部件222设置在锅身21的外侧壁上。
[0051] 本实施例中,将测温装置固定在锅身外侧,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粘接或螺接固定在锅身外侧,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测量锅底温度。
[0052] 其中,测温装置为可测量温度的装置,具体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电路等,温度测量电路可以包括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用于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转换为便于控制板进行处理的温度信号。温度传感器可以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0053] 具体的,测温装置22可以包括感温探头;所述感温探头连接至控制板23,锅身21外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感温探头的固定架223。也就是说,第一测温部件221和/或第二测温部件222具体可以为感温探头。
[0054]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中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力线会切割锅具,使锅具发热,控制板与测温装置之间电连接,能够接收测温装置发送的锅身温度,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将锅身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以使电磁炉根据锅身温度对电磁炉的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例如,当锅身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停止给加热线圈通电,或者,根据锅身温度调节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或频率等。电磁炉根据锅身温度对加热线圈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55] 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占用面积,无线通信装置24可以集成在控制板23上。
[0056] 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具还可以包括:手柄25;手柄25包括相互扣合且可拆离的第一手柄部251和第二手柄部252,第一手柄部251和第二手柄部252扣合后形成一容腔,控制板23设于所述容腔内。
[0057] 其中,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之间可通过相互扣合的方式形成容腔并固定,也可通过螺接、粘接等方式形成容腔并固定。具体的,手柄可以由不会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塑料等制成,将控制板防止在所述容腔内,可以有效保护所述控制板不被损坏。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保护所述控制板,防止渗水,所述第一手柄部和第二手柄部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密封圈281。其中,第一密封圈可以为由不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橡胶等制成。
[0058]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所述锅具还可以包括:防水罩283;控制板23装设于防水罩283内,防水罩283通过灌胶密封,防水罩283设置在所述容腔内。防水罩能够防止用户清洗锅具时有水进入控制板,影响控制板性能。
[0059] 其中,所述防水罩可以为由不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橡胶等制成。
[0060]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控制板根据设置在锅身上的测温装置采集的锅具的实际温度,生成并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向电磁炉发送包括锅具的实际温度的温度信号,能够使得电磁炉及时准确地获取锅具的实际温度,从而精确控制锅具的温度,避免安全隐患。
[0061]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一种锅具,基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锅具还包括:U形架,手柄安装在U形架的端部,U形架贴合在锅身的底部外侧和外侧壁。
[0062] 实际应用中,所述U形架可以为一体结构,在其两端设置所述手柄。可选的,U形架贴合在锅身的外侧壁上。锅身与U形架可以不进行固定连接,便于将锅身与U形架的分离。或者,也可将锅身与U形架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可将锅身的外侧壁与U形架之间以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0063] 进一步的,所述锅身底部外侧和外侧壁上具有U形槽,所述U形架嵌入所述U形槽中。通过在锅身外侧设置U形槽,可以将U形架更好的固定在所述锅身外侧,防止偏离。具体的,可以在所述锅身底部与所述U形槽的底部之间形成有容置腔,以设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
[0064] 实际应用中,除了将U形槽的底部平面设置为“一”字形外,还可以设置为“十”字形、“S”字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将U形槽的底部平面设置为“十”字形或“S”字形后,U形槽的底部平面与锅身底部形成的容置腔也相应的为“十”字形或“S”字形,这样,除了能够在容置腔中设置测温装置,还可以在四周其他位置设置测温装置,方便测量锅具不同位置的温度,提高锅具加热的安全性。
[0065] 再可选的,如图2B所示,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锅具还包括:围设于锅身21外的外壳27;控制板23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固定于所述外壳。
[0066] 可选的,可以将手柄25设置于外壳27上。具体的,所述外壳的侧壁与所述锅身的侧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以设置所述测温装置。
[0067] 为了进一步简化制造工艺,第一手柄部251可一体成型于外壳25上。
[0068] 实际应用中,为了在对锅具进行烹饪或者清洗的过程中,防止在锅身与外壳之间的间隙中渗水,可以在所述锅身的上边沿和所述外壳的上边沿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282,从而更好的保护第一测温装置。
[0069] 其中,第二密封圈可以为由不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橡胶等制成。
[0070] 具体的,为了使控制板和无线通信装置等正常工作,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锅具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连接的供电装置。
[0071] 可选的,所述供电装置可以为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锅具的手柄25上,为控制板23和无线通信装置供电。
[0072] 再可选的,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C所示,所述供电装置为感应线圈29,感应线圈29安装在锅身21的底部外侧;感应线圈29用于在电磁炉的磁场感应下产生电流,为控制板23和无线通信装置供电。具体的,如果使用电池等电源供电,就需要设置额外的空间放置电源,并且,电源电量用尽时,需要更换电源,给用户带来不便。而在锅具中设置感应线圈后,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炉中的线圈产生磁场时,在感应线圈中会产生电流,能够为控制板供电,并且安全环保、成本较低。
[0073] 进一步的,感应线圈与控制板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调理电路,如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稳压电路等,使得感应线圈中产生的电流信号能够转换成适合于控制板的直流电压,使控制板能够正常工作。
[0074] 再可选的,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锅具还包括: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报警器,当所述控制板检测到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高于预设的安全温度时,控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
[0075] 具体的,控制板在检测到锅具的实际温度过高时,通过控制报警器报警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性,进一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0076]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二。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可以包括:锅身31、与锅身31固定连接的手柄32、用于检测锅身温度的测温装置33、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无线发送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锅身31的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的控制板34;
[0077] 其中,锅身31底部外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11;手柄3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手柄端部321、手柄侧部322以及手柄底部323,手柄侧部322固定在锅身31的侧面上,手柄底部323嵌入第一凹槽311中并与第一凹槽311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
[0078] 第一容置腔中设置有测温装置33,手柄端部321中设置有控制板34和无线发送装置,控制板34和无线发送装置之间电连接;
[0079] 控制板34与测温装置33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导线从第一容置腔沿手柄侧部322延伸至手柄端部321。
[0080] 如图3A和图3B所示,锅身31用于容纳待加热的食物,锅身31上扣有与锅身31相匹配的锅盖35。锅身31底部设置有测温装置33,测温装置33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如热敏电阻等,用于检测锅身31的温度,还可以包括相应的调理电路如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用于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转换为便于控制板4进行处理的温度信号。控制板34与测温装置33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
[0081] 本实施例中的锅身31底部可以开设有第一凹槽311,第一凹槽311与手柄32配合,将测温装置33设置在锅身31底部。手柄3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锅身31固定在一起,例如粘接、焊接、卡接或螺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0082] 其中,手柄32可以具体包括:手柄端部321、手柄侧部322和手柄底部323。手柄端部321、手柄侧部322和手柄底部323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手柄端部321位于手柄侧部322和手柄底部323的上方,并且向外突出于锅具,方便用户端起锅具;手柄底部323与锅身31底部的第一凹槽311之间围成第一容置腔,测温装置33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
[0083] 具体地,测温装置33可以与锅身31底部可以接触固定,例如,测温装置33可以粘接或螺接固定在锅身31底部,测得的锅具温度更加准确、及时;或者,测温装置33可以与锅身31不接触,而是固定在手柄底部323上,例如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手柄底部323,这样测温装置33不易脱落,固定效果更好。
[0084] 控制板34可以固定在手柄端部321中,具体地,手柄端部321可以包括相互扣合且可拆离的第一连接件3211和第二连接件3212,第一连接件3211和第二连接件3212之间形成空腔,空腔中放置有控制板34。两个连接件3211和3212可以由不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塑料等制成,且距离锅身31有一定距离,能够避免控制板34处于高温环境中,影响工作性能。
[0085] 控制板34与测温装置33之间电连接,能够接收测温装置33发送的锅身温度,并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锅身温度信号发送给电磁炉,以使电磁炉根据锅身温度对电磁炉中的加热线圈进行控制,例如,当锅身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阈值时,停止给加热线圈通电,或者,根据锅身温度调节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或频率等。电磁炉根据锅身温度对加热线圈进行控制的具体方法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86] 测温装置33与控制板34之间通过导线实现电连接,导线可以从锅身31底部沿着手柄侧部322向上延伸至手柄端部321。
[0087] 具体地,锅身31的侧面与手柄侧部322之间可以形成有第二容置腔,导线从第二容置腔中通过。为了不影响锅具的美观,锅身31侧面可以开始有第二凹槽312,手柄侧部322嵌入第二凹槽312中,并与第二凹槽31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导线通过的第二容置腔,手柄侧部322与除第二凹槽312外的锅身31侧面之间平滑过渡,使得整体锅具的侧面形成光滑的圆形;
[0088] 或者,可以直接在手柄侧部322中开设第三容置腔,第三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连通,以供导线通过。
[0089]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中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力线会切割锅具,使锅具发热,设置在锅具底部的测温装置33能够检测到锅具温度,并将锅具温度发送给控制板34,控制板34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锅具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可以根据锅具温度实时调整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对锅具加热的控制。
[0090]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包括锅身31、手柄32、测温装置33以及控制板34,其中,锅身1底部外侧开设有第一凹槽311,手柄底部323嵌入第一凹槽311中并与第一凹槽311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中设置有测温装置33,手柄端部321中设置有控制板34,控制板34与测温装置33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由于测温装置33设置在锅身31底部,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到锅具的温度变化,控制板34从测温装置33接收到锅具温度后,能够将锅具温度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给电磁炉,便于电磁炉对锅具加热进行控制,避免锅具空锅干烧,或者水长时间沸腾、大面积溢出。
[0091]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锅具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的感应线圈36,感应线圈36分别与控制板34和无线发送装置电连接,用于为控制板34和无线发送装置供电。具体地,手柄底部323上可以开设有凹槽,感应线圈36固定设置在手柄底部323的凹槽中。
[0092] 控制板34如果使用干电池等电源供电,就需要设置额外的空间放置电源,并且,电源电量用尽时,需要更换电源,给用户带来不便。在锅具中设置感应线圈36后,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炉中的线圈产生磁场时,在感应线圈36中会产生电流,能够为控制板34供电,并且安全环保、成本较低。
[0093] 感应线圈36与控制板3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调理电路,如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稳压电路等,使得感应线圈36中产生的电流信号能够转换成适合于控制板34的直流电压,使控制板34能够正常工作。
[0094]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手柄端部321中可以设置有防水罩37,控制板34和无线发送装置可以设置在防水罩37中,进一步地,无线发送装置可以集成在控制板34上。防水罩37能够防止用户清洗锅具时有水进入控制板34,影响控制板34性能。
[0095]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是,手柄32可以为左右对称结构。具体地,手柄32可以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手柄端部321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手柄侧部322;
手柄底部323可以为“一”字形结构,即,手柄底部323与两个手柄侧部322形成U形结构。将手柄32设置为左右对称的结构,方便用户端起锅具,并且使锅具更加美观。
[0096] 除了将手柄底部323设置为“一”字形外,还可以设置为“十”字形、“S”字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将手柄底部323设置为“十”字形或“S”字形后,手柄底部323与锅身31底部形成的第一容置腔也相应的为“十”字形或“S”字形,这样,除了能够在第一容置腔的中间位置设置测温电路,还可以在四周其他位置设置测温电路,方便测量锅具不同位置的温度,提高锅具加热的安全性。
[0097]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锅身41,手柄42,外罩43,用于检测锅底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44,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无线发送装置45以及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发送装置45将所述锅底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的控制板46。
[0098] 其中,手柄4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手柄端部421、手柄侧部422以及手柄底部423,手柄侧部422贴合在锅身41外侧壁上,手柄底部423贴合在锅身41的底部外侧并与锅身
41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测温装置4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
[0099] 外罩43包括收容部431以及连接收容部431的外罩端部432,贴合后的锅身41、手柄侧部421和手柄底部423嵌入收容部431内,手柄端部421延伸至收容部431外,与外罩端部432固定连接并形成端部内腔,端部内腔中设置有控制板46以及无线发送装置45,控制板46与无线发送装置45和第一测温装置44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
[0100] 本实施例中,该锅具可以为铁锅或不锈钢锅等能在电磁炉上加热的锅具。具体的,该锅具可以为汤锅或炒锅,也可以为其他锅具,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01] 本实施例中,锅身41用于容纳待加热的食物,锅身41可以为圆柱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102] 本实施例中,手柄42具体包括:手柄端部421、手柄侧部422和手柄底部423。手柄端部421、手柄侧部422和手柄底部423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其中,手柄端部421位于手柄侧部422和手柄底部423的上方,并且向外突出于锅具,方便用户端起锅具。其中,手柄42的形状与锅身41的形状相匹配。
[0103] 其中,手柄端部421可以为开口向下的没有底面的盒形结构,可以由不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塑料等制成。
[0104] 具体地,本实施中,手柄侧部422贴合在锅身41的外侧壁上,手柄底部423贴合锅身41的底部外侧。锅身41与手柄42不进行固定连接,便于将锅身41与手柄42的分离。
[0105] 本实施例中,也可将锅身41与手柄42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可将锅身41的外侧壁与手柄侧部422之间以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0106] 本实施例中,手柄底部423与锅身41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测温装置44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
[0107] 其中,第一测温装置44为可测量锅底温度的装置,具体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电路等,温度测量电路可以包括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用于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转换为便于控制板46进行处理的温度信号。其中,温度传感器可以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0108]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测温装置44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可以固定在手柄底部423上,例如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手柄底部423,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测温装置44发生脱落,固定效果更好。也可将第一测温装置44固定在锅身41的底部外侧,如可以粘接或螺接固定在锅身41的底部外侧,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测量锅底温度。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测温装置44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固定的位置不做限定。
[0109] 本实施例中,外罩43具体包括:收容部431和外罩端部432。收容部431和外罩端部432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其中,外罩端部432向外突出于收容部431,方便用户端起锅具。其中,外罩43的形状与锅身41的形状相匹配。
[0110] 本实施例中,外罩端部432可以为开口向上的没有上表面的盒形结构,可以由不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塑料等制成。
[0111] 本实施例中,贴合后的锅身41、手柄侧部422和手柄底部423嵌入收容部431内,手柄端部421延伸至收容部432外,与外罩端部432固定连接并形成端部内腔。其中,手柄端部421与外罩端部432之间可通过相互扣合的方式形成端部内腔并固定,也可通过螺接、粘接等方式形成端部内腔并固定。
[0112] 本实施例中,在端部内腔中设置有控制板46以及无线发送装置45,其中控制板46和无线发送装置45可固定在端部内腔中,以防止控制板46和无线发送装置45在端部内腔中发生晃动导致损坏。
[0113]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46与无线发送装置45和第一测温装置44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具体地,无线发送装置45也可集成到控制板46上。第一测温装置44与控制板46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时,导线从第一容置腔沿手柄侧部422延伸至端部内腔中。
[0114]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中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力线会切割锅具,使锅具发热,设置在锅具底部的第一测温装置44能够检测到锅身底部温度,并将锅身底部温度发送给控制板46,控制板46通过无线发送装置45将锅身底部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可以根据锅身底部温度实时调整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对锅具加热的控制。
[0115] 本实施例中,锅具中的无线发送装置45与电磁炉的无线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可采用红外通信,调频通信,超外差通信等通信形式,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16] 本实施例中,该锅具包括:锅身41,手柄42,外罩43,用于检测锅底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44,用于发送无线信号的无线发送装置45以及用于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将锅底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的控制板46,其中,手柄4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手柄端部421、手柄侧部422以及手柄底部423,手柄侧部422贴合在锅身41外侧壁上,手柄底部423贴合在锅身41的底部外侧并与锅身41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测温装置44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外罩43包括收容部431以及连接收容部431的外罩端部432,贴合后的锅身41、手柄侧部422和手柄底部423嵌入收容部431内,手柄端部421延伸至收容部431外,与外罩端部432固定连接并形成端部内腔,端部内腔中设置有控制板46以及无线发送装置45,控制板46与无线发送装置45和第一测温装置44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实现了对锅具底部温度的准确及时测量,使电磁炉对锅具的加热进行了有效控制,防止了锅具中的水沸腾时间过长或锅具空过干烧现象,进而保护了锅具。
[0117]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B所示,该锅具在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基础上,该锅具还包括:感应线圈47、第二测温装置48、防水罩49、密封圈410以及锅盖411。在实施例二中,感应线圈47、第二测温装置48、防水罩49、密封圈410以及锅盖411均为可选部件,可以根据生产和使用的实际需要,在实施例一记载的锅具的基础上,可选地增加感应线圈47、第二测温装置48、防水罩49、密封圈410以及锅盖411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部件。
[0118] 优选地,感应线圈47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该感应线圈47与控制板46和无线发送装置45通过导线电连接,用于为控制板46和无线发送装置45供电。
[0119] 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47可通过打胶的形式固定在手柄底部423的上表面,或者手柄底部423上可以开设有凹槽,感应线圈47固定设置在手柄底部423的凹槽中。
[0120] 控制板46如果使用干电池等电源供电,就需要设置额外的空间放置电源,并且,电源电量用尽时,需要更换电源,给用户带来不便。在锅具中设置感应线圈47后,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炉中的加热线圈产生磁场时,在感应线圈47中会产生电流,能够为控制板44和无线发送装置45供电,并且安全环保、成本较低。
[0121] 其中,感应线圈47与控制板46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调理电路,如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稳压电路等,使得感应线圈47中产生的电流信号能够转换成适合于控制板46和无线发射装置45的直流电压,使控制板46和无线发射装置45能够正常工作。
[0122]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第二测温装置48,锅身41的外侧壁与手柄侧部422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测温装置48设置在第二容置腔中,其中第二测温装置48与控制板46通过导线电连接。
[012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测温装置48为可测量锅身侧壁温度的装置,具体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电路等,温度测量电路可以包括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用于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转换为便于控制板46进行处理的温度信号。其中,温度传感器可以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0124]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测温装置48设置在第二容置腔中,可以固定在手柄侧部422上,例如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手柄侧部422,能够有效防止第二测温装置发生脱落,固定效果更好。也可将第二测温装置48固定在锅身41的外侧壁,如可以粘接或螺接固定在锅身41的外侧壁,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测量锅侧壁温度。本实施例中,对第二测温装置48设置在第二容置腔中固定的位置不做限定。
[0125]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中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力线会切割锅具,使锅具发热,设置在锅具底部的第一测温装置44能够检测到锅身底部温度,第二测温装置48能够检测到锅身侧壁的温度,并将锅身底部温度和锅身侧壁温度分别发送给控制板46,控制板46通过无线发送装置45将锅身底部温度和锅身侧壁温度发送给电磁炉,电磁炉可以根据锅身底部温度和锅身侧壁温度实时调整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对锅具加热更准确地控制。
[0126]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防水罩49,防水罩49设置在端部内腔中,控制板46以及无线发送装置45设置在防水罩49中。
[0127]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防水罩49可以为盒形结构,也可以为其它防止液体进入的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28] 本实施例中,防水罩49能够防止用户清洗锅具时有水进入到端部内腔中,保证了控制板46和无线发送装置45的性能。
[0129]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密封圈410,该密封圈410设置在锅身41外侧壁与外罩43之间,用于防止水进入锅身41的外侧壁与外罩43之间。
[0130]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可以为由不被电磁炉加热的材质如橡胶等制成。
[0131]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10设置在锅身41外侧壁与外罩43之间,防止烹饪食物或清洗锅具时有腐蚀性液体或水进入到锅身41的外侧壁与外罩43之间。
[0132]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包括锅盖411。该锅盖411与锅身41相匹配,可以为玻璃或不锈钢材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0133]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锅身51、手柄52、测温装置53、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
[0134] 其中,手柄5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手柄端部521、手柄侧部522以及手柄底部523,手柄底部523与锅身51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测温装置53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用于检测锅身温度。
[0135] 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连接手柄端部521,控制板54与报警装置55之间电连接,控制板54和测温装置53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导线从第一容置腔沿手柄侧部522延伸至手柄端部521,控制板54用于在锅身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控制报警装置55报警。
[0136] 本实施例中,该锅具可以为铁锅或不锈钢锅等锅具。具体的,该锅具可以为汤锅或炒锅,也可以为其他锅具,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37] 本实施例中,锅身51用于容纳待加热的食物,锅身51可以为圆柱形或其他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0138] 本实施例中,手柄52具体包括:手柄端部521、手柄侧部522和手柄底部523。手柄端部521、手柄侧部522和手柄底部523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其中,手柄端部521位于手柄侧部522和手柄底部523的上方,并且向外突出于锅具,方便用户端起锅具。其中,手柄52的形状与锅身51的形状相匹配。
[0139] 其中,手柄端部521可以由塑料等不易传热的材料制成。
[0140] 本实施例中,手柄底部523与锅身51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测温装置53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其中,测温装置53用于检测锅身温度,具体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电路等,温度测量电路可以包括放大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用于将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值转换为便于控制板54进行处理的温度信号。其中,温度传感器可以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0141]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测温装置53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可以固定在手柄底部523上,例如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手柄底部523,能够有效防止测温装置53发生脱落,固定效果更好。也可将测温装置53固定在锅身51的底部外侧,如可以粘接或螺接固定在锅身51的底部外侧,能够更加准确及时地测量锅身温度。本实施例中,对测温装置53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固定的位置不做限定。
[0142] 其中,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连接手柄端部521,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可固定在手柄端部或只与手柄端部连接而不固定,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当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固定在手柄端部时,可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进行固定。
[0143]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54与报警装置55之间电连接,具体可通过导线连接,也可将报警装置55集成在控制板54上,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44]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54和测温装置53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导线从第一容置腔沿手柄侧部522延伸至手柄端部,控制板54通过导线接收测温装置53发送的锅身温度。
[0145]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控制板54预设一个阈值温度,将本实施例中的锅具放置在加热设备上,测温装置53检测锅身的温度,并将锅身温度发送给控制板54,控制板54将锅身温度与预设的阈值温度进行比较,当锅身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控制板54控制与控制板54电连接的报警装置55进行报警。
[0146] 具体地,报警装置55可以为通过声音报警的装置或通过灯光报警的装置,或结合声音和灯光报警的装置。例如,该报警装置55可以为蜂鸣器和/或发光二极管LED指示灯。
[0147] 本实施例中,该锅具包括:锅身51、手柄52、测温装置53、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其中,手柄52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手柄端部521、手柄侧部522以及手柄底部523,手柄底部523与锅身51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测温装置53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用于检测锅身温度;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连接手柄端部,控制板54与报警装置55之间电连接,控制板54和测温装置53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导线从第一容置腔沿手柄侧部522延伸至手柄端部521,控制板54用于在锅身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控制报警装置55报警。实现了对锅身温度的准确测量,并在超温情况下对用户进行提醒,有效防止锅底烧焦、干烧以及水沸腾时间过长的现象,进而在烹饪过程中节约资源,安全性得到保证。
[0148]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九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还包括:感应线圈56、外罩57、无线发送装置58、防水罩59以及密封圈510。在实施例二中,感应线圈56、外罩57、无线发送装置58、防水罩59以及密封圈510均为可选部件,可以根据生产和使用的实际需要,在实施例一记载的锅具的基础上,可选地增加感应线圈56、外罩57、无线发送装置58、防水罩59以及密封圈510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部件。
[0149] 优选地,感应线圈56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感应线圈56与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电连接,用于为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供电。
[0150] 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6可通过打胶的形式固定在手柄底部523的上表面。
[0151]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54如果使用干电池等电源供电,就需要设置额外的空间放置电源,并且,电源电量用尽时,需要更换电源,给用户带来不便。在锅具中设置感应线圈56后,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电磁炉中的加热线圈产生磁场时,在感应线圈56中会产生电流,能够为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供电,并且安全环保、成本较低。
[0152] 其中,感应线圈56与控制板54之间还可以设置有调理电路,如交流‑直流转换电路、稳压电路等,使得感应线圈56中产生的电流信号能够转换成适合于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的直流电压,使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能够正常工作。
[015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包括外罩57,外罩57包括收容部571以及连接收容部571的外罩端部572。
[0154] 具体地,收容部571和外罩端部572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通过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其中,外罩端部572向外突出于收容部571,方便用户端起锅具。其中,外罩57的形状与锅身51的形状相匹配。
[0155] 本实施例中,外罩端部572可以为开口向上的没有上表面的盒形结构,可以塑料等不易传热的材料制成。
[0156] 本实施例中,手柄侧部522贴合在锅身51外侧壁上,手柄底部523贴合在锅身51的底部外侧。本实施例中,也可将锅身51与手柄52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可将锅身51的外侧壁与手柄侧部522之间以螺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0157] 本实施例中,贴合后的锅身51、手柄侧部522和手柄底部523嵌入收容部571内,手柄端部521延伸至收容部571外,与外罩端部572固定连接并形成第一端部内腔。其中,手柄端部521可以为开口向下的没有底面的盒形结构,外罩端部572可以为开口向上的没有上表面的盒形结构,手柄端部521与外罩端部572之间可通过相互扣合的方式形成第一端部内腔并固定,也可通过螺接、粘接等方式形成第一端部内腔并固定。
[0158]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端部内腔中设置有控制板54以及报警装置55,其中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可固定在第一端部内腔中,以防止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在第一端部内腔中发生晃动导致损坏。
[0159]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无线发送装置58,无线发送装置58设置在第一端部内腔中,无线发送装置58与控制板54电连接,用于在控制板54的控制下将锅身温度发送给电磁炉。
[0160] 具体地,无线发送装置58可固定在第一端部内腔中,以防止无线发送装置58在第一端部内腔中发生晃动导致损坏。无线发送装置58可通过导线与控制板54电连接,也可将无线发送装置58集成到控制板56上。
[0161]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控制板54预设一个阈值温度,将本实施例中的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测温装置53检测锅身的温度,并将锅身温度发送给控制板54,控制板54将锅身温度发送给电磁炉,以使电磁炉的无线接收装置接收到锅身温度,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锅身温度实时调整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对锅具加热的控制。本实施例中,在控制板54也将接收到的锅身温度与预设的阈值温度进行比较,当锅身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温度时,控制板54控制与控制板54电连接的报警装置55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对电磁炉进行人工调节。
[0162] 本实施例中,锅具中的无线发送装置58与电磁炉的无线接收装置之间的通信可采用红外通信,调频通信,超外差通信等通信形式,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63] 所以,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将无线发送装置58设置在第一端部内腔中,无线发送装置58与控制板54电连接,以使在控制板54控制下将锅身温度发送给电磁炉,实现了对锅具底部温度的准确及时测量,使电磁炉对锅具的加热进行了有效控制。并且当将锅具放在其他加热设备上时,也可通过控制板54控制报警装置55报警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应用更加广泛。而且当该锅具与电磁炉配套使用时,在电磁炉在未能接收到锅身温度时,也可通过报警装置55报警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0164] 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6还与无线发送装置58电连接,用于为无线发送装置58供电。
[0165] 具体地,感应线圈56可通过导线与无线发送装置58电连接,导线从第一容置腔沿手柄侧部522延伸至第一端部内腔中。
[0166]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防水罩59,防水罩59设置在第一端部内腔中,控制板54、报警装置55和无线发送装置58设置在防水罩59中。
[0167]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防水罩59可以为盒形结构,也可以为其他防止液体进入的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68] 本实施例中,防水罩59能够防止用户清洗锅具时有水进入到第一端部内腔中,保证了控制板54、报警装置55、无线发送装置58的性能。
[0169]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密封圈510,该密封圈510设置在锅身51外侧壁与外罩57之间,用于防止水进入锅身51外侧壁与外罩57之间。
[0170] 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510可以为由不易传热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橡胶材料制成。
[0171] 本实施例中,密封圈510设置在锅身51外侧壁与外罩57之间,防止烹饪食物或清洗锅具时有腐蚀性液体或水进入到锅身51的外侧壁与外罩57之间。
[0172]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包括锅盖。该锅盖与锅身51相匹配,可以为玻璃或不锈钢材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0173]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十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C和图5D所示,该锅具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包括:感应线圈56、无线发送装置58、防水罩59。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6、无线发送装置58和防水罩59均为可选部件,可以根据生产和使用的实际需要,在实施例五记载的锅具的基础上,可选地增加感应线圈56、无线发送装置58和防水罩59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部件。
[0174] 本实施例中,将手柄侧部522固定在锅身52的外侧壁上。具体地,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固定,例如粘接、焊接、卡接或螺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175]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底部523与锅身51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具体是通过锅身51的底部外侧开设有第一凹槽511,手柄底部523嵌入第一凹槽511中,与第一凹槽511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置腔。
[0176] 本实施例中,在锅身51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512;手柄侧部522嵌入第二凹槽512中并与第二凹槽512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导线通过的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连通,以供导线通过。
[0177] 本实施例中,手柄端部521内开设有第二端部内腔,第二端部内腔中设置有控制板54以及报警装置55。
[0178] 本实施例中的手柄端部521可以包括相互扣合可拆离的两个盒形结构,两个盒形结构之间形成第二端部内腔,该手柄端部521可以由不易传热的的材质如塑料等制成,且距离锅身51有一定距离,能够避免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处于高温环境中,影响工作性能。
[0179]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可固定在第二端部内腔中,以防止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在第二端部内腔中发生晃动导致损坏。
[0180]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感应线圈56,该感应线圈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中,感应线圈56与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电连接,用于为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供电。
[0181] 本实施例中,可在手柄底部523上可以开设有凹槽,感应线圈56固定设置在手柄底部523的凹槽中。
[0182] 本实施例中,在锅具中设置感应线圈56后,能够为控制板54和报警装置55供电,并且安全环保、成本较低。
[0183]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无线发送装置58,无线发送装置58设置在第二端部内腔中,无线发送装置58与控制板54电连接,用于在控制板54的控制下将锅身温度发送给电磁炉。
[0184] 具体地,无线发送装置58可固定在第二端部内腔中,以防止无线发送装置58在第二端部内腔中发生晃动导致损坏。无线发送装置58可通过导线与控制板54电连接,也可将无线发送装置58集成到控制板56上。
[0185] 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发送装置55的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与本实施例二中的无线发送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186] 本实施例中,感应线圈56还与无线发送装置58电连接,用于为无线发送装置58供电。
[0187] 具体地,感应线圈56可通过导线与无线发送装置58电连接,导线从第一容置腔沿手柄侧部522的第二容置腔延伸至第二端部内腔中。
[0188]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包括防水罩59,防水罩59设置在第二端部内腔中,控制板54、报警装置55和无线发送装置58设置在防水罩59中。
[0189]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防水罩59可以为盒形结构,也可以为其他防止液体进入的结构,对此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190] 本实施例中,防水罩59能够防止用户清洗锅具时有水进入到第二端部内腔中,保证了控制板54、报警装置55、无线发送装置58的性能。
[0191]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锅具还包括锅盖。该锅盖与锅身51相匹配,可以为玻璃或不锈钢材质,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0192] 基于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感应线圈可以包括由内向外盘绕而成的线材。
[0193]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感应线圈的线材松散,从而方便加工,所述感应线圈可以包括:线材和绕线架,线材绕在绕线架上,绕线架安装在锅身底部外侧。
[0194]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一提供的绕线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本实施例的绕线架61为盘状结构,绕线架61的周向侧面具有线槽611,用于使线材62围绕绕线架61的轴线612绕在线槽611内。
[0195] 具体的,绕线架61为盘状结构,其盘面形状及盘面表面的结构可以根据加工工艺或具体工况(如热量传导率或线材散热性能等),由设计人员自行确定,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例如,盘面形状可以根据与其匹配的被加热主体的底面形状而确定,若被加热主体为锅具,锅具具有圆形锅底,则该盘面的形状为比该锅底小的圆形;盘面表面的结构可以是封闭的平面、或镂空的网状、格栅状平面或围成任意形状的格栏等。线槽611的间隙大小取决于围绕在线槽611内的线材62的线材直径尺寸及线材62绕制的层数而确定。线材62以轴线612为中心一圈圈向绕线架61的边缘环绕,紧密在该线槽611的间隙内,形成圆饼状的线材盘。绕线架61的上下表面对于绕好的线材62起到了良好的定位及阻挡作用,使线材62在线槽
611内不易松散。
[0196] 本实施例的绕线架,通过在绕线架的周向侧面开设有线槽,使线材围绕绕线架的轴线绕在该线槽内。从而有效避免线材松散,方便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0197] 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二提供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C所示,在实施例十一的基础上,绕线架61的上表面613或下表面614的边缘处开设有引线口615,用于使线材62的至少一个线端从引线口615引出。
[0198] 具体的,线材62的两个线端需要形成接线端子连接控制电路板,因此,在上表面613或下表面614的边缘处开设有引线口615,以使线材62的两头线端从开设有引线口615的位置伸出,或者使线材62的一头线端从引线口615处伸出,另一线端从线槽611处伸出。引线口615在上表面613或下表面614边缘处开设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线端所连接电路板的位置设置或根据具体工艺需求而确定,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199] 图6D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三提供的绕线架结构示意图,如图6D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绕线架61的上表面613和/或下表面614的边缘处开设有进线口616和出线口617,用于使线材62的始端从进线口616引出,线材62的尾端从出线口617引出。
[0200] 具体的,进线口616和出线口617位于绕线架61的上表面613的边缘处;或者,进线口616和出线口617位于绕线架61的下表面614的边缘处;或者,进线口616位于绕线架61的上表面613的边缘处且出线口617位于绕线架61的下表面614的边缘处;或者,进线口616位于绕线架61的下表面614的边缘处且出线口617位于绕线架61的上表面613的边缘处。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线材62的一线端从进线口616处伸出,另一线端从出线口617处引出。其中,进线口616、出线口617在上表面613和/或下表面614边缘处开设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线端所连接电路板的位置设置或根据具体工艺需求而确定,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201] 进一步的,进线口616具有在上表面613和/或下表面614边缘处的始端和远离始端的尾端6161;出线口617具有在上表面613和/或下表面614边缘处的始端和远离始端的尾端6171;进线口的尾端6161与绕线架的轴线612的距离d1小于出线口的尾端6171与绕线架的轴线612的距离d2。
[0202] 具体的,线材62的始端为线材62围绕轴线612绕制的起始线端,尾端为线材62围绕轴线612形成线材盘后的剩余线端。进线口616的尾端6161与轴线612的距离d1小于出线口617的尾端6171与轴线612的距离d2,且线材62的始端从进线口616处引出,线材62的尾端从出线口617处引出,可以使线材62的始端从与轴线612近的位置开始围绕轴线612绕制,节省线材62用量,同时方便线材62绕制;并且线材62逐渐向绕线架61的边缘延伸,绕制完成的线材62尾端靠近绕线架61的边缘,从与轴线612较远的出线口617的尾端伸出,方便线材62的尾端定位在边缘处。
[0203] 图6E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四提供的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E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线口616和/或出线口617的内壁设置有定位卡槽618,用于使线材62的始端和/或尾端定位在定位卡槽618内。
[0204] 具体的,为了使线材62的线端固定,不随意移动,可以在进线口616和/或出线口617的内壁处设置定位卡槽618,使线材62的始端、尾端定位在定位卡槽618内,线端的稳固定位既可以提高绕线架61的加工效率,同时也可以保障绕线架61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0205] 进一步地,进线口616和/或出线口617为不规则形状和/或锯齿状。从而有效防止线材62的线端从进线口616和/或出线口617中脱落,起到定位线材2线端的作用。
[0206] 进一步地,参见图6B的绕线架剖面示意图,线槽611为U形槽或方形槽。
[0207] 图6F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五提供的绕线架结构示意图,如图6F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绕线架61的上表面613和/或下表面614的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619,用于与锅具部件卡接。进一步地,卡扣619为多个,多个卡扣619沿绕线架61的周向方向等间隔设置。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卡扣619,可增强绕线架61与锅具部件卡接的结合稳定性,使锅具受热均匀,保证锅具的烹饪质量及锅具的使用寿命。
[0208]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六提供的线材盘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线材盘包括线材72,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绕线架71,线材72围绕绕线架71的轴线712绕在绕线架71的线槽711内。
[0209]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七提供的锅具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锅具包括锅身83,还包括:线材8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绕线架81,线材82围绕绕线架81的轴线812绕在绕线架81的线槽811内,绕线架81安装在锅身83底部外侧。
[0210]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十八提供的锅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十七的基础上,还包括:固定架84;固定架84底部与锅身83底部贴合;固定架84底部设置有容置孔841,容置孔841用于容纳绕线架81;容置孔841的内侧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842,绕线架81的上表面813和/或下表面814的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扣819;卡扣819与卡槽842数量匹配,且卡扣819与卡槽842卡合。
[0211] 具体的,装配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锅盖85、锅身83、线材82密绕在绕线架81的线槽811内,绕线架81通过卡扣819与固定架84底部容置孔841边缘处的卡槽842卡合,再将上述结构件整体装入锅外壳86内,完成锅具的装配。其中,通过卡扣819和卡槽842的结构配合,可有效地将绕线架81安装在固定架84底部,省略了传统的需要螺丝安装的工序,大大地提高了绕线架81的安装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卡扣819为多个,多个卡扣819沿绕线架81的周向方向等间隔设置。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卡扣819、卡槽842配合,可增强固定架84与绕线架81的结合稳定性,使锅身83受热均匀,保证锅具烹饪质量及锅具自身使用寿命。
[0212] 本发明实施例十九提供一种电磁炉。本实施例中的电磁炉包括:无线通信装置、控制部件和加热线圈,所述控制部件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和所述加热线圈连接;
[0213]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将从锅具接收到的温度信号,传输给所述控制部件,以使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温度信号,通过调整所述加热线圈的工作状态,对所述电磁炉加热的锅具的温度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信号包括所述锅具的实际温度。
[0214] 具体的,无线接收装置用于与锅具进行通信,接收锅具发送的锅底温度信号,控制器用于根据锅底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加热线圈的电流。
[0215]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线圈中通电时会产生磁场,磁力线会切割锅具,使锅具发热,设置在锅具中的控制板6能够将检测到的锅底温度发送给电磁炉中的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锅底温度实时调整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对锅具加热的控制。
[0216]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中,无线接收装置能够接收锅具中的控制板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的锅底温度信号,并将锅底温度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锅底温度信号对加热线圈中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实现对锅具加热的控制,相对于电磁炉中设置的测温装置来说,锅具本身中设置的测温装置检测到的锅底温度变化更加准确、及时,使电磁炉对锅具的加热进行了有效控制,防止了锅具中的水沸腾时间过长或锅具空过干烧现象,进而保护了锅具。
[0217] 进一步地,该无线接收装置也可以接收锅具的无线发送装置分别发送的锅底温度信号以及锅侧壁的温度信号,控制器可根据锅底温度信号和锅侧壁温度信号控制加热线圈的电流。
[0218] 本实施例中,电磁炉的无线接收装置分别接收锅底温度信号和锅侧壁温度信号,控制器根据锅具底部温度和锅具侧壁温度实时调整加热线圈中的电流,实现对锅具加热更准确地控制。
[0219]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220]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22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