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581063.X

文献号 : CN1061822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潘昌洪

申请人 : 潘昌洪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属于防霉防蛀方法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下述步骤:(1)砍取新鲜竹子,放在容器内,加入清水并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8‑12小时;(2)完成高温浸泡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子继续浸泡发酵7‑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0‑3次;(3)完成浸泡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1.5‑3.5小时,然后停止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温自然冷却至45‑55℃,捞起竹子并晾干即可;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加工成本较低的竹子防霉防蛀方法;用于竹子防霉防蛀。

权利要求 :

1.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砍取新鲜竹子,放在容器内,加入清水并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8-12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35-0.65m/s;(2)完成高温浸泡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子继续浸泡发酵7-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

0-3次;(3)完成浸泡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1.5-3.5小时,然后停止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温自然冷却至45-55℃,捞起竹子并晾干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竹子放于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使竹子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25c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为:完成高温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子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使竹子完全浸泡在水中,当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7-10天,当环境温度在15-25℃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20-25天,当环境温度在8-15℃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30-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0-3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1-3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1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3-5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2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5-10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3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大于10mm,浸泡发酵次数为4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竹子放于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使竹子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40c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1-0.3m/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晾干的操作步骤为:将竹子从容器中捞起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份,然后将表面晾干的竹子移至室内并悬吊放置,设定室内温度为10-18℃,相对湿度为20-30%,室内空气为流动空气,空气流动速度为1-3m/s,悬吊放置1-3天;然后将室内温度设定为30-35℃,相对湿度为

30-45%,空气流动速度为3-6m/s,悬吊放置1-2天。

说明书 :

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霉防蛀方法,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竹制用品、竹工艺品,正以其自然清新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竹子由于其营养成份丰富,富含纤维素,存放不当时,非常容易发霉及引起虫蛀,这就为竹制用品及竹工艺品的推广普及带来了困难。目前,生产者为了解决发霉及虫驻的问题,常采用防霉剂、防虫剂等化工原料对竹子原料进行预处理,但是采用这种方法制后的竹子原料,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颜色不自然、不美观,味道刺鼻,且产品表面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加工成本较低的竹子防霉防蛀方法。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砍取新鲜竹子,放在容器内,加入清水并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8-12小时;(2)完成高温浸泡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子继续浸泡发酵7-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0-3次;(3)完成浸泡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1.5-3.5小时,然后停止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温自然冷却至45-55℃,捞起竹子并晾干即可。
[0005] 上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中,步骤(1)中,竹子放于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使竹子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25cm之间。
[0006] 上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中,步骤(1)中,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35-0.65m/s。
[0007] 上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中,步骤(2)具体为:完成高温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子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使竹子完全浸泡在水中,当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7-10天,当环境温度在15-25℃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20-25天,当环境温度在8-15℃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30-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0-3次。
[0008] 上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中,步骤(2)中,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1-3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1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3-5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2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5-10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3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大于10mm,浸泡发酵次数为4次。
[0009] 上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中,步骤(3)中,竹子放于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使竹子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40cm之间。
[0010] 上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中,步骤(3)中,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1-0.3m/s。
[0011] 上述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晾干的操作步骤为:将竹子从容器中捞起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份,然后将表面晾干的竹子移至室内并悬吊放置,设定室内温度为10-18℃,相对湿度为20-30%,室内空气为流动空气,空气流动速度为1-3m/s,悬吊放置1-3天;然后将室内温度设定为30-35℃,相对湿度为30-45%,空气流动速度为3-6m/s,悬吊放置1-2天。
[0012] 本发明采用上述,首先通过一次高温水煮并配合循环流水,使新鲜竹子里面的活性成份死亡、竹子内部纤维孔扩大,使竹子内部营养成份排出;然后通过多次的浸泡发酵,使竹子内部的残留营养成份继续排出,最后通过再一次的高温水煮并配合循环流水对进一步确保竹子内部营养成份的排空,使竹子保留其外形及内部结构,但内部营养成份排空,形成稳定的竹子原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0014] 本发明的一种竹子防霉防蛀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0015] (1)砍取新鲜竹子,放在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加入清水使竹子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25cm之间,然后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8-12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35-0.65m/s。竹子与水面保持合适的距离,可以使浸泡过程中,竹子内排出的物质浮于水面,而不会粘在竹子表面,影响竹子外观。高温水煮使竹子纤维孔扩大,然后浸泡使竹子营养成份排出,流动水有助手提高营养成份排出竹子的效率。
[0016] (2)完成高温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子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使竹子完全浸泡在水中,当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7-10天,当环境温度在15-25℃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20-25天,当环境温度在8-15℃之间时,竹子浸泡发酵30-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0-3次,即重新换清水再浸泡发酵。继续浸泡发酵的目的是为了使竹子内残留的营养成份进一步排出。合适的温度结合时间,可以使残留营养成份排出更彻底。具体地,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1-3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1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3-5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2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为5-10mm时,浸泡发酵次数为3次;当新鲜竹子的厚度大于10mm,浸泡发酵次数为4次。
[0017] (3)完成浸泡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采用重物将竹子压于容器底部,使竹子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40cm之间,加热至80-100℃,保温浸泡1.5-3.5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1-0.3m/s。浸泡完成后停止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温自然冷却至45-55℃,捞起竹子并晾干即可。该步骤是为了确保竹子内部的营养成份等完全排出,并确保竹子的稳定性,不会发霉和虫蛀。优选地,所述晾干的操作步骤为:将竹子从容器中捞起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份,然后将表面晾干的竹子移至室内并悬吊放置,设定室内温度为10-18℃,相对湿度为20-30%,室内空气为流动空气,空气流动速度为1-3m/s,悬吊放置1-3天;然后将室内温度设定为30-35℃,相对湿度为30-45%,空气流动速度为3-6m/s,悬吊放置1-2天。采用这种晾干工艺,使竹子同部的水份保持在较低的合理值内,既不会开裂,又不会发霉及出现虫蛀。
[0018] 实施例1
[0019] 竹筒防霉防蛀
[0020] 制备步骤:(1)砍取新鲜竹子,锯成筒状,放在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加入清水使竹筒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cm之间,然后加热至100℃,保温浸泡10-12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5-0.65m/s。
[0021] (2)完成高温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筒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使竹筒完全浸泡在水中,当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时,竹筒浸泡发酵7-10天,当环境温度在15-25℃之间时,竹筒浸泡发酵20-25天,当环境温度在8-15℃之间时,竹筒浸泡发酵30-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3次,即重新换清水再浸泡发酵。
[0022] (3)完成浸泡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采用重物将竹筒压于容器底部,使竹筒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5-40cm之间,加热至100℃,保温浸泡3.5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3m/s。浸泡完成后停止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温自然冷却至45-55℃,将竹筒从容器中捞起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份,然后将表面晾干的竹筒移至室内并悬吊放置,设定室内温度为10℃,相对湿度为30%,室内空气为流动空气,空气流动速度为3m/s,悬吊放置3天;然后将室内温度设定为35℃,相对湿度为45%,空气流动速度为6m/s,悬吊放置2天。即完成竹筒的防霉防蛀处理。
[0023] 制好的竹筒制作成笔筒,放在阴暗潮湿环境中1年,没有发生发霉及虫蛀的现象,产品质量稳定。
[0024] 实施例2
[0025] 竹条防霉防蛀
[0026] 制备步骤:(1)砍取新鲜竹子,沿轴向切开分成条状,放在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加入清水使竹条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cm之间,然后加热至90℃,保温浸泡9-11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4-0.55m/s。
[0027] (2)完成高温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条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使竹条完全浸泡在水中,当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时,竹条浸泡发酵7-10天,当环境温度在15-25℃之间时,竹条浸泡发酵20-25天,当环境温度在8-15℃之间时,竹条浸泡发酵30-35天,完成一次浸泡发酵后,然后再重复上述浸泡发酵步骤2次,即重新换清水再浸泡发酵。
[0028] (3)完成浸泡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采用重物将竹条压于容器底部,使竹条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cm之间,加热至90℃,保温浸泡2.5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2m/s。浸泡完成后停止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温自然冷却至50℃,将竹条从容器中捞起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份,然后将表面晾干的竹条移至室内并悬吊放置,设定室内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25%,室内空气为流动空气,空气流动速度为2m/s,悬吊放置2天;然后将室内温度设定为32℃,相对湿度为40%,空气流动速度为4m/s,悬吊放置1天。
[0029] 制好的竹条制作成家具,放在阴暗潮湿环境中1年,没有发生发霉及虫蛀的现象,产品质量稳定。
[0030] 实施例3
[0031] 竹篾防霉防蛀
[0032] 制备步骤:(1)砍取新鲜竹子,削成竹篾,然后放在容器内,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部,加入清水使竹篾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5cm之间,然后加热至80℃,保温浸泡8-10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35-
0.45m/s。
[0033] (2)完成高温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竹篾采用重物压于容器底,使竹篾完全浸泡在水中,当环境温度在25-30℃之间时,竹篾浸泡发酵7-10天,当环境温度在15-25℃之间时,竹篾浸泡发酵20-25天,当环境温度在8-15℃之间时,竹篾浸泡发酵30-35天,完成浸泡发酵。
[0034] (3)完成浸泡发酵后,容器内重新换入清水,采用重物将竹篾压于容器底部,使竹篾上端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5cm之间,加热至80℃,保温浸泡1.5小时,在浸泡过程中,采用水循环设备,使容器内的水流保持循环流动,水流速度0.1m/s。浸泡完成后停止加热,使容器内的水温自然冷却至45℃,将竹篾从容器中捞起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份,然 后将表面晾干的竹篾移至室内并悬吊放置,设定室内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20%,室内空气为流动空气,空气流动速度为1m/s,悬吊放置1天;然后将室内温度设定为30℃,相对湿度为30%,空气流动速度为3m/s,悬吊放置1天。
[0035] 制好的竹篾纺织成竹篮,放在阴暗潮湿环境中1年,没有发生发霉及虫蛀的现象,产品质量稳定。
[0036]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