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783158.X

文献号 : CN10619604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成梠韩枝宏张榕杰赵雪

申请人 : 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中心火焰调节管、一次风管、二次风管以及三次助燃装置,一次风管的进口设有煤粉稳流机构,一次风管的出口设有一次风旋流器,二次风管的进口设有空气预混装置,二次风管的出口设有二次风旋流器,二次风管的出口还设有稳焰装置,三次助燃装置的出风口与稳焰装置连通。本发明通过结构的合理布置,可实现分级燃烧,大大提高燃烧器的负荷调节范围,提高对工业上不同工况的适应性,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其燃烧器的初始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中心火焰调节管、一次风管、二次风管以及三次助燃装置,一次风管的进口设有煤粉稳流机构,一次风管的出口设有一次风旋流器,二次风管的进口设有空气预混装置,二次风管的出口设有二次风旋流器,二次风管的出口还设有稳焰装置,三次助燃装置的出风口与稳焰装置连通,所述稳焰装置包括呈锥筒状的第一扩径部,第一扩径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扩径部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二次风管的衔接,第一扩径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内径逐渐增大,所述稳焰装置还包括呈锥筒状的第二扩径部,第二扩径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扩径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扩径部的第二端衔接,第二扩径部从第三端至第四端内径逐渐增大,所述三次助燃装置的出口从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外壁贯穿至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内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预混装置包括二次新鲜风通道和二次回流风通道,二次新鲜风通道的出口和二次回流风通道的出口均与所述二次风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助燃装置的进口设有三次新鲜风通道和三次回流风通道,三次新鲜风通道的出口和三次回流风通道的出口均与所述三次助燃装置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粉稳流机构具有球状内腔,球状内腔内设有稳流板,该球状内腔设有进粉口和出粉口,进粉口与煤粉供应装置连通,出粉口与所述一次风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装置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焰装置上设有观火孔。

说明书 :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属燃煤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国工业锅炉及中小型采暖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都存在高低负荷运行的情况,特别是工业锅炉,根据工业生产变化需要时时调整锅炉负荷,保证其热能供应不超标。
[0003] 目前我国的工业燃煤锅炉系统在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小,一般在50%-80%的负荷调整范围。对于生产单位因生产量缩小,经常存在锅炉超低负荷运行,这时锅炉采取的措施一般为经常启停锅炉,或者压火运行(链条炉)。锅炉的频繁启停会导致锅炉能耗大大增加,排放数据不稳定,缩减设备的使用寿命。故开发适用于大范围负荷调节的燃烧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0004] 目前现有技术是,燃煤锅炉在低负荷时,燃烧器的出口尺寸是固定的,减低煤粉量需要相应的降低风量配比,低负荷时相应的各个风道速度都会降低,会导致旋流式的煤粉燃烧器,因旋流强度不足,导致煤粉燃烬率差,且容易形成局部高温,造成NOx大幅生成。高负荷运行时,因燃烧器出口风速快,旋流强度大,高温烟气回流形成中心火焰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结焦和热力氮无法控制、NOx排放超标等问题。
[0005] 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锅炉应对负荷调整的适应能力、高效节能、环保、结构简易的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中心火焰调节管、一次风管、二次风管以及三次助燃装置,一次风管的进口设有煤粉稳流机构,一次风管的出口设有一次风旋流器,二次风管的进口设有空气预混装置,二次风管的出口设有二次风旋流器,二次风管的出口还设有稳焰装置,三次助燃装置的出风口与稳焰装置连通。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包括呈锥筒状的第一扩径部,第一扩径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扩径部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二次风管的衔接,第一扩径部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内径逐渐增大。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内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60°。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还包括呈锥筒状的第二扩径部,第二扩径部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扩径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扩径部的第二端衔接,第二扩径部从第三端至第四端内径逐渐增大。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三次助燃装置的出口从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外壁贯穿至内壁。
[00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空气预混装置包括二次新鲜风通道和二次回流风通道,二次新鲜风通道的出口和二次回流风通道的出口均与所述二次风管连通。
[001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三次助燃装置的进口设有三次新鲜风通道和三次回流风通道,三次新鲜风通道的出口和三次回流风通道的出口均与所述三次助燃装置连通。
[001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煤粉稳流机构具有球状内腔,球状内腔内设有稳流板,该球状内腔设有进粉口和出粉口,进粉口与煤粉供应装置连通,出粉口与所述一次风管连通。
[001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上设有观火孔。
[0018]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煤粉稳流机构用于均衡一次送粉管道内的煤粉,保证煤粉喷出后,在炉膛内浓度分布较为平均,解决火焰偏心等问题,一次风旋流器用于使一次风形成旋流,让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通过旋流中心负压的作用形成回流,引燃后续煤粉,稳定燃烧;二次风旋流器用于使二次风形成旋流,和一次风旋流器同转向,起延长煤粉燃烧时间的作用,通过空气预混装置可通入新鲜空气和回流风,并进行充分混合,使进入燃烧器的气体氧量稳定,提供燃烧的稳定性和提供对NOx生成的抑制控制,中心火焰调节管可通入回流风或者新鲜空气,用于调节燃烧器火焰中心负压,控制火焰长度;稳焰装置具有吸收并蓄热的功能,并为火焰根源提供稳定的热辐射,大大提高低负荷时火焰的稳定性,确保煤粉顺利被引燃;三次助燃装置提供高速助燃气体,为燃烧提供助燃风,本发明通过结构的合理布置,可实现分级燃烧,大大提高燃烧器的负荷调节范围,提高对工业上不同工况的适应性,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其燃烧器的初始排放指标远低于国家规定排放浓度,达到高效节能、减排及环保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
[0021] 1-一次风管                       11-煤粉稳流机构
[0022] 12-一次风旋流器                  2-二次风管
[0023] 21-二次新鲜风通道                22-二次回流风通道
[0024] 23-二次风旋流器                  3-三次助燃装置
[0025] 31-三次新鲜风通道                32-三次回流风通道
[0026] 4-稳焰装置                       41-温度传感器
[0027] 42-观火孔                        43-第一扩径部
[0028] 44-第二扩径部                    5-中心火焰调节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30] 参照图1,一种适用于大幅度负荷调整的底置低氮燃烧器,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套置的中心火焰调节管5、一次风管1、二次风管2以及三次助燃装置3,一次风管1的进口设有煤粉稳流机构11,一次风管1的出口设有一次风旋流器12,二次风管2的进口设有空气预混装置,二次风管2的出口设有二次风旋流器23,二次风管2的出口还设有稳焰装置4,三次助燃装置3的出风口与稳焰装置4连通。其中,中心火焰调节管5位于燃烧器轴线正中心,该调节管可通入回流风或者新鲜空气,用于调节燃烧器火焰中心负压,控制火焰长度。
[0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4包括呈锥筒状的第一扩径部43,第一扩径部43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扩径部43的第一端的内壁与所述二次风管2的衔接,第一扩径部43从第一端至第二端内径逐渐增大。
[00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扩径部43的内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图中角A)为40°-60°。
[003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4还包括呈锥筒状的第二扩径部44,第一扩径部43和第二扩径部44为一体结构,第二扩径部44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为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二扩径部44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扩径部43的第二端衔接,第二扩径部44从第三端至第四端内径逐渐增大。
[003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空气预混装置包括二次新鲜风通道21和二次回流风通道22,二次新鲜风通道21的出口和二次回流风通道22的出口均与所述二次风管2连通。新鲜空气和回流风分别从二次新鲜风通道21和二次回流风通道22进入并进行充分混合,使进入燃烧器的气体氧量稳定,提供燃烧的稳定性和提供对NOx生成的抑制控制。
[003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三次助燃装置3的进口设有三次新鲜风通道31和三次回流风通道32,三次新鲜风通道31的出口和三次回流风通道32的出口均与所述三次助燃装置3连通。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三次助燃装置3的出口(即喷口)从所述第二扩径部44的外壁贯穿至内壁。采用这种结构,燃烧器采用分级供风技术设计,把部分风量分配到稳焰区外侧,使稳焰区的空气不足,煤粉没有充分燃烧,然后煤粉在喷出稳焰区后,由三次助风对煤粉进行二次补氧燃烧。
[003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煤粉稳流机构11具有球状内腔,球状内腔内可进一步设有稳流板(图中未示出),该球状内腔设有进粉口和出粉口,进粉口与煤粉供应装置连通,出粉口与所述一次风管1连通。采用这种结构,气流在球状内腔里释放,固体颗粒的速度会比气流速度快,在球状内腔内形成混拌,起到均匀和稳流的作用。
[003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4内设有温度传感器41。
[003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稳焰装置4上设有观火孔42。
[0039]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一次风管1为燃烧器供粉通道,煤粉通过管道输送进入燃烧器后,经过煤粉稳流机构11将煤粉再次打散,使煤粉浓度在环形管道内均衡分布,煤粉通过一次风旋流器12后,形成旋流。本发明设计将燃烧所需的风进行分级配置,二次风的风量不足于满足高负荷运行时煤粉的完成燃烧,故在低负荷运行时、二次风量较小的情况下,二次风经过二次风旋流器23旋流后,具有满足燃烧所需的旋流强度,所配置稳焰装置4,具有吸收并蓄热的功能,并为火焰根源提供稳定的热辐射,大大提高低负荷时火焰的稳定性,确保煤粉顺利被引燃。引进FGR技术,在二次风管2分别引入二次新鲜风21和二次回流风22,通过对二次氧量的控制,控制在稳焰装置4内的燃烧强度,通过对温度传感器41和观火孔42可以很直观的控制稳焰装置4内的燃烧强度,控制温度在950℃,即可满足煤粉的充分点燃,也可实现低氮燃烧,降低NOx的排放,从而实现超低负荷状态下的稳定燃烧。
[0040] 燃烧器高负荷运行时,大量煤粉通过一次风管1进入稳焰区,通过调节二次风新鲜风21和二次回流风22的配比,调节稳焰装置4内的火焰强度,避免出现局部高温,煤粉在稳焰装置4内进行初步燃烧,并由稳焰装置4提供持续的热辐射,为被大量二次风高速旋流起的煤粉提供稳定热源,控制稳焰装置4内温度为1000℃,在1000℃的环境下煤粉挥发份充分释放,再从三次风助燃装置3的喷口喷出高速助燃气体,挥发可燃气体在燃烧器出口外侧充分燃烧,剩下的炭粒子经过燃烧器稳焰装置4和燃烧器出口挥发份燃烧区域后,已全部引燃,因燃烧器为底置布置,垂直向上喷射煤粉,且炉膛位置微负压运行,煤粉颗粒会在重力和引风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悬浮层,燃烬的煤粉因燃烧后重量变轻而被吸出炉膛,该布置和结构大大提高了煤粉的燃烬率,并实现了多级送风和多级燃烧的效果,大大降低NOx的生成,结合燃烧器二次风管2和三次风助燃装置3对氧量的控制,和回流风的应用,利用氮的还原反应,进一步降低NOx的排放量,实现低氮和高效的功能。氮的还原反应如下反应式所示:
[0041] 2NO+C=CO2+N2;
[0042] 2NO2+2C=2CO2+N2;
[0043] 综上,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及结构改造,配套于锅炉后,实现燃烧器的出力调整范围达到25-105%,可大大提高锅炉的负荷适应能力,并实现高低负荷的低氮燃烧,在无需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燃烧器NOx的源头排放数据可以控制在150mg/Nm3以下,并稳定燃烧。
[0044] 本发明通过创新结构设计,采用锅和炉分离的概念,稳焰装置相当于是一个小的炉,相当于把燃烧器出口移出炉膛一部分,燃烧器喷出的火焰先在稳焰装置这个小炉里燃烧,再喷进炉膛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可以实现超低负荷运行,因为稳焰装置空间小,低负荷火焰小的时候,稳焰装置起保护的作用。高负荷运行时,稳焰装置可以帮助实现分级燃烧,从而实现低氮燃烧。
[0045]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