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617365.8

文献号 : CN1061964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屈金祥赖想球张天宇段晓华胡渊翔邹丁山

申请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其中,所述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装置。本发明通过冷热感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调节,提高了温度调节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方法包括: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其中,所述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

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

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其中,当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作为设定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

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

根据获取的所述调节策略,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作为设定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若所述空调器检测到当前处于无人状态,且当前设定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则保持设定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其中,在当前设定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边界值时,将最大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边界值时,将最小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

6.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其中,所述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

调节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其中,当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作为设定温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块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调节策略,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作为设定温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保持模块,用于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若所述空调器检测到当前处于无人状态,且当前设定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则保持设定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其中,在当前设定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边界值时,将最大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边界值时,将最小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

说明书 :

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空调器都具备温度调节功能,包括温度调高和调低。但是,现在的空调器对温度的调节,一般是人工通过遥控器进行调节,更加智能一点的,会采用设定的温度调节模式进行调节,如先低温/高温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增加/减小温度运行。这两种调节方式都比较死板,不论用户当前的体温如何,当前的环境温度如何,都按照设定的温度进行调节,导致温度调节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温度调节模式,对温度调节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包括:
[0005] 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其中,所述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
[0006] 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
[0007] 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008] 优选地,所述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的步骤包括:
[0009] 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
[0010] 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
[0011] 根据获取的所述调节策略,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012] 优选地,所述区间范围包括第一区间范围、第二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
[0013]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作为设定温度;
[0014]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
[0015]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作为设定温度。
[0016] 优选地,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若所述空调器检测到当前处于无人状态,且当前设定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则保持设定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其中,在当前设定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边界值时,将最大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边界值时,将最小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
[0017] 优选地,在第一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
[0018]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
[0019] 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其中,所述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
[0020]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
[0021] 调节模块,用于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022] 优选地,所述调节模块包括:
[0023]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
[0024]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
[0025]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调节策略,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026] 优选地,所述区间范围包括第一区间范围、第二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
[0027]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作为设定温度;
[0028]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
[0029] 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作为设定温度。
[0030] 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保持模块,用于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若所述空调器检测到当前处于无人状态,且当前设定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则保持设定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其中,在当前设定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边界值时,将最大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边界值时,将最小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
[0031] 优选地,在第一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
[0032]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及装置,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然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并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由于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相当于是结合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对设定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温度调节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33] 图1为本发明温度调节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4] 图2为本发明中红外阵列传感器扫描物体的热图像示意图;
[0035] 图3为图1中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0036] 图4为本发明温度调节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037] 图5为图4中调节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0038]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0]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
[0041]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温度调节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4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方法包括:
[0043] 步骤S10,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其中,所述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
[0044]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的方式包括:a、在制冷模式下检测到冷热感模式的启动信号时,保持当前的制冷模式不变,进入冷热感模式;b、在制热模式下检测到冷热感模式的启动信号时,保持当前的制热模式不变,进入冷热感模式。本实施例中,冷热感模式的启动信号可由遥控器的预设按键如冷热感按键,接收到触摸操作时触发。
[0045] 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所述空调器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冷热感值的获取方式包括:
[0046] 步骤1、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值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0047] 上述人体表面的温度是人体体表的温度值,辐射温度为环境四周表面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以人在房间内为例,此时辐射温度为房间内的周围环境如四周的墙体、窗户等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值,这两个温度值可通过具有测量热图像功能的传感器测量读取得到,例如阵列式红外传感器模块,其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或者周围环境时会得到热图像,如图2所示,热图像通过阵列排布方式可以获得其中每个小区域即其中一个像素的温度值,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的颜色深浅表示了其温度值的高低不同,并可读取每个像素的具体温度值。热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时同样会得到一定面积区域的热图像,因为人体表面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反映到对应的热图像也不相同,因此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对应热图像所有像素的温度点取平均值的方式获取,即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值表示人体表面温度值。而测量房间内辐射温度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间内的四周区域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形成的热图像后,去掉人体所在热图像部分,读取剩下部分的热图像的各个像素的温度值然后取平均值就获得了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即房间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值表示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
[0048] 步骤2、根据所述人体表面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得人体的散热量;
[0049]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体产生的散热量基本等于人体消耗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即可得到人体的散热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Φ(Tcl-Ta)
[0050] 其中H为人体的散热量,Tcl为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a为辐射温度值,Φ为附加计算系数,这些计算系数为人体热舒适性研究领域的一些通用计算系数,如考虑周围环境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f_eff、着装的人体面积系数f_cl,Φ=f_eff*f_cl,此时H=f_eff*f_cl*(Tcl-Ta),通过计算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和辐射温度Ta的差值再结合计算系数Φ,得到人体的散热量H。
[0051] 当然,也可以根据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与人体散热量的映射关系,预先对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进行取值,并设置与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对应的人体散热量,形成映射表。当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时,就可以查表获得相应的人体散热量。
[0052] 步骤3、根据所述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值。
[0053] 由于人体的冷热感值与人体消耗的热量相关,而人体消耗的热量等于人体的散热量,因此人体的散热量的大小反映了人的冷热感状态,通过前期空调器研发过程中对不同用户的冷热感觉进行体验测试,并根据当时计算得到的不同冷热感觉下的散热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获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例如冷热感状态值M和散热量H的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
[0054] M=a0+a1H+a2H2+a3H3+…..+anHn
[0055] 其中a0、a1、a2、a3、an为根据实验获得的不同的计算系数值,n为正数值,其取值大小依据具体的H和M数据组之间的形成拟合公式确定,如N可以取值为4。通过以上公式中人体的冷热感值M与散热量H之间的关系式,当计算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H后,代入以上公式就得到了人体的冷热感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拟合公式仅仅用来说明人体冷热感值与散热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前期实验过程中H和M数据组也可以根据其他拟合方法拟合,获得其他拟合公式。根据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出人体的冷热感值。
[0056] 由于冷热感值是根据人体确定的,因此本方案实际上是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对温度的调节。
[0057] 步骤S20,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
[0058] 在获取到冷热感值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本实施例中,事先建立多个冷热感区间,并且,每个冷热感区间都对应有冷热感值,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值的对应关系包括两种:1、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值;2、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个数。
[0059]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参照表1所示:
[0060] 表1.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061]冷热感区间 冷热感值 热舒适感 区间保持时间X(s)
区间1 4区间2 2区间3 1区间4 0≤M≤1 舒适(有点暖) 150
区间5 -1≤M<0 舒适(有点凉) 150
区间6 -2区间7 -4区间8 -6≤M<-4 冷 30
[0062] 从表1中可查看,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而时间也是从短到长,再从长到短的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感处于舒适状态(包括有点暖、有点凉)时,区间保持时间最长,越往两边,区间保持时间越短。当然,也可将中间四个区间的区间保持时间设置为一样的值,相当于该四个区间属于舒适区间。
[0063] 应当理解的是,表1中的所述冷热感值以及区间保持时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它的值,此处不做限定。
[0064] 步骤S30,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065]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之后,即可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具体地,参照图3,所述步骤S30包括:
[0066] 步骤S31,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
[0067] 步骤S32,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
[0068] 步骤S33,根据获取的所述调节策略,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069] 首先,先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区间范围包括第一区间范围、第二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当然,区间范围的个数不做限定,还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如四个或五个等等。
[0070] 在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之后,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具体地:
[0071] 1)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作为设定温度;
[0072] 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优选将区间1、区间2和区间3划分在第一区间范围。由于每个冷热感区间的冷热感值不同,因此,优选每个冷热感区间中的第一预设常数以及第一预设温度值也不同。
[0073] 同时,由于上文已经提到,进入冷热感模式可以从制热模式下进入,也可以从制冷模式下进入,并且进入冷热感模式后,保持之前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不变。因此,在所述第一区间范围的区间1、区间2和区间3中,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值也是不同的。具体地,如表2所示:
[0074] 表2.第一区间范围在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075]
[0076] 其中,TS(n)表示当前设定温度,TS(n+1)表示调节后的设定温度,以制冷模式的区间1为例: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17℃,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3的差值为14℃,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18℃,因此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18℃作为设定温度TS(n+1),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22℃,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3的差值为19℃,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18℃,因此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3的差值19℃作为设定温度TS(n+1)。制冷模式下的其它各个冷热感区间以及制热模式下各个冷热感区间中,设定温度的确定方式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077] 从表2中可看出,在区间1、区间2和区间3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中,设定温度的调节策略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先计算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然后将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最终取较大的数值作为设定温度。并且,从表2中可看出,区间1的冷热感值最大,区间3的冷热感值最小,相应的,区间1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最小,区间3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最大,因此,可以得知结论:在第一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并且,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
[0078] 应当理解的是,表2中的第一预设常数以及第一预设温度值都只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只要保持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以及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的关系即可。
[0079] 上文中已经提到,本方案是在人处于清醒状态下,对空调器制冷模式或制冷模式的温度调节。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会经常走动,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个时间段,人离开了空调器所在的空间中。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实时监测人体,若检测到当前环境中没有人了(即用户从空调器所在的环境中离开),此时相当于是从有人状态切换至无人状态。又由于区间1至区间3对应的冷热感值较大,对应的温度较高,因此上文所说的调节温度实际上就是将设定温度调低。但是由于空调器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无人状态,为了防止温度调节过低,导致耗电量过大,优选无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比有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高,因此,在无人状态下,第一区间范围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对应的温度调节策略,如表3所示:
[0080] 表3.第一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081]
[0082] 从表3中可看出,第一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与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基本一致,不同的地方在于:无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比有人状态下对应的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高。
[0083] 应当理解的是,表3中的第一预设常数和第一预设温度值都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为其它值。只要保持无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比有人状态下对应的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高即可。
[0084] 2)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
[0085] 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区间4、区间5划分在第二区间范围。由于区间4和区间5都是属于舒适的区间,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对应的调节策略一致,都是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具体参照表4:
[0086] 表4.第二区间范围在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087]
[0088]
[0089]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区间范围中,若检测到当前处于无人状态,且当前设定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时,则保持设定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其中,制冷模式的预设温度区间高于制热模式的预设温度区间,具体地,参照表5:
[0090] 表5.第二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091]
[0092] 其中,X1、X2、X3和X4都是常数值,且X1<X2<X3<X4,从表5中可看出,在当前设定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边界值时,将最大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边界值时,将最小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
[0093] 3)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作为设定温度。
[0094] 从上文内容可知,剩余的区间6、区间7和区间8就划分在第三区间范围。由于每个冷热感区间中的冷热感值不同,因此,优选每个冷热感区间中,优选第二预设常数以及第二预设温度值不同。
[0095] 同时,由于上文已经提到,进入冷热感模式可以从制热模式下进入,也可以从制冷模式下进入,并且进入冷热感模式后,保持之前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不变。因此,第三区间范围的区间6、区间7和区间8中,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对应的第二预设温度值也是不同的。具体地,如表6所示:
[0096] 表6.第三区间范围在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097]
[0098]
[0099] 其中,TS(n)表示当前设定温度,TS(n+1)表示调节后的设定温度,以区间6为例: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27℃,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1.5的和为28.5℃,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25℃,因此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25℃作为设定温度TS(n+1),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23℃,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1.5的和为24.5℃,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25℃,因此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1.5的和24.5℃作为设定温度TS(n+1)。制冷模式下的其它各个冷热感区间以及制热模式下各个冷热感区间中,设定温度的确定方式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100] 从表6中可看出,在区间6、区间7和区间8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中,设定温度的调节策略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先计算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值的和,然后将和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最终取较小的数值作为设定温度。并且,从表6中可看出,区间6的冷热感值最大,区间8的冷热感值最小,相应的,区间6的第二预设温度值最小,区间8的第二预设温度值最大,因此,可以得知结论:在第三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二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并且,各个冷热感区间第二预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
[0101] 应当理解的是,表6中的第二预设常数值以及第二预设温度值都只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只要保持冷热感区间的第二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以及冷热感区间预第二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的关系即可。
[0102] 进一步地,在空调器检测到当前从有人状态切换至无人状态(即用户从空调器所在的环境中离开),无人状态下也对应相应的设定温度调节策略,具体地,如表7所示:
[0103] 表7.第三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104]
[0105]
[0106] 应当理解的是,表7中的第二预设常数和第二预设温度值都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为其它值。
[0107] 本实施例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划分方式、每个冷热感区间中对应的预设常数以及预设温度值的增减关系,以及每个区间范围对应的温度调节策略,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其具体需求所提出的其它设定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一一穷举。
[0108] 本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方法,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然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并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由于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相当于是结合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对设定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温度调节的准确性。
[0109]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装置。
[0110]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温度调节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0111] 需要强调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图4所示功能模块图仅仅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例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围绕图4所示的温度调节装置的功能模块,可轻易进行新的功能模块的补充;各功能模块的名称是自定义名称,仅用于辅助理解该温度调节装置的各个程序功能块,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核心是,各自定义名称的功能模块所要达成的功能。
[01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
[0113] 获取模块10,用于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其中,所述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
[0114]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的方式包括:a、在制冷模式下检测到冷热感模式的启动信号时,保持当前的制冷模式不变,进入冷热感模式;b、在制热模式下检测到冷热感模式的启动信号时,保持当前的制热模式不变,进入冷热感模式。本实施例中,冷热感模式的启动信号可由遥控器的预设按键如冷热感按键,接收到触摸操作时触发。
[0115] 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模块10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本实施例中,具体包括:
[0116] 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值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0117] 上述人体表面的温度是人体体表的温度值,辐射温度为环境四周表面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以人在房间内为例,此时辐射温度为房间内的周围环境如四周的墙体、窗户等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值,这两个温度值可通过具有测量热图像功能的传感器测量读取得到,例如阵列式红外传感器模块,其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或者周围环境时会得到热图像,如图2所示,热图像通过阵列排布方式可以获得其中每个小区域即其中一个像素的温度值,如图2所示每个像素的颜色深浅表示了其温度值的高低不同,并可读取每个像素的具体温度值。热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时同样会得到一定面积区域的热图像,因为人体表面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反映到对应的热图像也不相同,因此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对应热图像所有像素的温度点取平均值的方式获取,即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值表示人体表面温度值。而测量房间内辐射温度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间内的四周区域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形成的热图像后,去掉人体所在热图像部分,读取剩下部分的热图像的各个像素的温度值然后取平均值就获得了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即房间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值表示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
[0118] 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人体表面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得人体的散热量;
[0119]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体产生的散热量基本等于人体消耗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即可得到人体的散热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Φ(Tcl-Ta)
[0120] 其中H为人体的散热量,Tcl为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a为辐射温度值,Φ为附加计算系数,这些计算系数为人体热舒适性研究领域的一些通用计算系数,如考虑周围环境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f_eff、着装的人体面积系数f_cl,Φ=f_eff*f_cl,此时H=f_eff*f_cl*(Tcl-Ta),通过计算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和辐射温度Ta的差值再结合计算系数Φ,得到人体的散热量H。
[0121] 当然,也可以根据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与人体散热量的映射关系,预先对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进行取值,并设置与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对应的人体散热量,形成映射表。当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时,就可以查表获得相应的人体散热量。
[0122] 所述获取模块10,根据所述人体的散热量获得人体的冷热感值。
[0123] 由于人体的冷热感值与人体消耗的热量相关,而人体消耗的热量等于人体的散热量,因此人体的散热量的大小反映了人的冷热感状态,通过前期空调器研发过程中对不同用户的冷热感觉进行体验测试,并根据当时计算得到的不同冷热感觉下的散热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获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例如冷热感状态值M和散热量H的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
[0124] M=a0+a1H+a2H2+a3H3+…..+anHn
[0125] 其中a0、a1、a2、a3、an为根据实验获得的不同的计算系数值,n为正数值,其取值大小依据具体的H和M数据组之间的形成拟合公式确定,如N可以取值为4。通过以上公式中人体的冷热感值M与散热量H之间的关系式,当计算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H后,代入以上公式就得到了人体的冷热感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拟合公式仅仅用来说明人体冷热感值与散热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前期实验过程中H和M数据组也可以根据其他拟合方法拟合,获得其他拟合公式。根据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出人体的冷热感值。
[0126] 由于冷热感值是根据人体确定的,因此本方案实际上是空调器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对温度的调节。
[0127] 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
[0128] 在获取模块10获取到冷热感值后,确定模块20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本实施例中,事先建立多个冷热感区间,并且,每个冷热感区间都对应有冷热感值,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值的对应关系包括两种:1、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值;2、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本实施例中优选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个数。
[0129]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参照表1所示:
[0130] 表1.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0131]冷热感区间 冷热感值 热舒适感 区间保持时间X(s)
区间1 4区间2 2区间3 1区间4 0≤M≤1 舒适(有点暖) 150
区间5 -1≤M<0 舒适(有点凉) 150
区间6 -2区间7 -4区间8 -6≤M<-4 冷 30
[0132] 从表1中可查看,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而时间也是从短到长,再从长到短的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感处于舒适状态(包括有点暖、有点凉)时,区间保持时间最长,越往两边,区间保持时间越短。当然,也可将中间四个区间的区间保持时间设置为一样的值,相当于该四个区间属于舒适区间。
[0133] 应当理解的是,表1中的所述冷热感值以及区间保持时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它的值,此处不做限定。
[0134] 调节模块30,用于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135]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模块20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之后,调节模块30即可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具体地,参照图5,所述调节模30包括:
[0136] 确定单元31,用于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
[0137] 获取单元32,用于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
[0138] 调节单元33,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调节策略,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0139] 首先,确定单元31先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区间范围包括第一区间范围、第二区间范围和第三区间范围,当然,区间范围的个数不做限定,还可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如四个或五个等等。
[0140] 在确定单元31确定所述冷热感区间所属的区间范围之后,获取单元32根据预设的区间范围与调节策略的对应关系,获取确定的区间范围对应的调节策略。具体地:
[0141] 1)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一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作为设定温度;
[0142] 以表1中的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优选将区间1、区间2和区间3划分在第一区间范围。由于每个冷热感区间的冷热感值不同,因此,优选每个冷热感区间中的第一预设常数以及第一预设温度值也不同。
[0143] 同时,由于上文已经提到,进入冷热感模式可以从制热模式下进入,也可以从制冷模式下进入,并且进入冷热感模式后,保持之前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不变。因此,在所述第一区间范围的区间1、区间2和区间3中,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值也是不同的。具体地,如表2所示:
[0144] 表2第一区间范围在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145]
[0146] 其中,TS(n)表示当前设定温度,TS(n+1)表示调节后的设定温度,以制冷模式的区间1为例: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17℃,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3的差值为14℃,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值18℃,因此将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18℃作为设定温度TS(n+1),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22℃,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3的差值为19℃,高于第一预设温度值18℃,因此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3的差值19℃作为设定温度TS(n+1)。制冷模式下的其它各个冷热感区间以及制热模式下各个冷热感区间中,设定温度的确定方式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147] 从表2中可看出,在区间1、区间2和区间3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中,设定温度的调节策略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先计算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一预设常数的差值,然后将差值与第一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最终取较大的数值作为设定温度。并且,从表2中可看出,区间1的冷热感值最大,区间3的冷热感值最小,相应的,区间1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最小,区间3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最大,因此,可以得知结论:在第一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并且,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
[0148] 应当理解的是,表2中的第一预设常数以及第一预设温度值都只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只要保持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以及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的关系即可。
[0149] 上文中已经提到,本方案是在人处于清醒状态下,对空调器制冷模式或制冷模式的温度调节。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会经常走动,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个时间段,人离开了空调器所在的空间中。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会实时监测人体,若检测到当前环境中没有人了(即用户从空调器所在的环境中离开),此时相当于是从有人状态切换至无人状态。又由于区间1至区间3对应的冷热感值较大,对应的温度较高,因此上文所说的调节温度实际上就是将设定温度调低。但是由于空调器检测到当前已经处于无人状态,为了防止温度调节过低,导致耗电量过大,优选无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比有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高,因此,在无人状态下,第一区间范围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对应的温度调节策略,如表3所示:
[0150] 表3.第一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151]
[0152] 从表3中可看出,第一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与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基本一致,不同的地方在于:无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比有人状态下对应的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高。
[0153] 应当理解的是,表3中的第一预设常数和第一预设温度值都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为其它值。只要保持无人状态下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比有人状态下对应的每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一预设温度值高即可。
[0154] 2)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
[0155] 本实施例中,优选将区间4、区间5划分在第二区间范围。由于区间4和区间5都是属于舒适的区间,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对应的调节策略一致,都是将当前设定温度作为设定温度,具体参照表4:
[0156] 表4.第二区间范围在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157]
[0158]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保持模块,用于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二区间范围时,若所述空调器检测到当前处于无人状态,且当前设定温度超出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则保持设定温度不超过所述预设温度区间的边界值。其中,制冷模式的预设温度区间高于制热模式的预设温度区间,具体地,参照表5:
[0159] 表5.第二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160]
[0161] 其中,X1、X2、X3和X4都是常数值,且X1<X2<X3<X4,从表5中可看出,在当前设定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边界值时,将最大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小于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小边界值时,将最小边界值作为设定温度。
[0162] 3)在所述区间范围为第三区间范围时,对应的调节策略为: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作为设定温度;在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时,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的和作为设定温度。
[0163] 从上文内容可知,剩余的区间6、区间7和区间8就划分在第三区间范围。由于每个冷热感区间中的冷热感值不同,因此,优选每个冷热感区间中,优选第二预设常数以及第二预设温度值不同。
[0164] 同时,由于上文已经提到,进入冷热感模式可以从制热模式下进入,也可以从制冷模式下进入,并且进入冷热感模式后,保持之前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不变。因此,第三区间范围的区间6、区间7和区间8中,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对应的第二预设温度值也是不同的。具体地,如表6所示:
[0165] 表6.第三区间范围在有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166]
[0167] 其中,TS(n)表示当前设定温度,TS(n+1)表示调节后的设定温度,以区间6为例: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27℃,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1.5的和为28.5℃,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值25℃,因此将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25℃作为设定温度TS(n+1),若当前设定温度TS(n)为23℃,则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1.5的和为24.5℃,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25℃,因此将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1.5的和24.5℃作为设定温度TS(n+1)。制冷模式下的其它各个冷热感区间以及制热模式下各个冷热感区间中,设定温度的确定方式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0168] 从表6中可看出,在区间6、区间7和区间8的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中,设定温度的调节策略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先计算当前设定温度与第二预设常数值的和,然后将和与第二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最终取较小的数值作为设定温度。并且,从表6中可看出,区间6的冷热感值最大,区间8的冷热感值最小,相应的,区间6的第二预设温度值最小,区间8的第二预设温度值最大,因此,可以得知结论:在第三区间范围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第二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并且,各个冷热感区间第二预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
[0169] 应当理解的是,表6中的第二预设常数值以及第二预设温度值都只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为其它值,只要保持冷热感区间的第二预设温度值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以及冷热感区间预第二设常数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增大的关系即可。
[0170] 进一步地,在空调器检测到当前从有人状态切换至无人状态(即用户从空调器所在的环境中离开),无人状态下也对应相应的设定温度调节策略,具体地,如表7所示:
[0171] 表7.第三区间范围在无人状态下的温度调节策略
[0172]
[0173] 应当理解的是,表7中的第二预设常数和第二预设温度值都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为其它值。
[0174] 本实施例中,各个冷热感区间的划分方式、每个冷热感区间中对应的预设常数以及预设温度值的增减关系,以及每个区间范围对应的温度调节策略,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其具体需求所提出的其它设定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进行一一穷举。
[0175] 本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冷热感值的温度调节装置,在空调器进入冷热感模式时,获取当前设定温度下对应的冷热感值,然后确定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并按照确定的所述冷热感区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由于冷热感值由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确定,相当于是结合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对设定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温度调节的准确性。
[017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77]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7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