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46584.7

文献号 : CN10620029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野昭典

申请人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下部框体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图像形成单元被插入到下部框体,并被固定在第一板。图像形成单元具备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包括钣金部件。第一板具备第一孔部。通过第一定位部的引伸部以及突片的左侧面分别抵接到第一孔部的第一侧缘以及第二侧缘,左右方向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位置被限制。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稳定。

权利要求 :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沿着预定的安装方向安装的单元,所述装置主体具备以与所述单元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对置的方式立起设置的壁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被开口为使得沿着与所述安装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对第一内侧缘,所述一对第一内侧缘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划定所述定位孔的两侧部,所述单元包括:钣金部件,所述钣金部件包含沿着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面及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以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形成在所述钣金部件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所述定位部包括:突片,所述突片被插入到所述定位孔;以及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通过以所述突片的所述第二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方向正交、且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突出的方式、使所述钣金部件变形而被形成,当所述定位部被插入到所述定位孔时,通过所述突起部以及所述钣金部件的所述第一面分别抵接到所述一对第一内侧缘,来限制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沿着所述安装方向前端向下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包括一对第二内侧缘,所述一对第二内侧缘分别连接所述一对内侧缘并划定所述定位孔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部,所述定位部的所述突片包括一对外缘部,所述一对外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被配置为隔着间隔,并分别沿着所述安装方向延伸,通过所述突片的所述一对外缘部抵接到所述定位孔的所述一对第二内侧缘,来限制所述单元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片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被配置在所述一对外缘部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并倾斜为使得沿着所述安装方向所述突片变成前端细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前端突起,所述前端突起被配置在所述突片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部,所述前端突起弯曲为使得所述钣金部件的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弯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内侧缘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实施弯曲加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内侧缘或者所述一对第二内侧缘朝向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实施弯曲加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是所述装置主体内的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具备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承载显影剂,所述感光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所述钣金部件支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是在所述装置主体内、实施被转印在片材上的图像的定影处理的定影单元。

说明书 :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具备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可拆装的单元的装置。作为该单元,可以举出对形成显影剂像的图像形成单元或者片材实施定影处理的定影单元。为了使各单元定位在装置主体,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位部。另外,已知各单元的外壁由钣金部件构成。通过使钣金部件变薄,能够实现单元的成本降低。
[0003] 在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使钣金部件相对于侧壁定位,钣金部件具有通过准冲孔而形成的定位突起。通过在侧壁开口的定位孔啮合钣金部件的定位突起,钣金部件被定位。
[0004] 在如上述的技术中,存在通过钣金部件变薄的情况下的刚性的降低,难以使钣金部件的定位稳定化的问题。
[0005]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包含钣金部件的定位部而能够稳定地实现单元的定位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沿着预定的安装方向(前后方向)安装的单元。所述装置主体具备以与所述单元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对置的方式立起设置的壁部。所述壁部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被开口为使得沿着与所述安装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下方向)延伸;以及一对第一内侧缘,所述一对第一内侧缘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划定所述定位孔的两侧部。所述单元包括:钣金部件,所述钣金部件包含沿着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面及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面;以及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形成在所述钣金部件的所述安装方向的前端侧。所述定位部包括:突片,所述突片被插入到所述定位孔;以及突起部,所述突起部通过使所述钣金部件变形而被形成,使得所述突片的所述第二面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方向正交、且向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突出。当所述定位部被插入到所述定位孔时,通过所述突起部以及所述钣金部件的所述第一面分别抵接到所述一对第一内侧缘,来限制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单元的位置。
[0007] 根据本构成,单元具备包含钣金部件的定位部,装置主体具备包含定位孔的壁部。并且,当定位部被插入到定位孔时,第二方向的单元的位置被限制。尤其通过突片的突起部以及第一面,定位部的位置被限制。因此,与通过钣金部件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而限制单元的位置的情况相比,提高定位部的刚性,并且稳定地保持定位部的位置。其结果稳定地限制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单元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0009]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0010] 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0011] 图4是示出定影单元被安装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形的截面图;
[0012]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形形成单元的立体图;
[0013]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以及壁部的立体图;
[0014] 图7A是放大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15] 图7B是放大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16] 图7C是放大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17] 图8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被安装在壁部的情形的立体图;
[0018] 图8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被安装在壁部的情形的立体图;
[0019]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部进入到壁部的定位孔的情形的截面图;
[0020]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单元被安装在壁部的情形的立体图;
[0021] 图11A是放大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单元以及壁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2] 图11B是放大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单元以及壁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3]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单元被安装在壁部的情形的立体图;
[0024]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定位部进入到壁部的定位孔的情形的截面图;
[0025] 图14A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部的侧视图;
[0026] 图14B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详细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例示串联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可以是复印机、传真装置以及它们的数码复合机等。
[0028]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10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情形的立体图。
[0029] 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箱形状的框体11。框体11包括下部框体111(装置主体)、上部框体112以及连结框体113。此外,在图1以及图3中,省略上部框体112以及连结框体113的图示。下部框体111划定框体11的下方部分,大致为长方体形状。下部框体111包括上表面罩111T。上部框体112是在下部框体111的上方隔着间隔而被配置的扁平形状的框体。连结框体113在下部框体111和上部框体112的左端部以及后端部沿着上下方向连结下部框体111和上部框体112。在比连结框体113靠近前方、且处于下部框体111和上部框体11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排纸部17(图2)。排纸部17排出已被形成图像的片材。
[0030] 下部框体111的上表面罩111T的右侧部分设置有用于输入操作相对于片材的输出条件等的操作部(图1)。在该操作部设置有电源键或者用于输入输出条件的各种操作键。上表面罩111T是构成下部框体111的上表面部的一部分的板状部件,并且相对于下部框体111可拆装。当从下部框体111拆卸上表面罩111T时,下部框体111的内部露出。这时,后面叙述的高压基板50露出到下部框体111的外侧。另外,上表面罩111T具备排纸托盘171。排纸托盘171通过使上表面罩111T的一部分向下方凹陷而被形成。在排纸托盘171堆积已被形成图像的片材。排纸托盘171具备有从已被形成图像的片材的排出方向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的、前端朝下的倾斜面(图1,图2)。
[0031] 参照图2,在下部框体111的内部,作为运送片材的运送路径而延伸设置有主运送路径11A、双面运送路径11B以及手动送纸运送路径11C。主运送路径11A从供纸部12通过中间转印单元14以及二次转印辊26之间的二次转印压送部以及定影单元16,将片材运送至下部框体111的上方部分。如图2所示,主运送路径11A上配置有多个运送辊组。
[0032] 另外,下部框体111的上端部上形成有切换部114以及排纸口115(图2)。切换部114切换片材的运送方向。由主运送路径11A运送的片材从排纸口115排出至排纸部17。双面运送路径11B与主运送路径11A的下游侧端部连通。在片材的背面也形成图像时,双面运送路径11B是运送片材的运送路径。在表面已形成图像的片材的前端部从排纸口115露出到排纸部17的状态下,切换部114被旋转,片材的运送路径被切换。此后,当未图示的运送辊组朝向相反方向旋转时,片材被运送到双面运送路径11B。由双面运送路径11B运送的片材再次运送到比二次转印压送部靠近上游侧的主运送路径11A。其结果为,在片材的背面形成图像。手动送纸运送路径11C是将从后面叙述的手动送纸托盘124运送的片材运送到主运送路径
11A的运送路径。手动送纸运送路径11C在供纸盒121的上方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
[0033]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供纸部12、图像形成部13、中间转印单元14、二次转印辊26(转印部)、定影单元16(单元)、读取部18、自动原稿运送装置19以及高压基板50。
[0034] 供纸部12被配置在下部框体111,并供应片材。供纸部12包括供纸盒121、拾取辊122、供纸辊组123、手动送纸托盘124以及手动送纸供纸辊125。
[0035] 供纸盒121在下部框体111的下方位置以从前方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并储存被层叠数张片材的片材捆。供纸盒121在内部具备升降板121S。升降板121S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而后端侧被移动到上方。其结果为,被搭载在升降板121S的片材抵接到拾取辊122。拾取辊122抽出储存在供纸盒121的片材。供纸辊组123处理每张由拾取辊122抽出的片材,并送出到主运送路径11A。手动送纸托盘124是载置被手动送纸的片材的托盘,在由手动送纸供应片材时,如图2所示,从下部框体111的前侧面开放。手动送纸供纸辊125将被载置在手动送纸托盘124的片材抽出到手动送纸运送路径11C。
[0036] 图像形成部13形成转印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像(显影剂像),包括形成不同的颜色的调色剂像的多个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该单元包括从后面叙述的中间转印带14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从图2的前侧朝向后侧)按顺序设置的使用品红色(M)的显影剂的品红色用单元、使用青色(C)的显影剂的青色用单元、使用黄色(Y)的显影剂的黄色用单元以及使用黑色(BK)的显影剂的黑色用单元。各单元分别包括感光鼓20、被配置在感光鼓20的周围的带电装置21、显影装置23以及清洁装置25。另外,用于曝光各单元的感光鼓20的曝光装置22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3的下方。曝光装置22包括第一曝光单元22A以及第二曝光单元22B。第一曝光单元22A对品红色用单元以及青色用单元的感光鼓20的周围表面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第二曝光单元22B对黄色用单元以及黑色用单元的感光鼓20的周围表面照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
[0037] 感光鼓20围绕其轴旋转驱动,在其周围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以及调色剂像。作为该感光鼓20,能够利用使用了非晶硅(A-Si)类材料的感光鼓。此外,如图2所示,根据各颜色的单元,分别配置有感光鼓20。带电装置21使感光鼓20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作为带电装置21,能够采用具备带电辊以及用于去除附着在所述带电辊的调色剂的带电清洁刷的、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另外,清洁装置25清扫调色剂像转印之后的感光鼓20的周围表面。
[0038] 显影装置23为了显影已形成在感光鼓20上的静电潜像,朝向感光鼓20的周围表面供应调色剂。显影装置23是包括调色剂以及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用的装置,包括两根搅拌辊、磁辊以及显影辊。搅拌辊通过搅拌且循环运送双组分显影剂,使调色剂带电。磁辊的周围表面上承载双组份显影剂层,显影辊的周围表面上承载调色剂层,该调色剂层通过磁辊和显影辊之间的电压差传递调色剂而被形成。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被供应到感光鼓20的周围表面,并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
[0039] 中间转印单元14被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3的上方。参照图2,中间转印单元14包括中间转印带141、驱动辊142、从动辊143以及多个一次转印辊24。
[0040] 中间转印带141是环状带状旋转体,并被架设到驱动辊142以及从动辊143,使得其周围表面侧分别抵接到各感光鼓20的周围表面。中间转印带141朝向单方向(图2的箭头方向)旋转驱动,从感光鼓20转印的调色剂像承载在表面。中间转印带141是具有包含基层、弹性层以及涂层的层叠结构的导电性的软质带。
[0041] 驱动辊142在中间转印单元14的后端侧架设中间转印带141,并使中间转印带141旋转驱动。从动辊143在中间转印单元14的前端侧架设中间转印带141。从动辊143朝向中间转印带141施加张力。
[0042] 一次转印辊24在中间转印带141上一次转印感光鼓20上的调色剂像。如图2所示,一次转印辊24分别配置为与各颜色的感光鼓20对置。其结果为,在夹着中间转印带141的、各感光鼓20和一次转印辊24之间形成各颜色的一次转印压送部。
[0043]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部13以及中间转印单元14作为图像形成单元10(单元)而被一体化,并且相对于下部框体111可拆装。尤其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0沿着后方向(安装方向,图3的箭头)被安装在下部框体111。
[0044] 二次转印辊26(转印部)被配置为夹着中间转印带141、且与驱动辊142对置。二次转印辊26被压接到中间转印带141的周围表面并形成二次转印压送部。二次转印辊26在由供纸部12供应的片材上,从中间转印带141转印调色剂像。
[0045] 定影单元16包括内部具备加热源的定影辊、以及形成以与定影辊对置的方式配置并形成定影压送部的加压辊。被供应到定影单元16的片材通过所述定影压送部,由此被加热加压。由此,通过所述二次转印压送部而被转印在片材上的调色剂像被定影在片材上。图4是示出定影单元16被安装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框体111上的情形的立体图。定影单元16相对于下部框体111可拆装。尤其如图4所示,定影单元16沿着前方向(安装方向,图4的箭头)被安装到下部框体111。这时,预先使划定下部框体111的后侧面的开合罩111A开放。随着开合罩111A的开放,双面运送路径11B(图2)露出在下部框体111的外侧。进一步地,当能够与开合罩111A一体地开放的运送单元111B被开放时,主运送路径11A的一部分露出在下部框体111的外部。其结果为,能够去除被堵塞在主运送路径11A或者双面运送路径11B的片材。
[0046] 读取部18被配置在上部框体112的内部。读取部18读取由自动原稿运送装置19送出的原稿片材、或者被载置在未图示的稿台上的原稿片材。自动原稿运送装置19朝向被形成在所述稿台上的读取位置运送原稿片材。
[0047] 图5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0以及第一板110的立体图。图7A、图7B以及图7C是放大了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48] 图像形成单元10是上下方向具有预定的高度、且沿着前后以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箱型形状的单元。中间转印单元14被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上侧部分,图像形成部13被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下侧部分。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右单元壁部10RH、左单元壁部10LH以及单元前壁10P。右单元壁部10RH以及左单元壁部10LH是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被配置为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壁部。右单元壁部10RH以及右板10R作为支承图像形成单元10的各部件的外壳而发挥功能。进一步地,右单元壁部10RH包括右板10R(钣金部件)。右板10R是包括被紧固到右单元壁部10RH的下方部分的钣金部件的板。右板10R以图像形成部13的多个感光鼓20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图像形成部13的多个感光鼓20。因此,右板10R具备被插通感光鼓20的旋转轴的未图示的轴承部。此外,虽然图5中没有出现,但左单元壁部10LH也被左板紧固,该左板包含与右板10R相同的板金部件。此外,由于右板10R以及左板包含薄板形状的钣金,因此右板10R以及左板具有分别沿着安装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些侧面之中,位于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侧面被定义为第一面。另外,作为第一面的相反侧、且位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侧面被定义为第二面。
[0049] 单元前壁10P是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后端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壁部,使得能够连接右单元壁部10RH以及左单元壁部10LH。此外,单元前壁10P被配置在图像形成单元10相对于下部框体111的安装方向(图6的箭头方向)的前端侧。
[0050] 图像形成单元10还包括第一定位部10A(定位部)、第二定位部10B(定位部)、右固定部10C以及左固定部10D。第一定位部10A在右板10R的安装方向前端侧一体形成。第二定位部10B在左板的安装方向前端侧一体形成。如图6所示,第一定位部10A以及第二定位部10B在中间转印单元14的驱动辊142的下方被配置为朝向后面叙述的第一板110突出。右固定部10C是在单元前壁10P(图5)的右端部朝向第一板110突出设置的圆板形状的突起部。同样,左固定部10D是在单元前壁10P的左端部朝向第一板110突出设置的圆板形状的突起部。
右固定部10C以及左固定部10D均具有能够与螺丝紧固的孔部。
[0051] 参照图6,下部框体111具备第一板110(壁部)。第一板110是在下部框体111的内部以与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前端侧(单元前壁10P)对置的方式设置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110由钣金部件构成。第一板110包括第一孔部110A(定位孔)、第二孔部110B(定位孔)、第一螺丝孔110C以及第二螺丝孔110D。第一孔部110A被配置在第一板110的右端部。第一孔部110A是以沿着上下方向(与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的长孔形状的开口部。同样,第二孔部110B被配置在第一板110的左端部。第二孔部110B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的长孔形状的开口部。第一螺丝孔110C是在比第一孔部110A更靠近左侧的第一板110上开口的孔部。同样,第二螺丝孔110D是在比第二孔部110B更靠近右侧的第一板110上开口的孔部。当图像形成单元10被插入到下部框体111时,第一定位部10A被插入到第一孔部110A,并且第二定位部10B被插入到第二孔部110B。其结果为,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以及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位置被限制。进一步地,右固定部10C以及左固定部10D抵接到第一板110的前侧的面。这时,第一螺丝孔110C以及第二螺丝孔110D分别与右固定部10C以及左固定部10D的孔部连通。作业者使开合罩111A开放,并通过从后方插通到第一螺丝孔110C以及第二螺丝孔110D的螺丝,使图像形成单元10以及第一板110紧固。其结果为,图像形成单元10的前后方向(安装方向)的位置被限制。
[0052] 参照图7A,右板10R包括凹部10R1以及突片10R2。凹部10R1是通过右板10R的一部分的后端部朝向左方凹陷而被形成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0R1通过引伸加工形成。突片10R2以凹部10R1的后端部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10A被配置在该突片10R2。即,当图像形成单元10被插入到下部框体111时,突片10R2被插入到第一孔部110A(图6)。突片10R2包括突片上端部10A3(外缘部)、突片下端部10A4(外缘部)以及一对引导倾斜部10RT(倾斜部)(图7B)。突片上端部10A3以及突片下端部10A4被配置为上下方向上相互隔着间隔,并且分别是前后方向延伸的突片10R2的外缘部。引导倾斜部10RT被配置在突片上端部10A3以及突片下端部10A4的安装方向的前端部。引导倾斜部10RT以突片10R2沿着安装方向变成前端细的形状的方式倾斜。突片10R2还包括前端片10R3(前端突起)以及引伸部10R4(突起部)。
[0053] 前端片10R3被配置在突片10R2的安装方向的前端部。前端片10R3具有比突片上端部10A3和突片下端部10A4之间的间隔小的宽度、且朝向后方突出。另外,对前端片10R3实施弯曲加工,前端片10R3的前端部弯曲为使得右板10R的左侧面(第一面)朝向右侧面(第二面)侧弯曲。其结果为,前端片10R3上形成有前端倾斜面10RS(图7C,参照图9)。
[0054] 引伸部10R4通过使右板10R变形而被形成,使得突片10R2的一部分的右侧面具有大致椭圆形状、且朝向右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突片10R2实施公知的引伸加工,来形成引伸部10R4。因此,引伸部10R4的相反侧、即突片10R2的一部分的左侧面凹陷(参照图9)。引伸部10R4包括引伸倾斜部10RU(图7B)。引伸倾斜部10RU包括倾斜部,该倾斜部通过引伸部10R4的安装方向的前端侧部分朝向突片10R2的右侧面、且前端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形成。
[0055] 图8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10被安装在第一板11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10被安装在第一板11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单元10的第一定位部10A进入到第一板110的第一孔部110A的情形的截面图。
[0056] 参照图8B以及图9,第一板110包括第一侧缘110A1(第一内侧缘)、第二侧缘110A2(第一内侧缘)、上端缘110A3(第二内侧缘)以及下端缘110A4(第二内侧缘)。第一孔部110A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并且,第一侧缘110A1以及第二侧缘110A2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且划定第一孔部110A的左右的两侧部的一对内侧缘。另外,上端缘110A3以及下端缘110A4是分别连接第一侧缘110A1以及第二侧缘110A2、且划定第一孔部
110A的上下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内侧缘。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划定第一孔部110A的各内侧缘向着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安装方向前端侧实施弯曲加工。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公知的冲缘加工或者引伸加工被实施到第一孔部110A的周围。
[0057] 如图9的箭头所示,当第一定位部10A被插入到第一孔部110A时,通过引伸部10R4的右端面(图9的第一固定面10A1)以及突片10R2的左侧面(图9的第二固定面10A2)分别抵接到第一侧缘110A1以及第二侧缘110A2,来限制左右方向的第一定位部10A(图像形成单元10)的位置。进一步地,通过突片10R2的突片上端部10A3以及突片下端部10A4(图7A)抵接到第一孔部110A的上端缘110A3以及下端缘110A4(图8B),来限制第一定位部10A(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此外,第二定位部10B以及第二孔部110B中也能够实现同样的定位。
[0058]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引伸部10R4和突片10R2的左侧面,来限制图像形成单元10的第一定位部10A的位置。因此,与不具备引伸部10R4而通过薄板的右板10R的右侧面以及左侧面限制第一定位部10A的位置的情况相比,第一定位部10A的刚性被提高第一定位部10A的位置被稳定地保持。其结果为,图像形成单元10相对于下部框体111的位置被稳定地保持。另外,通过突片上端部10A3以及突片下端部10A4与上端缘110A3以及下端缘110A4的抵接,第一定位部10A的位置被更稳定地保持。因此,能够在不具备复杂的定位机构的情况下,通过低廉的钣金部件,实现图像形成单元10的定位。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感光鼓20的右板10R以及左板(未图示)具有第一定位部10A以及第二定位部10B。因此,与感光鼓20和第一板110之间隔着多个定位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高精度地限制下部框体111的感光鼓20的位置。
[005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前端倾斜面10RS被形成为使得从第一定位部10A的第二固定面10A2朝向内侧弯曲。因此,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插入阶段,即使在第一定位部10A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前端倾斜面10RS抵接到第二侧缘
110A2并被引导,来顺利地实现第一定位部10A的朝向第一孔部110A的进入。
[0060] 进一步地,引伸倾斜部10RU被形成在第一定位部10A,使得从第一定位部10A的第一固定面10A1朝向内侧弯曲。因此,在图像形成单元10的插入阶段,即使在第一定位部10A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引伸倾斜部10RU抵接到第一侧缘110A1并被引导,来顺利地实现第一定位部10A的朝向第一孔部110A的进入。
[0061] 同样,通过对第一孔部110A的第一侧缘110A1、第二侧缘110A2、上端缘110A3以及下端缘110A4实施简单的弯曲加工,第一定位部10A的朝向第一孔部110A的进入被引导。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对第一侧缘110A1、第二侧缘110A2、上端缘110A3以及下端缘110A4中的任一者实施弯曲加工的方式。
[0062]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影单元16被安装在下部框体111的第二板150的情形的立体图。图11A以及图11B是放大了定影单元16以及第二板150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2是示出定影单元16被安装到第二板150的情形的立体图。
[0063] 下部框体111具备第二板150(壁部)。第二板150是在下部框体111的内部以与定影单元16的安装方向前端侧对置的方式立起设置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150由钣金部件构成。第二板150包括第三孔部150A(定位孔)以及第四孔部150B(定位孔)。第三孔部150A被配置在第二板150的左端部。第三孔部150A是以沿着上下方向(与定影单元16的安装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开口的长孔形状的开口部。第三孔部150A具有与前面叙述的第一孔部110A同样的形状。第四孔部150B被配置在第二板150的右端部。第四孔部150B也具有与第三孔部150A同样的形状。
[0064] 定影单元16包括第三定位部16A(定位部)以及第四定位部16B(定位部)。第三定位部16A以及第四定位部16B被突出设置为从定影单元16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朝向第二板150。第三定位部16A以及第四定位部16B具有与前面叙述的第一定位部10A以及第二定位部
10B同样的形状。如图4以及图10的箭头所示,当定影单元16被插入到下部框体111时,第三定位部16A被插入到第三孔部150A,第四定位部16B被插入到第四孔部150B。其结果为,在下部框体111的内部,定影单元16的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置被限制。此外,通过未图示的螺丝,定影单元16被紧固到第二板150,由此定影单元16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被限制。由此,在定影单元16中,通过包含钣金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三定位部16A以及第四定位部16B,也稳定地实现定影单元16的定位。尤其提高第三定位部16A以及第四定位部16B的刚性,并且降低定影单元16的定位中所需的成本。
[0065]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本发明例如采用以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0066]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通过公知的弯曲加工形成第一定位部10A的引伸部10R4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五定位部10X(定位部)被插入到前面叙述的第一板110的第一孔部110A的情形的截面图。第五定位部10X包括弯曲部10X2(突起部),该弯曲部10X2通过弯曲加工突片10X1的一部分而被形成。并且,通过作为弯曲部10X2的右侧面的第三固定面10X3抵接到第一侧缘
110A1、且作为突片10X1的左侧面的第四固定面10X4抵接到第二侧缘110A2,来限制第五定位部10X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包含薄板状的钣金部件的一部分的突片
10X1,来稳定地实现第五定位部10X的定位。
[0067]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定位部10A的引伸部10R4具有大致椭圆形状、且被突出设置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图14A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涉及的第六定位部10Y(定位部)的侧视图。在第六定位部10Y中,突片10Y1的一部分被加工,并且第六定位部10Y具有朝向右侧(图14A的纸面跟前侧)突出设置的一对筋肋部10Y2(突起部)。筋肋部10Y2通过对突片10Y1实施公知的筋肋加工而被形成。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通过筋肋部10Y2的右侧面以及突片10Y1的左侧面分别抵接到图13的第一侧缘110A1以及第二侧缘110A2,能够稳定地实现第六定位部10Y的定位。另外,图14B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七定位部10Z(定位部)的侧视图。在第七定位部10Z中,突片10Z1的一部分被加工,并且第七定位部10Z具有朝向右侧(图14B的纸面跟前侧)突出设置的半球部10Z2(突起部)。半球部10Z2通过对突片10Z1实施公知的推压加工而被形成。在本变形实施方式中,通过半球部10Z2的顶点以及突片10Z1的左侧面分别抵接到图13的第一侧缘110A1以及第二侧缘
110A2,也能够稳定地实现第七定位部10Z的定位。
[0068] (3)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以与图像形成单元10以及定影单元16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第一板110以及第二板150由钣金部件构成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作为以与图像形成单元10以及定影单元16对置的方式配置的壁部,也可以采用配置其他框架部件或者框部件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