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阵列基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623731.0

文献号 : CN10620631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合静蒙艳红

申请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及阵列基板,其中所述制作方法包括在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第一绝缘层、半导体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第三绝缘层以及源极和漏极,从而制作出薄膜晶体管,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包括由第一栅极与其上方的源极和漏极构成的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和由第二栅极与其上方的源极、漏极和第三栅极构成的双栅子薄膜晶体管。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可以同时制作含有单栅和双栅两种类型的薄膜晶体管,且具有制作工艺成熟稳定、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和第一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绝缘隔开,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整个所述第一栅极和部分第二栅极;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并在所述第二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其中,所述第三栅极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在所述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三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使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部分暴露;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两侧的所述第三绝缘层上设有两个开口,使对应所述两个开口的半导体层暴露;

在所述暴露的半导体层上形成漏极和源极,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源极或漏极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平坦化所述薄膜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栅极中,未被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的第二栅极靠近所述第一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二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具体包括:采用气相沉积法和刻蚀工艺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第二栅极的材质包括铝、钼、铜和/或银。

说明书 :

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阵列基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应用该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简称OLED显示器,由于其具备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对比度高和视角宽等优点而倍受关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AMOLED)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一种,有源矩
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一般包括基板、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本体,每个像素包
括至少一个开关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驱动薄膜晶体管,其中,开关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
数据信号的进入,驱动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通过有机发光二
极管的电流不同,其发光亮度就不同。
[0003] 然而,在现有的制作开关薄膜晶体管和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方法中,往往制作的开关薄膜晶体管和驱动薄膜晶体管为同一种类型,例如均为单栅类型,但是现有方法制作出
的驱动薄膜晶体管在受到电压、光照等应力作用时,会使得其电压阈值发生较大的偏移,导
致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与预期的电流不同,进而使得显示器的亮度达不到要求,严
重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该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0006] 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和第一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绝缘隔开,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整个所述第一栅极和部分第二栅极;
[0007] 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并在所述第二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其中,所述第三栅极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0008] 在所述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三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使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部分暴露;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
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两侧的所述第三绝缘层上设有两个
开口,使对应所述两个开口的半导体层暴露;
[0009] 在所述暴露的半导体层上形成漏极和源极,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源极或漏极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0010]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中,在所述薄膜晶体管上形成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平坦化所述薄膜晶体管。
[0011]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中,在所述第二栅极中,未被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的第二栅极靠近所述第一栅极。
[0012]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二绝缘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二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
[0013]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具体包括:采用气相沉积法和刻蚀工艺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
[0014]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第一栅极、第二栅极的材质包括铝、钼、铜和/或银。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其包括:
[0016] 一基板;
[0017] 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且所述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绝缘隔开;
[0018] 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用于覆盖整个所述第一栅极和部分第二栅极;
[0019] 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
[0020] 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上;
[0021] 第三栅极,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
[0022] 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上,且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使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部分暴露;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
极,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两侧的所述第三绝缘层上设有两个开口,使对应所述两
个开口的半导体层暴露;
[0023] 漏极和源极,设置在所述暴露的半导体层上,且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源极或漏极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0024]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与其上方的源极和漏极形成一单栅子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二栅极以及其上方的源极和漏极、第三栅极形成一双栅子薄膜晶体管。
[0025]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还包括第四绝缘层,所述第四绝缘层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上,用于平坦化所述薄膜晶体管。
[0026] 在本发明所述的薄膜晶体管中,所述第一栅极、第二栅极的材质包括铝、钼、铜和/或银。
[0027]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薄膜晶体管。
[0028] 相较于现有的薄膜晶体管制作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晶体管制作方法通过在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第一绝缘层、半导体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第三
绝缘层以及源极和漏极,从而制作出薄膜晶体管,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包括由第一栅极与其
上方的源极和漏极构成的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和由第二栅极与其上方的源极、漏极和第三栅
极构成的双栅子薄膜晶体管。该制作方法可以同时制作含有单栅和双栅两种类型的薄膜晶

[0029] 管,且具有制作工艺成熟稳定、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0030] 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晶体管和应用该薄膜晶体管的阵列基板,由于该薄膜晶体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当该薄膜晶体管应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
时,可有效地调节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电压偏移量,避免因电压偏移量较大而引起显示器的
亮度与预期值不同等问题,有效改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0032] 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一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半导体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6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三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源极与漏极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四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
限制本发明。
[0040]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0041]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本优选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
[0042] 步骤S101:在基板上形成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和第一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与第二栅极绝缘隔开,所述第一绝缘层覆盖整个所述第一栅极和部分第二栅极;
[0043] 步骤S102: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半导体层,并在所述第二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其中,所述第三栅极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上;
[0044] 步骤S103:在所述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三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三绝缘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使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半导体层部分暴露;所述第三绝缘层
覆盖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两侧的所述第三绝缘层上
设有两个开口,使对应所述两个开口的半导体层暴露;
[0045] 步骤S104:在所述暴露的半导体层上形成漏极和源极,其中,所述第一栅极上方的源极或漏极与所述第二栅极连接。
[0046]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8详细地说明本优选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0047] 在步骤S101中,请参见图2,图2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基板10上通过气相沉积法形成一金属层,再通过刻蚀工艺形成如图2所示
的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其中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绝缘隔开。
[0048]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基板10采用玻璃基板,当然也可以采用石英基板,在此不做具体限制。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的材质包括钼、铝、铜和/或银,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另外,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的材质也可以不同,当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的材质不同时,
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可以分开形成于基板10上。
[0049] 在制作完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后,在基板10上继续形成第一绝缘层,如图3所示,图3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一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绝缘层30沉积在基板10
上,且第一绝缘层30覆盖整个第一栅极21,以及覆盖部分第二栅极22,其中,未被第一绝缘
层30覆盖的第二栅极部分靠近第一栅极21。在图3中虚线框内为第二栅极22中未被第一绝
缘层30覆盖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层30的材质包括氮化硅、非晶氧化硅中的至少
一种,在此不对第一绝缘层30的材质进行限定。
[0050] 在步骤S102中,在第一绝缘层30上形成半导体层40,如图4所示,图4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半导体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半导体层40沉积在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上方所
对应的第一绝缘层30上。由于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是绝缘分隔,因此位于第一栅极21
上方的半导体层40与位于第二栅极22上方的半导体层40也是分隔的。
[0051] 在第二栅极22上方的半导体层40上形成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请见图5,图5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后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二栅极22上方的半导
体层40上依次沉积第二绝缘层材料和第三栅极材料,通过光罩工艺同时形成第二绝缘层50
和第三栅极60,且第二绝缘层50覆盖部分第二栅极22上方的半导体层40。当然,在其他实施
例中,第二绝缘层50与第三栅极60也可以分开形成,即先形成第二绝缘层50,再在第二绝缘
层50上形成第三栅极60,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52] 在步骤S103中,在半导体层40上形成第三绝缘层,请参加图6,图6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三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70覆盖部分第一栅
极21上方的半导体层40,使第一栅极21上方的半导体层40部分暴露;位于第二栅极22上方
的第三绝缘层70覆盖第二绝缘层50和第三栅极60,且在第二绝缘层50和第三栅极60两侧的
第三绝缘层70上设有两个开口71,使对应两个开口71的半导体层40暴露。
[0053]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开口71分别用于形成源极和漏极,以便于位于第二栅极上方的源极和漏极可以与半导体层40相接触。两个开口71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0054] 在步骤S104中,在暴露的半导体层40上形成漏极和源极,如图7所示,图7为本优选实施例中制作完源极与漏极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制作完源极80和漏极90后,整个薄膜晶体
管的主要部件制作完成,即图7中的结构为采用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薄
膜晶体管。需要说明的是,源极80和漏极90的位置不限于图7中所示的位置,源极80和漏极
90的位置也可以互换,此时位于第一栅极上方的漏极90与第二栅极2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源极80与漏极90的位置互换时,与第二栅极22连接的为第一栅极21上
方的源极。
[0055] 为了使得制备出的薄膜晶体管表面平整,且防止在使用薄膜晶体管的过程中对源极、漏极等部件的损坏,需要在薄膜晶体管上制备一层第四绝缘层,如图8所示,图8为本优
选实施例中制作完第四绝缘层后的结构示意图。第四绝缘层100覆盖在整个薄膜晶体管上,
用于平坦化薄膜晶体管的表面,同时也起到钝化保护的作用,防止薄膜晶体管内源极、漏极
等部件受损。
[0056] 通过本优选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制作方法制作出的薄膜晶体管,第一栅极21与其上方的源极80和漏极90构成单栅子薄膜晶体管,第二栅极22与其上方的源极80、漏极90
和第三栅极构成双栅子薄膜晶体管。当该薄膜晶体管应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
器中时,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可充当用于控制数据信号进入的开关薄膜晶体管,而双栅子薄
膜晶体管可充当用于控制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电流的驱动薄膜晶体管。这样在实现开关薄
膜晶体管和驱动薄膜晶体管的功能的同时,由于双栅子薄膜晶体管具有在两个栅极施加不
同电压时可减少整个双栅子薄膜晶体管的电压偏移量的特性,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驱动薄
膜晶体管的电压偏移量,使得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亮度可以达到预期值。
[0057] 需要说明的是,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制作方法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包括两个子薄膜晶体管,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制作方法也可以制作出包括多个子薄膜晶体管的薄膜晶体管,根
据需要制备的薄膜晶体管的特性进行相应步骤的调整即可。
[0058] 本优选实施例中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一栅极和第二栅极、第一绝缘层、半导体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栅极、第三绝缘层以及源极和漏极,从而制备出一薄膜晶体管,其中该薄膜晶体管包括由第一栅极与其上方的源极和漏极构成的单栅
子薄膜晶体管和由第二栅极与其上方的源极、漏极和第三栅极构成的双栅子薄膜晶体管。
该制作方法可以同时制作含有单栅和双栅两种类型的薄膜晶体管,且具有制作工艺成熟稳
定、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0059]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晶体管制作方法制作,制作完成的薄膜晶体管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7。
[0060] 本优选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包括:基板10、第一栅极21、第二栅极22、第一绝缘层30、半导体层40、第二绝缘层50、第三栅极60、第三绝缘层70、源极80和漏极90。
[0061] 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设置在基板10上,且第一栅极21与第二栅极22绝缘隔开。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基板10采用玻璃基板,当然也可以采用石英基板,在此不做具体限
制。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的材质包括钼、铝、铜和/或银,另外,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
22的材质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62] 第一绝缘层30设置在基板10上,用于覆盖整个第一栅极21和部分第二栅极22。其中,未被第一绝缘层30覆盖的第二栅极部分靠近第一栅极21。第一绝缘层30的材质包括氮
化硅、非晶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在此不对第一绝缘层30的材质进行限定。
[0063] 半导体层40设置在第一绝缘层30上。由于第一栅极21和第二栅极22是绝缘分隔,因此位于第一栅极21上方的半导体层40与位于第二栅极22上方的半导体层40也是分隔的。
[0064] 第二绝缘层50设置在第二栅极22上方的半导体层40上,且第二绝缘层50覆盖部分第二栅极22上方的半导体层40。第三栅极60设置在第二绝缘层50上。
[0065] 第三绝缘层70设置在半导体层40上,且覆盖部分第一栅极21上方的半导体层40,使第一栅极21上方的半导体层40部分暴露。同时,第三绝缘层70覆盖第二绝缘层50和第三
栅极60,在第二绝缘层50和第三栅极60两侧的第三绝缘层70上设有两个开口71,如图7中虚
线圆圈所示的开口,两个开口71使与其对应的半导体层40暴露,便于源极80和漏极90通过
开口71与半导体层40接触。
[0066] 源极80和漏极90设置在暴露的半导体层40上,且第一栅极21上方的漏极90与第二栅极22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源极80和漏极90的位置不限于图7中所示的位置,源极80和漏
极90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源极80与漏极90的位置互换
时,与第二栅极22连接的为第一栅极21上方的源极。
[0067] 为了使得制备出的薄膜晶体管表面平整,且防止在使用薄膜晶体管的过程中对源极、漏极等部件的损坏,需要在薄膜晶体管上设置第四绝缘层,设置第四绝缘层后的结构示
意图如图8所示。第四绝缘层100覆盖在整个薄膜晶体管上,用于平坦化薄膜晶体管的表面,
同时也起到钝化保护的作用,防止薄膜晶体管内源极、漏极等部件受损。
[0068]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栅极21与其上方的源极80和漏极90形成一单栅子薄膜晶体管,第二栅极22以及其上方的源极80和漏极90、第三栅极60形成一双栅子薄膜晶体管,即
本优选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包括一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和一双栅子薄膜晶体管。
[0069] 当该薄膜晶体管应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时,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可充当用于控制数据信号进入的开关薄膜晶体管,而双栅子薄膜晶体管可充当用于控制通
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电流的驱动薄膜晶体管。由于双栅子薄膜晶体管在两个栅极施加不同电
压时可有效地减少整个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电压偏移量,因此可以使得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
极管显示器的亮度达到预期值。
[0070] 本优选实施例中的薄膜晶体管,由于其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晶体管制作方法制作而成,因此该薄膜晶体管包括一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和双栅子薄膜晶体管,且单栅子薄膜
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与双栅子薄膜晶体管的一个栅极相连,使得该薄膜晶体管应用在有源
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时,可有效地调节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电压偏移量,避免因电
压偏移量较大而引起显示器的亮度与预期值不同等问题,有效改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0071] 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其中,该薄膜晶体管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薄膜晶体管,即其包括一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和一双栅子薄膜晶体
管。单栅子薄膜晶体管充当开关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数据信号进入,而双栅子薄膜晶体管
充当驱动薄膜晶体管,用于控制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大小。
[0072] 由于驱动薄膜晶体管采用双栅结构,通过在双栅子薄膜晶体管的两个栅极上施加不同电压,来减少整个驱动薄膜晶体管的电压偏移量,从而避免因驱动薄膜晶体管在受到
电压、光照等应力作用时产生较大电压阈值偏移量的问题,有效改善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0073]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
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