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匝道灯具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633812.9

文献号 : CN1062248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月强

申请人 : 中山市风华稀柠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匝道灯具,包括固定底座和灯壳,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上端设有第一口形凹槽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转动底座的侧面设有盲孔,所述固定底座的侧面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套接有连接条,该匝道灯具,在固定底座的底端设置定位孔,采用墙面固定的方式为安装提供了变利,该匝道灯具,在前端设置了可开启的盖板,使得在以后的维修和维护过程变得简单快捷,该匝道灯具,通过转动底座和对应凹槽设置的螺栓螺母对该匝道灯具的照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匝道灯具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达到最大的照明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匝道灯具,包括固定底座(7)和灯壳(27),所述灯壳(27)的内腔设有反光罩(29),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7)的上端设有定位孔(6),所述固定底座(7)的底部通过第一铰链(4)连接有转动底座(2),所述转动底座(2)的上端设有第一口形凹槽(3)和固定柱(1),所述固定柱(1)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转动底座(2)的侧面设有盲孔(10),所述固定底座(7)的侧面设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的侧面套接有连接条(8),所述连接条(8)的侧面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9)对应盲孔(10)设置,所述灯壳(27)的底端开口对应第一口形凹槽(3)设置,所述灯壳(27)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孔(15),所述第二固定孔(15)对应第一固定孔(11)设置,所述灯壳(27)的侧面还设有呼吸器(16)和卡扣钩(17),所述灯壳(27)的顶端侧面通过第二铰链(14)连接有盖板(12),所述盖板(12)对应灯壳(27)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盖板(12)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有卡扣(13),所述卡扣(13)对应卡扣钩(17)设置,所述灯壳(27)的内壁一侧设有连接轴(24),所述灯壳(27)的内壁另一侧设有凹槽(26),所述凹槽(26)内设有螺母(25),所述反光罩(29)的一侧对应连接轴(24)设有第二通孔(23),所述反光罩(29)的另一侧对应螺母(25)设有螺栓(18),所述反光罩(29)的侧面还设有第三通孔(19),所述反光罩(29)的底端开口对应设有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的侧面对应第三通孔(19)设有固定连接片(28),所述安装板(21)的前端设有灯头(22),所述灯壳(27)的顶端设有第二口型凹槽(20),在所述安装板(21)和灯头(22)外壁上分别设有散热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匝道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6)设置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固定底座(7)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匝道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22)设置数量不少于六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匝道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口形凹槽(3)和第二口形凹槽(20)内均设有橡皮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匝道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水性丙烯酸树脂                             10-35

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                     5-10

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8-12

硅溶胶                                     3-10

导热填料                                   10-25

水                                         25-50

助剂                                       0.2-4。

说明书 :

一种匝道灯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匝道灯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传统的匝道灯大多为传统的立杆式路灯,距离路面较远照明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而且在有大风天气也比较的危险,在安装过程中也比较的麻烦,在以后的维护过程中必须有升降车作业,必然带来安全隐患,维护不方便,而且传统的匝道灯安装后照射角度不好调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匝道灯具。

发明内容

[0003]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匝道灯具,包括固定底座和灯壳,所述固定底座的上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底座的底通过第一铰链连接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的上端设有第一口形凹槽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转动底座的侧面设有盲孔,所述固定底座的侧面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侧面套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侧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盲孔设置,所述灯壳的底端开口对应第一口形凹槽设置,所述灯壳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第一固定孔设置,所述灯壳的侧面还设有呼吸器和卡扣钩,所述灯壳的顶端侧面通过第二铰链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对应灯壳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盖板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有卡扣,所述卡扣对应卡扣钩设置,所述灯壳的内壁一侧设有连接轴,所述灯壳的内壁另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螺母,所述灯壳的内腔设有反光罩,所述反光罩的一侧对应连接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反光罩的另一侧对应螺母设有螺栓,所述反光罩的侧面还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反光罩的底端开口对应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侧面对应第三通孔设有固定连接片,所述安装板的前端设有灯头,所述灯壳的顶端设有第二口型凹槽,在所述安装板和灯头外壁上分别设有散热涂层。
[0004]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设置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固定底座的底端。
[0005] 优选的,所述灯头设置数量不少于六个。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口形凹槽和第二口形凹槽内均设有橡皮垫。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匝道灯具,在固定底座的底端设置定位孔,采用墙面固定的方式为安装提供了变利,该匝道灯具,在前端设置了可开启的盖板,使得在以后的维修和维护过程变得简单快捷,该匝道灯具,通过转动底座和对应凹槽设置的螺栓螺母对该匝道灯具的照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匝道灯具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达到最大的照明效果。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结构底部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发明结构顶部示意图;
[0010] 图3为本发明结构顶部侧面示意图。
[0011] 图中:1固定柱、2转动底座、3第一口形凹槽、4第一铰链、5 连接柱、6定位孔、7固定底座、8连接条、9第一通孔、10盲孔、 11第一固定孔、12盖板、13卡扣、14第二铰链、15第二固定孔、 16呼吸器、17卡扣钩、18螺栓、19第三通孔、20第二口形凹槽、 21安装板、22灯头、23第二通孔、24连接轴、25螺母、26凹槽、 27灯壳、28连接片、29反光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3]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匝道灯具,包括固定底座7和灯壳27,固定底座7的上端设有定位孔6,定位孔6设置数量不少于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固定底座7的底端,固定底座7的底部通过第一铰链4连接有转动底座2,由于使用铰链的连接使得转动底座2能够转动,从而达到上下调节灯光的作用,转动底座2的上端设有第一口形凹槽3和固定柱1,固定柱1的侧面设有第一固定孔11,转动底座2的侧面设有盲孔10,固定底座7的侧面设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侧面套接有连接条8,连接条8的侧面设有第一通孔9,第一通孔9对应盲孔10设置,从而起到转动底座2旋转后固定位置的作用,灯壳27的底端开口对应第一口形凹槽设置,从而起到密封防尘的作用,灯壳27的侧面设有第二固定孔15,第二固定孔15对应第一固定孔11设置,灯壳27的侧面还设有呼吸器16和卡扣钩17,灯壳27的顶端侧面通过第二铰链14连接有盖板12,盖板12对应灯壳27的上端开口设置,盖板12的侧面通过合页连接有卡扣13,卡扣13对应卡扣钩17设置,从而实现卡扣连接,起到固定盖板12的作用,灯壳
27的内壁一侧设有连接轴24,灯壳27的内壁另一侧设有凹槽26,凹槽26内设有螺母25,灯壳
27的内腔设有反光罩29,反光罩29的一侧对应连接轴24设有第二通孔23,反光罩29的另一侧对应螺母25设有螺栓18,由螺栓18带动反光罩29绕连接轴转动从而实现该匝道灯具灯光的左右调节,使螺母25在凹槽26内滑到与螺栓18对应位置,通过螺栓18与螺母25之间的固定达到固定反光罩29的位置的效果,反光罩29的侧面还设有第三通孔19,反光罩 29的底端开口对应设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侧面对应第三通孔 19设有固定连接片28,安装板21的前端设有灯头22,灯头22设置数量不少于六个,且每个灯头22的设置种类均不相同,每个灯头22 的种类不同使得该匝道灯具的用途更加广泛,灯壳27的顶端设有第二口型凹槽20,第一口形凹槽3和第二口形凹槽20内均设有橡皮垫,该匝道灯具,在固定底座7的底端设置定位孔6,采用墙面固定的方式为安装提供了变利,该匝道灯具,在前端设置了可开启的盖板
12,使得在以后的维修和维护过程变得简单快捷,该匝道灯具,通过转动底座2和对应凹槽
26设置的螺栓18和螺母25对该匝道灯具的照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匝道灯具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达到最大的照明效果。
[0014] 本发明在所述安装板21和灯头22外壁上分别设有散热涂层。
[0015]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散热涂层的组成作进一步描述:
[0016] 实施例1
[0017] 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0018]
[0019] 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20] 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0021] 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
[0022] 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
[0023] 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24] 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 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 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 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 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
[0025] 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26]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50重量份,加入650-份水中,加入0.05 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0℃下水解1小时,升温至7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
[0027] 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0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2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2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0℃脱水缩合反应1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
[0028] 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0℃,加入3份硅酸乙酯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0029] 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02%的碳纳米管、10%的镍铝合金粉、2%的银粉、20%的氮化镓和67.9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
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 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0030] 所述的助剂为湿润剂迪高270聚醚硅氧烷。
[0031] 实施例2
[0032] 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0033]
[0034] 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35] 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0036] 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
[0037] 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
[0038] 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39] 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 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 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 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 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
[0040] 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41]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80重量份,加入950份水中,加入0.4 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5℃下水解5小时,升温至9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
[0042] 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20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8重量份和乙酸乙酯22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20℃脱水缩合反应3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
[0043] 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90℃,加入12份硅酸乙酯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0044] 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2%的碳纳米管、30%的镍铝合金粉、1.8%的银粉、20%的氮化镓和4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
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 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0045] 其中4重量份所述的助剂包括0.2重量份湿润剂、1重量份分散剂、2.8重量份成膜助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
[0046] 实施例3
[0047] 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0048]
[0049] 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50] 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0051] 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
[0052] 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
[0053] 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54] 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 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 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 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 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
[0055] 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56]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65重量份,加入800份水中,加入0.2 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2℃下水解2小时,升温至8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
[0057] 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5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5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6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5℃脱水缩合反应2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
[0058] 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5℃,加入5份硅酸乙酯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0059] 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1%的碳纳米管、20%的镍铝合金粉、1%的银粉、15%的氮化镓和63.9%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
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 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0060] 其中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包括0.2重量份湿润剂、0.3重量份分散剂、1重量份成膜助剂、0.1重量份消泡剂、0.4重量份流变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所述消泡剂为BYK-014消泡剂,所述流变剂为迪高450流平剂。
[0061] 实施例4
[0062] 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0063]
[0064] 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65] 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0066] 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
[0067] 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
[0068] 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69] 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 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 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 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 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
[0070] 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71]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50重量份,加入950份水中,加入0.05 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0℃下水解1小时,升温至9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
[0072] 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0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2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5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0℃脱水缩合反应1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
[0073] 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0℃,加入3份硅酸乙酯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0074] 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05%的碳纳米管、30%的镍铝合金粉、0.55%的银粉、10%的氮化镓和59.4%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0075] 其中0.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0.05湿润剂、0.15成膜助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
[0076] 实施例5
[0077] 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0078]
[0079]
[0080] 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81] 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0082] 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
[0083] 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
[0084] 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85] 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 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 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 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 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
[0086] 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87]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60重量份,加入700份水中,加入0.1 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1℃下水解2小时,升温至75℃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
[0088] 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8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3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4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5℃脱水缩合反应2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
[0089] 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5℃,加入6份硅酸乙酯反应1.5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0090] 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15%的碳纳米管、30%的镍铝合金粉、0.5%的银粉、5%的氮化镓和64.35%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0091] 其中4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包括0.1重量份湿润剂、0.2重量份分散剂、2重量份成膜助剂、0.3重量份消泡剂和1.4重量份流变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所述消泡剂为BYK-014消泡剂,所述流变剂为迪高450流平剂。
[0092] 所述防腐填料为磷酸锌。
[0093] 实施例6
[0094] 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0095]
[0096] 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097] 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0098] 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
[0099] 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
[0100] 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101] 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 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 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 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 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
[0102] 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103]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70重量份,加入800份水中,加入0.3 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3℃下水解3小时,升温至80℃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
[0104] 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3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4重量份和乙酸乙酯20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10℃脱水缩合反应1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
[0105] 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80℃,加入3份硅酸乙酯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0106] 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2%的碳纳米管、25%的镍铝合金粉、1%的银粉、16%的氮化镓和57.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
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 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0107] 其中0.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0.1重量份湿润剂、0.1重量份分散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 分散剂。
[0108] 所述防腐填料为磷酸锌、改性磷酸锌的混合物。
[0109] 实施例7
[0110] 本发明散热涂层,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0111]
[0112] 本发明散热涂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0113] A、将水性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硅溶胶和水混合搅拌均匀;
[0114] B、在搅拌的状态下加入导热填料、助剂,搅拌均匀,得分散体系;
[0115] C、将步骤B中的分散体系加入涂料研磨机中研磨至30-50μm,超声分散均匀即可。
[0116] 其中所述的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117] 将1000重量份的聚碳酸酯二醇加入带搅拌器的容器中,升温到 90℃,减压蒸馏0.5小时,降温至70℃,加入280重量份2,4-甲苯二异氰酸酯,真空脱水0.5小时,通入氮气,加400重量份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80℃下反应2小时,加入75重量份的丙酮,降温至30℃,加入85重量份的三乙胺中和反应15分钟,加入25重量份 N-甲基吡络烷酮,在50℃下反应0.5小时,加入80重量份丁酮和145 重量份1、4-丁二醇,反应1小时,加入1000重量份去离子水和95 重量份三氟乙酸,搅拌分散均匀,即可。
[0118] 其中所述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119] A、取甲基三乙氧基硅烷60重量份,加入750份水中,加入0.2 重量份的甲酸催化剂,在2℃下水解3小时,升温至75℃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有机硅树脂;
[0120] B、将步骤A中的有机硅树脂、1-三氟甲基-1,3丁二烯13重量份、钛酸酯催化剂0.3重量份和乙酸乙酯18重量份混合均匀,在氩气的保护下,加热至120℃脱水缩合反应3小时,得改性有机硅树脂;
[0121] C、将步骤B中的改性有机硅树脂升温至90℃,加入12份硅酸乙酯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降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即得包含改性纳米粒子的有机硅树脂。
[0122] 本发明中所述导热填料按重量百分比由0.02%的碳纳米管、28%的镍铝合金粉、0.8%的银粉、15%的氮化镓和56.18%的氮化铝组成。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经过以下方法处理:将碳纳米管加入适量,体积比为3∶1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中,80℃酸化2h后清洗至中性并真空干燥。
[0123] 其中2重量份所述的助剂为0.2重量份湿润剂、0.1重量份分散剂、1重量份成膜助剂、0.2重量份消泡剂和0.5重量份流变剂。所述的湿润剂为迪高270聚醚硅氧烷,所述分散剂为BYK-190分散剂,所述成膜助剂为十二碳醇酯,所述消泡剂为BYK-014消泡剂,所述流变剂为迪高450流平剂。
[0124] 其中6重量份所述防腐填料包括2重量份磷酸锌、1重量份改性磷酸锌和3重量份钼酸锌的混合物。
[0125] 通过以下试验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散热涂层的散热性能:
[0126] 取8块铝基板分别标注,板1、板2、板3、板4、板5、板6、板7、板8;其中板1未涂散热涂层,板2-8表面分别依次涂本发明实施例1-7 中的散热涂层,固化后对其性能进行检测;将板1至板8放置于加热板上,依次调整温度50℃、80℃、100℃、150℃、200℃、250℃,300℃,每次调温后,平衡60分钟再继续加热至下一温度,利用测温仪记录温度,结果如表1所示,室温25℃。
[0127] 表1
[0128]初始温度℃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板1平衡60分钟后 38 65 78 121 155 198 243
板2平衡60分钟后 26 50 58 83 110 160 201
板3平衡60分钟后 22 48 56 80 105 149 190
板4平衡60分钟后 23 45 55 81 103 148 188
板5平衡60分钟后 20 41 48 76 98 130 175
板6平衡60分钟后 21 42 49 77 99 132 176
板7平衡60分钟后 23 49 52 80 100 135 185
板8平衡60分钟后 24 47 54 81 103 141 188
[0129] 从表1中可以清楚表明涂有本发明散热涂层的铝基板温度均远低于未涂散热涂层的铝基板,说明本发明散热涂层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0130] 本发明散热涂层组合、配比合理,散热效果好;本发明散热涂层配方中散热填料的组成配比合理,有效果增加了形成的膜层的散热面积,从而使本发明散热涂层的散热效果明显提升。
[013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