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的制造方法和织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580020205.9

文献号 : CN10623288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阪上元彦尾方完夫下出一

申请人 : 阪上织布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织物的外观和通过扁平纱赋予的功能都不受妨碍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和织物。还具备比纤维经纱(10)宽的扁平纱(3),相对于多个纤维经纱(10)间断地使扁平纱(3)穿过综丝(102)。该综丝的孔(102a)相对于综丝移动方向为纵长,通过使扁平纱(3)穿过该孔,由此扁平纱(3)的横截面纵长方向在综丝移动方向(M)上取向。通过将纤维纬纱织入纤维经纱(10),由此在纬纱方向(W)上并排地形成多个织物载置部,所述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织物组织,并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扁平纱。将扁平纱(3)的扁平面(HF)对置地配置在织物载置部的纤维经纱(10)上,通过使纤维纬纱的一部分在扁平纱(3)上穿过,由此将扁平纱(3)固定于织物载置部。织物包覆部可以通过平织构成。

权利要求 :

1.一种织物的制造方法,所述织物具备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还具备比所述纤维经纱宽的扁平纱,其中,相对于多个纤维经纱间断地使扁平纱穿过综丝,

该综丝的孔相对于综丝移动方向为纵长,通过使所述扁平纱穿过该孔,由此将所述扁平纱的横截面纵长方向在综丝移动方向上取向,使得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垂直于所述多个纤维经纱的排列方向,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由此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形成多个织物载置部,所述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织物组织,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所述扁平纱,将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对置地配置在所述织物载置部的所述纤维经纱上,通过使所述纤维纬纱的一部分在所述扁平纱上穿过,由此局部地将所述扁平纱固定于所述织物载置部。

2.一种织物的制造方法,所述织物具备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还具备比所述纤维经纱宽的扁平纱,其中,相对于多个纤维经纱间断地使扁平纱穿过综丝,

该综丝的孔相对于综丝移动方向为纵长,通过使所述扁平纱穿过该孔,由此将所述扁平纱的横截面纵长方向在综丝移动方向上取向,使得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垂直于所述多个纤维经纱的排列方向,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由此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形成多个织物载置部,所述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织物组织,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所述扁平纱,将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对置地配置在所述织物载置部的所述纤维经纱上,将所述纤维经纱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扁平纱上,

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的一部分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的一部分中,由此构成作为织物组织的织物包覆部,利用该织物包覆部局部地将所述扁平纱固定于所述织物载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间断地在多个部位将构成筘的筘齿中的相邻的两个筘齿切掉,将相邻的两张薄板在该切掉的部分处配置成向经纱的纱卷侧移位,并使所述扁平纱在这两张薄板之间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两张薄板是被配置成向经纱的纱卷侧移位的构成所述筘的一部分的后筘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两张薄板与所述筘独立地进行配置。

6.一种织物,所述织物具备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还具备宽度为所述纤维经纱的5倍以上的扁平纱,

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由此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地具有多个织物载置部,所述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织物组织,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所述扁平纱,所述扁平纱在经纱方向上取向,并且,所述扁平纱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地配置且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对置地配置在所述纤维经纱上,所述织物载置部为平织,

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中,只有所述纤维纬纱的一部分在所述扁平纱上穿过,从而局部地将所述扁平纱固定于所述织物载置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其中,

所述织物还具备织物连接部,所述织物连接部由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编织而成,并且排列在多个所述织物载置部之间而将这些织物载置部彼此连接,该织物连接部为平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其中,

所述织物还具备织物连接部,所述织物连接部由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编织而成,并且排列在多个所述织物载置部之间而将这些织物载置部彼此连接,该织物连接部为重叠组织。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分别为10但尼尔以上且4000但尼尔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织物载置部的纬纱密度是8根/英寸以上且500根/英寸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扁平纱是合成树脂制的矩形截面体或扁平缆线。

12.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扁平纱由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酰胺、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聚丙烯以及ABS中的任意一种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6~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其中,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分别是天然纤维或合成树脂制的纤维。

14.一种织物,其通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制造。

说明书 :

织物的制造方法和织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并且还具备比所述纤维经纱宽的扁平纱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和织物。

背景技术

[0002] 关于上述那样的织物,希望通过对扁平纱赋予挠性或其它功能来提供可使织物自身变形等的功能,但还不存在这样的织物。如果是专利文献1那样的织物,则在使用扁平纱代替粗的单丝时,无法形成为扁平纱搭在织物载置部上的形式。而且,作为织物的基本特性,存在如下这样的特性:由于织物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比横向侧短,因此纬纱容易在中央部侧以凸出的方式弯曲。因此,例如当扁平纱具有可维持织物的变形的程度的挠性时,挠性的扁平纱作为纬纱在沿着扁平面的方向上弯曲,可能会在功能方面出现问题。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42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鉴于上述以往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织物的外观和通过扁平纱赋予的功能都不受妨碍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和织物。
[0008]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9]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织物的制造方法的第1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具备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还具备比所述纤维经纱宽的扁平纱,其中,相对于多个纤维经纱间断地使扁平纱穿过综丝,该综丝的孔相对于综丝移动方向为纵长,通过使所述扁平纱穿过该孔,由此将所述扁平纱的横截面纵长方向在综丝移动方向上取向,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由此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形成多个织物载置部,所述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织物组织,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所述扁平纱,将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对置地配置在所述织物载置部的所述纤维经纱上,通过使所述纤维纬纱的一部分在所述扁平纱上穿过,由此将所述扁平纱固定于所述织物载置部。
[0010] 根据该织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相对于多个纤维经纱间断地使扁平纱穿过综丝,该综丝的孔相对于综丝移动方向为纵长,并且使扁平纱穿过该孔,因此,即使是宽的扁平纱,也不会占据综丝或筘(おさ)的横向宽度。其结果是,纤维经纱彼此或纤维经纱与扁平纱不会密集地互相摩擦,另外,在织物载置部,也能够在不降低经纱密度的情况下,使用经纱和纬纱与其它部分没有差异地形成织物组织。
[0011] 由于扁平纱被在经纱方向上取向,因此,根据上述的织物的特性,不存在在沿着扁平面的方向上发生弯曲的担忧。另外,固定有扁平纱的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经纱和纬纱的织物组织,也不会有损外观。而且,扁平纱频繁地在纬纱的上下穿过,在扁平面的垂直方向上也不会变形,并且没有弯曲地固定在所述织物载置部上。
[0012] 另一方面,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织物的制造方法的第2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具备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还具备比所述纤维经纱宽的扁平纱,其中,相对于多个纤维经纱间断地使扁平纱穿过综丝,该综丝的孔相对于综丝移动方向为纵长,通过使所述扁平纱穿过该孔,由此将所述扁平纱的横截面纵长方向在综丝移动方向上取向,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由此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形成多个织物载置部,所述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织物组织,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所述扁平纱,将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对置地配置在所述织物载置部的所述纤维经纱上,将所述纤维经纱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扁平纱上,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的一部分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的一部分中,由此构成作为织物组织的织物包覆部,利用该织物包覆部将所述扁平纱固定于所述织物载置部。
[0013] 根据该第2特征,与第1特征相比,“织物包覆部”不同,由此,扁平纱从织物的正面和背面两侧隐藏起来,保持了织物的美观。
[0014] 在上述各特征中,可以是,间断地在多个部位将构成筘的筘齿中的相邻的两个筘齿切掉,将相邻的两张薄板在该切掉的部分处配置成向经纱的纱卷侧移位,并使所述扁平纱在这两张薄板之间穿过。这种情况下,所述两张薄板可以是被配置成向经纱的纱卷侧移位的构成所述筘的一部分的后筘齿。对此,可以将所述两张薄板配置成与所述筘独立。
[0015] 通过在上述特征中记载的织物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织物具备上述的优异特征。
[0016] 另一方面,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织物的第1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具备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还具备宽度为所述纤维经纱的5倍以上的扁平纱,通过将所述纤维纬纱织入所述纤维经纱,由此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地具有多个织物载置部,所述织物载置部构成为织物组织,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所述扁平纱,所述扁平纱在经纱方向上取向,并且,所述扁平纱在纬纱方向上并排地配置且所述扁平纱的扁平面对置地配置在所述纤维经纱上,所述织物载置部为平织,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中,只有所述纤维纬纱的一部分在所述扁平纱上穿过,从而将所述扁平纱固定于所述织物载置部。
[0017] 具备该特征的织物起到了根据上述织物的制造方法的第1特征制造出的织物的作用和效果。另外,由于织物载置部是平织,因此,轻量但却致密,能够有效的隐藏扁平纱,并且能够提高耐久性(耐磨损性)。另外,虽然扁平纱重叠,但通过平织使得纱的浮起的长度较小,因此能够使质地良好地实现薄质地。
[0018] 在本发明的织物的第1特征中,可以是,所述织物还具备织物连接部,所述织物连接部由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编织而成,并且排列在多个所述织物载置部之间而将这些织物载置部彼此连接,该织物连接部是平织。
[0019] 根据该特征,由于织物连接部也与织物载置部相同地是平织,因此,与上述相同,能够轻松地隐藏扁平纱,由于纱的浮起的长度较短,因此质地能够良好地实现薄质地,并且能够提高耐久性(耐磨损性)。而且,织物载置部和织物连接部双方都是平织,且利用纬纱局部地固定扁平纱,因此,网眼粗细不同的平织连续。由于使相同的组织连续,因此,与将不同的组织组合在一起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美观性和物性更加一致。
[0020] 在该织物的第1特征中,可以是,所述织物还具备织物连接部,所述织物连接部由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编织而成,并且排列在多个所述织物载置部之间而将这些织物载置部彼此连接,该织物连接部是重叠组织。
[0021] 根据该织物的特征,织物载置部通过平织而构成得较薄,并且重合有扁平纱而使得厚度增加,织物连接部通过重叠组织使厚度增加,因此,能够实现双方的意想不到的厚度平衡。
[0022] 在本发明中,除了上述各特征外,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可以分别是10但尼尔以上且4000但尼尔以下。另外,所述织物载置部的纬纱密度可以是8根/英寸以上且500根/英寸以下。
[0023] 作为所述扁平纱,可以使用合成树脂制的矩形截面体或扁平缆线。另外,所述扁平纱可以由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酰胺、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聚丙烯以及ABS中的任意一种构成。所述纤维经纱和所述纤维纬纱优选分别是天然纤维或合成树脂制的纤维。
[0024] 发明的效果
[0025]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织物及其制造方法的特征,也不容易发生沿着扁平面的方向上的弯曲和朝向扁平面的垂直方向的变形,扁平纱的功能被保持。另外,固定有扁平纱的织物载置部构成为基于经纱和纬纱的织物,能够使扁平纱隐藏在织物中。其结果是,能够提供织物的外观和通过扁平纱赋予的功能都不受妨碍的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0026] 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结构以及效果,根据以下的发明的各项实施方式可以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到的织物的立体图。
[0028] 图2是图1的织物的照片。
[0029] 图3是本发明的织机。
[0030] 图4是筘的立体图。
[0031] 图5是图4的筘的沿A-A线的剖视图。
[0032] 图6的(a)是综丝的放大后视图,(b)是使用中空的功能纱4x(4)作为扁平纱的例子的综丝的放大后视图。
[0033] 图7是示出筘的动作的图,(a)是传送纬纱的状态,(b)是通过筘按压纬纱的状态。
[0034] 图8是示出织物与筘齿(デンツ)的位置关系的组织图。
[0035] 图9示出了图8的织物的剖视图,(a)是P1处的剖视图,(b)是P2处的剖视图,(c)是P3处的剖视图。
[0036] 图10是图8的织物的从背面(F2)侧观察的立体图。
[0037] 图11是图8的织物的从正面(F1)侧观察的立体图。
[0038] 图12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织物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组织图。
[0039] 图13示出了图12的织物的剖视图,(a)是P4处的剖视图,(b)是P5处的剖视图,(c)是P6处的剖视图。
[0040] 图14是图12的织物的从背面(F2)侧观察的立体图。
[0041] 图15是图12的织物的从正面(F1)侧观察的俯视图。
[0042] 图16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织物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组织图。
[0043] 图17示出了图16的织物的剖视图,(a)是P7处的剖视图,(b)是P8处的剖视图。
[0044] 图1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织物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组织图。
[0045] 图19示出了图18的织物的剖视图,(a)是P9处的剖视图,(b)是P10处的剖视图。
[0046] 图20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织物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组织图。
[0047] 图21示出了图20的织物的剖视图,(a)是P11处的剖视图,(b)是P12处的剖视图。
[0048] 图22是图20的织物的从背面(F2)侧观察的立体图。
[0049] 图23是图20的织物的从正面(F1)侧观察的俯视图。
[0050] 图24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织物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组织图。
[0051] 图25示出了图24的织物的剖视图,(a)是P13处的剖视图,(b)是P14处的剖视图。
[0052] 图26是图24的织物的从背面(F2)侧观察的立体图。
[0053] 图27是图24的织物的从正面(F1)侧观察的俯视图。
[0054] 图28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的织物与筘齿的位置关系的组织图。
[0055] 图29示出了图28的织物的剖视图,(a)是P15处的剖视图,(b)是P16处的剖视图。
[0056] 图30是图28的织物的从背面(F2)侧观察的立体图。
[0057] 图31是图28的织物的从正面(F1)侧观察的俯视图。
[0058] 图32是通过使用了功能纱的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方法所得到的织物的立体图。
[0059] 图33是图32的织物的照片。
[0060] 图34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涉及的织机。
[0061] 图35的(a)是在与图4相同的截面中的图34的筘的剖视图,(b)是没有使用后筘齿的情况下的比较例。
[0062] 图36是第8实施方式涉及的综丝的放大后视图。
[0063] 图37是示出功能纱的变形例的图,(a)是示出软管的图,(b)是示出螺旋软管的图,(c)~(e)是示出将3、6、7根软管捆扎在一起成为1根功能纱的情况的图,(f)是示出将光纤、电极、软管捆扎在一起成为1根功能纱的情况的图。
[0064] 图38是第9实施方式涉及的地毯的立体图。
[0065] 图39示出了第10实施方式涉及的人工肌肉的例子,(a)是肌肉模块的展开图,(b)是将该模块卷起的状态。
[0066] 图40是示出图39的人工肌肉的例子的立体图,(a)是肌肉模块伸长的状态,(b)是该模块收缩的状态。
[0067] 图41是第11实施方式涉及的冷却器的展开立体图。
[0068] 图42是示出设置图41的冷却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0069] 图43是第12实施方式涉及的织物的剖视图。
[0070] 图44的(a)是增大筘齿的间隔并将扁平纱的扁平面配置成横向的情况下的筘附近的放大纵剖视图,(b)是在(a)的情况下编织成的织物的放大纵剖视图,(c)是在与(a)相当的位置处将筘齿的间隔设置成与其它筘齿间隔相同并将扁平纱的扁平面配置成纵向的情况下的筘附近的放大纵剖视图,(d)是在(c)的情况下编织成的织物的放大纵剖视图。
[0071] 图45的(a)是第13实施方式中的与图3相当的图,(b)是(a)的情况下的与图5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0073]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织物1是将多根扁平纱3在纬纱方向W上并排地保持于织物纤维部2而成的,其中,所述扁平纱3在沿着织物纤维部2的经纱方向L的方向上取向。织物纤维部2是通过利用织机编织纤维经纱10和纤维纬纱20而构成的。
[0074] 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纱3具有合成树脂制的矩形截面体,但也可以由扁平缆线等构成。作为该扁平纱3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酰胺、聚苯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酮、聚酰胺酰亚胺、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纱3构成为能够塑性变形,通过扁平纱3的弯曲,能够自由地保持织物1整体的形状。
[0075] 构成织物纤维部2的纤维经纱10和纤维纬纱20分别是天然纤维或合成树脂制的纤维。关于织物纤维部2,标号R1所示的织物基础部作为基本单位而在纬纱方向W上并排有多个。该织物基础部R1由载置有所述扁平纱3的织物载置部R3、和将多个织物载置部R3之间连接起来的织物连接部R2构成。
[0076] 期望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分别在10但尼尔以上且4000但尼尔以下。另外,期望织物载置部R3的纬纱密度(包括在扁平纱上行进的纱。)是8根/英寸以上且500根/英寸以下。
[0077] 在图3~7中示出了织机100的结构,该织机100使从辊101沿着纬纱方向W送出的多根经纱10贯通多个综丝102的孔。通过空气喷射使纤维纬纱20以从图7的(a)的箭头W1朝向箭头W2的方式沿着筘103的槽105a通过。然后,如图3的标号103’和图7的(b)那样使筘103向织物1的形成侧移动,使纤维经纱和纤维纬纱紧密接触,制成织物1。
[0078] 如图3~5所示,筘103是使多个筘齿105和后筘齿106并排而构成的。筘齿105如标号D1-11、14所示那样以12根为单位反复,后筘齿106如标号D12、13所示那样以2根为单位反复,从而对应于前述的织物基础部R1。
[0079] 筘齿105具有前述的槽105a,并且筘齿105的槽105a用于纤维纬纱20的送出和织入。与此相对,后筘齿106不具有前述的槽105a,并且如图5、6所示那样比筘齿105向辊101侧偏移。
[0080] 如图3、4所示,各纤维经纱10和扁平纱3贯通综丝102的孔。各综丝102构成为独立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如图6所示,综丝孔102a的长度方向朝向该综丝移动方向M取向。穿过综丝102的孔的纤维经纱10在各筘齿D1-14之间通过,并在织物1的附近与纤维纬纱20一起被织入。
[0081] 扁平纱3以即使在辊101侧也使其扁平面HF与辊101表面对置的方式被卷绕并被送出。另外,在织物1中,也使扁平面HF与织物纤维部2的平面对置。可是,在综丝102和后筘齿106的附近,将横截面纵长方向HD取向为与综丝移动方向M相同,并且扁平纱3纵向贯通综丝孔102a,由此在一对后筘齿106之间也纵向贯通。
[0082] 由于将扁平纱3的横截面纵长方向HD取向为与综丝移动方向M相同,因此,后筘齿106、106之间较短,从筘齿105与后筘齿106之间也供给纤维经纱,因此,纤维经纱也能够充分地进入标号3’所示的横倒的扁平纱的下方。而且,由于后筘齿之间较窄,因此,也不存在勉强地将纤维经纱压入狭窄的范围的情况,因此也不存在纤维经纱互相摩擦的情况。
[0083] 根据图44,更详细地叙述上述的扁平纱3与纤维经纱10之间的关系。图44的(a)是使扁平纱3的扁平面HF水平地取向而使横截面纵长方向HD与综丝移动方向M垂直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综丝仅沿横向并排,因此,纤维经纱10也沿扁平纱3的横向并排。其结果是,一对后筘齿D12’、D13’(106)的间隔变宽,而且,纤维经纱10不得不变得过密。
[0084] 如果在该状态下完成编织,则成为图44的(b)那样的配置。在扁平纱3占据了相当的地方的状态下,纤维经纱10与纤维纬纱20编织在一起。因此,例如符号10x所示的纤维经纱即使进入扁平纱3的下侧,也会由于与纤维纬纱20的摩擦而无法移动至扁平纱3的中央部,难以构成上述的织物载置部R3。
[0085] 与此相对,如图44的(c)那样,如果使扁平纱3的扁平面HF朝向纵向而使横截面纵长方向HD在综丝移动方向M上取向,则后筘齿D12、13之间变窄,还能够将纤维经纱10宽裕地配置在后筘齿D12-13之间,也能够宽裕地配置在后筘齿与筘齿D11-12、D13-14之间。其结果是,如图44的(d)那样,纤维经纱10几乎不横向移动而与纤维纬纱20编织在一起。并且,扁平纱使姿势从标号3’变换为3的位置而载置在织物载置部R3上。
[0086] 在此,如图4、5所示,后筘齿106从筘齿105向辊101侧偏移距离Q的量,因此,在后筘齿106之间成为纵向的扁平纱3也在被纤维纬纱20按压时存在偏移距离,因此,容易使姿势从纵向变化为横向。因此,在织物1中,也能够使扁平面HF相对于织物纤维部2的平面对置而紧密接触。
[0087] 接下来,图8~11示出了本发明的织物的一例。如图10所示,该织物是扁平纱3被纤维纬纱20b从第2面F2侧按压而固定的纬二重组织,并且是如下这样的状态:从第1面F1侧观察时,扁平纱3隐藏于织物载置部R3而在正面没有显现,并且与织物连接部R2连续。
[0088] 纤维纬纱20成为包含有第1纬纱20a和第2纬纱20b的纬二重组织。并且,为了在各附图中容易地进行纬纱的相互对照,标记为第1纬纱20a1、20a2、20a3…、第2纬纱20b1、20b2、20b3…等,在以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0089] 图8是织物的组织图,上下为经纱方向L,左右为纬纱方向W。D1~14表示筘齿的位置,例如,在筘齿D1、2之间穿过有4根经纱。另外,纤维纬纱在上下的经纱方向L上并排配置,第1部位P1~第3部位P3的截面分别在图9的(a)~(c)中示出。
[0090] 在从第2面F2观察的状态下,纤维纬纱20隐藏而看不到的部分以×标记描述,能够看到纤维纬纱20的部分以空白描述。后筘齿D12、13之间的黑色纵线相当于扁平纱3,该部分中的变白的部位是纤维纬纱在扁平纱3上横穿的部分。在该D12、13之间也进入有4根纤维经纱10,且后筘齿D12、13之间是与其它筘齿之间相同的宽度。
[0091] 筘齿D1~11之间对应于织物连接部R2,筘齿D11~14之间对应于织物载置部R3。筘齿D1~11之间是以第1部位P1为代表的部分。如图9的(a)所示,在第1面F1侧,以第1纤维纬纱20a为主体,且构成为7/1组织。与此相对,在第2面F2侧,以第2纤维纬纱20b为主体,且构成为7/1组织。
[0092] 关于图9的(b)所示的第2部位P2,织物载置部R3的基础部分在第1面F1侧以第1纤维纬纱20a为主体,且构成为7/1组织。与此相对,在第2面F2侧,第2纤维纬纱20b是主体,且通过该第2纤维纬纱20b将扁平纱3压入并固定,结果成为重叠组织。图9的(c)所示的第3部位P3是在与图9的(a)相同的结构上载置有扁平纱3的形式。
[0093] 根据该实施方式,织物载置部R3中的、在扁平纱3上穿过的所述纤维纬纱的附近的部分包含在扁平纱3上穿过的纤维纬纱20而成为纬二重组织(横二重组织)。另外,由于上述原因,纤维经纱10紧密地接近,因此,通过将纤维纬纱20(20a)织入纤维经纱10中,由此,作为织物组织,能够构成织物载置部R3。
[0094] 在此,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对于相同的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
[0095] 在图12~1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中,与前面相同,筘齿D1~11之间对应于织物连接部R2,筘齿D11~14之间对应于织物载置部R3。如图13的(a)所示,形成织物连接部R2的第4部位P4构成为平织。第6部位P6也是与该第4部位P4相同的结构,并且扁平纱3在上侧载置于织物载置部R3上。在图13的(b)所示的第5部位P5中,通过第1织物纬纱20a2构成平织,并通过第2纤维纬纱20b1横穿扁平纱3而将其固定,结果构成重叠组织。
[0096] 如图12、14所示,纤维纬纱20在第2面F2侧统一露出,但是,如图15所示,在从背侧穿过来的纤维纬纱的部分中,纤维纬纱上下移动,从而在织物载置部R3构成织物组织,并维持上述的重叠组织。
[0097] 在图16、17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与前面相同,筘齿D1~11之间对应于织物连接部R2,筘齿D11~14之间对应于织物载置部R3和织物包覆部R4。如图17的(a)所示,形成织物连接部R2的第7部位P7构成为不是平织的单层组织。如图17的(b)所示,在第8部位P8,在扁平纱3的上下设置有织物载置部R3和织物包覆部R4,第1纤维纬纱20a1、第2纤维纬纱20b1分别在第2面F2、第1面F1通过平织构成织物包覆部R4和织物载置部R3。
[0098] 在图18、19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中,与前面相同,筘齿D1~11之间对应于织物连接部R2,筘齿D11~14之间对应于织物载置部R3和织物包覆部R4。如图19的(a)所示,形成织物连接部R2的第9部位P9构成为3/1、7/1的纬二重组织。在第10部位P10,如图19的(b)所示,在扁平纱3的上下设置有织物载置部R3和织物包覆部R4,第1纤维纬纱20a1、第2纤维纬纱20b1分别在第1面F1、第2面F2根据3/1组织和7/1组织构成织物载置部R3和织物包覆部R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织物载置部R3和织物包覆部R4分别构成织物组织。
[0099] 在图20~31所示的第5~7实施方式中,筘齿D1~3、6~8之间对应于织物连接部R2,筘齿D3~6之间对应于织物载置部R3。织物载置部R3构成为平织,在该织物载置部R3上载置有扁平纱3。关于扁平纱3,采用了纤维经纱的5倍以上宽度的扁平纱。即,与使用纤维经纱的大约2、3倍的扁平纱的情况不同。由于扁平纱3比纤维经纱粗这么多,因此,在织物整体弯曲时,也会导致应力局部集中,由于纤维经纱的偏移,还存在无法从扁平纱3的背面充分地隐蔽的情况。可是,由于织物载置部R3是平织,因此,重量轻但却致密,能够有效的隐藏扁平纱,并且能够提高耐久性(耐磨损性)。而且,即使上述那样粗的扁平纱重叠而导致应力局部集中,但通过平织,纱的浮起的长度较短,因此,编织状态(地締り)能够良好地实现薄质地,从而能够减轻织入有扁平纱3的问题。
[0100] 在图20~27所示的第5、6实施方式中,纤维连接部R2也构成为平织。由于织物连接部R2也与织物载置部R3相同地是平织,因此,与上述相同,能够轻松地隐藏扁平纱3,由于纱的浮起的长度较短,因此编织状态能够良好地实现薄质地,并且能够提高耐久性(耐磨损性)。而且,织物载置部R3和织物连接部R2双方都是平织,且利用纬纱局部地固定扁平纱,因此,使得网眼粗细不同的平织连续。如图24、27所示,由于使相同的组织连续,因此,与将不同的组织组合在一起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美观性和物性更加一致。
[0101] 在图28~31所示的第7实施方式中,织物连接部R2是重叠组织。根据该特征,织物载置部R3通过平织而构成得较薄,并且重合有扁平纱而使得厚度增加,织物连接部R2通过重叠组织使厚度T2增加。因此,如图29、30所示,能够使织物连接部R2的厚度T2接近含有扁平纱3的织物载置部R3整体的厚度T3,从而能够使织物整体的厚度更加均匀。
[0102] 在图32~37所示的第8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下面的结构。
[0103] 一种织物的制造方法和由此制造出的织物,其中,所述织物具备纤维经纱10和纤维纬纱20,还具备功能纱4,所述功能纱4比所述纤维经纱10粗且难以弯曲,并具有规定的功能,相对于多个纤维经纱间断地使功能纱4通过综丝102,间断地在多个部位将构成筘103的筘齿14中的相邻的两个筘齿切掉,并使相邻的两张薄板在该切掉的部分处向经纱10的纱卷侧移位而进行配置,使所述功能纱4在这两张薄板之间穿过,并将所述纤维纬纱20织入所述纤维经纱10,由此,在纬纱方向W上并排形成多个织物载置部R3,所述织物载置部R3构成为织物组织,且在该织物组织上在上方载置有所述功能纱4,通过将所述功能纱4配置在所述织物载置部R3的所述纤维经纱10上,并使所述纤维纬纱20的一部分在所述功能纱4上穿过,由此将所述功能纱固定于所述织物载置部R3。
[0104]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可以构成为,所述两张薄板是被配置成向经纱的纱卷侧移位的、构成所述筘103的一部分的后筘齿106。另外,所述两张薄板可以与所述筘103独立地配置。通过该13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实施上述第12实施方式以前的方式。
[0105] 如图36、37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功能纱4是中空截面为圆形的圆形软管4a,规定的功能是指具备使液体或气体在其中流通的功能。织物纤维部2的前端与筘齿105之间的间隔一折一折地变化。由于通常的纤维经纱10易于弯曲,因此,即使这些间隔变更,该纤维经纱10也会柔软地追随而不会夹在这些间隔之间。
[0106] 可是,由于作为功能纱4的圆形软管4a比纤维经纱10粗而难以弯曲,因此,例如如图35的(b),圆形软管4a即使在织物纤维部2的前端附近夹在与筘齿105之间也难以追随变形,并且一旦弯曲,则形成变形滞留部BP,该变形滞留部BP保持原状态残留,或者被纤维经纱10固定着残留,功能纱4的功能也会受损。
[0107] 可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5的(a),在使功能纱4通过的部分使用了后筘齿106,因此,变形滞留部BP形成在织物纤维部2的前端与后筘齿之间的偏移距离Q中,没有形成在织物纤维部2上。另外,与被牢固地夹在筘齿105与纤维织物部2的前端之间的情况相比,弯折的程度平缓,功能纱4的功能也不会因弯曲而受损。
[0108] 图37的(b)以下的附图示出了功能纱4的变形例。在图37的(b)中,以螺旋状卷绕树脂等,制成螺旋圆形软管4b。由于能够从该螺旋之间引出配线等,因此适用于可穿戴计算用的衣服和其它穿着用介质。关于功能纱4,在图37的(c)~(e)中示出了将多根单位功能纱4c’、4d’、4e’集中起来而构成为复合功能纱4c~e的例子。各单位功能纱4c’、4d’、4e’可以是软管,也可以是实心的,在实心的情况下,例如光纤等相当于各单位功能纱。图37的(f)的复合功能纱4f是上述复合功能纱4c的应用例,例如使用了光纤4f1、具有一对导体的电缆
4f2、圆形软管4f3。
[0109] 在图38所示的第9实施方式中,为了构成光模块30,将光纤4g作为功能纱4织入织物纤维部2中。以织入有该光纤4g的部分为起点使织物纤维部2弯曲,将光模块30安装于地毯32的缘部。各光模块3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制成:以按照各功能纱4对织入有多根功能纱4的织物1进行划分的方式将织物纤维部2切断。
[0110] 在图39、40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作为促动器40进行了实施。在该方式下,如图39的(a)所示,中继管41a和端部延长管41b被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中继管41a将织入织物纤维部2中的多根圆形软管4的端部分别交替地连结。在端部延长管41b中的一个设置有压缩器42和止回阀43,在另一个端部延长管41b上连接有球形阀44。
[0111] 织物纤维部2如图39的(b)所示那样卷绕,构成图40的(a)那样的圆柱状的促动器40。当使压缩器42停止并打开球形阀44时,如图40的(b)所示,该促动器40由于压力起作用而弯折,或者使长度缩小。并且,当闭合球形阀44并使压缩器42动作时,如图40的(a)所示,该促动器40伸长,压屈被解除。流体可以是空气等气体,但也可以在球形阀44与压缩器42之间设置备用箱和返回流路,并使用水或油等流体。
[0112] 在图41、42所示的第11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作为冷却模块50进行了实施。在该冷却模块50中,织物纤维部2、圆形软管4a、中继管41a、端部延长管41b与前述的第10实施方式相同,但下述方面不同:泵51和热交换器52被设置在端部延长管41b之间,供冷却介质流过。该冷却模块50例如被覆盖在发热的配线盒55的表面,用于冷却配线盒55。
[0113] 在图43所示的第12实施方式中,在织物纤维部2的功能纱4侧涂敷有树脂层60。功能纱4被树脂层60更牢固地固定于织物纤维部2。当然,也可以使用扁平纱3代替功能纱4。
[0114] 在图45所示的第13实施方式中,间断地在多个部位将构成筘103的筘齿105中的相邻的两个筘齿切掉,将相邻的两张薄板106a、106a在该切掉的部分处以向经纱的纱卷侧移位的方式进行配置,使所述扁平纱3穿过这两张薄板之间106a。并且,通过固定两张薄板106a,由此与筘103独立地进行配置。根据该结构,当筘103向织物侧移位时,能够使薄板
106a与筘齿105之间的距离Q比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时大。
[0115] 切掉并移位的部分是与前述的后筘齿D12、13相当的部分,并且该部分周期地重复。虽然薄板106a不是后筘齿,但为了容易理解也标记相同的标号。可以将薄板106a完全固定而使其无法动作,但也可以使其与筘103联动地移动。
[0116] 能够将上述各实施方式组合起来实施。特别是,可以使用功能纱4来代替扁平纱3。
[011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18] 本发明能够作为可通过扁平纱的塑性变形来固定形状的织物进行利用。另外,如果扁平纱具有弹性,则能够使织物以复原为一定的形状的方式恢复。另外,可以使扁平纱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如果对扁平纱使用中空的软管,则也能够使气体在软管内流通、或者使流体在软管内流通并保持。如果对扁平纱使用电线或光缆,则也可以将织物作为电子器件的一部分。通过使用硬质树脂作为扁平纱,也能够使织物具有防护功能。
[0119] 可以对织物实施与一般的织物相同的加工。例如,可以实施热加工、贴合、树脂加工、溅镀、染色、电镀等。
[0120] 标号说明
[0121] 1:织物;2:织物纤维部;3:扁平纱;4:功能纱;4a:圆形软管;4b:螺旋圆形软管;4c、4d、4e、4f:复合功能纱;4f1:光纤;4f2:电缆;4f3:圆形软管;4g:光纤;4c’、4d’、4e’:多根单位功能纱;10:纤维经纱;20:纤维纬纱;20a:第1纬纱;20b:第2纬纱;30:光模块;40:促动器;
41a:中继管;41b:端部延长管;42:压缩器;43:止回阀;44:球形阀;50:冷却模块;51:泵;52:
热交换器;55:配线盒;60:树脂层;100:织机;101:辊;102:综丝;102a:综丝孔;103:筘;105:
筘齿;105a:槽;106:后筘齿;106a:薄板;D1-11、14:筘齿;D12、13:后筘齿;P1~10:第1~10部位;R1:织物基础部;R2:织物连接部;R3:织物载置部;R4:织物包覆部;W:纬纱方向;L:经纱方向;M:综丝移动方向;Q:偏移距离;HF:扁平面;HD:横截面纵长方向;BP:变形滞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