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M产品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869079.0

文献号 : CN1062399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鲁程程久益谢文奇冷巍

申请人 : 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TM产品,包括纤维布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布铺层内包含有三维夹芯编织织物;三维夹芯编织织物依次排列为致密正交纤维布层、竖向蓬松纤维层和致密正交纤维布层;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置于所述纤维布铺层的中间。本发明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RTM成型工艺中3D布的使用,既可以避免异型件铺层设计时出现局部过薄或过厚的情况,又可以提高异型件产品的成功率,减小因铺层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对产品的影响,使得采用RTM成型工艺制备的板材的质量能够达到最佳水平。

权利要求 :

1.一种RTM产品,所述产品为非等厚度的异型件,包括纤维布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布铺层内包含有三维夹芯编织织物;所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置于所述纤维布铺层的中间;

所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为依次排列的致 密正交纤维布层、竖向蓬松纤维层和致密正交纤维布层;所述纤维布铺层的厚度为10.75 mm;所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的成型厚度为 

0.5-2mm。

2.一种RTM产品的制备方法,所述产品为非等厚度的异型件,包括纤维布铺层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布铺层步骤还含有一个三维夹芯编织织物铺层步骤;所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置于所述纤维布铺层的中间; 所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为依次排列的致密正交纤维布层、竖向蓬松纤维层和致密正交纤维布层;所述纤维布铺层的厚度为10.75 mm;所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的成型厚度为0.5-2mm。

说明书 :

一种RTM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涉及三维夹芯织物在RTM工艺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先进树脂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应用前景广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高铁等领域,而该类材料各类成型工艺中,RTM成型工艺具有成型制品修整量小、尺寸精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等优势,在异型批量产品中,为首选成型工艺。
[0003] RTM成型工艺是先将增强织物置于模具中形成一定的形状,再闭合模具,并将树脂注射进入模具、浸渍纤维并固化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是FRP的主要成型工艺之一。其最大特点是为闭模操作系统,产品后加工量小,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但是,在成型非等厚度均匀分布的异型件时,各位置纤维层数与产品厚度直接相关,而对于异型件,制品厚度非均匀状态,呈曲面逐步过渡状态,纤维铺敷设计很难控制精度,容易导致局部纤维铺敷过多,纤维布层间挤压过紧,导致树脂难以渗透,即形成干区,或局部纤维量过少,纤维下陷,表面层纯树脂富积,即形成富胶区,而纯树脂强度差,易碎裂,影响产品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0004] 本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是:按照RTM成型工艺要求,清理模具,新的铺层设计出厚度缓冲层,避免因局部纤维布铺层过厚或是过薄时,形成干区或富胶区,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0005] 同时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工艺。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RTM产品,包括纤维布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布铺层内包含有三维夹芯编织织物。
[0008] 进一步地,上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依次排列为致密正交纤维布层、竖向蓬松纤维层和致密正交纤维布层。
[0009] 进一步地,上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置于所述纤维布铺层的中间。
[0010] 进一步地,上述三维夹芯编织织物蓬松状态下厚度为2mm,压缩状态下厚度在0.5~2.0mm。
[0011] 一种RTM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纤维布铺层步骤,纤维布铺层步骤还含有一个三维夹芯编织织物铺层步骤。
[0012]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三维夹芯编织织物为依次排列的致密正交纤维布层、竖向蓬松纤维层和致密正交纤维布层。
[0013]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中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置于所述纤维布铺层的中间。
[0014] 进一步地,上述蓬松状态下厚度为2mm,压缩状态下厚度在0.5~2.0mm。
[0015]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RTM成型工艺中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的使用,既可以避免异型件铺层设计时出现局部过薄或过厚的情况,又可以提高异型件产品的成功率,减小因铺层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对产品的影响,使得采用RTM成型工艺制备的板材的质量能够达到最佳水平。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现有技术的异型件常规铺层方案示意图;
[0017] 图2 是本发明的异型件常规铺层方案示意图;
[0018] 图3 是本发明的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的实物照片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的三维夹芯编织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标记:1-模具;  2-纤维布; 3-三维夹芯编织织物;
[0021] 301-致密正交纤维布层; 302-竖向蓬松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3]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异型件常规铺层方案,按RTM工艺要求清理好模具1,根据铺层设计要求,在模具上铺敷好纤维布2,当成型厚度不均匀分布的异型件时,各布层不可能完美的适合产品各处尺寸;
[0024] 当局部纤维布2铺层过厚时,树脂浸润性差,便出现干斑、干区;
[0025] 当局部纤维布铺层过薄时,树脂含量过高,出现富胶区;
[0026] 而无论是干区还是富胶区,树脂与纤维的配比失衡,都会严重影响最终RTM产品的质量,使其性能变差。
[0027] 参见图2,本发明正是基于图1中现有技术的各种不足,在RTM成型工艺过程中,引用3D布(即三维夹芯编织织物)。
[0028] 三维夹芯编织织物3由两层致密正交纤维布层301和一层竖向蓬松纤维层302构成,其中竖向蓬松纤维层302置于中间。
[0029] 参见图3、图4,利用三维夹芯编织织物3本身可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变形的特性,在非等厚度的异型件铺层时,可作为纤维布的缓冲区域,避免因纤维布局部铺层过厚或过薄,出现干区或是富胶区。
[0030] 具体地,下面以常用的单层厚度为0.25mm一款纤维布2,异型件最厚的地方是12mm的铺层为例作为说明:
[0031] 按现有技术铺层,理论上12mm上下应铺纤维布2为24层。但对于异型件,制品厚度非均匀状态,呈曲面逐步过渡状态,过渡状态纤维铺敷设计实际很难控制,纤维布局部铺层难免过厚或过薄,这样容易出现干区或是富胶区。
[0032] 而本发明该根据相应铺层设计,上下铺纤维布2分别为21层、22层(共43层,10.75mm厚),中间使用三维夹芯编织织物3,厚度为1.5mm。。
[0033] 三维夹芯编织织物3在自由蓬松状态下厚度是2mm,但由于其本身可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变形,最低压缩厚度为0.5mm,其成型厚度实际上可以是0.5-2mm;
[0034] 也就是说理论上当3D布达到最低成型厚度0.5mm时,纤维布2还可以再铺敷3层,而当3D布达到最高成型厚度2mm时,纤维布2还可以少铺敷3层,即实际上,纤维布2铺敷层数在40-46层区间时均合格,在常规铺层设计的基础上43层,多铺1-3层或少铺1-3层纤维布均为合格,给予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即使在设计铺层时有局部纤维铺层过多或过少,只要还在3D布的成型厚度缓冲区域内,就可有效避免干区或是富胶区的出现,大大提高异型件产品的成功率。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