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和投影仪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357669.5

文献号 : CN1062495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汤藤大树泷泽孝浩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照明装置和投影仪,能够实现光源装置的小型化。照明装置具有多个光源装置以及保持多个光源装置的保持部件(第1灯单元和第2灯单元),其中,光源装置具有光源和收纳光源的收纳体,收纳体具有导入冷却气体的多个开口部,保持部件(第1灯单元和第2灯单元)具有向多个开口部中的至少1个开口部引导冷却气体的分流装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具有:多个光源装置;以及保持所述多个光源装置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具有:

光源;以及

收纳所述光源的收纳体,

所述收纳体具有导入冷却气体的多个开口部,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向所述多个开口部中的至少1个开口部引导所述冷却气体的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

与所述多个开口部分别连接的多个管道部;以及开闭部,其位于所述多个管道部的供所述冷却气体流入一侧,对所述多个管道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所述开闭部由借助自重而转动的旋转板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多个光源装置的每一个分别设置了所述分流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根据该照明装置的姿态来变更主要引导所述冷却气体的所述开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根据该照明装置的姿态来变更主要引导所述冷却气体的所述开口部。

5.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该投影仪具有: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照明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

投影光学装置,其对基于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的图像进行投影;以及供给所述冷却气体的冷却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该投影仪构成为,能够根据该投影仪的设置姿态更换所述保持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该投影仪构成为,能够根据该投影仪的设置姿态更换所述分流装置。

说明书 :

照明装置和投影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和投影仪。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如下的投影仪,其具有:照明装置;对从该照明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的光调制装置;以及将该图像放大投影于屏幕等被投影面上的投影光学装置。
[0003] 作为这种投影仪,已知具备按照投影仪的姿态而使光源灯的冷却位置不同的光源装置的投影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投影仪的光源装置具有光源灯和在内部收纳光源灯的收纳体。该收纳体具有:一对开口部;在该一对开口部的相反侧具有导入口的管道部;以及借助自重而转动的整流部件,整流部件借助自重而转动,从而使得冷却空气通过该管道部而向一对开口部中的任意一方流通。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8976号公报
[0008]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光源装置在收纳光源灯的收纳体内设置了上述整流部件,因此存在着光源装置变得大型的问题。因此,需要扩大投影仪上的搭载光源装置的空间。此外,在具备多个如上的光源装置的投影仪中,需要进一步扩大上述空间,而且由于作为更换部件的光源装置较大,因此还存在光源装置在该投影仪上的安装变得复杂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实现光源装置的小型化的照明装置和投影仪。
[0010] 本发明第1方面的照明装置具有:多个光源装置;以及保持所述多个光源装置的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具有:光源;以及收纳所述光源的收纳体,所述收纳体具有导入冷却气体的多个开口部,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向所述多个开口部中的至少1个开口部引导所述冷却气体的分流装置。
[0011] 另外,作为上述光源,可以例示出由发光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和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等固体光源和反射镜构成的光源装置、或者由该固体光源、反射镜和收纳这些部件的收纳体(外壳)构成的光源装置。
[0012] 根据上述第1方面,由于在保持部件上设置分流装置,因此相比在光源装置上设置分流装置的情况而言,能够可靠地实现光源装置的小型化。此外,能够向设置于光源装置的收纳体上的多个开口部中的至少1个开口部引导冷却气体,因此例如在从多个开口部分别流入的冷却气体的流通路径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将冷却气体选择性地供给至期望的流通路径。
[0013] 在上述第1方面中,优选针对所述多个光源装置的每一个分别设置了所述分流装置。
[0014] 根据上述第1方面,针对每个光源装置分别设置分流装置,因此相比对多个光源装置进行冷却气体的分流的分流装置而言,能够实现分流装置的小型化。由此,能够实现照明装置的小型化。
[0015] 在上述第1方面中,优选所述分流装置根据该照明装置的姿态来变更主要引导所述冷却气体的所述开口部。
[0016] 这里,在光源装置的光源由发光管和反射镜构成的情况下,发光管的上侧相比下侧更容易由于发光而带有热量,会在上下产生温度差。这种局部的温度差会成为产生构成发光管的玻璃的白浊和变形等劣化、缩短该发光管的寿命的要因。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第1方面,冷却气体主要被引导至光源的易于带有热量的位置处,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光源。
[0017] 在上述第1方面中,优选所述分流装置具有:与所述多个开口部分别连接的多个管道部;以及开闭部,其位于所述多个管道部的供所述冷却气体流入一侧,对所述多个管道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所述开闭部由借助自重而转动的旋转板构成。
[0018] 根据上述第1方面,旋转板借助自重而转动,对多个管道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切换冷却气体的流路。由此,例如能够根据照明装置的姿态而使冷却气体向多个管道中的任意一个流通。此外,这种旋转板借助自重而切换冷却气体的流路,因此无需设置检测照明装置的设置姿态的检测单元和根据所检测出的姿态转动旋转板的马达等转动单元。因此,无论照明装置处于何种姿态,都能够始终对光源的易于带有热量的位置输送冷却气体,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冷却光源。
[0019] 本发明第2方面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照明装置;光调制装置,其对从所述照明装置射出的光进行调制;投影光学装置,其对基于由所述光调制装置调制后的光的图像进行投影;以及供给所述冷却气体的冷却装置。
[0020] 根据上述第2方面,可获得与上述第1方面的照明装置同样的效果。此外,能够通过上述照明装置减小光源,因此能够实现具备光源装置的照明装置以及投影仪的小型化。此外,由于能够减小光源装置,因此易于进行该光源装置的更换作业等。
[0021] 在上述第2方面中,优选该投影仪构成为,能够根据该投影仪的设置姿态更换所述保持部件。
[0022] 这里,作为投影仪的设置姿态,除了正放姿态、从该正放姿态逆时针旋转90°的朝上姿态、从该正放姿态顺时针旋转90°的朝下姿态以外,还可例示出向与上述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旋转90°的竖式姿态(portrait posture)。其中,相比上述正放姿态、朝上姿态和朝下姿态而言,投影仪被设置为竖式姿态的情况下,不优选通过上述分流装置选择引导冷却气体的开口部。
[0023]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根据投影仪的设置姿态更换保持部件,因此例如能够取代设置于保持部件上的上述分流装置,而将在安装了适于上述竖式姿态的分流装置的保持部件上安装有光源装置的照明装置搭载于投影仪。由此,在投影仪采取上述任意的设置姿态的情况下,都能够可靠地冷却光源。
[0024] 在上述第2方面中,优选该投影仪构成为,能够根据该投影仪的设置姿态更换所述分流装置。
[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根据投影仪的设置姿态更换分流装置,因此例如可以取代上述分流装置而将安装有适于上述竖式姿态的分流装置的照明装置搭载于投影仪。由此,在投影仪采取上述任意的设置姿态的情况下,都能够可靠地冷却光源。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概要立体图。
[0027]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8]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0029]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平面图。
[0030]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灯单元的立体图。
[0031]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取下了光源装置后的状态的第1灯单元的立体图。
[0032]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的立体图。
[0033]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的立体图。
[0034] 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35] 图1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处于正放姿态的情况下的分流装置的主视图。
[0036]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的剖视图。
[0037] 图12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中流通的冷却气体的流路的图。
[0038] 图13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中流通的冷却气体的流路的图。
[0039] 图14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中流通的冷却气体的流路的图。
[0040]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0041] 图1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取下了导风部件后的状态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
[0042] 图1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导风部件的立体图。
[0043] 图1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剖视图。
[0044] 图1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剖视图。
[0045] 图20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和光源装置连接起来的状态的平面图。
[0046] 图2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流装置和光源装置的剖面的剖视图。
[0047] 标号说明
[0048] 1:投影仪,31:照明装置,341、341R、341G、341B:液晶面板(光调制装置),35:投影光学装置,41、41A、41B、41C、41D:光源装置,410:收纳体,411:第1壳体,413:光源灯(光源),4A:第1灯单元(保持部件),4B:第2灯单元(保持部件),7:分流装置,729:倾斜部,73:旋转板(开闭部),83:第1开口部,84:第2开口部,85:第3开口部,86:第4开口部,9:冷却装置,91:冷却风扇,D1:第1管道部,D2:第2管道部,D3:第3管道部,K:冷却气体,K1:冷却气体,K2:冷却气体,K3:冷却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0050] [投影仪的外观结构]
[005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的概要立体图。
[0052]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是对从后述的照明装置31射出的光进行调制以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将该图像放大投影于屏幕等被投影面上的投影型显示装置。
[0053] 该投影仪1是具有4个光源装置41A~41D(参照图2)的多灯型的投影仪。关于从这4个光源装置41A~41D射出的光,具体情况将在后面叙述,但其被光路变更装置5向同方向反射而从照明装置31射出,通过多个光学部件后入射到光调制装置。
[0054] 外装壳体2形成为具有顶面部21、底面部22、正面部23、背面部24、左侧面部25和右侧面部26的大致长方体形状。
[0055] 顶面部21设置有一对把手部211,该一对把手部211在使用者把持投影仪1或者在设置于天花板等的器具上固定投影仪1时使用。
[0056]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底面部22上设置有在载置于设置台等的设置面上时与该设置面接触的脚部。
[0057] 在正面部23上形成有供构成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3的投影光学装置35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231。
[0058] 在背面部24形成有用于将后述的第1灯单元4A、第2灯单元4B(参照图2)和光路变更装置5(参照图2)以能够更换的方式收纳于外装壳体2内的开口部(省略图示),该开口部被罩部件(省略图示)覆盖。
[0059] 除此以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右侧面部26形成有将外装壳体2外的空气导入内部的导入口,在左侧面部25形成有将外装壳体2内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口。
[0060]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照明装置31射出光的方向作为Z方向,将与该Z方向分别垂直且彼此垂直的方向作为X方向和Y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Z方向是从背面部24朝向正面部23的方向,因而将X方向作为从左侧面部25朝向右侧面部26的方向,将Y方向作为从底面部22朝向顶面部21的方向进行说明。
[0061] [投影仪的内部结构]
[0062] 图2是表示投影仪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63] 投影仪1除了具有上述外装壳体2之外,如图2所示,还具有配置于该外装壳体2内的图像形成装置3和冷却该投影仪1的构成部件的冷却装置9。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然而投影仪1具有控制该投影仪1的控制装置和对构成该投影仪1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的电源装置。
[0064]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0065] 图像形成装置3形成与从上述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图像并进行投影。该图像形成装置3具有照明装置31、均一化装置32、色分离装置33、电气光学装置34、投影光学装置35、基座部件36和光学部件用壳体37。
[0066] 其中,与光学部件用壳体37连接的基座部件36具备收纳固定照明装置31的功能。
[0067] 此外,光学部件用壳体37是在内部设定有照明光轴Ax的箱状壳体,均一化装置32和色分离装置33配置于光学部件用壳体37内的照明光轴Ax上的位置。此外,照明装置31、电气光学装置34和投影光学装置35虽然位于光学部件用壳体37外,然而根据该照明光轴Ax而配置。
[0068] 照明装置31向均一化装置32射出平行光。后面详细叙述该照明装置31的结构。
[0069] 均一化装置32使从照明装置31射出的光束的在与中心轴垂直的面内的照度均一化。该均一化装置32具有影院滤化器321、第1透镜阵列322、UV滤镜323、第2透镜阵列324、偏光转换元件325和重叠透镜326。
[0070] 其中,偏光转换元件325将入射的光的偏光方向排列为一种。
[0071] 色分离装置33将从均一化装置32入射的光束分离为红(R)、绿(G)和蓝(B)的3色光。该色分离装置33具有分色镜331、332、反射镜333~336和中继透镜337、338。
[0072] 电气光学装置34在根据图像信息对分离后的各色光进行了调制后,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该电气光学装置34具有针对各色光而分别设置的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341(设红、绿和蓝用的液晶面板分别为341R、341G、341B),具有入射侧偏光板342和射出侧偏光板343以及1个色合成装置344。其中,作为色合成装置344,可采用分色棱镜。
[0073] 投影光学装置35是将通过色合成装置344而合成的光束(形成图像的光束)放大投影于上述被投影面上的投影透镜。作为这种投影光学装置35,可采用在镜筒内配置有多个透镜而成的组合透镜。
[0074] [照明装置的结构]
[0075] 图3是从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侧观察照明装置31的立体图,图4是从Y方向侧观察照明装置31的平面图。
[0076] 照明装置31如图2~图4所示,具有分别固定于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上的4个光源装置41(41A~41D)。此外,照明装置31具有光路变更装置5,该光路变更装置5将从各光源装置41A~41D射出的光向同方向反射而将这些光在该一个方向上对齐而射出。进而,照明装置31具有冷却光源装置41的冷却装置9。该冷却装置9具有与光源装置41A~41D分别对应的多个冷却风扇91(91A~91D)。
[0077] 此外,第1灯单元4A具有光源装置41A和光源装置41C,第2灯单元4B具有光源装置41B和光源装置41D。这些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隔着光路变更装置5而分别配置于X方向侧和X方向的反方向侧。
[0078] [灯单元的结构]
[0079] 图5是从X方向侧观察第1灯单元4A的立体图,图6是从X方向侧观察取下了光源装置41A、41C后的状态的第1灯单元4A的立体图。另外,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为大致相同的结构,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第1灯单元4A。
[0080] 第1灯单元4A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连接部42、开口部43、面板44、把持部45和分流装置7。其中,连接部42如图6所示,具有与光源装置41A连接的连接部42A和与光源装置41C连接的连接部42C。该连接部42A相对于连接部42C设置于Z方向的反方向侧且设置于Y方向侧。此外,开口部43具有使从光源装置41A射出的光透过的开口部43A和使从光源装置41C射出的光透过的开口部43C。该开口部43A与上述连接部42A同样地,相对于连接部42C设置于Z方向的反方向侧且设置于Y方向侧。
[0081] 基于这种结构,光源装置41A以相对于光源装置41C位于Z方向的相反侧且位于Y方向侧的方式固定于第1灯单元4A,光源装置41C以相对于光源装置41A位于Z方向侧且位于Y方向的反方向侧的方式固定于第1灯单元4A。而且,从光源装置41A、41C射出的光经过上述开口部43A、43C而向光路变更装置5射出。
[0082] 此外,面板44构成第1灯单元4A的Z方向反方向侧的面,该面板44的与Z方向反方向侧的面上安装有从该面向Z方向的反方向侧突出的大致U字状的把持部45。由此,作业者通过向Z方向的反方向侧拉拽该把持部45,能够将第1灯单元4A从投影仪1取下。
[0083] 另外,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相当于本发明的保持部件。
[0084] [分流装置的结构]
[0085] 图7是从X方向的相反侧观察分流装置7的立体图,图8是从Y方向的反方向侧观察分流装置7的立体图,图9是分流装置7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分流装置7针对每个光源装置41A~41D分别进行设置,结构相同,因而在图7~图9和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与光源装置41A对应的分流装置7。
[0086] 分流装置7针对每个光源装置41A~41D分别设置于第1和第2灯单元4A、4B上,具备对从上述冷却装置9的冷却风扇91A~91D向该分流装置7供给的冷却气体进行分流的功能。具体而言,分流装置7具有多个管道部(第1~第4管道部D1~D4),其中,具备对导入到第1管道部D1~第3管道部D3的导入口(第1导入口R1~第3导入口R3)中的冷却气体的流量进行变更的功能(参照图10)。该分流装置7如图7至图9所示,具有框部71、分流部72、旋转板73和流入部74、开口部75~78、第1管道部D1、第2管道部D2、第3管道部D3和第4管道部D4。
[0087] [框部的结构]
[0088] 该框部71如图9所示,构成分流装置7的外框,具有底面部711、左框部712和右框部713。底面部711具有在X方向上凹陷的凹部7111,具备将与该凹部7111冲撞的冷却气体向Y方向的反方向引导的功能。此外,左框部712与后述的圆筒部720一起构成第1管道部D1。另一方面,右框部713与上述圆筒部720一起构成第2管道部D2。进而,上述底面部711(凹部
7111)与圆筒部720和后述的遮挡部727一起构成第3管道部D3。
[0089] [分流部的结构]
[0090] 分流部72具备对经流入部74而被供给的冷却气体进行分流的功能。该分流部72如图9所示,具有圆筒部720、第1板部721、第2板部722、第3板部723、中央部724、开口部725、726、遮挡部727、凹部728和倾斜部729。其中,第1板部721、第2板部722和第3板部723呈从形成有孔部7241的中央部724分别朝向圆筒部720的内侧面延伸的形状,并且被设置为将圆筒部720分割为3部分。具体而言,第1板部721、第2板部722和第3板部723以中央部724为中心彼此相隔大致120°设置。因此,在从X方向侧观察后述的圆筒部720时,被第1板部721和第2板部722包围的区域、被第2板部722和第3板部723包围的区域以及被第1板部721和第3板部
723包围区域各自的面积被设定为大致相同。
[0091] 在圆筒部720的外周面上的被第1板部721和第3板部723包围的区域形成有开口部725,在圆筒部720的外周面上的被第2板部722和第3板部723包围的区域形成有开口部726。
[0092] 遮挡部727配置于分流部72的最靠X方向侧的位置处,遮挡部727具有如下功能:在从X方向侧观察该分流部72时,该遮挡部727遮挡住被第1板部721和第3板部723包围的区域(以下,有时称之为第1导入口R1)和被第2板部722和第3板部723包围的区域(以下,有时称之为第2导入口R2)的功能。由此,在对第1导入口R1供给冷却气体时,冷却气体经开口部725而流出到圆筒部720外。同样地,在对第2导入口R2供给冷却气体时,冷却气体经开口部726流出到圆筒部720外。
[0093] 另一方面,被第1板部721和第2板部722包围的区域(以下,有时称之为第3导入口R3)未设置遮挡部727,因而被供给至该第3导入口R3的冷却气体经该导入口R3向X方向侧、即框部71侧流通。
[0094] 此外,在圆筒部720的外周面上的Y方向反方向侧形成有凹部728,在该凹部728连接有倾斜部729。该凹部728与后述的流入部74一起构成第4导入口R4。
[0095] 倾斜部729是连接于上述凹部728的与Y方向的相反侧的端部并从该倾斜部729的基端侧向流入部74侧倾斜、且向Y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即,倾斜部729具备将从上述第4导入口R4流通的冷却气体朝向上述倾斜方向整流的功能。
[0096] [旋转板的结构]
[0097] 旋转板73是大致扇形状的板状部件,具备对第1导入口R1、第2导入口R2和第3导入口R3中的至少任意一部分进行开闭的功能。该旋转板73如图7~图9所示,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固定于分流部72。具体而言,在旋转板73大致中央形成有内径略大于销S1的内径的孔部731,销S1嵌入该孔部731和上述中央部724的孔部7241中而被固定。由此,根据分流装置7、进而具备包括分流装置7的第1和第2灯单元4A、4B的投影仪1的姿态,该旋转板73利用自重而转动。
[0098] [流入部的结构]
[0099] 流入部74与上述冷却风扇91连接,具备将从该冷却风扇91供给的冷却气体引导至分流部72的功能。该流入部74通过螺钉S2固定于框部71,在该流入部74的中央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741。由此,从冷却风扇91供给的冷却气体经开口部741向分流部72流通。
[0100] 此外,流入部74与上述分流部72的凹部728和倾斜部729一起构成第4管道部D4。
[0101] [开口部的结构]
[0102] 开口部75~开口部78如图8所示,形成于分流装置7的Y方向反方向侧。其中,在从Y方向的反方向侧观察分流装置7时,开口部75位于最靠Z方向的反方向侧的位置处,使在第1管道部D1中流通的冷却气体流出到分流装置7外。此外,在从Y方向的反方向侧观察分流装置7时,开口部76位于最靠Z方向侧的位置处,使在第2管道部D2中流通的冷却气体流出到分流装置7外。
[0103] 开口部77和开口部78沿X方向排列形成于上述开口部75和开口部76之间。其中,开口部77位于比上述开口部78靠X方向侧的位置处,使在第3管道部D3中流通的冷却气体流出到分流装置7外。另一方面,开口部78位于比上述开口部77靠X方向的相反侧的位置处,使在第4管道部D4中流通的冷却气体流出到分流装置7外。
[0104] 另外,后面会详细叙述,但这些开口部75~78与光源装置41的开口部83~86(参照图15)分别连接,通过该开口部75~78对光源装置41供给冷却气体。
[0105] [冷却气体的流通路径]
[0106] 图10是从X方向的反方向侧观察将投影仪1的底面部22侧作为重力方向侧、载置于设置台等的设置面上的所谓正放姿态的情况下的分流装置7时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分流装置7的A1-A1剖面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向流入部74流入的冷却气体作为冷却气体K,将在第1管道部D1中流通的冷却气体作为冷却气体K1,将在第2管道部D2中流通的冷却气体作为冷却气体K2,将在第3管道部D3中流通的冷却气体作为冷却气体K3,将在第4管道部D4中流通的冷却气体作为冷却气体K4进行说明。
[0107] 如上所述,从冷却风扇91流通的冷却气体K在分流装置7内分流而流通。
[0108] 这里,在投影仪1处于正放姿态的情况下,旋转板73借助自重而旋转,如图10和图11所示,遮挡住第1导入口R1和第2导入口R2的大部分区域。因此,在冷却气体K通过流入部
74而流入分流装置7内时,主要被引导至处于全开状态的第3管道部D3的第3导入口R3,如图
11所示,在第3管道部D3内流通而从开口部77流出冷却气体K3。此外,第4管道部D4的第4导入口R4不会被旋转板73遮挡住,因此始终会流入冷却气体K的一部分,冷却气体K4在第4管道部D4内流通,并从开口部78流出。
[0109] 图12是表示在分流装置7中流通的冷却气体K1、K2的流动的立体图。另外,图12中,为了易于理解在分流装置7中流通的冷却气体K1、K2的流动,示出了取下流入部74后的状态的分流装置7。
[0110] 此外,在投影仪1处于上述正放姿态的情况下,由旋转板73遮挡住第1导入口R1和第2导入口R2的大部分区域。因此,从第1导入口R1的一部分流入第1管道部D1的冷却气体K1如图12所示,在该第1管道部D1中流通,并从开口部75流出。同样地,从第2导入口R2的一部分流入第2管道部D2的冷却气体K2如图12所示,在该第2管道部D2内流通,并从开口部76流出。
[0111] 这样,在投影仪1处于正放姿态的情况下,在第3管道部D3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3的流量多于在第1管道部D1和第2管道部D2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1、K2各自的流量。
[0112] 图13是表示在分流装置7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1、K3的流动的立体图。另外,图13与图12同样,示出了取下流入部74后的状态的分流装置7。
[0113] 在投影仪1以从上述正放姿态起从X方向侧观察逆时针旋转90°后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之为朝下姿态)而设置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由旋转板73遮挡住了导入口R2的全部区域和导入口R3的大部分区域。因此,在冷却气体K通过流入部74而流入分流装置7内时,其主要被引导至处于全开状态的第1管道部D1的导入口R1,如图13所示,在第1管道部D1内流通而从开口部75流出冷却气体K1。此外,第4管道部D4的导入口R4不会被旋转板73遮挡住,因此始终会流入冷却气体K的一部分,冷却气体K4在第4管道部D4内流通并从开口部78流出。
[0114] 此外,从导入口R3流入第3管道部D3的冷却气体K3如图13所示,在该第3管道部D3内流通,并从开口部77流出。
[0115] 这样,在投影仪1处于上述朝下姿态的情况下,在第1管道部D1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1的流量多于在第3管道部D3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3的流量。
[0116] 图14是表示在分流装置7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2、K3的流动的立体图。另外,图14与图12和图13同样,示出取下流入部74后的状态的分流装置7。
[0117] 在投影仪1以从上述正放姿态起从X方向侧观察顺时计旋转90°后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之为朝上姿态。)而设置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由旋转板73遮挡住导入口R1的全部区域和导入口R3的大部分区域。因此,在冷却气体K通过流入部74而流入分流装置7内时,其主要被引导至处于全开状态的第2管道部D2的导入口R2,如图14所示,在第2管道部D2内流通而从开口部76流出冷却气体K2。此外,第4管道部D4的导入口R4未被旋转板73遮挡住,因此始终会流入冷却气体K的一部分,冷却气体K4在第4管道部D4内流通,并从开口部78流出。
[0118] 此外,从导入口R3流入第3管道部D3的冷却气体K3如图14所示,在该第3管道部D3内流通,并从开口部77流出。
[0119] 这样,在投影仪1处于上述朝上姿态的情况下,在第2管道部D2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2的流量多于在第3管道部D3内流通的冷却气体K3的流量。即,投影仪1构成为根据设置姿态而使得旋转板73转动,从而适当遮挡导入口R1~R3,进而能够调整在各管道部D1~D3内流通的冷却风的流量。
[0120] [光源装置的结构]
[0121] 图15是光源装置41的立体图。另外,图15中,使用在第1灯单元4A上安装的光源装置41A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进行说明。
[0122] 光源装置41(41A)具有收纳光源灯413(参照图19)的收纳体410。该收纳体410具有第1壳体411和第2壳体8。在第1壳体411的Y方向侧的端部固定有与上述第1灯单元4A的连接部42A连接的安装部412。此外,以覆盖第1壳体411的与X方向反方向侧的面的方式连接有第2壳体8。
[0123] 在第1壳体411内收纳着具有发光管4131和反射镜4134的上述光源灯413。另外,后面叙述第1壳体411的结构。
[0124] [第2壳体的结构]
[0125] 图16是表示取下第2壳体8的导风部件81后的状态的光源装置41的立体图,图17是从X方向的反方向侧观察导风部件81的立体图。
[0126] 第2壳体8如图16和图17所示,具有导风部件81、罩部件82、第1开口部83、第2开口部84、第3开口部85、第4开口部86、开口部87和排出口88。
[0127] 其中,第1开口部83、第2开口部84和第3开口部85沿Z方向排列配置于第2壳体8的Y方向侧的端部。此外,在配置于第1开口部83和第2开口部84之间的第3开口部85的X方向的反方向侧形成有第4开口部86。
[0128] 另外,各开口部83~86与上述分流装置7的各开口部75~78连接。因此,通过开口部83~86而向光源装置41内供给被分流装置7分流后的冷却气体。
[0129] 开口部87形成于第2壳体8的最靠X方向反方向侧的面的大致中央,从光源灯413射出的光通过该开口部87朝向上述光路变更装置5射出。
[0130] 排出口88形成于第2壳体8的Y方向反方向侧的面,其具备将从上述各开口部83~86流入且在收纳体410内流通的冷却气体排出的功能。
[0131] [导风部件的结构]
[0132] 导风部件81如图17所示,除了具有上述第1开口部83~第4开口部86、开口部87和排出口88之外,还具有外框部811、纵板部813、814、整流部815、横板部816、817。其中,外框部811构成导风部件81的外框,且形成为中空形状。此外,在外框部811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螺钉固定用的孔部。通过在该孔部内螺合未图示的螺钉,从而导风部件81被固定在罩部件82上。
[0133] 进而,在外框部811的内侧形成有纵板部813、814、整流部815、横板部816、817。具体而言,纵板部813是从第1开口部83与第3开口部85之间向Y方向的反方向侧延伸的板状部。此外,纵板部814是从第2开口部84与第3开口部85之间向Y方向的反方向延伸的板状部。这些纵板部813、814分别构成后述的第5管道部D5、第6管道部D6和第7管道部D7的一部分。
[0134] 整流部815具有与后述的弯曲部8231一起将冷却气体向上述反射镜4134的反射面4135和上述发光管4131的末端部4133(参照图19)中的任意一方引导的功能。具体而言,整流部815设置于纵板部813和纵板部814之间,呈如下形状:从该整流部815的基端部侧起朝向X方向的反方向侧倾斜,并且末端部侧向Y方向的反方向延伸,上述弯曲部8231与该末端部侧连接。这些整流部815和弯曲部8231构成后述的第7管道部D7和第8管道部D8的一部分。
[0135] 横板部816是形成于外框部811的Z方向反方向侧的侧面的中腹部的板状部。该横板部816构成后述的第5管道部D5的一部分。此外,横板部817是形成于外框部811的Z方向侧的侧面的中腹部的板状部。该横板部817构成后述的第6管道部D6的一部分。
[0136] [罩部件的结构]
[0137] 罩部件82具备覆盖第1壳体411的X方向反方向侧的功能。该罩部件82具有向X方向的反方向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突出部82A。在该突出部82A如图16所示,具有第1导入部821、第2导入部822、第3导入部823和排出部824。其中,第1导入部821、第2导入部822和第3导入部
823相隔90°而设置于与从突出部82A的光源灯413的发光管4131射出且被反射镜4134反射而射出的光的中心轴(沿着X方向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具体而言,第1导入部821设置于突出部82A的Z方向反方向侧,第2导入部822配置于与该第1导入部821对置的位置处。此外,第3导入部823设置于第1导入部821和第2导入部822之间、即突出部82A的最靠Y方向侧的位置处。进而,排出部824设置于突出部82A的与第3导入部823对置的位置处。
[0138] 第1导入部821和第2导入部822分别具有导入口8211和导入口8221,上述冷却气体从该导入口8211、8221流入。即,冷却气体通过该导入口8211、8221被供给到收纳于第1壳体411内的光源灯413。
[0139] 第3导入部823在该第3导入部823内具有与上述整流部815连接的弯曲部8231。该弯曲部8231是向与上述整流部815的相反方向倾斜的板状部。此外,第3导入部823在Y方向侧具有导入口8232,且在X方向的反方向侧具有导入口8233。上述冷却气体分别流入这些导入口8232、8233。即,冷却气体通过该导入口8232、8233被供给到收纳于第1壳体411内的光源灯413。
[0140] 排出部824具有排出口8241,从该排出口8241排出冷却了上述光源灯413的冷却气体。即,冷却气体从上述各导入口8211、8221、8232、8233流入第1壳体411内,并从上述排出口8241排出冷却气体。
[0141] [第1壳体和光源灯的结构]
[0142] 图18是光源装置41(第2壳体8)的YZ平面的剖视图,图19是表示图18中的光源装置41的B1-B1剖面的剖视图。
[0143] 这里,在说明上述冷却气体的流通流路之前,说明第1壳体411和收纳于该第1壳体411内的光源灯413。光源灯413如图19所示,具有发光管4131、以及固定于位于该发光管
4131的基端侧的密封部上的反射镜4134。其中,反射镜4134将从发光管4131的发光部4132射出的光在一个方向上对齐而射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反射面4135是椭圆面的椭圆面反射镜。此外,在第1壳体411的X方向反方向侧的面形成有供被反射镜4134的反射面
4135反射的光和从发光部4132直接入射的光通过的开口部4136。
[0144] 此外,第1导入部821连接于反射镜4134的X方向反方向侧的端部。该第1导入部821形成为,沿着Z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随着向X方向侧行进而变大。因此,第1导入部821的内周面8212与反射镜4134的反射面4135连续。同样地,第2导入部822连接于反射镜4134的X方向反方向侧的端部。该第2导入部822形成为,沿着Z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随着向X方向侧行进而变大。因此,第2导入部822的内周面8222与反射镜4134的反射面4135连续。
[0145] [冷却气体的流通路径]
[0146] 接着,说明被分流装置7分流并从该分流装置7的开口部75~78流出的冷却气体K1~K4的流通路径。
[0147] 首先,从上述开口部75流入的冷却气体K1如图18所示,在由导风部件81的X方向侧的面、Z方向反方向侧的面、纵板部813和横板部816以及罩部件82的X方向反方向侧的面构成的第5管道部D5中朝向Y方向的反方向侧流通。进而,其与第5管道部D5的横板部816冲撞,流入第1导入部821的导入口8211内。
[0148] 另一方面,从上述开口部76流入的冷却气体K2如图18所示,在由导风部件81的X方向侧的面、Z方向侧的面、纵板部814和横板部817以及罩部件82的X方向反方向侧的面构成的第6管道部D6中朝向Y方向的反方向侧流通。进而,其与第6管道部D6的横板部817冲撞,流入第2导入部822的导入口8221内。
[0149] 进而,从第1导入部821的导入口8211流入第1壳体411内的冷却气体K1沿着该第1导入部821的内周面8212和与该内周面8212连续的反射镜4134的反射面4135流通。另一方面,从第2导入部822的导入口8221流入第1壳体411内的冷却气体K2沿着该第2导入部822的内周面8222和与该内周面8222连续的反射镜4134的反射面4135流通。
[0150] 这里,在投影仪1处于上述朝下姿态的情况下,设置有第1导入部821的位置成为光源灯413的上侧,因而发光部4132的上侧(Z方向的反方向侧)最容易热量变高。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流装置7而将在第1管道部D1流通的冷却气体K1的流量设定为最多,因此冷却气体K1高效地向发光部4132的上侧流通。
[0151] 另一方面,在投影仪1处于上述朝上姿态的情况下,设置有第2导入部822的位置成为光源灯413的上侧,因而发光部4132的上侧(Z方向侧)最容易热量变高。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流装置7将在第2管道部D2流通的冷却气体K2的流量设定为最多,因此冷却气体K2高效地向发光部4132的上侧流通。
[0152] 图20是表示分流装置7和光源装置41连接起来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1是表示图20的分流装置7和光源装置41的C1-C1剖面的剖视图。另外,图20和图21表示投影仪1处于正放姿态的情况下的分流装置7和光源装置41。
[0153] 通过分流装置7的第3管道部D3而从开口部77流入的冷却气体K3如图21所示,在由导风部件81的纵板部813、814和整流部815以及罩部件82的第3导入部823和弯曲部8231构成的第7管道部D7内呈大致L字状流通。具体而言,冷却气体K3从第3管道部D3向第7管道部D7流通,并且与构成第7管道部D7的弯曲部8231冲撞。由此,冷却气体K3的流路向反射镜4134侧呈大致L字状变更,并且以沿着反射镜4134的反射面4135的方式流入第1壳体411内。
由此,从流入部74的开口部741到达反射镜4134的冷却气体K3的流路在从Z方向侧观察时呈大致S字状。
[0154] 这里,在投影仪1处于上述正放姿态的情况下,设置有第3导入部823的位置成为光源灯413的上侧,因此发光部4132的上侧(Y方向侧)最容易热量变高。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流装置7将在第3管道部D3流通的冷却气体K3的流量设定为最多,因此冷却气体K3高效地向发光部4132的上侧流通。
[0155] 通过分流装置7的第4管道部D4从开口部78流入的冷却气体K4如图21所示,在由流入部74的X方向侧的面、导风部件81的X方向侧的面和整流部815以及罩部件82的弯曲部8231构成的第8管道部D8中呈大致L字状流通。具体而言,冷却气体K4从第4管道部D4向第8管道部D8流通,并与构成第8管道部D8的流入部74的X方向侧的面冲撞。由此,冷却气体K4的流路向发光管4131侧呈大致L字状变更,并且以沿着弯曲部8231的方式流入第1壳体411内。
因此,从流入部74的开口部741到达发光管4131的末端部4133的冷却气体K4的流路在从Z方向侧观察时呈大致S字状。该冷却气体K4除了投影仪1处于正放姿态的情况之外,在朝上姿态和朝下姿态的任一情况下,都始终向发光管4131的末端部4133流通。
[0156]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该末端部4133上缠绕着导线,因此该末端部4133的温度容易升高。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流装置7使得冷却气体K4始终在第4管道部D4流通,因此冷却气体K4高效地向发光管4131的末端部4133流通。
[0157] 这样,对于从冷却风扇91流通的冷却气体K,通过分流装置7根据投影仪1的姿态被调整了流入第1~第3管道部D1~D3的冷却气体K1~K3的流量,该调整后的量的冷却气体K1~K3和流入第4管道部D4的冷却气体K4被供给至光源装置41,高效地冷却该光源装置41。进而,冷却光源灯413(发光部4132和末端部4133)后的冷却气体K1~K4如图21的虚线所示,从排出口88排出到收纳体410外。
[0158] 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投影仪1,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0159] 在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上分别设置分流装置7,因此相比在光源装置41上设置分流装置7的情况而言,能够可靠地实现光源装置41的小型化。此外,能够对设置于光源装置41的收纳体410的多个开口部83~85中的至少1个开口部引导冷却气体K1~K3,因此能够将冷却气体K1~K3选择性供给至期望的管道部D1~D3。
[0160] 此外,针对每个光源装置41A~41D分别设置分流装置7,因此相比对多个光源装置41A~41D进行冷却气体K的分流的分流装置而言,能够实现分流装置7的小型化。由此,能够实现照明装置31的小型化。
[0161] 这里,光源装置41的光源灯413由发光管4131和反射镜4134构成,因此发光管4131的上侧(发光部4132的上侧)相比下侧(发光部4132的下侧)更容易由于发光而带有热量,会在上下产生温度差。这种局部的温度差会成为产生构成发光管4131的玻璃的白浊和变形等劣化、缩短该发光管4131的寿命的要因。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冷却气体K1~K3主要被引导至光源灯413的易于带有热量的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光源灯413。
[0162] 旋转板73借助自重而转动,对多个管道部D1~D3的至少一部分进行开闭,以切换冷却气体K的流路。由此,能够例如根据照明装置31的姿态而使冷却气体K1~K3向多个管道部D1~D3中的任意一个流通。此外,这种旋转板73借助自重而切换冷却气体K的流路,因此无需设置检测照明装置31的设置姿态的检测单元和根据检测出的姿态转动旋转板73的马达等的转动单元。因此,无论照明装置31处于何种姿态,都能够始终对光源灯413的易于带有热量的位置输送冷却气体K1~K3,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冷却光源灯413。
[0163] 此外,通过在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设置分流装置7,从而能够减小光源装置41,因此能够实现具备光源装置41的照明装置31以及投影仪1的小型化。此外,能够减小光源装置41,并且易于从投影仪1上取下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因此能够易于进行该光源装置41的更换作业等。
[0164] 这里,作为投影仪的设置姿态,除了正放姿态、朝上姿态、朝下姿态之外,还可例示出向与上述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旋转90°的竖式姿态。其中,相对于上述正放姿态、朝上姿态和朝下姿态而言,在投影仪1被设置为竖式姿态的情况下,并不优选通过上述分流装置7选择被引导冷却气体K1~K3的导入口R1~R3。
[0165]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可以根据投影仪1的设置姿态而相对于投影仪1更换,因此例如可取代分别设置于该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上的分流装置7,另行准备在安装了适于上述竖式姿态的分流装置的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上安装光源装置41得到的照明装置31,并将其搭载于投影仪1。由此,在投影仪1采取上述任意的设置姿态的情况下,都能够可靠地冷却光源。
[0166] [实施方式的变形]
[0167]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进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01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流装置7针对每个光源装置41A~41D分别设置于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1灯单元4A设置与光源装置41A、
41C对应的1个分流装置,在第2灯单元4B设置与光源装置41B、41D对应的1个分流装置。
[016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流装置7根据照明装置31的姿态而变更主要引导冷却气体K的开口部83~8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上述照明装置31(投影仪1)的姿态无关,向规定的开口部83~85引导冷却气体K1~K3。
[017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流装置7在与多个开口部83~85分别连接的第1~第3管道部D1~D3和该第1~第3管道部D1~D3的第1~第3导入口R1~R3侧设置了旋转板73作为封闭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只要能够封闭上述导入口R1~R3,则可以不设置旋转板73,而设置呈板状且在一侧具有转动轴的封闭部件。此外,旋转板73借助自重而转动,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马达等,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等进行控制来封闭第1~第3导入口R1~R3。
[017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能够根据投影仪1的设置姿态而更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构成为将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固定于投影仪1。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只要不以竖式姿态使用投影仪1,则在使该投影仪1采取正放姿态、朝上姿态和朝下姿态的任意姿态的情况下都能够可靠地冷却光源灯413。
[017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另行准备了在安装有适于竖式姿态的分流装置的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上安装光源装置41而成的照明装置31,并能够将其搭载于投影仪1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构成为,各配备1台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在竖式姿态时,能够更换为适于竖式姿态的分流装置。
[01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以隔着光路变更装置5的方式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1和第2灯单元4A、4B既可以在光路变更装置5的单侧沿Z方向排列配置,也可以在Y方向上重叠配置。
[017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中的任意一方。这种情况下,在第1灯单元4A和第2灯单元4B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分流装置7,因此能够实现光源装置41A~41D的小型化。
[017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装置而使用了透射型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取代透射型的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而使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置色分离装置33,而通过该色合成装置344执行色分离和色合成。
[017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具有3个液晶面板341(341R、341G、341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在使用2个以下或4个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仪中,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0177] 此外,还可以取代液晶面板而使用数字微镜器件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光源装置41A~41D的光源灯413具有发光管4131和反射镜413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和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等。
[017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影仪1具有光源装置41A~41D。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上述光源装置既可以是6个也可以是8个。
[017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3构成为大致U字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构成为大致L字状的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