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设置方法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682420.1

文献号 : CN10625466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旭郑梓平

申请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闹钟设置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根据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一种闹钟设置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获取模块设置于第一终端上,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上述闹钟设置方法和装置,通过分析获取到的各个预设目标对象的起床信息,然后计算各个预设目标对象中满足预设起床条件的数量信息,当数量信息满足预设比例时生成闹钟响铃指令,并通过闹钟响铃指令开启响铃,由此丰富了闹钟响铃的功能,更加灵活地实现了闹钟响铃的时间点,既保证用户有更加充足的睡眠时间,也不会因为闹钟响铃不及时而耽误事务的处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闹钟设置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和所述第二终端用户为不同的终端用户,第一终端设置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多个终端用户,且每一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包括睡眠以及起床中的一个;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满足以下条件:与第一终端用户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满足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的数量达到预设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包括: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判断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终端用户的数量或比例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同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多个终端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闹钟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多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的过程为持续不间断的获取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闹钟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6.一种闹钟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设置于第一终端上,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和所述第二终端用户为不同的终端用户,第一终端设置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多个终端用户,且每一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包括睡眠以及起床中的一个;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满足以下条件:与第一终端用户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满足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的数量达到预设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闹钟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多个终端用户;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判断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终端用户的数量或比例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意一项所述的闹钟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同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多个终端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闹钟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多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的过程为持续不间断的获取过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闹钟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运动状态获取模块,所述运动状态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

起床信息控制模块,所述起床信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说明书 :

闹钟设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闹钟设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在智能手机上设定定时的闹钟,实现闹钟功能,同时智能手机通过连接网络后丰富了其功能,更加的智能化和个性化,例如智能手机通过连接网络实现时间的同步,使得人们的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均与网络上的时间同步,特别是对于在智能手机上的设定的闹钟,人们可以在约定的时间点闹铃。
[0003] 然而,传统的在智能手机的闹钟普遍不智能,只能按照之前设定好的时间点闹铃。如团队活动游玩、约会时,大家都想多睡一会儿,但又不想做最后一个起床,拖大家后腿。而此时用户只能算好时间,把闹钟的闹铃时间定在比约定时间晚一点,或者等别人来催,由此显得功能单一,灵活性差。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灵活性高的闹钟设置方法和装置。
[0005] 一种闹钟设置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多个终端用户;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包括: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判断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终端用户的数量或比例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同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多个终端用户。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多个终端的运动状态的过程为持续不间断的获取过程。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0010] 一种闹钟设置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获取模块设置于第一终端上,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多个终端用户;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判断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终端用户的数量或比例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终端用户包括与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同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多个终端用户。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多个终端的运动状态的过程为持续不间断的获取过程。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运动状态获取模块和起床信息控制模块,所述运动状态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所述起床信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起床信息,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0015] 上述闹钟设置方法和装置,通过分析获取到的各个预设目标对象的起床信息,然后计算各个预设目标对象中满足预设起床条件的数量信息,当数量信息满足预设比例时生成闹钟响铃指令,并通过闹钟响铃指令开启响铃,由此丰富了闹钟响铃的功能,更加灵活地实现了闹钟响铃的时间点,既能保证用户有更加充足的睡眠时间,也不会因为闹钟响铃不及时而耽误事务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0017]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0018]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部分步骤流程示意图;
[0019]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时序流程示意图;
[0020]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部分步骤流程示意图;
[0021]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 请参阅图1,其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0025] 该应用环境包括第一终端用户110、第一终端120、服务器130、第二终端140和第二终端用户150。第一终端用户110和第二终端用户150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多个终端用户。第一终端120与服务器130之间为双向传输,例如,第一终端120传送数据到服务器130;又如,服务器130发送指令到第一终端120。第二终端140与服务器130之间为双向传输,例如,第二终端140传送数据到服务器130;又如,服务器130发送指令到第二终端140。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可上传至服务器130,第一终端120通过服务器130到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服务器130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发送指令控制第一终端
120的闹钟响铃。
[0026]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闹钟设置方法。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以使本实施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如图2所示,其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20的步骤示意图,该闹钟设置方法20包括:
[0027] 步骤S201:第一终端120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
[0028] 具体的,第一终端用户110为预设社交群组内的任一终端用户,第一终端用户110操作第一终端120,例如,第一终端120为智能设备;又如,第一终端120为智能手机;例如,第一终端120为智能可穿戴的设备;又如,第一终端120为智能手表。第二终端用户150为预设社交群组内的多个终端用户,第二终端用户150操作第二终端140,例如,第二终端140为智能设备;又如,第二终端140为智能手机;例如,第二终端140为智能可穿戴的设备;又如,第二终端140为智能手表。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有多种选择,例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为睡眠;又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为起床。
[0029] 由于第二终端140与服务器130之间为双向传输,第二终端140传送数据到服务器130,例如,第二终端140传送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到服务器130中。并且,第一终端
120与服务器130之间也为双向传输的关系,故,第一终端120可以通过与服务器130的连接获取到与服务器130也处于连接关系的第二终端140的数据,即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因为第二终端用户150包括多个终端用户,特别的,第一终端120获取所述多个终端的运动状态的过程为持续不间断的获取过程,这样设置,有利于使得第一终端110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为实时的,避免了因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更新延后而导致的闹钟响铃时间不准确。
[0030] 步骤S202: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
[0031] 具体的,第一终端用户110根据自身需要在第一终端120上设置预设运动状态和一预设阈值,第一终端120与服务器130建立传输,并将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上传至服务器130。第二终端140识别并获取到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多个第二终端140与服务器130建立传输后,第二终端140定时地将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服务器130将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终端用户的数量统计后得出一结果,服务器130将该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后的结果控制第一终端120的闹钟是否响铃。
[0032] 请参阅图3,其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部分步骤流程示意图。例如,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步骤S301、步骤S302、步骤S303和步骤304。因为第一终端120需要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同时,第二终端用户150操作第二终端140,因此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40之间存在对接关系。该对接关系有多种选择,例如,该对接关系为点到点的对接;又如,该对接关系为点与点之间通过中间媒介对接。优选地,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40之间的对接关系为点与点之间通过中间媒介对接,并且该中间媒介为服务器130。由于第二终端用户150为预设社交群组内的多个终端用户,因此存在多个第二终端140,故,第一终端120与多个第二终端140通过服务器130对接,从而减少第一终端120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时的错误率。
[0033] 步骤S301:第一终端120设置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并与服务器130建立传输传输后,将该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上传至服务器130。
[0034] 具体的,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需满足以下条件:与第一终端用户110属于同一预设社交群组内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需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且满足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达到预设阈值。例如,第一终端用户110根据自身需要在第一终端120上设置预设运动状态和一预设阈值,第一终端120与服务器130建立传输,第一终端120将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上传至服务器130。预设运动状态有多种选择,例如,预设运动状态为起床;又如,预设运动状态为睡眠,优选地,第一终端120上传至服务器130的预设运动状态为睡眠。第一终端用户110预设的阈值为第二终端用户150中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终端用户的数量或比例。
[0035] 可以理解,用户用传统手机中的闹钟提供叫醒服务时,在睡前需要在手机上设定叫醒的具体时间;本闹钟设置方法为第一终端用户110根据自身需要在第一终端120上设置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因此,类比于传统手机中的闹钟叫醒服务,设置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与睡前在手机上设置叫醒时间,是先于闹钟响铃的所进行的其他步骤的。又因为第一终端120需要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故将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上传至服务器130,这样设置,为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控制闹钟响铃的最终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0036] 步骤S302:第二终端140识别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
[0037] 具体的,第二终端140的种类有多种选择,例如,第二终端140为智能设备;又如,智能设备为智能手机;例如,智能设备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又如,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又如,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优选地,智能设备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第二终端140识别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例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由智能设备识别,又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由智能设备中的重力传感器识别;例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由智能可穿戴设备识别;又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由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加速度传感器识别;又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由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重力传感器识别。
[0038] 第二终端120在识别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时,在时间间隔上有多种选择,例如,第二终端120持续不间断地识别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又如,第二终端120每隔一段时间识别一次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然而,第二终端140与第二终端用户150间的关系也存在多种选择,例如,第二终端140为独立于第二终端用户150存在的设备;又如,第二终端140为第二终端用户150随身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因此,当第二终端140独立于第二终端用户150存在时,例如第二终端用户150所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持续不间断地把识别获取到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发送到第二终端140(例如:智能手机)上;又如,第二终端用户150所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每隔2分钟把识别获取到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发送到第二终端140(例如:智能手机)上。而当第二终端140与第二终端用户150随身佩戴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自成一体时,例如,智能设备中的模块持续不间断地从识别模块中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又如,智能设备中的采集模块每隔2分钟从识别模块中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如此设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能够实时地、准确地被第二终端140识别获取,从而为第一终端120能够获取到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提供前提条件,进而能让第一终端120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使闹钟响铃得以实现。
[0039] 步骤S303:多个第二终端140与服务器130建立传输,并定时地将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
[0040] 具体的,第二终端140定时地将识别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上传的所隔时长可以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设定,例如,第二终端140每隔十五分钟将识别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又如,第二终端140每隔半小时将识别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又如,第二终端140每隔一小时将识别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由于第二终端用户150包括多个终端用户,因此对应的第二终端140也包括多个终端。由于第二终端140持续不间断地识别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因此将会累积大量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的信息数据,并且识别获取后的信息数据将由第二终端140上传至服务器130并将在服务器130中汇总。公知地,服务器130的存储空间有一定的限制,如果第二终端140把持续不间断地识别获取到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实时地上传至服务器130,那么服务器130将耗费大量的存储空间存放这些信息数据,造成存储空间上的极大浪费。将识别获取到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定时地上传至服务器130,在服务器130能够实时地、准确地汇集多个终端用户的当前的运动状态的基础上,还能极大地节省服务器130的存储空间。
[0041] 步骤S304:第一终端120传输的数据与第二终端140传输的数据在服务器130汇集,第一终端120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
[0042] 具体的,根据步骤301,第一终端120将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上传至服务器130,即第一终端120传输的数据即为预设运动状态和预设阈值;根据步骤303,第二终端140定时地将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即第二终端140传输的数据为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
[0043] 请参阅图4,其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时序流程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由于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40均和服务器130取得对接,当第一终端120将预设运动状态与预设阈值上传至服务器130,以及第二终端140将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后,即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40传输的数据在服务器汇集,可以认为,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40是共享服务器130中的信息数据的,从而使得第一终端120能够获取到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
[0044] 请参阅图5,其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方法的部分步骤流程示意图。例如,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控制所述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的步骤,包括步骤S401到步骤S407。根据步骤S202,第一终端120与多个第二终端140通过服务器130对接,第二终端140定时地将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此时,第一终端用户110设置的预设运动状态与预设阈值、以及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同时存在于服务器130中,因此,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服务器130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后发送相关指令到第一终端120,以控制所述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
[0045] 步骤S401:服务器130检测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是否满足预设运动状态。
[0046] 具体的,根据步骤S202,由于第一终端用户110根据自身需要在第一终端120上设置预设运动状态,例如,第一终端用户110在第一终端120上将预设运动状态设置为睡眠:例如,第一终端用户110在第一终端120上将预设运动状态设置为起床。第一终端120在第一终端用户110设置完预设运动状态后,将该预设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同时,第二终端140在识别并获取完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后,也定时地将对应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因此,服务器130汇集了预设运动状态、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等数据,服务器130只需将每一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与预设运动状态进行比对即可得知该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如此设置,对于多个终端用户,服务器130能够很容易地将当前上传的每一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都与预设运动状态进行对比检测,使得每一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不被遗漏,具备准确性。
[0047] 步骤S402:服务器130检测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对应的第二终端140继续定时地上传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
[0048] 根据步骤S401,服务器130对每一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都与预设运动状态进行检测,则会出现两种比较结果,例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预设运动状态;例如,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当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不符合预设运动状态时,即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与预设运动状态不一致,此时该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不满足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的条件,故,该第二终端用户150对应的第二终端140继续定时地上传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由于第二终端用户
150包括多个终端用户,如此设置,能够使运动状态不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
150有多次被服务器130检测是否符合的机会,例如,某一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在当次检测中不符合预设运动状态,那么其对应的第二终端140将能够再次上传第二终端用户
150当前的运动状态,直至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可见,如此设置,服务器130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到最大数量的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因此能够减少服务器130大量的运行时间,使最终第一终端120闹钟响铃的时间具备准确性。
[0049] 步骤S403:服务器130检测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服务器130发送指令到对应第二终端140命令该第二终端140停止上传运动状态。
[0050] 具体的,根据步骤S202,由于第二终端140在识别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后上传至服务器130,如果在服务器130检测完当前上传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将该第二终端用户150累加进具体数值后,该第二终端140仍旧将其后更新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上传至服务器130,则将造成信息数据的重复,使得最后服务器130统计得出的结果不准确,例如,统计得出的结果将比实际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终端用户的数量多得多。因此,服务器130确定当前上传的每一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并统计后,服务器130将发送指令到对应第二终端140,命令该第二终端140停止上传对应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如此设置,能够避免由于第二终端140不断地上传运动状态后造成服务器130重复检测并使统计得出的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从而为第一终端120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使闹钟响铃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前提条件。
[0051] 步骤S404:服务器130将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进行统计得出一结果。
[0052] 根据步骤S403,服务器130通过对每一上传至服务器130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因此,在步骤S403的基础上,服务器130将符合把这些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进行统计,每一第二终端用户150代表为“1”,逐个统计后得出一结果。
[0053] 具体的,服务器130将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统计好得出的结果有多种分类,例如,该结果为根据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累加后得出的具体数值;又如,该数值为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累加得出的具体数值与多个终端用户相比后得出的比例数值。如此设置,即对该结果的类型进行划分,使得服务器130能够在其后的对比或者计算工作中灵活运用该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终端用户的数量统计后的结果,提高准确性。
[0054] 步骤S405:服务器130将其统计后的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
[0055] 具体的,根据步骤S202,由于第一终端用户110根据自身需要在第一终端120上设置预设阈值。预设阈值的类型有多种,例如,例如,预设阈值为具体数值;又如,预设阈值为比例数值。预设阈值的大小由第一终端用户110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当预设阈值的类型为具体数值时,第一终端用户110设置预设阈值为10,即当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为10则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又如,当预设阈值的类型为比例数值时,第一终端用户110设置预设阈值为50%,即当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占第二终端用户150总人数的50%,则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根据步骤S404,服务器130已将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多个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进行统计并得出一结果,因此,根据预设阈值的类型,将该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容易得出当前运动状态满足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是否已经达到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的条件,从而使得第一终端
120能够闹钟在满足响铃条件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响铃,是闹钟响起的时间具有准确性。
[0056] 步骤S406:当服务器130统计后的结果等于或者大于预设阈值,则服务器130发送指令到第一终端120,控制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
[0057] 具体的,根据步骤S405,服务器130已将其统计后的结果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则比较后会出现多种结果,例如,该结果等于或者大于预设阈值;又如,该结果小于预设阈值。当服务器130统计后的结果等于或者大于预设阈值,即当前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或所占第二终端用户150总人数的比值已达到使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的条件,则服务器130发送指令到第一终端120,控制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
[0058] 步骤S407:当服务器130统计后的结果小于预设阈值,则未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对应的第二终端140继续定时地向服务器130传送对应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直至对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数量进行统计后得出的结果于或者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为止。
[0059] 具体的,服务器130统计后的结果小于预设阈值,即当前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的数量或所占第二终端用户150总人数的比值仍未达到使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的条件,说明仍存在部分第二终端用户150不符合预设运动状态,根据步骤S402及步骤S403,则未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第二终端用户150对应的第二终端140继续定时地向服务器130传送对应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直至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符合预设运动状态,服务器发送指令到对应第二终端140命令该第二终端140停止上传运动状态。如此循环设置,直至对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数量进行统计后得出的结果于或者大于预设阈值,第一终端120的闹钟响铃为止,因此,能够减少服务器130大量的运行时间,使最终第一终端120闹钟响铃的时间具备准确性。
[0060] 请参阅图6,其为一个实施例中闹钟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闹钟设置装置60包括:获取模块601、控制模块602。获取模块601设置于第一终端110上,用于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控制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控制第一终端110的闹钟响铃。
[0061] 进一步的,由于第二终端用户150包括多个终端用户,因此,控制模块602还用于根据多个终端用户的运动状态,判断符合预设运动状态的终端用户的数量或比例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是,则控制第一终端的闹钟响铃。
[0062]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110获取多个终端的运动状态的过程为持续不间断的获取过程。
[0063] 请参阅图7,其为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的,控制模块602还包括:运动状态获取模块701和起床信息控制模块702。运动状态获取模块701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起床信息;起床信息控制模块702用于根据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起床信息,控制第一终端110的闹钟响铃。
[0064] 上述闹钟设置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取模块601和控制模块602的配合,在获取模块601持续不间断地获取第二终端用户150的运动状态的基础上,控制模块602控制第一终端110的闹钟响铃,从而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该闹钟设置装置60时,能够通过获取到的各个预设目标对象的起床信息,计算出各个预设目标对象中满足预设起床条件的数量信息,当数量信息满足预设比例时生成闹钟响铃指令,并通过闹钟响铃指令开启响铃,由此丰富了闹钟响铃装置的功能,更加灵活地实现了闹钟响铃的时间点,既能保证用户有更加充足的睡眠时间,也不会因为闹钟响铃不及时而耽误事务的处理。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