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610861956.X

文献号 : CN1062702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哲钟国华黎万平刘坚徐微

申请人 : 广东国哲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包括:一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一工作台,该工作台上具有一压装工位和一辊轧工位;一输送装置,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将工件从压装工位输送到辊轧工位;一压装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的压装工位对齐,用于对压装工位上的工件进行压装作业;一辊轧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的辊轧工位对齐,用于对辊轧工位上的工件进行辊轧作业。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也有效降低了误操作风险,能有效保证工人安全。

权利要求 :

1.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架(10),机架(10)上设置有一工作台(12),该工作台(12)上具有一压装工位(122)和一辊轧工位(124);

一输送装置(20),设置在机架(10)上,用于将工件(50)从压装工位(122)输送到辊轧工位(124);

一压装装置(3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所述的压装工位(122)对齐,用于对压装工位(122)上的工件(50)进行压装作业;

一辊轧装置(4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所述的辊轧工位(124)对齐,用于对辊轧工位(124)上的工件(50)进行辊轧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装置(20)包括一移动座(21)和位于工件(50)下方的一升降台(22),所述的移动座(21)滑动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横移驱动装置(211)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横向移动,所述的升降台(22)滑动设置在移动座(21)上并由一纵移驱动装置(221)驱动而可相对升降台(22)纵向移动至将压装工位(122)上的工件(50)托起至离开工作台(12),此时升降台(22)可随移动座(21)移动至将工件(50)移动至辊轧工位(12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台(22)位于工作台(12)的下方,工作台(12)上开设有可供升降台(22)纵向穿过的托举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12)上还具有一上料工位(121)、一检测工位(123)和一下料工位(125),所述的上料工位(121)、压装工位(122)、检测工位(123)、辊轧工位(124)和下料工位(125)沿工作台(12)横向等间距分布,所述的升降台(22)可同时将上料工位(121)、压装工位(122)、检测工位(123)和辊轧工位(124)上的工件(50)托起并移动至下一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12)上对应于各工位设置有若干纵向的定位槽(14),所述的定位槽(14)与工件(50)底部的形状相适配,工件(50)的底部可纵向插设在所述的定位槽(1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槽(14)由设置在工作台(12)上的若干夹紧件(15)围成,这些夹紧件(15)中至少有一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2)上并由一夹紧驱动装置(151)驱动而可沿背离定位槽(14)中心的方向相对工作台(12)横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装装置(30)包括一第一基座(31)、一第一定位环(32)和一压装头(33),所述的第一基座(31)滑动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第一驱动装置(311)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纵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定位环(32)设置在第一基座(31)上并与工件(50)相适配而可随第一基座(31)移动至套设在工件(50)的中部或上部外以限制工件(50)相对机架(10)的横向移动,所述的压装头(33)滑动设置在第一基座(31)上并由一第二驱动装置(331)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31)纵向移动以对工件(50)进行压装作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轧装置(40)包括一第二基座(41)、一第二定位环(42)和一辊轧机构,所述的第二基座(41)滑动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第三驱动装置(411)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纵向移动,所述的第二定位环(42)设置在第二基座(41)上并与工件(50)相适配而可随第二基座(41)移动至套设在工件(50)的中部或上部外以限制工件(50)相对机架(10)的横向移动,所述的辊轧机构包括第三基座(46)、设置在第三基座(46)上的一辊轧台(44)和设置在辊轧台(44)上的至少一辊轧头(45),所述的第三基座(46)滑动设置在第二基座(41)上并由一第四驱动装置(43)驱动而可相对第二基座(41)纵向移动,所述的辊轧台(44)通过一纵向的枢接轴(441)枢设在第三基座(46)上并由一第五驱动装置(442)驱动而可相对第三基座(46)绕该枢接轴(441)横向转动,所述的辊轧头(45)偏离所述的枢接轴(441)并与工件(50)的待辊轧处纵向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轧头(45)的数量为若干个并环绕所述的枢接轴(441)周向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地脚螺钉(16)。

说明书 :

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

背景技术

[0002] 在水壶等产品的加工中需要进行压装和辊轧作业,以水壶为例,在其加工中需要将底盖压装到壶身内,再对壶身的底边进行辊轧作业来使其向内卷绕至包紧壶盖的外缘以进行固定和密封,目前,这些压装和辊轧作业通常是分开进行的,工人需要将工件先安装在压装机的夹具上,操作压装机进行压装作业,之后再将压装好的工件取下并搬运和安装到辊轧机的夹具中,操作辊轧机进行辊轧作业,最后再将加工好的工件取下,操作较为繁琐,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低,也容易发生事故而对工人造成伤害,并且需要单独的压装机和辊轧机,设备成本较高。
[0003] 另一方面,现有的压装机和辊轧机通常仅利用其工作台上的夹具对工件的底部进行定位,而水壶等工件的高度通常较高,这样压装机和辊轧机的夹具便难以对工件进行准确、稳固的定位,工件安装时很容易出现偏斜、错位和松动,特别是压装和辊轧作业过程中,工件受力较大,压装机和辊轧机本身也容易出现振动,因此工件极易出现摆动从而影响加工质量,并且,现有的辊轧机通常仅有一个辊轧头,利用该一个辊轧头对工件进行辊轧加工时,工件极易因为受力不均而产生偏斜和变形,容易影响产品的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工人安全的联合装盖辊轧机。
[0005]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包括:
[0007] 一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一工作台,该工作台上具有一压装工位和一辊轧工位;
[0008] 一输送装置,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将工件从压装工位输送到辊轧工位;
[0009] 一压装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的压装工位对齐,用于对压装工位上的工件进行压装作业;
[0010] 一辊轧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所述的辊轧工位对齐,用于对辊轧工位上的工件进行辊轧作业。
[0011]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一移动座和位于工件下方的一升降台,所述的移动座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并由一横移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横向移动,所述的升降台滑动设置在移动座上并由一纵移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升降台纵向移动至将压装工位上的工件托起至离开工作台,此时升降台可随移动座移动至将工件移动至辊轧工位的上方。
[0012]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台位于工作台的下方,工作台上开设有可供升降台纵向穿过的托举孔。
[0013] 优选的,所述的工作台上还具有一上料工位、一检测工位和一下料工位,所述的上料工位、压装工位、检测工位、辊轧工位和下料工位沿工作台横向等间距分布,所述的升降台可同时将上料工位、压装工位、检测工位和辊轧工位上的工件托起并移动至下一工位。
[0014] 优选的,所述的工作台上对应于各工位设置有若干纵向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与工件底部的形状相适配,工件的底部可纵向插设在所述的定位槽内。
[0015] 优选的,所述的定位槽由设置在工作台上的若干夹紧件围成,这些夹紧件中至少有一滑动设置在工作台上并由一夹紧驱动装置驱动而可沿背离定位槽中心的方向相对工作台横向移动。
[0016] 优选的,所述的压装装置包括一第一基座、一第一定位环和一压装头,所述的第一基座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并由一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纵向移动,所述的第一定位环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并与工件相适配而可随第一基座移动至套设在工件的中部或上部外以限制工件相对机架的横向移动,所述的压装头滑动设置在第一基座上并由一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纵向移动以对工件进行压装作业。
[0017] 优选的,所述的辊轧装置包括一第二基座、一第二定位环和一辊轧机构,所述的第二基座滑动设置在机架上并由一第三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机架纵向移动,所述的第二定位环设置在第二基座上并与工件相适配而可随第二基座移动至套设在工件的中部或上部外以限制工件相对机架的横向移动,所述的辊轧机构包括第三基座、设置在第三基座上的一辊轧台和设置在辊轧台上的至少一辊轧头,所述的第三基座滑动设置在第二基座上并由一第四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二基座纵向移动,所述的辊轧台通过一纵向的枢接轴枢设在第三基座上并由一第五驱动装置驱动而可相对第三基座绕该枢接轴横向转动,所述的辊轧头偏离所述的枢接轴并与工件的待辊轧处纵向对齐。
[0018] 优选的,所述辊轧头的数量为若干个并环绕所述的枢接轴周向均匀分布。
[0019] 优选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地脚螺钉。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压装装置可以自动对压装工位上的工件进行压装作业,之后输送装置可以将工件移动至辊轧工位,辊轧装置随之可对工件进行辊轧作业,从而能够自动完成对工件的压装和辊轧加工,实际应用中可由工人手动将预压好的工件放入压装工位和从辊轧工位取下加工好的工件,也可方便的利用其它的上下料装置对工件进行取放或者将本联合装盖辊轧机与其他的生产设备连接而成自动生产线,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也有效降低了误操作风险,能有效保证工人安全。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中工作台的俯视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中输送装置的结构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中压装装置的结构图;
[0026] 图5是本发明中辊轧装置的结构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中辊轧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参照图1至图6,一种联合装盖辊轧机,包括:一机架10,机架10上设置有一工作台12,该工作台12上具有一压装工位122和一辊轧工位124;一输送装置20,设置在机架10上,用于将工件50从压装工位122输送到辊轧工位124;一压装装置3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压装工位122对齐,用于对压装工位122上的工件50进行压装作业;一辊轧装置40,设置在机架
10上并与辊轧工位124对齐,用于对辊轧工位124上的工件50进行辊轧作业。本发明中,压装装置30可以自动对压装工位122上的工件50进行压装作业,之后输送装置20可以将工件50移动至辊轧工位124,辊轧装置40随之可对工件50进行辊轧作业,从而能够自动完成对工件
50的压装和辊轧加工,实际应用中可由工人手动将预压好的工件50放入压装工位122和从辊轧工位124取下加工好的工件50,也可方便的利用其它的上下料装置对工件50进行取放或者将本联合装盖辊轧机与其他的生产设备连接而成自动生产线,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也有效降低了误操作风险,能有效保证工人安全。
[0029] 机架1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地脚螺钉16,从而能够牢固的将本联合装盖辊轧机固定在地面等处,以减弱本联合装盖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够有效保证产品加工质量。
[0030] 参照图3,本发明中,输送装置20包括一移动座21和位于工件50下方的一升降台22,移动座21滑动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横移驱动装置211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横向移动,升降台22滑动设置在移动座21上并由一纵移驱动装置221驱动而可相对升降台22纵向移动至将压装工位122上的工件50托起至离开工作台12,此时升降台22可随移动座21移动至将工件50移动至辊轧工位124的上方,之后纵移驱动装置221可驱动升降台22下移至将工件50放置在辊轧工位124上以供加工,如此循环即可实现工件50的自动输送,本输送装置20结构简单可靠,适用范围广,易于装配和使用。
[0031] 本实施例中,升降台22位于工作台12的下方,工作台12上开设有可供升降台22纵向穿过的托举孔13,这样能够简化升降台22的结构,也能保证工件50在升降台22上的稳定性,实际应用中,升降台22也可呈“L”字形绕过工作台12以托起工件50或者直接设置在工作台12的侧方。当然,实际应用中,输送装置20同样也可采用输送带等其他常用输送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横移驱动装置211和纵移驱动装置221均采用了气缸,结构简单可靠,动作快速,易于装配、使用和控制,能够缩短输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32]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中,工作台12上还具有一上料工位121、一检测工位123和一下料工位125,上料工位121、压装工位122、检测工位123、辊轧工位124和下料工位125沿工作台12横向等间距分布,升降台22可同时将上料工位121、压装工位122、检测工位123和辊轧工位124上的工件50托起并移动至下一工位,使用时可由工人或机械手等外界上料装置将工件50安放到上料工位121上,之后本联合装盖辊轧机可自动对工件50进行压装和辊轧作业,检测工位123可供工人或外部检测设备对压装好的工件50进行检测,最后加工好的工件50被移动至下料工位125上,可由工人或外界下料装置移走,进一步降低了工人操作失误而受伤的风险,保证了工人的安全,也方便与外界的其他加工设备进行连接而实现全自动生产。
[0033] 参照图2,工作台12上对应于各工位设置有若干纵向的定位槽14,定位槽14与工件50底部的形状相适配,工件50的底部可纵向插设在定位槽14内,从而能够对工件50进行定位,并且在压装作业和辊轧作业中能够限制工件50相对工作台12的横向移动,保证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
[0034] 本发明中,定位槽14由设置在工作台12上的若干夹紧件15围成,这些夹紧件15中至少有一滑动设置在工作台12上并由一夹紧驱动装置151驱动而可沿背离定位槽14中心的方向相对工作台12横向移动,在需要对工件50进行托起和移动时夹紧驱动装置151可驱动夹紧件15外移以松开工件50,方便工件50的移动和安放,在工位放置在相应工位上后,夹紧驱动装置151可驱动夹紧件15回移而夹紧工件50,能够对工件50进行准确定位,保证输送装置20能够准确的将工件50放置到相应工位上,也能降低工件50的加工误差对工件50输送的影响,减少故障发生率,本实施例中夹紧件15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是可相对工作台12移动的,当然,实际应用中,夹紧件15的数量和其中可移动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施例中的夹紧驱动装置151采用了气缸,结构简单,动作快速,便于控制,当然,实际应用中,夹紧驱动装置151也可采用由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等其他常用驱动结构。
[0035] 参照图4,压装装置30包括一第一基座31、一第一定位环32和一压装头33,第一基座31滑动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第一驱动装置311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纵向移动,第一定位环32设置在第一基座31上并与工件50相适配而可随第一基座31移动至套设在工件50的中部或上部外以限制工件50相对机架10的横向移动,压装头33滑动设置在第一基座31上并由一第二驱动装置331驱动而可相对第一基座31纵向移动以对工件50进行压装作业,第一驱动装置311可驱动第一基座31实现快进动作,第二驱动装置331可驱动压装头33实现工进动作,能够有效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也方便输送装置20对工件50的输送,压装头33在本领域内应用广泛,实际应用中其形状可根据工件50的形状灵活改变,在此不另作详述,第一定位环32能够移动至工件50的中上部靠近压装部的位置,能够对工件50的压装部位进行准确、稳固的定位,防止工件50出现松动和偏斜,能够有效保证压装质量,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311和第二驱动装置331均采用了由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能够保证第一基座31和压装头33移动的平稳,保证加工精度,也具有较大的推力,能够保证压装质量,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一驱动装置311和第二驱动装置331也可采用气缸、液压缸等其他常用驱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同样的,压装装置30也可采用其他现有的压装结构。
[0036] 参照图5和图6,辊轧装置40包括一第二基座41、一第二定位环42和一辊轧机构,第二基座41滑动设置在机架10上并由一第三驱动装置411驱动而可相对机架10纵向移动,第二定位环42设置在第二基座41上并与工件50相适配而可随第二基座41移动至套设在工件50的中部或上部外以限制工件50相对机架10的横向移动,辊轧机构包括第三基座46、设置在第三基座46上的一辊轧台44和设置在辊轧台44上的至少一辊轧头45,第三基座46滑动设置在第二基座41上并由一第四驱动装置43驱动而可相对第二基座41纵向移动,辊轧台44通过一纵向的枢接轴441枢设在第三基座46上并由一第五驱动装置442驱动而可相对第三基座46绕该枢接轴441横向转动,辊轧头45偏离枢接轴441并与工件50的待辊轧处纵向对齐,第三驱动装置411可驱动第二基座41和辊轧机构快进,第四驱动装置43可驱动辊轧机构工进,第五驱动装置442可驱动辊轧台44带动辊轧头45沿工件50的周边转动而进行辊轧作业,能够有效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也方便输送装置20对工件50的输送,辊轧头45在本领域应用广泛,通常横向枢设在辊轧台44上,其形状可根据工件50的形状和辊轧要求改变,在此不另作详述,第二定位环42能够移动至工件50的中上部靠近辊轧部的位置,从而能够对工件50进行准确、稳固的定位,防止工件50出现偏斜、错位和摆动,能够有效保证辊轧质量。
[0037] 辊轧头45的数量为若干个并环绕枢接轴441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辊轧头45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辊轧台44的两侧,能够提高辊轧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保证工件50受力均匀,使得工件不易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偏斜、摆动和变形,当然,实际应用中,辊轧头4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本实施例中的第三驱动装置411和第四驱动装置43均采用了由电机驱动的丝杆机构,第五驱动电机则采用了伺服电机,能够保证第二基座41和辊轧机构移动的平稳,保证加工精度,也具有较大的推力,能够保证辊轧质量,当然,实际应用中第三驱动装置411、第四驱动装置43和第五驱动装置442也可采用气缸、液压缸等其他常用驱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同样的,辊轧装置40也可采用其他现有的辊轧结构。
[0038] 参照图1和图3,另外,本发明中还可以增设若干传感器17和控制器11,利用传感器17来检测各运动部件和工件50的位置,使用控制器11根据传感器17的检测信号来控制各运动部件的动作,从而实现本发明的全自动作业,这些传感器17和控制器11及相应的自动控制方法在领域内应用广泛,在此不另作详述。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